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现状,则不容乐观。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界的共识。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自然是教给学生技能的,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指导学生多读,多读也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其重要性在古文语句中充分体现出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
小学生入学后,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
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多年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做配角,不当主角。
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我得到以下心得。
一、在备课准备中,要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
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
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授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要体现以下几点:一、个性化阅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成了个性化阅读的标签。
可是读过《哈姆雷特》的人都知道哈姆雷特他在作品中的性格本来就是优柔寡断的,谁又能读出刚毅果断来呢?再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巨人的花园》中的巨人,他在认识到错误之前,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我想不管是谁,在读这个人物时,都不会读出温柔可亲来。
我们很想当然的以为课堂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你们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这就是个性化阅读。
可是,学生们再怎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再怎么读喜欢的段,我们感悟文本的方法、渠道的安排都是共性的,甚至有些教师连指导学生读课文时的语气都规定好了。
这还是学生个性化阅读吗?所谓个性化,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注意力、兴趣、以往的经验和基础、课文的特点、教师的指导及拓展、方法等影响,而产生的独特见解。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际是建立在“共性化阅读”基础之上的。
离开共性,个性将无从谈起。
因此,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个性化不是自由化,就如前所举例:“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似乎学生很自由,气氛也很活跃。
但是如果学生缺乏对共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那实际上根本就是自由化,而非个性化。
“个性化阅读”是一定理论和规律下双方个性的张扬与统一。
2、个性化不是学生化。
现在的语文课堂经常是这样:学生滔滔不绝的说,教师面带微笑看似津津有味的听。
我们的课堂变成了学生一直说,教师只管听。
好象个性化就是只要学生能说出来,那就是有了“个性化”的感悟,进行了“个性化”的阅读。
实际并非如此,学生真正的有意义的阅读、感悟很少,有时学生甚至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去,他有怎么能够“个性化”?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的引导、点拨和精辟的表述往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论如何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论如何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的不足、阅读理解能力的薄弱等。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往往是被外界刺激而产生的。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通过阅读图片、插图并参与其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沉浸于阅读的世界中。
此外,还可以邀请专业的讲故事人员来为学生讲述有趣的故事,促使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习惯对阅读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设置每日阅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起坚持阅读的习惯。
同时,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课外读物,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乐趣。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力和记忆力也会不断提高。
第三,重视课堂阅读教学。
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深入理解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推理作者的观点,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入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四,加强阅读策略的教学。
阅读策略是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的工具和方法。
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推理等,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用这些策略。
通过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解读和分析文本。
第五,开展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阅读的内容应该涉及多种文体和多种题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刊杂志等。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给予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的权利。
第六,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课堂上,家庭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经验论文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经验初探摘要: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比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视野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中小学校,特别是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小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感悟悦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朗读教学更有效这个问题上,我思考之余,结合教学进行实践,有了些许的感悟。
一、循序渐进,把课文读熟熟读以至成诵,是传统阅读教学的基本经验。
读熟是读好的基础。
拿到一篇文章要学生读熟,首先要给足练读的时间。
我常常这样安排教学:(一)课前预习读要求学生做到:自读课文不少于3遍。
第一遍边读边标自然段,把课文读通;第二遍边读边圈划生字词,利用自己已掌握的方法尝试理解生字词;第三遍读找出“你最喜欢的段”,多读几遍,读时注意看准字音,不可多字少字,注意停顿。
读完全文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样,每读一遍都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就会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学生定能养成读书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二)课中反馈读这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熟练最关键的一环。
因为对有些同学来说,在课前预习环节把课文读熟并非易事,所以只能把这一任务放到课堂上。
而一节课的时间是个不变,如果课堂上让一个个学生读一段,或是“开一列火车”读,试想:一篇文章短则三、四段,多则十来段,一轮下来,有几个学生能被有幸轮上?大部分学生似乎都坐上了“冷板凳”。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篇1:《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摘要: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
其基本要求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等。
本文就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几点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更是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成功与失败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各阶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阅读数量。
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就必须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去努力寻找和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有效途径。
笔者总结了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完成小学阅读教学的最有效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会科学阅读的方法1.设置文本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在充满好奇中,展开阅读。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伴随着教师设置的悬念,集中注意力进入到对篇章的阅读中。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很多学生之所以认为语文阅读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展开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故而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
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或转换文本形式,或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开展阅读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反思,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在完成了对文本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地反思本篇课文,针对文章的结构、布局,优美的句子以及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意蕴进行认真的剖析,从诗歌中学习优美的语言,从记叙文中学习清晰、有条理的叙述方式,从说明文中学会解说事物,阐明事理。
总之,对文本的阅读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阅读中,更应该在阅读之外进行认真的反思,让学生由课堂阅读学习走向课外实践操作,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实现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开展阅读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开展阅读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中阅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文字语言和文学知识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由于教师的不同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阅读教学可能会变得枯燥无味,因此我们需要收集和探索一些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产生兴趣。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为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需要提供来自多种类型和领域的阅读材料。
例如,老师可以选择文学作品、科学材料、历史文章或散文,并形成多种分层次、分阶段或单独分组等不同的阅读课程。
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阅读课程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面和兴趣。
此外,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让他们享受阅读的过程并产生更多的阅读习惯。
开展阅读交流和讨论在阅读之后,让学生共同分享、交流或讨论阅读体验和想法会增强氛围、减少孤独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全体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或想法阅读文本,并发现一些深层次的思想发展或技巧。
这样做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和互相尊重、从而共同建立共识和推广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重构阅读教学也可以通过语言重构来发掘文本背后的重要信息,并在积极的阅读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重构倡导学生在阅读后重组知识和信息,提高理解和交流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排列故事的细节,分析文章中的概念、隐喻或转折点,从而检查和加强自己阅读的理解和语言表述能力。
这样做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应用技能。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化评估对于阅读教学中的学术进步,学生需要进行个人化反思和评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评估、评价和调整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接受的文本。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依旧堪忧。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借助文本,理解和体验文本的价值;借助文字的阅读,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提升人文素养。
即: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确定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多种形式的阅读;加强对学生的有效阅读指导。
让学生亲近文字、走进文本,以“真阅读”替换“假阅读”。
成为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1.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多种形式的阅读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中,“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内容,在有效的语文课堂里,朗读应贯穿始终。
在教学中,教师们充分意识到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性。
新课标还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如果说朗读、默读和诵读是指阅读的方式的话,那么,精读、略读和浏览则是指阅读的方法了。
在教学中,应当把朗读教学提到应有的高度来重视。
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朗朗上口地读,是有节奏地读,在读中生疑,在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实现感情的升华。
它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
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准确的朗读、流畅的朗读和有表情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判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在教学中,还应重视默读和速读。
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
初中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之建议论文
略谈初中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之建议摘要:阅读教学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阅读习惯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阅读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研究总结,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和措施,并用于语文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怡情养性,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有效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以生命活动为载体,以情感意志为动力,在阅读中进行思想的对话和灵感的交流,升华情感。
新课标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入书本,与作者交流,了解故事人物的心理历程;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揣摩字里行间的情感;辅导学生合作交流,探讨思路,质疑求解。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实施阅读教学·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讨论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一、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教育学理论观点是:教学的成功实施,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简单的将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
学生只有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学习,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实践获取知识,才能真正掌握课文精髓。
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内开展阅读教学,比如在开展《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并按照编写剧本演出场景:邹忌与妻、妾、客三问三答的对话表演劝谏齐威王,终于使齐威王听从。
能在“舞台”上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故事情节,学生必然要深入了解文本,加强阅读体会,领悟身处高位,被偏爱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围的人,可能因听不到真话而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
兴趣激发下的语文课堂增添一分精彩,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课堂。
二、开放式阅读教学。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有些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要制造开放式的阅读环境,学生只有在阅读时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才会主动思考并积极寻找答案。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摘要:高中语文阅读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高中语文阅读课的目标是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但当前高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一直存在低效的情况。
本文对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进行探讨,以期待解决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失效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16-01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因为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还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广大语文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
如何优化阅读教学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成了语文教学工作者极力研讨的问题。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点心得:一、改良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获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性情而采用的各种手段和途径。
阅读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儿种:(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练法等。
讲授法的优点是;适宜于班级教学,保证讲述问题的完整性、深刻性,适应大多数学生系统求知的需要。
(2)问答法。
问答法,是一种以师生、生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方法。
它的优点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及口头交谈、对话能力、应变能力等;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信息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策略,改善教学活动。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精心运筹下,以集体(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围绕某一教学要点或专题,展开议论甚至争辩,从而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课型的创新
第二 ,全 日制 义务教育 《 文课 语
程标准》 以及初 中语文教材要求我们 在教 学设 计上 从 如下几 方 面更新 观
与关注学生的 生存世界 、生活世界 、情感世界——
念: ①教学设计要求从课文整体 的角
● 宋 平
读课型 、听说课 型 , 单元 课型 、单篇 课型等 ;小而言之,有 朗读课 型 、背 诵课型 、说读课 型 、 赏课 型 、讨论 鉴
课型 、质疑课型 、 摘抄课 型 、 写课 读 型 、表演课型等。从初 中语文教 学界 已有定论的科学 成果来 看,有这 样一 条定律 :凡是成功 的阅读教 学系统 , 凡是成功的教学改革试验 ,一定会有
阅读与品析 、阅读与积累 、阅读与想 象 、阅读与延伸等各种关系 , 让学生 在诵读 、听说 、论辩 、 疑 、表演 、 质
4 、欣 赏课型 :按照 创造鉴 赏的 原 则教学 ,让学生获得 审美的愉悦 ,
感受文学作 品阅读带来的乐趣 。 5 、讨论课 型 :学生通 过阅读课 文 ,对有争 议的问题 ,展开讨论 ,明
长期 以来 ,我 们的语 文课 堂阅读
文教 学 ,必然 要求 我们 进 行课 型创 新 ,这里 面的研究课题可 以说是层 出
不穷。
教学只有一种课型 ,即分析课 ;一种 教法 .即介绍 背景 、划分 段落层 次 、 概括段意 、归纳中心 、分析写法。这
种 老套 的教 学 方法 ,单 一的课 型 模
教学探索 。⑨教学设计要关注培养学
生 的思 维 能力 特别 是创 造性 思维 能
什 么是课型 以及 课型 研 究运
代特点的科学的高效的新颖 的实用 的 新课型。课 型需要创新 ,主要 由于如 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 ,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 的宏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摘要:阅读教学是指学生自身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将课文中的文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分析原文的整篇含义,换言之就是将文本中的思想转换成自己思想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作者与读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且情感深处相互交融。
本文就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在教师引导的阅读实践中,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一轮的教学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长期以来由于课程改革的进程较快,相对忽略具体操作中的实施情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首先是课程教学目标,从上文所述的三个角度出发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化,许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机械的进行模糊化的设计。
其次,在教学方法中,新课标倡导“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即使是同样的文本,根据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和训练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模仿名师的公开课,僵化的照搬照抄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由于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认真设计出的富有个性和价值的教学形式,往往造成教学内容过于高深使学生不能够接受,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或者教学内容过于肤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不能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再次,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由于课堂节奏需要教师根据多方面因素进行主观调节,在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有些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课堂的节奏,导致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短、课堂纪律差、教学进度慢等状况。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教、教师讲,很少有学生的阅读。
课堂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效途径论文
课堂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多种形式的阅读;加强对学生的有效阅读指导。
让学生亲近文字、走进文本,成为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文仅就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简单阐述。
一、重视基础阅读自古以来,以读为本是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
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一盘佳肴,只有让食客吃下去,才能品尝其中的色香味,获得营养。
一篇范文,也只有让学生去诵读,去领会,去涵咏,方能得其妙处。
如面对一盘佳肴而不让食客去品尝,其后果也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们可以说,不读,无法学习语文。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设计了朗读这一教学程序,这只体现了教法,而在阅读教学中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即让学生学会朗读这一方法的运用,则是学法的指导。
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主要不是靠参考书,而是靠读,那么,把这一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了读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领会和鉴赏课文。
多读少讲,在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是完全可以逐步做到的。
久而久之,形成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二、进行深入阅读在进行朗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的技巧,具体的说,就是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学习方法,它是课堂教学在朗读基础上的深入。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
对此,古人有许多精到的论述:“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阅读分课内和课外阅读两种,课堂阅读教学又是课内阅读中的一种。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句话,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过程。
可是,小学语文课文课堂阅读教学困惑着老师,让不少老师为之棘手,不同学段的课堂阅读教学有什么不同?对此,仅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以作抛砖引玉。
一、紧紧围绕课文题目教学。
《课标》在学段目标中,体现了对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注重”。
比如,第一学段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读诗歌要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提出阅读诗歌要“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题目,在开展阅读教学时,特别是对小学中高学段课文阅读教学,老师最好培养小学生围绕“题目”审题,这个审题十分重要,做扎实了可为学生的命题作文奠定基础。
可被老师忽略了或者是不了了之。
无论是记事写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童话、语言、诗词等文体都有一个题目,我们应该围绕“题目”发散学生思维,放手让学生去拓展。
审写的重点及中心词、写的范围及文体、人称等等。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记事写人的文章,写作的重点:小女孩,写作的范围:卖火柴,写作的人称是:第三人称“她”;写作的文体:童话。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去透视文章内容,通过题目去感知课文大意,让学生去琢磨,各抒己见,带着疑问和好奇心等进入课文内容。
启发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发散思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那个国家的人?在什么时候(季节、白天、夜间)什么地方卖火柴?她为什么要卖火柴?大年夜人们都在家里忙忙碌碌准备年夜饭,而她怎么不在家里与亲人一起团聚?是什么原因?家里还有人呢?有人卖火柴吗?她卖了多少钱?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出现什么幻境?通过介绍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小女孩卖火柴不成而几次擦燃火柴的幻境来反映什么?表达什么?通过置疑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回答一个个问题,深入探讨、挖掘课文内容。
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方法一、朗读阅读法朗读是指学生用声音读出文字,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语音语调的运用。
在采用朗读阅读法时,教师可以先朗读文本,然后由学生跟读。
在跟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朗读要素,并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等错误。
通过朗读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把握能力。
二、分角色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法是指将一篇文章分成多个角色,由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可以事先选取一篇适合进行角色分配的课文,然后将课文分为不同的角色,并分配给不同的学生。
学生可以先独立阅读角色台词,理解并掌握各个角色的特点,然后通过朗读学习将角色台词表演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文本的亲近感和参与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默读阅读法默读是指学生静默阅读课文,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在使用默读阅读法时,教师首先应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然后可以通过组织默读时间,让学生静默阅读课文。
在默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默读策略,如扫读、精读、略读等,帮助学生高效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默读后进行简短的书面或口头总结,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四、互动阅读法互动阅读法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师生互动的阅读方法。
在使用互动阅读法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阅读课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又可以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通过互动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阅读活动法阅读活动法是指通过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阅读竞赛、阅读展示、阅读写作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建立起良好的个人阅读习惯。
有关初中语文中课堂有效性阅读教学研论文
有关初中语文中课堂有效性阅读教学的研摘要:作者针对初中语文中课堂有效性阅读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并对语文课堂有效性阅读教学新模式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式教学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0世纪初,各国的教育同仁就开始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我国的很多教师、教育专家也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及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
1、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1.1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建构新课程学生观,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看作是有着独特个性的生命主体,即把学生视为不断走向个体完善的独立的生命存在、在语言中栖息和生成的生命存在、在文化中浸润和丰富的生命存在,立足学生发展的终生性,为学生的完整性发展奠基。
将学生视为言语活动的实践者、平等交流的对话者,即“真正的语文学习的整体”。
确立学生作为课程评价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不是把学生当做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把他们视为“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尊重学生,引领学生走向生命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
1.2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因感情冷漠、缺乏兴趣导致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索然无味、效率低下时,我们就不得不认真审视我们的学生的情感世界的贫乏枯燥了。
情感是建构生命的基础,是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根本性的问题,它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方向,并为其提供源源动力。
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情感既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语文就是一种情感,语文教学就是情感教育,缺乏情感的语文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整体生命意义的人。
语文阅读教学要抓住情感这条线,既要关注外显的情感流露也要关注内隐的生命潜流,同时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把握自己的人生。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程翔:试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原则(精校完美打印版)
程翔:试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原则程翔:试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原则葛明有这样一节公开课,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一位教师执教《祝福》,讲一段课文,放一段电影《祥林嫂》,讲述和放电影交互进行,学生很感兴趣,听课的教师中也不乏称赞者,认为多媒体教学代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对此我不敢苟同。
我看过一些多媒体公开课,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应当承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建立起了网络教学平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背景。
那种“一枝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但是,也有人提出,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手段,无法代替教师的地位。
有人说,多媒体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它还是一种教学观念,一种教学思想,它一定会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育教学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对此,我们怎么办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坚持原则。
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一、文本教学的原则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我们的母语教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现在,有些学生交作业已经变为网上发邮件。
教师收作文时经常看到有打印精美的学生作业。
汉字手写的时代似乎将要成为历史。
笔者看过一篇文章《全球语境下的汉语教学》,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汉语可能会变成方言;本来富有诗意的汉字,在键盘上被拆分得毫无诗意。
笔者看过一篇报道,一所中学实行双语教学,受到语文组教师的强烈抗议,校方只好允许语文组作为特例不搞双语教学。
我觉得,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语文教师,一个对自己民族语言有着深厚感情的语文教师,对此不会无动于衷。
我国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全球现代化进程,一方面要坚持民族特色。
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重大的研究课题。
我认为,汉语具有一种强大的同化外来文化的能力,佛教的中国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汉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表现出了坚不可摧的民族性格。
所以我们不必过分担忧全球一体化给汉语带来的冲击。
对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基本认知
对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基本认知阅读教学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语文教学内容。
它不仅能够强化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思路。
因此,阅读教学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阅读教学的定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了教师对文本的系统讲解,分析和阐释,以及学习者对文本的理解和能力提升。
由于阅读本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也必须以多种方式来实现。
通常来说,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出恰当的判断,这样才能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二、阅读教学的任务与方法1.任务阅读教学的任务是要教学生发展完善的阅读能力,即学习者可以从文本中获得信息,把握文章大意,辨认文本结构,提高学生文字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习者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方法(1)任务驱动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让学生能够完成相关的任务,如练习指定的语言形式,完成测验题目,写议论文以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讨论法。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形成集体认识,并呈现出自己的观点,由此可以增强学习者之间的沟通,教会他们怎样认识和理解文本。
(3)情景法。
情景法是一种以实际情境为背景,让学生探究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帮助学生从实际出发,更方便地理解文本,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
三、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1、关注文本本质。
语文教学应强调文本本质,让学生从文本本质的角度去理解,认知,欣赏文本,而不是仅仅追求读懂文本而已。
2、以生活为载体。
语文教学应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载体,让学生运用文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他们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强调反思总结。
论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论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发布时间:2021-04-12T15:24:24.4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期作者:詹艳辉[导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詹艳辉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周江镇黄溪小学 514400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未来的学习更加容易。
但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
对于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可以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加强课后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储备。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阅读是人们获取文本信息的一种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有效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文章中理解作者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根据一定的教学经验,本文分析了以下几种阅读教学方法。
一、以教材单元为基础,进行专题阅读小学语文课本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章。
专题阅读就是指,将整个单元文章视为一个整体,重新组织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以一定的主题教授课文。
通过专题阅读活动,学生可以在同一主题下获得情感教育,得到智力发展。
为了开展专题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阅读主题。
例如,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的第一单元为例,教师通过对该单元中包含的两首古代诗歌和三篇现代文进行分析,发现该单元主要描述了春天的风景和活动。
因此,教师将该单元阅读的主题确定为“春季发现”。
在一年级时,学生也学习过与春天有关的文章。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过去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以便学生更好地走进春天和感受春天。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如在学习了《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课文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去郊游,感受田野里花儿的芬芳;在学习了《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文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们去种树。
二、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独立阅读在过去的小学语文课中,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发表时间:2012-12-12T10:10:00.310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10月供稿作者:时利娜[导读]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其主阵地仍然在课堂,其核心仍然是课堂上的文本阅读。
河南襄城实验高中时利娜【中图分类号】G522.6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118-0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其主阵地仍然在课堂,其核心仍然是课堂上的文本阅读。
然而,在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大语文观念的提出和第二课堂的引入,加之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批评甚至抨击,导致一些语文教师对课堂文本阅读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或远离文本,架空分析;或漠视文本,以练代讲;或弃置文本而代之以课外阅读、语文知识讲座,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文本对于人的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而走进了文本教学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西方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是相对理解和接受者而存在的,而我们的文本阅读教学却让学生远离文本,何以发挥文本的作用,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就文本而言,老师和学生都是读者,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引导到文本中去,让他们从中接受熏陶、感染,发挥想象、创造,而不是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教参"那里。
正如看风景,如果只看到导游图或导游,没看到风景,那只能是徒劳往返。
同时,作为文学文本不只是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文学阅读"是读者借助想象创造的一种想象话语,实现文本独特的意义指称,揭示话语背后的隐喻或象征意义。
"不同对象的阅读主体在理解和接受文本意义时是不同的。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帕秘史"(鲁迅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此而言,文本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世界。
由此可见,没有学生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的阅读教学是何等的荒谬,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就在这种对文本的冷落和疏离中,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又是何等可悲!从文化学角度看,一种教材就是一种文化。
作为纸介文化的代表、缩影、精华的课本,它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它对人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心埋、品质的全万位的影响上。
可以说,几乎任何人的成长都摆脱不了课本文化的影响。
为了强化这种影响,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朝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课本文化建设。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封建社会,"四书五经"被奉为必读经典就是典型一例。
不仅如此,统治者们还非常注重儿童启蒙读本的编写,力求从内容上、形式上优化这种读本,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影响作用。
家喻户晓的《三字经》、《百家姓》、《干家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足见统治阶级和一些文人学士的良苦用心。
中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教材改革也正是针对己有教材己经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远远不能适应青少年发展的需要,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语文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必须注重两个实际:一是教材 (文本)的实际。
从内容上讲,每个文本所负载的信息都有一定的认知指向,尽管这种指向不是单一的,并且随着认知对象的区别而有所不同,但它仍然制约着教学的方向,方式和方法;从形式上讲,每种文本都有着内在的特质,其认识规律是不尽相同的,对教和学都有其内在的规定性。
二是学生实际。
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其区别于其它生命个体的特点,包括知识、经历、理智、情感等。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关注这种生命个体的区别,因材施教,放飞心灵,张扬个性,达成教学的内在和谐。
文本教学的超越就是要在这些既定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下,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个性,使教和学逐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要实现这种超越,我认为,必须树立以下观念。
一、文本阅读的整体观这个观点并不很新鲜,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究其原因是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我们许多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往往在实践中表现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
要实现文本教学的超越,必须首先具备这种观念。
一方面虽然任何形式的文本都是由词和句子组成的,但其意义并不是词和句子的简单相加,它的作用和意义必须从文本整体中认识,换一个语境,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另一万面"文学文本不只是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
"对这种探层意义的把握,更需要从整体话语上去认识。
正如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中的"背影"是渗透了父爱和父子之情的文学形象,话语浸染着中国传统的亲情文化,如果我们仅只理解为人的形象背面,那只能叫做雾里看花,或者简直"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传统文本阅读教学,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乃至于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把学生的悟性和情感淹没在冰冷的课文分析之中,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部分的拼凑不见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有机联系,从根本上违背了文本特质及其阅读规律。
二、文本阅读的人文观把文本阅读从工具性、文章学中解放出来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呼唤,是学生人性、人格发展的需要。
高中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
大纲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如前所述,课本是纸介文化的精华,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正是屈原那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范仲淹那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博大襟怀,文天祥那永垂青史的民族气概,诸葛亮那鞠躬尽瘁的赤诚态度……在课本中闪烁着摺摺光彩,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民族脊梁。
文学即人学,人文之学,它可以在更高层次上优化人的精神品质、思想情操。
三、文本阅读的感性观从语言的角度看,文本的每个词语,都有一定的意义,每一个句于都有一定的形式,每一种文体,都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对它们的认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能力,是一个长期的感知和积累过程,并不是靠老师在课堂上的分析和在黑板上的图解来完成的。
从话语的角度看,文本中呈现的每个形象 (包括物象),都溶注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想象,需要读者全身心的去感受,在二者的互动和碰撞之中,迸发生命的火花,体味生命的律动,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展现作品的意义。
这是更高层次的体验和感知。
四、文本阅读的主体观首先,文本阅读应该成为阅读主体(学生)的生命需要。
许多语文教师常常谈到这样一些现象:语文水平好的学生大都得益于课外;有的课文,学生在课外读得津津有味,一拿到课堂上就提不起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研究者们认为,课外阅读是出于阅读主体的生命需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其显著特点是不需要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不需要做大量的练习题,只为获取信息而读,为实用而读,为兴趣而读,是一种真实的阅读,而课内阅读不仅带有一定的规定性和强制性,并且伴随着枯燥的文本分析和阅读训练,并非出自阅读主体的真正需要,兴趣自然也就大减。
因此,要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就要把课外阅读的这种"真实性"引进课堂,便之成为阅读主体的真正需要。
其次,文本解读应该成为是阅读主体的真实体验。
西万现代文论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解读文本应该是读者中心,而不是作者中心、作品中心,更不是教师中心。
每一个读者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对作品的解读有着鲜明的个性。
五、文本阅读的创造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本的理解和接受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耍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想象,从而创造出溶注学生自身情感和智慧的新形象,显现作品话语背后的隐喻和寓意。
同时,在作品提供的多层次结构框架中,往往隐匿着许多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未定性意蕴空间,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结局到底怎样呢?死了没有?怎么死的呢?这些"空白"有待读者去发现,去填补,去阐释。
文本的阅读,就是要驱谴学生的生命原动力去发现,去填补这些"空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六、文本阅读的生活观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这是文学埋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从这个意义讲,我们的文本阅读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
既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观照生活,介入生活,创造生活。
前者主要针对文本中描述的生活而言,例如,阅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不同生活境遇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体验到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世态炎凉,从而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于知识分子的深层毒害和封建社会人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漠视和冷酷。
后者主要针对现实生活而言,学生一但将自身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融入文本之中,就会通过自身的独特体验创造出崭新的形象,显示自己对文本生活的独到见解;反过来,学生又可以用文本中积累到的生活经验、领悟到的生活意蕴观照现实生活,形成自身对现实生活的意见、看法、观念,创造自己的生活和人坐。
老师既要善于把学生体验到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进文本,又要善于把高于现实的文本生活引进现实,实现两种生活的对流,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文本。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赋予它鲜明的人文性、创新性,使之向文化发展,向文学发展,向生活发展,向人的需要发展。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昵称?转变,它不仅需要我们在观念上的脱胎换骨,而且需要我们在实践上改弦更张。
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才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