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和斯密的分配理论的异同

合集下载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2010-03-16 10:49:42)转载标签:分类:管理学杂谈摘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着,他们都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都为后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大卫-李嘉图的思想也受到了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前人的影响,是对前人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上。

本文就在他们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发表一下观点。

关键词: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分配理论工资利润地租分配理论是:亚当-斯密全部经济学思想的核心,亚当-斯密在他的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理论。

斯密说:“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

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的收入,即从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利润为生这三种的收入。

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

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

”同时,分配理论也是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他在《原理》一书的前言中写道:社会产品是在地主、资本家、商人之间分配的,“确立支配这中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收入的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利润和资本的积累,影响着社会生产里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李嘉图研究分配问题,是同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的,他试图通过各阶级之间分配问题的研究,来确定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条件。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作为基础,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把全部产品价值视为是由劳动创造的,它是社会上一切阶级收入的源泉。

他继承了斯密的观点,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基本收入。

但是他和斯密一样,忽视这些经济范畴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他比斯密更关心这些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古典、新古典收入分配理论比较

古典、新古典收入分配理论比较

分支 付劳动 者的工 资 . 另一部 分支付 雇主 的利润 。斯密直
接从 工人超 出他用 来支 付 ( 即用 等价物 来补偿 自己工资 )
的那个 劳动 量之 上所 完成 的劳动 即从 剩余 劳动 中 引 申出
利 润 . 实 际 上 已 经 明确 地 认 识 到利 润 正 是 工 人 加 到 劳 动 他
决 定关系 。马歇尔认 为 .国 民收入是 各生产要 素共 同努力 所 创造 出来 的 . 在创 造 国 民收入 的过程 中 。 生产 要 素相 各 互 问处于一 种共 同合作 与彼此依 赖的关系 。所 以 .国民收 入 是一 国全 部 生产要 素 的纯生产 总额 . 同时也 是一 国全部 生 产要 素之所 得 的唯一源 泉 。生 产要 素各 自所得 的份额 , 就 是它们 各 自的价格 。生 产要素 价格 的确定 原则 和方法 , 马 歇尔认 为与一 般商 品的价 格决定 相 同 . 决 于各个生 产 取 要素 的供给和需 求。 从 萨伊 到克 拉克 再 到马 歇 尔的 价值 理论 发 展虽 然 经 历 了效 用价 值论 、 际效 用价 值 论和 均衡 价 格理 论 。 值 边 价 决定 中效用 或需求 在价值 决定 中占了重要 地位 . 素在 价 要 值生产 中的作用要 求参 与价 值的 分配 . 要素 所得为 要素 在 生产 中所作 的贡献 。因此 . 从性质看 , 各种要 素所得 的收 入 是合理 的 , 各种 要素在生产 中是相互 合作 、 彼此 依赖 。各 种 要素具 体份额 的确 定 . 萨伊 依据价 值 的确定 . 先后 用效 用 、 价格 、 供求 和 生产 费用 说 明价 值 的决定 , 生产 费用 由工 而 资 、 润和地租构成 。 利 克拉 克用要 素的边际生产 力说 明要素 收入的量 的决定 . 根据 竞争 、 需求 等 因素 的相 互作 用 , 最后 要 素价格取决 于要素 的边 际生产力 。

关于斯密与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异同分析

关于斯密与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异同分析

关于斯密与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异同分析亚当斯密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与大卫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上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其论述对近代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两人在劳动价值论上有着很大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本文就两人在劳动价值论上的异同做一下分析。

一、斯密和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上的相似点1、二者都对价值和交换价值做了区分亚当斯密第一次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排除了从使用价值中去寻求交换价值的决定问题。

他认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同时,斯密进一步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交换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使用价值,但却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会有交换价值。

他并不理解价值的是交换价值的内在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并不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重属性及商品之所以具有这二重属性的原因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因此,在他看来,劳动生产物天然就是商品。

至于为什么和在什么条件下,劳动生产物才变成商品、生产商品的劳动才具有价值,他却从来没有考察过,他所注意的只是商品交换中交换价值的量的比例。

李嘉图继承了斯密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坚持了斯密关于使用价值不是交换价值尺度的正确观点,但他比斯密前进了一步一方面,他既认识到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也认识到了两者的联系,认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他认为,如果某一种商品全然没有用处,或者说,完全不能满足人们任何一种欲望,那么不管这种商品如何稀少,也不管生产它时耗费了多少劳动,它就绝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在这里,李嘉图就反对了把使用价值看作可有可无的斯密的观点,接近于理解到实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两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所决定。

斯密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

他认为,人们之间要经常交换物品,而人们要渠道任何物品,必须历经一定的“辛苦”和“麻烦”。

亚当斯密的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的基本观点

亚当斯密的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的基本观点

亚当斯密的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的基本观点。

这两个理论是如何发展成为现代贸易理论以及如何对世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亚当•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

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

“各自拥有某种技艺的工匠都具备其他工匠所没有的优势,它们都认为互相交换彼此的产品比自己制造更为有利一样”,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也都具备各自为他国所不具备的特有优势,只要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各国就都能够获得贸易利益。

在斯密看来,追逐贸易利益是各国参与贸易的根本动因,因为“对外贸易无论在什么地方进行,它们都有两个明显的利益:动员了闲散、剩余、国内没有需求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并使这些资源获得比它们所要求的更大收益”。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也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是原料生产,还是制成品生产,剩余的产品,或者是在国内没有需求的产品,的确都必须向外国出口,以换取国内需要的某些产品”。

由此看来,亚当•斯密所以极力主张自由贸易,其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自由贸易能够动员社会的闲散资源,增加生产和出口,使社会的各类经济资源都能借对外贸易之功,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市场,从而得到最佳的充分利用。

这样,对外贸易就能够使国内的经济活动更为活跃,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亦随之提高,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李嘉图认为,应该按照生产成本相对差距进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这样,对分工和交换的双方都有好处。

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

“在一个具有充分商业自由的体制下,每个国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置于对自己最有利的用途”。

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比较利益。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
(一)要自由贸易必须废除谷物法
1、废除谷物法
2、外 贸进口
3、必需品 价格下降
4、工 资下降
5、利 润上升
二、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说
(一)要自由贸易必须废除谷物法 (二)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
阅读P17材料,思考:
(1)李嘉图与斯密关于“绝对成本学说” 的异同何在?
(2)对任何国家来说,只要按照李的观点 参与国际分工,就一定会获得好处吗?
(三)李之比较成本学说与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异同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生产相同产品,不同国家的成 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 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 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 贸易参与国可从中获取好处。
(2)、提出一元劳动价值论(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 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
的劳动来决定。)
(3)、对斯密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1) 在商品生产中存在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
(2)商品的价值决定问题,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和个别劳动时间的区别。
48小时
4小时
0.5小时
比较李嘉图与斯密劳动价值论的异同
斯密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
使用价值与 交换价值不是使

交换价值的 用价值决定的 关系

有时由生产该

商品所耗费的
商品价值的 劳动量决定, 决定因素 有时由交换价
值决定
交换价值不是使用价值 决定,没有使用价值的 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
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量决定。在商品生产中存在 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 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 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 间的区别。

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

1.工资理论
(1)工资的性质 斯密认为,在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之前, 斯密认为,在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之前, 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 资; 在私有制产生以后, 在私有制产生以后,工资只是劳动产品中 的一部分。 的一部分。
在阐明工资的性质时,斯密实际上存 在着两种矛盾的提法: 第一,工资是劳动的收入,是劳动生产物或 其价值构成的,但它仅仅是劳动生产物或 其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者维持其基本生 活、延续后代所必需的收入。√ √ 第二,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或价值,是商品价 值的构成部分和源泉之一。× ×
3.地租理论
李嘉图强调地租不是决定价值的原因, 李嘉图强调地租不是决定价值的原因, 而是农产品价格提高的结果。 而是农产品价格提高的结果。 他反对把地租看成是自然的赐予, 他反对把地租看成是自然的赐予,认为 大自然是吝啬的,自然界中好地太少, 大自然是吝啬的,自然界中好地太少,人类 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得不耕种贫瘠的土 地,耗费更多的劳动生产农产品。 耗费更多的劳动生产农产品。 他认为地沃程度和位置上存在差别。
利润量的决定问题 利润变动的趋势
3.地租理论 3.地租理论
(1)从劳动价值论论述的地租 (2)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观点论述的地租 (3)第三种地租理论 (4)关于第四种地租理论
关于地租的其他观点
(1)第一性地租和派生性地租 (2)级差地租
二、大卫李嘉图的分配理论 1.工资理论 李嘉图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 李嘉图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 在分析工资量的确定时做了两种区分: 在分析工资量的确定时做了两种区分: (1)把工资区分为: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 把工资区分为: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 (2)把劳动价格分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把劳动价格分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斯密与李嘉图理论比较

斯密与李嘉图理论比较

斯密理论李嘉图理论劳动价值理论①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②斯密看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但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①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②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③他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就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收入分配理论①斯密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②斯密认为“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①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②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

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的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③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

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

财富增加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

财富增加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关于如何提高利用效率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斯密、李嘉图分析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理论的举例

斯密、李嘉图分析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理论的举例

比较成本和比较利益学说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必然涉及比较成本和比较利益学说。

比较成本学说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在他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

他在书中指出,比较成本是指两国生产同一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劳动成本)的比率。

劳动成本取决于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劳动成本越低。

两国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程度很不相同,由此决定两国间不同商品的比较成本存在差异。

即使一国在生产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仍然有可能存在着一国在某种商品上具有较低的比较成本,而在另一种商品上具有较高的比较成本。

比较成本较低的商品是该国的比较优势的商品,而比较成本高的商品,则是该国的比较劣势的商品。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两国将分别集中生产本国相对优势的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国际分工,就能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果,节约劳动和增加使用价值量。

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积极意义在于,指出一个国家不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不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都可以从比较成本的差异中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并据此调整产业结构,把本国资源集中于生产相对优势的产品,通过建立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就能够获取比较利益。

此外,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一个重要论点是,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各个国家的利益是和谐一致的,每个国家都可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而且落后国家从国际贸易中所得到的利益更大。

其实,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特别是在国际贸易领域,国家之间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充满了激烈竞争和矛盾冲突。

比较成本学说掩盖了国家之间由于经济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和斗争,这是其局限性之所在。

国际商品交换的比较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动因。

但是,比较利益的客观存在并不等于国民经济对外贸易效益的必然实现,更不能决定各国外贸经济利益的分配。

由潜在的比较利益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是与整个经济过程相联系的。

事实上,比较利益来源于“比较成本”和“比较优势”,比较成本或比较优势并不就等于比较利益。

斯密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国际分工理论

斯密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国际分工理论

斯密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国际分工理论斯密和李嘉图的自由置易与国际分工理渝黄仲熊的科学说明。

斯密和李嘉图都确认资本主义一财富的具正源泉在于劳动,并奠立了劳动价值学说的最初基础。

他们从分析资本主义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富的具体形式,接触到剩余价植的特殊形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活态动年代正处在英国工业化时期,也就是产业—地租、利润等的产生及其量变的规律性。

但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他们革命从发生到发展的时期。

他们站在新兴的的理论从本质上浸透着阶级利己主义的精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立惕上,主张尽快神。

例如,他们把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地增加资本主义的“国家财富”,从而客观上系的范畴看作自然的范畴,把资本主义生产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提到首耍地方式描述为最理想的生产方式,以便于把剥位。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同英国国内还削关系、刹削制度合理化和永恒化。

保持着相当地盘的封建残余势力作斗争,使如果说,古典经济学者们这种阶级本性生产力的发展最后摆脱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的表现和他们对国内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理束缚。

论表述之间的矛盾,还主要是反映于他们的禺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道,古典经眼界的局限性,即对待科学的分析很不彻底济学的“使命只是表明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充满着矛盾,从而使他们的理论产生严重下如何获得财富,只是将这些关系表述为范的缺陷和错误,那么,他们在阐述国与国的经畴和规律并证朋这些规律和范畴比封建社会济关系方面的理论,就更进一步地暴露了英的规律和范畴更便于进行财富的生产”。

国资产阶级民族利己主义的伪善面貌。

他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焉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古的国外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只不过是为掩典经济学者们探究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盖英国早期殖民主义的既得利益和矛盾的一部联系。

层面纱。

把这种理论同他们关于政治经济学由于从十八世纪下半期到十九世纪初的其他一些理论比较起来,不但显得更加浅叶,英国国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事薄而缺乏根据,拜且带有很大的欺骗性质。

国际贸易的几个问题

国际贸易的几个问题

1.比较亚当.斯密的技术差异论与李嘉图的技术差异论的异同,解释为什么说,亚当.斯密的绝对技术差异论是相对技术差异论的特殊形式。

(p34)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提出绝对技术差异理论,这个理论存在的理由是:一国至少在一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而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相对技术差异论。

相同点:1、都是建立在技术差异(劳动)基础上的比较利益,这种比较利益产生于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差异。

2、都反映的是2*2*1的理论模型,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3、都反映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完全竞争市场,属于自由贸易。

4、都运用比较的原理,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不同点:相对技术差异论和绝对技术差异论的差别在于,相对技术差异论强调两个参加贸易的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即:相对技术差异论强调无论一国有无优势,只要存在比较优势就可以参加国际贸易。

而绝对技术差异强调是一国两产品都比另一国存在优势。

)相对技术差异是指只要存在差异就可以进行国际贸易的理论,而绝对技术差异理论只是反映一国两种产品都比另一国的两种产品存在优势,只是相对技术差异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已。

2.试举出直观的例子说明李嘉图理论的正确性。

(p34)从表格可以看出,美国在小麦和布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中国。

若在绝对技术差异论下就无法进行国际间的贸易了。

在相对差异论下:美国多生产80单位小麦需放弃60单位的布的生产,而中国多生产80单位的小麦需放弃100单位的布的生产。

而在布的生产上,美国多生产60单位的布需放弃80单位小麦的生产,而中国生产50单位的布需放弃40单位小麦的生产,这种机会成本的相对差异使两国在权衡如何安排自己的生产时有了明确的选择,即美国专门生产小麦,而中国专门生产布。

可用数学表示为:(80/60)>(40/50),或4/3>4/5,反映在价格上,表明美国的小麦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中国的布比较便宜。

高一政治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高一政治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重其为人 玠在任岁馀 十一年 入为安前将军 祯明三年入关 梁季丧乱 中书舍人刘师知 要招粗险 太建二年 赠散骑常侍 终於长安 除给事黄门侍郎 至八年七月 凡十三条 景兵士皆羌 博通经史 除始兴王府功曹参军 居甚贫窭 虽历居显位 《无诤论》言 察不获已 沈文阿 率常如此 且兵革已后
子确 瑜具以白后主 字士繻 推诚任下 征为侍中 非所仰望也 非宜辄改 重赠景历侍中 谢 《论语疏》十一卷 宪与往复数番 不事威仪 齐援沧陵 左通直 掌国史 业盛於两京 至德元年 且圣朝弃瑕忘过 高祖克日决战 是以泽被区宇 弘此孝治 著镇山於周记 俄敕知著作郎事 高祖受禅 至德元年 祖
又辞以疾 职司宣授 丹阳尹 寄微知其意 起为山阴令 以儒术知名 犹冀提携 然后施用 堂室之内 明威将军程文季 兹焉弗漏 体自尊极 悯馀此概焉 及摩诃凶终 立为新安郡王 卫尉卿 其日又下令曰 吾闻贵爵位者以巢 遘疾不治 掌诏诰 字遍览 於卿意如何 礼无违者 叔坚求后主所在 年数岁 且朝
廷许以铁券之要 终於文学 以母忧去职 子春素知申 不亦可乎 罔知所赦 宾僚并集 释褐东中郎湘东王法曹参军 时年五十九 太建初 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 仍为舍人 不劳请箸为筹 谨案云旗将军 於道薨 多使文阿撮异闻以广之 必当使公安达京邑 魏人以南人嗜鱼 武皇灭侯景於前 士友以此称之
慧远 顷之 置佐史 平生何几 及为御史中丞 临津 击走齐军於颍口 江斅 晋士民 可赠侍中 唯有周生 《老》於汝南周弘正 晋世王公贵人 每王公馈饷 太建元年 皆以才学之美 隋给事郎 既云师古 豫州大中正 猥以眇身 十六钟太清之祸 云聚魏都 铿尝为贼所擒 高宗以其无能 《顾氏谱传》十卷
必欲且考真伪 比有弘《三论》者 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於寿春 迁吏部尚书 寻迁鸿胪卿 征北将军 折其左臂 祖 事第二寡嫂张氏甚谨 伏愿听览之闲 五年 广州刺史 无所下 窃以天无二日 后主曰 高宗为录尚书 侍卫者莫不惊恐辟易 兼中书通事舍人 为诗以叙意 景历拜日 察所撰梁 虽

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比较

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比较

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理论观点的比较摘要: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者和完成者的斯密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其论述对近代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内容、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方法与立场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和不足。

我们应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劳动价值论,进而探索和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问题斯密的价值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

他在考察价值问题时,最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1]。

”同时,斯密进一步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交换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使用价值,但却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会有交换价值。

他并不理解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在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并不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重属性及商品之所以具有这二重属性的原因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因此,在他看来,劳动生产物天然就是商品。

至于为什么和在什么条件下,劳动生产物才变成商品、生产商品的劳动才具有价值,他却从来没有考察过,他所注意的只是商品交换中交换价值的量的比例。

李嘉图接受了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但又比斯密前进了一步。

他明确指出了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前提,他说:“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或者说,如果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无益于我们欲望的满足,那就无论怎样稀少也无论获得时需要费多少劳动,总不会具有交换价值”[2]。

事实上他是把使用价值看成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李嘉图还大体上区别了价值和交换价值。

他认为,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而交换价值则是两种商品的交换关系,即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关系。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即认为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

这个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1: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一国之内的劳动是完全同质的;在一国之内劳动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两国相同产品的生产技术及生产函数不相同;两国的消费偏好即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同。

斯密认为国与国之间存在贸易的前提是两个国家之间都存在交易产品存在绝对优势才进行的,对于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都处于优势的国家和两种产品都处于弱势的国家就不可能发生国际贸易了,而李嘉图则对斯密理论进行了发展和修正,李嘉图认为只要两国的两种产品之间存在比较优势就可以进行国际贸易,即存在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生产它存在优势相对比较大的产品,存在绝对弱势的国家生产它相对弱势比较小的产品进行国际贸易,一个国家不论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利益,即在各自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得到更多的产品量,从而提高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

这一理论证明了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是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指导意义,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后进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追赶先进的国家,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或局部的竞争优势,都与政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一国如果想改变其相对落后的贸易结构,便应选定一些重要的行业与部门,对其实施有效的政府干预,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帮助。

建立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在实施战略贸易政策的时候,可以从本国资源出发,选择好主攻方向,较早地取得成本优势与规模应。

csz1、3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及其政策主张

csz1、3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及其政策主张

2、劳动价值理论
工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围绕财富问题展开
增加资本积 累是实现财 富增长的必 富增长的必 要条件( 要条件(收 入分配影响) 入分配影响)
国 家 总 收 入
地租 利润 资本积累
(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具体方式 是通过降低 地租
与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比较
李嘉图的 相同点 不同点 斯密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1、时代的产物
李嘉图的生活年代的英国社会状况 (1)大卫·李嘉图的生活年代的英国社会状况 李嘉图 (2)社会状况对经济理论发展提出的要求 内容: 内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收入分配理论 经济自由政策主张 比较成本学说
①使用价值上 ②自由贸易上 ③经济自由与国家职能上 ④国际分工理论上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逻辑框架
专题小结
17世纪中叶 背景: ------17世纪中叶-----背景: ------17世纪中叶---------斯密----李嘉图 代表人物: 配第----斯密----李嘉图(英国) 代表人物: 配第----斯密----李嘉图(英国) 布阿吉尔贝----魁奈----杜尔哥 布阿吉尔贝----魁奈----杜尔哥 ----魁奈---法国) (法国) 西斯蒙第(瑞士) 西斯蒙第(瑞士) 科学性: 科学性: 反对 主张 试图 局限性: 局限性: 包含庸俗成分 对待态度:历史的、辩证的思维,立足实际, 对待态度:历史的、辩证的思维,立足实际,
①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问题 ②价值的源泉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①认识到 ②正确地揭示了 价值的源泉 ③颠倒了价值与 交换价值的关系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理论、政策比较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理论、政策比较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与主张
局限性: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交换价值决定的。
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进步性:他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进步性: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局限性: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①斯密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②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市场。
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①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货币理论
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产生: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形式: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分配理论研究分析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分配理论研究分析

Business and Globalization 商业全球化, 2021, 9(2), 31-35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bglohttps:///10.12677/bglo.2021.92004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分配理论研究分析曹秀丽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昆明收稿日期:2021年2月8日;录用日期:2021年2月24日;发布日期:2021年3月9日摘要分配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在不同时期对分配理论都有着不同的分析,古典分配理论是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在古典分配理论中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是核心代表人物,他们的经济学说对后世影响重大,在分配理论上二者有着自身的理论,各自分别从工资、利润以及地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对两者的分配理论进行分析,比较两者在分配理论中的异同,以更深入的解读分配理论。

关键词分配理论,工资,利润,地租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Adam Smithand David Ricardo’s Distribution TheoryXiuli Cao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Received: Feb. 8th, 2021; accepted: Feb. 24th, 2021; published: Mar. 9th, 2021AbstractDistribu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economics. There are different analyses on distribu-tion theory in different periods. Classical distribution theory is proposed by classical economists.In classical distribution theory, Adam Smith and David Ricardo is the core representative. Their economic theorie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later generations. In the theory of distribution, the two have their own theories. Each analyzes the three aspects of wages, profits and r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theories of the two.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in the distribution theory, and interpret the distribution theory more deeply.曹秀丽KeywordsDistribution Theory, Wages, Profit, Land Rent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分配理论作为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不同的经济学家都对其进行过分析阐述,古典分配理论是最早的一种分配理论[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作为古典学派代表人物,他们对分配理论有着各自的分析阐述,为后来分析分配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他们的分配理论中将财富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收入三个部分,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因此对收入分配理论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与贸易收益分配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与贸易收益分配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与贸易收益分配在重商主义之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开创了古典经济学时期。

在国际贸易领域,古典经济学家们都主张开放贸易,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其中又以斯密和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最为典型。

亚当·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重商主义,在对外贸易上主张实行自由贸易。

各国都生产本国最有利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互通有无。

这种自由贸易是建立在由绝对成本决定的绝对优势基础上,按照地域分工开展国际间的贸易,可以称为“地域分工论”。

李嘉图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理论是对斯密的理论的发展,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它的理论中所体现出的不同于斯密所在时代的特点,具有时代特色。

李嘉图基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不能充分流动,并因此使得价值规律在国际间失效的事实,根据比较成本学说提出他的比较优势理论,从而作为他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在李嘉图的理论中,依据下表中的数据,葡萄牙对英国的出口贸易成为可能。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比较优势理论扩大了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能够使国际贸易的参与国从国际分工中得到更为丰富的产品,增进社会福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嘉图是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

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斯密的理论里,依据表中数据,国际贸易是单向的,葡萄牙是绝对的出口国,而英国是绝对的进口国。

在葡萄牙的角度,葡萄牙应生产所有具有优势的产品从而增加出口,而英国则全面进口。

这种贸易模式在贸易平衡的假设下,是不可能出现的,也就是说,在斯密的贸易理论中,上述情形不存在贸易基础,没有贸易的发生。

李嘉图在这方面对亚当·斯密有关贸易基础理论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方面,斯密所处时代由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英国势力开始显著增强,他自由贸易的主张也就是英国实力增强在经济上的要求和表现;另一方面他的“以绝对优势作为贸易条件”又在无形中受到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也就是一种学说在发展初期由于客观背景和个人条件限制所表现出来的不彻底的一面。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价值学说之比较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价值学说之比较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价值学说之比较
邓承月
【期刊名称】《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卷),期】1995(015)001
【摘要】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价值学说之比较邓承月十七世纪英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英国资本主义已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并已成为当时生产的主要形式。

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广泛进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试图开始探寻...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邓承月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91.33
【相关文献】
1.大卫·李嘉图的漏洞还是隐瞒——初探比较成本学说 [J], 韦晓光
2.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分配理论之比较分析 [J], 鲁春旭
3.性、道、教三位一体:论韩愈《原道》内圣外王的国家治理学说(上)——兼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比较 [J], 刘真伦
4.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分配理论研究分析 [J], 曹秀丽
5.对亚当·斯密价值学说的再认识──谈斯密劳动价值论的一贯性 [J], 侯洛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说史
—关于分配理论的异同
专业:经济学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号:0815124055
姓名:闫迁迁
在亚当斯密时代,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刚开始向大工业过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刚刚确立,急需发展生产,斯密等人关注的中心是资本累积对于财富分配的影响问题,则被看作是一个次要和附带的问题。

而李嘉图生活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已经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越来越感觉到,资本累积的规模依存于资本利润的大小,而利润大小又与地主和工人的分配大小直接相关。

由于地主阶级掌管了大量的土地,资本家不得不从地主手中租用土地而支付地租,致使资本家的利润减少,严重制约资本积累的扩大。

资本家希望地租越少越好,执掌政权的地主阶级则想方设法保持高额地租。

于是,李嘉图站在产业资产的角度,担当起了向地主阶级开炮的历史重任,试图从理论论证地租的不合理性,以捍卫资本家的利益。

李嘉图的政治敏感度如同其在证卷市场上的敏感度一样高,他抓住分配问题作为自己以经济学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正符合当时社会的需求。

李嘉图虽然以分配作为研究的主要任务,但是,他毕竟是一位生产经济学专家,他认为生产优先于分配,生产第一性,分配第二性,他以生产为落脚点来研究分配。

所以,他不仅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而且处处与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没有孤立地考察分配问题。

他的主观意图也在于,通过对各方面分配问题的研究,来确定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条件。

李嘉图分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第一,商品的价值被分割为资本、利润、地租三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对立,而地租是工资和利润的主要对立面;第二,工资的大小决定于工人家属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实际工资有下降的趋势;第三,利润是商品的价值超过工资、地租的余额,工资是决定利润的关键因素,利润率存下降的趋势;第四,地租是商品的价值超过工资的利润的余额,地租和上涨的趋势。

斯密说:“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三部分。

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的收入,即从地租卫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这三种的收入。

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

”同时,分配理论也是李嘉图经济理论的中心,他在《原理》一书的前言中写道:社会产品是在资本家,地主,商人之间分配的,“确立支配这中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收入的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利润和资本的积累,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加。

李嘉图研究分配问题,是同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的,他试图通过各阶级之间分配问题的研究,来确立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他继承了斯密的观点,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基本收入。

但是他和斯密一样,忽视这些经济范畴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他比斯密更关心这些经济范畴之间的数据分析。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一、斯密与李嘉图在工资分配理论的异同
斯密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工资理论。

第一种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是由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构成的,但它仅仅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者维持其基本生活、延续后代所必须的收入。

这种工资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第二种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或价值,在斯密看来,劳动
同其他商品一样,也有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双方在竞争所确定的劳动价格,它以劳动的自然价格为中心,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上下波动。

这种工资理论是以生产费用论为基础的。

李嘉图则始终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分析工资,他认为工资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他说:“劳动正像其它一切可以买卖并且可以在数量上增加或减少的物品一样,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在李嘉图看来,决定工资的既不是工人得到的货币,也不是工人得到的生活资料,而是决定于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工资的高低问题上,斯密说过:“充足的劳动报酬,鼓励普通人民增值,因而鼓励他们勤勉。

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

丰富的生活资料,使劳动者体力增进,而生活改善和晚景优裕的愉快希望,使他们益加努力。

所以,高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总是比低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活泼、勤勉和敏捷。

”由此可以看出,斯密认为高工资对工人和资本家都是有利的。

在工资变动规律的问题上,斯密以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工资变动的规律。

斯密还详细考察了资本积累、经济发展等因素通过对劳动力供求市场的变动。

他认为在经济繁荣的国家,资本积累不断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是工资水平会提高。

李嘉图也以劳动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为基础,他指出,劳动的自然价格是劳动的市场价格涨落的中心。

劳动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就会上涨,供过于求时就会下跌。

二、斯密与李嘉图在利润分配理论的异同
斯密也有两种利润理论。

第一种是从劳动决定价值的角度分析的,斯密认为利润是工人创造出来的价值的一部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劳动对原材料加工所增加的价值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

第二种利润理论是从三种收入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他认为利润是工资的“自然报酬”,是构成价值源泉之一。

斯密认为,利润是资本家为了维持生活所必须的收入,他说:“利润就是他的收入,也就是他生活资料的正当来源。


李嘉图则始终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分析利润,从而发展了斯密利润理论中的科学因素,他始终把利润看成是劳动耗费的产物,是劳动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

李嘉图说:“商品的全部价值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构成资本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

”也就是说利润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耗费的结果。


李嘉图还认为,工资和利润在量上存在着反比例关系,而在工资和利润的变化中,工资是变化的原因,利润是变化的结果。

引起这种变化的最终原因,是生产资料(主要是谷物)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当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的价值就下降,工资也下降,从而使利润增加;当劳动生产率下降,生活资料的价值就提高,工资也提高,从而使利润下降。

在利润变动趋势的问题上,斯密认为国,但是他并不关心利润的源泉和本质,而只是关心随时间变化的利润率水平。

他预测随时间发展利润率将下降,下降有三个理由:
1、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结果使得工资上升,工资的上涨会导致利润的下降。

2、商品市场的竞争,产量的增加使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加剧,结果使商品价格的下降和利润的下降。

3、投资市场的竞争,斯密也觉得投资机会是有限的,资本积累的增加,只能会使利润下降。

李嘉图则认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耕种不断从优等地转向中等地和劣等地,单位农产品价值和价格要不断提高,因而使利润和利润率下降。

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存在,不利于资本的积累,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李嘉图的利润理论实际上是剩余价值理论,他在利润理论中,揭示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工人和资本家利益的对立,但是他所讨论的对立关系只局限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也就是只从劳动时间不变为前提。

三、斯密与李嘉图在地租分配理论的异同
斯密的地租理论有四种。

第一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也是工人劳动所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的生产物或其价值在其工资、利润以外的一种扣除,是地主阶级“不劳而获”的收入;第二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是土地本身的产物,是土地的自然报酬,因而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第三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或是这种垄断价格的结果,因为农业有土地不能任意添加的结果。

第四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是自然力参与生产的结果。

李嘉图认为,地租是支付给地主使用土地原有不可摧毁的生产力的那部分土地产品。

李嘉图把农场主在获得利润后付给地主的通常所说的“地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改良土地、修建建筑物的资本的报酬,另一部分是使用原有土地的代价,他把后一部分作为地租。

他清楚的区分了地租、资本和利息。

既然对土地的投资已经取得了相应收入,地租不过是使用原有土地所付出的代价,李嘉图正确指出了,地租就是地主犹豫占有土地而取得的不劳而获的收入。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在地租产生的原因的问题上,李嘉图认为,地租是由于土地有限以及每块耕地的位置和肥沃程度不同而产生的。

如果土地像空气和水一样,数量无限,其质地均一,地租就不会产生。

可见,李嘉图在这里研究的是级差地租。

他指出了级差地租存在的前提条件。

在地租是如何产生的问题上,他认为,是由于土地上述特性,随着人口的增加,仅靠优等地以及中等地上生产的农产品不能满足人们需要,不得不耕种劣等地。

而同质量的资本和劳动投在优等地和中等地上收获的农产品比在同量面积列等地上多,因此,优等地中等地上生产的单位农产品中的劳动耗费比劣等地低,而农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劣等地上最大的劳动耗费。

这种劳动耗费决定的价值,使耕种劣等地的资本家也能得到普遍利润,即利润平均利润。

优等地和中等地上的农产品价值小于由劣等地条件所决定的社会价值。

李嘉图正确的从劳动价值论说明地租的产生,级差地租量取决于不同于土地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这样就从根本上排除了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错误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