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合集下载

江苏高考选修经济学常识考点整理

江苏高考选修经济学常识考点整理

江苏高考选修经济学常识考点整理
经济学常识
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1)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
考点一:了解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
㈠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1.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认识。

⑴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有时是指使用价值,有时是指交换价值。

(斯密认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⑵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⑶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⑷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2.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1)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存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2)他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
1.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全部产品要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个部分。

(关于工资与利润的来源。

斯密一方面认为,资本出现后,劳动者对。

关于斯密与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比较分析

关于斯密与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比较分析

经济评论 2006年第1期ECONOMIC REVIEW No 1 2006关于斯密与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比较分析潘志强 陈银娥摘要: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者和完成者的斯密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其论述对近代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内容、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方法与立场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和不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作为构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点和平台;应从生态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发展劳动价值论,探索和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关键词:斯密 李嘉图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问题。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劳动价值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理论贡献。

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者和完成者的斯密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其论述对近代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内容、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方法与立场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和不足。

本文试图对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得到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 二重性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威廉!配第首先提出了价值由劳动决定的思想,但他没有建立经过详细论证的价值理论。

亚当!斯密则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并克服了重商主义者、配第和重农主义者所主张的只有对外贸易、生产金银的劳动或农业劳动才是财富来源的观点,第一次把价值归结为一般劳动。

但由于受方法论和世界观的限制,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重的、在有些问题的论述上是混乱的。

在价值论的发展史上,李嘉图的突出贡献在于,澄清了斯密的混乱,坚持和发展了斯密的正确价值规定,为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来源之一,是因为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斯密第一次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排除了从使用价值中去寻求交换价值的决定问题。

关于斯密与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异同分析

关于斯密与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异同分析

关于斯密与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异同分析亚当斯密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与大卫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上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其论述对近代劳动价值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两人在劳动价值论上有着很大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本文就两人在劳动价值论上的异同做一下分析。

一、斯密和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上的相似点1、二者都对价值和交换价值做了区分亚当斯密第一次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排除了从使用价值中去寻求交换价值的决定问题。

他认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同时,斯密进一步分析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交换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使用价值,但却错误地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会有交换价值。

他并不理解价值的是交换价值的内在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并不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重属性及商品之所以具有这二重属性的原因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因此,在他看来,劳动生产物天然就是商品。

至于为什么和在什么条件下,劳动生产物才变成商品、生产商品的劳动才具有价值,他却从来没有考察过,他所注意的只是商品交换中交换价值的量的比例。

李嘉图继承了斯密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坚持了斯密关于使用价值不是交换价值尺度的正确观点,但他比斯密前进了一步一方面,他既认识到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也认识到了两者的联系,认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他认为,如果某一种商品全然没有用处,或者说,完全不能满足人们任何一种欲望,那么不管这种商品如何稀少,也不管生产它时耗费了多少劳动,它就绝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在这里,李嘉图就反对了把使用价值看作可有可无的斯密的观点,接近于理解到实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两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所决定。

斯密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

他认为,人们之间要经常交换物品,而人们要渠道任何物品,必须历经一定的“辛苦”和“麻烦”。

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


比较优势的衡量
某种商品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 产成本或者机会成本三种方法来确定。 (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 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 表示则可写成: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A/L)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 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B/L)
假设前提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 即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 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 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规模报酬不变; 完全竞争市场; 无运输成本;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绝对优势的来源: 自然禀赋优势: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 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 获得性优势:生产者后天具有的技能技巧方面 的优势 一国的自然优势和后天获得的优势又总是体现 为生产某产品的成本优势,即该国生产特定商品的 实际成本绝对地低于其他国家所花费的成本,因此 这个理论又称“绝对成本说”(Absolute Cost) 。
第二章
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问题一直受到西方经济学家的关注 ,他们提出各种理论对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 及国际分工的利益予以分析,形成了各种学 派。
(按历史顺序)重要的国际分工理论如下:

绝对优势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赫——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新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对亚当斯密 李斯特 大卫李嘉图的看法

对亚当斯密 李斯特 大卫李嘉图的看法

1.亚当斯密的早期思想是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被设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

因此,亚当私密竭力要证明的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

2.李斯特的思想是认为贸易政策应服从国家利益,服从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服人发展工农业的需要。

不要把“唯利是图”的自由贸易原则作为普遍规律。

每个国家各有其发展的途径与特点,适用于一切国家的经济理性并不存在。

并且把保护贸易作为工业落后国家建成工业先进国家的手段。

3.亚当斯密的后期思想主要是在他的国富论中体现出来。

包括1.分工理论2.价值论3. 货币理论4.分配理论5.资本积累理论6. 赋税理论。

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

倘若放任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4.李嘉图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作为建立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

他认为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

5.我认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价值论和分配理论是最优的,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

这符合西方自由经济和人类文化生存发展的要求。

李嘉图思想是继承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基础,在其基础上做了相对的改进,但是其改进在一定程度上讲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第一,来自于国际政治的困难。

第二,李嘉图的理论没有考虑到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的潜在优势。

李嘉图和斯密的分配理论的异同

李嘉图和斯密的分配理论的异同

经济学说史—关于分配理论的异同专业:经济学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号:0815124055姓名:闫迁迁在亚当斯密时代,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刚开始向大工业过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刚刚确立,急需发展生产,斯密等人关注的中心是资本累积对于财富分配的影响问题,则被看作是一个次要和附带的问题。

而李嘉图生活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已经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越来越感觉到,资本累积的规模依存于资本利润的大小,而利润大小又与地主和工人的分配大小直接相关。

由于地主阶级掌管了大量的土地,资本家不得不从地主手中租用土地而支付地租,致使资本家的利润减少,严重制约资本积累的扩大。

资本家希望地租越少越好,执掌政权的地主阶级则想方设法保持高额地租。

于是,李嘉图站在产业资产的角度,担当起了向地主阶级开炮的历史重任,试图从理论论证地租的不合理性,以捍卫资本家的利益。

李嘉图的政治敏感度如同其在证卷市场上的敏感度一样高,他抓住分配问题作为自己以经济学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正符合当时社会的需求。

李嘉图虽然以分配作为研究的主要任务,但是,他毕竟是一位生产经济学专家,他认为生产优先于分配,生产第一性,分配第二性,他以生产为落脚点来研究分配。

所以,他不仅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而且处处与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没有孤立地考察分配问题。

他的主观意图也在于,通过对各方面分配问题的研究,来确定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条件。

李嘉图分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第一,商品的价值被分割为资本、利润、地租三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对立,而地租是工资和利润的主要对立面;第二,工资的大小决定于工人家属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实际工资有下降的趋势;第三,利润是商品的价值超过工资、地租的余额,工资是决定利润的关键因素,利润率存下降的趋势;第四,地租是商品的价值超过工资的利润的余额,地租和上涨的趋势。

斯密说:“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三部分。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及政策对比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及政策对比
进步性:比较正确地反映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到底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好会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
商品、货币理论
商品理论
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物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属性。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③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进步性: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局限性: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①斯密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③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进步性:看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难得可贵的。
局限性:但他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在他看来,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进步性:他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局限性: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高中政治复习用表重商主义财富观与斯密财富观对比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政策主张对比

高中政治复习用表重商主义财富观与斯密财富观对比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政策主张对比
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
发展生产力增加财富
降低地租→积累利润资本→增加资本积累
收入分配状况(工资利润地租)对财富增长影响重大
“看不见的手”:
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市场发挥作用时追求自身利益使社会利益得到提高。
市场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看到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推动社生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未认识到市场自发盲目滞后性、市场调节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自由贸易学说:
通过外贸进口廉价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利于资主发展。
不应限制外贸发展,废除“谷物法”。
比较成本学说:
各国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原则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通过外贸换取他国生产的需要品,就可从中获得好处。
【较正确地反映不同国家经济发展内在联系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有一定积极作用。#实际上同斯密一样反映了英资阶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
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各国将本国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通过外贸换取他国生产的需要品,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揭示国际分工、自由贸易必要性,一定程度科学性。但并非所有国家都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不固定不变,某种社会资源不可被用来生产任一商品。根本上看反映了当时英资阶通过外贸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反映了资产阶级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愿望和要求。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政策主张对比
斯密
李嘉图
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及自由放任:
取消限制,自由放任→社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分工与交换间关系。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二、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正确)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正确)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正确)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正确)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错误)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错误)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正确)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D )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B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A )A、有益B、有害C、不变D、不能判断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 C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判断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D )A、生产达到均衡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 B )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D、以上三种都不是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D )A、市场占有率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四、简述题: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的经济学观点比较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的经济学观点比较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的经济学观点比较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David Ricardo)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们的观点和理论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异同,但两位经济学家都对贸易、劳动力和市场运作等核心经济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本文将对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的经济学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1.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放任经济的观点。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长。

他主张政府应当采取最少干预的政策,让个体的追求利益来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

亚当斯密还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用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

他认为,分工和劳动分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他还强调了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主张国与国之间进行自由贸易,这样可以使不同国家的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2. 大卫李嘉的经济学观点大卫李嘉是经济学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经济学观点强调了相对成本理论和比较优势原则。

相对成本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不同商品时存在不同的机会成本,应当根据各国相对比较优势来决定贸易策略。

比较优势原则认为,国家应当专注于自己的特殊优势领域,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合作,实现最大化的福利。

大卫李嘉还提出了所谓的李嘉比例,该比例指出了两国在贸易中的盈亏平衡点。

他认为,贸易的盈亏是由生产效率差异导致的,通过贸易可以使各国在利益上实现平衡。

3.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观点的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的经济学观点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比如他们都认为分工与劳动分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自由贸易有助于提高整体福利。

然而,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他们的观点有所不同。

首先,在贸易问题上,亚当斯密更为倾向于自由贸易,主张国与国之间进行开放的贸易,以实现各国的互利共赢。

而大卫李嘉则更加强调比较优势原则,主张国家应当根据各自的相对成本和优势来进行贸易,以实现最大化的福利。

谈比较优势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异同

谈比较优势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异同

谈比较优势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异同内容摘要: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

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是由生产因素、需求因素、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政府及机遇决定的。

本文主要从前提、角度、范围、性质等方面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关键词: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比较比较优势理论简介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认为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像重商主义者声称的那样,一定是非赢即输的,而是可能实现“双赢”的。

经济主体的“利己”不应通过损人去实现,而应通过利他来实现。

具体途径为,社会各经济主体按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在总体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显然,交易活动一旦越出本国范围,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出现了。

斯密的这一理论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

这一理论虽然解决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动因,但却无法回答一个问题,即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那么这个国家还能不能参加上述国际分工?另一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相对优势)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不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也可从诸多劣势中找到比较优势。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回答了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差别呢?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对此作出了解释。

该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之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形式上的差别。

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这一逻辑得以成立的前提假定是各国之间单位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都是相同的,即各国的生产函数都是相同的。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批判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批判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批判[摘要: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律理论以参与贸易的一方具有全面的绝对优势而另一方则处于全面的绝对劣势地位为前提。

这个前提是不存在的。

在贸易政策上,比较优势说也没有什么科学性、可行性和积极性可言。

毋宁说,它是一种企图使强国、富国相对于穷国、弱国永占上风的错误理论和政策主张。

因此,必须对其加以批判,并彻底抛弃之,而以潜在优势律理论和政策取而代之。

关键词:批判比较优势潜在优势律作者简介:余元洲,男,1955年生,河南信阳人,文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士和出站博士后,现为江汉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Abstract:David Ricardo’s Law of Comparative (or relative) Advantage is based upon the pre-assumption that one of the parti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all-round absolute superiority over its partner and the latter is completely inferior to the former in every respect. This pre-assumption, however, is wrong, for it does not exist at all. As for its implication in light of trade policy, neither is it scientific nor feasible, nor positive in any sense. Rather, it is an incorrect theory and policy exposition, which might keep the inferior under the superior forever, had it ever been adopted by anyone who believes in it. Therefore, we must criticize it mercilessly and throw it away without hesitation and, meanwhile, replace it with a new one, that is, the Law of Potential Advantage.Key words:criticism, comparative advantage, law of potential advantageAbout the author:YU Yuanzhou,male,1955-,born in Xinyang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a Bachelor of Arts, Master of Economics, Doctor and once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worker oflaw, now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Politics and Law School of Jianghan University]一、引论(Introduction)十几年前,1994年6月18日,我在《经济晚报》(理论版)“理论之树”栏目发表了一篇题为《潜在优势律:(一种)以发展为导向的新国际贸易理论》的短文,抛出了自己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见解。

国际贸易(张玮)期末考试重点 提纲

国际贸易(张玮)期末考试重点 提纲

国际贸易(张玮)期末考试重点提纲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1、内容:绝对优势理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一国生产其中一种产品的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卖价较便宜,从而形成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或贸易,进而形成专业化分工。

参加贸易和分工的国家可以从中得到利益。

绝对优势的衡量方法:1、劳动生产率产量 / 劳动投入量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反之,则处于绝对劣势。

2、生产成本劳动投入量 / 产品数量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生产成本,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反之,则处于绝对劣势。

注意:国际交换比价必须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如果交换条件还不如国内有利的话,就会有国家退出交换。

二)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2、主要内容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生产这两种产品上均处于有利地位,而两一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那么,处于有利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产品,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产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简言之:“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比较优势的衡量方法:1、相对劳动生产率 A 劳动生产率 / B劳动生产率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相对成本 A 的要素投入量 / B的要素投入量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低于另一国家生产相同产品的相对成本,该国在该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在国际交易中,一方的出口供给构成其购买另一方所提供的商品的手段,交易双方相互间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决定着国际间商品交换比率。

国际间的物物交换的比率必然在交易双方各自国内交换比率所形成的上下限内摆动。

这一摆动的比率要能稳定下来而成为现实的国际价值,必须满足国际需求方程式。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理论、政策比较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理论、政策比较
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与主张
局限性: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交换价值决定的。
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进步性:他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进步性: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局限性: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 ①斯密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
②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市场。
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 ①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货币理论
货币的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产生: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形式: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李嘉图理论的评述

李嘉图理论的评述

关于李嘉图经济理论的评述【摘要】李嘉图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他认为全部价值由劳动产生,并在3个阶级间分配: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

由此说明了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从而实际上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

他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中的比较成本学说等。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分配理论货币数量论比较优势理论评述一、劳动价值论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

其核心就是下面一句话:“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根据这个理论,他认为,劳动的价值(工资)是一定社会中为维持工人生活并延续其后代通常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决定的,而利润则决定于工资。

李嘉图价值学说的主要科学功绩,在于他坚持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则。

他批评斯密用购买到的劳动来决定价值的观点,按照李嘉图的意见,商品的价值只能由耗费的劳动决定,而价值的大小则与这种劳动量是成正比。

同时,他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收入的来源与相互关系,初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并从阶级利益对立的研究中去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把古典经济学推向了高峰。

虽然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但也有相关学者对此提出了一些质疑。

1、李嘉图已经指出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简单劳动生产的价值较小。

复杂劳动生产的价值比较大。

但是,他没有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不同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换句话说,他只是注意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数量关系。

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某些地方虽然比斯密前进了一步,但同样存在不少的问题。

由于他不能正确理解劳动的二重性及其作用,就不能理解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更不能认识到具体劳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具有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和转移旧价值的功能。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分配理论研究分析

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分配理论研究分析

Business and Globalization 商业全球化, 2021, 9(2), 31-35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bglohttps:///10.12677/bglo.2021.92004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分配理论研究分析曹秀丽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昆明收稿日期:2021年2月8日;录用日期:2021年2月24日;发布日期:2021年3月9日摘要分配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在不同时期对分配理论都有着不同的分析,古典分配理论是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在古典分配理论中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是核心代表人物,他们的经济学说对后世影响重大,在分配理论上二者有着自身的理论,各自分别从工资、利润以及地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对两者的分配理论进行分析,比较两者在分配理论中的异同,以更深入的解读分配理论。

关键词分配理论,工资,利润,地租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Adam Smithand David Ricardo’s Distribution TheoryXiuli Cao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Received: Feb. 8th, 2021; accepted: Feb. 24th, 2021; published: Mar. 9th, 2021AbstractDistribu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economics. There are different analyses on distribu-tion theory in different periods. Classical distribution theory is proposed by classical economists.In classical distribution theory, Adam Smith and David Ricardo is the core representative. Their economic theorie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later generations. In the theory of distribution, the two have their own theories. Each analyzes the three aspects of wages, profits and r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theories of the two.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in the distribution theory, and interpret the distribution theory more deeply.曹秀丽KeywordsDistribution Theory, Wages, Profit, Land Rent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分配理论作为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不同的经济学家都对其进行过分析阐述,古典分配理论是最早的一种分配理论[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作为古典学派代表人物,他们对分配理论有着各自的分析阐述,为后来分析分配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他们的分配理论中将财富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收入三个部分,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因此对收入分配理论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各国均获益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

各国均获益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

1.3 比较优势理论
1.3.1比较优势理论的介绍
4.社会无差异曲线
前而已经讨论了一国商品的生产或供给情况,它是由 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所决定的。现在引入一国的偏 好或需求情况,这是由社会无差异曲线决定的。 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 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社会无差异曲线是凸向 原点的曲线,互不相交,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福 利水平越高。
1.1 重商主义
1.1.1 重商主义贸易思想
缺陷和不足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的理论观点是不成熟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重商主义贸易学说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是不全面的。
1.2 绝对优势理论
1.2.1绝对优势理论的介绍
1.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论点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 件
1.1 重商主义
1.1.1 重商主义贸易思想
重商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强制性的保护贸易政策主张,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货币政策 奖出限入政策 保护关税政策 发展本国工业政策
1.1 重商主义
1.1.1 重商主义贸易思想
对重商主义贸易思想的评价
在理论上,重商主义贸易学说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最初考察,指出了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 在政策上,重商主义贸易学说提供了关于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一系列主张, 当时西欧各国实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资本 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1 .1 重商主义
1.1.1重商主义贸易思想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 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它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 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衰落。重商主义最初出现在意 大利,后来流行到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和 法国等。16世纪末叶以后,在英国和法国得到了重 大的发展。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 (2)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2010-03-16 10:49:42)转载标签:分类:管理学杂谈摘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着,他们都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都为后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大卫-李嘉图的思想也受到了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前人的影响,是对前人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上。

本文就在他们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发表一下观点。

关键词: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分配理论工资利润地租分配理论是:亚当-斯密全部经济学思想的核心,亚当-斯密在他的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理论。

斯密说:“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

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的收入,即从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利润为生这三种的收入。

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

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

”同时,分配理论也是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他在《原理》一书的前言中写道:社会产品是在地主、资本家、商人之间分配的,“确立支配这中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收入的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利润和资本的积累,影响着社会生产里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李嘉图研究分配问题,是同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的,他试图通过各阶级之间分配问题的研究,来确定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条件。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作为基础,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把全部产品价值视为是由劳动创造的,它是社会上一切阶级收入的源泉。

他继承了斯密的观点,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基本收入。

但是他和斯密一样,忽视这些经济范畴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他比斯密更关心这些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1斯密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2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与李嘉图

1斯密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2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与李嘉图

选修二 (2)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人 教 版 政 治
①斯密提出自由贸易理论,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 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 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
在发展对外贸易时出口自己的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有利
于从中获得好处。 ②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 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 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
选修二
人 教 版 政 治
2 . (2009·广东卷 ) 绝对优势和劣势并不是决定国与国 之间贸易关系或者人与人之间分工关系的唯一因素。甲在 理财方面对乙有绝对优势,乙在推销方面对甲有绝对优势, 由甲负责理财,由乙负责推销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甲
相对于乙不仅会理财,而且更会推销,那么这两人的分工
需要重新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1)甲与乙如何分工更有效率? (2)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和政策主张。 解析:考查考生对经济学中比较成本理论的掌握,并
劳 动 价 值 理 论
选修二
人 教 版 政 治
理论贡献 (1)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
理论缺陷
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收入 分配 理论 (2)首次提出相对工资概念。从量 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 把工人实际工资 的下降归因于人 口的增长
阶级之间的对立
(3)把资本主义工资分为名义工资 和实际工资,承认资本主义制度 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选修二 基本观点
人 教 版 政 治
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 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 是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 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 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马 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 体。 克 马克思认为它们都是历史的产 ②劳动的二重性决 思 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 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 ③商品的价值量及 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 其与劳动生产率的 科学。 关系。 ②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比较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2010-03-16 10:49:42)转载标签:分类:管理学杂谈摘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集大成着,他们都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都为后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大卫-李嘉图的思想也受到了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前人的影响,是对前人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上。

本文就在他们在分配理论上的异同发表一下观点。

关键词: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分配理论工资利润地租分配理论是:亚当-斯密全部经济学思想的核心,亚当-斯密在他的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理论。

斯密说:“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

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的收入,即从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利润为生这三种的收入。

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

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

”同时,分配理论也是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他在《原理》一书的前言中写道:社会产品是在地主、资本家、商人之间分配的,“确立支配这中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收入的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利润和资本的积累,影响着社会生产里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李嘉图研究分配问题,是同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的,他试图通过各阶级之间分配问题的研究,来确定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条件。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作为基础,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把全部产品价值视为是由劳动创造的,它是社会上一切阶级收入的源泉。

他继承了斯密的观点,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基本收入。

但是他和斯密一样,忽视这些经济范畴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他比斯密更关心这些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工资在社会产品中所占的份额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影响利润的首要因素。

李嘉图所揭示地租和利润的对立,是通过工资这一中间环节的。

一、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工资分配理论上的异同斯密提出两种不同的工资理论。

第一种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是由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构成的,但它仅仅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者维持其基本生活、延续后代所必须的收入。

这种工资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第二种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或价值,在斯密看来,劳动同其它商品一样,也有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双方在竞争中所确定的劳动价格,它以劳动的自然价格为中心,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上下波动。

这种工资理论是以生产费用论为基础的。

李嘉图则始终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分析工资,他认为工资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他说:“劳动正像其它一切可以买卖并且可以在数量上增加或减少的物品一样,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在李嘉图看来,决定工资的既不是工人得到的货币,也不是工人得到的生活资料,而是决定于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工资的高低问题上,斯密说过:“充足的劳动报酬,鼓励普通人民增殖,因而鼓励他们勤勉。

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

勤勉像人类其他品质一样,越受奖励越发勤奋。

丰富的生活资料,使劳动者体力增进,而生活改善和晚景优裕的愉快希望,使他们益加努力。

所以,高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总是比低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活泼、勤勉和敏捷。

”由此可以看出,斯密认为高工资对工人和资本家都是有利的。

在工资变动规律的问题上,斯密以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工资变动的规律。

斯密还详细考察了资本积累、经济发展等因素通过对劳动力供求市场的变动,进而影响工资水平的变动。

他认为在经济繁荣的国家,资本积累不断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时工资水平会提高。

李嘉图也以劳动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为基础。

他指出,劳动的自然价格是劳动的市场价格涨落的中心。

劳动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就上涨,供过于求时就下跌。

李嘉图还在工资理论上提出了相对工资。

他指出,使用机器以后,也许工资、利润和地租都会增加,但如果工资没有像利润增加得那样快,那么工资就是降低了,而利润就是提高了。

因为在劳动创造价值中,工资和利润是成反比例变动的。

现在归工人所得的价值比以前少了,而归资本家的价值就比以前多了。

他把工资和利润的这种变动称为相对变动。

马克思认为,确立相对工资的概念,即确立和资本家利润相比较的工资的概念,是李嘉图的功绩之一。

二、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利润分配理论上的异同斯密也有两种利润理论。

第一种利润理论是从劳动决定价值的角度分析的,斯密认为利润是工人创造出的价值的一部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劳动对原材料加工所增加的价值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

斯密的第二种利润理论是从三种收入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他认为利润是工资的“自然报酬”,是构成价值的源泉之一。

斯密认为,利润是资本家为了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收入,他说“利润就是他的收入,也就是他生活资料的正当资源。

” 李嘉图则始终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分析利润,从而发展了斯密利润理论中的科学因素,他始终把利润看成是劳动耗费的产物,是劳动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

李嘉图说:“商品的全部价值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构成资本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

”也就是说,利润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耗费的结果。

李嘉图还认为,工资和利润在量上存在着反比例关系,而在工资和利润的变化中,工资是变化的原因,利润是变化的结果。

引起这种变化的最终原因,是生产生活资料(主要是谷物)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当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的价值就下降,工资也就下降,从而使利润增加;当劳动生产率下降,生活资料的价值就提高,工资也就提高,从而使利润下降。

在利润变动趋势的问题上,斯密认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取决于资本积累,但他并不关心利润的本质和源泉,而只是关心随时间变化的利润率水平。

他预测随时间发展利润率将下降,下降有三个理由:1.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结果使得工资上升,工资的上涨会导致利润的下降。

2.商品市场的竞争,产量的增加使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加剧,结果是商品价格的下降和利润的下降。

3.投资市场的竞争,斯密也感到投资机会是有限的,资本积累的增加只能会使利润下降。

李嘉图则认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耕种不断从优等地转向中等地和劣等地,单位农产品价值和价格要不断提高,货币工资也会不断提高,因而使利润和利润率下降。

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存在,不利于资本积累,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李嘉图的利润理论实际上是剩余价值理论,他在利润理论中,揭示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工人和资本家利益的对立,但他所讨论的对立关系只局限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也就是只从劳动日长度不变为前提。

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在地租分配理论上的异同斯密的地租理论有四种。

斯密的第一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也是工人劳动所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的生产物或其价值在其工资、利润以外的一种扣除,是地主阶级“不劳而获”的收入;第二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是土地本身的产物,是土地的自然报酬,因而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第三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或是这种垄断价格的结果,因为农业有土地不能任意添加的结果。

第四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是自然力参与生产的结果。

李嘉图认为,地租是支付给地主的使用土地原有的不可摧毁的生产力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李嘉图把农场主在获得利润后付给地主的通常所说的“地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改良土地、修建建筑物(用以储存产品)的资本的报酬,另一部分是使用原有土地的代价,他把后一部分作为地租。

他清楚地区分了地租、资本利息。

既然对土地的投资已取得了相应收入,地租不过是使用土地原有生产力的代价,李嘉图正确地指出了,地租就是地主由于占有土地而取得的不劳而获的收入。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在地租产生的原因的问题上,李嘉图认为,地租是由于土地有限以及每块耕地的位置和肥沃程度不一致而产生的。

如果土地像空气和水一样,数量无限,其质地均一,地租就不会产生。

可见,李嘉图在这里研究的是级差地租。

他指出了级差地租存在的前提条件。

在地租是如何产生的问题上,他认为,由于土地上述特性,随着人口的增加,仅靠优等地及中等地上生产的农产品不能满足人们需要,不得不耕种劣等地。

而同量资本和劳动投在优等地和中等地上所收获的农产品,比在同量面积劣等地上多,因此,优等地、中等地上生产的单位农产品中的劳动耗费比劣等地低,而农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劣等地上最大的劳动耗费。

这种劳动耗费决定的价值,使耕种劣等地的资本家也能得到普遍利润,即平均利润。

优等地和中等地上的农产品价值小于由劣等地条件所决定的社会价值。

于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就能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由于租地资本家竞争,这个超额利润就必然落到地主手中,从而转化成地租。

李嘉图正确地从劳动价值论说明地租的产生,级差地租量取决于不同土地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这样就从根本上排除了地租是自然力的报酬等错误说法。

李嘉图还考察了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

第一形态,即使用等量资本和等量劳动在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或位置不同)因肥沃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地租。

第二形态,即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等量资本和劳动,因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地租。

列表如下。

至于地租与农产品价格的关系,李嘉图指出,地租不是农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与此相联系,他还指出“谷物价格高昂不是因为支付了地租,相反地,支付地租倒是因为谷物昂贵。

......即使地主放弃全部地租;谷物价格也不会降低。

”地租和利润的关系怎样?李嘉图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由于连续投资于同一块土地的报酬递减,由于耕种肥沃程度愈来愈差的土地,生产农产品所必需的劳动量增加,这就造成了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同时地租也上涨。

工资是由工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主要是谷物)的价值决定的,农产品价值的上涨,必然使工资上涨。

而工资上涨的必然结果,是利润下降。

这样,通过工资这一中间环节,李嘉图得出了地租和利润对立的结论。

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最充分的阐述级差地租的,他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科学地说明地租的来源。

他通过地租理论,揭示了地租和利润、地租和工资的对立,涉及到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性。

这些都是李嘉图的贡献。

参考文献: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2.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税务原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3.葛扬、李晓蓉:《西方经济学说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