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差别与联系
第二章 国际贸易服务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
(三)服务商品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第三节 服务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三、服务商品的价值构成 (一)服务产品的概念 1.一般概念 2.经济学概念 (二)服务商品的特征 1.服务产品是无形的 2.服务提供商和服务消费者的同时性 3.服务质量差别大 4.服务具有不可储存性 5.服务价格差别大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学说
二、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一)新贸易理论对贸易动因和贸易基础的解释 1.从供给角度揭示了规模经济性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下的企业的垄断竞争行为成为贸易产生的重要动因与基础 。 2.新贸易理论还强调需求因素对贸易产生和贸易结构的 影响。 3.技术差距论以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为分析前提, 认为技术差距和模仿时滞决定了现实的贸易格局。
•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兴起了新贸易保护主义 。管理贸易政策的内容是:国家对内指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和条例,加 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的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订各种对外经 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缔约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
第四节 国际服务贸易政策
二、自由的服务贸易政策
可逆转。
5.两国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且要素密集度不
6.两国消费者需求偏好相似。
7.自由贸易而且各国贸易平衡。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 二、传统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的指导
(一)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
(二)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对生产要素禀赋说的 补充与发展。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学说
(一)相关概念 1.生产要素禀赋与要素丰裕度 2生产要素密集度.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政策对于理解各国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相关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比其他国家高,那么这个国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石。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劣势的程度不同,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会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则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产品在不同阶段的国际贸易模式。
产品通常会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
在创新阶段,通常在发明国生产并出口;在成熟阶段,生产会逐渐向其他发达国家转移;在标准化阶段,生产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明国则转为进口。
(五)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当一个国家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实现规模经济时,它就可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竞争力。
二、国际贸易政策(一)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减少政府对贸易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贸易的最大利益。
其优点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消费者福利、推动技术进步等。
但也可能导致一些行业受到冲击,出现失业等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1)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
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当代贸易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产品的流动,这样才能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例题1·多选题】(2007、2008年)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E.外贸依存理论[答疑编号911090101: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BCD【例题2·单选题】(2008年)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实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36试述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 容 请输入答案
试述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概念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
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假设条件(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
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国际经济答案
国际经济一、名词解释题1、H-O模型: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 —O模型。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
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2、李嘉图相对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因此,国家之间应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各国都应该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比较优势理论”。
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
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4、要素均等化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满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前提下,由于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商品的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各国要素报酬(如工资、地租、利息)的国际差异缩小,最终会造成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
5、斯多尔铂-萨缪尔森定理: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定理:斯托尔帕一萨缪尔森认为,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在两国均不可能实现完全专业化的前提下,贸易使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这会使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
6、雷布津斯基定理: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少。
7、什么叫WTO,构成和作用:即世界贸易组织定义: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整理课件
31
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产生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他 认为两个国家在同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上产生差别的 原因是由于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也存在着缺陷:如果假定各国之 间劳动生产要素的效率都一样,那么,产生比较成本 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便由生产要素理论 (或资源禀赋理论)来解释。
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 在生产条件较劣的国家生产,则其国际价值 主要根据生产条件较劣的国家所生产的商品 的价值来确定。
整理课件
10
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在 生产条件较佳的国家生产,则其国际价值主要 依据生产条件较佳的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 来确定。
例如:天然橡胶的国际价值的确定主要以印 尼、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为依据
整理课件
27
(二)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科学性:
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
该理论阐明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 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 益
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 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
比较成本理论还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分工 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 之内,因此,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 念
整理课件
2
在西方经济学关于国际贸易分工的理 论中,影响最大的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 理论,它一直是西方国际经济学中的经 典理论,也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起点, 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从亚当·斯密 的绝对成本理论上发展而来的,因此, 要研究比较成本理论,必须先学习亚 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整理课件
3
第三章 主要内容
整理课件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即要素禀赋论,是新古典贸易理论最重要的部分和核心内容,由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共同提出。
一、概念提出人:赫克歇尔,俄林俄林批判地继承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他认为,在生产活动中,除了劳动起作用外,还有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各国产品成本的不同,必须同时考虑到各个生产要素。
他在1933年出版的《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贸易学说,标志着要素禀赋说的诞生。
俄林早期师承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而深受启发,故他的要素禀赋说也被称为赫--俄模式。
该模式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模式并列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大基本模式。
二、简介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又称要素禀赋说,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后又由他的学生俄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以发展。
这种学说认为,同类产品存在的价格绝对差是各国进行交易的直接基础,而引起各国同类物品价格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关键的是各国生产各种物品的成本比率不同,而成本比率是由使用要素的价格差别决定的,而要素价格是由要素相对存量决定的,要素存量则是由要素供给决定的,要素供给又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
这样得出的一般结论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并出口自己资源丰富的要素的产品,并进口自己资源缺乏的要素的产品。
这一学说还说明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
这就是说,国际贸易使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逐步缩小,并趋于相等。
这是因为劳动资源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资源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结果是,在前一种国家,劳动价格上升而资本价格下降;在后一种国家,资本价格上升而劳动价格下降,最后,这两个国家劳动的价格与资本的价格趋于相等。
这样也有利于使各国国内的收入分配更为平等。
这就是由要素禀赋说引申出的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
比较优势理论等3大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1 / 13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又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西方跨国公司研究者为了建立跨国公司理论时提出和形成的理论观点,是当前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
参考文献《跨国公司的未来》1什么是内部化理论2 / 132内部化理论的观点与内容▪内部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内部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内部化过程的决定要素▪实现条件▪动因3内部化理论的现实意义1什么是内部化理论自1970年代中期,以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利(Peter.J.Buckley)、卡森(Mark Casson)与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西方学者,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含日本)为研究对象,沿用了美国学者科斯(R.H.Coase)的新厂商理论和市场不完全的基本假定,于1976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一书中提出的,建立了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内部化理论。
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和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国外投资是一种比出口产品和转让许可证更为有利的经营方式。
后来,经济学家罗格曼、吉狄、杨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该理论。
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
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谋求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倾向于将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在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
2内部化理论的观点与内容内部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可概括如下:由于市场的不完全,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企业建立内部市场,可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企业对3 / 13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而不在于资本的转移。
[讲稿]绝对成本说、比较成本说与要素禀赋论
(1)亚当·斯密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
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
在他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
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
绝对成本学说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
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
(2)比较成本说是对绝对成本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
它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创立。
比较成本学说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比较利益。
总之,比较利益学说,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的互利性和国际分工的必要性。
它证明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能实现贸易的互利。
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的核心是比较优势原则。
比较成本说揭示了人类分工协作的大道理。
自其创立的一百多年来,它一直被西方国际经济学界奉为经典,并成为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发展的主线。
即使在当代,它也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起点。
比较成本说的启示:“各国应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保证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所能得到的利益。
”然而这个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
对外贸易相关理论
对外贸易相关理论(一)比较成本比较成本论代表学者为李嘉图,其在《论谷物低价对资本利润的影响》提出货物自由贸易,进而提出比较成本论,而比较成本主要针对设定不同厂商、不同生产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流通地域等参数后的成本进行比较,与绝对成本理论相比,比较成本理论指导意义尤为显著,该理论主要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指出各个国家并非要全面生产各种商品,而是应当汇聚各种资源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商品,再利用国际贸易方式,基于资本及劳动力不变前提下明显增加生产总量,这样国际分工对于参与贸易相关国家均极为有利。
(二)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论主要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及伯蒂尔•奥林首先提出的,该理论已不在局限于基于技术差异角度对于国际贸易原因、结构及结果局限进行解释,其主要选择贴合实际的要素禀赋说明国际贸易原因、结构及结果。
要素禀赋理论作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其指出现实生产使用的生产要素并非仅有劳动力,其具体包括多种生产要素,但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基本条件。
依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来说,基于各国生产同一产品技术水平同等条件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异主要产品成本不同,而这种成本区别主要与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价格差别密切相关,其会影响该国各类生产要素实际丰裕程度。
(三)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概念内涵及外延均较为模糊,当前我国学者研究的新贸易理论基本为二战结束后针对变化的国际贸易现状形成的新式理论学说,这主要是二战结束后国际贸易形势发展较快,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其很难全面解释新型贸易格局和国际贸易特点,因此要求满足新时代发展的新贸易理论逐步发展形成,其中新贸易理论主要理论贡献者包括迪可西特、克鲁格曼、赫尔普曼、斯宾塞及布兰德等,该理论内容大体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首先针对贸易动因及贸易基础实施全面分析,当前各个贸易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以及发达国家贸易快速增加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现状,新贸易理论指出当前国际贸易动因及基础均产生明显改变,贸易已不单纯为技术及要素禀赋之间的差异性,其基于供给、需求以及技术差距等诸多方面针对国际贸易动因及基础进行全面分析。
国际贸易 理论之 资源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⑷要素密集度与要素的相对价格:如果资本的 相对价格下降,生产者为了减少其生产成本,必 定会用资本来代替劳动。结果两种商品都会变得 更为资本密集化。只有在任何可能的相对要素价 格下,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生产X的资本 /劳动比率,Y才可以被视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注意:要素的密集度只有在产业不或产品之间 进行比较时才有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3 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Eli Heckscher发表了题为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在这篇论文 中,他对国际贸易理论作了一个概括性的说明。这篇 文章发表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0年后,他的 学生,另一位瑞典经济学家Bertil Ohlin才在这篇文章 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在1933年出版了《区际 贸易与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 由于俄林的著作中包含了赫克歇尔的所有工作, 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且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由赫克歇 尔提出的,故将这一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O贸易模型)
4.3.2 H—O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H—O理论的一般均衡特性可以用图4—3 形象地概括出来。从该图的右下角出发,我们 可以看到需求偏好和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分配 (即收入分配)共同决定了对商品的需求。对 商品的需求决定了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素的派生 需求。生产中对要素的需求和对要素的供给共 同决定了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要素价 格和生产技术水平共同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 不同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决定了比较 优势和贸易模式(即一国应该出口何种产品)。
4.3.1 H—O定理
⑴ H—O定理的内容:一国应当出口密集 地使用其相对丰裕(或便宜)要素的产品,进 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或昂贵的)要素的 产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 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用前面的术语来讲,这意味着A国出口X 商品是因为X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且劳动是 A国比较丰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同样地,B 国出口Y是因为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且资 本是B国比较丰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
国际贸易理论演变
国际贸易理论演变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这些理论不仅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也为各国制定贸易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早期,重商主义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
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主要由金银等贵金属的拥有量来衡量。
他们主张通过贸易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来增加国内的金银储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会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如限制进口、鼓励出口。
然而,这种理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它只关注了货币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了贸易对经济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例如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是对重商主义的一次重要突破。
他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交换,这样可以使各国的福利都得到提高。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投入比其他国家更少。
例如,如果 A 国生产一匹布所需的劳动时间比 B 国少,那么 A 国在生产布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这一理论强调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性,但它无法解释当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时,如何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受益。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进一步完善了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是指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它在生产某些产品上的劣势相对较小,那么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这些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产品,从而从贸易中获利。
比如,A 国生产一匹布需要100 个小时,生产一桶酒需要120 个小时;B 国生产一匹布需要 90 个小时,生产一桶酒需要 80 个小时。
虽然 B国在生产布和酒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 A 国生产布的劣势相对较小(100/90 < 120/80),B 国生产酒的劣势相对较小。
因此,A 国应该专门生产布并出口,B 国应该专门生产酒并出口。
比较优势理论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它表明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能力上相对较弱,也能通过参与国际贸易获得好处。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历年真题选择题汇总和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练习题与答案》第一章导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是指()A.货物的交换活动B.服务的交换活动C.劳务的交换活动D.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2.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国际分工的中心是()A.日本B.德国C.英国D.法国3.提出按照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的学说的是()A.赫克歇尔和俄林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马克思4.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约为()A.30%B.50%C.70%D.90%5. ()是世界贸易的主体,是各国的主要市场,在各种国际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
A.发展中国家B.社会主义国家C.市场经济国家D.发达国家6.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是以()A.欧元表示B.美元表示C.本国货币表示D.日元表示7.世界出口总额与世界进口总额之间的关系是()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等于后者D.不能确定8.对外贸易量是指()A.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B.按协议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C.按浮动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D.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9.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计算进口额的依据一般是()A.CIF金额B.CFR金额C.FOB金额D.CPT金额10.世界各国出口额的统计标准通常是()A.FASB.FOBC.CIFD.CFR11.能真正反应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是()A.对外贸易额B.对外贸易量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D.对外贸易依存度12.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A.海关结关B.货物通过国境C.交纳税费D.订立合同13.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于香港而言称为()A.间接进口B.间接出口C.转口贸易D.易货贸易14.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称为()A.转口贸易B.直接贸易C.直接过境贸易D.间接过境贸易15.商品由甲国经丙国运往乙国,对丙国而言称为()A.直接贸易B.间接贸易C.转口贸易D.专门贸易16.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称为()A.直接贸易B.转口贸易C.过境贸易D.服务贸易17.以下关于服务贸易,说法不正确的是()A.服务贸易是无形的B.服务提供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C.服务贸易额反映在海关统计中D.服务贸易是不可储存的18.世界贸易组织列出的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数有()A.10个B.12个C.14个D.16个19.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A.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B.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口额与整个进口额之比C.某大类或某种货物出口额与整个出口额之比D.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与整个出口额之比2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A.国际收支逆差B.国际收支顺差C.对外贸易逆差D.对外贸易顺差21.200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8千亿美元,中国当年GDP为11万亿元人民币,当年的平均汇率是8.3元人民币/美元,因此,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约为()A.20%B.40%C.60%D.80%22.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商品进口值为1200亿美元,出口值为800亿美元,则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A.10%B.11%C.12%D.9%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国际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之间的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B.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C.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基础D.国际贸易产生于封建社会E.国际贸易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具体的研究内容是()A.各个历史阶段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性B.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C.对外贸易政策D.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E.国际贸易的利益与分配问题3.下列对于对外贸易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额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B.对外贸易额不能确切的反应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C.对外贸易额确切的反应了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D.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额无法直接比较E.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额可以直接比较4.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时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A.直接贸易体系B.总贸易体系C.专门贸易体系D.货物贸易体系E.服务贸易体系5.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A.货物贸易B.服务贸易C.直接贸易D.转口贸易E.过境贸易6.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下列部门中属于服务行业的有()A.商业B.建筑C.金融D.销售E.运输7.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有()A.自然资源拥有状况B.对外经济政策C.国内市场容量D.经济互补性E.国际分工第一章练习题答案:一.单选1-5 D C A C D6-10 B A D A B11-15 B A C B C16-20 C C B A D21-22 C A二.多选1-5 ABE ABCD ABD BC AB6-7 ABCDE ABC第二章国际分工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A.国际贸易B.世界市场C.国际分工D.国际协作交流2.最初的分工形式是()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分工B.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分工C.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D.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分工3.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A.11世纪60年代-12世纪60年代B.14世纪到15世纪C.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D.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4.为国际分工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大机器工业的建立C.资本流动D.上层建筑5.马克思写道:“它是农业世界的伟大中心,是工业的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绕着它运转”,描述了它在国际分工形成阶段的中心地位,其中它是指()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6.在国际分工发展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A.自由竞争B.垄断C.合作互助D.自由贸易7.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在国际分工的()A.萌芽阶段B.形成阶段C.发展阶段D.深化阶段8.战后国际分工主要是在()之间展开的。
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读后感
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读后感
比较优势理论有两种形式,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前者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起点,重点分析了劳动生产率对成本的影响,并以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他认为各国成本的高低决定他的优势。
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是李嘉图的发展与补充,把单一劳动要素分析扩充到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他们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一个重要起因。
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制订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理论依据。
所以我认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的催生着,两国之间都遵循着比较优势的原则,比较优势最大化或者比较劣势最小化,其最后的结构都是效益最大化。
当然,以上说的情况可能在真实国际贸易的条件下很少的存在,因为会出现国内对弱势产业的扶持与补贴,还有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利益。
比较优势用来解释国际分工,虽然有诸多的假设条件,但是整体来看,比较成本理论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农林经济管理1102班张羽。
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为后续的理论发展提供了基础, 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和完善。
提供了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
比较利益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为政府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政府根据 国家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贸易政策。
对贸易政策的启示
遵循比较优势原则
理论观点的异同
理论观点相同点
两个理论都认为国际贸易能够带来国 家间的经济利益。
理论观点不同点
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要素禀赋理论 则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要素的 相对丰裕程度。
理论应用的异同
理论应用相同点
两个理论都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指导,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比较利益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是比较优势原则,国家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状况,发展具有比较 优势的产业,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重视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比较利益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国家应该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禀赋状况,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 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贸易自由化
比较利益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经济福利,因此国家应该积极参与国际 贸易,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理论应用不同点
比较利益理论更适用于解释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贸易,而要素禀赋理论更适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此外,要素禀赋理论还强调了政府干预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而比较利益理论则 较少涉及政府干预的问题。
05
结论
对经济学的贡献
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贸易模式
比较利益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分别从商品价格差异和生产要素比例差异的角度,解释了国 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贸易模式,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较利益和祝福
比较利益和祝福
比较利益理论主要包括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实际上这两种学说都是运用了比较优势对国际贸易做出了解释。
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有最大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其最小比较利益产品,则该国就能在贸易中获利。
即使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生产率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仍有与他国发生贸易的可能,而且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旨在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
其核心思想是: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
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相应地,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要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间的自由交换,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生产率,节约参与交换的国家的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
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说明,是以边际分析、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
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等分析工具的一般均衡分析,以此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及利益。
以上述经济学工具对比较利益学说进行图解,把语言表述变为几何图形,使理论表述更为形象、精炼和直观。
这种均衡分析方法和工具,对于其他国际贸易理论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也同样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差别与联系
区别1:理论基础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是新古典主义经济的代表核心人物,二人共同提出了H-O资源禀赋理论。
区别2:理论要素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表明当生产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即只考虑了单一的生产优劣势。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模型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当生产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时,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将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区别3: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产生机理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生产不同优势产品的能力不同产生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资源禀赋理论认为,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
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区别4:两种理论的假设条件
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
a.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b.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
由于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c.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d.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e.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f.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g.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h.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i.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j.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k.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资源禀赋理论假设条件
a.生产产品需要使用两种不同的要素,土地和劳动
b.生产中两种要素可以按不同比例任意混合
c.不同商品对两种要素比例投入要求不同
d.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商品可以流动
e.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
f.不考虑运输成本和政策限制
区别5:资源禀赋理论有考虑到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而比较成本理论仅仅考虑了劳动力及成本对利益的影响。
区别6:资源禀赋理论提出了生产要素丰裕度和生产要素密集度这两个定义。
由丰裕度和密集度决定一个国家的贸易进出口模式。
比较成本理论解释说一个国家无论生产力水平高低,只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可以从中获得实际利益。
联系1:两者都认为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有密切关系。
联系2:两者都认为国际贸易与生产劳动力有密切关系。
联系3:两者都以利益最大化来讨论问题。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差别与联系
城市与环境学院
人文3班
吴金恬
20132101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