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定和相关概念
新古典贸易理论
(三)人力资本说
• 美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比较,不仅具有较为 丰裕的资本要素,而且也具有较为丰裕的人 力资本。
• 因此美国出口的商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 要素密集型商品,而是人力资本要素密集型 的商品
(四)自然资源说
• 自然资源、资本与劳动的投入 • 自然资源的开采、提炼与加工均投入了大量
的资本
–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 对收入。
– 国际贸易对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
• 案例分析
三、雷布任斯基定理(数量调整)
• 在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发生变动,并且两种 商品均被生产的条件下,一种要素供给数量 增加而其他要素供给数量均保持不变,这会 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出增 加。同时,又使其他产品的产出下降
的变动 • 3.可变的单位要素投入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
形状
1、要素禀赋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线
• 在两种生产要素的条件 下,生产可能性线是由劳
动供给约束线和土地供 给约束线共同决定的
• 由劳动约束线AB 和土 地约束线A’B’ 共同决定 的生产可能性线是
A’CB
❖2.要素充裕度的差异与生产 可能性线的形状的变动
– 自由贸易 – 应用:SS定理被用来支持保护关税政策
自由贸易与生产要素价格变动
自由贸易会提高一国丰裕要素的报酬, 降低稀缺要素的报酬
(二)琼斯扩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
• 在2×2×2 的新古典世界里,最终产品价格 的变动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更大幅度的 变动,也就是说,如果衣服的相对价格增 加,必定会导致劳动报酬的更大幅度的提 高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 要素禀赋理论(The 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名词解释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名词解释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rschel-Oleinik theorem)是流体力学中
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在不可压缩流体流动中的一种现象,即双曲型方程系统(hyperbolic equations system)的解在某些
情况下可能会产生间断(discontinuities)。
具体来说,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指出,对于一维双曲型方程系统,如果该系统的某个特征速度随着位置的变化是非常急剧的,那么在该位置附近的解就可能出现间断。
这个间断可以是一个跳跃(jump),例如流动介质密度的跳跃,也可以是一个高
斯波包(Gaussian wave packet)的展宽。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对于理解流体力学中的激波(shock waves)和其他间断现象的形成机制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这些间断,人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解释流体流动中的复杂行为。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内容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内容1. 概述说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这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高大上,但其实它的核心思想挺简单的。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派对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各自分享自己的拿手好菜。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研究就是在告诉我们,为什么有些国家擅长做某些“菜”,而另一些国家则对这些“菜”一窍不通。
换句话说,他们研究的是国际贸易的本质,尤其是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如何影响他们的出口和进口。
是不是感觉像是在吃一顿大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菜单”,而贸易就是大家交换美食的过程。
2. 主要内容2.1 生产要素首先,咱们得聊聊“生产要素”这个概念。
生产要素其实就是国家用来生产商品的各种资源,比如土地、劳动和资本。
就像做菜一样,你得有新鲜的食材(土地),会做饭的厨师(劳动),还有做菜的设备和工具(资本)。
每个国家在这些要素上的富裕程度不同,就导致了它们在某些商品上的竞争力强弱。
这就像你家里的厨房,可能你妈擅长做麻辣火锅,但你爸做的西餐却是一绝。
你就得根据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厨师”来做饭。
2.2 比较优势接着说到“比较优势”。
这个词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是个简单的道理。
就是某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比其他国家更有优势,做起来更省力。
这就像有的人天生就会唱歌,而有的人则是半天都学不会。
假如A国特别擅长生产小米,而B国则在生产汽车上有绝对的优势,那么两个国家就可以各自发挥特长,互相交易,达到双赢。
这种合作就像是朋友之间的默契,一个唱高音,一个唱低音,合起来才能好听。
3. 影响因素3.1 市场规模说到这里,市场规模也是个重要的因素。
市场越大,交易越活跃,生产的规模效应就越明显。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个小镇上开了一家餐馆,客源少得可怜,那你再怎么努力也难以盈利。
但是如果你在大城市开店,顾客络绎不绝,你就能轻松赚到钱。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也是强调了这个道理,国家间的贸易规模越大,资源配置就越有效率,大家都能从中获益。
3.2 贸易再者,贸易也会影响这个模型的应用。
国际贸易学(3)新古典贸易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知道一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就
可以推断其国际贸易的模式。20世纪40年代,美国被认为 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因此,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而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1951年,里昂惕夫利用美国 1947年的进出口数据对要素禀赋模型进行了检验。计算结 果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 / 劳动比率比出口产品高出 大约30%。这意味着,美国是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 资本密集型商品!这样,里昂惕夫的实证研究便得出了与 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悖的结论,在国际贸易理论界被称为 “里昂惕夫之谜”。
第4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节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理论) 节标准贸易模型
第一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理论)
伯蒂尔·俄林 (Bertil Ohlin)
埃利·赫克歇尔 (Eli Heckscher)
一、 H-O理论产生的背景与基本假设
1.H-O理论产生的背景
国际贸易
相对价格差
成本差
劳动生产率差异 (比较成本说)
(3)技术要素说
该学说认为,作为生产过程中的知识、技巧 和熟练程度的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劳动和 资本要素的生产率,而且可以提高三者作为一个 整体的全部要素生产率,从而改变土地、劳动和 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对比例关系,从这 个意义上说,技术也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
技术进步会对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率产生 影响,从而影响各国产品的相对优势,对贸易格 局的变动产生作用。
罗伯津斯基定理 (Rybczynski Theorem)
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比如说资本供给增加了ΔK。
kx
Kx Lx
KxKKy LxLy
ky
Ky Ly
Ky Ky Ly Ly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介绍
⑨两国的分工是不完全分工。即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两国也要继续生产两种产品;
⑩在两国,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且两国贸易平衡。
• (2)重要概念
①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
要素禀赋是指一个经济体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
②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 。一般而言,产品可以分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 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③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与要素稀缺(Factor Scarce)
要素丰裕是指一个经济体某种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 而言,供应量较大。而要素稀缺则是相反。要素丰裕和要 素稀缺有两种表示方法:第一为实物单位定义法,仅考虑 了要素供给情况,没有考虑要素需求情况。第二种方法为 相对要素价格表示法,
3.2 特定要素贸易模型
• 3.2.1 基本框架
• 1.基本假设 • 假设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即服装和食品。在生产这两种产品时需用
三种生产要素:劳动(L)、土地(T)和资本(K)。在服装的生产 中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而不需要投入土地;在食品的生产中 需要投入土地和劳动两种要素而不需要投入资本。资本和土地成为特 定生产要素,它们只能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而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 ,它在服装部门和食品部门的生产中都需要,且劳动可以在两部门间 自由流动。
(2)里昂惕夫之谜的进一步验证 • 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生产要素密集性度逆转 (2)关税结构说 (3)劳动者技能水平的差异 (4)自然资源
• 3.里昂惕夫之谜引发的启示
• 里昂惕夫之谜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它引发了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新现象、 新问题的探索,使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更接近现实。 上述有关里昂惕夫之谜的种种解释弥补了要素禀赋理论的 不足,增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现实性和对战后国际贸易实 践的解释能力。
《国际贸易》讲义之第十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二、H-O模型及其重要推论 三、实证检验 四、H-O模型的拓展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假定各国生产技术相同,产生国际贸易的 前提条件可以概括为相互进行交换的国家之间 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即生产要素的相对 价格)和不同产品中所用生产要素的不同比例。
(14.4)
5、求导得出:
аKx
аKy
d(X/Y) d(K/L)
· =аLx·аLy
аLx - аLy
(14.5)
(аKx -аLx·K/L)2
结论
(1)假如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导数为正,意味着K/L 越大,商品X与商品Y的产出比率越高;
(2)假如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导数为负,意味着K/L 越小,商品X与商品Y的产出比率越高。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
如果所有国家的生产技术都相同,贸易 必然继续发展直到各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 价格出现均等化。这种均等化既是相对的又是 绝对的,虽然迄今为止这一命题远未被证明, 但这是贸易中不可避免的结果。
俄林(Bertil Ohlin)
MPL1X = MPL2X
MPK1y = MPK2y
MPL1y = MPL2y
由于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则
MPK1 = MPK2
MPL1 = MPL2
H-O-S定理的重要意义
1、解释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伙伴国收益分配 的格局。
2、在H-O模型的基本假定:各国要素价格存在 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国际间自由流动 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 代要素的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 资源的最佳配置。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名词解释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rschel-Ohlin Theorem)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该定理最初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 C. Hershel)和俄林(E. C. R. Olin)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取决于它们的生产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水平,即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相对丰度和技术水平差异。
具体来说,如果某个国家拥有丰富的某种生产要素,而另一个国家在这种生产要素上相对匮乏,那么前者就会更倾向于生产这种商品,并出口到后者,从而实现贸易互惠。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国际贸易的本质是由生产要素禀赋和技术水平差异所决定的,这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参考。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04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分析
实证研究方法
收集数据
收集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 数据,包括出口和进口的商品
启示
该模型启示我们,各国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 配置和经济的共同发展。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措施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专业化分工,以提高国家的经济福利和 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实证结果表明,各国在资源禀赋方面存在显 著差异,这导致了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 贸易格局。
贸易流量与资源禀赋关系
研究发现,贸易流量与资源禀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 系,即资源禀赋差异越大,贸易流量越大。
商品结构分析
通过对出口和进口的商品结构进行分析,发 现不同国家在不同商品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 势。
对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该定理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 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解释了 为什么国际贸易能够提高所有 参与国的经济福利。
03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内容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内容之一。该理论认为,各国 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不同,导致生产要素价格存在差异,进而引发生产要素的国 际流动。
1 2 3
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 在一定的关系,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助于推动经济 发展。
贸易政策影响
研究还发现,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格局和贸易流 量具有显著影响,关税和贸易壁垒的设置会限制 贸易自由化。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 要素丰裕度(或要素禀赋)是针对国家而言的。要素 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 判断一国要素丰裕度有两种方法:
(1)物质定义法
埃利·赫克歇尔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两国之间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前提条件:1.两国的要素禀赋不一样, 2.不同产品 生产过程
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论, 建立了H—O模型, 开创了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
➢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生 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 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
济史学家 将定量研究方法引入经济史分析 在1919年发表的经典文章《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标志着现代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诞生 该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各国要素禀赋构成与商品贸易方式之 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认为要素绝对价格的均等化是国际贸 易的必然结果 这些具有开拓性的观点,在其学生俄林的手中得到深化
1
第一节和第二节的主要内容
一 模型背景 二 基本概念 三 模型假设 四 H-O模型的主要内容 五 H-O模型分析(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从求要:赫素-俄禀理赋论是的现代角国度际贸解易释理论的主 线了解,里通昂过惕本夫章反的论学比及习其较要解求优释学,势生并围的注绕重着产理赫生论-俄问理题论和这现一实主问线题的,
(2)价格定义法
要素禀赋
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比例, 与拥有的绝对量无关。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 MODEL)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重定向自赫克谢尔-俄林要素禀赋学说)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又称资源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H-O模型。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模型表明当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当生产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时,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将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将考察这一命题。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Heckscher)和其学生俄林(Bertil Ohlin)所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又叫H-O理论、H-O模型,它建立在对现实经济简单化、抽象化的严格模型设定基础上。
H-O模型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假定只有两种商品X、Y,且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Y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要素密集是通过对两种商品生产中投入的资本-劳动比率进行比较而确定的,资本-劳动比率(K/L)高的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劳动比率低的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还假定只有两个国家A、B,且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
要素充裕是通过对两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或生产要素总量相对比例进行比较而确定的,B国的资本价格与劳动力价格之比小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或者B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力总量之比大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
两国具有相同的偏好,有同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
H-O定理表明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图1表示两国国际贸易前的均衡,图中,横轴表示X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Y商品的数量,曲线Ⅰ、Ⅱ是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能带来一国相同效用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
4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2013-8-4
(二)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丰裕会影响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的 形状。如下图所示:
Y
B
A O X
B
A
2013-8-4
21
如果A国劳动丰裕且X为劳动密集型产 品,B国资本丰裕且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那么,A国生产可能性曲线AA将相对偏 向X轴,B国生产可能性曲线BB将相对偏 向Y轴。
2013-8-4
9
第二节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贸 易模型
一、赫克歇尔—俄林简介 二、H-O模型的前提假设 三、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 四、H-O模型分析 五、对H-O模型理论意义的分析
201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10
一、赫克歇尔—俄林简介
赫克歇尔和俄林是师生关系。 赫克歇尔1919年发表了《国际贸易对 收分配的影响》一文,提出了要素禀赋 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要素禀存在差异是 比较优势的根本原因。 俄林于1933年出版其代表作《域际贸 易和国际贸易》,更进一步地解释了赫 克歇尔的理论,最终形成了要素禀赋理 论。 2013-8-4 11
2013-8-4
38
一、要素均等化定理
(一)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含义 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 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发展,那么 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将会趋于 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 也即是说,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工资相等, 也会使各国利率相等。由于这一命题是 H-O模型的引申,因此又被称为H-O-S模 型。 2013-8-4 39
2013-8-4
7
由于每一地区的出口商品中含有较大 比例相对丰裕而廉价的要素,从而这些 要素变得比以前稀缺了。而进口中包含 着很大比例的稀缺要素,从而这些要素 就变得不那么稀缺了。因此区域贸易的 后果是使商品价格均等化,生产要素的 价格也有趋向均等化的趋势。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 MODEL)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重定向自赫克谢尔-俄林要素禀赋学说)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又称资源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H-O模型。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模型表明当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当生产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时,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将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将考察这一命题。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Heckscher)和其学生俄林(Bertil Ohlin)所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又叫H-O理论、H-O模型,它建立在对现实经济简单化、抽象化的严格模型设定基础上。
H-O模型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假定只有两种商品X、Y,且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Y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要素密集是通过对两种商品生产中投入的资本-劳动比率进行比较而确定的,资本-劳动比率(K/L)高的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劳动比率低的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还假定只有两个国家A、B,且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
要素充裕是通过对两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或生产要素总量相对比例进行比较而确定的,B国的资本价格与劳动力价格之比小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或者B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力总量之比大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
两国具有相同的偏好,有同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
H-O定理表明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图1表示两国国际贸易前的均衡,图中,横轴表示X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Y商品的数量,曲线Ⅰ、Ⅱ是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能带来一国相同效用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课件
03
通过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可 以理解国际贸易中的互利性, 以及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 响。
资源禀赋与贸易模式
1
资源禀赋是指各国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 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2
市场出清和完全竞争
总结词
该假设认为,在每个国家,市场上的 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 定的,且市场总是处于出清状态。
详细描述
这意味着,市场上的商品和生产要素 供求相等,没有剩余或短缺。此外, 该模型假设每个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 状态,没有市场势力或垄断现象。
偏好和技术的相似性
总结词
该假设认为,两个国家的居民具有相似的消费偏好和技术水平。
详细描述
这意味着,无论是在本国还是外国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其生产效率都是一样 的。在此假设下,不同国家间的生产要素价格应该相等,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生产效率和品质。
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总结词
该假设认为,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不受任何限制。
详细描述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的某种生产要素相对丰富,而另一个国家相对稀缺,那么后者可以通过进口或资本流动 等方式获得这种生产要素。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设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成本为零,使得生产要素市场达到完全 竞争状态。
模型的适用范 围
01
该模型适用于解释初级产品贸易模式和制成品贸易 模式。
02
该模型也适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贸易模式。
03
该模型还可以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02 赫克歇尔—俄林 模型的假设条件
生产要素的同质性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3)布和麦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所 有的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来生产这两种 产品。且要素边际报酬递减。
4)假定布的生产是劳动相对密集的,麦的 生产是土地相对密集的,他们在两个国家 的要素密集性质不变。
SS定理:在两种商品都生产的情况下,如 果一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下降),其生 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必然 提高(下降)。
QW A
P1
E2
E1
P2
O
A
QC
图3.5 商品相对价格变动与生产数量变动
20
工资提高,土地租金下降
L
OC
Q2W
T
E1
E2 Q1W
R2 Q2C
Q1C R1
T
OW
L
图3.6 生产数量变动与要素价格的变化
2)其他条件相同,本国会生产相对较多的 布,本国布的相对价格就较低。
3、贸易均衡
两国不一定会完全专业化分工,但是价格 的不同会导致贸易。贸易会使两国的相对 价格趋同。
当两国的相对价格趋同,消费比例也一致 时,两国的生产、消费和贸易达到了均衡 。
QW
B
E’2
A
E2 X
C
E’1 I
M
E1
P1
1、两国家、两要素、多商品情况下, HOS定理不一定成立。
如果商品数目超过要素数目,HOS定理就 不一定成立。
充分就业条件: t1l1 t2l2 t3l3 t4l4 t
其中:ti Ti
l1 l2 l3 l4 1 Li ,i 1,2,3,4;li Lj L , j 1,2,3,4
2、总体影响
简答题 简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简答题简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它为我们理解各国之间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简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贸易理论中的地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又称要素禀赋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该理论主要从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假设
1.两国、两商品模型: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
2.要素禀赋差异:假设两国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等)数量不同,且这些生产要素在国内不可流动,但在国际间可以自由流动。
3.技术相同:假设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
4.规模报酬不变:假设在生产过程中,产量与生产要素投入成正比。
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观点
1.贸易产生的原因: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使得各国在生产不同商品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从而导致贸易的产生。
2.贸易模式: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生产要素的商品。
3.贸易收益:通过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本国的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
三、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意义与局限
1.意义: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贸易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丰富和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2.局限: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过于简化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如忽略了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技术差异等因素,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节特定要素模型一、特定要素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
第⼀节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第⼀节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要素投⼊在⼀个国家的不同产业间可以⾃由移动,⽽在不同国家间却是完全不能移动的。
但实际上,即使在⼀国内部,⽣产要素的流动还受到时间因素的限制。
尽管在长期内会发⽣要素投⼊在产业间的转移,但许多要素在短期却是⽆法移动的。
例如,实物资本(像⼯⼚和机器)通常只能⽤于特定的⽤途,⼀台为计算机⽣产⽽设计的设备不能⽴即⽤于制造喷⽓式飞机。
同样,⼯⼈掌握的技能往往也只适⽤于某种特定的职业,⽆法满⾜其他职业的要求。
这类(在⼀定时期内)专属于某⼀产品⽣产的⽣产要素就是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
在实际中,特定要素与流动要素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只是⼀个调整的问题。
因⽽特定要素也就可以理解为那些调整速度⽐较慢、重新达到新的均衡所需时间较长的⽣产要素。
在这⾥,长期和短期是相对的。
所谓长期是指所有要素充分流动所需要的时间;所谓短期是指这样⼀个时期,期间⾄少⼀种要素在⽣产函数中是固定的。
特定要素理论分析的是要素投⼊⽆法在产业间移动时,贸易对收⼊分配的短期影响。
实际上,该理论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短期版本,即特定要素模型可以看作是短期内某些要素不能流动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揭⽰了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对⼀国收⼊分配的影响,即国际贸易会提⾼出⼝部门的资本(特定要素)实际收⼊,降低进⼝替代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对劳动实际收⼊的影响则不确定。
这⼀模型对⼈们认识贸易政策的制定有⾮常有益的启⽰。
⼆、基本模型⽐较典型的是,在短期内,资本成为不能⾃由流动的特定要素,这⾥以资本为特定要素为例来说明特定要素模型。
假定有本国和外国两个国家,它们均使⽤两种⽣产要素(K, L)⽣产两种产品(X, Y),其中资本K 要素是特定要素,劳动L 则具有部门间的完全流动性。
再假定⽣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并且所有消费者偏好相同。
X 和Y 的⽣产函数分别为:),(X X X L R F X = (5-1)),(Y Y Y L S F Y = (5-2)式中,R X 、S Y 表⽰在X 、Y ⽣产中使⽤的特定资本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定和相关概念一、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定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建立在以下严格的假定基础之上:1. 世界经济中只有两个国家(A和B),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生产两种产品(X 和Y),即两国两要素两商品模型(2×2×2模型)。
2. 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是同质的;并且,各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初始水平是既定的,彼此各不相同。
生产要素在国内可在产业间自由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
3. 关于生产函数的假定,有三个方面:第一,生产函数是线性的,且为不变的规模收益(constant return to scale);生产要素边际生产率为正数但递减。
第二,各国相同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没有技术的差距。
第三,没有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intensity reversal),即不同的产品以不同的要素组合生产,相同产品的要素组合总是相同的。
各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随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而变化。
4. 两国对两种产品的需求形态(demand pattern)相同,各种商品消费比例取决于价格而非收入,即收入水平和偏好不决定贸易类型(pattern of trade)。
5. 没有完全的专业化分工现象,即假定两国在自由贸易下均生产两种产品。
6. 没有运输成本和贸易障碍,商品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在各项假定中,与李嘉图模型假定不同且特别关键的假定是:各国要素禀赋不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随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而变化。
二、要素价格与要素比率当假定了两国生产函数相同且均是固定规模收益时,生产要素的物质边际产品(physical marginal products)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就决定于生产要素的比例。
要素市场竞争和使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将确保使生产要素比率与根据生产要素价格得出的生产要素边际替代率(the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factors)相等,作为结果,要素价格与各产业的要素比例将存在一种稳定的(monotonic)关系:一种要素的相对价格上升会伴随着其他相关生产要素使用的增加。
图4-1 生产要素的比例图4-1描述X产业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况。
在a点,相对价格由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给出。
但是,在劳动力价格相对于资本价格更高时,例如b点,使用两种生产要素的比率即资本与劳动之比(K/L)更高,如射线Ob所示。
这种要素价格与要素比例的关系(由生产函数而来)表现为图4-2。
图4-2 要素价格与要素比例的关系如图4-2所示,w和r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的价格(以对数表示),在一个产业中,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就是伴随要素价格(比例性)变化的要素使用的比例性变化。
表示要素使用比例与要素价格比例之间关系的X线的斜率就是要素的替代弹性。
三、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使生产两种产品时各投入的要素数量不同,但只要所投入的各种要素的相对比率相同,那么这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就是相同的。
两种产品的要素比例和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是可以比较的,相应于某种价格水平上的相对要素密集度也就可以确定。
相对的要素密集度有两种定义方式:(1)在给定的资本/劳动比率下,产品的要素密度可借助于等产量曲线上点的斜率来说明。
在图4-3中,XX曲线、YY曲线分别表示产品X、Y的等产量曲线。
其中,Y的等产量曲线更偏向于K(资本)坐标轴,X的等产量曲线更偏向于L(劳动)坐标轴。
当任意给定一种资本/劳动比率,如(K/L)2,产品X的等产量线上点(X’’)的斜率比产品Y的等产量线上点(Y’)的斜率更大(或者直观地看,X比Y更陡),即劳动相对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更高。
在其他的资本/劳动比率情况下,结果类似。
因此,产品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而言,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图4-3 给定的资本-劳动比率时的要素密集度(2)在给定的相对要素价格情况下,如图4-4中的(w/r)’和(w/r)’’,无沦在哪种情况,Y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X的资本/劳动比率。
所以,产品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而言,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图4-4 给定的相对要素价格时的要素密集度现在通过例子来进一步解释要素密集度的概念。
如图4-5,两种产品的生产扩展轨道都是一条直线。
在A国,X产品的扩展线斜率为1/4,Y产品的扩展线斜率是1。
在B国,分别是1和4。
图4-5 两种产品在两个国家的要素密集度不同直线型的生产扩展线表明资本-劳动比率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根据资本与劳动的比率,可以判定在两个国家均为: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尽管在A、B两国均为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但两种产品在两个国家的要素密集度是不一样的。
就X产品而言,在A国的K/L=1/4,在B国是K/L=1,结果是A国的X产品比B国的X产品劳动密集程度要高。
就Y产品而言,在A国的K/L=1,在B国是K/L=4,结果是B国的Y产品比A国的Y产品资本密集程度要高。
四、要素密集度逆转如果两个产业的要素可被替代比率不同时,就可能出现一种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形,即一个产业在某些要素价格水平时是资本密集的,而在另一些要素价格水平时则是劳动密集的。
图4-6 要素密集度逆转在图4-6中,Y产业比X产业有更大的灵活性,这在左图反映为Y是一条相对平直的曲线,而在右图则是一条更陡的替代弹性线。
在劳动/资本价格比率较低(w/r’)时,即X’和Y’处的斜率,X是资本密集型的而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劳动价格相对高(w/r’’)时,Y产业就是资本密集型的了。
在某一点,图4-6中为w/r0,两个产业会相同比例地使用生产要素,这一点称为“要素密集逆转点”。
现以具体例子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4-7,假定生产函数为一次齐次函数。
两国使用相同技术,则一条X和Y代表两国的情况。
图中,斜率w/r=1/2的是A国的等成本曲线(劳动充裕),w/r=2的是B国的等成本曲线(资本充裕)。
图4-7 要素密集度逆转的例子A 国的X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于A 点,此时生产X 需要18L 和6K ,K/L=6/18=1/3。
Y 的等产量曲线与这条等成本曲线相切于B 点,生产Y 需要12L 和9K ,K/L=9/12=3/4。
因此,当A 国w/r=1/2时,生产X 的K/L 小于生产Y 的K/L ,X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在B 国等成本曲线的斜率为w/r=2时,B 国Y 的等产量曲线与这条等成本曲线相切于C 点,此时生产Y 需要9L 和12K ,K/L=12/9=4/3;X 的等产量曲线与这条等成本曲线相切于D 点,此时生产X 需要6L 和18K ,K/L=18/6=3。
即当B 国w/r=2时,生产Y 的K/L 小于生产X 的K/L ,Y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X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为了确定要素密集度逆转在何时和为什么发生,可以使用生产要素替代弹性的概念。
替代弹性是指一种要素相对价格下降时,这种要素可用来替代另一种要素的程度。
例如:假设在生产X 时,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大于生产Y 时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
这意味着生产商品X 时,用劳动替代资本(或者相反)要比在生产Y 时用劳动替代资本更容易些。
)//()/()//()/(r w r w L K L K e ∆∆= (4-1) 若现在劳动力相对价格增加,即)//()/(r w r w ∆>0,那么就会使在生产中少使用劳动,则要素投入比例也相应增加,)//()/(L K L K ∆>0,所以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e>0。
而且,e 越大,生产要素的相互替代也就越容易。
现在用替代弹性来看前面那个例子。
可以算出两条等产量曲线的替代弹性:58.02/)2/12()3/4/()4/33/4(19.127322/)2/12(3/)3/13(=--===--=Y X e e显然,由于X 等产量线的弹性大于Y ,表明X 的生产过程中要素更容易被替代。
在几何图形上,X 线是更平坦的。
要素密集逆转一旦发生,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就不再成立。
五、要素丰裕度要素密集度是指产品生产的要素使用比例;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是说一国的资源拥有状况,即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
要素丰裕度可有两种表示方式:(1)以实物表示。
即用各国所有可利用的资本与劳动的总和来衡量。
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 ,劳动数量为TL ,则其要素禀赋为(TK/TL)。
若A 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A ,B 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B ,且有 (TK/TL)A < (TK/TL)B ,则称A 国是劳动丰裕国家,B 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如上例,若A 、B 两国各自生产2X 和2Y ,A 国投入的劳动总量是8+4=12,投入的资本总量是2+4=6,总资本与总劳动的比率为TK/TL=6/12=1/2。
B 国投入的劳动总量是4+2=6,投入的资本总量是4+8=12,总资本与总劳动的比率为TK/TL= 12/6 =2。
可见,B 国的总资本与总劳动之比大于A 国;A 国的总劳动与总资本之比大于B 国,A 国是劳动充裕国家。
(2)用要素价格比率表示。
资本的价格是利率r ,劳动的价格是工资w ,两国的要素丰裕度可用劳动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w/r 。
若A 国的要素禀赋为(w/r)A ,B 国的要素禀赋为(w/r)B ,且有(w/r)A< (w/r)B,则称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仍如上例,A国X和Y等产量曲线共同切线(等成本线)的斜率为dK/dL=w/r=3/6=1/2。
工资与利率比仅为1/2,即劳动充裕,工资低,资本短缺,利息高。
B国X和Y的等产量曲线共同切线(等成本线)的斜率为dK/dL=w/r=6/3=2。
有(w/r)A<(w/r)B或(r/w)A>(r/w)B,可见,A 国是劳动充裕国家,B国是资本充裕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