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模型及国际贸易利弊分析
国际贸易的利弊
利:李嘉图模型揭示了国际贸易取决于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一个国家会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给参加贸易的每个国家带来收益。通过贸易来获得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比自己生产这种商品更有效率,可以使全体国民获得更多消费效用。弊:李嘉图模型还指出贸易开放会导致生产完全专业化于比较优势的产业,而比较优势产业会被淘汰。
利:H-O模型预测当一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某中相对较丰富的资源禀赋时,生产使用该项要素较多的产品,将使该国在生产这项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也就是资本丰富国在生产资本密集财上拥有比较利益,劳动丰富国在生产劳动密集财上有比较利益。
弊:贸易开放必定提高一个国家丰裕资源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同时必定降低一个国家稀缺资源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弊端:1.国际贸易使各国间经济贸易联系加强,对外依赖度提高,使得风险增加。比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911事件
2.国内不同团体间利益分配的矛盾
3.国际贸易淘汰国内竞争力低的企业,造成一部分人的失业。
4.国际贸易造成倾销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的出现,扰乱市场秩序
5.国际贸易对国内新兴企业不利,使其面临更大的竞争容易夭折。
利:1.国际贸易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使所有国家消费者都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2.国际贸易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是各国企业进入更大的世界市场,并使其更充分地实现规模经济。
3.国际贸易增加了竞争。促使各企业提高竞争力来更好地立足市场。
4.国际贸易加强了思想交流,利于技术的扩散。
5.国际贸易增加就业岗位。
高级国际贸易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零利润曲线或单 位成本曲线
P1=c1(w,r) w
要素密集度逆转时要素价格的决定
两种产品零利润曲线的
相对斜率过A点之后发生
了变化,也就是说,在 从A点到B点这一方向上, r
第1种商品由劳动密集型
变成了资本密集型。
rA
例子,农业在发展中国 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rB
二美国的农业用密集资
本代替劳动力,成为资 本密集型产品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哪一个国家会在哪里生 产呢?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Samuelson,1949)
假定两国自由贸易,拥有相同的技术但禀赋不同, 如果两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且没有发生要素密集度 逆转,则要素价格在两国间相同。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表明:在上述假定之下,产品 贸易是要素贸易的“完全替代”。
要素价格的决定
在只有一个部门时,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肯定会降低工资,所 以更高的L/K比率意味着更低的工资。但是,在一个2×2(两 种要素、两个部门)的经济中,这个结论还正确吗?答案是 否定的。
引理:只要国内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并且没有发生要素密集度 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s-FIRs),那么每组产品价格 (p1,p2)都对应唯一一组要素价格(w,r)。
凹性是指: 对于ya=(y1a,y2a) ,Yb=(y1b,y2b)
和0<=λ<=1,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1.3.2 优势的几何分析工具
1.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它表示在给定技术知识和可利用资源的条件下, 一个经济体或国家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与知识所得到 的两种物品的各种产出数量的组合轨迹。
2.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
3.1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1.约翰·穆勒主要著作 1844年,《论政治经济学中若干尚未解决的问题》 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 用》,简称《政治经济学原理》
著述背景: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1849年 废除《航海法》,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兜售自由贸易。
8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留下的遗憾 李嘉图的数理分析过程假定了国际交换的比例为
1:1,国际贸易的实际果真如此吗?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参与国际贸易有边界吗?什
么东西决定了贸易交换的边界呢?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The Ricardian Model
Assumptions of Ricardian Model
1. Labor is the only resource important for production.
2. Labor productivity varies across countries, usually due to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y, but labor productivity in each country is constant across time.
三、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2、国际贸易均衡
相对供给 (relative supply,RS) 是用一种产品 的供给数量除以另一种产品的供给数量; 相对需求 (relative demand,RD) 是用一种产品 的需求数量除以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数量。
Relative Supply and Relative Demand
aLCQC + aLWQW = L
Total amount of labor resources
Labor required for Total units
each unit of
of cheese
cheese production production
Labor required for each unit of wine production
李嘉图模型及国际贸易利弊分析PPT课件
李嘉图模型—基贸本易假 基定 础
• 一种生产要素 • 相对劳劳动动生力产(L)率的差异
• 两种产品,两个国家 大米(R)•和小相麦(对M)生,中产国和成美本国的差异
• 生产要素可充分流动 • 劳机动力会可成以本充分的流差动异
• 充分就业, 完全竞争,规模• 收国益际不贸变易
局限性:
(1)严格的假设条件难以满足 (2)是静态的、短期分析,忽略了动态分析
国际贸易—利益
静态利益
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
动态利益 指开展贸易后,对贸易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
的间接的积极影响,就是贸易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利益。
国际贸易—利益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提出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ventforsurpfus)模型,对以后的理论 发
为食品的价格将因进口而降低),从而进一步增加资 本主义部门的利润和积累,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弊端
使用不同投人系 数、使用不同生 产要素的出口产 品往往具有不同 的联系效果。
如果出口的扩张 仅仅是外延规模 的扩大,没有伴 随着技术进步和 创新,则其他部 门从出口的发展 中受益的可能就 很小。
国际贸易对收人 分配的影响对贸 易带动经济增长 的作用也是一个 制约因素。
展有重要影响。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 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简析一.基本概念: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只要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相对区别,即“两优取重,两劣取轻”。从而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每个国家集中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建立在生产活动的机会成本基础上。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该国在该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反之,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则缺乏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比较优势原理的中心命题是:一个国家即便在每一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它仍然会在某些领域享有相对比较优势;不仅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有可能通过交换增加福利,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同样可以通过贸易增加福利。
二.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即:
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的,两国在生产
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由于
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
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
本。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
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
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
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分析及其发展
型,简称 HO 模型,HO 模型论述了两个贸易国在优势互补
【关键词】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局限性;发展
的基础上进行贸易, 这种贸易会改变各贸易方的生产可
能性边界,进而改变各自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提高彼此的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下文简称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社会福利指标。
国际贸易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各国生产条件和效率的差别 二、李 嘉 图 比较 优 势 理论 的 进 阶分 析
完全竞争状态;(7)不考虑收入分配的情况;(8)双方按照物 优势理论同样失效, 因为产品生产和价格优势将无从比
物交换的方式进行贸易;(9) 不考虑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较。但在现实中,这种贸易是存在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第四, 比较优势理论不考虑某一贸易方生产能力无
双方生产成本不同导致绝对成本不同, 从而发展出 法提供足够产品的情况, 而如果生产能力无法满足需求,
比如,克鲁格曼、赫尔普曼以规模经济视角分析改进 比较优势,引进垄断竞争模型,在模型中,依然遵循自由贸 易和商品平均成本定价, 将产品多样性的数目视为由规 模报酬和市场规模之间的相互作用内生决定。如果一个 国家内部产品自给自足,其产品多样性必然不足,而国际 间贸易却丰富了各个国家消费选择, 不同国家的贸易方 能有效利用他国产品提高自己的生产规模, 减少成本损 耗,形成并巩固优势,减少并弥补劣势。国家间贸易增加了 双方消费者的需求弹性选择, 双方厂商的规模效率得到 了改进。如此一来,单个厂商通过规模经济作用确立了在 国际市场中的优势。因此,国内市场规模大小会影响一国 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 具有更大的本国市场的厂商更有 可能用规模效益从而在国际上获取额外收益。后来许多 实证研究如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迅猛发展也充分表明这 一点。原则上,作为一个国际出口商通常比只进行内销的 厂商规模更大,具有越大规模国内市场的厂商,越有可能 出口其产品,而进一步扩大其规模效益。
[经济学]第二章李嘉图模型
•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 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
(1)机会成本
Y
A
Y1 Y2 Y3
机会成本不变是建立在: 生产要素单一且同质, 可完全替代
(三)对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进一步说明
• 1、前提条件
• 2、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呢?
• 一般有三种方式:通过计算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或机会成本来确 定。
•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 •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 • 产品A的相对成本(相对于产品B) •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单位产品B 的要素投入量 •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一定的生产资源用于增加生产一单位某
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② 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 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 “双赢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 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③ 局限性:绝对优势理论只是部分地解释了国际 贸易产生的原因,或者说,它解释的是国际贸 易中的一种特例,其理论不具有普遍意义
• 剑桥学派的创建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是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于 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 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的著作,同时由于 他及其学生,如J.M.凯恩斯,J.S.尼科尔森,A.C.庇古, D.H.麦格雷戈等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因此也被称为剑 桥学派。
李嘉图模型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
斯密绝对优势说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不存在着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那么这个国家还要不要参加国际贸易,或者说还能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呢?而当时许多殖民地便处于这种状况,它们又与宗主国之间发生了大量的双向贸易。
李嘉图(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说)解释了这一问题,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与别国相比都处于劣势,仍然会进行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获得贸易利益。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第7章“论对外贸易”中,运用两国两产品模型,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一、李嘉图模型的假设
进行经济分析常常需要通过一些假设条件使问题简化,李嘉图及其追随者们关于比较优势的分析使用或隐含了以下假设:
(1)两国两产品模型。即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只有劳动一种要素,所有的劳动是同质的(homogeneous)。
(3)生产成本不变。单位产品成本不因产量增加而增加,总是与生产单位产品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
(4)运输成本为零。即不考虑运输、进入市场的费用。
(5)没有技术进步。这意味着技术水平是给定的、不变的,从而经济是静态的。
(6)物物交换。目的在于排除货币与汇率因素的影响。
(7)完全竞争市场。但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
(8)充分就业。即没有闲置的资源,劳动力作为惟一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9)国民收入分配不变。即贸易不影响一国国民的相对收入水平,这样有助于说明贸易对整个世界与对每一个个人都是有利的,可以直接衡量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 (保罗克鲁克曼)李嘉图模型问题思考
验证在均衡点 小麦的机会成本 是否等于其 相对价格
1.机会成本: 是指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例如大米)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小麦)的数量。 用小麦来衡量每单位的大米生产机会成本为: 大米的机会成本=减少的小麦产量/增加的大米产量
2.相对价格:总体均衡点的切线代表封闭经济中横轴上产品(大米)对 纵轴上产品(小麦)的,用Pr(大米价格)/Pw(小麦价格)表示
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这也是随着劳动力的增加,
每小时生产的价值的增加量会递减的原因。
又因为产业间的工资是相等的,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这个式子:
P(w)•MPL(w)=P(c)•MPL(c) 重新整理可得: P(w)/P(c)=MPL(c)/MPL(w)
P(w)/P(c)=MPL(c)/MPL(w)
小组分工: PPT制作及讲述:进化吧小学渣
问题解决:part1 进化吧小学渣 part2 进化吧小学渣
THANKS!
李嘉图模型中,在没有贸易, 且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前提下, 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及无差异曲 线分析母国均衡的形成
1.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P33
2.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PPF)P37
3.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P38
课本P39 图2-2
国际贸易原理第四章(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2004版
九、小结
Chapter 4
❖ 早期贸易思想(重商主义的Zero-sum game 思想)
❖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劳动生产率的绝对 差异导致贸易
❖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劳动生产率的相 对差异导致贸易。
2004版
❖交换比率为什么介于 1.1~2?
Chapter 4
2004版
❖中国用1单位布换取的小麦不能小于0.5单位, 否则不如自己生产小麦; ❖美国用1单位小麦换取的布不能小于1.1单位, 否则不如自己生产布; ❖因此,布/小麦的交换比率应介于1.1和2之间。
Chapter 4
❖贸易效应概要
对价格的影响: ❖ 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 该国出 口该产品);
生产分工: ❖ 一国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福利: ❖ 各国福利都改善(消费更多或者生产更节约)
2004版
八、李嘉图模型简评
Chapter 4
1、进步性:
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 世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可以作为解释国际分工 和国际贸易发生原因及结构的基础理论。
2、局限性:
小麦 (MT) 50 100
2004版
则
中国 美国
生产成本
大米(人/ MT ) 小麦(人/MT )
李嘉图模型
2.1 基本假设
1、有两个国家,我们分别称作本国和外国; 他们都生产两种产品,我们称为麦和布;
2、两个国家都只用劳动一种生产要素进行 生产,并且劳动的供给给定。令本国的劳 动供给为L,外国的为L*;
3、生产1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是唯一给定 的。令aLC和aLw分别表示本国布和麦的单位 劳动投入,a*LC和a*LW表示外国布和麦的单 位劳动投入;
12
例子:
劳动 产品
国家
麦
布
葡萄牙 80小时 90小时
英国 120小时 100小时
英国生产一单位布的劳动成本是葡萄牙的 100/90,即1.1倍
生产一单位麦的劳动成本为葡萄牙的 120/80,即1.5倍
英国生产布的相对成本较低,生产麦的相 对成本较高:1.1<1.5
13
外国麦的生产Q*W
6、劳动在每个国家的不同部门之间是完全 自由流动的,但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
7、两国进行的是完全自由的贸易,没有任 何关税之类的贸易壁垒,也没有运输成本。6
2.2 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本国麦的生产 Qw
L/aLW A
u
Q*w
E
B
O
Q*c
L/aLC 本国布的生产 Qc
1、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任何布和
PC/ aLC < PW /aLW 或 PC/PW<aLC/aLW , 专门生产麦。
从连续商品的角度考虑李嘉图模型中的比较优势,贸易和支付问题
知贸易均衡线B()会向上旋转,从而使得在 达到新的均衡时国内相对工资会上升,国内 生产的商品范围变小,如图所示:
'
0
图二
E'
E
B(z; L* / L)1 B( z; L* / L)0
z' z
A( z )
对国内福利状况的影响
在柯布-道格拉斯需求函数假设条件下,由上述分析可知,国 外相对规模的扩大明显的提高了本国的实际收入,也即人均 收提高,减少了国外人均实际收入,但是由公式
(10)wL (z)(wL w*L*)
变形可得
(12 ')
1
1 (L*
/
L)
J(z)
w
本国收入占世界的份额却减少了。
B. 技术进步
考虑国外技术进步对均衡的影响: 外国技术进步使得外国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力需 求减少,也即是a*(z)减小,进而会使A(z)减小, 也即图一中的A(z)曲线会向下移动,使得在达到 新的均衡时,国内相对工资会下降,国内生产的 商品范围也会减小。如图所示:
1() L
R
E eW *
(30 ')WL eW *L* VG
G
eW *
C. 在更一般条件下的价格—实物流动机制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针对货币方面的不均衡的调整过程。并且探究 当存在非贸易商品时与世界货币供给重新分配相联系的价格影响。
李嘉图模型(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1. 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
A. 各国间的差别,做善长的事,取长补短,获益(比较优势)
B. 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生产效率提高 2. 比较优势:
本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外国,拥有比较优势(北美计算机,南美玫瑰) 3. 英国经济学家 大卫-李嘉图模型 A. 一国:
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a L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单位劳动生产率是它的倒数
生产可能性边界:斜率是横坐标的机会成本(前提是同质)(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不同产品的组合)
不等式:L Q a Q a LC LC LW LW ≤+
劳动总是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劳动力的流向 奶酪的小时工资: P c /a LC
当 Pc/Pw>aLc/aLw , 奶酪部门工资高,本国专门生产奶酪 关键命题:一国相对价格>机会成本时,只生产奶酪
如果没有国际贸易,本国必须为自己生产两种产品,导致两种产品的价格必须等于机会成本。即: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他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B. 两国
*LW
*
LC LW LC a a a a < 比较机会成本 得出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光凭绝对优势没法确定贸易模式) 4.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确定
研究比较优势时必须注意两个市场,即注意两种产品的相对供求量。
RD
TOT
5.贸易所得
两种方法体现贸易互利性: ①间接生产:
用1小时生产的奶酪换取葡萄酒:(
LC
a 1)(Pw Pc )
直接用1小时生产葡萄酒: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
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简析一.基本概念: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只要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相对区别,即“两优取重,两劣取轻”。从而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每个国家集中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建立在生产活动的机会成本基础上。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该国在该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反之,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则缺乏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比较优势原理的中心命题是:一个国家即便在每一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它仍然会在某些领域享有相对比较优势;不仅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有可能通过交换增加福利,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同样可以通过贸易增加福利。
二.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
术。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
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
同数量的劳动。由于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
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高级国际贸易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第一章 李嘉图模型
主要问题 1.两种商品一种要素的李嘉图模型:技术
比较优势下的国际分工理论 2.两种商品两种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3.连续商品(continuum goods)的李嘉
图模型
第一节 两种商品一种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符号约定
两种商品:i=1,2
一种要素:劳动,L----本国,L*----外国;劳动在每个 国家不同产业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在国家之间是不 能自由流动的。
对于单位成本函数,有:
ci
(w, r)
min
Li ,Ki 0
wLi
rKi
fi (Li , Ki ) 1
根据包络定理,
aiL
ci (w, w
r
)
,பைடு நூலகம்
aiK
ci (w, r) r
均衡条件:
完全竞争时的零利润条件:
a1Lw+a1kr=p1 a2Lw+a2Kr=p2 充分就业条件
a1Ly1+a2Ly2=L a1ky1+a2Ky2=K
y2 P
y*2 L*/a*2 B*
L/a2
C
. A
pa
B
L/a1
y1
(a) 本国
C*
A*
.
Pa*
P
L*/a*1
y*1
(b) 外国
假定两国进行贸易。令p代表商品1相对于商品2的世 界相对价格,此时的世界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李嘉图模型—比较优势的度量
用相对劳动生产力衡量 用相对劳动成本衡量 用机会成本衡量
机会成本低的产品有比较优势
相对劳动生产力
劳动生产率
大米(R) 小麦(M)
中国
1.0 1,25
0.5 1.0
大米 (R)
小麦 (M) 50 100
美国
中国 美国
100 125
相对劳动生产率
成员 谢晨
分工 PPT制作和演说,材料搜集,整理
赵泽宇
赵伟 陈泉玮 陈雄骏
材料搜集,参与讨论
材料搜集,参与讨论 材料搜集,参与讨论 材料搜集,参与讨论
1 2
“Worldwide Quarterly Mobile Phone Tracker,” IDC, May, 2012 “Worldwide and U.S. Media Tablet 2012-2016 Forecast,” IDC, April, 2012
Worldwide PC Market: 4Q11 Review,”
嘉图模型—贸易基础 李嘉图模型—基本假定
劳动力(L)
大米(R)和小麦(M),中国和美国
劳动力可以充分流动
李嘉图模型—重要
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 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中国-卖1斤大米多得0.1近小麦
美国-买1斤大米少用0.2单位小麦
两国都能获利的 交换比例:
0.5小麦< 1大米<0.8小 麦
劳动生产率
大米(R) 小麦(M) 0.5 1.0
中国 美国
1.0 1,25
李嘉图模型—总结
理论核心: “两优取其重, 两劣取其轻” 各个国家应专业生产并 出口那些他们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
各国都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和出 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 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 获得最大利益。
因此,中国应 专门生产大米,美
国应专门生产小
பைடு நூலகம்麦。
李嘉图模型—简评
进步性:
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世
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可以作为解 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发生原因及结构的基础理论。
局限性:
(1)严格的假设条件难以满足 (2)是静态的、短期分析,忽略了动态分析
国际贸易—利益
静态利益
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
动态利益
国际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弊端
国际贸易—总结
R/M M/R 0.5
中国
2.0
美国
1.25
0.8
相对劳动成本
生产成本
大米(R) 小麦(M)
中国
1.0 0.8
2.0 1.0
大米 (R)
小麦 (M) 50 100
美国
中国 美国
100 125
相对生产成本
R/M M/R 2.0
中国
0.5
美国
0.8
1.25
李嘉图模型—贸易所得
如果交换比例为:1大米=0.6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