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姓名:谢毅

用户名:junihio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上海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于文善老师

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提纲】:

一、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

⒈危机和公共危机

⒉突发事件

(二)公共危机管理

⒈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⒉公共危机管理的特性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我国危机管理的现状评价

⒈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层出不穷

⒉当前我国的应急体制并不健全

(二)我国现有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⒈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⒉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

⒊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滞后

⒋缺乏法治规范

三、通过“上海11·15特大火灾”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一)案例分析:“上海11·15特大火灾”中的问题和成因

⒈事故经过

⒉抢救和善后工作

⒊事故原因调查

⒋事故处理

(二)从“上海11·15特大火灾”看我国现行危机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得失

⒈对“上海11·15特大火灾”的反思

⒉从“上海11·15特大火灾”反思危机管理的误区

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意义

(二)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增强对公共危机的可预见性

⒈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⒉危机预警机制建立的意义

⒊危机处理系统

(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

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意义

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方法

(四)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

⒈建立危机管理体制的意义

⒉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危机管理体制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

⒈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化

⒉开展政府公关工作

⒊对社会公众进行危机管理教育和培训

(六)加强信息流通,提高政府公信力

⒈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系统

⒉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指数

⒊媒体所处的两难困境

(七)加强法制建设,使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

⒈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⒉应急反应机制的规范化

⒊加强和促进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

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摘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和快速转型的时期,由此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增多,各类公共危机事故频发。本文立足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进行研究,从我国危机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入手,以对危机和危机管理的认识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现有危机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利弊得失。既肯定了我国在处理各类重大危机事故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经验,又指出了现行危机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问题,对策

【正文】:

居安思危,治不忘乱。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发展的机遇可能平地而生,而灾祸也可能从天而降。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使我们面临诸多的严峻挑战。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对于国家成功避免和驾驭各种风险和危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危机和公共危机

危机是组织遭遇的一种威胁性、破坏性的紧急事实状态和异化价值状态。(注1)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与各种各样的危机伴生共存,危机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干扰和冲击是巨大的。危机引发的现实危险会中止和平进程,瓦解正常的社会关系,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危机迫使相关系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和抉择,采取有效的控制或调节行动,以维持系统的生存。(注2)危机是一种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的危急的非均衡状态。危机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对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影响,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系,并通过研究危机、危机预警和救治危机,恢复社会的均衡状态。(注3)

在我国政府的文件中,“公共危机管理”一词也被表述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那么,什么是突发事件?我国法律给出了如下的界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注4)我们所说的突发事件近似于国外所说的“紧急事件”(emergency),往往是可能诱发危机的事情,是一个点,而危机则指某个系统所处的情景或状态。

(二)公共危机管理

考察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产生的,如地震、洪水、雪崩;二是人为引起的,如恐怖事件、经济过度波动。人的行为也会引发自然危机,如大量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河流导致生态恶化;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植被破坏形成洪水或干旱;乱吃野生动物引起流行疾病,等等。自然危机是天灾,具有不可抗拒性。人们对自然危机的认识、研究相对较早且深入,对自然危机的管理机制也比较成熟。政府基本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自然危机,提前采取措施,开展有效的救治行

动。比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天灾的预警和救治,可以把自然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人为危机是人祸,更具偶然性,危害也更大。人们对人为危机的认识还很不够,政府对人为危机的预警、动员、救治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这是危机管理的薄弱领域。

危机性事件会导致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趋于崩溃,在较大程度上和较大范围内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引发社会恐慌、瓦解正常秩序。危机性事件的致命威胁,源于它的突发性和危害性。其突发性在于,既可能没有人确切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发生怎样的危机,也没有人能确切预知危机的后果;既可能由一些小事引起,也可能根本没有任何先兆就引发了危机。其危害性在于,它所导致的社会混乱、经济衰退、秩序失衡,程度是严重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对人们心理的负面冲击和伤害是难以估量的。仅就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在中国被称为“非典型肺炎”)疫情而言,据《远东经济评论》报道,这一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非典型肺炎已造成全球经济300多亿美元的损失,其中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损失超过39亿美元。(注5)

正是由于危机性事件的突发性和危害性,“危机管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不断深入的思考。“危机管理”已经超越其原来的企业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公共关系等各个方面。广义的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依据危机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狭义的政府危机管理通常与危机处理的概念一致,指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

由于现代公共危机具有系统性与复杂性的特点,综合性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公共危机管理要实现常态与非常态的结合。在常态下,我们要做好公共危机的预防与准备工作;在非常态下,我们要有效地进行处置、妥善地进行恢复。公共危机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预防与应对相结合的方针,因此,我们要本着未雨绸缪的精神,实现预防与应对、常态与非常态的结合。(注6)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我国危机管理的现状评价

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频仍,中国人多灾多难。洪水、干旱、蝗灾、地震、瘟疫……数不胜数。道不完的苦难艰辛,数不清的人间惨剧。历史上的教训应当总结,近年的灾难性危机更值得人们思考。对于国人而言,火灾、洪水、地震、各类安全事故时有所闻,安全问题天天都讲。2003年岁初的“非典”危机和2012年春天的“毒胶囊”事件,对政府和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考验,再次提出了严峻的问题,又给我们上了极其生动的一课。

尽管各级政府经过无数次危机的考验,积累了一些应对的经验和办法,但是,以往政府在处理这些危机时,往往是就事论事,并没有上升到危机管理的高度去认识,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当问题出现以后,往往临时组织一个班子,根据情况具体处置。这虽然也能够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处理危机的成本很高,矛盾不少,表现出面对灾难时应对措施的临时性和政府调控的弱化。

(二)我国现有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应对各种危机所暴露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前提应该是转变观念。我国危机管理的宏观机制是非常欠缺的,究其原因,就是认识不足。尽管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采取了必要措施而从容度过,表现出我国应对危机的胆略和智慧。但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在平时,在于预防,而不在于出现了危机之后的力挽狂澜。出现了危机之后再去应对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建立起危机应对机制。我们现在对一些事故,比如煤矿瓦斯爆炸、空难等等有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条例,平时加强防范工作,出了事故之后可以根据条例确定相应的责任,对事故的定性和处理有一套办法。但是,更加宏观的、系统的危机管理却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