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如何进行公共危机管理
如何进行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它需要领导者们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判断力。
本文将从预警机制建设、危机事件响应、危机后续处理等方面,对如何进行公共危机管理进行详细探讨。
一、预警机制建设预警机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领导者们需意识到,预警机制的建设不仅要搭建技术平台,更重要的是要完善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审核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
公众舆情监测平台的使用,让领导者们能第一时间掌握社会事件、突发事件等重要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领导者还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培训,提升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多举办应急演练和应急知识讲座,让公众了解如何在危机事件中保护自己,积极参与到危机事件的防控和处置中来。
二、危机事件响应对于公共危机事件,领导者们要采取果断的应对措施,及时展开有效的应急响应。
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挥系统,明确各应急环节的职责和权责, 建立信息快速传递机制,确保各环节之间良好的协调配合。
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领导者需要科学制定应对策略,既要考虑到应对速度,也要兼顾应对效果。
针对突发事件,领导者寻求支援的同时还需平息公众情绪、宣传疏散和自救方法。
在慢性事件中,则需要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长时间的防控策略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撑和科学研究,领导者们需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去解决。
三、危机后续处理公共危机管理不应该止步于危机应对,对于危机后的处理同样重要。
危机后的处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信息披露、情绪疏导、公共建设等。
在信息披露方面,领导者们需要及时公开事件信息,防止出现猜测和误传,还需要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及时发布公告、回应关切。
另外,积极向受害人提供援助、降低受害人的经济、心理负担则是领导者们应尽的责任。
情绪疏导方面,领导者也要做好积极的工作,为公众提供合适的平台,发布客观准确的信息,确保社会舆论合理表达,减少公众情绪上的影响。
公共建设方面,危机的发生虽然有时难免,但危机也是全社会有所警醒的时刻,领导者们应充分利用危机事件的反思总结智慧,加强防范机制建设,更好的维护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
公共危机的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的管理制度概述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可能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利益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能力,及时、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危机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围绕公共危机的定义、分类、管理原则、管理机制、管理流程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一、公共危机的定义公共危机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或特定范围内发生的可能对公共安全、社会公平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威胁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形式多样,对公共秩序、社会稳定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公共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快速、有效地应对和管理。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根据公共危机的性质、原因、影响等不同特点,可以将公共危机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公共危机包括以下几种:1. 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如地震、火灾、洪涝、暴雨、风暴等,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2. 事故灾难类公共危机: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对环境、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危害。
3. 公共卫生类公共危机: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事件等,影响公众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
4. 社会安全类公共危机:如恐怖袭击、暴力事件、抗议活动等,损害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
5. 其他类公共危机:如网络安全事件、天灾人祸事件等,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构成威胁。
以上各类公共危机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应对,及时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公共危机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谈公共危机及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其 影响范围广大 , 对生命 、 财产 、 环境造成
严 重威 胁 和 损 害 ,对 社 会 秩 序 形 成 巨大 冲
主 要 包括 比 较 严 重 的水 旱 灾 害 、 气 象 灾害 、 地 震 灾害 、地 质 灾害 、
大物质和精神损 失以及对社会发展造成的 破坏是不可估量 的。突发 事件的发生 ,暴
露 出我 国经 济 和 社 会 发展 中 存 在 的 一 些 问 题 ,其 中较 突 出 的一 个 问题 就 是 公 共 危 机
造成人 员财产 损失 ,如不能立即采取紧急
救 助 ,损 失 将 不 断扩 大 。 三 是 危 害 性 。 危机 事 件 的 发 生 威 胁 到
于社会的发展 , 事物之间的联系愈发复杂 ,
不 确 定 性 更 加 突 出 ,这 对 管 理 者 正 确 决 策
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谈 共 机 公 危 及其 应急管 理机制 建设
■ 李华敏 ( 中国人 民武装警察部 队学 院指挥 系 河北廊坊
◆ 中 图分 类 号 :F 9 . 文 献 标 识 码 :A 2 41
05 0 6 0 0)
决必然 要涉及 到对公 共资源 的组织协 调 ,
涉 及 到 对 公 共 心 理 认 识 的 引导 和 提 高 , 涉
完 善 我 国 公 共 危 机 应 急 管理 机 制 的 对 策
近年来 , 国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 , 我 整个 中国已开始积极应对 自然 灾害 、事故
机管理者 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加 以处置 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
一
和控制 , 则将会造 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 否
如 化 学 品泄 漏 、 爆 炸 等 事 故 发 生 后 可 能 已
试论风险社会视角下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做出决策的事件 。 也就是说 , ① 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
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速决策等不利情境 的汇聚。 能够形成这 种情 况可 以是 自然灾害或人为的 , 中人为危机可能来源于 其 技术控制手段 的缺乏或可以确认的人为错误。 危机事件可分 为三大类 : 一是来 自自然的大规模灾害 , 如地震 、 水灾 、 台风 、
危 高发时期 。但是 , 当前各级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和管理 于环境 的不确定性 、人类 的有限理性 以及信息的不对称 , 的“ 非典” 就暴露 出政府在社会危机管理机制上存 在着许多 , 缺陷 , 以及公众在面对诸如传染性疾病这种直接危及生命安
全 的 问题 时 心理 承 受 能力 的脆 弱 性 。 们 之所 以在 公共 危 机 我
境 的变革。任何 国家和政府都不可能免 于各种各样的危机 , 是危机也是 可以预防的 ; 危机 固然有不确定性 , 但是危机的 不确定 性是可以降低 的 ; 有些危 机是无法避免 的, 但是人们
成很严重 的后果。因此 , 如何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政府危机 但是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有强有弱 ;危机 固然具有突发性 , 但 个时期各级政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
值观念受到威胁或挑战 、 有关 信息不充分 、 事态发展具有高 处理 、 动态调整 、 经验总结 和 自我诊断的全过程。 危机管理 的
37
作者 简介 : 孙东河( 9 4 ) 男, 1 7 一 , 江苏常州人, 中共常州市委党校讲 师,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研究。
I eo y Re e c Th r s ar h
l h 会 Y J I 社 究 U HU 研 n i l ☆ S e a AI -
"
试论风呛i合顽角下帕政府危棚管理位系建设 吐
浅谈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
浅谈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公共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潜在风险导致的公众利益受损、安全威胁和社会秩序动荡的情况。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现状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和完备性,导致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对不及时、不得力。
其次,危机应对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有待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责任划分不清晰,影响了应急救援的效率。
再者,公众参与度和自救能力有待提高,公众在面对危机时的应对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造成了应对工作的困难。
完善举措要解决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应当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制度体系。
同时,强化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政府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危机应对效率。
健全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公共危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及与社会各界的信息交流,形成信息汇总、分析和快速响应机制。
加强危机应对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建立危机指挥中心,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提升公众参与度和自救能力加强对公众的危机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建立灾害预警制度,及时向公众发布危机信息和指导措施,增强公众的应对能力。
举例分析以近年来我国防汛抗洪工作为例,这是一种典型的公共危机应对工作。
政府各级部门积极响应,加强信息沟通协调,及时组织救援力量投入灾区,有效减少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了广泛报道和支持,提高了公众对抗洪工作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这种应对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总结,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结语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共同努力。
构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4个步骤
构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4个步骤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现阶段我国进入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制度系统不断发生变迁,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着重新分配,导致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出现。
洪涝灾害、地震、空难、SARS、禽流感、矿难等天灾人祸频发,我国已经进入危机高发时期,在这种情势下,加强并完善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概述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能够产生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大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危机具有结构不良、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使人们无法在短期内确定危机性事件的演变趋势。
危机既能起到社会安全阀的积极作用,又有破坏性、消极性的一面,而从社会现实来看,危机往往对经济和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危机从发生到消亡,一般要经历潜伏期、暴发期、持续期和解决期四个时期,因此,建立危机的预警机制,在危机潜伏期及时发现并遏制,是公共危机管理thldl的第一要义。
对应于危机的四个阶段,公共危机管理也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危机前的预防、危机前的准备、危机暴发期的应对、危机结束期的恢复,这四个阶段通常简称为PPRR,即指预防(Prevention)、准备(Preparation)、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
尽管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复杂工程,但仍应遵循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原则,包括第一时间原则、全局性原则、主动面对原则、科学合法原则、预防第一原则等。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时的自治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恢复社会稳定和秩序,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心。
公共危机管理是与企业危机管理相对应的概念,但与企业危机管理在管理主体方面不同,公共危机管理面对的利益关系和危机影响的范围更为广泛。
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目前,我国正处在公共危机事件的多发时期,国家是否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危机管理能力,能否应对危机,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将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影响。
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曾说:“今后的战争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公共危机管理” 。
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呢?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
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一、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高科技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入,公共危机由非常态变成了社会生活的常态。
近年来,我国危机事件频频发生。
雪灾、地震以及最近的甲型流感病例,这些危机事件再一次地挑战我国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因此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已迫在眉捷。
(一)社会高度依存致使危机增多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的深人和发展,现代社会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关联性越来越强。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系统越复杂可靠性就越差,诱发危机的渠道会更多,危机蔓延的可能性和蝴蝶效应也就更严重。
像2003年的SARS 疫情,一开始不过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是很快波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区域性危机很快会发展成全面性危机。
(二)全球化加速危机蔓延全球已经形成一个十分敏感的共振系统,任何一国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性危机都可能波及到其他国家。
任何一种危机都可能是国际性的危机,像疯牛病起于英国、席卷欧洲,波及世界;美国911事件使全球股市应声下跌。
同样,任何国际性的危机在某种意义上又都可能是本地的危机。
从某种意义说全球化、国际化加速危机的传播,增加了危机控制的难度。
公共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
公共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构成
要素
公共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是指一个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其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活跃性:危机管理体系应该具有高度的活跃性,能够在危机事件发生前就对其进行预测和预警。
2. 效率性:危机处理的时间应当以快速响应为优先。
体系内应该设有有效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能够迅速组织资源协调,协助现场救援和抗灾处置工作。
3. 多样性:危机管理体系应该具有多样性和弹性,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多样性,应该根据不同的危机事件制定不同的危机应对措施和预案。
4. 全面性:危机管理体系必须对危机事件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预防。
考虑到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多种危机低概率事件,应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预警与防范机制。
5. 共同性:危机管理体系必须具有共同性,所有组成部分应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沟通与联动等机制。
其他相关方面如资源共享、决策协调、公开与信息披露等都应高度统一。
总之,公共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需要具备活跃性、效率性、多样性、全面性和共同性等方面的特征和构成要素,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机风险,达到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的最大目标。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预防、应对、处置和恢复四个阶段,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首先,预防危机的发生,包括规范化管理、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加强监测预警、建设应急救援能力等。
其次,在危机发生时,需要迅速应对,及时有效地处置,避免危机事态进一步扩大。
再次,在危机得到控制后,需要及时恢复正常秩序,恢复受影响的社会经济秩序和民生。
最后,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需要进行总结和评估,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应对提供经验和教训。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层面,需要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建立信息发布和通讯系统,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政府决策和危机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是企业和社会组织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自身的危机管理机制,提高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主动配合政府开展危机管理工作。
最后是广大公众,需要普及危机防范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配合政府和其他部门开展危机管理工作。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地应对了多起危机事件,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危机管理机制不够灵活、协调不够紧密、能力不够强大等。
因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危机管理能力,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
在推动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科学决策和专业化管理,提高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协同合作,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强化团队合作和跨部门协调;加强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公众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能动性和危机处理的能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加强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提高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为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已成为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通过对现有应急管理体系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nd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globalization, sudde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national security,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establishing a soun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facing China. This article aims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re identified, an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本文将首先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特点和分类,阐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人力资源建设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 人力资源建设
二、以工促学
通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工作岗位,能够让工学结合
产生积极的效果。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岗位的职业技
■段瑞琼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能需求,并且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对工作岗位的理
解,了解岗位的能力需求,从而检查自身所学知识的不足和差距, 以此来促进知识的学习,达到以工促学的目的。
[摘 要]今天的中国,随着改革的深入,己经进入到了一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始阶段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 期也是个公共危机多发时期。转型期中国政府如何处理好公共 危机,是政府治理面临的最现实的挑战。本文从人力资源建设的 角度探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指出了政府公共危机 管理体系中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 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 建设
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之后深入具体的环境,加深对技能的掌握。一些 实战性比较强的课程,可以聘请企业的人员来讲授,例如 SEO,网络 营销等。在一些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模拟企业的实战平台,例如电子
关于公共危机的论文
关于公共危机的论文篇1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
( 一) 健全了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自 20__ 年非典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全面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项应急预案相继发布,20__ 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公共危机预警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的危机管理实践,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各项应急预案也逐年更新和完善,危机管理也呈现出快速、成熟发展的态势。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单位基本都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人通常是政府或单位的一把手,副职通常是分管安全或者常务副职来担任,成员通常是直属部门、单位以及地区军警等人员组成。
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保证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把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 二) 规章制度持续完善。
为确保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__ 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处理、监测以及事后恢复等环节提供了法律依据。
各地区在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也逐渐完善,同时也有针对性制订和发布了相关文件,在明确信息报送、事件处理、事后恢复、宣传报道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一些部门和单位还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定期培训机制和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图。
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为危机事件的处理提供了依据,但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相关法规总体看相对单一。
( 三) 建立了信息报送机制。
一是信息管理水平不均衡。
信息是贯穿危机事件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要素,自从我国1994 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国家对信息化的地位也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各地区也开始学习信息管理,但是各地区信息管理水平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经研究表明,经济发达地区,自然条件也比较优越,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信息管理也相对落后。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及存在问题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及存在问题前言公共危机是指由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疫情等原因引发的对公众带来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
这些事件往往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快速变化和广泛影响的特点,对于政府、企业和民众都是挑战和考验。
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举措。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是指面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流程、机制等相关规则和制度,以及确定和落实应对措施的安排和行动方案。
一套完整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防机制预防机制是指通过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分析和预测,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和规避措施,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保护公众的利益。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灾害预警和预测: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信息网络和专家预测,及时发现和预警各类自然灾害、社会事件和公共卫生危机等潜在风险和威胁;•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公共应急救援体系、加强物资储备、提高应急预案有效性和实施能力;•风险管控:对风险进行评估、分类和管控,制定相应防范措施;•突发事件反馈和监测:建立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及时获取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对事件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
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响应机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迅速启动应对措施,采取齐心协力、高效协调的方式,尽快控制和处置危机。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紧急联动机制:协调政府、企业、救援力量等各方多部门的协同行动,统筹资源、快速决策动员,快速启动应急预案;•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及时、准确地发布危机事件的进展情况和应对措施,建立互相沟通渠道,增强信息互通,依托社交媒体等多种手段建立应急通讯网络;•人员疏散和救助机制:快速转移人员、组织救援工作,实时监控组织与人员动态,维护人员安全和生命健康。
风险评估和应对方案制定机制风险评估和应对方案制定机制是指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收集、风险评估、趋势分析等手段,科学、“看家本领”的制定危机应对方案,确保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
论公共危机管理-最新文档资料
论公共危机管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公共安全的新问题不断涌现,这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经历了非典、禽流感、三鹿奶粉、东方之星沉船后的严峻考验后,虽然公共危机管理现在越来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全球化的崭新课题,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国已经建立起应急管理体系仍然缺乏系统性,有待完善。
不得不说,认识危机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建立一套完备的危机预警、应急和完善处理体系实为必要。
一、正确认识公共危机管理(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通过检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机转化成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的管理。
”[2] 由此可见,政府危机管理属于公共危机的一部分。
政府作为既定的区域范围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对控制和应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突发事件导致的公共危机负有直接的责任。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首先,危机管理以保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产品为目标。
其次,由于危机的发生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所以公共危机具有可预防性且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开放的;另外,当危机突发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及时做出应急处理,所以公共危机管理的处置时有应急性,而且要求政府在处理危机时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以强制力作为管理的基础。
最后,在突发公共事件和逐渐增多的趋势的当今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和预测是有不确定性,相应地,其预控和预案也具有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公共危机管理还要受公众的监督和约束。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公共危机的管理还具有综合性和国际性。
二、公共危机的管理与应对在危机频发的当今社会、政府必须时刻做好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依法对突发公共事件采取预防、处置及善后措施及时加以处理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解决危机,要求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危机管理的体制与机制。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机制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主体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应对公共危机是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职责与责任。
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论文范文
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论文范文现代公共危机与传统公共危机相比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新的变化,这些特点和变化给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论文范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论文范文下载篇1谈社会资本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摘要: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中,政府的主导力量是不容质疑的,但是社会资本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将社会资本放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讨论,对于危机的处置和修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充足了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社会资本的运用更是强化了政府对公民的影响与合作,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与合作的主动性。
关键词:社会资本公共危机作用一社会资本1.社会资本概念社会资本最初是在经济学领域中使用,直到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用英语发表《社会资本随笔》的论文正式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后,此概念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布尔迪厄认为,个人或团体通过占有资本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三种形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一,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体质化关系网络”占有而获得的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个人占有社会资本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行动者可以有效地加以运用,联系的网络规模,而是网络中每个成员所占有的各种形式的资本数量。
不同的学者从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互惠信任以及合作行动等各个不同的侧面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了界定。
而关于社会资本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学者们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网络资源、相互信任与合作行为。
社会资本就是基于网络过程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人们之间的信任,它们能促成产生好的社会和经济结果。
2.社会资本的构成第一,紧密联系型社会资本将家庭成员、邻居、密友联系在一起的很强纽带。
第二,连接型社会资本将不同民族、职业背景的人联系在一起的较强纽带。
第三,联系型社会资本正式组织中的穷人和处于有影响位置的垂直关系。
3.社会资本的属性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比共性在于:第一,通过积累而成;第二,具有规模效应;第三,需要不断更新;第四,具有生产性。
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论文
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论文浅谈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责任摘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可能面临意外的变数。
意外是对常态的否定,意外是对事物的发展进入非常时期。
这个时期也就是我们对专业意义上讲的危机时期。
公共危机不仅造成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也引起环境的恶化,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
所以,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公共事物的服务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公共事务的行使者,必须对公共危机进行预防,完善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做好公共危机结束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以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降低公共危机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危机管理政府责任公共危机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造成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
其指向对象是特定区域的所有公民,每个人都是危机侵害的对象,公共危机往往威胁所有公民的人身安全,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加剧破坏性。
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角,政府能否及时有效地采取危机干预措施,并根据事态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应对措施,并根据事态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害,既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政府法制建设的检验。
一、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一公共危机危机是对个人、群体或者组织以外的生存秩序、发展进程等由于某种原因,通常是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威胁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公共危机又叫突发公共事件,就是在社会进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并对的大众的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致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
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华为7000人“辞职门”事件、金融危机、甲型H1N1型流感等都是公共危机。
二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就是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建立必要的危机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突发公共事件,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剖析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健全
剖析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健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全球化及人口的迅速增长,各种公共危机如火山喷发、洪水、地震、传染病、恐怖袭击等也频繁发生。
公共危机不仅对个人安全、社会稳定、国家形象带来危害,也给政府和公共机构带来了巨大压力。
公共危机的管理需要一定的体制保障,要求政府、企业等公共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
剖析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管理机制不完善、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协同不充分等。
因此,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尤为重要。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应该建立“预防、发现、应对、恢复”四个环节的机制。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预防环节:加强对可能造成公共危机的因素进行研究,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加强紧急救援队伍建设等。
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进行科学预警和风险评估,及时对潜在问题进行预防和遏制。
发现环节:对公共危机进行有效监测,确保危机的及时发现。
应加强与民众的沟通管理,收集民众的信息反馈,发现问题的和处理方案。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公共危机预警平台,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应对环节:对已经发生的公共危机进行及时处置和维护。
应制定相关应急预案,明确第一时间应该采取的措施,确保应急措施得到快速、务实地落实。
应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应急指挥机构,确保各应急资源的调度和分配,形成紧密的指挥体系。
恢复环节:公共危机发生后,进行及时的恢复和重建工作,重新构建安全、稳定、互信和繁荣的社会环境。
应建立相应机制来补偿受影响的人群和企业,从行政、法律等方面加强对受伤害方的救助和救济。
此外,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还需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相应的资金和设施保障措施。
政府还应加强公共宣传和教育,提高民众的应急意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在危机中做到自救、互救、剿灭。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对于保障社会安全、维护国家形象、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不断加强对公共危机的研究和治理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姓名:谢毅用户名:junihio所属教学服务中心:上海教学服务中心指导教师:于文善老师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提纲】:一、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一)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⒈危机和公共危机⒉突发事件(二)公共危机管理⒈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⒉公共危机管理的特性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一)我国危机管理的现状评价⒈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层出不穷⒉当前我国的应急体制并不健全(二)我国现有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⒈公共危机意识淡薄⒉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⒊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滞后⒋缺乏法治规范三、通过“上海11·15特大火灾”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一)案例分析:“上海11·15特大火灾”中的问题和成因⒈事故经过⒉抢救和善后工作⒊事故原因调查⒋事故处理(二)从“上海11·15特大火灾”看我国现行危机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得失⒈对“上海11·15特大火灾”的反思⒉从“上海11·15特大火灾”反思危机管理的误区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意义(二)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增强对公共危机的可预见性⒈建立危机预警机制⒉危机预警机制建立的意义⒊危机处理系统(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意义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方法(四)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⒈建立危机管理体制的意义⒉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危机管理体制(五)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⒈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化⒉开展政府公关工作⒊对社会公众进行危机管理教育和培训(六)加强信息流通,提高政府公信力⒈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系统⒉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指数⒊媒体所处的两难困境(七)加强法制建设,使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⒈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⒉应急反应机制的规范化⒊加强和促进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摘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和快速转型的时期,由此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增多,各类公共危机事故频发。
本文立足于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进行研究,从我国危机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入手,以对危机和危机管理的认识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现有危机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利弊得失。
既肯定了我国在处理各类重大危机事故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经验,又指出了现行危机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问题,对策【正文】:居安思危,治不忘乱。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发展的机遇可能平地而生,而灾祸也可能从天而降。
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使我们面临诸多的严峻挑战。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对于国家成功避免和驾驭各种风险和危机,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一)危机和公共危机危机是组织遭遇的一种威胁性、破坏性的紧急事实状态和异化价值状态。
(注1)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与各种各样的危机伴生共存,危机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干扰和冲击是巨大的。
危机引发的现实危险会中止和平进程,瓦解正常的社会关系,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
危机迫使相关系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和抉择,采取有效的控制或调节行动,以维持系统的生存。
(注2)危机是一种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的危急的非均衡状态。
危机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对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影响,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系,并通过研究危机、危机预警和救治危机,恢复社会的均衡状态。
(注3)在我国政府的文件中,“公共危机管理”一词也被表述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那么,什么是突发事件?我国法律给出了如下的界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注4)我们所说的突发事件近似于国外所说的“紧急事件”(emergency),往往是可能诱发危机的事情,是一个点,而危机则指某个系统所处的情景或状态。
(二)公共危机管理考察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产生的,如地震、洪水、雪崩;二是人为引起的,如恐怖事件、经济过度波动。
人的行为也会引发自然危机,如大量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河流导致生态恶化;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植被破坏形成洪水或干旱;乱吃野生动物引起流行疾病,等等。
自然危机是天灾,具有不可抗拒性。
人们对自然危机的认识、研究相对较早且深入,对自然危机的管理机制也比较成熟。
政府基本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自然危机,提前采取措施,开展有效的救治行动。
比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天灾的预警和救治,可以把自然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人为危机是人祸,更具偶然性,危害也更大。
人们对人为危机的认识还很不够,政府对人为危机的预警、动员、救治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这是危机管理的薄弱领域。
危机性事件会导致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趋于崩溃,在较大程度上和较大范围内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引发社会恐慌、瓦解正常秩序。
危机性事件的致命威胁,源于它的突发性和危害性。
其突发性在于,既可能没有人确切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发生怎样的危机,也没有人能确切预知危机的后果;既可能由一些小事引起,也可能根本没有任何先兆就引发了危机。
其危害性在于,它所导致的社会混乱、经济衰退、秩序失衡,程度是严重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对人们心理的负面冲击和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仅就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在中国被称为“非典型肺炎”)疫情而言,据《远东经济评论》报道,这一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非典型肺炎已造成全球经济300多亿美元的损失,其中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损失超过39亿美元。
(注5)正是由于危机性事件的突发性和危害性,“危机管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不断深入的思考。
“危机管理”已经超越其原来的企业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公共关系等各个方面。
广义的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依据危机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
狭义的政府危机管理通常与危机处理的概念一致,指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
由于现代公共危机具有系统性与复杂性的特点,综合性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
公共危机管理要实现常态与非常态的结合。
在常态下,我们要做好公共危机的预防与准备工作;在非常态下,我们要有效地进行处置、妥善地进行恢复。
公共危机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预防与应对相结合的方针,因此,我们要本着未雨绸缪的精神,实现预防与应对、常态与非常态的结合。
(注6)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一)我国危机管理的现状评价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频仍,中国人多灾多难。
洪水、干旱、蝗灾、地震、瘟疫……数不胜数。
道不完的苦难艰辛,数不清的人间惨剧。
历史上的教训应当总结,近年的灾难性危机更值得人们思考。
对于国人而言,火灾、洪水、地震、各类安全事故时有所闻,安全问题天天都讲。
2003年岁初的“非典”危机和2012年春天的“毒胶囊”事件,对政府和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考验,再次提出了严峻的问题,又给我们上了极其生动的一课。
尽管各级政府经过无数次危机的考验,积累了一些应对的经验和办法,但是,以往政府在处理这些危机时,往往是就事论事,并没有上升到危机管理的高度去认识,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
当问题出现以后,往往临时组织一个班子,根据情况具体处置。
这虽然也能够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处理危机的成本很高,矛盾不少,表现出面对灾难时应对措施的临时性和政府调控的弱化。
(二)我国现有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应对各种危机所暴露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
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前提应该是转变观念。
我国危机管理的宏观机制是非常欠缺的,究其原因,就是认识不足。
尽管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采取了必要措施而从容度过,表现出我国应对危机的胆略和智慧。
但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在平时,在于预防,而不在于出现了危机之后的力挽狂澜。
出现了危机之后再去应对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建立起危机应对机制。
我们现在对一些事故,比如煤矿瓦斯爆炸、空难等等有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条例,平时加强防范工作,出了事故之后可以根据条例确定相应的责任,对事故的定性和处理有一套办法。
但是,更加宏观的、系统的危机管理却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水平。
由于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危机出现时就会措施无力,政府和公众都会存在侥幸心理。
在这一侥幸的过程中,很多机会丧失,危机得以蔓延。
公众的侥幸心理一旦被摧毁,由于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便会变得极度恐慌,这种恐慌引发的破坏性后果往往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
二是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
充分认识危机的突发性和危害性等特征是干预和解决公共危机的前提。
由于公共危机的爆发突然,时间短促,传播迅速,危机在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是可能处于失控状态的。
公共危机的这一特征要求政府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形成正确的判断,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使可能的损失最小化。
在这方面, SARS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
SARS初始在佛山,后来蔓延到广州。
到了广州就已经处于爆发阶段了,但是我们对它的传染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危机的爆发。
在突发的情况下,准备不足,有些措手不及。
由于没有危机的预处理机制,使得危机爆发阶段的信息不全面,所需的物资(如呼吸机、全能防护服等)匮乏,对医护人员也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
此外,对公共危机的危害程度估计不足,对危机的连带影响和强烈的破坏性缺少明确的认识。
公共危机所具有的突发性决定了它的巨大破坏性。
仅仅看到SARS造成的人员伤害是不够的,如果SARS在短期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它对经济造成的破坏会非常大。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劳动力成本低、市场大是两个重要因素。
而SARS的持续,必然减少人群的聚集和出行,这一方面降低了对低成本劳动力的吸引力,工厂不仅招不到熟练工甚至农民工,而且由于增加防护、消毒等方面的成本,生产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市场客流的急剧下降,消费的日渐萎缩,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