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不合格纠正措施程序

合集下载

IATF16949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程序(含乌龟图)

IATF16949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程序(含乌龟图)

文件名称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管理程序文件编号:DXC - 04 版本:A 编制部门品管部编制日期:2020.07.08页码:1/31.目的为及时有效的处理不合格。

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和清除实际的或类似的不合格,实现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已发生的或类似的不合格所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3.定义3.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使其满足规定的要求。

3.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生的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

4.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管理过程图或过程乌龟图如何做(方法/程序/技术): 1.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管理程序2.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过程管理目标: 1. 纠正措施结案率100%过程责任者: 品管主管,其资格见《岗位职务说明书》 使用资源:1.电脑系统2.电话3.复印机过程风险控制: 不合格未及时有效处理,纠正措施未结案。

过程输入:1.公司内部发生的不合格或类似的不合格信息2.客户反馈的信息过程输出:1.不合格处理结果2.相应的纠正措施成果3.纠正措施实施的相关记录过程顾客:内部和外部客户 输入部门:内部和外部客户 支持部门:各部门MP 与不合格纠正措施管理过程制控险风门部口接文件名称 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管理程序文件编号:DXC - 04 版本:A 编制部门 品管部编制日期:2020.07.08页码:2/3序号不合格纠正措施作业流程 权责部 门/人作业要求参考文件/ 使用表单5.1各部门5.1.1内部不合格: a.进料检验不合格时 b.制程中出现质量异常时 c.成品或出货检验不合格时 d.产品审核不合格时 e.数据分析发现异常时 f.其他不合格情况发生时 5.1.2外部不合格客户投诉/退货发生的不合格按《客户投诉/退货管理程序》进行评审和实施纠正措施《客户投诉/退货管理程序》5.2相关部门 5.2当发生上述不合格时按《不合格品管制程序》进行评审和处置,当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依以下步骤实施。

IATF16949不合格纠正措施程序

IATF16949不合格纠正措施程序
3.2物料部: 负责对供应商纠正、措施的追踪。
3.3责任部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3.4管理者代表:有关内外审核、管理评审不合格项的纠正和措施跟催和有效
性验证。
4.0定义
4.1纠正/预防措施:为防止不合格现象再次发生而采取的对策。
5.0工作程序
5.1生产过程、客户投诉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
5.1.1供应商出现来料品质异常时,由品质部发出《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给物料部要求供应商分析其品质异常原因,并限期回复纠正/预防措施,由品质部跟进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5.1.2 首件确认连续三次以上不合格,制程中多次出现品质异常或发生较严重的品质问题时,由IPQC发出“纠正、措施报告”经生产部门签收后,即时分析不良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在要求反馈的时间内回复,品质部IPQC追踪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生产部会同相关部门商讨拟订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纠正措施程序
文件编号QTBJ-QP-014
版本版次C/0
制订部门品质部
制订日期2016.05.05
制订
审核
批准
温馨提示:本文件为本公司机密文件,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外借或复印!
修订记录
制定/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摘要
页次
版本/版次
总页数
2010-06-18
首次发行
--
A/0
4
2014-03-01
架构、流程优化全面更新升版
5.1.7品质异常产生的不合格品依《不合格输出管理程序》处理,纠正、措施所引起的图纸更改或制程变更等事项按《变更管理程序》处理。
5.2内审、外审纠正、措施的执行。
5.2.1内审不合格时,由内审员填写“内审不合格项报告”,要求责任部门分析不合格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内审员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IATF16949纠正及预防措施管理程序_最新

IATF16949纠正及预防措施管理程序_最新

WORD资料.可编辑文件编号:MZQP-009文件名称: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文件版本:第C版首发日期:2017-12-01生效日期:2017-12-01作成:审核:批准: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1 目的通过对已发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及时有效的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防止和消除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因素,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增强顾客满意。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等有关的不合格及潜在不合格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3 定义3.1 防错使用过程或设计特征来防止制造不合格产品。

3.2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不合格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3.3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3.4 FMEA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

3.5 5W1H5W1H( WWWWWH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是一种思考方法,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6 8D8D是团队导向解决问题对策一个标准方法,由8个步骤和一个准备步骤组成,这些步骤用来客观地确定、定义和解决问题,并防止相似问题的再发,并提出永久解决及改善问题的方法。

4 职责4.1 质量部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纠正措与预防措施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协调、验证和评估。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内部重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的组织工作。

4.3 技术部负责开发设计阶段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4.4 制造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及生产工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4.5 销售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成品物流服务及售后服务过程中客诉问题通过分析后制定和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4.6 零件、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由采购部负责制定和实施。

4.7 其他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分配,负责本部门所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iatf1694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乌龟图)

iatf1694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乌龟图)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建立并保持对不合格品的有效控制机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过程产品、成品及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

3.0职责
3.1 质保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工作;
3.2 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的联络和协调工作,并将拒收零件退给供应商;
3.3 生产部负责车间生产的不合格品的返工;
3.4 生产部负责顾客退换、返修回来的产品维修工作。

4.0过程质量目标的监视
5.0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风险应对计划)
6.0作业程序与控制要求
8.0过程流程图
8.1进料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8.2过程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8.3成品出厂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8.4客户返修或退换产品处理流程图
9.0相关文件
9.1 《文件控制程序》
9.2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9.3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0.0相关记录
10.1 《进货检验不合格记录》
10.2 《原材料不合格品退库单》
10.3 《外部质量反馈单》
10.4 《首件检验不合格记录》
10.5 《过程不合格品及维修记录》
10.6 《纠正措施处理单》
10.7 《产品检验及维修记录》
10.8 《控制器不合格品报告及维修记录》
10.9 《报废申请单》
10.10《不合格品标签》(让步接收、不合格品、拒收、需挑选或修复等)。

IATF16949-2016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目的:为使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符合要求质量水平,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及发生,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为确保产品品质,防止不良品持续发生,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品质;2.范围: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客户退货品等各阶段作业均适用;3.权责:3.1质量部:产品品质异常,内外审稽核缺失等的提出分析,改善,验证及标准化;3.2开发部:产品开发的异常分析及改善、协助异常的分析,改善,验证及标准化;3.3生产课:不合格的提出,分析,验证及实施;3.4相关单位:协助进行异常的提出,分析,改善,验证及实施;4.定义:无5.作业内容:5.1异常通知5.1.1进料检验不合格时,进料检验员根据不合格情况评估是否要求厂商改善;若需要由进料检验员填写<供应商品质异常改善报告>要求供应商限期改善;5.1.2发生顾客投诉(包括退货)时,由开发部评估需要填写<客户投诉处理单>通知相关责任部门;5.1.3制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由质量部评估需要填写<制程质量异常处理单>通知相关责任部门;5.1.4最终出货检验判定为批量不合格时,由质量部评估需要填报<制程质量异常处理单>通知生产课及有关责任部门;5.1.5管理评审出现不符合项的处理办法,参见《管理评审程序》;5.1.6内部审核发现不符合时,由审核员填写<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交责任部门;5.1.7第二、三方审核发现不符合项时,由将外部审核机构递交的意见以<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或以外部机构的报告通知责任部门;5.1.8各部门如发现潜在不合格问题时,可填写<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通知有关责任单位.5.1.9目标、指标未达成或统计绩效指标连续三个月呈上升或下降趋势,偏离原有目标、指标时;5.2责任判定:5.2.1品质:进料异常则为供应商,当制程发生时,制程单位即为责任者,如确认非制程,则质量部视异常现象判定责任者(必要时会同生产等相关单位),客退则同此法判定;5.2.2判定责任部门/责任者后,开<制程质量异常处理单>于责任单位/责任者,并说明异常的详情,以利责任部门/责任者进行调查分析原因;5.3原因分析:5.3.1<制程质量异常处理单>由质量部通知供应商原因分析及改善预防措施;5.3.2制程中、成品、客退品由发现异常部门在<制程质量异常处理单>上填写初步原因,交质量、开发、制造等部门进行原因调查分析;5.3.3原因调查时应充分了解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各有关方面意见,并将调查结果记录于<制程质量异常处理单>原因分析栏中;5.3.4必要时,可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或请求外援;5.3.5调查时可从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环境等方面,采用因果图、柏拉图等统计方法展开(潜在原因);5.3.6依异常现象(潜在异常的特性),采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图表、数据分析工具等);5.4措施制订与实施5.4.1质量、开发、生产等部门根据原因分析的结果,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交由责任部门并监督实施;5.4.2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时应注意,如对作业方式有较大副度改动或有风险的,应在正式实施前进行试验;5.4.3质量、开发、生产等部门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必须经相关部门主管批准、涉及材料报废、材料退货、重大设变必须经副总经理以上人员批准方可实施;针对异常现象及原因,确定可行的临时措施,避免已产生的不合格品流出、继续产生;如环境异常则避免继续产生不良的影响,尽可能的消除已产生的不良影响;5.4.4责任单位/责任者须研究可行的措施,通过人、机、料、法、环等各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改善,消除异常的原因,防止异常的再发生;5.4.5对潜在的异常,责任部门/责任者需考虑人、机、料、法、环等各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改善,消除潜在异常的原因,防止异常的发生;依潜在异常的性质可利用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过程能力分析、描述统计等适宜的分析方法;5.4.6责任单位/责任者需确定负责人、措施实施时间、完成时间等,并于3日内回复于开单者;5.5效果验证5.5.1供应商填写的供应商品质异常改善报告由质量部负责跟踪验证;5.5.2<制程质量异常处理单>由发出异常改善的部门人员负责对改善结果进行验证;5.5.3内部审核或外部监督审核不合格报告由公司内审员负责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结果记录在<不符合纠正措施报告>报告中;5.5.4验证中发现措施效果不佳时,应重复执行5.3—5.4;5.5.5责任单位/责任者需记录措施实施的进程,实施后的状况,确认措施是否有效;5.5.6开单者需依其回复的状况追踪确认其实施的进程、措施是否实施有效;5.5.7如措施有效,则责任单位/责任者展开实施于类似产品/活动;5.5.8如措施未达成预期,则责任部门/责任者需重新研讨纠正(预防)措施,需再确认直至其有效,并作展开;5.5.9如责任者为供应商,进料检验员需在其后续来料确认有效,方可结案;5.6标准化作业5.6.1为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有关责任部门应对类似或有关的程序或作业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必要时将已得到效果认可的纠正与预防措施修正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中;5.7记录归档5.7.1本程序中产生的质量记录按《记录管理程序》执行,重大异常的相关记录应提交管理评审会议;6.相关文件与表单6.1客户抱怨管理程序6.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3制程质量异常处理单制程异常处理单范例 (2).xl s6.4设计、工程变更通知单(ECN)设计工程变更通知单.d oc6.5供应商品质异常改善报告供应商品质异常改善报告表.d oc。

IATF16949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IATF16949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5.2 不合格品的报告及检讨
5.2.1 在入库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1) 入库检查担当要对入库检查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识别标示,并通报供应商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入库检查担当要对入库检查后的不合格品的内容,记录在品质不合格处理书上,并通报给供应商及相关部门。
5.2.2工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
1)对工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要悬挂标签并保管在不合格品保管盒内,以便与合格品进行隔离。
1)出货担当要对出货产品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应予以标识,并及时报告给品质Team长。
2)凡判定为出货产品中产生的不良,品质管理出货担当应发出不合格报告书,知会相关单位进行分析﹑改善。
3)若不良情形属批量性之异常,则应由品质Team长下达停止出货及产品回收之命令。
4)经由相关单位提出问题对策与改善措施,并由品质Team长确认其有效性后,方可回复正常出货。
5.2பைடு நூலகம்6 安规点检不合格
1) 若安规点检发生不合格时,首先要通知品质管理,由品质对不良内容进行分析,找出不良原因同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追溯,直到合格品批次为止!不良品暂停出库,直到改善完毕为止。
2)根据不良情况进行处理,如需更换部件的更换部件后,品质管理点检良品后可以出货。如重大不良需要向安规认证机构及顾客协商变更的,等认证机构及顾客变更同意后,方可变更出货。
良品和不良品的混入及异种品混入时,要可以鉴别。
5.3.5 修理
某特定部位有轻微缺陷时,经过修改就可以满足要求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重新检查后把内容记录到修理日报或检查日报上。
5.3.6 再作业因相关标准、客户的图纸、产品说明书及现场作业人员的失误等问题产生不合格品时,为了满足规定的要求,对不合格产品采取恢复措施,重新检查后把内容记录到生产日报或者检查日报上。

IATF1694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流程表格)

IATF1694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流程表格)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对不合格品及可疑产品迅速加以处理,并予以识别、隔离、记录、评审、处置,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出厂。

2.0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不合格品及可疑产品,包含供方提供的材料和顾客退货。

3.0职责3.1 质检部负责不合格材料、过程产品和成品的评审、处置。

3.2 生产部车间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纠正或纠正措施。

4.0程序内容4.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4.2 其他管理要求4.2.1 不合格品的分类a)严重不合格品:经监测的批量(半成品达到50件,成品达到20件)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超过2000元),或出现严重影响两个或以上产品重要特性、主要功能、性能指标等的不合格;b)一般不合格品:个别或少量不影响成批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4.2.2 无论是生产部门生产或质检部检验时发现不合格品,发现者均应首先进行标识、隔离,标识可采用产品标识卡、标识牌、区域、容器等方式方法,或按《生产管理程序》的标识规定。

4.2.3 对在各工序发现的无状态标识或标识不清的可疑产品,以及过期产品,发现人应立即通知检验员予以标识,并与合格产品区分隔离。

检验员应对此类产品进行重新检验或验证,以判定其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同时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

合格品可流入下一工序,不合格品的处理参见4.1条3款。

4.2.4 生产各阶段出现的一般不合格品,由质检员负责评审和处置,填写《不合格品处置记录》;当生产过程中操作者或质检员发现程度严重的批不合格品时,应立即报告给质量负责人(质量代表)和车间负责人,质量代表根据不合格性质、紧急情况及对随后的影响,决定并采取是否停止生产,停产采用断电或关机的方式进行。

对已出现的严重不合格品,生产部应会同质检部共同进行评审处置,必要时总经理参加,填写《不合格品处置记录》。

并组织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并责成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具体执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IATF16949)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IATF16949)

修改记录1、目的1.1对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品(项)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以消除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把再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1.2降低制程及产品不良率。

1.3对于客户产品及服务有不符合体系要求及品质要求,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预防问题再发生。

2、范围2.1 从原材料进货,生产过程到产品售后服务全过程中的不合格品(项)。

2.2 对供方的产品及质量体系审核。

2.3 统计分析发现的潜在质量问题。

3、名词解释3.1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问题点所采取的措施,目的在于防止问题的再发生;3.2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问题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目的在于防止问题的发生;3.3潜在不合格:未发生但可预见发生的不合格;3.4防错:防止错误发生而采取的措施,一般具有简单易行、可靠适用,有一定的强制性,可不断改善等特征,并且是过程的一部分;4、职责4.1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产品或过程,由发现部门提出,经由质量部确认后交责任部门处置,质量部追踪处置结果。

4.2客户反馈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产品和服务,由销售部、生产部统一受理,转质量部处理完毕后经由销售部、生产部向客户提交报告。

4.3质量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审核小组提出,内审由受审部门处理,结果向审核小组报告;第二方审核由质量部统一受理,结果由质量部向客户报告;第三方审核由管理者代表统一受理,处理结果由管理者代表向第三方报告。

4.4统计数据发现目标实施中的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由各相关部门负责处理,结果经由部门主管汇总向总经理报告。

4.5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由相关部门负责处理,结果由管理者代表汇总向总经理报告。

5、流程图6.1问题发现:在与质量相关的各项活动中,当发现潜在的或既发的不合格时,即可提出纠正和预防的要求。

通常分别用下述表单提出,并发行至相关部门。

6.1.1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的产品或过程,由发现部门提出相应的不合格信息,由质量部填写“产品类纠正与预防措施表”;6.1.2客户反馈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产品和服务,由生产部将客户反馈的不合格报告传送给相关部门;6.1.3质量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审核员填写“不符合项报告”;6.1.4管理评审和日常检查中发现管理中的不符合项,由审核员填写“其它类纠正与预防措施表”;品审核、5S检查、安全检查等。

IATF16949程序文件2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IATF16949程序文件2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IATF16949程序文件2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一、目的本程序的目的在于确保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识别、标识、记录、隔离、评审和处置,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同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减少不合格品的再次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原材料、在制品、成品以及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三、职责1、质量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和记录,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和处置。

2、生产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和初步处理。

3、技术部门负责提供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案和技术支持。

4、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沟通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事宜。

5、销售部门负责与客户沟通不合格成品的处理事宜。

四、不合格品的识别1、原材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检验员依据检验标准进行判定,并做好记录。

2、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自检、互检和专检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及时报告给质量检验人员进行确认。

3、成品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检验员依据成品检验标准进行判定,并做好记录。

五、不合格品的标识1、对判定为不合格的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应使用红色标签或标记进行明确标识,注明不合格的类型、批次、数量等信息。

2、不合格品应放置在指定的不合格品区域,与合格品隔离存放,以防止混淆和误用。

六、不合格品的记录1、质量检验人员应将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如不合格的类型、原因、批次、数量、发现时间等,详细记录在不合格品报告中。

2、记录应保持清晰、准确、完整,以便追溯和分析。

七、不合格品的隔离1、生产部门负责将不合格的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及时转移到不合格品区域进行隔离存放。

2、不合格品区域应设有明显的标识,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确保不合格品不会被误领或误用。

八、不合格品的评审1、质量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如生产、技术、采购、销售等)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2、评审的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的性质、影响程度、处置方案等。

3、根据评审结果,确定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如返工、报废、降级使用、让步接收等。

IATF1694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表格)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对可疑和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材料进行标识、记录、评审、隔离和处置,使生产过程中各阶段所产生的不合格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产品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下一过程或交付至顾客。

2.0范围:适用于从原辅材料或产品进厂到制造、交付全过程的不合格品控制,包括可疑产品的控制;也适用于在产品交付之后,以及在服务提供期间或之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或服务。

3.0术语和定义:3.1不合格品: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材料,即指不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3.2缺陷:未满足与以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3.4 废品:按规定要求不能使用或不能经济地进行返修的不合格品。

3.5 不合格品管理:对不合格品进行的鉴别、标识、隔离、审理、处置、记录等一系列活动。

3.6 不合格品审理系统:由不合格品判定的质量管理部门、不合格品审理小组和审理员等组成的分级审理不合格品的系统。

不合格品审理系统应独立行使职权。

如果要改变其审理结论时,需由最高管理者签署书面决定。

参与不合格品审理的人员,须经资格确认,并征得顾客的同意,由最高管理者授权。

3.7 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通常是在限定的产品数量或期限内并针对特定的用途。

3.8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让步通常仅限于在商定的时间或数量内,对含有不合格特性的产品的交付。

3.9 放行: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许可。

3.10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3.11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返修包括对以前是合格的产品,为重新使用所采取的修复措施,如作为维修的一部分。

返修与返工不同,返修可影响或改变不合格产品的某些部分。

3.12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变更。

3.13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IATF1694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乌龟图)

IATF1694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乌龟图)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建立并保持对不合格品的有效控制机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过程产品、成品及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

3.0职责
3.1 质保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工作;
3.2 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的联络和协调工作,并将拒收零件退给供应商;
3.3 生产部负责车间生产的不合格品的返工;
3.4 生产部负责顾客退换、返修回来的产品维修工作。

4.0过程质量目标的监视
5.0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风险应对计划)
6.0作业程序与控制要求
8.0过程流程图
8.1进料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8.2过程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8.3成品出厂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8.4客户返修或退换产品处理流程图
9.0相关文件
9.1 《文件控制程序》
9.2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9.3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0.0相关记录
10.1 《进货检验不合格记录》
10.2 《原材料不合格品退库单》
10.3 《外部质量反馈单》
10.4 《首件检验不合格记录》
10.5 《过程不合格品及维修记录》
10.6 《纠正措施处理单》
10.7 《产品检验及维修记录》
10.8 《控制器不合格品报告及维修记录》
10.9 《报废申请单》
10.10《不合格品标签》(让步接收、不合格品、拒收、需挑选或修复等)。

IATF16949纠正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程序

IATF16949纠正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程序

IATF16949纠正/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程序
(word版可编辑修改,含乌龟图)
1 目的
为对已出现的和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或再发生;以及在产品特性、成本及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产品、过程的质量水平和顾客满意度。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开发设计、过程控制和服务过程中,对已出现的或潜在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进行持续改进的控制。

3 定义
3.1 不合格―—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包括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或质量体系要素,偏离规定要求或缺少)。

3.2 纠正措施――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用的措施。

3.3 预防措施――为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发生的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 持续改进--有别于纠正预防措施,是在满足规定要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升。

4 职责
4.1 品管部负责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负责预防和纠正措施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协调、验证和评估;以及持续改进计划的编制、跟踪与验证。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内重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定的组织,在全公司贯彻推行持续改进的思想体系,协调跨部门的持续改进工作。

4.3 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分配,负责本部门所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持续改进项目在本部门的实施、资料整理与报告工作。

5 程序内容
5.1 纠正/预防措施
5.1.1 纠正预防措施提出时机: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相关部门应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单,并发给责任部门处理。

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含表格)

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含表格)

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14001-2015/ISO45001-2018)1.目的对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不符合品、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的事件,尽可能及时进行事故调查,消除现存或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件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并做好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分清责任,吸取教训,降低同类事故发生的机率,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和防止不符合的产生。

2.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事件调查处理及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3 术语和定义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

事故:是一种发生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事件。

不符合或不合格:未满足要求。

4职责4.1环品部负责QMS/EMS/SMS管理体系中管理类事件调查,不合格项纠正、预防措施的组织、协调、验证归口管理工作。

4.2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不符合事件调查及纠正、预防措施的组织、协调、验证工作。

4.3各责任部门负责自身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工作。

5 内容及要求5.1纠正、预防措施管理流程图5.2.1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流程6相关文件6.1文件化信息控制规范 6.2内部审核控制规范 6.3管理评审控制规范 7相关记录7.1不合格记录不合格处理单.xl s不合格品返修评审记录.xl s 不合格品评审与处理报告.xl s7.2 纠正措施表纠正措施内部检讨书.xl s7.3持续改进计划及检查7.4有关发生报告、通知、汇报、联系、记载等记录7.5有关调查、纠正、分析、处理、认定、预防与验证等记录7.6有关改进、纠正措施实施计划情况信息反馈、整改报告总结、验证评价等记录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表范例.xl s 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及效果验证表.xl s。

IATF16949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含流程表格)

IATF16949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含流程表格)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有效地处理顾客的意见及有关产品、过程和体系的不合格,消除实际与潜在的不合格原因。

2.0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或供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

3.0职责3.1质检部负责组织制定、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进行效果跟踪验证。

3.2管理者代表领导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3各部门负责具体制定和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4.0程序内容4.1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4.2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4.3 其他管理要求4.3.1 退货产品的处理a 顾客拒收或从顾客处退回的产品,质检部应组织质检员和试验员对退回产品进行检验和/或试验,填写并保存检验试验记录。

需要时,可向顾客提供此记录。

b 顾客退货的产品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评审和处置,并作好记录。

c 为防止此类不合格的再发生,质检部应会同相关部门采用防错方法,于一周内对退货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表》,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

d 退回产品的试验分析和纠正措施报告,顾客要求时,应以顾客要求的形式提交顾客。

4.3.2 问题解决当出现现状与目标存在差异或当规范或要求不符合时,即产生了问题,此时为有效识别和确定原因和实施措施,并防止再发生此类问题,应由质检部组织严格采用《8D报告》或顾客要求的方式进行解决。

“8D”包括:1D成立小组;2D:定义问题;3D:实施和验证临时性措施;4D:原因分析;5D:制定永久性措施;6D:实施和验证永久性措施;7D:防止再发生;8D:小组庆贺等步骤。

4.3.3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要求a 原因分析包括原因识别和确定两个方面。

首先根据定义的问题,找出所有可能的原因,然后通过评审或试验,确定根本原因。

识别和确定的原因应该是客观的,应从流程、制度和资源方面寻找和确定原因。

b 措施分析包括措施识别和确定两个方面。

首先根据确定的客观根本原因,找出所有可能的措施,然后进行风险分析,考虑到成本、可实施性和有效性,需要时进行试验,确定可行的纠正预防措施。

ISOIATF16949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ISOIATF16949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ISOIATF16949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首先,一些组织对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们往往将其视为例行操作,缺乏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导致组织在发现不符
合时,不能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也无法进行根本性的预防措施。

因此,组
织需要加强对此管理程序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
提高员工对该管理程序的重视程度。

其次,一些组织对于不符合的原因和识别手段不够科学和系统。

他们
只是简单地处理不符合,而不去深入分析其原因,无法准确识别影响质量
的关键因素。

因此,组织需要建立科学的不符合分析方法和工具,通过根
本原因分析等方法,找出不符合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此外,一些组织在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和监督方面存在问题。

他们往往只是采取一些临时性的纠正措施,没有建立有效的跟踪和监督机制。

这导致纠正措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不符合问题仍然存在,并可能再
次发生。

因此,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跟踪和监督机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
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能够有效纠正和预防不符合问题。

最后,一些组织在员工参与和持续改进方面存在不足。

他们往往只是
将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缺乏员工的积极
参与和持续改进的意识。

因此,组织需要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积极引导
员工参与到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过程中,并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促
进这一管理程序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IATF16949不符合纠正措施过程程序文件

IATF16949不符合纠正措施过程程序文件

文件页次6.0 程序/Procedure相关要素质量目标实现阶段采购服务过程产品监视与测量销售服务过程数据分析Incompatible&Corrective Action Procedure第 2 页 共 3 页Input Process Output OwnerActivity6.1 提出实际不合格/不符合6.1.1 不合格/不符合提出的时机、提出部门提出时机提出表单提出部门质量目标未达成时纠正与预防措施表总经理/品质部纠正与预防措施表品质部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不符时纠正与预防措施表品质部问题发现或发生部门顾客抱怨、投诉、退货时8D报告市场部/服务部数据分析发现异常时纠正与预防措施表品质部 注:《纠正与预防措施表》的方法可采用“8D”形式进行或采用顾客指定的方法进行。

6.2 调查分析原因6.2.1 责任部门应及时对不合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导致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在《纠正与预防 措施表》上相应栏内记录。

原因分析方法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石川图或鱼刺图)、 排列图(ABC 分析)、能力调查、直方图、相关图、故障流程分析、数据调查等。

6.3 不符合评审6.3.1 针对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由品质部组织各相关责任部门进行评审确认,根据存在的不 合格/不符合情况对质量影响的程度及风险大小来评价是否采取纠正措施。

若措施实施投 入与取得的效益不适合,则加强对此类问题的监控而不实施改进措施;6.4 制定纠正措施6.4.1 经评审确定,责任部门负责制定纠正措施形成《纠正与预防措施表》或《8D 报告》,明 确措施的实施要求、期限、责任部门、监督部门,记录于报告中相应栏内,提报至管理 者代表/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6.5 实施纠正措施6.5.1 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实施纠正措施,并将实施结果记录在《纠正与预防措施表》上相 应栏目内,实施过程中应采用防错方法,如果发现措施不妥由总经理协调解决。

纠正与预防措施表连续或批量出现严重不合格时针对涉及面广或重复发生的问题会引起文件更改的问题涉及资源的质量问题时产品实现阶段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管理评审改进项内审发现不符合项管理评审报告不符合项报告总经理/内审员提出实际不合格/不符合持续改进项目合理化建议质量目标不达标不符合项报告调查分析原因不合格/不符合评审制定纠正措施实施纠正措施产品制造不合格顾客投诉退货数据分析异常审核不符合项原因分析方法风险评估原因调查纠正与预防措施表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品质部相关部门责任部门相关部门8D 报告纠正与预防措施表评审记录问题解决办法8D 报告文件页次6.0 程序/ProcedureIncompatible&Corrective Action Procedure第 3 页 共 3 页Input Process Output Owner Activity6.6 纠正措施的验证6.6.1 纠正措施实施情况由品质部负责组织验证,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并在《纠正 与预防措施表》或《8D 报告》上相应栏内记录。

IATF1694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表格)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对可疑和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材料进行标识、记录、评审、隔离和处置,使生产过程中各阶段所产生的不合格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产品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下一过程或交付至顾客。

2.0范围:适用于从原辅材料或产品进厂到制造、交付全过程的不合格品控制,包括可疑产品的控制;也适用于在产品交付之后,以及在服务提供期间或之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或服务。

3.0术语和定义:3.1不合格品: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材料,即指不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3.2缺陷:未满足与以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3.4 废品:按规定要求不能使用或不能经济地进行返修的不合格品。

3.5 不合格品管理:对不合格品进行的鉴别、标识、隔离、审理、处置、记录等一系列活动。

3.6 不合格品审理系统:由不合格品判定的质量管理部门、不合格品审理小组和审理员等组成的分级审理不合格品的系统。

不合格品审理系统应独立行使职权。

如果要改变其审理结论时,需由最高管理者签署书面决定。

参与不合格品审理的人员,须经资格确认,并征得顾客的同意,由最高管理者授权。

3.7 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通常是在限定的产品数量或期限内并针对特定的用途。

3.8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让步通常仅限于在商定的时间或数量内,对含有不合格特性的产品的交付。

3.9 放行: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许可。

3.10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3.11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返修包括对以前是合格的产品,为重新使用所采取的修复措施,如作为维修的一部分。

返修与返工不同,返修可影响或改变不合格产品的某些部分。

3.12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变更。

3.13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IATF16949 不合格控制程序

IATF16949 不合格控制程序

不合格控制程序目录1、目的2、适用范围3、术语和定义4、职责5、工作流程6、相关文件7、相关记录8、附件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对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活动及事项等的控制及处理,防止其再发生。

2.适用范围适用于品质体系各过程、活动的控制,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

3.术语和定义3.1 不合格品指与检查标准或客户要求不一致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

不确定或可疑状态的产品,按不合格品对待3.2 不合格品的处置3.2.1 检修对于作业员能判定并立即返工的少量不合格品。

3.2.2 维修指经过修理后,与检查标准不一致,但在性能上达到适用状态的行为。

3.2.3 返工对不合格品采取措施,以满足检验标准/客户要求。

3.2.4 让步接收已判定为不合格品,但不影响产品性能,经过客户认可继续适用。

3.2.5 报废经过返工、维修等其他方法达不到要求,以致不能适用,进行报废处理。

3.2.6 顾客通知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被发送,应立即通知顾客。

3.2.7 顾客特许无论何时,只要产品或制造过程与当前的标准不同时,在进一步实施前,公司必须获得顾客的让步或偏离许可。

3.3 外协件:指本公司成品或半成品因设备或技术上的不足,需借助外供应商协助一起完成其中一部分零部件或半成品,称之外协件。

3.4 外购件:指本公司订购外来的成品或半成品(原物料)。

4.职责4.1 生产部4.1.1 负责对能判定立即返工的少量不合格品进行立即处置。

4.1.2 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处置,并做相关的记录。

4.2 采购部4.2.1 负责采购产品发生不合格时的处置。

4.3 仓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纠正措施程序
文件编号QTBJ-QP-014
版本版次C/0
制订部门品质部
制订日期2016.05.05
制订
审核
批准
温馨提示:本文件为本公司机密文件,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外借或复印!
修订记录
制定/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摘要
页次
版本/版次
总页数
2010-06-18
首次发行
--
A/0
4
2014-03-01
架构、流程优化全面更新升版
3.2物料部: 负责对供应商纠正、措施的追踪。
3.3责任部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3.4管理者代表:有关内外审核、管理评审不合格项的纠正和措施跟催和有效
性验证。
4.0定义
4.1纠正/预防措施:为防止不合格现象再次发生而采取的对策。
5.0工作程序
5.1生产过程、客户投诉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
5.1.3 抽查检验和成品出货检验发现半成品/成品不良率较高时,由抽检员发出《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要求责任部门分析异常原因,回复其纠正、措施,并追踪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5.1.4纠正/预防措施如针对客户投诉\退货事项所提者,依《客户投诉管理程序》处理。
5.1.5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过程及结果由品质部负责跟踪并做记录。
6.0 质量记录
6.1《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7.0相关文件
7.1《客户抱怨管理程序》
7.2《不合格输出管理程序》
7.3《产品/过程变更管理程序》
7.4《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7.5《防措管理程序》
8.0流程图

5.1.1供应商出现来料品质异常时,由品质部发出《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给物料部要求供应商分析其品质异常原因,并限期回复纠正/预防措施,由品质部跟进纠正/预防措施质异常或发生较严重的品质问题时,由IPQC发出“纠正、措施报告”经生产部门签收后,即时分析不良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在要求反馈的时间内回复,品质部IPQC追踪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生产部会同相关部门商讨拟订纠正/预防措施。
5.3 各部门品质目标未达成时,责任部门需分析原因并制定纠正、措施,由品质部对纠正/预防措施的结果进行跟踪和验证。
5.4若发现纠正/预防措施无效,应立即通知责任部门重新分析异常原因,再重新制定改善措施,发出部门追踪结果,直至异常消除,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要基于风险或成本的虑。各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时应其与不合格程度承担的风险相适应;纠正/预防措施要列明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有需要可采用要因分析、柏拉图进行或5W进行分析,并充分虑防错方法的运用,纠正措施的实施要进行控制计划与FMEA的评审,必要时要进行更新。
5.5 所有纠正\措施所导致相关文件的变更需按《文件与资料管理程序》执行。
5.6 所有发出及回收的《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需由相关责任人签收。
5.7纠正、措施所采取的改善对策视情况呈总经理,列入管理评审并记录存档备查。
5.8 防错
在产品策划与质量改进中,相关部门应适当采取防错方法,防措的内容应体现在过程风险分析中(PFMEA)中。对防措装置的控制、验证、校验(包括使用挑件)、失效及失效的反应计划参考《防措管理程序》。
5.1.7品质异常产生的不合格品依《不合格输出管理程序》处理,纠正、措施所引起的图纸更改或制程变更等事项按《变更管理程序》处理。
5.2内审、外审纠正、措施的执行。
5.2.1内审不合格时,由内审员填写“内审不合格项报告”,要求责任部门分析不合格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内审员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5.2.2外审不合格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实施纠正、措施,参照《内部审核管理程序》执行。
ALL
B/0
4
2016-05-05
IATF重新修订发行
ALL
C/0
4
1.0目的
旨在有效地消除显在的和潜在的不合格存在的原因,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且确保本质量体系的维护与持续改进。
2.0范围
适合于本厂对不合格品及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措施。
3.0权责
3.1发文部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的提出和对实施效果的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