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理学性质
363.2.1尿液理学检查教你读懂化验单
混浊尿液尿的外观鉴的定病理性改变
混浊消失(尿酸盐) 变清无气泡(磷酸盐)
加乙酸 混浊增加
变清并产生气泡(碳酸盐)
无变化或浊度增加(菌尿 、脓尿、血尿、管型尿)
14
四二、、尿比比重重测定 尿比重(specific gravity,SG)是指在4℃ 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比值,又称尿 比密。 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反映肾小管 浓缩和稀释功能。
4
少尿(oliguria): <400ml/24h或<17ml/h 无尿(anuria): <100ml/24h或12h内完全无尿
5
二、尿液颜色
正常尿液中因含有尿色素、尿胆素、尿胆原而呈淡黄色 会受摄入水量、食物、药物等的影响
正常尿液
食入红心火龙果的尿液 6
血 尿: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 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毫升即可出现淡红 色,称肉眼血尿。 血量多可呈洗肉水样或鲜血样红色,或血块。
1
尿液理学检查
尿量 颜色 透明度 尿比重
2
一一、、尿尿液量一般性状检查
【定义】 一般指24小时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
【参考值】 成年人:1000-2000ml/24h,即1ml/(h·kg) 儿童:以体重计算,是成人的3~4倍。 白天比夜晚多2~4倍
3
多尿(polyuria):成人>2500ml/24h; 儿童>3000ml/24h
11
蓝色尿液:尿布蓝染综合征,尿中含过多的尿蓝母 衍生物靛蓝所致 浅绿色尿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12
三、尿液透明度
正常尿清晰透明,放置后可出现少量絮状沉淀, 女性尿尤为突出。 报告方式:清晰透明、轻度混浊(雾状)、混浊 (云雾状)、明显混浊 新鲜尿即呈混浊原因:结晶尿、脓尿、血尿、菌尿
第八章 尿液理学
第八章尿液理学1.尿量尿量是指24h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有时也指每小时排出的尿液量。
尿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浓缩-稀释功能,也受精神因素、饮水量、活动量、年龄、药物应用、环境(气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1)检测方法:①累计法:分别测定24h内每次排出的尿液体积,然后计其总量。
②直接法:将24h内每次排出的尿液,全部收集在一个容器内,然后用量筒测定其总量。
③计时法:测定每小时排放的尿液量。
(2)方法学评价:①累计法:因多次测定,误差较大,容易漏测,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②直接测定法:准确性较好,但需加防腐剂,否则易尿液变质,呈恶臭味。
③计时法:常用于危重病人尿量的观察。
(3)质量控制:①尿液采集必须完全而准确,不可丢失。
②必须使用合格的标准量筒,或其他有精确刻度的液体容积测定器具。
量具上应有清晰可见的容积刻度(精确至1mL),便于测定时准确读数。
③测定24h尿量时,读数误差不应大于20mL。
(4)参考值:①成年人:1000~2000mL/24h。
②儿童:按每千克体重计排尿量,约为成年人的3~4倍。
(5)临床意义:①多尿:成人24h尿量经常超过2 500mL,小儿24h尿量大于3 000mL时称为多尿。
②少尿:少尿是指24h尿量成人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小于17mL,学龄前儿童少于300mL/24h、婴幼儿少于200mL/24h为少尿。
③无尿:成人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无尿液排出,小儿24h尿量少于30~50mL为无尿。
病人发展到不能排出尿液称为尿闭,无尿或尿闭其发生原因与少尿相同。
病理性多尿、少尿常见的原因与发生机制见表8-1、8-2。
表8-1 病理性多尿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分类疾病机制内分泌疾病中枢性尿崩症ADH缺乏或分泌减少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高血钙影响肾小管浓缩功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大量失钾,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肾脏疾病肾源性尿崩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灵敏度降低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受损,影响肾小管重吸收慢性肾炎后期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急性肾衰竭肾小管重吸收及浓缩功能障碍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小管缺血导致其功能障碍失钾性肾病肾小管空泡形成,浓缩功能减退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尿内葡萄糖增多导致溶质性利尿精神性多尿神经性烦渴、癔病性多尿药物性多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直接肾毒性,使肾小管功能障碍青霉素、汞利尿剂、甲氰咪呱肾脏免疫性损害二性霉素B、庆大霉素改变肾血流量,损害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排钾利尿剂形成失钾性肾病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出现血糖增高和糖尿,形成渗透性利尿表8-2 少尿常见的原因与发生机制分类原因机制肾前性休克、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失血过多、大面积烧伤、高热、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严重创伤、感染、肾动脉栓塞及肿瘤压迫肾缺血、血液浓缩、血容量减低、ADH分泌增多肾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及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肾衰竭、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GFR减低肾后性输尿管结石、损伤、肿瘤,前列腺肥大、膀胱功能障碍尿路梗阻2.颜色和透明度正常人的尿液因含有尿色素、尿胆素、尿胆原及卟啉等物质,肉眼观察多呈淡黄色或桔黄色。
尿液理学和化学检验
(7)尿液无色或黄色变浅: 病理情况下常见于尿崩症、 糖尿病等。 病理情况下的尿液颜色变化 及临床意义见表6-7。
三、气味 【参考值】挥发性酸的气味。 【临床意义】正常尿液有来自尿 内的挥发性酸的气味(odor)。 尿液长时间放置后,因尿素分解 可出现氨臭味。
四、比重 尿液比重(specific gravity,SG)是指在4℃条 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 量之比,尿比重又称为尿比 密,常用比重计检测。尿比 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 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2.比重减低 见于慢性肾衰 竭、尿崩症等。在肾实质损 伤而丧失浓缩功能时,尿比 重常固定在1.010±0.003, 形成低而固定的等渗尿。尿 比重测定有助于多尿的糖尿 病(高比重尿)与多尿的尿 崩症的鉴别。
五、尿渗量 尿渗量(urinary osmolarity) 又称尿渗透量,是指尿液中具有 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颗粒(分子 或离子等)的总数量,尿渗量主 要与尿液中粒子大小及所带电荷 有关,它反映了溶质和水的排泄 速度,确切地反映肾脏浓缩和稀 释功能,因此是评价肾脏浓缩功 能较好的指标。
的比例失常、夜尿量增多 的特点,即昼夜间尿量比 小于2∶1。此外,夜尿量 经常多于昼间尿量亦为心 功能不全的征象。
③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时, 葡萄糖随水分一起经尿排出, 尿内含糖较多,属于葡萄糖尿 引起的溶质性利尿。糖尿病病 人的尿量增多,尿比重增高。 另外,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 进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也 可使尿量增多。病理性多尿的 原因及发病机制见表6-1。
【质量控制】 1.标本必须新鲜 2.操作规范 在测定过程中, 应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试带 浸尿时间过长,尿pH呈减低 趋势。
3.试带的保存 试带应密封、 避光、干燥保存,注意保质期。 4.试剂的配制 滴定法所用的 NaOH溶液浓度必须标准,并新 鲜配制。 5.pH计校准 pH计应经常校准, 保证仪器在良好状态下使用。
尿液分析
尿液分析章海涛2009年11月25日肾脏病常见临床症状明显临床表现浮肿、少尿、无尿夜尿尿色异常(酱油色、浓茶色、洗肉水样、乳白色)尿路刺激症腰痛高血压起病隐匿,仅在常规检查时发现尿液分析结果异常血肌酐水平上升尿液分析尿液标本收集和处理尿液物理分析尿液化学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尿常规)尿液湿化学分析尿蛋白及其组分分析肾小管功能分析急性肾损害标志物尿电解质分析尿沉渣成分显微镜检查尿液标本收集和处理尿液物理分析正常尿液为淡黄-深黄色,含少量蛋白上皮细胞和结晶。
尿量1000-2000ml/日,昼夜比2:1。
尿液理学性质分析:尿量、气味、外观(颜色和浊度)、尿比重和尿渗透压。
尿比重尿比重是指同等体积的液体与双蒸水重量之比值。
测定主要有三种方法:尿比密计、折射计和尿试纸条。
正常成人尿比重为1.016~1.022。
尿比重<1.007为低渗尿,>1.010时称为高渗尿;等渗尿指测定值固定在1.010。
尿液渗透压(尿渗量)尿渗量主要反应尿中物质的微粒子数,与粒子大小和电荷无关,有两种单位表示方式:质量渗透量和体积渗透量。
质量渗透量指1Kg水中所含有的最终电离后粒子摩尔数,如果这些粒子总摩尔数为1,值为1Osm/Kg·H2O;体积渗透量指1L水中所含有的最终电离后粒子摩尔数,如果这些粒子总摩尔数为1,值为1Osm/L。
测定尿渗量的方法有冰点下降法、沸点升高法、渗透压半透膜法等。
正常成人尿渗量为500~850 m Osm/Kg·H2O。
尿液干化学分析尿液化学分析指运用化学方法对尿中成份进行分析。
目前应用多联试纸条对尿液进行快速筛查分析——尿常规(尿液干化学分析)。
试纸条法(dipstick methodology)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尿液筛查方法。
定性和半定量作用,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
pH、蛋白、隐血、比重、葡萄糖、酮体、尿胆原、硝酸盐、白细胞,有的试纸条还整合有胆红素和维生素C。
《人体解剖生理学》 尿液及其排放
第六节尿液及其排放一.尿的理化性质1.pH:正常pH在5.0~7.0(呈弱酸性),•最大变动范围为4.5~8.0。
尿的pH主要取决于食物的成分2.颜色:正常:新鲜尿液呈透明、淡黄色,其深浅程度与尿量呈反变关系(尿多色淡,尿少则色深),也常受药物影响,•如服用痢特灵后尿色呈深黄色。
病理:血尿、胆红素尿、乳糜尿。
二、排尿反射尿的生成是持续性的,但尿的排放是间断性的,因有膀胱的贮存和排尿反射的活动(一)膀胱内尿量与膀胱内压的关系当膀胱内尿量<300ml时,膀胱内压基本保持稳定;当膀胱内尿量>400~500ml时,膀胱内压急剧上升。
正常成人,当膀胱贮留尿液100~150ml→充盈感,150~250ml→尿意,350~450ml→不适感,700ml→胀痛感。
(三)几种排尿异常1.遗尿:夜间不能控制排尿(小儿皮层的发育尚未完善,•对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
2.尿频:尿失禁排尿次数多叫尿频(膀胱炎症或膀胱结石)。
3.尿潴留:膀胱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叫尿潴留(损伤初级排尿中枢或排尿反射通路、尿路受阻造成)。
4.尿失禁:主观意识不能控制排尿叫尿失禁(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功能联系)。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枢神经脑脊髓周围神经按部位分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按分布分内脏神经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躯体神经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而成。
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成束。
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构。
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内,灰质和白质混合而成。
脊神经数目:脊神经共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成份:为混合神经,含有感觉和运动纤维。
组成:由前根和后根组成。
第六章尿液理学和化学检验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返回首页 第一节
3 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 尿液游离的血红蛋白过量(参考值<0.3mg/L) 时,引起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血红蛋白尿。正 常人,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很低(<50mg/L), 是通过与肝脏结合珠蛋白结合后,形成大分子化 合物结合血红蛋白,后者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当 血管内发生大量溶血时,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大 量血红蛋白释入血浆中形成血红蛋白血症,溶血 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了肝脏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 的能力,而游离存在于血浆中称游离血红蛋白。 游离血红蛋白因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经肾小 球滤过,若其含量超过了肾阈值(约1.3g/L)和 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便可出现在尿液中形成血 红蛋白尿。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返回首页 第一节
二 尿液颜色和透明度
尿色是尿液颜色的简称。尿透明度,一 般以混浊度表示. 【检测原理】 尿液颜色和透明度,是通过肉眼观察和 判断尿液外观理混 浊(云雾状)、明显混浊4个等级。 尿液混浊程度取决于其含有混悬物质的 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返回首页 第一节
酸性尿中的血红蛋白,可能氧化成正 铁血红蛋白,其含量不同,尿可呈棕色、 深棕色、浓茶样或棕黑色酱油样外观, 尿蛋白与隐血试验均呈阳性。 血红蛋白尿多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 反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蚕 豆病、溶血性疾病等。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返回首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返回首页 第一节
(3)肾性少尿: 因肾实质的病变导致肾 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损害所致。各种肾血管 性疾病:如①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 肾炎;②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肾功能衰竭 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极度减低,也可出 现少尿;③溶血产生的血红蛋白尿 ;④肾 移植排斥. 3 无尿(anuria) 指尿量小于100ml/24h,或 小于17ml/h.
尿液的理学和化学检查
. 肾小球性蛋白尿
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白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 量蛋白如β2-M,尿中无大分子蛋白,典型病种 是肾病综合症。
非选择性蛋白尿:有血浆蛋白成分,不同分子 量蛋白质均有,提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 的损伤断裂.见于各类原发性的肾小球肾炎及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反应不佳,预后不良。
5. 尿液气味 是尿中溶解物质浓度的指标
临床应用 1.正常尿液 可受食物或药物影响,尿液气味发生改变
2.病理性尿液 新鲜排出的尿液即有氨臭味提示有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 等;烂苹果味则提示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腐臭味提示有泌尿系感染或晚期膀胱 癌;大蒜臭味提示有机磷中毒;“老鼠尿”样臭味提示有苯丙酮尿症。
三)临床联系
肾小管间质病变:间质肾炎、感染性肾盂 肾炎、Fanconi综合症、慢性失钾性肾炎。 中毒性肾间质损害:重金属中毒、有机溶 剂如苯、四氯化碳以及抗生素如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 坏死。 一些中草药如木通、马兜铃等可引起高度 选择性肾小管蛋白尿,常伴有明显管型尿 。
3.尿液比密(SG)测定
参考范围 正常成人随机尿:1.003~1.030, 晨尿小于1.020,新生儿:1.002~1.004。
测定方法: 1.化学试带法; 2.尿比重计法; 3.折射计法
尿比密测定是临床上估计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常用 的指标。
比密被用于度量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浓 缩稀释能力,即肾小管功能的重要指标。
临床应用
(1)血糖增高性糖尿(hyperglycemic glycosuria) ①摄入性糖尿 ②应激性糖尿 ③代谢性糖尿 ④内分泌性糖尿
尿 准测糖断尿糖 确血检的病检 性糖查检的查 。,时测筛, 以,指检主 提应标和要 高同,病作 诊时但情为 断检尿判糖
尿液理学和化学检查
18
三、尿液的有形成分检查
3.结晶 常见的结晶有尿酸盐、草酸钙、磷酸盐类,一般无 临床意义,若经常大量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较多红细胞 ,应怀疑有结石的可能。
4.病原体 5.尿沉渣计数
19
19
尿液中各种管型
四、尿液的其他检查
(一)β2微球蛋白 反映肾小管损伤的比较敏感的指标。 (二)尿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成分 反映肾小球病变。 (三)尿淀粉酶(amylase) 反映胰腺疾病。 (四)尿钠 反映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五)尿钙检查 可反映血钙水平。 (六)乳糜尿和脂肪尿 淋巴2回1 流受阻可出现乳糜尿,脂肪
⑵病理性蛋白尿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膜损伤,肾小管功能正常 。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的炎症、中毒引起肾小管损害,肾 小球正常。
③混合性蛋白尿 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
的蛋白尿。
9
9
二、尿液二理、学尿和液化理学学检和化查学检测
④溢出性蛋白尿 血液中含量高,肾小球滤出量过多,超过肾 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⑴糖尿病性酮尿 ⑵非糖尿病性酮尿 发热、严重呕吐、腹泻、严重的妊娠反
应、剧烈呕吐、子痫及重症不能进食、剧烈运动、饥饿及
13
应激状态时也可有尿酮体。
13
二、尿液二理、学尿和液化理学学检和化查学检测
5.胆红素(BIL)与尿胆原(URO/UBG) 正常BIL为阴性, URO/UBG为阴性或弱阳性。二者联合
第十五章 排泄物、分泌物 及体液检测
第一节 尿液检查 第二节 粪便检查 第三节 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检查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和脑脊液检查 第五节 生殖系统分泌物检查
第一节 尿液检查
一、尿液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 二、尿液理学和化学检查 三、尿液的有形成分检查 四、尿液的其他检查
实验四尿液理化及显微镜检查
2、尿糖 (1)标本留取 根据临床需要留取清晨空腹尿或餐 后2h尿。 (2)容器清洁 不含氧化性物质,否则易导致班氏 法假阴性而试带法假阳性。 (3)及时送检 标本不宜长时间存放,以免细菌繁 殖造成假阴性结果。 (4)干扰因素及处理 (a) 尿中尿酸、水杨酸盐等,可使班氏定性出现假 阳性;而高浓度的VitC使试带法呈假阴性。 (b) 蛋白尿 影响班氏法的检查结果,应加热除去。 (c)其它还原性糖类 会使班氏法定性结果高于试带 法,此时按试带法结果报告。
(五)结晶
尿液中是否出现结晶,取决于这些物质在尿液 中的溶解度、浓度、pH、温度及胶体状况等 因素。当促进与抑制结晶析出的动态平衡被打 破时,就可见结晶析出。结晶多来自饮食,一 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尿酸钠结晶 各种磷酸盐结晶
A and C: 草酸钙结晶 B and D: 尿酸结晶
2 尿蛋白定性
1)加热乙酸法 原理:加热可使蛋白变性凝固,然后加醋酸使得尿液 的pH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利于蛋白质下沉。 操作:2/3试管尿液,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底部,倾 斜试管使上 1/3 尿液处煮沸,加 5%乙酸 2d~3d, 再加热至沸腾,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清晰黑色背景下轻微浑浊+/明显浑浊无颗粒+ 明显浑浊有较多颗粒++ 大量絮状物有部分沉淀+++ 絮块状大量沉淀++++ 评价:最为经典也最为准确的尿蛋白定性方法。 特异性强
(3) 药物 药物不仅影响磺基水杨酸法蛋白 定性结果,对于化学试带法也会产生干扰。当 病人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钾盐、庆大霉素、磺胺、 含碘造影剂时,容易使磺基水杨酸法出现假阳 性;而使化学试带法呈假阴性。
尿液理学检查
*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
振荡后泡沫呈黄色。 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
*乳糜尿:尿液呈乳白色。见于丝虫病。 *脓尿:尿内含大量脓细胞或细菌,尿液浑浊。
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
1.尿液放置时间长,因尿素分解有氨臭味。 2.新鲜尿有氨臭味:慢性膀胱炎和尿潴留。 3.尿液呈烂苹果味:糖尿病酸中毒。 4.特殊气味:大量进食葱、蒜等食物。
尿液理学检查
• 尿量 • 外观 • 气味 • 比重 • 尿PH
• 尿量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正常成人:1000-2000ml/24h -新生儿:30-60ml/24h -婴儿:100-150ml/24h -儿童:00-1000ml/24h
• 多尿:
-24h尿量经常超过2.5L时为多尿
-生理性多尿见于饮水过多、静脉输注液 体过多等。
-病理性多尿见于内分泌功能障碍如尿崩 症,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 病等。
少尿或无尿
-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1h少于17ml为 少尿
-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或尿闭
生理性少尿:
出汗过多,水分摄入不足等
病理性少尿:
肾前性:源于血液浓缩、肾缺血、血容量 减低或应激状态等原因造成肾血流量不足。 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所致的疾病。
慢性肾衰
慢性肾功能衰竭又简称慢性肾衰,是由多种慢 性疾病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使 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 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群。是威胁 生命的重要病症之一。慢性肾衰的终末期,人 们往往又称为尿毒症。
1. 正 常 : 新 鲜 尿 多 呈 弱 酸 性 , pH 值 5.0~7.0 , 平 均 6.5,有时可呈中性或弱碱性。受疾病、用药及饮 食的影响。
尿液
第一节尿液分析尿液是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与分泌作用而形成。
肾小管基底膜的毛细血管壁可以允许血液中的水、离子、糖、尿素以及小分子蛋白质自由通过,但是其中大部分又被肾小管重吸收入血。
每天肾小球滤过约180L的液体,而其中99%均被肾小球重吸收,所以,成年人实际每日(24h)尿量约1000~2000ml左右。
生成的尿液经过肾盂,输尿管进入膀胱暂存,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尿液成分及其含量的改变不仅受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影响,而且与血液循环、内分泌、消化、代谢、呼吸等系统的生理或病理变化有关。
尿液分析(urinalysis)主要包括尿液的常规检查(理学检查、常见化学成分定性或半定量分析,尿沉渣中有形成分的显微镜检查),尿液中细胞与管型的定时绝对计数(如1小时尿细胞排泄率测定),尿液的特殊化学检查等。
一、尿液常规检查㈠适应症1、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等。
2、全身性疾病伴继发性肾损害,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等。
3、其他系统或器官的疾病,如糖尿病、溶血性贫血、黄疸性肝炎、水与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等。
4、肾毒性药物的治疗监测: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某些三代头胞菌素、磺胺类药物、某些免疫抑制剂。
5、健康体检,如接触重金属类导致肾损害的职业病监测等。
㈡、标本采集1、采集前准备:患者正常饮水,用药者应需注明药物种类及用药时间。
收集尿液前清洁采集部位,包括尿道口和周围皮肤,避免月经、阴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精液、包皮垢、粪便等影响,不能从便池内采集。
2、准备收集尿液容器:一般为专用的惰性材料制品,如一次性透明塑料杯,最好带杯盖,杯的容积应大于50ml,若要检查12或24h尿量则应用500ml以上的透明玻璃瓶,但必须洁净、干燥、无渗漏。
临检基础知识讲解:尿的生理性变化
(1)代谢产物:生理性影响尿颜色主要是尿色素、尿胆素(URB)、尿胆原(URO)等。
(2)饮水及尿量:大量饮水、尿量多则尿色淡;尿色深见于尿量少、饮水少或运动、出汗、水分丢失。
(3)药物的影响:如服用核黄素、呋喃唑酮、痢特灵、黄连素、牛黄、阿的平使尿呈黄色或深黄色;番泻叶、山道年等使尿呈橙色或橙黄色;酚红、番泻叶、芦荟、氨基匹林、磺胺药等使尿呈红色或红褐色。
(4)盐类结晶及酸碱度:生理性尿混浊的主要原因是含有较多的盐类,常见有:①尿酸盐结晶:在浓缩的酸性尿遇冷时,可有淡红色结晶析出。
②磷酸盐或碳酸盐结晶:尿呈碱性或中性时,可析出灰白色结晶。
尿理学及湿化学检验
尿液的渗透压
正常尿液的渗透压约为 500-1000mOsm/kg,平 均为800mOsm/kg。
尿液的化学分析
尿液的酸碱度分析
通过测定尿液的pH值,可以了解肾脏 的酸碱平衡调节功能。
尿液的电解质分析
尿液的有机物分析
通过测定尿液中的肌酐、尿酸等有机 物的浓度,可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 和体内代谢状况。
采集时间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如晨尿、随机尿或24小 时尿。
采集容器
选择清洁、干燥、无毒的容器进行尿液采集,避免使用不 合适的容器导致尿液变质或被污染。
采集量
确保采集足够的尿液量,以满足检验需求。
尿液保存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温度控制
在保存尿液样本时,应保持适 当的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 温度影响尿液中的化学成分。
对于异常的检验结果,应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 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疾病或异常情况。
复查和进一步检查
对于可疑的检验结果,建议进行复查或进一步检 查,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利尿剂治疗
尿理学及湿化学检验可以监测利 尿剂治疗的效果,评估尿液中电
解质的排泄情况。
抗凝药物治疗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凝血酶原片段 等指标,有助于监测抗凝药物的
治疗效果。
化疗药物治疗
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导致肾脏损伤 ,尿理学及湿化学检验可以监测
肾脏功能的变化。
健康状况的评估
糖尿病肾病
尿理学及湿化学检验可以检测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等 指标,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伤情况。
有形成分
尿液中还可能存在结晶、细菌、寄生 虫等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有助于发 现这些异常成分。
《生理学》第六节尿液的排出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四指横放即为三 寸) 关元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 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 支的分支。 【特异性】:小肠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 【功用】: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 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 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 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刺 灸法:直刺0.5~1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 说到排尿,大概除了婴幼儿,没有人说不会。不 男人排尿有讲究:姿势取蹲位 过,从健身防病角度看,又有几人敢说排尿方法 对于男人来说,若能像女性那样改为下 科学。 蹲式排尿,将使你少受癌症之害。原来蹲 位排尿可引起一系列肌肉运动及其相关反 射,加速肠内废物清除,缩短粪便在肠道 内的停留时间,硫化氢、吲哚、粪臭素等 致癌物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保护肠粘膜少 受致癌物的毒害。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下 蹲排尿男性的患癌率较站立排尿者降低 40%,这也是习惯取蹲位的印度男子肠癌 发病率低的奥秘之一。
针灸治疗癃闭案
• 中国针灸 2003年第1期字号 • . 姜×,男,62岁,1996年10月2日初诊。病史:有前列腺肥大 病史,由于饮酒昨日夜间以来小便未解,腹胀如鼓,下腹部胀满疼痛, 频频入厕,小便点滴不出,坐热浴、按摩均无效。诊断:癃闭。本人 不接受导尿,给予针灸治疗。取穴:中极、关元、三阴交、膀胱俞, 行强刺激5分钟后用艾条灸,留针15分钟,即自行排尿800 ml,小便 通畅,腹胀消失,诸症缓解。治疗1次痊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 • 按语:本病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所致。 如肺失肃降,则下输膀胱的功能失调,患者由于饮酒致脾胃湿热壅滞 气机不能输布,肾气失于蒸化,热结下焦,成为本病。治当肃降肺气, 通调水道。选穴中极、关元、三阴交、膀胱俞,方中中极为膀胱之募 穴,能调节膀胱功能,三阴交健脾利水,关元补下元之气以启闭,膀 胱俞通调水道。诸穴相配,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得以恢复,气机 调畅,小便自利而痊愈
尿液的理学性质
二、尿色和透明度
【检测原理】通过肉眼或仪器判断尿色和透明度 尿透明度一般以尿浑浊度表示。尿液 混浊程度取决于其含有混悬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新鲜尿液呈淡黄色,清晰透明。 分为:清晰透明、轻微混浊、混浊、明显混浊。 【方法学评价】 尿色和尿透明度受尿液分析仪设计标准或观察者的 主观因素的影响。
粪臭味:要考虑膀胱-直肠瘘;
烂苹果的甜味: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大蒜臭味:可能有机磷农药中毒 老鼠尿味:苯丙酮尿症
3)结晶尿
外观呈黄白色、灰白色或淡粉红色。主要由于尿液含 有高浓度的盐类结晶所致,以磷酸盐和碳酸盐最常见。 在碱性或中性尿液中呈灰白色浑浊,加酸后磷酸盐溶 解无气泡,碳酸盐溶解有气泡。 尿酸盐:酸性尿液遇冷时,析出淡粉红色结晶混浊或 沉淀。 草酸盐:结晶尿加15%HCl后,混浊消失。
(4)黑褐色:见于重症血尿、变性血红蛋白尿, 也可见于酪氨酸病、酚中毒、黑尿酸症或黑色 素瘤。 (5)蓝色:见于尿布蓝染综合征,主要见于尿 液中过多的尿蓝母衍生物靛蓝所致。 (6)淡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方法学评价】
1.化学试带法:适合过筛试验 2.折射计法:建议为参考方法 3.尿比重计法:标本用量大 4.超声波法:易于自动化、标准化 5.称量法:准确性高,曾作为参考方法
【质量保证】
1.化学试带法 每天检验前做质控;使用与仪器匹配、合格、 有效期内的试带 2.折射计法 3.尿比重计法
参考区间: 成人:随即尿1.003—1.030 晨尿>1.020 新生儿:1.002—1.004
乳糜尿、脓尿、菌尿、结晶尿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肌红蛋白尿
尿液呈粉红色或暗红色,常见于肌肉组织广泛 损伤、变形,如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 创伤等。
4)卟啉尿
尿液呈红葡萄酒色,常见于先天性卟啉代谢异常。
(2)深黄色
胆红素尿: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引起的,震 荡后泡沫仍呈黄色,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见 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黄疸。放置过久后,胆 红素被氧化为胆绿素使尿液呈棕绿色。
临床意义
(1)SG增高:见于高热、脱水;糖尿病;急性 肾小球肾炎、 放射性造影剂也可引起。 (2)SG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衰 竭少尿期或多尿 肾小管的浓缩稀释 期,尿崩症等。可粗略判断 功能。
(3)药物影响
四、尿渗量(osmolality)
尿渗量又称尿渗透量,是指尿液内全部溶质颗粒的总 数量。尿渗量能较好地反映肾脏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 泄 速度,更确切反映肾脏脓缩和稀释功能,因此,是 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好的指标。
(3)白色 1)乳糜尿(chyluria) :由于泌尿系 统淋巴管破裂或深部淋巴管阻塞致 使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液中,尿 液呈乳白色浑浊。 乳糜实验阳性,见于丝虫病、 淋巴 回流受阻。
2)脓尿 外观呈黄白色或白色,由于尿中含 有大量白细胞所致,将其放置后可 有白色云雾状沉淀。常见于泌尿系 统化脓性感染。
2.病理性变化
(1)红色 1)血尿 肉眼血尿:超过1ml/L尿,淡红色 显微镜下血尿:平均大于3个RBC/HP 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其他
2)血红蛋白尿
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多,超过珠 蛋白结合能力,因其相对分子量较小,可通过 肾小球滤出而形成血红蛋白尿。 尿液呈暗红色、棕红色甚至酱油色。 常见于蚕豆病、PNH、输血反应、溶贫等。
3)结晶尿
外观呈黄白色、灰白色或淡粉红色。主要由于尿液含 有高浓度的盐类结晶所致,以磷酸盐和碳酸盐最常见。 在碱性或中性尿液中呈灰白色浑浊,加酸后磷酸盐溶 解无气泡,碳酸盐溶解有气泡。 尿酸盐:酸性尿液遇冷时,析出淡粉红色结晶混浊或 沉淀。 草酸盐:结晶尿加15%HCl后,混浊消失。
(4)黑褐色:见于重症血尿、变性血红蛋白尿, 也可见于酪氨酸病、酚中毒、黑尿酸症或黑色 素瘤。 (5)蓝色:见于尿布蓝染综合征,主要见于尿 液中过多的尿蓝母衍生物靛蓝所致。 (6)淡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利用冰点渗透压计,准确性高,不受温度影响,主要 与溶质的颗粒数量有关。
渗透量有两种表示方法:质量渗摩尔(Osm/kg·H2O) 和体积渗摩尔(Osm/L)。 正常尿渗量:600—1000mOsm/kg·H2O, 尿渗量/血浆渗量之比(3.0—4.7)︰1。
五、尿气味
气味是通过鼻子可以闻到的味儿。正常尿液的气味是 由肾脏不断产生的酯类和尿内含有挥发酸共同组成, 人的嗅觉不能分辨这些有机酸和酯类。 新鲜尿液具有特殊微弱的芳香气味。 若有:氨味:表明有尿潴留或慢性膀胱炎;
粪臭味:要考虑膀胱-直肠瘘;
烂苹果的甜味: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大蒜臭味:可能有机磷农药中毒 老鼠尿味:苯丙酮尿症
第一节 尿液理学检查 (量、味、色、比重)
一.
尿量(urine volume): 24小时尿总量
参考值:1000-2000ml/24h(成人,约1ml/kg) 儿童按每公斤体重计排尿量,约为成人的3~4倍。
1. 检测原理:使用量筒或其他具有刻度的容器,直接测定 尿液体积。
2、方法学评价 直接法:一次测定24h内的尿液总量。 准确性较 好,但尿液需加防腐剂,否 则易变质, 呈恶臭味。 累计法:分次测定24h内尿液体积, 然后计其总
乳糜尿、脓尿、菌尿、结晶尿鉴别
方法
镜检 加热 加酸或加碱 蛋白定性
乳糜尿
脂肪球 混浊 混浊 阳性
脓尿
白细胞、脓细胞 产生沉淀 混浊 阳性
菌尿
细菌 产生沉淀 混浊 阳性
结晶尿
盐类结晶 混浊消失 混浊消失 阴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比重
尿比重:指尿液在4度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 比。是尿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 【检测原理】 1.试带法 2.折射计法 3.尿比重计法 4.超声波法 5.称量法
【质量保证】
1.测量容器上应有清晰的容积刻度 2.必须收集排出的全部尿量 3.测定24h尿量读数误差不能大于20ml
【参考值】 成年人:1~2L / 24h
【临床意义】
1.多尿:24h尿量超过2.5L。 (1)生理性多尿 (2)病理性多尿 a 肾脏性疾病 b 内分泌性疾病 c 代谢性疾病
【临床意义】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尿液是人体日生成和排泄量最多的液体;
尿液分析是临床实验室除血液外最常用的项目 之一。
尿液分析的重要性
通过尿液检查可为临床医师解决以下问题: ① 泌尿系统疾病及邻近生殖系统疾病的筛查鉴别。 ② 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与病程观察。 ③ 安全用药监护。 ④ 中毒与职业病防护。 ⑤ 健康体检。 ⑥ 遗传代谢病筛查。
2.少尿或无尿 少尿:指每小时尿量持续小于17ml或24h尿量 少于0.4L. 无尿:12h无尿或24h小于100ml a 肾前性少尿 b 肾性少尿 c 肾后性少尿
二、尿色和透明度
【检测原理】通过肉眼或仪器判断尿色和透明度 尿透明度一般以尿浑浊度表示。尿液 混浊程度取决于其含有混悬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新鲜尿液呈淡黄色,清晰透明。 分为:清晰透明、轻微混浊、混浊、明显混浊。 【方法学评价】 尿色和尿透明度受尿液分析仪设计标准或观察者的 主观因素的影响。
【质量保证】 1.防止污染 以免产生假阳性。 2.标本需新鲜 新鲜尿液标本有助于 准确判断颜色和透明度。 3.标准需统一 统一不同的操作者判 断和透明度的认知能力。 【参考值】淡黄色、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健康人尿液因含有尿色素、尿胆 原、尿胆素及尿卟啉等物质而多呈淡黄色。 尿液浑浊度与与某些盐类结晶、尿液酸碱度、 温度改变有关。
【方法学评价】
1.化学试带法:适合过筛试验 2.折射计法:建议为参考方法 3.尿比重计法:标本用量大 4.超声波法:易于自动化、标准化 5.称量法:准确性高,曾作为参考方法
【质量保证】
1.化学试带法 每天检验前做质控;使用与仪器匹配、合格、 有效期内的试带 2.折射计法 3.尿比重计法
参考区间: 成人:随即尿1.003—1.030 晨尿>1.020 新生儿:1.00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