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尿液理学检查
尿液理学和化学检验
(7)尿液无色或黄色变浅: 病理情况下常见于尿崩症、 糖尿病等。 病理情况下的尿液颜色变化 及临床意义见表6-7。
三、气味 【参考值】挥发性酸的气味。 【临床意义】正常尿液有来自尿 内的挥发性酸的气味(odor)。 尿液长时间放置后,因尿素分解 可出现氨臭味。
四、比重 尿液比重(specific gravity,SG)是指在4℃条 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 量之比,尿比重又称为尿比 密,常用比重计检测。尿比 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 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2.比重减低 见于慢性肾衰 竭、尿崩症等。在肾实质损 伤而丧失浓缩功能时,尿比 重常固定在1.010±0.003, 形成低而固定的等渗尿。尿 比重测定有助于多尿的糖尿 病(高比重尿)与多尿的尿 崩症的鉴别。
五、尿渗量 尿渗量(urinary osmolarity) 又称尿渗透量,是指尿液中具有 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颗粒(分子 或离子等)的总数量,尿渗量主 要与尿液中粒子大小及所带电荷 有关,它反映了溶质和水的排泄 速度,确切地反映肾脏浓缩和稀 释功能,因此是评价肾脏浓缩功 能较好的指标。
的比例失常、夜尿量增多 的特点,即昼夜间尿量比 小于2∶1。此外,夜尿量 经常多于昼间尿量亦为心 功能不全的征象。
③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时, 葡萄糖随水分一起经尿排出, 尿内含糖较多,属于葡萄糖尿 引起的溶质性利尿。糖尿病病 人的尿量增多,尿比重增高。 另外,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 进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也 可使尿量增多。病理性多尿的 原因及发病机制见表6-1。
【质量控制】 1.标本必须新鲜 2.操作规范 在测定过程中, 应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试带 浸尿时间过长,尿pH呈减低 趋势。
3.试带的保存 试带应密封、 避光、干燥保存,注意保质期。 4.试剂的配制 滴定法所用的 NaOH溶液浓度必须标准,并新 鲜配制。 5.pH计校准 pH计应经常校准, 保证仪器在良好状态下使用。
第六章尿液理学和化学检验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返回首页 第一节
3 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 尿液游离的血红蛋白过量(参考值<0.3mg/L) 时,引起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血红蛋白尿。正 常人,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很低(<50mg/L), 是通过与肝脏结合珠蛋白结合后,形成大分子化 合物结合血红蛋白,后者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当 血管内发生大量溶血时,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大 量血红蛋白释入血浆中形成血红蛋白血症,溶血 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了肝脏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 的能力,而游离存在于血浆中称游离血红蛋白。 游离血红蛋白因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经肾小 球滤过,若其含量超过了肾阈值(约1.3g/L)和 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便可出现在尿液中形成血 红蛋白尿。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返回首页 第一节
二 尿液颜色和透明度
尿色是尿液颜色的简称。尿透明度,一 般以混浊度表示. 【检测原理】 尿液颜色和透明度,是通过肉眼观察和 判断尿液外观理混 浊(云雾状)、明显混浊4个等级。 尿液混浊程度取决于其含有混悬物质的 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返回首页 第一节
酸性尿中的血红蛋白,可能氧化成正 铁血红蛋白,其含量不同,尿可呈棕色、 深棕色、浓茶样或棕黑色酱油样外观, 尿蛋白与隐血试验均呈阳性。 血红蛋白尿多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 反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蚕 豆病、溶血性疾病等。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返回首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返回首页 第一节
(3)肾性少尿: 因肾实质的病变导致肾 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损害所致。各种肾血管 性疾病:如①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 肾炎;②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肾功能衰竭 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极度减低,也可出 现少尿;③溶血产生的血红蛋白尿 ;④肾 移植排斥. 3 无尿(anuria) 指尿量小于100ml/24h,或 小于17ml/h.
尿液的理学和化学检查
. 肾小球性蛋白尿
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白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 量蛋白如β2-M,尿中无大分子蛋白,典型病种 是肾病综合症。
非选择性蛋白尿:有血浆蛋白成分,不同分子 量蛋白质均有,提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 的损伤断裂.见于各类原发性的肾小球肾炎及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反应不佳,预后不良。
5. 尿液气味 是尿中溶解物质浓度的指标
临床应用 1.正常尿液 可受食物或药物影响,尿液气味发生改变
2.病理性尿液 新鲜排出的尿液即有氨臭味提示有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 等;烂苹果味则提示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腐臭味提示有泌尿系感染或晚期膀胱 癌;大蒜臭味提示有机磷中毒;“老鼠尿”样臭味提示有苯丙酮尿症。
三)临床联系
肾小管间质病变:间质肾炎、感染性肾盂 肾炎、Fanconi综合症、慢性失钾性肾炎。 中毒性肾间质损害:重金属中毒、有机溶 剂如苯、四氯化碳以及抗生素如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 坏死。 一些中草药如木通、马兜铃等可引起高度 选择性肾小管蛋白尿,常伴有明显管型尿 。
3.尿液比密(SG)测定
参考范围 正常成人随机尿:1.003~1.030, 晨尿小于1.020,新生儿:1.002~1.004。
测定方法: 1.化学试带法; 2.尿比重计法; 3.折射计法
尿比密测定是临床上估计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常用 的指标。
比密被用于度量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浓 缩稀释能力,即肾小管功能的重要指标。
临床应用
(1)血糖增高性糖尿(hyperglycemic glycosuria) ①摄入性糖尿 ②应激性糖尿 ③代谢性糖尿 ④内分泌性糖尿
尿 准测糖断尿糖 确血检的病检 性糖查检的查 。,时测筛, 以,指检主 提应标和要 高同,病作 诊时但情为 断检尿判糖
尿液的理学性质
(3)白色 1)乳糜尿(chyluria) :由于泌尿系 统淋巴管破裂或深部淋巴管阻塞致 使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液中,尿 液呈乳白色浑浊。 乳糜实验阳性,见于丝虫病、 淋巴 回流受阻。
2)脓尿 外观呈黄白色或白色,由于尿中含 有大量白细胞所致,将其放置后可 有白色云雾状沉淀。常见于泌尿系 统化脓性感染。
乳糜尿、脓尿、菌尿、结晶尿鉴别
方法
镜检 加热 加酸或加碱 蛋白定性
乳糜尿
脂肪球 混浊 混浊 阳性
脓尿
白细胞、脓细胞 产生沉淀 混浊 阳性
菌尿
细菌 产生沉淀 混浊 阳性
结晶尿
盐类结晶 混浊消失 混浊消失 阴性
三、比重
尿比重:指尿液在4度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 比。是尿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 【检测原理】 1.试带法 2.折射计法 3.尿比重计法 4.超声波法 5.称量法
2.少尿或无尿 少尿:指每小时尿量持续小于17ml或24h尿量 少于0.4L. 无尿:12h无尿或24h小于100ml a 肾前性少尿 b 肾性少尿 c 肾后性少尿
二、尿色和透明度
【检测原理】通过肉眼或仪器判断尿色和透明度 尿透明度一般以尿浑浊度表示。尿液 混浊程度取决于其含有混悬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 新鲜尿液呈淡黄色,清晰透明。 分为:清晰透明、轻微混浊、混浊、明显混浊。 【方法学评价】 尿色和尿透明度受尿液分析仪设计标准或观察者的 主观因素的影响。
粪臭味:要考虑膀胱-直肠瘘;
烂苹果的甜味:可能是糖尿病Fra bibliotek症酸中毒; 大蒜臭味:可能有机磷农药中毒 老鼠尿味:苯丙酮尿症
【质量保证】
1.测量容器上应有清晰的容积刻度 2.必须收集排出的全部尿量 3.测定24h尿量读数误差不能大于20ml
尿液理学检查
一、尿液外观检查
【目的】 观察尿液的透明度和颜色,判断 观理学性状。
【操作】 1.加尿 2.肉眼观察 3.判断结果 (1)颜色 (2)透明度 4.报告方式 (1)颜色 (2)透明度
【注意事项】 1.盛尿液的容器必须干燥、清洁、透明。 2.标本 尿液外观检查以新鲜尿液为准。 3.鉴别浑浊尿 新鲜尿液含盐类浓度过高, 尤其是尿酸盐排出时遇冷易析出结晶,使 尿液浑浊。 4.尿液颜色易受某些食物或药物的影响。
(二)折射仪法 【目的】 熟悉折射仪的工作原理、使用和校正方 法。 【原理】 入射角90°的光线进入另一种光密媒质 时被折射的角度成为临界角,在终端观察时,依 据折射临界角的大小,可见明暗视场的改变,进 而求出该媒质的相对折射率(对空气,简称折射 率)。折射率与媒质的密度有关,密度越高,折 射率越大;其次也与光的波长及温度有关,Π是 表示在20℃时用钠蒸汽灯发出的D线(589nm)来测 定的某物质的折射率。经过大批量尿标本的研究, 已经建立了折射率、比密和总固体量的经验公式, 并将数字列成线图刻在目镜系列的适当位置中, 测量时直接读数即可。
【操作】 1.调整仪器状态 2.正确使用标本盖 3.零点校准 4.标本测定程序 5.报告方式
【注意事项】 1.调整折射仪基准线 2.尿酸盐所致的浑浊可影响结果,需要加温溶解 后再测定,切不可弃去;细胞等有形成分增多时, 应离心后测定上清液,测试完毕后用纯净蒸馏水 擦拭干净。 3.糖尿和蛋白尿对尿比密有影响,当尿葡萄、尿 蛋白增高时需校正结果。 4.用过的棉球、滤纸等应及时焚毁,以免污染环 境和造成室内感染。
【操作】 1.加尿 2.放浮标 3.读数 4.结果校正 5.报告方式
【注意事项】 1.尿比密计通过校正后才能使用。 2.尿液要求新鲜;尿液过少不足以浮起比重计时, 应重新留尿测定。 3.因低温所致的尿酸或其他盐类沉淀可水浴 (37℃)使其溶解,待尿液温度降至比重计所标定 的温度时即可测定。 4.尿液面应消除泡沫;比密计浮标要垂直悬浮于 尿液中;读取比密值要准确。 5.校正结果 要进行蛋白尿、糖尿和温度的校正。 6.每次测定完毕都需用纯净水冲洗比密计,若有 蛋白质及盐类物质沉积时,需用清洁液洗净后使 用。
实验七尿液理化
〔4〕干扰因素及处理
(a) 尿中尿酸、水杨酸盐等,可使班氏定性出现 假阳性;而高浓度的VitC使试带法呈假阴性。
(b) 蛋白尿 影响班氏法的检查结果,应加热除去。
(c)其它复原性糖类 会使班氏法定性结果高于试 带法,此时按试带法结果报告。
增加 -------> 变清,无气泡---->草酸盐、磷酸盐 变清,有气泡---->碳酸盐 浊度增加 ---->蛋白尿、菌尿 加NaOH 无变化------->变为胶状 脓尿 ------->振荡后变清 脂肪尿
尿液:乙醚:乙醇
1:1:2
3轻轻放入已盛尿液〔2/3高度〕 的比密筒中,并加以捻转,使其垂直悬浮于 尿液中,待比密计平稳后,读取与尿液凹面 相切的刻度。
〔4〕 标本的污染 当尿中混有生殖道分泌物 时,可使定性出现“假〞阳性,为此很有必要 指导病人清洁尿道口采集中段尿,或离心后测 定上清液。
〔5〕在规定时间内判读结果 加热乙酸法和 磺基水杨酸法都要求立即观察结果。
2、尿糖
〔1〕标本留取 根据临床需要留取清晨空腹尿或 餐后2h尿。
〔2〕容器清洁 不含氧化性物质,否那么易导致 班氏法假阴性而试带法假阳性。
不加黑色背景可见浑浊但无颗粒+ 明显浑浊并 出现颗粒++
浑浊更明显出现絮状物+++ 严重浑浊出现大量 絮块++++
3 糖定性试验:班氏试验
原理:葡萄糖含有醛基,在热碱性溶液中, 能将班氏试剂的兰色硫酸铜复原为黄色的氧化 亚铜,进而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操作:1ml班氏试剂,加热试管底部,煮 沸,观察,再加尿液0.1ml,继续煮沸1~2 min,冷却后观察结果。
尿液分析实验报告
尿液分析实验报告尿液分析实验报告尿液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成分和性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尿液样本的分析,探索尿液中的相关指标对身体健康的反映。
一、尿液样本的采集与处理在进行尿液分析实验前,首先需要采集新鲜的尿液样本。
为了保证样本的准确性,我们要求实验参与者在清晨醒来后第一次排尿时采集尿液,并尽快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在实验室中,我们首先对尿液样本进行外观检查。
正常的尿液应该是黄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或微浑浊的。
如果尿液呈现深黄色、浑浊或出现异常气味,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
二、尿液的颜色和透明度尿液的颜色和透明度可以反映人体的水分摄入和排泄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液的颜色应该是黄色或淡黄色的,这是由于尿液中的尿色素的含量不同所致。
如果尿液呈现深黄色,可能是由于水分摄入不足或排尿不畅引起的。
而透明度方面,正常的尿液应该是透明或微浑浊的,如果出现浑浊可能是尿液中有蛋白质、细菌或白细胞等异常成分。
三、尿液的酸碱性尿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值来评估。
正常的尿液pH值应该在5.0-7.0之间,呈弱酸性或中性。
如果尿液pH值偏低,可能是由于饮食中摄入了过多的酸性食物,如肉类和谷类食物。
而如果尿液pH值偏高,可能是由于饮食中摄入了过多的碱性食物,如蔬菜和水果。
四、尿液的比重尿液的比重可以反映人体的水分代谢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液的比重应该在1.010-1.025之间。
如果尿液比重偏高,可能是由于身体脱水或肾功能异常所致。
而如果尿液比重偏低,可能是由于摄入过多的水分或肾功能正常排尿过多。
五、尿液中的蛋白质、糖和酮体尿液中的蛋白质、糖和酮体的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代谢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没有或只有微量的蛋白质、糖和酮体。
如果尿液中出现异常的蛋白质含量,可能是由于肾脏损伤或炎症引起的。
而如果尿液中出现糖或酮体,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或饮食不当引起的。
六、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
第6.1章 尿液一般检验(理学检验)
尿液比重的高低与尿中水分、盐类及有机物的含量 和溶解度有关,与尿液溶质(氯化钠等盐类、尿素)的 浓度成正比,同时受年龄、饮食和尿量影响。
在病理情况下则受尿糖、尿蛋白及细胞成分、管型等 成分影响。
1、干化学试带法:
【检测原理】
①试带中含有多聚电解质和酸碱指示剂。
②多聚电解质含有随尿标本中离子浓度而 解离的酸性基团,
【临床意义】尿比重可粗略反映肾脏的浓缩与 稀释功能。
1.高比重尿 ①尿少比重增高:见于急性肾炎、 肝脏疾病、心力衰竭、周围循环衰竭、高热、脱水 或大量排汗等。②尿多比重增高:常见于糖尿病、 使用放射造影剂等。
2.低比重尿 尿液比重常小于1.015时,称为低渗尿或低比重尿。 如尿液比重固定在1.010±0.003(与肾小球滤过液比重接 近),称为等渗尿,提示肾脏稀释浓缩功能严重损害,可见 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急性 肾小管坏死等。 尿崩症常出现严重的低比重尿(<1.003,可低至1.001)。 3.药物影响 右旋糖酐、造影剂、蔗糖等可引起尿比重 增高;氨基糖苷类、锂、甲氧氟烷可使尿比重减低。
【临床意义】
1.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健康人禁水12h后,尿渗量与血浆渗量之比大于3,尿渗量大
于800 mmol /kg H2O。若低于此值,说明肾脏浓缩功能不全。 等渗尿或低渗尿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
浅析尿液理学检查
浅析尿液理学检查摘要】尿液分析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对泌尿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诊断和辅助诊断有重要价值,还可对某些药物治疗的监护,健康人群的体检提供重要的信息。
目的讨论尿液理学检查。
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或者比重计测量进行检查。
结论尿液理学检查与化学检查一样都是尿液检查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尿液理学检查1 尿量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和肾小管对尿液的重吸收。
正常人24小时尿量变动很大,尿量多少与饮水量和排汗量有关,正常成人尿量,男性为1.0~2.0 L/24 h,女性为1.0~1.2 L/24 h,即1 ml/(h·kg)体重,小儿按千克体重计算尿量较成人多3~4倍,白天尿量与夜间尿量之比为(3~4):1。
1.1多尿每昼夜尿量经常超过2 500 ml时称为多尿。
1.1.1 暂时性多尿见于饮水过多、水肿患者应用利尿剂治疗后,静脉输液及应用某些药物(如咖啡因)、精神性多尿等。
1.1.2 病理性多尿多见于下列情况:(1)尿崩症:该病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受损,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或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血管升压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此种尿液比重一般均<1.010。
(2)糖尿病:因尿中含有较多葡萄糖而引起多尿,属溶质性利尿,尿比重较高。
(3)其他内分泌功能异常引起的糖尿: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引起的尿量增多。
(4)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时因肾间质受损,影响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功能,慢性肾炎后期时肾浓缩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多尿。
(5)其他:如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管功能衰竭、失钾性肾病、高血钙性肾病等均可出现多尿。
1.2少尿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 ml或每小时少于17 ml者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 ml者称无尿或尿闭。
少尿主要见于下列疾病:1.2.1 肾前性少尿,见于休克、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肾动脉栓塞及肿瘤压迫等。
1.2.2 肾性少尿,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及各种慢性疾病所致肾衰竭等。
尿液理学检查
.
26
.
27
试带法:
试带上含有多聚电解质和酸碱指示剂, 前者直接与尿中电解质反应,释放出H+ 使指示剂显色。别肾前性荷肾性少尿
肾前性少尿,肾小管浓缩功能完好,故 尿渗量较高,常﹥450 mOsm/kgH2O;
肾小管坏死致肾性少尿时,尿渗量常< 350mOsm/kgH2O
.
35
第二节 尿液理学检查
.
1
一、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一)尿量 (二)比密 (三)渗透浓度 (四)浓缩稀释实验
.
2
(一 ) 尿量
1.概念
指24小时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或者是每 小时排出的尿液量 2.影响因素 内分泌 精神 活动量 饮水量 环境 药 物等
.
3
3.检测原理 (1)直接法 (2)累计法 (3)计时法
新鲜的尿液带有刺鼻的氨臭味提示有慢性膀胱炎或尿潴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液可发出烂苹果样味道泌尿系统感染或晚期膀胱癌患者的新鲜尿液即呈腐败臭味苯丙酮尿症患儿的尿液有特殊的老鼠尿臭味有机磷中毒尿液呈大蒜味补充sg1000106050ml1015102510031035100210046001000mosmkgh275315mosmkghuosmposm均正常表明高渗尿浓缩稀释功能正常
5、有机磷中毒尿液呈大蒜味(补充)
.
24
二、尿液比密(SG)
概念: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 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可相 对指示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影响因素:水分、盐类、有机物、蛋白 质、尿糖、细胞、管型等
尿液理化检验实验报告
尿液理化检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尿液理化检验的方法和步骤;2. 熟悉尿液理化检验的指标和结果解读;3. 分析尿液理化检验结果,对尿液常见异常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器材和试剂1. 尿液收集容器;2. 尿液离心管;3. 尿液离心机;4. 玻璃滴管;5. 试管;6. 酚红试剂;7. 二碳酸钠试剂;8. 二氧化氯溶液。
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室标准流程,让被试者在干净的容器里收集新鲜尿液;2. 使用玻璃滴管转移适量尿液至离心管中;3.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2000rpm的速度离心5分钟,使尿液中的颗粒沉淀到底部;4. 将尿液沉淀中的清液取出,并放入试管中;5.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酚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判断尿液的酸碱性;6.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二碳酸钠试剂,放入二氧化碳,观察气泡情况,判断尿液中是否有蛋白质;7. 对实验中观察到的尿液颜色、透明度、气味等因素进行详细记录;8. 将实验记录整理,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检测尿液酸碱性在加入酚红试剂后,尿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从黄色到红色。
根据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尿液的酸碱性。
如果颜色变为酚红色,说明尿液为酸性;如果颜色变为红色,说明尿液为碱性。
检测尿液中蛋白质在加入二碳酸钠试剂后,尿液会产生气泡。
根据气泡的情况可以判断尿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如果尿液中出现大量气泡,持续时间较长,则说明尿液中可能存在蛋白质,或蛋白质含量较高。
其他观察结果除了酸碱性和蛋白质的检测外,还需要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和气味等因素。
正常情况下,尿液呈黄色,透明度较高,无异味。
若尿液呈深黄色或者呈红色、棕色等异常颜色,透明度较低,或有特殊的气味,这些可能都是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其产生原因。
结果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尿液酸碱性和蛋白质的检测,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尿液是否正常。
酸碱性的变化可能与饮食、药物、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正常情况下,尿液呈酸性是由于人体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而尿液变为碱性则可能是由于饮食偏碱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色以淡黄色、深黄色、淡红色
深红色、乳白色或咖啡色等表示
透明度可用清晰透明、轻微浑浊、浑浊等来表示
如标本中有沉淀和(或)凝块时需要特别注明
注意事项
1.尿液的外观检查应以新鲜标本为准
2.新鲜尿液标本含盐类浓度过高遇冷时
易析出盐类结晶(尤其是尿酸盐)而使尿液浑浊
否则可因细菌繁殖或挥发性酸丧失而使pH增高
4.样本不能使用防腐剂
否则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
参考范围
随机尿pH 4.6~8.0,多数在5.5~6.5
平均6.0
临床意义
正常新鲜尿液酸碱度常为弱酸性
其主要受肾小管分泌H+和重吸收HCO3-、以及分泌NH3和形成铵盐等因素影响
折射仪法是美国国家临床化学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为尿比密测定的参考方法
此法标本用量极少
重复性好
结果较精确可靠
应用广泛
特别适用于少尿患者
缺点是结果也受蛋白质、葡萄糖的影响
试带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尿液自动化分析
简便快速
且受非离子成分(如葡萄糖、尿素、造影剂等)干扰少
缺点是①灵敏度低
即尿量
注意事项
1.必须要排空膀胱后
方可开始计时
每次留取标本时也要排空膀胱
2.气温较高时要注意尿标本防腐
参考范围
1~6岁儿童:(300~1000)ml/24h
7~12岁儿童:(500~1500)ml/24h
成年人:(1000~2000)ml/24h
临床意义
测试范围窄;②易受到强酸性尿和强碱性尿以及尿中蛋白质的影响
高浓度的蛋白质以及酸性尿可使结果偏高
而碱性尿结果偏低;③不适用小儿和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严重减低的患者
仅适用于健康人群的普查
思考题
1.三种测定比密的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2.蛋白尿和葡萄糖尿对比密的不同测定方法各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并受药物、食物及尿量等因素的影响
尿液的透明度与尿中有形成分和不溶性物质的含量有关
尿液外观的检查主要靠肉眼观察
并如实描述报告
试剂器材
一次性尿杯或100ml无色透明的玻璃瓶
操作步骤
1.收集标本 将尿液收集于尿杯中
2.结果报告 在自然光或白光下肉眼观察其外观
酸度较低
则颜色较浅;尿量过少而颜色十分浅淡时
提示肾功能不良
2.正常尿液混浊的原因主要为结晶所致
病理性混浊尿的原因为尿中含有白细胞、红细胞及细菌等
尿中如有粘蛋白、核蛋白也可因pH变化而析出后产生混浊
3.部分年青女性的尿液常因混入阴道粘膜分泌的粘蛋白、少量上皮细胞或白细胞
放置一段时间后可稍有浑浊
如肾实质破坏而丧失浓缩功能时
尿比重常固定在1.010±0.003
尿崩症患者可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或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的敏感性降低
大量水分从体内排出而使比重减低
2.比重增高 糖尿病患者虽然尿液多但因尿内含有大量葡萄糖
尿比重可明显增加
急性肾小球肾炎因有形成分和蛋白等存在于尿液中而使标本比密增加
除此之外
尿比密升高还见于脱水、高热、周围循环衰竭、使用造影剂、心力衰竭等
方法评价
尿比密测定方法有浮标法、折射仪法、超声波法、称重法及试带法
其中:
浮标法是经典的尿比密检测方法
操作简便
无须特殊仪器
容易普及
缺点是本法标本用量大
结果受温度及内容物影响
如蛋白质、葡萄糖、造影剂及细胞等可使结果偏高;而尿素分解又可使结果偏低
广泛pH试纸测定范围较宽
所得结果较粗略些
而精密pH测定范围较狭窄
超出其范围时结果就不准确
可先用广泛pH试纸测出粗略pH
再用对应范围的精密pH测定准确的pH值
两种试纸都易受潮失效
尿液的pH亦可以用干化学试带法检测
范围约在pH4.5~9.0之间
干化学试带已经在临床上普及应用
结果既可以目测
无临床意义
4.尿液颜色易受到药物或食物的影响
服用维生素B2、大黄、黄连、呋喃唑酮以及食用大量胡萝卜等
均可使尿液呈亮黄色或深黄色
但振荡后所产生的泡沫无色
而胆红素尿振荡后产生的泡沫呈黄色
碱性尿中有酚红、酚酞或应用氨基比林时
尿液外观呈亮红色
不难与血尿的红色浑浊外观鉴别
思考题
1. 哪些原因可引起血尿?
需将结果减去0.004
4. 尿标本中含有造影剂时
可使尿比密明显增大
甚至高达1.060
临床意义
生理情况下尿液比密与饮水量、出汗以及年龄等因素有关
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
病理情况下尿比密可因尿量增加而减少
或者会因蛋白、尿糖及细胞等成分的增加而增加
1.比重减低 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而使比密降低
【思考题】
清晨的尿液pH值一般情况下为何偏酸性?
(四)尿液比密测定
1.比密计法
实验原理
为尿比密的直接测定方法
将比密计浸入尿液中
尿比密越大
浸入尿液中的比密计部分越少
读数越大;反之
浸入部分越多
读数越小
试剂器材
比重计1只
100ml锥形量杯
操作步骤
2. 浑浊尿如何鉴别?
(二)尿量测定
实验原理
收集24h内的所有尿液
并采用有刻度的容器测定体积
即24h尿量
试剂器材
洁净容器、量杯或量筒
操作步骤
1. 准备 清晨让患者将尿液排空弃去
2. 收集标本 用洁净容器收集随后的24h内尿液
3. 标本测量 将尿液混合后准确测定尿的容积
又可以仪器测定
非常方便快捷
另外测定尿液酸碱度的方法还有指示剂法、pH计法以及滴定法等
指示剂法有酚红、色蕊和溴麝香草酚蓝等
试剂不便于保存及运输
结果判断易受黄疸尿、血尿等干扰
pH计法
其准确性精密度都较高
但需专用仪器
不利用临床普及
滴定法可测定尿中可滴定酸的含量
方法繁琐、费时
更不利于临床应用
1. 取样 取新鲜尿液放置于100ml锥形量杯中
2. 放置浮标 将比重计浮标轻轻放入并加以捻转
使其垂直悬浮于尿液中
勿使靠近杯壁
3.判断结果 待比重计悬浮稳定后
读取与尿液凹面相切的刻度
并记录之
注意事项
1.尿比重计要通过校正后使用
2.尿液量要足以保证比重计浮在液面中心而不碰壁
值得拥有的资料
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
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实验六 尿液理学检查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urine
(一)尿液外观检查
实验原理
正常情况下尿液颜色深浅主要源于尿液中尿色素及尿胆原的多少
还受到饮食种类、运动、饥饿、服用药物及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饮食因素影响较大
如进食蛋白质较多
尿pH值较低;而进食蔬菜较多时则尿pH常大于6.0;进食后的碱潮
使尿pH呈一过性增高
尿液放置太久
污染的细菌可分解尿液中尿素产生氨
从而使尿液变为碱性
方学评价
试纸有广泛pH和精密pH两种试纸
尿液面与比重计读数应准确
3.测定时液面应消除泡沫
4.要进行测定时温度、蛋白尿、糖尿的校正
如果测定时温度与比重计上所标定的温度不一致
每增高3℃
测定结果应增高0.001
如低于所标温度
应将尿液加温至所标温度再测定
不能机械地减去相对于增高温度时的校正值
尿蛋白每增高10g/L
需将结果减去0.003;尿葡萄糖增高10g/L
浑浊尿液可按图5-1所示的程序进行初步鉴别
图5-1 浑浊尿的鉴别程序示意图
参考范围
淡黄色、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红色尿液多见于血尿、血红蛋白尿;乳白色多见脂肪尿、乳糜尿、脓尿和菌尿;褐色尿多见于高铁血红蛋白尿等
很多药物也可影响到尿液颜色;酸度较高时
颜色较深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尿毒症等
思考题
多尿、少尿和无尿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三)尿液酸碱度测定(pH试纸法)
实验原理
广泛pH试纸是多种指示剂混合的试带
试带蘸取尿液后即可显色
然后与标准色板比较即可测得尿液pH近似值
其灵敏度约为pH 0.05
试与器材
一次性尿杯或洁净玻璃试管、广泛pH试纸
尿量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和浓缩稀释功能
一般情况下
尿量与饮水量及食物中含水量呈正相关
此外尿量还受到体内外其他多种因素(如年龄、精神因素、活动量、食物、气候等)的影响
病理性增多: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及神经性多尿等
病理性减少:常见于休克、脱水、严重烧伤、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
操作步骤
1.浸样 配戴手套或将手洗净擦干后
取试纸一根
手执将另一端浸入尿液中约0.5s取出
2.判断结果 在自然光线下与标准色板比较读取pH值
注意事项
1.读取数值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试剂条应密封、干燥与避光保存
更要远离酸性或碱性物质
以防失效
3.待检样本必须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