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四)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四文档:专题四_“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检测4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四文档:专题四_“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检测4

专题检测(四)一、选择题1.“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这副对联中的“先行者”是()A.洪秀全B.梁启超C.孙中山D.毛泽东答案 C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含义是()A.反对封建统治B.反清复明C.反满兴汉D.反对民族压迫答案 A解析“驱除鞑虏”指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

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答案 D解析由材料中“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可以判断指的是辛亥革命。

4.孙中山在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发表讲话时说:“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这表明孙中山()A.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B.放弃了革命信仰C.丧失了革命斗志D.开始认识到发动群众的重要性答案 A解析袁世凯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是专制独裁的人物。

孙中山以清帝退位等为条件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是因为孙中山认为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则民族、民权“俱达到”,仅有民生主义未实现,这说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

5.1913年夏秋之际,“二次革命”爆发。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要通过这次革命()A.迫使袁世凯实行民主政治B.废除“善后大借款”合同C.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D.要求政府实行政党政治答案 C解析“二次革命”爆发前,一些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

他们进行革命,就是要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6.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历史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历史专题训练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世界历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属于经典力学主要内容之一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 B.相对论C.量子论 D.落体定律2.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

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A.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3.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4.(2011年11月广西百所高中23题)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

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

”其意图在于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5.(2011年3月深圳市一模23题)1957年,若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

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A.《西风颂》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十日谈》6.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他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普罗泰格拉7.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方,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专题强化练(五) 晚清至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2024·广东茂名一模)《海国图志》刚刚问世,即遭到很多守旧大臣的谩骂,以致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这反映了当时( )A.精英阶层在政治上极为保守B.新思想传播受传统观念掣肘C.统治阶级固守天朝上国思想D.崇洋媚外行径为社会所不容解析:材料“《海国图志》刚刚问世,即遭到很多守旧大臣的谩骂,以致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体现的是当时新思想的传播受到传统观念的阻碍,B项正确;当时朝廷中有开明派,极为保守的说法错误,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天朝上国观念,解除C项;该行为主见向西方学习,非崇洋媚外行为,解除D项。

故选B项。

答案:B2.(2024·广东深圳一模)1857年,清政府剧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

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

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

这一看法改变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须要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由不同意开放汉口、九江到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作为通商口岸,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威逼了清政府的钱粮要地,企图借外国侵略势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项正确;总理衙门的设置体现外交体制调整,解除A项;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与推动洋务运动无关,解除B项;地主阶级反抗派主见以夷制夷策略,解除C项。

故选D项。

答案:D3.(2024·广东肇庆三模)作为洋货中比较一般的洋布,直至开埠七八年后,上海才出现了第一家特地卖洋布的清洋布店。

1849年,上海进口洋布总值为1 209千镑,比五年前只增加了一倍多。

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头后半期,进口洋布增长幅度才起先增大。

这说明当时( )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土布的质量明显优于洋布D.传统手工业具有更大的优势解析:题干所示时间为鸦片斗争后,洋布在华销量增长缓慢,这表明传统小农经济影响较大,人们对洋布需求较小,故A项正确;鸦片斗争后,上海渐渐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B项错误;材料信息以鸦片斗争后洋布在华销量反映出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土布的质量明显优于洋布”“传统手工业具有更大的优势”说法既不符合题干主旨,也不符合史实,解除C、D两项;故选A项。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古代政治

2021届高三人教版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中国古代政治

中国古代政治一、选择题1.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 中央集权B. 家国同构C. 天下为公D. 官僚政治2. 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

这表明当时A. 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B. 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C. 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D. 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3.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维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实质上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D. 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4.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A. 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B. 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C.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D. 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5.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青铜器本质上是政治权力的工具。

最能支撑这一论断的史料是A. 周礼规定礼器的数量B. 青铜器上的文字记载C.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具D. 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6. 《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子正式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候。

司马光认为这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室衰落的关键,“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

司马光此举意在A. 对周天子的分封表示不满B. 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C. 说明维护纲常伦理的必要D. 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7.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统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世界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统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世界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世界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昆明市高三模拟]有学者认为,古希腊公民身份“并不是一种占有权而是某种被分享的东西,……关键问题并不在于为一个人争取到他的权利,而在于确保他占据或拥有他有资格所处的地位。

”因此,他认为,古希腊公民不可能形成权利的观念,能够形成的只有国家正义和自由的观念。

据此可知,古希腊( )A.公民有追求个人自由的历史传统B.民众权利受到城邦政治的限制C.法律以追求国家正义为价值目标D.公民与城邦政治生活融为一体2.[2022·榆林市高三四模]公元前1世纪,罗马常设刑事法庭的判罚由法官裁量,即使对制定法明定刑罚的犯罪行为,作为法官的城市执法官或行省总督都可重新裁量。

在民事法领域,行省的罗马执法官也不必严格拘泥于既有规则。

这反映出罗马共和国时期( ) A.司法审判具有灵活性B.行政权力不受限制C.注重疆域的有效治理D.人治色彩比较浓厚3.[2022·包头市高三二模]希腊各城邦的社会状况要求公民成为身强力壮的武士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对城邦的存亡至关重要。

由此,公民参与奥运会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各种各样的竞技运动成为时尚。

从中可以看出,希腊( )A.公民自我成长的愿望B.民主政治的发展壮大C.人文思想的完善成熟D.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4.[2022·天津市河西区期末]西班牙国王曾在麦哲伦环球航行前与之订立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为了给你们以最大的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

这说明( )A.麦哲伦航行具有人文主义的探险精神B.麦哲伦航行肩负着传播基督教的使命C.麦哲伦航行的直接动力是对财富的渴求D.麦哲伦航行是以封建王权的强化为助力5.[2022·太原市高三模拟]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第1编 话题4 盛世余辉——明清时期近代曙光的初露与潜伏着的危机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第1编  话题4 盛世余辉——明清时期近代曙光的初露与潜伏着的危机

三、明清时期潜伏的危机 1.14世纪至18世纪60年代的中西对比
中国(明清时期)
西方
总体 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 社会走向衰落;中国社会处于由古 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的前夜。
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发 展。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 建统治渐趋衰落。
英、美、法爆发早期资产阶级 革命;西方少数国家建立起资 产阶级代议制。
答案:C
3.[2022·河南省非凡联盟高三检测]“一代大儒”王夫之声称,盐业 利润很高,应该放开给商人去经营;文化人做生意不仅不是丢人的事 情,而且更被人所推崇,徽商、晋商涌现出许多“儒商”称号的生意 人。这表明,明清时期( )
A.传统“重义轻利”思想被完全抛弃 B.商品经济的繁荣冲击了传统观念 C.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有了一定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有所松动
(3)赋役货币化与货币白银化 ①明中后期不仅开始赋役货币化和货币以银为本位,而且白银流通 量和储存量剧增,货币权力空前增大;从事货币兑换、汇兑和保存的 货币经营业应运而生。 ②信用借贷需求旺盛,不仅生息资本剧增,借贷利率下降趋势出现, 而且农业生产性借贷增多、生息资本与商业资本结合、部分生息资本 向手工业资本转移;赋役、财政白银化导致隆庆开放海禁后大量白银 内流,推动了货币经济发展。
(5)资本主义萌芽与早期市场化进程开启 ①在16世纪,苏杭的丝织业、广东佛山的冶铁和铸造业、浙江崇德 的榨油业以及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中已有10人以上的工场手工业出现。 ②以往延续下来的城市、市镇与集市,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工商 业繁荣程度都超过了前代,工商业贸易中心的经济功能明显上升。 ③一批新的工商业城市、市镇与集市蓬勃兴起,表明江南早期市镇 化进程已开启。

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二模)历史

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二模)历史
19世纪初
近代欧洲和平主义思潮开始兴起。英国一些宗教人士宣传反对一切战争和暴力,鼓吹和平主义,并得到英国自由贸易派的支持。后者认为在和平条件下,英国通过自由贸易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自己在工业上的优势,从而达到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随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美得到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洲和平主义思潮大发展。普法战争之后,欧洲和平主义运动进入大发展时期。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成立了和平主义组织;跨国的和平主义组织也成立起来。1907年9月,第16届国际和平大会在慕尼黑召开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数个时段,围绕“和平主义”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存在“两个中间地带”的论断,一个是指亚非拉广大落后国家,一个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两个地带都反对美国控制。1963年5月,外贸部副部长卢绪章在瑞士与法国一些工业界人士举行重要会谈,此后法国工业界人士对中国开展一系列访问。美国从1963年8月起扩大对越南的武装干涉。戴高乐多次对美国进行谴责,并敦促美国撤军。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关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A.居民的政治地位提高B.摆脱封建主控制
C.经济活动得到了提升D.经济独立性较强
13.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知识分子来自贵族家庭。他们的父辈和祖先少人成为知名的艺术家、建筑师、哲学家和学者。这最有助于说明文艺复兴( )
A.并未影响天主教会统治B.对欧洲社会影响有限
C.决定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D.号召国人积极参加国民大革命
9.抗战后期,晋察冀边区政府筹建了酒精厂、纺织厂、化学厂等一批公营民用企业;成立了管控对外贸易的机构——裕民公司、贸易管理局,调剂商品运销;保护了个体手工业、私人工商业等私人经济。由此可见,此时的晋察冀边区( )

【高中教育】最新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高中教育】最新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

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

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B。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C。

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

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并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呈现出多元化,故A正确;B时间是东汉时期;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D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主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名师点睛】儒家思想的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道的精神,儒家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从理学到心学,儒家思想更加适应统治者统治的需要2。

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

由此可见,隋唐制度对封建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是A。

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 B。

“大一统”格局得以奠定C。

封建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D。

儒学得以发展和完善【答案】C3。

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云:“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

因知幻化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斫轮(经验丰富者)。

”黄庭坚认为画竹应该A。

强调发明本心 B。

真实的描绘呈现 C。

注重抒情写意D。

取材于市民生活【答案】C【解析】黄庭坚的这首诗是对墨竹艺术特色的一个诗性概括。

“老斫轮”们的妙笔各具个性,历代出现众多的墨竹图所显示的“精神”,体现出抒情写意的特点,故C正确。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石器时代,我国中原及北方地区形成以粟为主,黍、大豆、水稻为补充的混合型农业生产体系;以黄河上游为主的西北地区,畜牧业占有一定的比重;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则形成稻作农业体系。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饮食结构的不同B.地区交流的缺乏C.自然环境的影响D.生产技术的发展2.孔子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据此可知,他们倡导()A.施行仁政B.教化民众C.隆礼重法D.敬天保民3.从汉高祖到景帝,皇帝宗室被封为诸侯王的共四十六人,王子侯者二十七人,功臣侯者二百四十人,外戚侯者二十五人。

汉初的分封()A.促进了汉初经济恢复B.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C.维护了国家政权稳定D.埋下了地方割据隐患4.唐代在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州,其长官为当地部落首领,仍保持原有称号和权力,允许世袭,自理内部事务,但由朝廷颁发印信,唐的政令、刑律也推及到这些地区。

其版籍(户口册)一般不上报户部,个别上报户部的,赋役也较轻。

唐代羁縻州的设置()A.适应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B.导致了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C.阻碍了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D.减轻了各地民众的赋役负担5.明末文人儒士乐于与商人交往,有些还直接投入到经商活动中,常有“逐末者多衣冠之族”“士人或窜身市籍”的记载。

士人与商人往来交友,为富商巨贾撰写传记等。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据此可知,孟子()A.主张君主应该任人唯贤B.认为贵族政治开始崩溃C.主张重视国人选官意见D.认为军功爵制已经出现25.汉昭帝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据此可知,“文学”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罢行盐铁官营B.实施重农抑高C.抑末利重仁义D.注重勤俭节约26.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

两税法的实施()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27.自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

这突出反映了()时期宋元明清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形象特点乐,爱憎不鲜明A.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B.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C.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D.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2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其中“神山沦没”事件()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29.五四运动爆发时,孙中山马上作出反应,对运动给予极大声援和支持,具体表现有:发挥上海《民国日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竭力营救被捕的爱国师生和工人;推动和指导五四运动在上海的展开;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对五四运动给予肯定和赞许。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四)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试题(四)

的标志; 1776 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 ,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
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 1787 年美国制定的 1787 年
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789 年法国制宪会议发

表的《人权宣言》 ,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
综合检测试题(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
、帝
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
历时约三百年。 不属
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 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
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 ,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
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四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4、国民革命军第 129 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
天白日帽徽时说: “这帽徽是白的, 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同志们, 为了救中国, 暂时红军帽告别吧! ” 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图 3(21 世纪初)
①图 1 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福建省龙岩二中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龙岩二中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龙岩二中2024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举家从北平搬到上海,他编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唱词中“山河万里几多愁-金酋铁骑豺狼寇”成为梅派名段。

梅兰芳这些活动旨在A.推动“梅派”艺术的新发展B.充分发挥京剧的休闲娱乐功能C.借助传统艺术宣传民族救亡D.推动京剧艺术进一步走向成熟2.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各自享有专属权力,同时也分享了部分权力,如发动战争与维持和平是联邦政府的专属权力,而教育和家庭法律则专属于州政府,赋税是共享权力。

上述内容主要体现了A.分权原则B.法治思想C.集权原则D.民主思想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4.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C.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D.打到封建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5.戴高乐曾经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

体现这一声音的国际舞台上的历史事件有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②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④欧共体的成立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作为实物史料,司母戊大方鼎直接反映的商朝情况包括A.青铜铸造和农业生产B.祭祀礼典和农业生产C.青铜铸造和文化艺术D.天文历法和祭祀礼典7.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学者们纷纷重新编注“四书”。

2024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2024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三年级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是一处罕见的世界级洞穴遗址,先后发掘出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烧火堆、人头骨、股骨、大量动物骨骼、灰坑等,还发现了栽培稻植硅体。

由此可知,该遗址A.已具有早期国家的特征B.仍然处于原始人群阶段C.可确定出现原始畜牧业D.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2.《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于单亡降汉,汉封于单为涉安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浑邪王、休屠王降汉,“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

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这些举措A.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色C.反映了汉光武帝的政策D.导致了丝绸之路的开通3.阅读下图据图中信息,可以推知隋朝时A.大索貌阅成效显著B.社会治理井然有序C.中原经济占据主导D.南方得到迅速发展4.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政府对江南东、西路及镇江府(属浙西路)的“不成片段闲田”,“比民间体例,只立租课,上等立租二斗、中等一斗八升、下等一斗五升”,“召人耕种”。

这表明南宋A.沿用王安石变法的政策B.封建租佃制度得到发展C.农村已经出现雇佣关系D.度量衡器基本得到统一5.下图内容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边患与海禁政策的关系B.日本商品不断输入中国C.海外贸易交流蓬勃发展D.白银货币化带来的结果6.李鸿章在同治三年(1864年)给恭亲王和文祥的信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2020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专题达标检测卷(四)(含解析)1

2020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专题达标检测卷(四)(含解析)1

专题达标检测卷(四)(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北宋时,出现了“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这种现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还包括()①军队数量急剧增加②军队战斗力低下③农民起义频繁④战争的消耗和高额的赔款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③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没有关系,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答案:B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送给辽和西夏的“岁币”B.宋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争失利C.“送礼"加重了宋政府和人民的负担,导致“积贫”D.“送礼”客观上有利于北方地区的安定和贸易往来解析:“送礼”指的是岁币,北宋用金钱换来短暂的和平,使自己内部可以休养生息,巩固内政.同时也促进了宋、辽、西夏之间的边境贸易,但加重了宋政府和人民的负担,国库本就空虚,大量岁币加剧了财政危机。

所以A、C、D三项正确,北宋对辽和西夏的战争有胜有败,故B项不正确。

答案:B3.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 A.增加赋税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D.充实边防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都是在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背景下进行的。

范仲淹认为吏治不整是“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因而“庆历新政”侧重于澄清吏治,B项正确。

王安石变法侧重于经济改革,即增加赋税,故A项错误;培养人才是王安石变法的特点,排除C项;充实边防与“庆历新政"关系不大,排除D项。

高三二轮历史检测题

高三二轮历史检测题

高三二轮检测历史试题2024.04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是三个博物馆收藏的先秦时期不同地区青铜方尊的实物图。

其形制的特点反映出A.贵族阶层的审美观趋同B.大一统下的整齐划一C.青铜在民间普遍使用D.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色2.汉代的征兵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

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

该制度A.加重了人民的负担B.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C.保障了农民的生活D.兼具经济性和道德性3.图2是南宋都城临安城的平面示意图。

由图可知,南宋时期A.“市”突破了时空限制B.南方经济地位日益凸显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都城设计注重礼制要求4.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

规定由乡闾里社贤能的长者担任乡饮酒礼的主持人;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

明代乡饮酒礼A.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B.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C.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D.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5.清代思想家颜元说:“盖‘正谊’便谋利,‘明道’便计功,是欲速,是助长;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

”他依据对日常生活的感悟,提出全新的义利观。

这种思想的出现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B.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超越了儒家思想的范畴D.受早期西学东渐的启发6.20世纪初创刊于北京的《启蒙画报》,创作了很多或长或短的歌谣,再配上或精或粗的图像,以吸引少年儿童的阅读。

图3是其中的一幅一《渔儿乐》。

2021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4.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时自测 人民

2021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4.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时自测 人民

2019年高中历史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4.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时自测人民版必修31.(xx·四川学业水平测试)1905年,孙中山在为《民报》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驱除鞑虏——民族主义B.恢复中华——民主主义C.创立民国——民权主义D.平均地权——民生主义【解析】选B。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都应解释为民族主义。

【特别提醒】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的是满洲贵族的统治,实质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2.(xx·湖州高二检测)“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一主张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 ) A.民族主义 B.民本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解析】选D。

从题干材料“建国民政府”“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可知体现的是推翻封建帝制,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内容,故选D。

3.(xx·新疆学业水平测试)“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中体现“民享”思想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解析】选C。

民生主义就是要解决人民分配支配享有社会资源的问题。

因此,林肯的民享和民有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一致,故选C。

【补偿训练】(xx·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如养老之制、育儿之制,周恤废疾者之制、普及教育之制,有相辅而行之性质者,皆当努力以求其实现。

”这主要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自由主义【解析】选C。

从题干材料“养老”“育儿”“教育”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民生方面的内容,故选C。

4.(xx·福建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增加的内容有( )①反对帝国主义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③耕者有其田④推翻君主专制政体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C。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阶段检测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说明:本试卷共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试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并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这反映出西汉时期()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2.唐代,政府设置东西南北四个铜照,以受养民劝农之事、谏论时政之书、陈冤诉届之状、举报告密之信。

这客观上A.引领了社会监督B.防止了官员腐败C.强化了君主权力D.削弱了行政监督3.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工多系无籍流民,每年七月以后,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

这表明当时()A.工场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B.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C.煤窑停工使流民大量出现D.窑主与矿工是隶属关系4.“白蛇传”故事最早出于唐传奇《白蛇记》,类似“许仙”的主人公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中的同样角色奚宣赞为统制之子。

到明代后期,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却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

这反映,明后期()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C.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5.1850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

”英国领事答复道:“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

”这说明中国()A.海关职权逐渐丧失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自然经济快速解体D.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6.下表是清政府设置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概况A.确立政府对近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B.迎来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C.建构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制度保障D.建立了完整的近代经济法律体系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并多次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皖北模拟)右图漫画中有四个人物形象,其中美国高大健壮,英法两国依附其左右,美国正在对代表联合国的瘦弱的女士用命令的语气说:“You try it,sister!”此漫画反映的正确历史信息不包括()A.美国以“冷战”推行霸权主义B.英法当时只能唯美国马首是瞻C.联合国一度被美国操纵D.苏联在铁幕后消极应对解析:本题考查“冷战”政策。

由漫画中“We tried everything but explosive.”看出A 项正确;由“英法两国依附其左右”可知B项正确;由美国对代表联合国的瘦弱女子的命令可知C项正确;该漫画不能体现苏联方面的态度或举动。

答案:D2.(2012·三亚检测)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解析:根据所学,“冷战”持续40多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结合本题,“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应选D项。

A项说法正确但与本题无关;B项说法错误,“冷战”期间,爆发了美苏发动或参与的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局部“热战”;C项说法明显错误,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冲突。

答案:D3.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2011年3月27日称,北约成员国已经决定全面接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所有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下列对北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形成是“冷战”开始的标志B.是美国控制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C.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D.苏联解体后,北约向东扩张解析: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实行“冷战”政策的重要表现,是为了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四)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2.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

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从不闻清查一二。

”上述材料() A.丑化了清朝军队B.是家书,无史料价值
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4.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5.钱乘旦在国内首先提出的“反现代化”的理论假设,即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价值取向,达到抵制现代化、回归传统社会的目的。

下列事件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C.百日维新D.辛亥革命
6.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7.“自辛亥革命以后,民主主义成了正统。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C.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8.(2012·海南高考)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9.“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伐战争“中途夭折”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联合绞杀
B.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理论未贯彻
C.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D.没有组成强大的中国革命联盟
10.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开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B.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持久抗战准备
11.近年来,有关部门出版了大量与蒋介石有关的书籍《蒋介石传》、《蒋介石与汪清卫》、《蒋介石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蒋介石日记揭秘》等等,人们认识的蒋介石的形象也从单一走向多元。

其反映的实质是() A.学术研究逐渐走向客观
B.革命史观的消失
C.对曾经的政治领袖好奇
D.两岸关系缓和、国共两党关系改善
1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

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辫子与历史”
材料一“我(孙中山)剪去一生长成之辫发,往衣服店买得一套最新日本装穿好,……日本自战胜中国后,世人以礼待日人,我扮日人,亦出入相宜也。

若无此举,则不能逃脱数次之危险地位矣。

”——陆文灿《流亡之孙公》材料二12月13日内阁总理袁世凯剪除发辫,以为各界之倡。

——1911年12月17日《大公报》材料三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

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

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剪辫法令材料四1912年2月19日的《申报》载,有一挑水夫尚垂发辫,该兵士迫令剪去,结果发生争吵推拉,挑水夫受伤致死。

山东都督周自济派宣传员到昌邑,宣传新政,劝导剪辫,激起民变,宣传员和无辫者27人被杀。

材料五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狂儒辜鸿铭》问题:
(1)根据材料一,推测孙中山是何时为什么要剪辫子?(4分)
(2)袁世凯公开剪辫子有何政治意图?(4分)
(3)辜鸿铭所言的“心中的辫子”是指什么?(2分)
(4)基于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剪辫子”现象?(1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强调党今后的任务是“要以我们的军队来发展土地革命”。

实现这一斗争策略的具体方针是:第一、要更加注意与资产阶级争领导权;第二、要由下而上地注意争取群众;第三、要在暴动中组织共产党人占多数的、工农民权独裁的临时革命政府。

——瞿秋白“八七会议”上的报告材料二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言:(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斗争。

(2)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3)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统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4)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材料三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主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

我们必须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为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5年8月25日发表的《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材料四中共方面……表示迅速将其所领导下散布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各地之部队,由上述地区,逐次撤退,应整编的军队调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

——《双十协定》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出革命发展的倾向是什么?这种倾向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强调的中心任务是否脱离了中共“二大”的精神?请说明你的理由。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你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有何发展方向?说明你的理由。

(6分)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的目的。

材料四是如何体现材料三的精神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做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8分)
(4)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出的认识是什么?(2分)
答案
1.B2.A3.D4.D5.B6.D7.B8.A9.C10.D
11.A12.B
13.(1)1895年后或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出于政治避难需要。

(2)显示拥护共和,示好南方革命党,并给清廷以压力,以便夺取政权。

(3)旧的思想观念或传统观念等。

(4)应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能结合材料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深入分析。

如:
辫发属于身体,其变化反映着政治、生活、观念的变迁,见证着中国近代化艰难的历程。

具体要求:观点准备;史实与材料运用恰当;论证论述充分;组织表达叙述清楚。

14.(1)倾向: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将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

影响:缩小了革命阵营,增加了革命的难度,埋下了“左”倾错误的祸根。

(2)是否脱离:没有。

理由:民族独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之一,是当时最主
要的任务。

方向: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理由:中国共产党能依据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推动革命事业的深入发展。

(3)目的:实现中国的独立、自由、富强;巩固世界的持久和平。

体现:让出八个解放区,收拢整编领导下的军队。

积极影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和团结精神,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避免了革命力量的过于分散,为将来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己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斗争策略,在斗争
中走向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