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的成熟激活和免疫功能.ppt
合集下载
T、B淋巴细胞-PPT课件
![T、B淋巴细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66109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8.png)
↓ “单阳性”(SP,CD4+或CD8+ )TCRαβ T细胞
— 皮、髓质交界处
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
CD4+CD8+T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表面MHC分子)
如果与MHC-I结 合,最终分化为 CD8+T细胞
如果与MHC-II 结合则最终分化 为CD4+T细胞
如果与MHC分子不 结合或亲和力过高则 在胸腺皮质中凋亡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胸腺基质细胞与胸腺细胞的相互作用构
成了决定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胸 腺微环境。
2.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胸腺细胞(未成熟的T细胞) 在胸腺微环境中,循被膜下 →皮质→髓质移行成熟
➢在移行过程中,胸腺细胞表 面分子发生变化:在被膜下 为CD4-CD8-双阴性(DN)细 胞;在皮质为CD4+CD8+双阳 性(DP)细胞;在髓质为 CD4+或CD8+单阳性(SP) 细胞。
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单阳性细胞(SP, CD4+或CD8+T细胞)
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
成熟的单阳性细胞
B淋巴细胞
是淋巴干细胞在鸟类法氏囊和哺乳类动物 的骨髓中分化成熟而来,故又称囊依赖性淋巴细 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s) 或骨髓依 赖性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s),均简称B细胞。
TCRγδ细胞主要存在于小肠粘膜上皮和 表皮,而外周血中仅占成熟T细胞的1%~5%。 因此TCRγδ细胞是皮肤粘膜局部抗病毒感染 的重要效应细胞;同时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及 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 皮、髓质交界处
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
CD4+CD8+T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表面MHC分子)
如果与MHC-I结 合,最终分化为 CD8+T细胞
如果与MHC-II 结合则最终分化 为CD4+T细胞
如果与MHC分子不 结合或亲和力过高则 在胸腺皮质中凋亡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胸腺基质细胞与胸腺细胞的相互作用构
成了决定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胸 腺微环境。
2.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胸腺细胞(未成熟的T细胞) 在胸腺微环境中,循被膜下 →皮质→髓质移行成熟
➢在移行过程中,胸腺细胞表 面分子发生变化:在被膜下 为CD4-CD8-双阴性(DN)细 胞;在皮质为CD4+CD8+双阳 性(DP)细胞;在髓质为 CD4+或CD8+单阳性(SP) 细胞。
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单阳性细胞(SP, CD4+或CD8+T细胞)
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
成熟的单阳性细胞
B淋巴细胞
是淋巴干细胞在鸟类法氏囊和哺乳类动物 的骨髓中分化成熟而来,故又称囊依赖性淋巴细 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s) 或骨髓依 赖性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s),均简称B细胞。
TCRγδ细胞主要存在于小肠粘膜上皮和 表皮,而外周血中仅占成熟T细胞的1%~5%。 因此TCRγδ细胞是皮肤粘膜局部抗病毒感染 的重要效应细胞;同时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及 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免疫细胞ppt
![免疫细胞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ea9e63ee06eff9aef80784.png)
① 抗感染作用
病毒感染细胞分泌
IL-12 、TNF-α、IFN-αβ 激活NK细胞
破坏病毒感染细胞
分泌TNF-β 、 IFN-γ 干扰病毒复制
②抗肿瘤作用
广谱抗肿瘤作用
直接与肿瘤细胞密切接触
直接杀伤
(细胞间的黏附作用)
ADCC作用
③免疫调节作用
NK细胞 CKs
调节T、B、骨髓干细胞免疫功能。
本章要点
1、T细胞表面受体
① T细胞抗原受体(TCR): TCR-CD3复合体 TCRαβ:60-70% 成熟T细胞表面 TCRγδ: 早期T,成熟T(5-15%)
②细胞因子受体: IL-1、2、4、5、6、7
③丝裂原受体: 能诱导T、B细胞增殖和分化的 物质
T细胞: 刀豆蛋白(ConA) 植物血凝素 (PHA)
细胞→前B细胞→ 未成熟B细胞→成熟B细胞。 第二阶段发生在外周免疫器官(抗原依赖期) 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可发生类型转换,最
终分化为浆细胞
二、B细胞的表面分子
1. B细胞抗原受体(BCR复合体): 嵌入细胞膜脂类分子中的表面膜免疫球
蛋白(mIg),识别不同的抗原分子,使B 细胞活化
分化成浆细胞,发挥体液免疫。
T、B细胞发育基本过程、表面分子(抗原、 受体)
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抗原提呈细胞(APC)的概念、种类 抗原提呈有哪两种途径? 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NK细胞的概念、功能
BCR与TCR比较
辅助受体:CD19、CD21、 CD81等
协同刺激分子:CD40、 CD80(B7)等 细胞因子受体:IL-1、2、4、6、7 受体,IFN-γ受体 丝裂原受体: 美洲商陆(PWM)
脂多糖(LPS) MHC抗原:MHC-I,MHC-II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 第十章 T淋巴细胞(共77张PPT)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 第十章 T淋巴细胞(共7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7bcd828e9951e79b8927f9.png)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021/9/62021/9/620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62021/9/6September 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62021/9/62021/9/62021/9/6
单阳性阶段 SP细胞( single positive cell,CD3+CD4+CD8-
CD3+CD4-CD8+)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7:11:24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单阳性阶段 SP细胞( single positive cell,CD3+CD4+CD8-
CD3+CD4-CD8+)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7:11:24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免疫学 T淋巴细胞
![免疫学 T淋巴细胞](https://img.taocdn.com/s3/m/4c523750b14e852459fb5701.png)
第十章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Lymphocyte)
❖ 淋巴细胞来源于 淋巴样干细胞, 是一个复杂不均 一的细胞群体, 根据其表面标志 和功能特征,分 为许多形态相似 功能不同的亚群
淋巴细胞(Lymphocyte)
❖ 淋巴细胞来源于淋巴 样干细胞,是一个复 杂不均一的细胞群体, 根据其表面标志和功 能特征,分为许多形 态相似而功能不同的 亚群
❖ 常用的T细胞丝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A) 和刀豆蛋白A(ConA)
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 TCR-CD3复合物:是T细胞抗原受体(TCR)与 一组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是
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 CD4和CD8分子:T细胞辅助受体 ❖ 协同刺激分子:T细胞与靶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
CD28和CTLA-4调控T细胞活化的状态
❖ B7—CD28(T细胞活化信号) ❖ B7—CTLA4(T细胞活化抑制信号)
表达时相不同 和配体的结合能力不同 作用不同
ICOS — B7-H2
•在CD28之后起作用,调节活化T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上调T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T细胞的增殖
CD40L—CD40
•促进抗原提呈细胞活化;促进T细胞活化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抗体产生和类别转换;诱导记忆 性B细胞形成
LFA-1—ICAM-1
促进T细胞与靶细胞或其他细胞间的相互结合,并增强细胞 介导的免疫效应
LFA-2(CD2)—LFA-3
介导T细胞旁路激活途径,为效应T细胞提供活化信号
四、丝裂原结合分子
❖ T细胞表面表达识别丝裂原(mitogen)的 膜分子,即丝裂原受体,介导多克隆淋巴 细胞的活化
❖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Lymphocyte)
❖ 淋巴细胞来源于 淋巴样干细胞, 是一个复杂不均 一的细胞群体, 根据其表面标志 和功能特征,分 为许多形态相似 功能不同的亚群
淋巴细胞(Lymphocyte)
❖ 淋巴细胞来源于淋巴 样干细胞,是一个复 杂不均一的细胞群体, 根据其表面标志和功 能特征,分为许多形 态相似而功能不同的 亚群
❖ 常用的T细胞丝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A) 和刀豆蛋白A(ConA)
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 TCR-CD3复合物:是T细胞抗原受体(TCR)与 一组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是
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 CD4和CD8分子:T细胞辅助受体 ❖ 协同刺激分子:T细胞与靶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
CD28和CTLA-4调控T细胞活化的状态
❖ B7—CD28(T细胞活化信号) ❖ B7—CTLA4(T细胞活化抑制信号)
表达时相不同 和配体的结合能力不同 作用不同
ICOS — B7-H2
•在CD28之后起作用,调节活化T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上调T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T细胞的增殖
CD40L—CD40
•促进抗原提呈细胞活化;促进T细胞活化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抗体产生和类别转换;诱导记忆 性B细胞形成
LFA-1—ICAM-1
促进T细胞与靶细胞或其他细胞间的相互结合,并增强细胞 介导的免疫效应
LFA-2(CD2)—LFA-3
介导T细胞旁路激活途径,为效应T细胞提供活化信号
四、丝裂原结合分子
❖ T细胞表面表达识别丝裂原(mitogen)的 膜分子,即丝裂原受体,介导多克隆淋巴 细胞的活化
❖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细胞免疫ppt课件
![细胞免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dc51f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a.png)
APC提呈的抗原信息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相匹配时,T细胞被激活,开始 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或记忆T细胞。
T细胞激活
T细胞激活需要双信号刺激,第一信号来自抗原提呈细胞(APC)的抗原信息,第二信号来 自辅助性T细胞(Th)分泌的细胞因子。
第一信号使T细胞进入激活状态,第二信号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或记忆 T细胞。
T细胞激活后,会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进一步调节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的作用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调节分 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不 同的作用,如干扰素-γ(IFN-γ)促 进Th1细胞的分化,而白细胞介素-4 (IL-4)促进Th2细胞的分化。
细胞因子可以调节T细胞的增殖、分 化以及效应功能,如促进T细胞的活 化、增殖和分化为Th1、Th2、Th17 等亚型。
B淋巴细胞
产生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应答。
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吞噬并消 化病原体和细胞碎片 。
细胞因子分泌:调节 免疫反应。
抗原提呈:将抗原信 息传递给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
高效地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
免疫激活
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和分化。
免疫调节
抑制或促进T细胞应答。
其他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调节T细胞
非特异性地杀伤被感染的细胞或肿瘤 细胞。
抑制其他T细胞的活化,维持免疫稳 态。
细胞毒性T细胞
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杀伤靶细胞 。细胞免疫来自激活与03调节
抗原识别
抗原识别是细胞免疫的第一步,主要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APC)和T细 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APC通过吞噬、加工和提呈抗原,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激活T细胞 的免疫应答。
T细胞激活
T细胞激活需要双信号刺激,第一信号来自抗原提呈细胞(APC)的抗原信息,第二信号来 自辅助性T细胞(Th)分泌的细胞因子。
第一信号使T细胞进入激活状态,第二信号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或记忆 T细胞。
T细胞激活后,会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进一步调节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的作用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调节分 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不 同的作用,如干扰素-γ(IFN-γ)促 进Th1细胞的分化,而白细胞介素-4 (IL-4)促进Th2细胞的分化。
细胞因子可以调节T细胞的增殖、分 化以及效应功能,如促进T细胞的活 化、增殖和分化为Th1、Th2、Th17 等亚型。
B淋巴细胞
产生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应答。
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吞噬并消 化病原体和细胞碎片 。
细胞因子分泌:调节 免疫反应。
抗原提呈:将抗原信 息传递给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
高效地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
免疫激活
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和分化。
免疫调节
抑制或促进T细胞应答。
其他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调节T细胞
非特异性地杀伤被感染的细胞或肿瘤 细胞。
抑制其他T细胞的活化,维持免疫稳 态。
细胞毒性T细胞
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杀伤靶细胞 。细胞免疫来自激活与03调节
抗原识别
抗原识别是细胞免疫的第一步,主要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APC)和T细 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APC通过吞噬、加工和提呈抗原,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激活T细胞 的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ppt课件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5e50c004a1b0717fd5ddf5.png)
参与再次应答时的细胞免疫反应; • 致敏Tc细胞在杀伤靶细胞后,可以继续杀伤带有相应抗原的
其它靶细胞,即Tc细胞的再循环。
45
第三节 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
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 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Tm)是指对特异性 抗原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的T淋巴细胞。
交叉递呈(cross-presentation)
Target cells
CD8 T cells
Ag
pAPC/MHC I-peptide 32
第三节 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
33
第三节 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
Th1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34
CD4+Th1细胞的效应机制 主要是通过释放的三种细胞因子来实现的
CTL细胞的效应
Dead target cell
Perforin : creates a hole in the target membrane
44
致敏Tc细胞的功能特征:
• 只能杀伤携带有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或微生物; • 杀伤靶细胞时受MHC-I类分子的限制; • Tc细胞在分化为致敏Tc时有部分细胞可以成为记忆性Tc细胞,
抗原识别和递呈; 活化、增殖和分化; 效应阶段: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6
细胞免疫(广义)
• 原始的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非 T淋巴细胞(NK)的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狭义):单核细胞浸润 为主的炎症反应和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7
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 三个阶段: ① 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② 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③ 效应性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其它靶细胞,即Tc细胞的再循环。
45
第三节 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
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 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Tm)是指对特异性 抗原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的T淋巴细胞。
交叉递呈(cross-presentation)
Target cells
CD8 T cells
Ag
pAPC/MHC I-peptide 32
第三节 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
33
第三节 效应性T细胞的应答效应
Th1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34
CD4+Th1细胞的效应机制 主要是通过释放的三种细胞因子来实现的
CTL细胞的效应
Dead target cell
Perforin : creates a hole in the target membrane
44
致敏Tc细胞的功能特征:
• 只能杀伤携带有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或微生物; • 杀伤靶细胞时受MHC-I类分子的限制; • Tc细胞在分化为致敏Tc时有部分细胞可以成为记忆性Tc细胞,
抗原识别和递呈; 活化、增殖和分化; 效应阶段: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6
细胞免疫(广义)
• 原始的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非 T淋巴细胞(NK)的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狭义):单核细胞浸润 为主的炎症反应和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7
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 三个阶段: ① 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② 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③ 效应性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T淋巴细胞(共61张PPT)
![T淋巴细胞(共6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05013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0.png)
表达:活化的T细胞
配体:ICOS-L
作用:在CD28后起调节活化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增
殖
4、PD-1 (programmed death 1)
表达:活化的T细胞 配体: PD-L1 和 PD-L2 。 作用:抑制T、B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释放,
参与外周免疫耐受的形成
5、CD2 (LFA-2即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 ) 又称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
T淋巴细胞
T LYMPHOCYTE
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
依赖胸腺发育的淋巴细胞,
负责细胞免疫功能,参与抗肿
瘤、抗细胞内感染微生物、移 植排斥、迟发型超敏反应;对 部分体液免疫发挥辅助功能。
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75%;
胸导管:高达95%以上。
内容
➢T细胞的分化发育
➢T细胞表面分子及作用 ➢T细胞亚群 ➢T细胞的功能
T细胞丝裂原:刀豆蛋白A(ConA), 植物血凝素(PHA),
商陆丝裂原(PWM)
B细胞丝裂原:脂多糖/内毒素(LPS),葡萄球菌蛋白A
(SPA),商陆丝裂原(PWM)
五、其它表面分子
• 细胞因子受体(如IL-2R);FasL等
35
第三节 T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 根据活化阶段分类
➢ 根据TCR的组成分类
α链基因发生重排,开始表达有功能性的TCR。
参与外周免疫耐受的形成
表达:活化的CD4+T细胞
CD28
B7家族
T细胞
靶细胞或APC细胞
约占T细胞的5~10%,主要分布于皮肤和粘膜,多数为CD4-CD8-双阴性T细胞;
Increased Ig production
配体:ICOS-L
作用:在CD28后起调节活化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增
殖
4、PD-1 (programmed death 1)
表达:活化的T细胞 配体: PD-L1 和 PD-L2 。 作用:抑制T、B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释放,
参与外周免疫耐受的形成
5、CD2 (LFA-2即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 ) 又称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
T淋巴细胞
T LYMPHOCYTE
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
依赖胸腺发育的淋巴细胞,
负责细胞免疫功能,参与抗肿
瘤、抗细胞内感染微生物、移 植排斥、迟发型超敏反应;对 部分体液免疫发挥辅助功能。
外周血: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5%~75%;
胸导管:高达95%以上。
内容
➢T细胞的分化发育
➢T细胞表面分子及作用 ➢T细胞亚群 ➢T细胞的功能
T细胞丝裂原:刀豆蛋白A(ConA), 植物血凝素(PHA),
商陆丝裂原(PWM)
B细胞丝裂原:脂多糖/内毒素(LPS),葡萄球菌蛋白A
(SPA),商陆丝裂原(PWM)
五、其它表面分子
• 细胞因子受体(如IL-2R);FasL等
35
第三节 T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 根据活化阶段分类
➢ 根据TCR的组成分类
α链基因发生重排,开始表达有功能性的TCR。
参与外周免疫耐受的形成
表达:活化的CD4+T细胞
CD28
B7家族
T细胞
靶细胞或APC细胞
约占T细胞的5~10%,主要分布于皮肤和粘膜,多数为CD4-CD8-双阴性T细胞;
Increased Ig production
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10章 T 淋巴细胞
![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10章 T 淋巴细胞](https://img.taocdn.com/s3/m/258f39d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0.png)
通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针对自身抗原成分的T细胞被清除)
T 细胞经阳性选择、阴性选择后, 只有能识别自身MHC 和识别非自身 抗原肽的T细胞克隆才能发育成熟, 进入外周淋巴组织。
外周成熟的T细胞: MHC 限制性 自身耐受
T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中的分化和发育
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 ): 定位于胸腺依赖区 在抗原的刺激下
• • • • T细胞-TCR • •
I – CD8 克隆增殖 结合 MHC (胸腺上皮细胞) II-CD4 克隆增殖
不结合 MHC (胸腺上皮细胞) T 细胞克隆调亡
•
阳性选择
在胸腺皮质中,能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抗 原肽-MHC I或II类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的双 阳性 细胞,可继续分化为CD8+或CD4+ 的 单阳性细胞,此过程为胸腺的阳性选择。
CD4+ CD8+ (双阳性细胞,DP)—第二阶段
•
胸腺皮质
阳性选择,获MHC限制性
•
CD4+
CD8+ (单阳性细胞,SP)
•
•
胸腺
阴性选择,获自身耐受
第 三
阶
•
CD4+
CD8+
段
•
(MHC-II限制性,TH) (MHC-I限制性,CTL)
• 周围淋巴组织
阳性选择
此时,T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经基因重排后, 形成TCR-CD3结构,具识别 MHC-抗原肽能力。
双阴性细胞(DN,CD4-CD8-) TCR基因重排(获得功能性与多样性的TCR )
双阳性细胞(DP,TCR+CD4+CD8+) 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
T 细胞经阳性选择、阴性选择后, 只有能识别自身MHC 和识别非自身 抗原肽的T细胞克隆才能发育成熟, 进入外周淋巴组织。
外周成熟的T细胞: MHC 限制性 自身耐受
T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中的分化和发育
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 ): 定位于胸腺依赖区 在抗原的刺激下
• • • • T细胞-TCR • •
I – CD8 克隆增殖 结合 MHC (胸腺上皮细胞) II-CD4 克隆增殖
不结合 MHC (胸腺上皮细胞) T 细胞克隆调亡
•
阳性选择
在胸腺皮质中,能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抗 原肽-MHC I或II类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的双 阳性 细胞,可继续分化为CD8+或CD4+ 的 单阳性细胞,此过程为胸腺的阳性选择。
CD4+ CD8+ (双阳性细胞,DP)—第二阶段
•
胸腺皮质
阳性选择,获MHC限制性
•
CD4+
CD8+ (单阳性细胞,SP)
•
•
胸腺
阴性选择,获自身耐受
第 三
阶
•
CD4+
CD8+
段
•
(MHC-II限制性,TH) (MHC-I限制性,CTL)
• 周围淋巴组织
阳性选择
此时,T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经基因重排后, 形成TCR-CD3结构,具识别 MHC-抗原肽能力。
双阴性细胞(DN,CD4-CD8-) TCR基因重排(获得功能性与多样性的TCR )
双阳性细胞(DP,TCR+CD4+CD8+) 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
免疫细胞ppt课件
![免疫细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0aa7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a.png)
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种类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的调节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等。
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 化、活化以及功能表达,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共刺激信号与免疫细胞的激活
共刺激信号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除了抗原刺激外,还需要共刺激信号的参与才能有效激活免疫细胞。共刺激信号通常来自抗 原提呈细胞或淋巴细胞上的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
免疫细胞ppt课件
• 免疫细胞概述 • 免疫细胞的种类 • 免疫细胞的激活与调节 • 免疫细胞的疾病相关性 • 免疫细胞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01
免疫细胞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 疫应答相关的细胞。
分类
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细胞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
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维持机体内部 稳定。
作用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
免疫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发育
免疫细胞的发育始于骨髓中的干细胞 ,经过一系列分化过程最终形成成熟 的免疫细胞。
分化
在发育过程中,免疫细胞受到不同的 信号刺激,分化为不同类型的免疫细 胞,执行特定的功能。
02
免疫细胞的种类
T细胞
01
02
03
功能
免疫细胞治疗的方法与技术
细胞因子疗法
通过注射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细胞疫苗疗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免疫细胞,使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达特定抗原,激发机体免疫反应。
免疫学第8章T细胞发育活化分化与效应机制PPT课件
![免疫学第8章T细胞发育活化分化与效应机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433b5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f.png)
正选择:与自抗原低 亲和性/弱识别的细 胞将成熟
负选择:与自抗原高 亲和性/强识别的细 胞将凋亡(清除)
T细胞在胸腺中发 育成熟
• 在怀孕期(小鼠约11 天;人8-9周),祖T 细胞迁移到胸腺,并 在那里增生、分化成 熟。
• 在胸腺中,发育的T 细胞称为胸腺细胞 (thymocytes)。
• 在胸腺中,T细胞的 成熟包含了胚系TCR 基因的重排和多种膜 分子的表达。
3)允许细胞发生TCRα 链基因重排;
4)诱导细胞发育进入DP 阶段。
胸腺中T细胞发育的选择过程
• 正选择(positive selection):仅仅那 些TCR能识别自MHC分子的T细胞能 够生存(导致MHC限 制)。
• 负选择(negative selection):清除那些 与自MHC或自MHC肽反应过强的T细胞 (导致自耐受)。
• 正辅助刺激 信号受体: CD28
• 负辅助刺激 信号受体: CTLA4
CD28的T细胞刺激机制
“静息”的APCs缺乏辅助 刺激信号配体
“活化”的APCs拥有升高 的辅助刺激信号配体表 达和细胞因子的分泌
CD40的T细胞刺激机制
新生T细胞活化的第三信号:细胞因子信号
新生T细胞活化 所需的三种 信号
IL-2在T细胞增殖中的调控作用
三种专属APCs在抗原递呈和诱导T细胞活化中的差异
三种专属APCs在抗原递呈和诱导T细胞活化中的差异
抗原摄入 抗原递呈
反应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新生T细胞的活 化:克隆扩 增和分化成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的活 化:巨噬细 胞的活化 (细胞介导 的免疫)
效应T细胞的活 化:B细胞 的活化与抗 体的产生 (体液免疫)
负选择:与自抗原高 亲和性/强识别的细 胞将凋亡(清除)
T细胞在胸腺中发 育成熟
• 在怀孕期(小鼠约11 天;人8-9周),祖T 细胞迁移到胸腺,并 在那里增生、分化成 熟。
• 在胸腺中,发育的T 细胞称为胸腺细胞 (thymocytes)。
• 在胸腺中,T细胞的 成熟包含了胚系TCR 基因的重排和多种膜 分子的表达。
3)允许细胞发生TCRα 链基因重排;
4)诱导细胞发育进入DP 阶段。
胸腺中T细胞发育的选择过程
• 正选择(positive selection):仅仅那 些TCR能识别自MHC分子的T细胞能 够生存(导致MHC限 制)。
• 负选择(negative selection):清除那些 与自MHC或自MHC肽反应过强的T细胞 (导致自耐受)。
• 正辅助刺激 信号受体: CD28
• 负辅助刺激 信号受体: CTLA4
CD28的T细胞刺激机制
“静息”的APCs缺乏辅助 刺激信号配体
“活化”的APCs拥有升高 的辅助刺激信号配体表 达和细胞因子的分泌
CD40的T细胞刺激机制
新生T细胞活化的第三信号:细胞因子信号
新生T细胞活化 所需的三种 信号
IL-2在T细胞增殖中的调控作用
三种专属APCs在抗原递呈和诱导T细胞活化中的差异
三种专属APCs在抗原递呈和诱导T细胞活化中的差异
抗原摄入 抗原递呈
反应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新生T细胞的活 化:克隆扩 增和分化成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的活 化:巨噬细 胞的活化 (细胞介导 的免疫)
效应T细胞的活 化:B细胞 的活化与抗 体的产生 (体液免疫)
免疫学第九章免疫细胞PPT课件
![免疫学第九章免疫细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2dac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5.png)
在骨髓中发育为前体DC细胞,随后迁移到外周组织。
DC细胞的分化
在外周组织中接受不同的信号刺激,分化为不同亚型的DC细胞。
调节性DC细胞的分化
在特定的免疫微环境中,由其他DC细胞或巨噬细胞分化而来。
DC细胞的激活和调节
抗原刺激
DC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抗原,被激活并启 动免疫应答。
共刺激分子
DC细胞表达多种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相互作用, 提供激活信号。
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执行体 液免疫应答。
滤泡B细胞
参与抗原的摄取、加工和递呈 。
调节性B细胞
通过产生IL-10和TGF-β等细胞因 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浆细胞样B细胞
分泌大量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应答。
B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抗原识别
B细胞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BCR) 识别抗原。
激活和分化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活化,分化为浆 细胞或记忆B细胞。
DC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抗原呈递
DC细胞能够摄取并加工抗原,将其呈递给T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 应答。
T细胞活化
DC细胞与T细胞相互作用,通过信号转导和共刺激分子等机制激活 T细胞。
免疫调节
DC细胞在不同的免疫微环境中发挥调节作用,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 活化和凋亡。
DC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前体DC细胞的发育
T淋巴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01
02
03
04
辅助T细胞
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来激活其他 T细胞和B细胞,协助免疫应
答。
细胞毒T细胞
识别并破坏被感染或异常的细 胞。
调节T细胞
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来抑 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维持
免疫稳态。
DC细胞的分化
在外周组织中接受不同的信号刺激,分化为不同亚型的DC细胞。
调节性DC细胞的分化
在特定的免疫微环境中,由其他DC细胞或巨噬细胞分化而来。
DC细胞的激活和调节
抗原刺激
DC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抗原,被激活并启 动免疫应答。
共刺激分子
DC细胞表达多种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相互作用, 提供激活信号。
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执行体 液免疫应答。
滤泡B细胞
参与抗原的摄取、加工和递呈 。
调节性B细胞
通过产生IL-10和TGF-β等细胞因 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浆细胞样B细胞
分泌大量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应答。
B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抗原识别
B细胞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BCR) 识别抗原。
激活和分化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活化,分化为浆 细胞或记忆B细胞。
DC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抗原呈递
DC细胞能够摄取并加工抗原,将其呈递给T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 应答。
T细胞活化
DC细胞与T细胞相互作用,通过信号转导和共刺激分子等机制激活 T细胞。
免疫调节
DC细胞在不同的免疫微环境中发挥调节作用,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 活化和凋亡。
DC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前体DC细胞的发育
T淋巴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01
02
03
04
辅助T细胞
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来激活其他 T细胞和B细胞,协助免疫应
答。
细胞毒T细胞
识别并破坏被感染或异常的细 胞。
调节T细胞
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来抑 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维持
免疫稳态。
医学免疫学 T淋巴细胞 PPT教案
![医学免疫学 T淋巴细胞 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bdbaeb227916888586d752.png)
• CD4和CD8分子的主要功能: (1)辅助TCR识别抗原 (2)参与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的转导。
是TCR的共受体
CD4基本结构及作用
CD4分子是由一条肽链 组成的跨膜蛋白。胞外 区具有4个Ig样结构域, 其中远膜端的2个结构 域能够与MHCⅡ类分 子的β2结构域结合。
CD8基本结构及作用
CD8分子由α和β肽链组成, 2条肽链均为跨膜蛋白,由二 硫键连接。胞外区各含一个 Ig样结构域, 能够与MHCⅠ 类分子的α3功能区结合 。
7.LFA-1和ICAM-1
T 细 胞 表 面 的 淋 巴 细 胞 功 能 相 关 抗 原 -1 (LFA-1)与APC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相互结合,介导T细胞与APC 或靶细胞的黏附。T细胞也可表达ICAM-1, 同APC、靶细胞或T细胞自身表达的LFA-1 结合。
四、丝裂原受体及其他表面分子
(四)T细胞发育的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
部位:胸腺皮髓交界处、髓质,主要由胸腺
DC、Mφ起选择作用。
SP
胸腺DC、Mφ
高亲和力结合自身肽:MHC-Ⅰ类分子
凋亡或无能
CD8+T
不结合 自身肽:MHC-Ⅰ类分子
成熟CD8+T细胞
高亲和力结合 自身肽:MHC-Ⅱ类分子
凋亡或无能
2.CD3的结构和功能 1) 是成熟T细胞又一特征性表面标志。
2)是TCR-CD3复合体中信号转导的亚单位, 将TCR接受的抗原刺激信号转导至细胞内,使T 细胞活化。
3) 组成与结构:由、、、、五种
肽链组成。两两形成二聚体与TCR组成复合体。
4)每条肽链胞质区较长,均含有 免疫受体 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由18个aa组成,含2 个YxxL/V保守序列。
是TCR的共受体
CD4基本结构及作用
CD4分子是由一条肽链 组成的跨膜蛋白。胞外 区具有4个Ig样结构域, 其中远膜端的2个结构 域能够与MHCⅡ类分 子的β2结构域结合。
CD8基本结构及作用
CD8分子由α和β肽链组成, 2条肽链均为跨膜蛋白,由二 硫键连接。胞外区各含一个 Ig样结构域, 能够与MHCⅠ 类分子的α3功能区结合 。
7.LFA-1和ICAM-1
T 细 胞 表 面 的 淋 巴 细 胞 功 能 相 关 抗 原 -1 (LFA-1)与APC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相互结合,介导T细胞与APC 或靶细胞的黏附。T细胞也可表达ICAM-1, 同APC、靶细胞或T细胞自身表达的LFA-1 结合。
四、丝裂原受体及其他表面分子
(四)T细胞发育的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
部位:胸腺皮髓交界处、髓质,主要由胸腺
DC、Mφ起选择作用。
SP
胸腺DC、Mφ
高亲和力结合自身肽:MHC-Ⅰ类分子
凋亡或无能
CD8+T
不结合 自身肽:MHC-Ⅰ类分子
成熟CD8+T细胞
高亲和力结合 自身肽:MHC-Ⅱ类分子
凋亡或无能
2.CD3的结构和功能 1) 是成熟T细胞又一特征性表面标志。
2)是TCR-CD3复合体中信号转导的亚单位, 将TCR接受的抗原刺激信号转导至细胞内,使T 细胞活化。
3) 组成与结构:由、、、、五种
肽链组成。两两形成二聚体与TCR组成复合体。
4)每条肽链胞质区较长,均含有 免疫受体 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由18个aa组成,含2 个YxxL/V保守序列。
T细胞及其免疫反应1
![T细胞及其免疫反应1](https://img.taocdn.com/s3/m/e97da2b214791711cd791716.png)
T细胞亚群
Class
Functions
Antigen receptor and specificity
Selected markers
Percent of total lymphocytes (human)
αβ T lymphocytes
CD4+ helper T lymphocytes
CD8+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初始、效应、记忆T细胞的比较
T细胞活化过程中表面标志的变化
CD4+T细胞和CD8+T细胞
根据T细胞表达CD4或CD8分子
CD8+ T cell: peptide+MHC class I
CD8+ CTL
Th1 cells
CD4+ T cell: peptide + MHC class II Th2 cells Th17 cells Tfh cells
T细胞亚群
αβ T细胞与γδ T细胞的比较
CD4+辅助性T细胞、CD8+细胞毒性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的比较
❖ T细胞的活化
抗原识别
T细胞特异活化的第一步 需要APC提呈抗原肽-MHC复合物
抗原特异性和MHC限制性
T细胞活化需要APC
APC和T细胞相互作用
非特异性结合 表面粘附分子与APC表面相应配体结合 可逆而短暂 特异性结合 TCR识别相应的特异性抗原肽-MHC复合物 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
Treg cells
CD4+T细胞和CD8+T细胞
根据T细胞表达CD4或CD8分子
CD4+ T cell: peptide + MHC class II
第三章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课件
![第三章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9cd80d852458fb770b568e.png)
03.03.2020
(1) B细胞
1 B细胞的分化与功能:
➢ 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
淋巴样前体细胞
祖B细胞(pro-B )
重链重排 前B细胞(pre-B) 轻链重排 未成熟
B细胞
成熟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
03.03.2020
03.03.2020
➢ B细胞功能:
① 介导体液免疫(主要功能) ② 摄取、加工和递呈抗原 ③ 调节免疫应答
它们均来自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
03.03.2020
03.03.2020
Neutrophil
Eosinophil
Neutrophil
Lymphocyte
03.03.2020
Monocyte
Basophil
免疫活性细胞
是指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分化增殖、产生抗体或 淋巴因子、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
03.03.2020
3 肥大细胞 mast cell
主要分布在粘膜和结缔组织 (血液中即嗜碱性粒细胞) 带有IgE的Fc受体,在过敏原的作用下,发生 脱颗粒并释放介质引起超敏反应。
03.03.2020
03.03.2020
(三)免疫分子
膜表面免疫分子、体液免疫分子
1.膜表面分子
膜表面抗原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 粘附分子
(1)中枢免疫器官 1 骨髓
红细胞系
髓样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粒细胞系 血小板 单核细胞系 B
淋巴干细胞
T
03.03.2020
03.03.2020
2 胸腺
03.03.2020
03.03.2020
(2)外周免疫器官
(1) B细胞
1 B细胞的分化与功能:
➢ 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
淋巴样前体细胞
祖B细胞(pro-B )
重链重排 前B细胞(pre-B) 轻链重排 未成熟
B细胞
成熟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
03.03.2020
03.03.2020
➢ B细胞功能:
① 介导体液免疫(主要功能) ② 摄取、加工和递呈抗原 ③ 调节免疫应答
它们均来自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
03.03.2020
03.03.2020
Neutrophil
Eosinophil
Neutrophil
Lymphocyte
03.03.2020
Monocyte
Basophil
免疫活性细胞
是指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分化增殖、产生抗体或 淋巴因子、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
03.03.2020
3 肥大细胞 mast cell
主要分布在粘膜和结缔组织 (血液中即嗜碱性粒细胞) 带有IgE的Fc受体,在过敏原的作用下,发生 脱颗粒并释放介质引起超敏反应。
03.03.2020
03.03.2020
(三)免疫分子
膜表面免疫分子、体液免疫分子
1.膜表面分子
膜表面抗原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 粘附分子
(1)中枢免疫器官 1 骨髓
红细胞系
髓样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粒细胞系 血小板 单核细胞系 B
淋巴干细胞
T
03.03.2020
03.03.2020
2 胸腺
03.03.2020
03.03.2020
(2)外周免疫器官
B细胞和T细胞PPT课件
![B细胞和T细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33cba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9.png)
➢ TH细胞识别B细胞上的肽-MHCII复合物,这 个识别在加上共刺激信号导致了TH细胞的激活。
➢ 激活的TH细胞开始表达CD40L,CD40和 CD40L的相互作用产生信号②,B7和CD8作 用给TH细胞提供了共刺激信号。
➢ B细胞开始表达各种细胞因子受体。TH细 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B细胞上的细胞因子受 体结合导致B细胞增殖和分化。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如果静息B细胞在淋巴结中遇上膜结 合抗体的同源抗原,它就会被激活、增殖、分化成分泌抗体 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B细胞受体(BCR)识别抗原
B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
➢ 抗原交联膜结合抗体,产生信号①,这导致 MHCII和共刺激分子B7表达的上调。抗体抗原 复合物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方式进入B细胞内, 被降解成肽段。一些肽段结合到MHCII,以肽- MHCII复合物的形式提呈到B细胞表面。
抗体IgG的基本结构
抗体多样性的产生
在每一个B细胞中,编码抗体重链基因的染色体具有4种 类型DNA元件(基因片段)的多个拷贝存在,这4种片段 分别称为V、D、J和C。
抗体的类型及其特性
B细胞所处微环境的细胞因子决定了其 所分泌抗体的类型
抗体的类型转换
抗体的标记和中和功能
B细胞的种类
静息B 细胞(Naïve B cell):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发育 成熟后,在其表面表达有膜结合的免疫球蛋白mIgM,它们只 有唯一的抗原特异性。成熟后的静息B 细胞在血液和淋巴中 循环,如果这时还未遇上相应的抗原,我们称之为静息B 细 胞。
• 成熟的DC从肿瘤组织迁移到富含T细胞的外周淋巴器官。 那里它们激活CTL和CD4+T细胞。
• CTL能有效识别杀死肿瘤细胞。CD4+T能帮助DC激活CTL, 并通过分泌IL2帮助增殖CTL。
➢ 激活的TH细胞开始表达CD40L,CD40和 CD40L的相互作用产生信号②,B7和CD8作 用给TH细胞提供了共刺激信号。
➢ B细胞开始表达各种细胞因子受体。TH细 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B细胞上的细胞因子受 体结合导致B细胞增殖和分化。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如果静息B细胞在淋巴结中遇上膜结 合抗体的同源抗原,它就会被激活、增殖、分化成分泌抗体 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B细胞受体(BCR)识别抗原
B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
➢ 抗原交联膜结合抗体,产生信号①,这导致 MHCII和共刺激分子B7表达的上调。抗体抗原 复合物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方式进入B细胞内, 被降解成肽段。一些肽段结合到MHCII,以肽- MHCII复合物的形式提呈到B细胞表面。
抗体IgG的基本结构
抗体多样性的产生
在每一个B细胞中,编码抗体重链基因的染色体具有4种 类型DNA元件(基因片段)的多个拷贝存在,这4种片段 分别称为V、D、J和C。
抗体的类型及其特性
B细胞所处微环境的细胞因子决定了其 所分泌抗体的类型
抗体的类型转换
抗体的标记和中和功能
B细胞的种类
静息B 细胞(Naïve B cell):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发育 成熟后,在其表面表达有膜结合的免疫球蛋白mIgM,它们只 有唯一的抗原特异性。成熟后的静息B 细胞在血液和淋巴中 循环,如果这时还未遇上相应的抗原,我们称之为静息B 细 胞。
• 成熟的DC从肿瘤组织迁移到富含T细胞的外周淋巴器官。 那里它们激活CTL和CD4+T细胞。
• CTL能有效识别杀死肿瘤细胞。CD4+T能帮助DC激活CTL, 并通过分泌IL2帮助增殖CTL。
三 T细胞的成熟、激活和免疫功能
![三 T细胞的成熟、激活和免疫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ee7f0fe5524de518964b7da9.png)
随着胸腺细胞的成熟,它们与胸腺中的非淋巴 细胞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些细胞是:胸腺上皮细胞、从骨髓而来的 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最外层的胸腺皮质 上皮细胞是护理细胞,它们在膜的内褶处,围 绕淋巴细胞,随后便与深层皮质中的上皮细胞 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其周围的淋巴细胞必须通 过这个网状结构才能达到髓质。树突状细胞存 在于皮质和髓质交接处和髓质中,巨噬细胞主 要存在于髓质。淋巴细胞通过与这些细胞的相 互作用达到成熟和迁移。
这些选择是针对全部发育的T细胞群的,是通 过生长或死亡来实现的。胸腺细胞表达TCR以后, 才能进入选择阶段,并且正选择可能先于负选择
在正选择过程中,要求TCR对外来抗原和 MHC分子的双重识别,这样选择的结果,那 些不能结合外来抗原或不能与自身MHC结合 (即自身MHC限制)的T细胞克隆死亡除去。 在负选择过程中是把TCR能与自身抗原-MHC 复合物结合的胸腺细胞克隆除去,称克隆 删除(clonal deletion)或称钝化、克隆 脱敏(clonal anergy)。经过负选择,只 有对外来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保留下来,形 成了自我耐受。
2.T细胞的分化和选择
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早期就表达TCR: CD3复合物,随后表达其他辅助分子(包括 CD4和CD8)。同时,T细胞逐渐分化为具有 辅助化和细胞毒功能的不同亚群。
(1)T细胞受体(TCR)的表达
在研究T细胞的个体发育中,根据胚胎的不 同发育阶段,利用表面表达分子的不同来 了解T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和T细胞的不同 亚群,在这方面的成果多来自对胎鼠胸腺 的研究。 人的胎儿也有类似的过程。
鼠胎发育到第18天可检测到αβTCR受体的 CD4+、CD8-的单正细胞,它占全部细胞的 12%,它已表现出“辅助”细胞的活性,随 之迁移到外周淋巴组织和循环系统中去, 形成成熟的Ⅱ类MHC限制性的辅助性T细胞 (T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腺中的负选择过程产生了自我耐受。自 我耐受对于机体的健康是极为重要的。机 体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是由于体内缺少对 于这些自身抗原特异性的T、B淋巴细胞, 或是它们不对自身抗原作出应答所致。现 在了解到对自身蛋白质的耐受性在很大程 度上归因于T细胞的耐受,而其主要机制是 对自身抗原应答的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时被 删除或被钝化的负选择结果。
每个个体都具有识别任何一种抗原的潜能,不同 的TCR在不同克隆的T细胞表面表达之后,T细胞 库就会由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来修饰:T细胞库 受自身MHC限制,这种选择称为正选择 (positive selection),又称为胸腺教育 (thymic education)。而负选择(negative selection)是除掉或钝化与自身成分应答的克 隆,以保证成熟的T细胞是自我耐受的。
2.T细胞的分化和选择
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早期就表达TCR: CD3复合物,随后表达其他辅助分子(包括 CD4和CD8)。同时,T细胞逐渐分化为具有 辅助化和细胞毒功能的不同亚群。
(1)T细胞受体(TCR)的表达
在研究T细胞的个体发育中,根据胚胎的不 同发育阶段,利用表面表达分子的不同来 了解T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和T细胞的不同 亚群,在这方面的成果多来自对胎鼠胸腺 的研究。 人的胎儿也有类似的过程。
第三节 T细胞的成熟、 激活和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肩负着细胞免疫功能,其中包括 激活T、B细胞的辅助功能、直接杀伤靶细 胞的细胞毒作用、释放各种淋巴因子诱导 和激活周围细胞和组织发挥免疫效应的迟 发性超敏反应以及免疫调节功能等。
T细胞在发挥上述免疫功能之前,要经过一 个在胸腺组织内的分化成熟过程和抗原及 辅助分子的激活过程。
随着胸腺细胞的成熟,它们与胸腺中的非淋巴 细胞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些细胞是:胸腺上皮细胞、从骨髓而来的
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最外层的胸腺皮质 上皮细胞是护理细胞,它们在膜的内褶处,围 绕淋巴细胞,随后便与深层皮质中的上皮细胞 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其周围的淋巴细胞必须通 过这个网状结构才能达到髓质。树突状细胞存 在于皮质和髓质交接处和髓质中,巨噬细胞主 要存在于髓质。淋巴细胞通过与这些细胞的相 互作用达到成熟和迁移。
T细胞的激活的特点:
1、受MHC的限制,如前所述,CD4T细胞识别Ⅱ类MHC 分子,CD8+细胞识别I类MHC分子。
2、辅助分子在T细胞识别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这 些辅助分子是在T细胞表面存在一些跨膜蛋白,从 不同途径来调节免疫应答的,它们分布在靶细胞 或抗原呈递细胞的表面,与配基结合后,就加强 了T细胞与靶细胞或抗原呈递细胞的粘连作用,保 证了TCR:CD3与多肽-MHC复合物结合的稳定性, 从而促使T细胞的激活。还有些辅助分子把调节免 疫功能的生化信号传递到T细胞的内部,发挥阻断 或激活T细胞的免疫应答。这些辅助分子包括: CD4、CD8、LFA-1、LVA、CD28、CD44、CD45、CD5、 Thy-1、Ly-6等,
1.T细胞的迁移和繁殖
前T细胞是从骨髓中产生的,迁移到胸腺后, 有些细胞受到刺激而生长,其他的死亡。 这些存活下来的细胞发育成熟后,又迁移 到血液和外周淋巴组织中去,成为有功能 的T细胞。
不成熟的T细胞最早在胸腺中被检出的时间, 小鼠是在妊娠期中的第11天,人类是在妊 娠期的第7~8周。开始分布在皮质,随着T 细胞的成熟而向髓质转移,并从这里继而 离开胸腺进入外周组织。在胸腺中的T细胞 又称胸腺细胞。在胸腺皮质的发育阶段中, T细胞开始表达TCR、CD4和CD8等重要分化 抗菌素原和抗原受体。当胸腺细胞在到达 髓质前,就有近95%以上的细胞死亡,这是 T细胞克隆选择的过程引起的。
(2)CD4和CD8的表达
CD4和CD8分子通常用于淋巴细胞分类及表示淋巴 细胞的成熟次序。另外,这些分子可能在T细胞 库定型的选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根据CD4和CD8 可把淋巴细胞分为四个类型:CD4-CD8-(双负细 胞)、CD4+CD8+(双正细胞)、CD4+CD8-(单正 细胞)和CD4-CD8+(单正细胞)。
这些选择是针对全部发育的T细胞群的,是通 过生长或死亡来实现的。胸腺细胞表达TCR以后, 才能进入选择阶段,并且正选择可能先于负选择
在正选择过程中,要求TCR对外来抗原和 MHC分子的双重识别,这样选择的结果,那 些不能结合外来抗原或不能与自身MHC结合 (即自身MHC限制)的T细胞克隆死亡除去。 在负选择过程中是把TCR能与自身抗原-MHC 复合物结合的胸腺细胞克隆除去,称克隆 删除(clonal deletion)或称钝化、克隆 脱敏(clonal anergy)。经过负选择,只 有对外来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保留下来,形 成了自我耐受。
一个胸腺细胞一旦表达了T细胞受体,它就再也不 会改变其特异性,因此在T细胞个体发生中,MHC 限制应该是作用于一群细胞,而不是单个细胞, 这是外周T细胞存活及扩增的重要特点。正选择可 能是MHC分子与胸腺细胞上的TCR结合后激活细胞 的结果。
所有的T细胞必须表达可与MHC分子结合的TCR才能 存活,T细胞在胸腺中的正选择过程受MHC分子的 限制,且不需外来抗原的存在。
β链在第13或14天就出现D-J的无功能重排,但 β链有功能的V-D-J重排及全长1.3kb的转录产物 在第16天才检测到。α链基因是在β链重排后的 刺激下开始重排的,到第17天才产生有功能的转 录产物。CD3和αβ受体的复合物于第17天首次 发现,比γδ表达晚2天。继而αβ受体的表达 很快超过γδ受体,所以出生时,大多数表达 TCR:CD3复合物的胸腺细胞都是αβ受体,90% 的外周T细胞只表达αβ受体。
1.T细胞激活的早期信号传递
当抗原被呈递给T细胞,并与TCR:CD3结合后, 膜和胞质会产生一系列反应,这些早期的信号反 应与以后的T细胞激活效应——细胞分裂素的产生 和细胞分裂是随机地相关联的。这些早期信号反 应和其他非淋巴细胞(如肥大细胞、血小板、内 分泌内皮细胞以及肌肉细胞等)受刺激原刺激而 产生的反应极其相似。许多离子和生化物质的浓 度在细胞内的增加,对于信号反应极为关键。这 些离子和生化物质通常称之为“二级信使”。早 期激活的过程包括:质膜上的肌醇磷酯水解;胞 内Ca2+浓度增加;膜上和胞质蛋白的磷酸化。
T细胞的激活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相互联系 的几个步骤:
(1)早期的信号传递过程;
(2)一系列不同基因的激活、转录和表达;
(3)新的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
(4)细胞分裂素的分泌;
(5)诱导分裂活动。
T细胞早期激活过程包括:产生胞内二级信 使——激活蛋白质激酶——合成核的调控 因子或使调控因子磷酸化——因子被激 活——刺激基因转录等程序。
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成熟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场所。由于在 一些无胸腺的个体中也发现存在少量成熟 的T细胞,因此怀疑机体存在除胸腺外的其 他组织,只是直到现在尚未搞清楚它的具 体位置。另外,随着年龄的老化,胸腺逐 渐退化,功能也大为降低,这可能是由于 记忆细胞有较长的存活时间(在人体内存 活可达20年),以致对机体来说只需分化 成熟少量的T细胞便可以维持,而退化的胸 腺是足以胜任的。
αβTCR基因的重排发生在双正细胞由胸腺 皮质到髓质的过程中,并形成TCR:CD3复 合物。
鼠胎发育到第18天可检测到αβTCR受体的 CD4+、CD8-的单正细胞,它占全部细胞的 12%,它已表现出“辅助”细胞的活性,随 之迁移到外周淋巴组织和循环系统中去, 形成成熟的Ⅱ类MHC限制性的辅助性T细胞 (TH)。
在鼠胎发育的第11天,可首次在其胸腺中 检测到T细胞前体。它们表达CD44、Thy-1 (小鼠特有的)、CD1(类似于Ⅰ类MHC分 子),这些分子的功能还不了解,CD44可 能在T细胞前体在胸腺迁移中起作用。
在细胞上尚未表达TCR:CD3复合物时,它 是各种不同亚群的T细胞的前体。
小鼠胚胎发育的第13~14天时(与人胎儿发 育的第8~9周相对应)可测到TCR基因的第 一次重排,并有γ和δ基因的参与。第14 天出现γ、δ基因的全长mRNA转录产物, 第14天或15天表面有CD3和γδ受体的复合 物出现。编码CD3的基因最初与γδ基因协 同表达,并与γδ异二聚体结合,所以 γδ受体在T细胞发育中是首先出现的TCR。
T细胞的分化成熟要经过迁移和繁殖、分化 和选择的过程。在机体的T细胞库中,除具 有不同抗原特异性外,还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T细胞识别抗原要受到自身MHC分子的 限制;二是成熟T细胞库是自我耐受的,即 它不能单独识别自身MHC分子以及和自身 MHC分子结合的自身抗原,因此不会对自身 抗原产生应答。
正选择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CD4+细胞只 受Ⅱ类MHC分子的限制,而CD8+细胞却只受 Ⅰ类MHC分子的限制。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是 CD4和CD8分子分别与Ⅱ类和Ⅰ类MHC分子结 合,这种结合促进了胸腺细胞和表达MHC的 上皮细胞的有效相互作用,继而发育成熟 为Ⅰ类MHC限制(CD8+细胞)和Ⅱ类MHC分 子限制(CD4+CD4和 CD8(这些双负细胞在成体全部淋巴细胞中 占5%)大部分(80%)迅速分裂,出现TCR 基因重排
CD2分子也出现在大多数双负细胞上。
双负细胞的成熟是沿两条路径发展的,大 多数开始表达CD4+和CD8+,形成双正细胞, 随后形成两个亚群的CD4+或CD8+的单正细 胞。
3、 T细胞有效地激活还需要一个附加信号, 它们作用于T细胞,称为“共刺激信号”, 或称“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 molecular)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 突状细胞等附属细胞除作为抗原呈递细胞 外,还可以提供这种共刺激信号。此外, 某些分裂素,如白细胞介素-1(IL-1)、 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 (IL-6)等,也都显示出共刺激活性。
非淋巴细胞产生的两种类型的分子,对T细胞的 成熟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