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383359aa03d8ce2f01662367.png)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作者: ————————————————————————————————日期:ﻩ1生态文明的定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 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一)政治方面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在更广泛领域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方面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是生态环境最易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每年都在加大,但成效不显著,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健康,而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1950年代我国自然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476亿元,而到2007年,水利部透露,截至7月16日,全国仅洪涝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3726亿元。
(三)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
建设美丽中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建设美丽中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debb9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6.png)
建设美丽中国100分• 1.我国城市中;其车用柴油含硫率与国际接轨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秦皇岛o B.洛阳o C.哈尔滨o D.北京•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其中在我国还没有大量实施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政策环评o B.区域战略环评o C.规划环评o D.项目环评• 3.农村面源污染包括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下列选项中属于外源性污染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秸秆燃烧造成的污染o B.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o C.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o D.工矿企业造成的污染• 4.在我国;大气污染物最主要的来源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水o B.石油o C.煤o D.天然气•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绿色经济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可持续交通o B.废物管理o C.环境基础设施建设o D.钢铁冶金• 6.在生态文明的概念中;生态文明建设以为基础;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致力于构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文明形态..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国民生产总值o B.资源环境承载力o C.国家的经济总量o D.和平的国际社会环境•7.目前;北京市PM2.5最主要的来源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燃煤o B.工业排放o C.扬尘o D.机动车尾气•8.近年来;美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明显降低;其原因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页岩气产量的提高o B.不再使用化石能源o C.大规模利用核能o D.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提高•9.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先发展、后治理o B.谁污染谁治理o C.排污收费o D.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10.在循环经济的三个原则中;应放在首位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无害化o B.无害化o C.资源化o D.减量化•11.在污染减排方面;我国实施的措施有..多选题4分得分:4分o A.结构减排o B.工程减排o C.政策减排o D.临时减排•12.根据全国农业区域布局;下列省市中;处在优化发展区的有 ..多选题4分得分:4分o A.黑龙江省o B.吉林省o C.辽宁省o D.青海省•13.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有..多选题4分得分:4分o A.绿色发展o B.高速发展o C.循环发展o D.低碳发展•14.环境保护应包含的内容有..多选题4分得分:4分o A.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自然的气候条件o B.生态建设与保护o C.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o D.污染防治•15.全球环境问题有..多选题4分得分:4分o A.臭氧层损耗o B.全球气候变暖o C.危险废物越境转移o D.矿产资源短缺•16.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关系到 ..多选题4分得分:4分o A.人民的福祉o B.民族的未来o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o D.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能否实现•17.关于美丽中国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题4分得分:4分o A.建设美丽中国必须防治好环境问题;必须首先从发展的源头去解决o B.建设美丽中国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和各学科领域o C.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充分认识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o D.建设美丽中国要深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环境保护道路•18.我国已经提出的生态安全屏障有 ..多选题4分得分:4分o A.青臧高原生态安全屏障o B.黄土高原和川滇生态安全屏障o C.内蒙古草原生态安全屏障o D.大小兴安岭生态安全屏障•19.环境的基本特征有 ..多选题4分得分:4分o A.整体性o B.区域性o C.变动性o D.季节性•20.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多选题4分得分:4分o A.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o B.增加碳汇特别是林业碳汇o C.科技创新;主要是碳封存、碳收集的技术o D.生活和消费方式的改变•21.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是建设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o错误•22.2011-2015年中国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包括五河、三湖、两库;其中三湖指太湖、巢湖、滇池..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o错误•23.环境保护的目的是解决现实的环境问题而非潜在的环境问题..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o错误•24.我国现在还没有签署和批准任何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o错误•25.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在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上;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一种治国理念和政策导向..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o错误•26.可持续发展时代不同;在传统现代化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在逐渐降低..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o错误•2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指天然的自然因素;不包括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o错误•28.“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o错误•29.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之一..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o错误•30.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特征是水中藻类和水中植物过度生长;引起水体及其生态的变化..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o错误。
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方针是](https://img.taocdn.com/s3/m/0d59d98e2f60ddccda38a0b3.png)
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的基本方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
争取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扩展资料: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一)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问题我国虽然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我们的国土空间开发很不均衡,开发格局亟须优化。
一是经济、产业、资源空间布局不协调。
市场消费地与资源富集区空间错位,造成能源资源的长距离调运和产品、劳动力大规模跨地区流动,经济运行成本和生态环境风险加大。
二是部分地区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大城市病普遍存在。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国土开发强度接近或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普遍趋紧甚至超限。
三是国土开发利用还存在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性矛盾。
农业和生态用地空间受到挤压,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矛盾加剧,保护耕地压力持续增大。
(二)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问题我国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特征,高能耗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创造的GDP与消耗的资源不成比例。
1978—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是全球同期增速的2.9倍。
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速大大快于经济增长,高耗能产品的大量生产将能耗、物耗、污染留在了我国。
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三)关于资源高效利用问题我国资源禀赋并不优越,资源人均少,质量总体不高。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是什么?-咨询工程师考试.doc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是什么?-咨询工程师考试.doc](https://img.taocdn.com/s3/m/608e1b4ef78a6529647d53bf.png)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更是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总体上看,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趋势开始减缓,但是,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很多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之时,回顾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前进道路上的经验,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完成跨世纪的环境保护任务,把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环境保护五十年历程回顾萌芽阶段(1949~1973)建国初期,由于当时人口相对较少,生产规模不大,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大多是局部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尚不突出。
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大跃进”时期,特别是全民大炼钢铁和国家大办重工业时,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处于动乱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明显加剧。
在此期间,经济建设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片面追求产值,不注意经济效益,导致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一些新建项目布局不合理;一些城市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发展,加剧了这些城市的污染;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一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毁林毁草、围湖围海造田等问题相当突出。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我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通过这次会议,我国高层的决策者开始认识到中国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起步阶段(1973~983))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32字方针和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题库附答案(基础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85f11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5.png)
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40题)1、()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根本的源泉。
A.土地面积增加B.劳动力素质提高C.资本规模扩大D.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答案】 D2、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向、()、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A.优化经济结构B.经济质量变革C.推动效率变革D.经济动力变革【答案】 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加强生态环境保护B.保障黄河长治久安C.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D.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答案】 D4、(2021年真题)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交通强国达到世界前列水平是哪年()。
A.2025B.2030C.2035D.到本世纪中叶【答案】 D5、经济学所讲的投资,指的是 ( )A.购买证券B.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C.购买土地D.企业并购【答案】 B6、从市场结构看,我国外汇市场的两个层次是()A.结售汇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B.同业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C.外汇调剂市场和结售汇市场D.同业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答案】 A7、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其分类的依据是()。
A.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B.总量调节方向C.调节手段D.作用期限【答案】 B8、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产业是()。
A.支柱产业B.基础产业C.先导产业D.新兴产业【答案】 A9、汇率的长期走势不受政府管理的影响而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但汇率的短期波动受到货币当局干预的影响的汇率制度是()。
A.固定汇率制度B.浮动汇率制度C.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D.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答案】 D10、现代产权制度基本特征是( )。
A.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监管有效B.归属清晰、监管有效、保护严格、流转顺畅C.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D.监管有效、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答案】 C11、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对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
咨询工程师(投资)《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
![咨询工程师(投资)《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edafd67d69eae009581becdb.png)
第八章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生态文明观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在环境保护和发展中处于优先位置的是()。
[2017年真题]A.开发B.节约C.保护D.发展【答案】C【解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
具体包括:①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②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③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2生态文明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为基础。
A.人与自然和谐B.自然规律C.资源环境承载能力D.可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人工修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B.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C.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D.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E.坚持把重点突破和局部推进作为工作方式【答案】BCD【解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①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②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③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④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⑤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2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环境保护十大方针
![环境保护十大方针](https://img.taocdn.com/s3/m/63e21ca86bec0975f465e2db.png)
我国环境保护十大方针(按时间顺序整理)韩雨 1403210410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令人堪忧。
自1972年以来,我国环境管理工作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逐步在实践中确立了环境管理的方针体系,建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强化环境管理”为核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心的政策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本文以时间顺序,整理出了我国自1973年起确立的十大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同时,将新出台的“水十条”进行了整理与阐述。
关键字: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水十条1.环境保护“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即“三十二字”方针,就是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这一方针是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和环境保护的实际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对我国环境保护起积极作用。
根据32字方针,国务院制定并公布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规定》作出十个方面政策规定:做好全面规划;工业要合理布局;逐步改善老城市的环境;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加强对土壤和植物的保护;加强水系和海域的管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好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所必要的投资、设备、材性要安排落实。
2.“三同步、三统一”方针1983年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会议在总结环保工作开展十年来经验教训基础上,首次系统确定中国环境保护政策大政方针。
同时,会议提出了“三同步、三统一”的环保方针。
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三同步”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确定政策、提出措施以及组织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指出要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过程之中;“三统一”是贯穿于“三同步”的一条基本原则,旨在克服只顾经济发展的观点,强调整体的综合利益,也可以认为是各项工作的一条基本准则。
建设美丽中国考试答案
![建设美丽中国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a8722ff18583d0496459d8.png)
《建设美丽中国》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1.目前,北京市PM2.5最主要的来源是(机动车尾气)A.工业排放B.机动车尾气C.扬尘D.燃煤2.农村面源污染包括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下列选项中属于外源性污染的是(工矿企业造成的污染)A.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B.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C.工矿企业造成的污染D.秸秆燃烧造成的污染3.我国城市中,其车用柴油含硫率与国际接轨的是(北京)A.洛阳B.哈尔滨C.北京D.秦皇岛4.在生态文明的概念中,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致力于构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文明形态。
A.资源环境承载力B.和平的国际社会环境C.国民生产总值D.国家的经济总量5.在我国,大气污染物最主要的来源是(煤)A.水B.石油C.天然气D.煤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绿色经济的是(钢铁冶金)A.环境基础设施建设B.钢铁冶金C.废物管理D.可持续交通7.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A.谁污染谁治理B.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C.排污收费D.先发展、后治理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其中在我国还没有大量实施的是(政策环评)A.项目环评B.区域战略环评C.政策环评D.规划环评9.在循环经济的三个原则中,应放在首位的是(减量化)A.无害化B.无毒化C.减量化D.资源化10.近年来,美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明显降低,其原因是(页岩气产量的提高)A.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提高B.不再使用化石能源C.页岩气产量的提高D.大规模利用核能二、多项选择11.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有(ABCD )A.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B.科技创新,主要是碳封存、碳收集的技术C.生活和消费方式的改变D.增加碳汇特别是林业碳汇12.环境保护应包含的内容有(ABD )A.污染防治B.生态建设与保护C.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自然的气候条件D.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13.我国已经提出的生态安全屏障有(AC )A.青臧高原生态安全屏障B.大小兴安岭生态安全屏障C.黄土高原和川滇生态安全屏障D.内蒙古草原生态安全屏障14.全球环境问题有(ACD )A.臭氧层损耗B.矿产资源短缺C.危险废物越境转移D.全球气候变暖15.关于美丽中国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充分认识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B.建设美丽中国要深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环境保护道路C.建设美丽中国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和各学科领域D.建设美丽中国必须防治好环境问题,必须首先从发展的源头去解决16.在污染减排方面,我国实施的措施有(ACD )A.结构减排B.临时减排C.政策减排D.工程减排17.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有(ABD )A.低碳发展B.绿色发展C.高速发展D.循环发展18.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关系到(ABCD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B.人民的福祉C.民族的未来D.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能否实现19.根据全国农业区域布局,下列省市中,处在优化发展区的有(ACD)A.辽宁省B.青海省C.吉林省D.黑龙江省20.环境的基本特征有(BCD)A.季节性B.变动性C.整体性D.区域性三、判断题21.可持续发展时代不同,在传统现代化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在逐渐降低。
环境保护十大方针
![环境保护十大方针](https://img.taocdn.com/s3/m/d87a7e4ebe23482fb4da4cb3.png)
我国环境保护十大方针(按时间顺序整理)韩雨 1403210410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令人堪忧。
自1972年以来,我国环境管理工作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逐步在实践中确立了环境管理的方针体系,建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强化环境管理”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本文以时间顺序,整理出了我国自1973年起确立的十大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同时,将新出台的“水十条”进行了整理与阐述。
关键字: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水十条1.环境保护“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即“三十二字”方针,就是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这一方针是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和环境保护的实际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对我国环境保护起积极作用。
根据32字方针,国务院制定并公布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规定》作出十个方面政策规定:做好全面规划;工业要合理布局;逐步改善老城市的环境;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加强对土壤和植物的保护;加强水系和海域的管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好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所必要的投资、设备、材性要安排落实。
2.“三同步、三统一”方针“三同步”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确定政策、提出措施以及组织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指出要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过程之中;“三统一”是贯穿于“三同步”的一条基本原则,旨在克服只顾经济发展的观点,强调整体的综合利益,也可以认为是各项工作的一条基本准则。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以后,199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是什么?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3f97f3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7.png)
我国环境保护⼯作的基本⽅针——三⼗⼆字⽅针是:全⾯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家动⼿、保护环境、造福⼈民。
建国五⼗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到有,从⼩到⼤,特别是⼗⼀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在党和国家的⾼度重视下,我国环境保护⼯作更是取得了重⼤进展。
从总体上看,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趋势开始减缓,但是,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很多的地区环境污染和⽣态破坏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还在加剧。
在⼈类即将跨⼊21世纪之时,回顾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前进道路上的经验,对于我们⾼举邓⼩平理论伟⼤旗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完成跨世纪的环境保护任务,把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全⾯推向21世纪,具有⼗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环境保护五⼗年历程回顾 1、萌芽阶段(1949~1973) 建国初期,由于当时⼈⼝相对较少,⽣产规模不⼤,所产⽣的环境问题⼤多是局部性的⽣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盾尚不突出。
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跃进"时期,特别是全民⼤炼钢铁和国家⼤办重⼯业时,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态破坏。
在1966年开始的"⽂化*"时期,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处于*之中,环境污染和⽣态破坏明显加剧。
在此期间,经济建设强调数量、忽视质量,⽚⾯追求产值,不注意经济效益,导致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些新建项⽬布局不合理;⼀些城市不从实际出发,盲⽬发展,加剧了这些城市的污染;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些地区⽚⾯强调"以粮为纲",毁林毁草、围湖围海造⽥等问题相当突出。
1972年6⽉5~16⽇,联合国在瑞典⾸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次⼈类环境会议。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我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通过这次会议,我国⾼层的决策者开始认识到中国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2、起步阶段(1973~983)) 1973年8⽉,国务院召开第⼀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全⾯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家动⼿、保护环境、造福⼈民"的环境保护⼯作32字⽅针和我国第⼀个环境保护⽂件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规定》。
2021继续教育建设美丽中国答案86分
![2021继续教育建设美丽中国答案86分](https://img.taocdn.com/s3/m/6cae396d69dc5022abea0034.png)
2021继续教育建设美丽中国答案86分? o o o o ?1.目前,北京市PM2.5最主要的来源是()。
(单选题3分)A.扬尘B.工业排放C.燃煤D.机动车尾气得分:3分2.在生态文明的概念中,生态文明建设以()为基础,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致力于构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文明形态。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o o o ? o o o o ? o o o o ?A.国家的经济总量B.和平的国际社会环境C.资源环境承载力D.国民生产总值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绿色经济的是()。
(单选题3分)A.可持续交通B.环境基础设施建设C.废物管理D.钢铁冶金4.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单选题3分)A.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B.排污收费C.先发展、后治理D.谁污染谁治理5.我国城市中,其车用柴油含硫率与国际接轨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得分:3分得分:3分o o o o ?A.洛阳B.哈尔滨C.北京D.秦皇岛6.近年来,美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明显降低,其原因是()。
(单选题3分)分o o o o ?A.不再使用化石能源B.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提高C.大规模利用核能D.页岩气产量的提高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其中在我国还没有大量实施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o o o ? o o o oA.区域战略环评B.政策环评C.规划环评D.项目环评8.在我国,大气污染物最主要的来源是()。
(单选题3分)A.水B.天然气C.石油D.煤得分:3分? 9.农村面源污染包括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下列选项中属于外源性污染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o o o ? o o o o ? o o o o ?A.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B.秸秆燃烧造成的污染C.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D.工矿企业造成的污染10.在循环经济的三个原则中,应放在首位的是()。
(单选题3分)A.无害化B.资源化C.减量化D.无害化11.关于美丽中国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题目及答案【精选文档】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题目及答案【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18aa0f3844769eae109ed5c.png)
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2、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的,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又称自然平衡。
4、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5.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效应。
6。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7。
人口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8.沙漠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破坏了原有生态平衡,使原来不是沙漠的地区,也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朝沙漠景观演变的现象和过程9.水体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集体,是由水本身,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胶体物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10.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的,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污水灌溉、工业废料、城市垃圾和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农药和化肥的不当施用、污染大气沉降物和汽车尾气等。
1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又称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方针是](https://img.taocdn.com/s3/m/08800a8e360cba1aa911da48.png)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优先保护,保护和自然恢复。
在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应优先节约和支持资源消耗最少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保护和发展中,我们应该优先保护,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在生态建设和恢复过程中,自然恢复是主要方法,与人工恢复相结合。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是基本方针。
到2020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着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保持一致。
扩展数据: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土地空间开发格局尽管中国的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土地的空间发展却很不平衡,发展模式亟待优化。
首先,经济,工业和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协调。
市场消费区与资源丰富区之间的空间错位导致能源的远距离运输,产品和劳动力的大规模跨区域流动,以及经济运行成本和生态环境风险的增加。
第二,土地开发的强度与某些地区的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疾病很普遍。
北京,天津,河北,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土地开发强度接近或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城市的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普遍偏紧甚至超过。
极限。
第三,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生产,居住和生态空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农业和生态用地空间受到挤压,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之间的矛盾加剧,耕地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
(2)关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多年来形成的中国产业结构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
高能耗行业,尤其是重化工业的比重相对较高,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所消耗的资源不成比例。
从1978年到2015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量每年增长5.6%,是同期全球增长率的2.9倍。
高能耗产品的产出增长远远快于经济增长。
高能耗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将在中国留下能源消耗,材料消耗和污染。
根本上缓解了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要建设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生产方式的绿化,大大提高经济绿化的程度,有效降低资源成本和开发环境成本。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3f9d6976529647d2628520a.png)
社科研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褚玉龙(中共忻州市委党校,山西 忻州 034000)【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按照“五个坚持”的原则,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关键词】生态文明;“五个坚持”;制度体系一、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节约优先,就是在资源上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出资源消耗,杜绝资源浪费。
人类赖以生存的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即便是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等,如果不合理使用和有效保护,最终也会消亡。
因此,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必须珍惜和节约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护优先,就是在环境上加大保护力度,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坚持保护优先,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事实上,谁先贯彻落实好保护优先这一方针,谁就能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在生态上由人工建设为主转向自然恢复为主。
生态恢复要减少人工干预,以自然恢复为主,给大自然留下更多的空间。
特别是对重点生态破坏地区,相关部门要实行顺应自然规律的封育、围栏、退耕还草还林还水等措施,将保护和建设的重点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二、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年的高速增长,到2010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这种粗放型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问题成为我国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处理好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绿色、低碳和循环的道路上推动更高水平发展的思路,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整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
![(整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https://img.taocdn.com/s3/m/02de67d969dc5022aaea0088.png)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三十二字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建国五十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更是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总体上看,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趋势开始减缓,但是,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很多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之时,回顾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前进道路上的经验,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完成跨世纪的环境保护任务,把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环境保护五十年历程回顾1、萌芽阶段(1949~1973)建国初期,由于当时人口相对较少,生产规模不大,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大多是局部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尚不突出。
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大跃进"时期,特别是全民大炼钢铁和国家大办重工业时,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处于动乱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明显加剧。
在此期间,经济建设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片面追求产值,不注意经济效益,导致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一些新建项目布局不合理;一些城市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发展,加剧了这些城市的污染;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一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毁林毁草、围湖围海造田等问题相当突出。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我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通过这次会议,我国高层的决策者开始认识到中国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
![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9f4445c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a.png)
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国家基本建设的核心目标。
在制定和实施基本建设方针政策时,必须以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手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是基本建设的另一重要方面。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这包括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本建设中,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四、区域协调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基本建设中,应注重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五、创新驱动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基本建设中,应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六、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基本建设中,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体系改革。
七、质量第一质量是国家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基本建设中,应注重工程质量、生产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完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还应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的基本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
争取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问题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我们的国土空间开发很不均衡,开发格局亟须优化。
一是经济、产业、资源空间布局不协调。
市场消费地与资源富集区空间错位,造成能源资源的长距离调运和产品、劳动力大规模跨地区流动,经济运行成本和生态环境风险加大。
二是部分地区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大城市病普遍存在。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国土开发强度接近或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普遍趋紧甚至超限。
三是国土开发利用还存在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性矛盾。
农业和生态用地空间受到挤压,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矛盾加剧,保护耕地压力持续增大。
(二)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问题
我国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特征,高能耗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创造的GDP与消耗的资源不成比例。
1978—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是全球同期增速的2.9倍。
高耗能产品产量增速大大快于经济增长,高耗能产品的大量生产将能耗、物耗、污染留在了我国。
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三)关于资源高效利用问题
我国资源禀赋并不优越,资源人均少,质量总体不高。
人均耕地、林地、草原、湿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26%、66%、20%和25%。
同时还存在着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远高于发达国家。
(四)关于环境质量改善问题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发达国家一二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30多年时间里集中显现,呈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增加了环境的治理难度,空气污染
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以及水、土壤等污染问题突出。
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复杂,改善难度较大。
(五)关于生态保护与修复问题
我国生态承载力不足,布局性、结构性矛盾突出,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生态服务功能低、全国生态整体恶化势头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森林生态系统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不到日本的1/4、德国的1/6。
全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面积分别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1%和30%。
部分地区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灾害频发。
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刻不容缓。
(六)关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问题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有悖于生态文明理念的不良风气,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尚未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低碳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还需进一步普及,过度消费、奢靡铺张等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要靠法律、制度、工程等硬实力,也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软实力,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过程。
(七)关于健全制度体系问题
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制度体系尚不健全,一些体制机制瓶颈亟待突破。
只有将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长效保障。
(八)关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全球第一个气候变化国际公约,确定了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
《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
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确立了“自主贡献、自下而上”的气候行动模式,明确了2℃温升控制目标、适应气候变化目标,发出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明确信号。
我国在谈判中始终坚持公约框架,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坚决维护我核心利益和发展权益。
同时努力抓好阶段性目标落实,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