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

(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

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

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

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

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

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

6、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

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全面整治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

(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

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

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

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

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

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

6、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

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全面整治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生态环境治理方案

生态环境治理方案
五、实施时间表
1.短期(1-3年):完成水、土、气等环境污染源排查和治理方案制定,启动重点治理工程。
2.中期(3-5年):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确保各项治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3.长期(5-10年):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指导和参考,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必将得到显著提升。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四、保障措施
1.政策法规: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管,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2.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保障治理工程资金需求。
3.科技支撑: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治理水平。
4.监测评估: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治理成效。
-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开展重点污染区域治理工程,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3.空气环境治理: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推广清洁能源车辆,提高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比例。
-强化扬尘污染控制,严格落实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治理措施。
4.态保护红线政策,保障生态安全。
-推进退化土地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四、保障措施
1.政策法规保障: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管,确保治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2.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确保治理工程的资金需求。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 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 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

(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

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

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

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

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

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

6、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

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全面整治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规划编制背景“十一五”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核心,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国民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卓有成效,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确定的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淮北市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的重要时期,实现“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率先崛起”的战略意图。

在发展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环境问题。

根据淮北市关于“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在科学把握淮北市市情和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的基础上,编写《淮北市“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淮北市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和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规划力求促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规划指导思想淮北市“十二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继续推进生态市的建设,使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双赢,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提高环境管理能力,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的方针,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使我市城乡环境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三)规划基本原则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②坚持突出政府职能、明确事权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赋予环保部门的公共职责,和其他部门明确事权。

通过指标和任务来规范县、区人民政府的事权,尽可能明确和减少需要市政府直接干预的领域,充分发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护环境的主导作用;③实事求是,突出重点,便于操作的原则:合理确定“十二五”的目标和任务,规划指标的选择体现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做到科学合理、重点突出、易于操作、利于考核。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

(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

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

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

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

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

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

6、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

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全面整治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4.04•【字号】粤府办[2001]18号•【施行日期】2001.04.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01〕18号)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市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一年四月四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省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实现我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大决策。

因此,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发展时期,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1998〕36号)要求,在全省林业等生态环境建设专题规划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全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本规划从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全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生态公益林建设、水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及海洋环境建设等。

一、生态环境建设状况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努力奋斗,我省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取得进展。

一是造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

1985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五年种上树,十年绿化广东”的目标,并于1993年提前两年基本实现绿化达标。

90年代以来,为巩固和发展绿化成果,林业建设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199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组织林业第二次创业,优化生态环境,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的决定》,全省各地在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同时,狠抓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沿海防护林、农田防护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市环境风景林为主体的生态公益林骨干工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形成了我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晋政发…2012‟1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十一五”期间,我省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缓解,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全国前列,环境压力仍在加大,形势依然严峻。

为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现作出如下决定: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污染减排和“绿色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基本原则。

——科学转型,环境优先。

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树立“绿色、低碳、洁净、循环、健康”发展理念,提高环境保护综合决策能力,推动绿色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民生为本,城乡共建。

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同治、环境设施同建、环境权益同享,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合法公平的环境权益。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分类指导、分区控制,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多措并举,全程防范。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实施污染源头控制,强化生产、流通、消费等全过程环境监管,切实保障环境安全。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4+2”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和烟尘、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国家及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绿色生态工程”全部实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城乡环境均衡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公共服务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监管体系、全防全控的污染防范体系、保障有力的环境政策支撑体系和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初步实现生态文明、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城乡生态化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指导思想:
1.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 尊重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发演化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原则:
1. 综合施策:采取全面、系统、综合的措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2. 先预防为主:注重事前预防,加强源头治理,防止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3. 责任共担: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

4. 科学决策:依据科学数据和专业评估,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项目。

战略目标:
1. 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

2.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3. 资源利用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4. 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各类污染的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5.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鼓励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清洁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

6. 强化环境监管与执法: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严格执法监督,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7. 促进科技创新与合作:加大环保科技研发投入,推广先进环保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任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大气污染防治:加大工业废气、交通尾气、扬尘等污染物的治理力度,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等污染现象。

2. 水污染治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治理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保护水生态系统。

3. 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与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控,防止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 生态系统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5.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6. 应对气候变化: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推动低碳发展和可持续能源转型。

7. 环境风险防范:加强对化学品、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源的监管,完善环境应急响应机制,防范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8. 公众参与和教育: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的挑战面前,制定一份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念、目标、措施等方面探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规划。

一、规划理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同时,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和社会的协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规划目标(一)生态保护目标1.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功能。

2.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3.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二)环境治理目标1.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质量改善。

2.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能力,做好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3.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降低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强度。

(三)社会发展目标1.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2.增加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促进绿色经济的壮大。

3.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三、规划措施(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环境污染治理行为,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二)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提高监测预警、污染治理等技术水平,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公众形成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全面参与保护工作。

(五)加强跨区域合作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更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解决跨国界的环境问题。

四、规划实施(一)落实责任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加强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环境规划方案的准则与原则

环境规划方案的准则与原则

环境规划方案的准则与原则引言:环境规划是指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为了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划。

环境规划方案的准则与原则是制定环境规划方案的基本依据,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环境规划方案的准则与原则,从不同角度分析其重要性和应遵循的原则。

一、生态环境保护准则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规划方案的首要任务,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环境规划方案应遵循以下准则:1. 生态系统保护: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生态系统退化和破坏。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恢复物种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关键物种。

3. 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发。

4. 大气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空气资源。

5. 土壤保护: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促进土壤可持续利用。

二、资源合理利用准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环境规划方案的重要目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环境规划方案应遵循以下准则:1. 节约资源:推广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2.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3. 保护水源地和耕地:保护水源地和耕地,防止水源污染和耕地占用,确保人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4. 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三、社会经济发展准则环境规划方案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环境规划方案应遵循以下准则:1. 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3. 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环境保护规划指导思想总结

环境保护规划指导思想总结

环境保护规划指导思想总结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我们需要制定环境保护规划,以指导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依法依规、科学决策等方面。

本文将对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下一代和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环境保护规划中,我们必须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规划的全过程中,从而确保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

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其次,综合治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不能采取孤立的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

综合治理要求我们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保护的全局中,从而形成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性。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我们才能够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环境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第三,依法依规是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法律法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环境保护规划中,我们必须强调依法依规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

只有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

最后,科学决策是环境保护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只有通过科学决策,我们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规划。

科学决策要求我们依赖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确定环境保护的目标和策略,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性和可行性。

总之,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多方面的。

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依法依规、科学决策等方面的指导思想相互交织、相互支持。

只有在这些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成果。

在未来的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这些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保护目标与措施生态保护目标与措施

环境保护目标与措施生态保护目标与措施

环境保护目标与措施生态保护目标与措施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也要确立生态保护目标并付诸相应的行动。

一、环境保护目标1、空气质量改善首要的目标之一是显著提高空气质量,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这意味着要降低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浓度,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和国际规定的健康标准。

人们能够呼吸到清新、干净的空气,减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质的良好是至关重要的环境保护目标。

这包括减少水污染,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维持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生态平衡。

让人们能够用上清洁、安全的水,保障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3、土壤质量维护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防止土壤污染和退化。

减少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控制重金属和有机物对土壤的污染,加强土壤的修复和改良工作,以保障土地的肥力和生态功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

4、固体废弃物管理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提高垃圾分类的普及率和准确率,加强垃圾焚烧、填埋和回收利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5、降低噪音污染努力降低城市和工业区域的噪音水平,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噪音排放标准。

采取隔音、降噪措施,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噪音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建立健全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和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

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环境规划》电子教材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产力持续发展及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

2.规划原则(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相同步的原则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是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的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

使环境建设以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综合考虑人口、资源、发展、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标志着中国的发展战略,从传统的只重发展速度与规模忽视环境保护,向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地发展的战略思想的转变。

(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环境与经济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密切联系,经济发展要消耗环境资源,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并产生环境问题。

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污染防治需要的资金、人力、技术、资源和能源,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力的制约,在经济与环境的双向关系中,经济起着主导的作用。

因此,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环境规划必须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的总要求。

(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区域自然环境结构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不同,人类利用自然环境发展经济的方向、方式也不一样,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各不相同。

因此,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方向、途径和措施也有明显的差异。

所以进行环境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结构和自然资源的特征。

遵循生态规律,防止开发过度造成恶性循环。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生态环境建设是指在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基本保证,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为此,必须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协同发展。

二、原则1、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生态优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可持续发展,协同发展。

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注重协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3、全方位、全周期、全程控制,建立全过程管控机制。

全方位搜集、分析、处理信息,从制定政策、建设工程开始全面规划、统筹、预防生态灾害,把管控当作整体策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4、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优化资源和环境结构。

通过生态流域、污水、噪声和大气治理获得环境治理,实现生态系统功能倒逼经济、人口、交通等等发展趋势,特别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标准化。

三、战略目标1、建设美丽中国。

依靠自主创新和绿色技术,构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新格局。

统筹考虑自然资源、城市、乡村综合治理等方面,建立美丽中国管理制度体系。

2、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

提高环境质量,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

3、重视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

加强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的维护和保护,有效防止生态安全事件的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生态文明体系。

4、实现清洁生产和低碳发展。

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和低碳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转变。

总之,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同发展,构建美丽中国的新格局。

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目标

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目标

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目标一、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1、实施更加有效、细致化的污染防治措施,整治水污染、大气污染,抓好废弃物处理。

2、落实天然林保护制度,强化破坏森林、草原和生态系统的惩戒,维护生态环境稳定。

3、提高环境保护方式,守住蓝天、绿水、净土的底线,持续治理和改善良好的生活环境。

4、积极投资开发环境治理技术,推进环境治理与发展的结合,构建绿色发展理念。

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1、加强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体系,着力完善湿地保护网络。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形成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城市植被恢复及其生态功能完善。

3、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优化生态和农业经济结合发展模式,完善粮食作物种植格局等。

4、大力发展国家公园,构建休闲度假旅游生态系统,建立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发展体系。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1、积极推进和完善科技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机制,探索和实施技术创新路径,以科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以法治建设为抓手加强国家强制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整合发展资源优化布局,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3、以哲学文化为支撑,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4、着力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健全环境治理机制,强化环境标准制定和修订,优化环境管理行政保障体系。

四、强化生态文明示范1、加快绿色低碳的文明发展,提高节能降耗能力和节约物品利用能力,科学合理保护自然环境。

2、推动可持续发展,探索绿色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建立新动力和新模式。

3、实施环境保护技术攻关,推进绿色消费,弘扬绿色文明,代代相传。

4、发挥主体力量,提升社区绿色文明素质,普及科学文明知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是什么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是什么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是什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是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确定了以下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2. 保护为主原则: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加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源头治理,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恢复,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不良趋势。

3. 依法治理原则: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提高法律法规的刚性执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 全民共治原则: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广泛参与,培育生态文明新风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二、主要目标:1. 提高环境质量:通过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逐步实现优良的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保护生态系统:积极保护现有的生态系统,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功能完善。

3. 促进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大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 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总结起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保护为主、依法治理和全民共治;主要目标是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方针、目标及指标管理方案控制办法

环境方针、目标及指标管理方案控制办法

环境方针、目标及指标管理方案控制办法环境方针、目标及指标管理方案控制办法一、环境方针我们的环境方针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美丽的家园。

具体环境方针如下:1. 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

2. 降低资源消耗和排放的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

4. 预防和控制污染,注重环境安全管理,确保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5. 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环保的产品和服务。

二、环境目标1. 能源目标:在未来五年内,实现能源消耗量减少20%,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至少10%。

2. 水资源目标:在未来五年内,实现水资源消耗量减少15%,提高废水处理率至少10%。

3. 废物目标: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废物产生量减少20%,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至少10%。

4.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在未来五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30%。

5. 环境安全目标:在未来五年内,没有重大环境事故发生。

三、指标管理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环境目标,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标管理方案。

1. 能源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对每个部门和岗位进行能源消耗的台账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

制定节约用能标准,在组织各类培训和宣传活动的同时,设立奖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能源节约活动。

2. 水资源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使用和废水处理的规范,加强对水资源消耗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节水设备改造和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3. 废物管理制定废物管理制度,落实分类收集和妥善处理的责任。

建立废物处理台账,定期审核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制定减少废物产生及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的具体措施。

4. 温室气体管理建立全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定期监测和报告。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提倡员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推广低碳生活方式,鼓励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2016年11月24日(此件有删改)“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录第一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第二节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第一节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第二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节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引领第四节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第四章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第一节分区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第二节精准发力提升水环境质量第三节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第五章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第一节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第二节深入推进重点污染物减排第三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节加快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第六章实行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第一节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体系第二节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第三节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第四节夯实化学品风险防控基础第五节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第七章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修复第一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第二节管护重点生态区域第三节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第四节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第五节修复生态退化地区第六节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第七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第八章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节健全法治体系第二节完善市场机制第三节落实地方责任第四节加强企业监管第五节实施全民行动第六节提升治理能力第九章实施一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第十章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明确任务分工第二节加大投入力度第三节加强国际合作第四节推进试点示范第五节严格评估考核第一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
略目标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

(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
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

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

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

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
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

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

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

6、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

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全面整治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7、坚持生态环境整治与加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房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力求将房山区建成环境优美、城镇居民、农民富足和社会稳定的新郊区。

(三)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目标房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目标是: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统筹
安排,围绕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环境建设的总任务,积极组织全区人民,运用政策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旅游观光风景林、农田防护林的森林防护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络系统,使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全面治理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得到控制,有效遏制风沙、山洪、泥石流的发生,使各类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城镇地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烟尘排放及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达到国家标准,主要城镇地区实现园林化。

确保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到2030年,房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

1、近期目标到xx年,基本控制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水源保
护区水质得到改善和提高。

主要奋斗目标是: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增加林地面积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增加林地面积公顷,封山育林增加林地面积公顷,飞播造林增加林地面积公顷,更新、新植改造林带280公里,基本农田区全部实现林化,林完好率达到95%以上。

治理沙荒地公顷,部分森林得到有效的抚育;自然保护区增加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干鲜果品产量达到7500万公斤,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率达到9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病虫检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城镇绿地面积由883公顷增加到1033公顷,绿化覆盖率由%增加到42%,人均公共绿地由平方米增加到15平方米,绿地率为%,新增城市隔离片林133公顷,拆房建绿增加绿地9公顷。

集中力量治理22个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示范小流域,治理标准达到全国“十、百、千”示范工程的验收标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使房山区山区的土壤侵蚀模数由规划治理前的950吨/平方公里.年减少到250吨/平方公里.年。

通过修建各种工程措施,使得水土流失治理区的缓洪拦沙效果达到70%以上,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达到可抵御20年一遇4小时暴雨,一般设施防洪标准达到可抵御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80%以上的治理面积达到部颁标准,泥石流得到基本控制。

发展平原节水灌溉面积公顷,挖排水沟20公里;发展山区公顷山区散生果树和山地农田果园配套节水灌溉设备;年处理猪鸡粪便理能力达到50%,加工有机肥能力达到30%。

针对房山区山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力争用五年时间,逐步实现集中供水,重点解决贫困地区人生活用水问题。

首先在南窖乡、大安山乡、十渡镇、长沟镇搞试点,然后在山区其它乡镇推行,达到山区全部实现集中供水的目标。

2、中期目标新增林地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55%以上。

新植、更新林带400公里,
建成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风沙危害得到彻底治理;自然保护区增加林地公顷;水源涵养林体系基本建成;干鲜果总产量达到1亿公斤。

林业总产值达到亿元。

巩固和完善近期治理成果,继续治理14个小流域,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39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彻底治理,区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山区、丘陵区的生产建设项目做到水土保持方案率和审批率达100%。

山洪泥石流得到综合防治,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或二级水体标准;发展山区集雨工程,推广山区节水灌溉技术,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示范工程。

充分利用房山区优美生态环境发展无公害农、林业,实现城市建设、社会经济与水土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

新增园林绿地面积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平方米,绿地率为42%。

农业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大力推广生物及物理防治病、虫、草害
的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粮菜果有机肥施用率达到50~70%。

在平原农业区,无公害绿色粮菜果面积达到公顷。

在处理好猪鸡粪便的同时增加牛羊等粪便的处理,达到100%,加工有机肥能力达到80%。

再配套公顷节水灌溉设备;新增节水灌溉面积公顷,挖排水沟10公里。

搞好生态型城镇建设。

为把房山建设成生态优美的区域,争取在规划的七年时间里,把自然环境较优越的十渡、张坊、蒲洼、霞云岭四个乡镇建成生态型城镇,并搞好20个生态型试点村的建设。

3、远期目标实现林种、树种结构布局合理、林分稳定的生态系统。

林木覆盖率达70%以上;城镇绿化实现树种、种群结构布局合理,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0%以上;在抓好街道、居住区、公共场所、城镇片林绿化的同时,通过拆房建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措施,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使北京西南部生态屏障向多层次、高质量、体系化方向
发展。

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得到有效控制,水土保持措施保证率达90%以上。

建设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型农业生产发展体系。

生态区域内无公害绿色粮菜面积率达到70~100%,农作物全部实行平衡施肥和施用有机肥,确保全区土壤和水源无污染并达到国际标准。

农作物以生物、物理技术综合防治为主,减少农药使用量50~60%;粪便处理和加工有机肥100%。

推广旱作农业公顷,建示范田公顷;水利排灌标准化、农作技术规范化、免耕覆盖、两茬秸杆还田率达到100%。

建成完善的生态环境预测和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区的生态环境有效、快速的监测与管理。

首发公文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