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

合集下载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作为重要的诊疗场所,其消毒灭菌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是保障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该制度的实施。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方式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以下方式:1.测定消毒剂和杀菌剂浓度。

医院消毒剂和杀菌剂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浓度使用,否则会影响其消毒效果。

因此,监测医院消毒剂和杀菌剂浓度是必要的。

2.细菌培养和鉴定。

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只有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才能准确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3.生物指标监测。

生物指标监测主要是通过检测某些生物的存活情况来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评价指标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评价指标是评估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关键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测定消毒剂浓度。

消毒剂浓度是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其浓度合格率是评价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2.消毒区域表面细菌数。

消毒区域表面细菌数能够反映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其合格率也是评价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3.物品接触回收箱中细菌数。

物品接触回收箱是医院环境中重要的储存物品的场所,因此,物品接触回收箱中细菌数对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实施方案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详细的消毒灭菌监测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监测方式、监测频率、监测内容等具体细节,确保监测工作全面、准确。

2.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监测数据应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并及时生成监测报告,为后续分析和判断提供依据。

3.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监测结果应综合分析,找出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加强监测质量的管理。

包括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制定监测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监测数据反馈机制等。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 背景随着的爆发以及其他疾病的传播风险,学校的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2. 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学校环境的卫生状况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并监测消毒灭菌工作的效果,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 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每月对教室、办公室及其他室内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测量,并记录监测结果。

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 水质监测:定期对饮用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同时,监测其他水源(如洗手池、储水箱)的水质,及时消除潜在的卫生风险。

- 食品卫生监测:对学校食堂、小卖部等食品供应场所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食品卫生符合相关法规。

- 噪声监测:测量学校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噪声水平,确保噪声不会对师生的研究和工作造成影响。

4.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容- 表面消毒监测:定期对教室、办公室、公共区域等表面进行抽样检测,评估消毒灭菌措施的效果,并记录监测结果。

- 洗手间消毒监测:监测学校洗手间的消毒措施是否得当,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与记录。

5. 监测结果评估根据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结果,学校应及时评估风险,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和师生公示,以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

6. 监测报告和记录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学校应建立监测报告和记录的制度。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评估等内容,记录应详细记录监测的时间、地点和操作人员。

7. 责任人及工作流程学校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实施。

8. 教职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为了保证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学校应开展教职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参与相关工作并遵守相关规定。

9. 风险管控和改进措施学校应定期评估监测结果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1次。

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并做好有关记录。

3、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4、使用紫外线灯管和空气消毒机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 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 W/cm2 ,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
5、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6、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每季度进行监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与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及卫生学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应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l、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l00CFU/ml;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必须无菌生长。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消毒内镜时戊二醛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

2、对消毒物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每次检查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3、对灭菌质量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

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 试验。

5、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6、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7、紫外线消毒。

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问和使用人签名。

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每年一次。

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总数< 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无菌检浏合格。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及重点部门如手术部、内科监护室、外科监护室、急诊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及 NICU、消毒供应中心、胃肠镜室、口腔科、急诊科、检验科等部门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抽查监测一次。

对普通科室每年抽查监测一次。

2.各科对本科室重点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依据《医院消毒、灭菌环境监测质控标准》要求进行微生物学自测。

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关部门的环境卫生学有关时应随时进行监测;增加采样点,查找、分析原因。

4.若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可能与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有关时,应增加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频率及内容。

5.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使用中的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使用中消毒剂有效浓度应符合使用要求,连续使用的消毒液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

若怀疑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与消毒剂有关时,及时进行微生物监测。

6.临床科室新增设空气净化设施使用时,应及时进行相关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应达标。

7.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紫外线照射强度检测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使用中灯管强度:≥30W 直管型≥70uw/cm2;30W 高强度≥180uw/cm2。

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9.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的物品抽样检查,若医院感染暴发与相应物品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10.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消毒供应中心负责监测。

10.1物理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进行监测。

科室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

科室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

科室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科室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1. 背景介绍。

2023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2023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2023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旨在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为规范监测工作。

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特制定本方案。

二、监测范围1.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23)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23)3.医疗机构空气净化规范(WST368-2023)4.医院清白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23)5.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6.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三、监测方法及频次1.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沉降法或空气采样器法。

每季度一-次。

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用表面涂抹法或棉拭子擦拭法,每季度一次。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采用棉拭子擦拭法。

每季度一-次。

4.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模拟使用法或真实使用法,每季度一-次。

5.化学消毒剂浓度监测:采用试纸法或仪器法,每日一次或每周一-次。

6.污水处理效果监测:采用试纸法或化学分析法,每日- -次或每周-次。

7.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监测:采用化学分析法或仪器法,每日- -次或每周一次。

四、监测结果分析与报告1.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2.每季度形成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报告,报送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

3.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

五、监测人员培训与考核1.对参与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学握正确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2.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符合要求。

3.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的再培训和考核,以保持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六、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对监测试剂和消耗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质显和稳定性。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三、使用中的消毒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使用中灭菌剂: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细菌含量必
须≤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液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用于内镜的消毒剂必须每日使用前进行监测。

四、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使用监测和辐照强度监测。

日常使用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辐照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每半年监测强度一次,不合格及时更换。

指示卡有效期内使用。

五、医务人员须明确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目的,监测人员熟练掌握监测方法及标准,操作规范,有效保证监测质量。

对于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加强监测和监督。

对已采取的消毒隔离措施,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和修改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一、背景消毒灭菌是保障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对于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消毒灭菌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卫生环境的质量,因此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环境卫生学重要的工作之一。

二、目的本工作方案旨在制定一系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措施,确保环境卫生的质量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稳定和有效。

三、监测内容1.监测对象监测对象包括各种消毒灭菌剂,如含氯漂白粉、紫外线灯、消毒剂等。

2.监测项目(1)浓度监测:监测消毒剂浓度是否符合标准。

(2)杀菌效果监测:监测消毒剂对不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杀灭效果。

(3)时间监测:监测消毒剂的作用时间,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

4.监测方法(1)浓度监测:采用比色法、浓缩法等方法检测消毒剂的浓度。

(2)杀菌效果监测:采用培养法、过滤法等方法检测不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消毒剂作用下的存活情况。

(3)时间监测:采用实验室实验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5.监测周期监测周期根据场所的不同和卫生情况的需要,可以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1.控制消毒剂的使用量和浓度,确保消毒灭菌效果稳定和有效。

2.对于使用不当或无法起到消毒灭菌效果的消毒剂,需要及时更换。

3.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消毒灭菌操作规范且安全。

4.对于消毒灭菌效果不好或者存在其他问题的场所,需要及时进行整改。

五、考核方法将消毒灭菌效果作为环境卫生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加强反馈和解决问题的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六、总结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环境卫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工作方案提出各种监测方法和周期,并强调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于确保环境卫生质量和消毒灭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根据201x年XX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制定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监测
1)化学监测: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

2)生物监测: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如75%酒精、碘伏、84消毒液等,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剂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一次,如2%戊二醛,应无菌生长。

2、使用中消毒、灭菌物品生物学监测
使用中无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主要物品:棉球、棉签、纱布、镊子、换药碗、持物镊等,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后的物品应每季度抽样监测,如湿化瓶、引流瓶、体温表、口服药杯等,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20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3、压力蒸气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工艺监测每锅进行有记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指示卡、3M胶带),生物监测每周进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自含式菌管),各项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及使用。

4、紫外线消毒灯监测
1)日常监测: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保养记录(每周用70%80%乙醇棉球擦拭一次)、签名。

2)强度监测:新灯管安装后使用前要监测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微瓦/厘米,使用中灯管每半年一次不得低于70微瓦/厘米,累计使用时间>700h后应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5、皮肤消毒效果监测
每季度进行采样,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持续提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对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

二、监测内容1.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及环境外表、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监测,包括消毒物品细菌数、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以及灭菌物品微生物的检测。

三、监测频率1. 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年每季度对重点部门(科室)进行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等进行卫生学监测。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法1. 环境卫生学监测:采用采样器采集空气、物表和医务人员手样本,将样本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计数。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用采样器采集消毒物品样本,将样本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计数,同时检测致病性微生物和微生物的灭活效果。

五、质量改进1.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 针对存在问题的科室,与相关责任人员召开原因分析会,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3. 加强对科室的指导和督促,确保改进措施的落实。

4. 定期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对持续改进的科室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改进效果不佳的科室进行约谈和督促。

六、培训与宣传1. 定期组织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的认识和重视。

2. 加强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的知晓率。

七、制度执行与监督1. 由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组织实施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工作。

2. 各部门、科室要积极配合,确保监测与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医院感染控制科要对监测与改进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八、制度修订本制度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适时修订,以适应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工作的需要。

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1、高压锅消毒灭菌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有记录。

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2、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监测:含氯消毒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3、紫外线强度及日常监测:凡使用紫外线灯的科室,(1)按标准按装,(2)坚持日常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3)每3-6个月对照射强度监测一次(强度高于90uW/c,6个月监测一次;70uW/c-90uW/c3个月监测一次;(4)对合格灯管发“紫外线灯强度监测评价卡,不合格灯管及时更换。

4、、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治疗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卫生等微生物监测,保障医疗卫生环境安全。

5、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总结分析和反馈:院感科对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做到月汇总,季分析,年度总结评价。

十四、腹泻门诊管理制度1、腹泻门诊每年从5月1日开始至10月31日止。

2、腹泻门诊接诊范围:急性腹泻(病期在一周内)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慢性腹泻急性发作者、急慢性腹泻病的复诊者。

凡腹泻门诊接诊的病人一律按急诊处理。

3、腹泻病不管在腹泻门诊还是在急诊室都要有详细的登记,化验结果也要单独登记。

4、腹泻病员无论是在腹泻门诊还是在急症室都要进行“霍乱病SPA协同汇集凝集实验,如果症状典型,病人来自疫区,除做SPA快诊实验外,同时作细菌培养。

5、发现法定传染病的疑似病人或已确诊病人,必须迅速电话报告凉山州CDC。

6、在霍乱病流行期间,要设立霍乱病防治机动队,做到人员固定,药械齐全,实行24小时听班。

7、病人排泄物、呕吐物要经过消毒处理才可以倒掉扩展阅读: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1、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1次。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推荐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推荐
六、压力蒸汽灭菌采样及检查方法 1、化学监测法: ①化学指示胶带:将其粘贴于每一个待灭菌物品包外。 ②化学指示卡〔管〕:放入待灭菌的手术包〔高危包〕中央。
2、生物监测法 ① 指示菌株: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或 SSIK31 株〕生物指示剂。
② 检测方法: 将生物指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预真空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测试包〔由16全棉手术巾,每条41cm×66cm,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 3 层,短边折成 2 层然后叠放,作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测试包〕; 下排气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由 3 件平纹长袖手术衣、4 块小手术巾、2 块中手术巾、1 块大手术巾,30块 10cm×10cm 8 层纱布敷料包裹成 25cm×30cm×30cm大小〕;
七、室内空气、物体外表、医护人员手 1、重点科室〔部门〕:每月进行。 如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给室无菌区、导管室、口腔科、内镜室、传染科等。 2、普通科室:每季度进行。 3、有医院感染流行,疑心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三、各科室〔部门〕对此项监测工作,要务真求实,对不合格工程应如实上报。防止单纯追求合格率,而虚报、闹假、走形式。经核实将按奖罚条例进行重奖、重罚。 四、检验科〔细菌室〕保证对全院各科室〔部门〕,监测所需合格采样试管、培养皿的供给,并每月做无菌报告结果标准。
内 容
一、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二、评价〔合格〕标准 三、监测时限 四、采样及检查方法 五、洁净〔层流〕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监测
为了有效评价我院(科室)消毒设备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并使监测工作由普遍到突出重点、由重视结果到注重过程的目的、合理标准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可比性,特作如下规定及要求,望各科室自觉遵守、严格执行:

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2
优化消毒方法:采用合适的 消毒方法,如浸泡、喷洒、 擦拭等,提高消毒效果。
04
优化消毒环境:保持消毒环 境的清洁、干燥,提高消毒 效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应用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1
目的:确保医院环境安全,防止院内感染
02
监测对象: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医护人
员等
03
监测方法:采用微生物学、化学分析等方
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 菌效果监测
演讲人
目录
01. 环境卫生学 0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3.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应用
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环境卫生直接影响人们的健 康和生活质量
环境卫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 重要体现
良好的环境卫生有助于预防 疾病和传染病的传播
环境卫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法进行检测
04
监测频率: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定期进行
监测
05
监测结果处理: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消毒灭
菌方案,确保消毒灭菌效果达标
食品加工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1 目的: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食品 污染
02 监测方法:微生物检测、化学检 测、物理检测等
03 监测对象:食品原料、加工设备、 生产环境等
04 监测结果分析:评估消毒灭菌效 果,为改进生产工艺提供依据
公共场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公共场所范围:包括商场、 超市、电影院、餐厅等
监测方法:采用微生物检测、 化学检测等方法
监测频率:根据公共场所人 流量、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监测结果处理:对监测结果 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确保公共场所卫生安全
感谢您的观看
02
化学检测法:通过检测消毒剂 残留量,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一、临床各科室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

监测方法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二、环境卫生监测:1、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进行监测。

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及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2、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三、使用中的消毒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完整皮肤消毒剂菌落总数≤1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不得检出致病菌;破损皮肤的消毒剂应无菌。

使用中的消毒剂菌落总数≤5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

不得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使用中破损皮肤消毒剂应符合出厂要求.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含氯消毒剂等应每日监测;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2%戊二醛或2%万金消毒液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四、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执行: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其标准为:无菌生长。

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脑室镜等)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标准为:无菌生长。

五、灭菌效果的监测1、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符合灭菌要求。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定期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压力蒸汽灭菌、各种消毒和灭菌后的内窥镜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杜绝不合格物品进入临床使用。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压力蒸汽灭菌及消毒后的内窥镜应每季度进行监测。

三、血液透析系统应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

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

四、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监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格标准一、环境卫生学包括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12(一)空气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 (或0.2cfu /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小弟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练球为小弟合格;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 (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为消毒合格。

(二)物体表面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细菌:细菌总数≤10cfu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Ⅳ类区域细菌: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菌。

(三)手: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合格;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 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合格;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 / cm2,并未检出金黄社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合格;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得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合格。

二、医疗用品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

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三、使用中消毒剂和无菌器械保持液1、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2无菌器械保持液:必须无菌。

四、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1、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应≥90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辐照强度应≥70μW/cm2;2、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180μw/cm2为合格。

3、生物监测标准:经消毒后的物品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五、内镜1、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脑室镜、胸腔镜):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消毒后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就、直肠镜):细菌总数≤20cfu /件,不得检出致病菌。

六、血液净化系统1、透析器入口液: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2、透析器出口液: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七、医院感染病例1、医院感染发病率<10%。

2、医院感染漏报率<10%。

3、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4、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5、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伤害后果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八、污物处理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监测时间一、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1、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灭菌剂每月一次。

2、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产品每日监测;戊二醛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二、消毒物品、灭菌物品1、消毒物品:每季度一次。

2、灭菌物品:每月一次。

三、压力蒸汽灭菌1、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2、化学监测:每包进行,手术包还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3、生物监测:每月进行,对新灭菌器使用前或拟采用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都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4、B–D试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

四、环氧乙烷气体灭菌1、工艺监测:每锅进行。

2、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3、生物监测:每月进行。

五、紫外线消毒1、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3、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

六、内镜1、消毒后内镜:每季度进行。

2、灭菌后内镜:每月进行。

七、血液净化系统1、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每月进行。

2、疑有透析液污染胡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

3、检查结果超标:必须复查。

八、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1、重点部门:每月进行。

如手术室、种种监护病房/室(ICU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

2、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采样及检查方法一、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监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 ,若采样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二、空气采样检查方法1、采样时间:在消毒后与医疗活动前之间采样。

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1.5m,距墙1m.。

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 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即中心一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 处;室内面积>30m 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1m.4、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将9cm 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室内各采样点,高度距地面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 后盖好立即送检。

将送检的平板置37℃温箱培养48h ,计算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5、结果计算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 3) =min 5cm 500002⨯⨯)平板面积(平均菌落数三、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h 内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 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 2, 取100cm 2.3、采样方法:用5cm ×5cm 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试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试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试子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中立即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试子直接涂擦采样。

4、结果计算: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 2)= )采样面积(采样液稀释倍数平皿上菌落得平均数2cm ⨯ 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uf /件表示。

四、医护人员手采样机检查方法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试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 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 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3、结果计算: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 2)=五、医疗用品采样及检查方法1、采样时间:在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2、无菌检验:是指检查经灭菌的敷料、缝线、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无菌器械以及适合于无菌间的其它物品。

注意: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对单向流空气区域及工作台面,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

3、采样量及采样方法: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注射针等可直接送细菌室采样。

(1)即用无菌方法将拟检缝合针、针头、手术刀片等小件医疗器械各5件直接浸入6管需–厌氧培养管(其中一管作阳性对照)与4管霉菌培养管。

培养管用量为15ml∕管。

(2)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试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擦采样。

手术钳、镊子等大件医疗器械取2件,用沾有无菌洗脱液的棉试子反复涂擦采样,将棉试子投入5ml 无菌洗脱液中,将采样液混匀,接种于需–厌氧培养管(共6管,其中一管作阳性对照)与霉菌培养管(共4管)。

接种量为1ml/管,培养管用量为15ml/管。

4、培养:在待检样品的需厌培养管中,接种预先准备的金黄色葡萄菌阳性对照管液1:1000稀释1ml,将需–厌氧培养管以及阳性与阴性对照管均匀于30~35℃培养5天,霉菌培养管与阴性对照管于20~25℃培养7天,培养期间逐日检查是否有菌生长,如加入供试品后培养基出现混浊或沉淀,经培养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时,可取培养夜转种入另一支相同的培养基中或斜面培养基上,培养48h~72h后,观察是否再现混浊或在斜面上有无菌落生长,并在转种的同时,取培养液少量,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菌生长。

5、判断结果:阳性对照在24hn内应有菌生长,阴性对照在培养期间应无菌生长,如需–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内均匀为澄清或虽混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判为灭菌合格;如需–厌氧菌及霉菌培养管中任何1管显混浊并证实有菌生长,应重新取样,分别同法复试2次,除阳性对照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长,否则判为灭菌不合格。

6、注意事项: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则不得超过24h。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若消毒因子为化学消毒剂时,采样液中应加入相应中和剂。

六、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1、采样时间: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2、采样量及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l稀释液中混匀。

稀释液中需根据不同种类消毒剂加入相应中和剂,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作用。

◆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含氯、含碘、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含表面活性剂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3、结果判断:平板上有细菌生长,证明被检样液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上,仍可用于消毒处理(但不能用于灭菌),若每个平板菌落实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即不能再用。

七、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1、检测方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紫外线强度指示卡或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距灯管下垂直距离1m处,照射1min.2、结果判断: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紫外线辐照强度≥70uW/cm2为合格。

八、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2、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

3、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只有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h后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