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观古玉春秋(一)
博物馆春秋战国古玉鉴赏
博物馆春秋战国古玉鉴赏本文为您介绍一组博物馆收藏的春秋战国古玉,请鉴赏。
战国谷纹玉璧,外径18.2、孔径5.1、厚0.4厘米,玉质深绿色,有大面积白色土沁,两面浅雕谷纹。
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战国云纹玉环,直径5.3、厚0.3厘米,玉质青色,有黄白沁;扁平圆体,孔大璧面小;两面纹饰相同,内外缘均以阔边作轮廓线,璧面部饰阴刻云纹,边缘斜切薄于中部。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战国谷纹玉璧,直径9.7、厚0.3-0.7厘米,碧玉质,有黄色沁;扁平圆体,璧面大孔小;边沿部分稍残,两面纹饰相同,璧面部内外侧各饰一阴刻弦纹,两弦纹间饰阴刻谷纹。
谷纹凸起不高,内外边缘较宽,打磨规整。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春秋人首形玉饰,长6、宽3.5、厚0.9厘米,玉质青白色,表面布满铁锈沁。
体扁平,正面微弧形,背面内凹。
两面纹饰略有不同,整体似人首,有头、颈、冠、耳及耳环。
但人面五官缺不甚明朗,人面上部有一兽面,有双长眉、圆眼及卷云鼻,下部及颈部填饰以变形卷云夔龙纹。
上下有贯通孔,可知为佩饰。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春秋龙形玉佩,长9.3、宽8.55、厚0.5厘米,玉质青色,局部沁为黄褐色。
器体为扁平的半环形,龙的头部较宽,尾部较窄。
头部通过线具切割和镂空,加工出方折的上唇、下唇、额头和耳形,眼睛以一个小钻孔表示。
通体装饰细线刻的抽象繁缛的虺龙纹,颈部有一道绳索纹用以分隔头部与身躯,背部还钻有一个用以穿系的小孔。
此器为秦式玉器风格。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春秋龙形玉佩,长8.65、宽1.9、厚0.4厘米,玉质青色,有灰白色沁斑。
扁平状。
龙体卷曲呈“C”形,龙首琢刻简练,上下琢成齿牙状,首部中央有一不封闭圆孔,长尾上折回卷,饰阴刻竖向平行纹,表示尾发。
背钻一圆孔。
龙体边缘刻有轮廓线,其内雕云雷纹。
背面光素无纹。
此器为春秋秦式玉器。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春秋龙形玉佩,长12.2、厚0.4厘米,玉质青绿色,有少许白色水沁。
器体扁平,两面饰纹相同。
整体呈一龙形,尾向后曲折。
春秋玉环形器的特点
春秋玉环形器的特点春秋玉环形器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一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汉代盛行。
它的形态特点十分独特,独树一帜,是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下面将从形状、用途、材质等方面来详细介绍春秋玉环形器的特点。
春秋玉环形器的形状特点鲜明。
它的形状呈现出环形或半环形,中间有一个孔,可以通过线穿过孔将玉环系在腰间或者脖颈上。
春秋玉环形器的孔一般位于环的侧面,有时也会位于环的底部,整体形态圆润、饱满。
在春秋时期,玉器制作技艺较为简单,玉环形器的形状相对简单,以直线、弧线为主要构图形式,没有复杂的雕刻纹饰,以简约而雅致闻名。
春秋玉环形器的用途多样。
它既可以作为身份的象征,展示主人的社会地位,还可以作为装饰品佩戴在身上。
在春秋时期,玉器通常被富有的贵族所拥有,因此,玉环形器也成为了彰显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同时,它的环形设计使得它具备了一定的实用性,可以随时佩戴在身上,方便携带和使用。
春秋玉环形器的材质主要是玉石。
在古代中国,玉石被视为上乘的贵重材料,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和独特的美感。
据现存的春秋时期的玉器考古文物来看,玉环形器主要采用和田玉、黄玉、美玉等质地优良的玉石制作而成。
同时,春秋玉环形器的玉质纹理细腻、色彩柔和,具有独特的光泽和质感,给人以舒适和高贵的感觉。
春秋玉环形器还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在春秋时期,人们崇尚自然的美和与天地相融的哲学思想,因此,春秋玉环形器的设计和制作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它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玉石的形态,展现了古代人对于自然形态的赞美和追求。
同时,在春秋时期,人们还普遍相信玉石具有灵性,因此,春秋玉环形器也被赋予了神奇和吉祥的寓意,成为了一种具有辟邪、避凶的护身符。
总的来说,春秋玉环形器以其独特的形状、多样的用途、精美的材质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中国高古玉之春秋战国玉器详解
中国高古玉之春秋战国玉器详解声明:文章转载自中华艺术网,仅为转载,侵权可联系删除。
建国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的春秋战国墓葬主要有:安徽寿县蔡侯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河北平山中山国墓等。
这些墓葬均出土了大批极其优美的玉器。
从各地春秋时代墓葬出土的玉器可以了解,春秋早期玉器与西周晚期玉器很难区别,至春秋中、晚期才有了明显变化。
如河南淅川下寺一号墓所出的一对玉虎璜,仍有西周遗韵,但变一面坡阴线为隐起面处理,细部施以较细的变形涡纹,显得柔润丰满。
比较典型的春秋玉器,应是玉牌,其下部中心处琢以隐起兽面纹,两侧与上面饰以隐起的细密蟠虬纹,与同出的铜鬲上的蟠螭纹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知玉器春秋风格的出现,是时代使然,并非孤立现象。
但是春秋玉器与同时的青铜器毕竟不同,它具有自己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安徽蔡侯墓出土的龙形玉饰,饰以隐起的翼状涡纹,较河南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玉虎璜前进了一大步,成为完善的春秋玉器。
由此可知,典型的春秋玉器已经由平面向隐起、由简向繁的方面演变。
这是此期玉器走完的第一步,它为战国时代玉器的重大嬗变演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战国玉器在全国各地均有出土,但最重要的还是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
此墓出土玉器约三百余件,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也很精。
有璧、环、瑗、璜、玦、佩、梳、带钩,以及牛、羊、猪、狗、鸟等小件动物形饰。
玉料有青玉、碧玉。
纹饰以云纹为主,采用隐起、缕空、阴线、单面或双面雕等多种工艺技法。
其代表作品有玉多节佩、玉龙首璜、玉兽面纹琮等。
其中尤以玉多节佩堪称精美绝伦,它是迄今出土的战国玉器中工艺技术难度最大的。
它用五块形状不同的白玉,分别雕成夔龙、夔凤或其他形象,分为五组,镂空成二十六个圆环或半圆环相互勾连的套环形器;用椭圆形和半椭圆形榫头及铜插销的玉活环装配连接成一串全长四十八厘米的大型链饰。
必要时可以摘下活环,拆卸成五组小型镂空玉佩,每组都是用一块玉子剔镂,由三至八个玉环或镂空玉片组成。
春秋战国制玉特征
春秋战国制玉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宝玉制作技艺高度发展的时期,制作的玉器精美绝伦,独具特色。
本文将从玉器材质、制作工艺、纹饰图案以及象征意义四个方面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特征。
一、玉器材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多以产自中国东部的和田玉为主要材料。
和田玉质地细腻坚硬,具有极高的韧性,适合雕琢各种精细的纹饰。
此外,还有部分玉器使用神秘的墨玉、绿玉和白玉等材质,赋予玉器不同的质感和色彩。
二、制作工艺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非常精湛,主要采用透雕、浮雕、堆雕和线刻等技法。
透雕工艺是将玉块从内部进行雕琢,打磨出精细的纹饰,使其形成立体感;浮雕工艺则是将纹饰雕刻在平面上,通过高低层次的巧妙组合,展现出瑰丽的效果;堆雕工艺通过将玉块上下堆积出雕塑形状,形成栩栩如生的立体作品;线刻工艺则是运用细小的刀具进行纹饰的雕刻和细节的表现。
这些工艺都需要制作者极高的技艺和耐心,才能完成精美的玉器作品。
三、纹饰图案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图案十分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神兽、神龟、凤凰、鸟兽等神话传说中的动植物形象,也有云纹、雷纹、尘纹等天然元素的表现。
这些纹饰图案不仅形象逼真,而且线条流畅,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感。
纹饰的图案设计多是寓意吉祥、祈福和辟邪的象征,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神秘力量的追求。
四、象征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除了作为珍贵的饰品外,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玉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吉祥、神圣的象征,被认为是王权的象征,因此玉器常被用作贵族身份的象征物品。
同时,玉器也有着祈福、驱邪等功能,人们相信佩戴玉器能够保佑平安、健康和吉祥如意。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制作精湛,材质上多采用和田玉,制作工艺繁复精细,纹饰图案丰富多样,象征意义深远。
这些特征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在艺术上和文化上都具有了重要地位,为后世的玉器制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的工艺美术传承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春秋玉器纹饰解析
春秋玉器纹饰解析春秋玉器那可真是相当有趣呢!咱就来说说它的纹饰。
春秋玉器的纹饰就像是那个时代的时尚密码。
你看啊,那时候的纹饰可复杂了,就跟现在女孩子编辫子似的,一环扣一环,各种弯弯绕绕。
像谷纹,就像一颗颗饱满的谷粒一样,圆润可爱,仿佛在诉说着当时人们对丰收的渴望。
想象一下啊,在那个以农业为主的时代,谷粒可是宝贝中的宝贝,把谷纹雕琢在玉器上,那就是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刻进去了。
还有那种螭龙纹,那螭龙张牙舞爪的,活灵活现。
它可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样子,而是带着一种灵动劲儿。
就像调皮的小孩在玉器上玩耍,一会儿扭到这儿,一会儿扭到那儿。
这螭龙纹啊,感觉像是在守护着玉器,又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威风。
春秋玉器的纹饰还有个特点,就是很有层次感。
就好比你吃蛋糕,一层奶油一层水果,层层叠叠的。
这些纹饰也是,大的图案下面还藏着小的细节。
比如说在一个大的云纹下面,可能还有细细的线条勾勒出小花或者小动物的形状。
这要是不仔细看啊,还真容易忽略呢。
这就像是古人跟我们玩的一个小游戏,看你能不能发现这些小惊喜。
有时候我就在想,当时的工匠在雕琢这些纹饰的时候,心里在想啥呢?是不是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小心翼翼地刻着这些纹路呢?他们肯定是把自己的感情也都注入到玉器里了。
每一道纹路可能都有一个小故事。
也许是工匠思念远方的亲人,就把对亲人的思念通过纹饰表现出来;也许是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就把风景的元素也融合进去了。
这些纹饰可不仅仅是好看,它们还代表着春秋时期的文化和审美。
那时候的人就喜欢这种精致又富有内涵的东西。
和现在咱们喜欢一些潮流的东西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人家那是千年之前的潮流。
而且啊,春秋玉器的纹饰也影响了后来的玉器制作风格。
就像一个文化的火种,一直传承下去。
我们现在看这些春秋玉器的纹饰,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的门。
透过这些纹饰,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热闹,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真的是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每一件春秋玉器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历史宝藏,纹饰就是打开宝藏的钥匙呢。
【知识】春秋古玉器图鉴
【知识】春秋古玉器图鉴玉兽面年代:春秋晚期玉质:和田白玉尺寸:高2.9cm 宽3.9cm 厚1.1cm玉呈酱红色,白玉底,带煤芯点。
器形扁,表面弧凸,上部及两边呈凹缺状,底部平直,倒圆角。
面以卷云纹配羽状阴线琢刻。
受沁后,出现不同的赭红褐沁。
年代特征开门。
龙纹玉饰年代:春秋玉质:和田白玉尺寸:长3.7cm 宽2.8cm玉呈黄白色。
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浅浮雕与阴刻相结合,雕刻水平一般。
受沁后,出现三色,其沁色及包浆极开门。
玉觿年代:春秋玉质:白玉尺寸:长9.7cm 宽3cm 厚0.32cm玉呈淡黄色。
制作简单;光素无纹,打磨光滑。
受沁后,出现黄褐沁色。
玉质呈半透明状,包浆滋润,年代特征开门。
玉觿年代:春秋玉质:青玉玉呈淡青色。
扁平弯角形,上宽下尖锐,器表光素,抛光平滑。
受沁后,出现钙质灰斑及沁色,年代特征开门。
玉觿年代:春秋玉质:青白玉尺寸:长5.8cm 宽1.8cm 厚0.35cm玉呈乳白色。
扁平体,形似牛角,琢刻阴线弦纹。
受沁后,出现淡黄灰皮及沁色,包浆润泽,年代特征开门。
龙璜年代:春秋玉质:和田白玉玉呈白色,半透明。
扁平似扇面,以浅浮雕卷云纹琢刻而成。
受沁后,边缘出现赭色及黄沁色,年代特征极开门。
龙云纹珩年代:春秋玉质:青白玉尺寸:长7cm玉呈青白色。
纹饰由减地卷云纹配羽状阴线琢刻而成,刀法道劲有力,极富立体感。
受沁后,出现钙化斑点及沁色,表面布满白色灰皮,属生坑。
年代特征开门。
璜年代:春秋玉质:青白玉玉呈灰黄色。
图案由减地浅浮雕云纹配羽状阴刻线组成,璜中部上下起边。
受沁后,出现钙化灰皮,局部露底,露底处布满枣红沁色。
年代特征开门。
玉龙年代:春秋玉质:青白玉尺寸:长8.75cm 头宽1.3cm 厚0.64cm玉呈青色。
扁平弧条形,造型规整,琢刻精细。
受沁后,出现钙化灰皮及红沁,年代特征开门。
龙纹璜年代:春秋纹饰由谷纹连圈云纹琢刻而成,构图严谨。
受沁后,出现钙化灰质,属生坑,无玉感。
年代特征开门。
春秋战国玉器的鉴别
春秋战国玉器的鉴别春秋战国玉器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它一改商周王作那种简单古朴的风貌,创制了一大批造型、图纹及工艺风格都为之一新的艺术珍品,为我国玉文化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然而长期以来,在古玉的鉴定和研究领域,人们总是习惯地把春秋与战国时期的玉器,统称为春秋战国玉器,将其艺术风格,合并称为春秋战国玉作风格。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新资料的不断丰富,从而使我们对春秋与战国时期的玉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认真观察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春秋与战国玉器在工艺和装饰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春秋玉器:由考古资料可知,春秋玉器是西周玉器的继续和发展。
早期仍善用双阴线来刻划图纹,在装饰上则进一步强化了西周晚期出现的在某一造型内雕琢单一的或相互交缠同体的龙纹图样,从而使细小变形且纠集在一起的众多龙纹,经常出现在主体造型内,同时布局繁密,几乎不留余地。
如河南光山县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玉虎,其造型为扁平体的虎形,低首拱背,曲肢卷尾。
虽说此虎神态有些呆板,无有太强的动感,但虎身上的装饰却格外引人注目。
它除了在腹部、腮部、双肢列有少许几何纹外,通体满饰变形的龙纹,上下交错,左右呼应。
这种独特的双阴线工艺及"形中有形"的装饰手法,在春秋早期玉器中极为流行,可谓春秋早期玉器的一大特色。
春秋中期以后,这种繁密的阴刻装饰线纹逐渐变得稀疏,并多以较宽的斜刀进行雕琢。
到了晚期,线刻工艺逐渐减少,代之而兴的是去地隐起的浅浮雕技法的盛行。
如山西太原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的玉磺、玉佩等,不但工艺精细,琢磨光润,而且由于采用了浅浮雕的工艺技法和更加抽象简化的龙纹图案,所以使繁密的画面,通过高低起伏和有序的布局,更富有一种寓意深远的立体效果,增加了一定的神秘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在春秋时期流行的寄生于造型内的繁密且抽象的龙纹装饰,随着人们审美意识和文化观念的改变,逐渐消失。
正如吴棠海先生在《认识古玉》中所说: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盛行的胆龙纹眼睛退化,解体成云、谷相杂纹,并逐渐发展为谷纹、蒲纹、乳钉纹等工整规律的几何纹样。
美玉鉴赏—春秋战汉玉器(一)
美玉鉴赏—春秋战汉玉器(一)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
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
战国和汉以前的玉器被称为高古玉,此时期的玉器主要用于祭祀,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多为帝王皇家达官贵人用玉,从用料、制作工艺、文化气息上有着厚重深奥的内涵。
收藏和鉴赏战汉古玉,就要欣赏它的狞厉之美、朴拙之美、粗犷之美、流畅之美、华丽之美和简约之美。
西周至春秋早期。
春秋、战国古玉的主流纹饰
春秋、战国古玉的主流纹饰说到高古玉器,春秋战国的玉器是不得不提的。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在选材和雕刻工艺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取得了巨大发展。
春秋早期龙纹玉玦,上海博物馆藏当时玉器工艺的发展较快,玉雕工艺尤其出众,再加上当时所流行的特有的雷纹、古朴庄严的玉器造型与题材纹饰都非常特别。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在我国玉器工艺发展史上占不可小觑的的重要地位。
战国龙纹佩,荆州博物馆藏今天,我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上的纹饰进行一些介绍:春秋玉器特征一、主流纹饰 1、新创“春秋龙首”纹。
这种由勾连云纹组成的“阴线浅浮雕”龙首,不论是绞丝纹舌形还是S纹舌形,都是“现首不现尾”。
这种龙首纹,是夏、商、西周以来龙纹的一大突破,直接影响了战国的龙纹造型。
春秋双龙首玉璜2、新创:“春秋谷”纹。
春秋古纹有阴线雕和乳突状两种。
乳突状谷纹为浅浮雕,鼓励圆鼓、体型较大,手感园钝;春秋谷纹部分有阴刻“芽弯”,部分与勾连云纹混合构图。
春秋谷纹大多排列稀松,布局不够规整。
春秋龙形佩,上海博物馆藏3、新创“斜地子”纹、“虎皮”纹、“矩形鱼鳞”、“内勾卷云”纹。
战国至西汉玉卷云纹剑饰一套三件及玉剑珌一件4、新创螭纹。
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楚辞.刀歌.河伯》:“驾两龙兮骖螭。
”螭纹是个巨大的纹饰体系,春秋创制的螭纹,经过战国和两汉的发扬光大,和龙纹一样,成立我国艺术史上光彩夺目的纹饰标杆。
春秋螭龙纹佩5、新创螭虺纹。
虺是一种毒蛇。
《诗.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楚辞.天问》“雄虺九首。
”虺,又是一种将发未震的雷声。
《诗.邶风.终风》:“虺虺其雷。
”春秋虺纹大多为圆首、尖嘴、小圆眼、短蛇形身。
6、春秋脊牙。
西周时流行的突齿到春秋时,大多演变成整齐划一的方形脊牙。
脊牙的制作,需要综合勾撤、平凸、隐起等技法,难度远在齿牙之上。
春秋晚期玉牌饰,淅川下寺楚国贵族墓出土二、主流线条:1、阴刻线技法炉火纯青。
细长弧线、密集成束的平行细线、密集盘绕的平行细线、粗细纹丝线、鱼鳞线、羽毛线等阴刻线大量涌现。
中国玉器鉴赏—春秋玉器
中国玉器鉴赏—春秋玉器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报春秋和战国(前770年—前221年)两个社会阶段。
东周社会的特点是,各诸侯国政治,二分立,军事,相争,形成分争战乱的局面。
在此政治背景下,生产力却有很大发展,手玉业的玉器、铜器、陶器、金属货币、纺织、漆器、铁器等,获得极大进步。
东周玉器是继西周之后的高峰发展期。
数量丰富,出现不少新造型,纹饰和工艺技巧也有新变化,形式美的标准大大提高。
玉器的总体风格是:细腻精美。
统治阶级享玉,由西周时代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
故此,装饰品占主导地位,礼仪器与之相应发展。
从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前770年)至周敬玉四十四年(前476年),史称春秋。
春秋的考古发掘遗址,主要分陕西及中原两大区域。
陕西有宝鸡福临堡、茹家庄、阳平奏家沟、益门村、凤翔八旗也、石家营、姚家岗、瓦窑头、高庄、河南屯、长安客省庄、雍城马家庄、南指挥乡、户县来村、城南关、铜川枣庙、陇县边家庄、十脂桃树前;河南有陕县上村岭、斯州下寺、温县西张计、光山空相寺、信阳平桥、洛阳中州路、固始候古堆;甘肃灵台景家庄;江苏吴县通安乡、苏州符墅关真山、六合程机山西太原全胜材、晋都新田侯马寺村、晋城、长子牛家坡山东蓬莱柳格庄、临淄郎家庄、管县大店子,沂水刘家店子。
临胞凤凰岭安做寿县西门;湖南长沙洲城桥;湖北随县城郊等。
(一)玉器的种类、造型与工艺1、种类。
生产工具有玉斧、玉环首钢削刀;装饰品有璧、环、璜、罐、带钧,斧形饰、竹节形饰、璋形饰、玦、梳、襟钩、串饰、笄、贝形饰、璇玑、管、珠、剑首、双系拱形饰、双鸟首拱形饰、双龙环形饰。
动物形玉饰、玉佩有龙、虎、鸭首、鱼、蚕、蝉、双鸟形玉柄、兽形佩、兽面形饰、龙鳞形饰、龙虎会体佩。
人物形玉佩有人首形佩、玉人、人形饰;礼仪器有圭、戈、琮、璋、璜、璧、玉幂目、琀、鼻塞等。
2、造型。
器物造型分几何型、人物型、动物型。
纹饰造型以阴线龙首纹最多见:龙纹、谷纹、勾云纹、凤纹、龙鳞纹、蟠螭纹等为主要纹饰;谷纹、纹饰造型与布局的特点是满密均细。
春秋战国古玉器图纹造型赏析
春秋战国古玉器图纹造型赏析
文章开头,先看一组实拍图:
西周人面纹饰
春秋战国玉器采用的装饰纹路更加复杂多样,春秋玉器善用抽象变形、肢解整体的龙纹充填器物画面,从而显得繁密不透气,粗看似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感。
战国玉器装饰图纹较为稀疏,常见的谷纹、云纹、勾连云纹、'S'形纹、绞丝纹等,线条舒展流畅,工艺精细入微,主纹、地纹均清晰可见,观后使人赏心悦目。
勾连云纹
如下图,排列工整,几何化的谷纹的尾巴相互勾连,形成战国特色的“勾连云纹”
春秋与战国不同的是,各种S形与卷云纹交织,出现云纹和谷纹相交的纹饰,以阴刻线为主。
春秋龙首纹
这种由勾连云纹组成的“阴线浅浮雕”龙首,“现首不现尾”。
这种龙首纹,是夏、商、西周以来龙纹的一大突破,直接影响了战国的龙纹造型。
春秋谷纹
春秋古紋有阴线雕和乳突状两种。
乳突状谷纹为浅浮雕,鼓励圆鼓、体型较大,手感园钝;春秋谷纹部分有阴刻“芽弯”,部分与勾连云纹混合构图。
春秋谷纹大多排列稀松,布局不够规整。
内勾卷云纹
卷云纹和阴刻勾线的结合
有赖现在绘图技术,可以将繁复的图案做拆解,透视。
更加惊叹于古人创作的图案美感。
如此几何,规整的图案排列,令人惊叹。
探观古玉春秋(一)
探观古玉春秋(一)春天在即,在这里带大家看看过去一年里古天一的古玉拍卖。
古玉的春秋历经几千年,古代玉器雕琢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场别具风格的大戏,历朝历代都有可圈可点的佳品涌现出来。
广泛的私人收藏是我们这个地球人类共有的喜好和特色,因此民间市场交易的蓬勃带给大家鉴赏古代玉器的良机。
我们应记住,玉器是极具历史时代风格的产物,但是这个收藏市场的货品又历来良莠不一,吞噬了无数的人生财富,慎重的态度是多在这里看,细端真伪。
西周玉鹿高4.4cm 161,000 RMB黄褐色玉鹿,为西周时期的典型器,具有鲜明的西周风格。
玉鹿为扁体片状雕刻,局部有沁色,呈站立状。
树形长角粗壮,臣字形大眼,大耳,短尾,体态丰润,蹄趾明显。
体肌以两道圆弧线表现,简练明快。
玉鹿早在商代就已出现,主要有鹿头形玉饰和鹿形玉佩两种。
到了西周时期,新出现了鹿角高大的玉鹿造型,这件玉鹿即为此时期的典型作品。
此玉鹿光素无纹,仅以几条简洁的轮廓线,区分开躯体和四肢,造型气宇轩昂,姿态优美,具有蓄势待发的动感。
玉鹿嘴部有穿孔,此玉鹿时代特征明显。
西周青黄玉兽面纹璜长14cm 782,000 RMB青黄玉质,作神兽纹璜,雕工有明显的“一面坡”特征,为西周琢玉风格。
此璜的雕琢特点是其纹饰先琢一垂直的细阴线,再在此阴线的外侧隔开一条阴线的宽度斜琢一宽线;宽线深的一面出垂直陡棱,它与细阴线间的空隙遂成为一条阳文线;宽线浅的一面与器表面相交处出硬棱;宽线与细阴线的沟底都磨光。
这种雕法利用平面、斜面、阳线、阴线在把玩时反光面交替变化闪动造成丰富的装饰效果,是西周中期新出现的特点。
此玉璜的厚度均匀,边棱陡直,表面及线的底部都磨得很光平,表现出很高的雕琢技术水平。
汉青白玉小翁仲高3.3cm 115,000 RMB玉翁仲是汉代辟邪三宝之一,其他为:玉刚卯严卯、玉司南佩,是汉代玉文化的典型代表。
玉翁仲刀工简练,尺寸较小,体扁长,为半圆雕。
翁仲造型简单,用了了几刀就表现出了冠、头、胡须、双臂和上下身;以阴刻线饰双目和口;腰间以两道粗横弦纹,表示拱手;着长袍,直立正视。
探观古玉春秋(二)
探观古玉春秋(二)近些年来古玉拍卖的数量非常之多,令人膛目。
收藏界的交易,重利多于重义,众多赝品仿品混杂其中,也是常见之事,更何况鉴定本身就是一个难活。
沁色重的不一定就是古玉,而沁色簿的也非不是古玉,只败于作假手段的高超,见识的薄寡和理解的偏差,尤其是对细微的掌握不够火候。
海昏侯墓出土的古玉丰富多彩,图片流传的也很广,多收藏多细观,那应是我们学习古玉鉴定的宝鉴,这里不再引述。
红山文化玉猪龙长3.2cm玉质黄绿色,局部有红色沁斑。
圆雕,吻部上翘,闭嘴,双目橄榄形凸起。
眉间一边两条,阴线形成倒八字状。
脑后一条V形沟槽,将一对龙角分开,背部对钻一孔。
龙体卷曲如环,头尾相连处割出缺口。
从玉质和整体制作风格看,此猪龙与内蒙古敖汉旗大洼乡出土器以及天津博物馆收藏品基本一致,属红山文化标志性动物形象之一。
红山文化距今五千至六千年,分布于中国北部辽河流域,是中国史前时代北方的玉器中心。
红山文化玉器出土品种众多,用料精良,制作精美,极具时代特色。
在农耕为主的红山地区,猪被视作神灵或图腾来供奉,地位崇高。
玉猪龙是龙与猪的结合体,而得“猪龙”之名,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龙形图腾器物,是中华民族龙文化的起源。
此玉猪龙玉质莹润,造型独特,风格古朴浑重,极具神韵,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
此玉猪龙具备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上的典型特点:注重自然特性的发挥,通体光素,尽量不留棱角和其他制作时的痕迹。
一些浅浮雕技法,触之有感,视之随光线照射角度的变化或器体的摆动而时隐时现,是器体圆润光泽的质感得以充分的表现。
春秋勾云纹小玉环直径3.6cm这件玉环形制小巧,玉质经受沁及盘玩后,满红沁布满全器,透光下色泽优美。
玉环外边缘及内边缘均凸起阴线,形成圆形。
玉环双面施工,雕勾云纹,也有学者将此类纹饰称为变体蟠虺纹。
此勾云纹朵朵粗大,云头凸起而饱满,雕刻刀痕宽且深,不同于战汉时期密实细腻的勾云纹。
同类纹饰在春秋时期玉璜、玉玦及其他玉饰中可见,为典型的春秋勾云纹特征。
探观古玉春秋(三)
探观古玉春秋(三)此集为《探观古玉春秋》的最后一集,希望大家能有所获益。
古玉被所有人获知,但真正涉猎收藏的人又很少,追其根本原因就是假货仿品猖獗,无人幸免地被其所害。
同时,我们又见到了大量被盗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和两周时期的高古玉,真真假假,如内耗的春秋混战,两面夹击使得处于隐形的高古玉收藏不振。
中国人视玉石为最珍贵的材质,尤胜金银铜。
早于新石器时代,制作玉器和石雕的技术已相当精良,对玉石的喜爱乃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
早期玉石多用作礼器、饰物的小型雕刻品,自商代开始便日渐普及。
东周晚期崇尚浅色玉器,因此该时期的玉器大多为淡绿或白色。
最近有个老外写了一本书,书名为《4000 年甚至更久…… 中國高古玉》。
其中写道:4000 年,这个数字已經让人乍舌,可如果參照中國玉器艺术完整年表,它又不是准确的,因为根据現有研究結果,应該是超过7000年历史的。
參照紅山文化中期至汉代末期年表,我們目錄中的玉器跨越了4000年。
高古玉本身就無比多样化,不仅在时间也在風格方面,相比之下远远超过后,代例如19世紀。
用我們的想象力和越來越先進的知识(根据研究以及相关的文獻)進入那段历史,特別是那段史前空間,是极其扣人心弦且又十分艰巨的。
几十年前這些还都不可能实现。
如果翻閲早年玉器方面的書籍,比如Alfred Salmony的Carved Jade from Ancient China 中國古代玉雕》,1938年),我們会发现,新石器時代只占据了极其微小的篇章,沒有比“新石器時代”這個詞更進一步的説明。
那個看上去还是一個非常陰沉輪廓模糊的房間,今天已經相當明亮。
在這些老书里可以找到很多那時还被普遍斷定為“商代”的玉器,如今已經可以確定為远远早於商代。
那時还無法实现更准确的断代,很多如今玉器愛好者們之間膾炙人口的如“紅山”或“良渚”的名称,在80多年前完全不为人所知。
本书中也对高古玉的价值取向提出了疑问:那就是什麽時候才会把兴趣和价格轉向高古玉?以前高古玉不仅在西方也在東方都非常昂贵并且受到推崇,因为它們极其罕見。
馆藏(春秋战国)古玉欣赏
馆藏(春秋战国)古玉欣赏
故宫博物院春秋龙纹玉璜
故宫博物院春秋龙纹玉玦
故宫博物院春秋云纹扁勒子
杭州博物馆春秋蟠虺纹玉环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春秋蟠虺纹玉玦
旅顺博物馆春秋蟠虺纹玉管(2件)
陕西历史博物馆春秋龙纹玉璜
陕西历史博物馆春秋双龙首玉璜
天津博物馆春秋云纹龙首形玉璜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战国龙形玉佩
故宫博物院战国龙形玉佩
故宫博物院战国龙形玉佩
故宫博物院战国双龙首玉饰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战国龙形玉佩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战国龙形玉佩
河南博物院战国龙形玉佩
天津博物馆战国双龙双螭纹玉佩
中国家博物馆战国螭虎食人纹玉佩。
古玉界:春秋战国玉器欣赏
古玉界:春秋战国玉器欣赏上海震旦博物馆春秋晚期虎纹玉戈上海震旦博物馆春秋晚期四兽纹出廓璧上海震旦博物馆春秋晚期玉具剑上海震旦博物馆春秋晚期玉组佩海震旦博物馆春秋晚期镂空龙纹珩上海震旦博物馆春秋早期虎形佩上海震旦博物馆春秋中晚期龙纹玉戈上海震旦博物馆春秋中晚期秦式龙形佩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镂空龙凤纹佩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晚期龙首榖纹珩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晚期龙形佩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晚期兽首大带钩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晚期镂空龙凤纹玉戈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晚期镂空龙凤纹玉戈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龙纹边线乳丁纹璧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龙形环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组佩饰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组佩饰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早期绿色铜沁玉璧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早期玉瓒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早期玉瓒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早期玉瓒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早期镂空龙凤纹玉戈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中期龙形佩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中晚期龙形佩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中晚期凸脊筒形器上海震旦博物馆战国中晚期镂空龙纹佩(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
谢谢合作!(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
谢谢合作!。
春秋古玉鉴赏之不同地域春秋玉器欣赏
春秋古玉鉴赏之不同地域春秋玉器欣赏一是秦国的春秋玉器上图为陕西省凤翔县河南屯遗址出土的春秋龙纹玉璧,典型的秦国玉器风格。
直径16.8厘米,厚0.5厘米,两面均刻饰四圈三种不同的秦式方折龙纹(每面62条龙,共124条)。
上图为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出土的春秋灯笼形玉佩,即镂空龙纹玉佩,高5.1厘米,由两条首尾相互盘结在一起的大龙构成,龙首在外,龙尾在内,龙身一面阴刻方折秦式龙纹,另一面光素无纹。
上图为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出土的春秋长方形龙纹玉饰,长10厘米,长方扁平体,一角残缺。
在器物的底中部位留出一个长方形突面,其他部位镂空,两面饰纹,通体阴刻方折秦式龙纹,器物表面留有朱砂,典型秦式玉器。
二是吴国的春秋玉器上图为江苏吴县严山吴王墓出土的春秋蟠虺纹玉璧,精致、细腻、灵巧,直径7.5厘米,厚仅0.3厘米,两面饰相同纹样,均浅浮雕蟠虺纹,纹样左右分区排列,并以羽状阴线纹间隔,繁而不乱。
上图为江苏吴县严山吴王墓出土的春秋长条形扉牙玉饰,长10.6厘米。
三是晋国的春秋玉器上图为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的晋式春秋S形玉龙佩,长11.7厘米。
四是楚国的春秋玉器上图为河南省淅川县下寺1号楚墓出土的春秋玉琥,长14.6厘米。
上图为河南省淅川县下寺1号楚墓出土的春秋方形兽面纹玉饰,宽7.5厘米,形体不大,装饰异常精美,构图严谨致密,通体以起突、浮雕、阴刻、线纹等多种琢玉技法,琢磨形象狰狞的兽面主题纹样,并在兽面纹外侧还琢磨若干组蟠虺纹。
五是黄国的春秋玉器上图为河南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的一对春秋龙纹玉玦,直径5.5厘米,一面雕刻双首龙纹,一面光素无纹。
上图为河南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春秋龙纹玉璜,宽11厘米。
六是纪国的春秋玉器上图为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大墓出土的春秋龙纹玉璜上图为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大墓出土的春秋筒形玉玦七是鲁国的春秋玉器上图为山东沂水刘家店子1号墓出土的春秋筒式玉玦上图为山东沂水刘家店子1号墓出土的春秋双龙首纹玉璜。
别样的美丽——一组春秋秦国玉器欣赏
别样的美丽——一组春秋秦国玉器欣赏
上图为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春秋鸟首环身玉带钩
上图为陕西宝鸡益门村出土的春秋蛇首形玉带钩
上图为陕西宝鸡益门村出土的春秋鸭首形玉带钩
上图为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春秋晚期玉戈,应为秦公出
行时所使用的仪仗性玉器,该玉戈是春秋晚期仅见的一例。
上图为陕西凤翔县马家庄一号建筑群遗址出土的春秋晚期阴线龙首纹玉璧
上图为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春秋中晚期龙纹长方形玉饰
上图为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春秋中晚期龙纹灯笼形玉佩
1
2
上图为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春秋晚期部分龙纹亚字形玉佩
1
2
上图为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春秋晚期龙首纹马鞍形玉佩
上图为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春秋晚期龙纹璧形玉佩
上图为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春秋晚期龙首纹尖顶等腰双足形玉佩
上图为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春秋晚期龙首纹梯形白玉牌
1
2
上图为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春秋晚期龙纹玉璜
上图为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春秋晚期玉璜,两面纹样风格不同,一面为秦国风格的阴刻龙首纹,另一面是楚国风格的浅浮雕蟠虺纹
上图为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春秋龙纹长条回折斜角形玉佩
上图为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春秋晚期龙纹玉璜
上图为陕西宝鸡益门村出土的春秋绳纹玉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观古玉春秋(一)春天在即,在这里带大家看看过去一年里古天一的古玉拍卖。
古玉的春秋历经几千年,古代玉器雕琢是中国文化史的一场别具风格的大戏,历朝历代都有可圈可点的佳品涌现出来。
广泛的私人收藏是我们这个地球人类共有的喜好和特色,因此民间市场交易的蓬勃带给大家鉴赏古代玉器的良机。
我们应记住,玉器是极具历史时代风格的产物,但是这个收藏市场的货品又历来良莠不一,吞噬了无数的人生财富,慎重的态度是多在这里看,细端真伪。
西周玉鹿高4.4cm 161,000RMB黄褐色玉鹿,为西周时期的典型器,具有鲜明的西周风格。
玉鹿为扁体片状雕刻,局部有沁色,呈站立状。
树形长角粗壮,臣字形大眼,大耳,短尾,体态丰润,蹄趾明显。
体肌以两道圆弧线表现,简练明快。
玉鹿早在商代就已出现,主要有鹿头形玉饰和鹿形玉佩两种。
到了西周时期,新出现了鹿角高大的玉鹿造型,这件玉鹿即为此时期的典型作品。
此玉鹿光素无纹,仅以几条简洁的轮廓线,区分开躯体和四肢,造型气宇轩昂,姿态优美,具有蓄势待发的动感。
玉鹿嘴部有穿孔,此玉鹿时代特征明显。
西周青黄玉兽面纹璜长14cm782,000 RMB青黄玉质,作神兽纹璜,雕工有明显的“一面坡”特征,为西周琢玉风格。
此璜的雕琢特点是其纹饰先琢一垂直的细阴线,再在此阴线的外侧隔开一条阴线的宽度斜琢一宽线;宽线深的一面出垂直陡棱,它与细阴线间的空隙遂成为一条阳文线;宽线浅的一面与器表面相交处出硬棱;宽线与细阴线的沟底都磨光。
这种雕法利用平面、斜面、阳线、阴线在把玩时反光面交替变化闪动造成丰富的装饰效果,是西周中期新出现的特点。
此玉璜的厚度均匀,边棱陡直,表面及线的底部都磨得很光平,表现出很高的雕琢技术水平。
汉青白玉小翁仲高3.3cm 115,000RMB玉翁仲是汉代辟邪三宝之一,其他为:玉刚卯严卯、玉司南佩,是汉代玉文化的典型代表。
玉翁仲刀工简练,尺寸较小,体扁长,为半圆雕。
翁仲造型简单,用了了几刀就表现出了冠、头、胡须、双臂和上下身;以阴刻线饰双目和口;腰间以两道粗横弦纹,表示拱手;着长袍,直立正视。
其包浆滋润,玉光内蕴,刀法婉转流畅,工艺精湛,于玉翁仲腰间横打穿孔,实属汉代人物玉雕的珍品。
汉青白玉蝉高6.6cm69,000RMB 汉白玉蟠螭纹剑璏长6.8cm玉剑璏具有汉代风格。
璏面浮雕蟠螭纹,身形矫健,蟠螭的头部伸出璏面,类似“出廓”效果。
螭龙纹是汉代玉剑璏上经典纹饰,有高浮雕、浅刻、透雕之分,这类出廓螭龙纹玉剑璏形制亦属于汉代玉剑璏的典型样式。
战国玉刀璏长5.2cm 46,000RMB玉刀璏,形制特殊,中间扁口阔大,主体錾刻三条平行的直线凹槽,分成等长等宽的四列。
每列均处理成齿轮状,类似出戟效果,形成四路四戟造型,寓意特殊。
整器主题纹饰分布均匀,排列整齐,相互对称,形制工艺具有战国风格。
存世刀饰剑饰以玉剑饰居多,且制作精美,刀璏却极为少见。
此件刀璏相较于剑璏,风格古拙,形体更加厚实,中间扁口尺寸更大,纹饰粗犷,反映出古代刀饰的风格特点。
秦玉蝉长4.5cm138,000 RMB玉蝉满红沁,形近椭圆形。
玉蝉双眼细长,近边缘呈凸起状,刻工以细细的阴刻线刻画羽翼,颈部以几何纹装饰,具有“秦式玉器”特征。
玉蝉中间脊背凸起,两侧则呈斜坡状下滑。
蝉头顶端至尾尖有穿心孔,可作佩戴,应为当时组佩其中之一。
整器沁色优美,纹饰特殊。
玉蝉以汉代居多,汉以前玉蝉较为少见。
西周弦纹玉玦长3cm 253,000RMB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
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
这件玉玦形制非常特殊,尺寸较高,近似圆柱形,中间打孔圆润,周身通过打凹形成十余道弦纹,彼此距离一致,分布均匀。
两面均浅刻蟠螭纹饰,为斜刀雕刻,形成一定的弧面及坡面,有西周遗风,应为春秋早期琢玉风格。
玉玦周身布满红沁,古韵十足。
秦式龙纹玉觿长8cm 138,000RMB此玉觿形制、雕工、纹饰具有典型的“秦式玉器”特征。
玉觿为龙头造型,半月形器身上施以方折回转的细阴线,组成几何形状的各式纹饰,整体纹饰较为抽象。
细阴线折角方硬,近九十度。
这种几何形状的方折纹饰及抽象龙头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是秦式玉器独一无二的纹饰特征。
工艺方面,秦式玉器流行较浅细的阴线刻及透雕,没有浮雕,圆雕求形而不求工细。
同时,秦式玉器在镂空、钻孔、切边、开口、研磨、镶嵌等工艺方面也有自身特色,镂空多见方折硬角的几何形状,例如此玉觿龙头部分的镂空形状。
春秋弦纹玉玦长3cm 253,000RMB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
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
这件玉玦形制非常特殊,尺寸较高,近似圆柱形,中间打孔圆润,周身通过打凹形成十余道弦纹,彼此距离一致,分布均匀。
两面均浅刻蟠螭纹饰,为斜刀雕刻,形成一定的弧面及坡面,有西周遗风,应为春秋早期琢玉风格。
玉玦周身布满红沁,古韵十足。
明代青黄玉素琮高6.3cm 69,000RMB汉白玉勾连云纹环直径8.3cm白玉质地,质洁白温润,沁色略及。
规则的圆形,通体纹饰,工艺精巧,打磨圆滑,尽显古朴浑厚。
对于玉璧与玉环的区别,现在一般将那些孔较小的玉器,称为玉璧,孔部明显大于体部者称为玉环。
此玉环造型规矩,具有汉代的工艺特征;精美得当,其精巧之雕刻,优质之良材,整体舒展流畅,稳重大方;其造型对称,简约精致,如行云流水般,一气而成,显示出时代的审美匠心与制作工艺的完美结合。
良渚玉勒子长3.8cm;长3.1cm299,000 RMB战国龙纹玉勒高3cm149,500RMB玉勒精致小巧,局部布满游丝状红沁,中间微微束腰,呈喇叭形。
玉勒中部饰两道弦纹,分成上下两组主体纹饰,满雕变体蟠螭纹,雕工细致,螭龙纹有规则的分布排列,看似杂乱,实则有序,具有战国时期琢玉风格。
元代玉雕双穿耳螭龙杯高5.5cm;长16cm黑沁灰玉种,极尽工艺之能事,此器造型精细,规矩有度,一丝不苟。
其雕刻华美,既有着原始的朴实,又是高超的雕刻,让人感觉气势之磅礴。
质地别致,施刻螭龙造型,精巧又不失大气;器形精巧,整体工艺精妙古朴,是一件难得佳品器物。
杯身侧镂雕两螭龙。
螭龙伏于杯沿,头抵杯口,做窥望状,螭龙身体弯成弓形,四肢紧扣杯壁,琢磨细腻考究,制作精湛。
螭龙矫健,双目圆瞪,炯炯有神,劲力十足,动态传神,雕工十分高明,不失为一件写意十足的大气作品。
西周青黄玉琮式勒子高3cm57,500 RMB 汉玉剑珌长4.8cm57,500 RMB明代黄玉鹅长3.5cm218,500 RMB黄玉雕刻,红沁依附,黄玉鹅,圆雕施就,栖息卧状。
鹅颈部弯曲,头与背相连,形态温顺恬静。
雕刻工艺与玉质完美结合,更有美沁遍布,观之现出迷人的视觉感与艺术感。
比例得当,大小适宜佩戴。
中国古人对洁身自好、风度翩翩的鹅颇是喜爱,古代以鹅为题材的工艺品为数甚多。
此物作品,出色的工艺,令鹅之造型恰到好处的得到呈现。
其玉质紧致,沁色动人。
鹅之曲颈而栖,优美自然,双目炯炯,鹅体态盈润丰满,十分灵动。
整体造型优美生动,线条流畅,丰感柔美,寓意高洁。
汉青黄玉谷纹璜长15.5cm青黄玉质,间有褐色沁斑,呈弧形扁平体,器型较大,制作规整。
双面雕,两侧边缘线凸起,两端有对称的脊牙,中部近外缘处琢有对穿小孔。
玉璜两面均满饰凸起的谷纹,排列紧密有序,颗粒饱满,大小统一,地子碾琢平整。
此玉璜谷纹以去地浮雕法琢成,具有汉代玉器谷纹特征。
玉璜在中国古代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后期也用于组佩的主要构建之一。
汉白玉云矩纹剑珌长5.8cm汉代风格玉剑珌。
剑珌是剑鞘端的制品,流行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剑珌一般为直身、体圆、较厚,早期光素无纹,至后来逐渐出现了有兽面纹和卷云纹等饰之剑珌。
本件剑珌,玉质绝佳,光美润丽,长方形对半中脊隆起,横截面呈菱形。
玉色透美,有洒金沁,束腰有孔,饰以汉代典型的云矩纹,雕刻之纹予人活泼灵动感,工艺富时代性,整体显现汉代特征。
整器雕工精湛,线条流畅,富立体感,抛光完美,体现出优美工艺。
秦青黄玉龙纹觽长8cm此件玉觿具足“秦式”特征,其首如龙而尾尖,其似象牙玉璧之造型。
玉质莹润,色泽厚实;线条优美,光丽动人;雕工精细,风格规整;其古雅温润,动人心弦。
整体沉稳端庄,雕刻明快,时代气息突显,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玉件。
觽,古代佩饰之一。
《说文解字》:“觿,佩角,锐端可以解结。
”早期觿为一种工具,后来以玉制觿,逐渐失去其原始功能,成为象征的佩饰件。
《说苑·修文篇》曰:“能治烦决乱者佩觿。
”可见觿在古人眼里,有治烦决乱之意。
良渚琮式小玉勒长4.5cm良渚文化风格玉勒,琮式,分为五节,上下凸起圆形口,通体沁色包裹,形制小巧规矩。
良渚玉琮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深受收藏界追捧。
这件琮式小玉勒,尺寸虽小,但形制、纹饰完全来自于大玉琮,同样是代表良渚文化典型风格的重要实物。
汉谷纹玉环直径6cm汉代风格玉环,形制规矩,内外圈边缘均凸起,双面施工,满饰谷纹,颗粒密实饱满,局部可见明显的褐红沁。
由于经过长时间盘玩,加之自然氧化,玉环皮壳早已温润油亮,沁色丰富古雅。
古白玉琮高4.6cm;6.3×6.3cm石家河文化黄玉玦高3.7cm;长3.9cm此黄玉玦形制特殊,呈椭圆扁平状,器身琢有两道弦纹。
玦的缺口狭小,且边缘线条锋利,区别于常见的玉玦造型,具有石家河文化特征。
石家河文化是在屈家岭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的晚期阶段至夏代统治的前期,曾一度称为“青龙泉三期文化”,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更具这种文化的代表性,故考古界统称之为石家河文化。
分布地域较广,遍布湖北全境,延续时间也较长。
石家河文化时期琢玉工艺崛起,特色鲜明,玉器有人面雕像、兽面雕像、玉蝉、玉鸟、玦、璜形器等,都属于小型玉器,雕刻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
春秋青白玉蟠螭纹扁勒长12.2cm西周凤羽纹玉璜长6.2cm46,000RMB玉璜呈腰圆状,两端处理成椭圆形,且有打孔,器身阴刻凤羽纹饰,具有西周玉雕风格。
西周凤纹是最为经典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传统纹饰。
这件玉璜的凤羽纹在同时期的凤纹小玉璧上可见,但仅以凤的单支羽毛作为主体纹饰的却极为少见。
此玉璜主体纹饰即为单支凤羽,确属独特少有。
玉璜形制亦十分特殊,两端为椭圆形,不同于西周时期常见的玉璜制式,显示出一种原始古朴的美感。
根据形制及纹饰判断,此类凤羽纹玉璜或为当时贵族女性佩戴。
汉白玉螭龙纹韘形珮长8.5cm白玉质,镂雕螭龙纹佩,局部有红沁。
佩呈扁平长方形,有两处镂空,一侧高浮雕螭龙纹,螭龙形态扭转,身体从中间孔洞中穿过,缠绕在方形玉佩上。
螭龙四肢细节以短小的阴线刻画,整体雕琢精细入微,具有东汉时期玉雕风格。
玉佩的方形边缘凸起一周弦纹,弦纹内表面满饰勾云纹,组组相连不留地,同类纹饰在汉代玉璧上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