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代玉器的渊源
商朝的玉器与玉石文化
商朝的玉器与玉石文化商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它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的封建社会和玉器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朝时期,玉器被广泛使用,并逐渐成为了一种象征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本文将探讨商朝的玉器与玉石文化,以及其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商朝的玉器商朝的玉器种类繁多,包括勾玉、佩玉、饰玉等。
玉器的材质主要取自中国境内的北方和西南地区,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岷江流域等地。
这些地区的玉石质地坚硬,纹理美观,适合制作玉器。
商朝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相对原始,主要采用磨制和凿刻的方式进行加工。
玉器的制作通常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如原料的选材、雕刻、抛光和加工等。
其中,彩绘是商朝玉器的一大特点,这种技法能够使玉器更加鲜活、生动。
二、玉石在商朝社会的地位在商朝社会中,玉石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商代王室和贵族阶层非常崇尚玉石,他们将玉器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商王的玉璋、玉旒和佩玉等玉器都是权力和特权的体现。
同时,玉石在商朝社会中还被视为一种神圣的物质,被用来与神灵进行祭祀和崇拜。
商代贵族家族往往将玉石作为家族的信物,传承至今的商朝后裔仍然珍爱这些玉器。
三、玉石文化的影响玉石文化在商朝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玉石文化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审美标准,对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产生了重要影响。
商代玉器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美的理解,提高了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追求。
其次,玉石文化也成为了商代社会的一种象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精神追求。
商代的玉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水平。
总结起来,商朝的玉器与玉石文化对中国封建社会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代玉器的出现,不仅提升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成为了一种社会地位和权力象征。
玉石文化也成为了商代社会的一种精神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水平。
商朝的玉器和玉石文化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也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商代玉龙的象征意义
商代玉龙的象征意义商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商代玉龙更是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文物。
玉龙在商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从商代玉龙的起源、形态特征、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带领读者一起深入了解商代玉龙的神秘之处。
商代玉龙的起源商代玉龙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文化底蕴深厚。
商代玉龙作为一种器物,主要以玉石雕刻而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
商代玉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早期,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拜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促使他们创作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器物,其中玉龙就是其中之一。
商代玉龙的形态特征商代玉龙通常呈现出蛇身龙首的形态,整体线条流畅优美,栩栩如生。
玉龙的身体被赋予了神秘的符号意义,常常被用来装饰器物或作为礼品赠送给贵族或官员。
商代玉龙在设计上融合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各种动植物形态的观察和想象,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商代玉龙的象征意义商代玉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玉龙象征着权力和财富。
在商代社会,玉是一种珍贵的材料,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地位和财富水平。
因此,佩戴玉龙饰品成为贵族阶层展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方式。
其次,玉龙还象征着神秘和崇拜。
商代人相信神灵可以保佑他们平安幸福,因此将玉龙作为护身符或祭祀品使用,以期获得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此外,玉龙还具有象征长寿、勇气和智慧等美好寓意。
商代玉龙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代玉龙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无论是在艺术品、文物收藏还是民间传说中,商代玉龙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得商代玉龙成为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文化符号,在当今社会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结语总而言之,商代玉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贵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更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象征内涵。
通过对商代玉龙起源、形态特征、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神秘而美丽的文化符号,在当今社会依然闪耀着独特光芒。
商朝的玉器与玉文化商代的玉器制作与用途
商朝的玉器与玉文化商代的玉器制作与用途商朝的玉器与玉文化商代的玉器制作与用途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玉器制作和玉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代的玉器制作精致,玉文化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不仅是贵族阶层的象征,也是一种信仰与崇拜的表达。
一、商代玉器的制作与工艺商代玉器的制作与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玉器主要以玉石为材料,通过加工、雕刻和磨光等工艺制成。
商代玉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1. 挂穴法:即在玉器上开启一个或多个穴口,用细线穿过串连起来,在颈部或边缘附近悬挂,形成挂件。
这种制作方法多用于玉坠和玉饰品的制作,如玉佩和玉环等。
2. 凿刻法:在玉石上使用凿子和刀具进行雕刻和切割,以形成各种图形和纹样。
这种工艺常用于制作玉玺和玉带钩等实用的玉器。
3. 镂空法:将玉石切割成薄片,并在其表面进行雕刻和镂空,形成立体的图案和纹饰。
这种制作方法多用于制作玉瑗和玉璧等高级玉器。
4. 磨光法:通过使用砂石和水磨擦,使玉石表面达到光滑的效果。
这种工艺通常用于磨光玉璧和玉器的边缘部分。
二、商代玉器的用途商代玉器的用途和功能多种多样,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典型的玉器用途:1. 礼仪用途:商代玉器在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玉佩作为王室贵族的身份象征,佩戴玉佩有助于显示贵族地位和神圣的权威。
此外,玉玺用于授予权力和封建体系的传承,具有权力的象征意义。
2. 装饰用途:商代玉器在个人和宫廷装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玉璧、玉璜和玉饰品等可以用作宫廷的装饰和陈设,展现出奢华和尊贵的氛围。
此外,玉器还可以作为贵族身份的象征,佩戴在身上以烘托贵族的形象。
3. 祈福用途:商代人们对玉器有一种特殊的信仰和崇拜,相信玉器具有神秘而神圣的力量。
商代人们将玉器视为辟邪的护符,佩戴在身上或作为祭品供奉神灵,以祈求福祉和保护免受邪恶力量的侵扰。
4. 藏器用途:商代人们还将玉器视为宝贵的财富,有些玉器被用作贮存、保存和传承家族的财富和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玉、尚玉的国度,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玉器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贯穿了整个文明史。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玉器的追求和赞美从未停止。
玉器的起源、发展、繁荣和衰落,与中国文明史的发展紧密相连,也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
一、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至夏朝新石器时代,约从公元前5000年开始,人们开始制作简单的玉器。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主要由手工完成,技法简单,数量较少,主要作为祭祀、记事等活动的礼仪用具。
到了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玉器的制作和使用逐渐繁荣起来。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如玉璧、玉琮等,表明夏朝的玉器制作技艺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商周时期:商朝至春秋战国商周时期,约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221年,玉器制作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型的玉器和复杂的组合玉器。
商朝的玉器多以动物形象为题材,如玉龙、玉虎等,富有神秘色彩。
周朝的玉器则更注重礼仪和教化,如玉圭、玉琮等。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士人的兴起和学术环境的宽松,玉器制作也呈现出自由化、个性化的趋势。
三、秦汉时期:秦朝至三国秦汉时期,约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19年,玉器制作逐渐统一化和规范化。
秦朝的玉器多为礼仪用具,如玉玺、玉璧等。
汉朝的玉器则更注重实用性和审美性,如玉杯、玉砚等。
同时,汉朝的玉器制作还融合了外来文化元素,如胡人形象、佛教题材等。
四、隋唐至明清时期:隋朝至清朝隋唐至明清时期,约从公元581年到公元1912年,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样式繁复华丽,功能也逐渐转向了装饰和陈设。
隋唐时期的玉器以生活用品为主,如玉杯、玉盘等,工艺水平高超。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玉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
同时,由于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审美趣味的转变,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更注重精细的工艺和繁复的装饰。
五、近现代至当代:1912年至今近现代至当代的玉器制作则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早期文化,高古玉之商代玉器
早期文化,高古玉之商代玉器商青玉三牙璇玑商青玉璇玑形二联环玉璇玑为带牙之玉璧,又名“牙壁”,始于大汶口和龙山文化商玉虎商玉虎虎呈俯卧状,小耳,低首张口,以象鼻钻孔饰脸颊与口,阴线饰臣字眼。
本器以静态卧虎为具象,形体概括简练,运用寥寥简单阴刻线条,表达出瑞虎内在精神与整体效果。
虎为百兽之君,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开始被人神化。
仰绍文化墓地内发现以蚌堆砌的龙、虎造型,说明虎和龙同为人们崇拜的神兽。
本器以双阴刻线加大斜刀手法装饰,具有浅浮雕效果的纹样,亦使虎之威猛神气赫然而生管状玉勒这种玉器形制从远古迄今,一直存在于玉的族谱中。
古人有佩戴兽牙和骨管的遗俗,当文明的演进由旧石器时代跨入新石器时代,石制和玉制的器物逐渐取代了骨角,用玉制之管来代替骨,不仅美观,且更显尊贵璇玑,又称璿玑,为带牙之玉璧,又名牙壁。
牙璧是玉璧的一种变形,数量虽然不如玉璧多,但流传时间较长,主要分布在山东和辽东半岛地区,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夏、商和西周时期。
商青玉素环商青玉素环商玉戈商玉戈商玉戈商玉戈商玉戈商晚期龙纹玉弭商晚期龙纹玉弭局部商晚期牛首形玉饰商晚期牛首形玉饰商晚期玉龙商晚期玉龙商晚期玉牙璋牙璋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早期、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其后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和金沙遗址亦有出土。
其三星堆祭祀坑出土边璋,上刻跪式和站式人物于山头,山脚下置歧首式牙璋,此说明牙璋用途除“起军旅”、“治兵守”外,亦是祭山神之礼器,正如《周礼.考工记.玉人》中所述:“于大山则用大璋”,然“大璋”应是如边璋纹饰的大型牙璋。
商或更早鹦鹉形青白玉笄玉笄为古代女性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值得留意的是此玉笄上所饰的浮雕弦纹最早已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商晚期玉鱼玉鱼的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晚期,在古代为重要玉佩饰,是玉器常见形象之一。
商黄玉弧面涡纹璧涡纹形状似太阳之像,过去所谓涡纹,实为太阳与云气的结合体商青玉勒项链商青玉勒项链。
商代玉器鉴赏之——玉琮
商代玉器鉴赏之——玉琮商代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尤其是商代玉琮,是商代玉器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
今天,我们将会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商代玉琮的鉴赏价值和历史文化背景。
一、商代玉琮的历史文化背景商代玉琮是商代玉器的一个重要类别,它出现在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的时期内。
当时的社会主要是农耕文化,其文化特征是强调礼制、祭祀和宗教活动。
玉器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用于祭祀、宗教崇拜以及贵族的消费。
因此,商代玉琮的外形造型、纹饰与玉质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意义。
二、商代玉琮的技艺鉴定商代玉琮有着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风格,其制作工艺较为精湛,和其他类型玉器一样,商代玉琮的品质是以玉质、工艺和构造为主要衡量标准。
在玉质上,商代玉琮的表面应该能够显出汉白玉的腰带纹理,玉体上不应该有太多的瑕疵和缺陷;在工艺上,商代玉琮较为细腻,纹饰精细,造型典雅,成功地融合了当时的文化元素和审美观念;在构造上,商代玉琮分为两端,上半部为龙角状,下半部是轮廓变形的矩形体,整个玉琮的比例应该和谐统一。
三、商代玉琮的文化意义商代玉琮的造型与纹饰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具体表现在祭祀和宗教信仰上,是商代时期的礼仪文化的产物。
玉琮的造型大致模仿了牛角状,象征着大地之神,离不开祭祀和宗教信仰的环节。
同时,玉琮的纹饰由很多且是重复的浅刻线条构成,为了突显其神秘而典雅的气质。
这种纹饰的组合形式和线条的笔画技法都是商代玉器非常独特的刻画方式,代表了商代时期艺术审美理念的成熟与进步。
四、商代玉琮的收藏价值随着人们对古文明的研究和古董收藏的兴起,商代玉琮的收藏价值不断提高。
商代玉琮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它非常稀有和珍贵,收藏商代玉琮可以作为一种极为有文化价值的投资形式。
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商代玉琮也是收藏家和鉴赏家的心头好之一。
商代玉琮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来之不易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美感也让人们爱不释手。
总之,商代玉器中的玉琮是具有丰富的鉴赏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它代表了商代时期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
文物大省河南出土玉器——商代
文物大省河南出土玉器——商代
商代时河南玉器开始步入辉煌,这一时期仅河南具有都城规模的遗址就有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及安阳殷墟等。
仅1953年至1985年的发掘,即出土60多件玉器,主要有玉璧、玉璜、玉琮、玉珏、玉柄形器及玉簪等。
这批玉器多为素面、雕琢精细,其中玉柄形器出有20多件,多出自有青铜器随葬的墓中,似乎与主人的身份有某种关系。
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自此以后的250多年,安阳殷墟成为商后期的中心。
粗略统计,这期间共出土约500件玉器。
1949年以后,殷墟的考古工作主要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负责,这一时期是殷墟考古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时期。
据初步统计,在50多年的发掘中,共出土玉器2600多件,其中较为重要的发掘有武官村大墓出土玉器20多件、妇好墓出土玉器755件,这是迄今商代单墓出土玉器最多的。
殷墟玉器玉料以软玉为主,玉料主要来自新疆和田、河南独山、辽宁岫岩等。
随着文字的发展,有些玉器上出现刻铭。
传世玉器也在殷墟出现,有些玉料系用史前玉器加工,有些则直接使用史前玉器,如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琮,很可能来自良渚文化;20世纪30年代出自小屯331号墓的一件玉笄可能来自石家河文化。
商朝的玉器古代中国贵族的奢侈享受
商朝的玉器古代中国贵族的奢侈享受商朝的玉器:古代中国贵族的奢侈享受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贵族文化的繁荣。
在商朝时期,玉器作为一种特殊的奢侈品,成为贵族阶层炫耀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本文将为您介绍商朝玉器的种类、制作工艺以及对古代贵族生活的影响。
一、商朝玉器的种类商朝玉器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装饰品、礼器和器物三类。
1. 装饰品:商朝贵族常佩戴玉器作为装饰,例如玉佩、玉簪、玉环等。
其中,玉佩是最为常见的装饰品之一,以方形和带有龙纹的圆形玉佩最为精美。
佩戴玉佩被视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贵族婚礼重要的送礼之物。
2. 礼器:商朝的礼器主要采用玉石制作,用作贵族间的馈赠和示好。
最具代表性的商调琮、传国玺等被视为国家尊严的象征,只能由国君所佩戴。
这些礼器通常以方形为主,雕刻了复杂精美的神话和动植物纹饰。
商调琮器是商王用于祭祀的重要礼器,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崇高权力。
3. 器物:商朝玉器的器物主要用于生活和日常使用。
这些器物通常包括玉杯、玉匜、玉璋等,制作精美,形状多样。
商朝贵族将这些器物作为宴会和宴会中的餐具使用,在饮食时彰显其尊贵身份和优雅品味。
二、商朝玉器的制作工艺商朝玉器制作工艺精湛,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主要制作工艺包括选料、雕刻、打磨和镶嵌等。
1. 选料:商朝玉器的制作首先需要仔细挑选合适的玉石原料。
商代选择以和田白玉为主,因其质地温润、质地坚硬而属于尊贵的材料。
玉石的颜色和纹理决定了玉器的整体效果,需要有经验的工匠进行鉴定和挑选。
2. 雕刻:商朝玉器的制作过程中,雕刻是关键的环节。
工匠们运用锋利的工具和细致的手法,将选定的玉石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并雕刻出图案和纹饰。
商代的玉器通常以神话传说和动植物纹饰为主题,寓意着吉祥和财富。
3. 打磨:制作完成后,玉器需要经过打磨工艺,使其表面光滑细腻。
这一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将玉器的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得精致完美。
浅析商代玉文化内涵
浅析商代玉文化内涵作者:郑克真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03期摘要:商代作为王朝国家,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发展,商代晚期手工业发展,玉器种类增多,制作工艺更为精湛,玉文化较为繁荣,是王权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
妇好墓是商代后期墓葬的典型代表,对其出土玉器进行探析,讨论商代后期玉器象征神权与王权的文化内涵,得出商代后期巫术观念渐淡,玉器的神秘色彩逐渐减弱,王权象征的内涵不断增强。
商代玉器的发展为周王朝借助玉器规范行为举止的礼玉制度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商代;玉文化;妇好墓;玉器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道:“玉,石之美有五德者。
”玉与石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玉器是石头的一种,但玉器具有比石器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人把玉与德行联系在一起,将玉与君子相比较,“君子比德于玉”,佩玉成为君子有德的象征,赋予玉独特的内涵。
《礼记·玉藻》中记载:“古之君子必配玉。
”玉器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形成体系,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这三支文化体系都有发达的玉石器。
新石器时代玉器作为祭祀礼器是部落首领与巫师的专属品,而商代玉器不仅象征神权,更是王权的象征,标志着王的至高权威。
1 商代玉器商代作为王朝国家,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出土众多精美玉器,有较为繁荣的玉文化,是当时王权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
商代玉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依据商代的考古学文化年代对商代玉器进行分期。
学界对商文化有不同的分类法,主要有二分法与三分法,目前学界把商代分为早、中、晚三期的三分法影响较大。
商代早、中、晚三期都有玉器出土,“早期以二里头遗址三、四期文化遗存为代表;中期以二里岗遗存为代表;晚期以安阳殷墟遗存为代表”①。
商代早期玉器继承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内涵,主要作为神权的象征;商代后期,王权至上,玉器更多为统治阶级使用,作为王权的象征;商代后期,在玉器的种类、工艺及数量方面有新的突破,进入玉器发展史的第二个高峰。
浅议商代玉器主要形制及装饰手段
浅议商代玉器主要形制及装饰手段作者:雷雨来源:《文物世界》 2013年第6期纵观我国玉器的发展历史,商代无疑是一个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
商代的文明受到玉器的影响,这一时期以庄重的青铜器和众多的玉器著称。
一、商代玉器的起源与发展商代是我国玉器史上的一个高峰,它承红山、良渚之遗韵,启两周、秦汉之新风,在夏代玉器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商代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墓葬的出土物为代表。
二里头文化是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与商代文化之间的一种考古学文化。
玉器与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商代的玉器可以衔接。
商代后期,玉器又从青铜器艺术中受到启发,进入了商代玉器的高峰时代,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雕塑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多样化的造型,使得玉器在既有玉料的美的质地的基础上,体现出先民们对情感的深刻关注。
因其原材料的难得和易碎,玉器比起其他类型的器物来,较早地扮演装饰者的角色,因而更具有审美的价值,同时也日益成为财富、权力、等级的象征。
制玉工艺已从石器制作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
二、商代玉器的种类与特点若论商代玉器的种类与特点,需从产地、工艺、器形、功能分类,造型与纹饰几个方面做论述,才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商代玉器的整体面貌。
1. 玉材产地玉之美,首先要看材质、质地的差异,会使玉器呈现完全不同的审美体验,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不同的玉石材质。
商代所用玉材多为河南独山玉及辽宁的岫岩玉;中原地区出现新疆和田玉,多为青玉、白玉、墨玉;还有夷玉及其他地方的彩石玉材,由此说明殷王室向各国“取玉”或“正(征)玉”,可以反映出商晚期玉器来源的多元性。
2. 玉器工艺商代玉器在工艺方面的主要特征为:玉器表面平滑晶莹,少见琢磨痕迹,属于碾雕技术。
此时有许多长而薄的玉器器形,这种器形首先要从大块原生璞玉上锯片开料,这种工艺手法不同于红山文化玉器,也不同于良渚文化玉琮开剥成方柱形玉坯的做法,因此能够显示出商代早期玉工艺技术的进步。
中国玉器鉴赏—商代玉器
中国玉器鉴赏—商代玉器建立于公元前17世记的商玉朝自盘庚迁殷以后,文明的进程得以大大地向前推进。
商玉朝拥有庞大的政权机器此时的商干再也不是那种氏族社会中的军事酋长成巫现形象,他已成了古代国家至高无上的专制君主。
在上层建筑方面,自商于以下,内有高位宰辅率朝廷百官分管行政事务、本持册命、祭祀神灵以及商贸农耕、军事战争等等国家大事外有诸侯方伯称臣纳贡统领四方疆土。
商代之政治系由帝王、后妃、公、侯、伯、子各级官吏组成统治集团,管理着奴隶和下层平民创立了以嫡长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建立了大规璜的军事设施以及监狱、刑法等各种强制机构,极大地巩固了殷商玉朝的统治地位。
在经济基础方面,由于迁段以后长期安居,有利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在当时,与农耕有关的立法已相当进步。
种植业已一改粗耕旧俗而迈向精耕农业,渔业和家畜养殖相应获得较大的发展。
手玉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青铜制造、制玉制陶、土木建筑以及纺织治业均呈兴旺之态,从而大大推动了以商贸为中心的经济交流和以舟租车马为主要手段的交通运输业。
社会经济大大的活跃,贝、玉等交换货币的出现以及甲骨文字在社会文明进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历史政治背景是玉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商代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决定了商玉走向国家高度垄断的局面。
商代总计约6个世纪,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除玉都以外各地玉器出土均不很突出。
如:1963年发掘湖北黄吸盘龙城商代遗址,在上万平方米范围以内仅出土玉戈一件、玉雕刀一件及饰物数件。
1965年发掘河北南城商代遗址,发现铜、陶、石器三四十件,玉器仅出上了一件残断的玉戈。
1972年再发掘的时候又发观了玉斧一件、玉刀一件、玉漩现一件和玉佩饰一件,如此而已。
1977年北京平谷县商代中期遗址发现玉斧一件、青玉柄一件、玉联一件及绿松石珠一串(九件)。
1973年发掘山东泅水尹家城商至东周文化层遗址,发现石、蚌、骨、角、牙、陶话器120多件,玉器仅有一块玉玦。
探秘古代商周玉器
探秘古代商周玉器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儿,我们幸运生在这个时代,能够近距离触摸、感受中华古代文明所带给我们的那份神秘与愉悦!我们能够细细品味、慢慢体会“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我们深知需要学习和了解与玉文化相关的知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的累积和提升。
这里我们要感谢专委会几位委员提供的玉器展品,这些展品成为我们学习和了解玉文化的一个起点。
同时还要感谢藏友提出的各种疑问,让我们能够带着问题去深入探讨。
我们深信,对于古代艺术品的认知必须是认识、认识、再认识!了解、了解、再了解!学习、学习、再学习!| 商周玉器欣赏 |鸟首纹玉戈西周礼仪用玉,陕西省扶风县强家1号墓出土,现藏周原博物馆。
兽面纹玉斧商代晚期礼仪用玉,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铜柄玉矛商代晚期礼仪用玉,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25号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卷云纹柄形玉饰西周早期装饰用玉,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现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蝉形玉佩商代晚期装饰用玉,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遗址4号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蚕形玉佩西周中期装饰用玉,陕西省扶风县强家1号墓出土,现藏周原博物馆。
贝形玉佩西周装饰用玉,陕西省扶风县黄堆39号墓出土,现藏周原博物馆。
马形玉佩商代晚期装饰用玉,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狗形玉佩商代晚期装饰用玉,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猪形玉佩西周晚期装饰用玉,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12号墓出土,现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花冠玉凤西周早期陈设用玉,陕西省岐山县王家嘴2号墓出土,现藏周原博物馆。
玉螳螂商代晚期陈设用玉,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玉牛西周陈设用玉,山西省曲沃县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玉盘商代晚期玉质容器,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远古传奇:神秘的商代高古玉
远古传奇:神秘的商代高古玉商代晚期蟠龙环商代距今已经三千多年,遥远而神秘。
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其众多的玉器也同样为后人所铭记。
著名的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就曾形容商代的青铜器是狞厉的美,那么商代的玉器当称得上是“神秘的美”。
商代晚期玉熊|商代玉器是贵族专用品如果商代之前是“神玉时代”,那么到了商代中国玉器就进入了“王玉时代”。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生活也随之变化,玉器走下神坛,进入社会生活,但能与它亲密接触的不是普通老百姓,它只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的专用品。
商代晚期玉鱼商代已完成了手工业与农业的社会大分工,制玉业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并出现了一大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玉工。
这在史料记载中得到了体现,《逸周书》说:“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
这个数字可能有所夸大,但可以看出商代玉器的拥有量是很大的。
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
商代晚期玉龙商代晚期玉器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土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六十四个妃子之一,深受武丁宠信,她的名字在甲骨文中出现多达170次。
武丁在位59年,南征北战,纵横天下,妇好经常助夫出征,据甲骨文记载,武丁伐羌时,妇好曾率军一万三千人助战,她甚至远征西北土方国。
由于武王的宠爱,在妇好去世后,武王将大量的玉器作为财富为妇好陪葬。
这为商人把玉器作为珍贵财富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佐证。
商代晚期玉鸟|夏代开始用青铜工具制玉夏代人们已开始使用少量的青铜工具制玉,随着商代青铜冶炼技术的提高,玉工们大量使用青铜工具,使得制玉技术出现了质的进步,效率也大大提高。
此时的玉工已能熟练地将线刻、浮雕、圆雕、透雕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视觉立体感。
商代晚期玉兽面同时,这个时期的玉器造型也极大地丰富起来,出现了仿青铜器的玉簋、琮、璋、璧、圭、璜等礼器;仪仗用的戈、矛、戚、刀等;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凤、虎、熊、鹰、鱼、龟、鳖、鹦鹉等动物件,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都一一能够辨清。
商代古玉的由来
商代古玉的由来古人认为龙是鳞虫之长,也就是水族的王,而鱼虾象征着千万子民和龙子龙孙。
鱼还象征着龙的起步,越过龙门,鱼就变成龙了。
商民族崇拜牛,常用大理石雕刻巨形的牛用以镇墓,枭、龙、牛、虎同为镇墓神兽。
对蝉的崇拜,始于红山时代,商代玉器如琮、柄形器、璇玑等,常用蝉来做装饰,古人认为蝉具有蜕变和重生的功能,同样因为有此功能受到崇拜的还有蛹。
纵观商代玉器的大量文献和众多高品位的玉器文物;我们惊叹在殷商的这数百年间,玉器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达到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又一个高峰。
玉雕技艺的高超和精湛,玉器造型的进一步精美与成熟,礼祭用玉的强化和丰富,人身和器物上装饰用玉范围的扩大,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国家殿堂上的仪仗用玉和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全新开发,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对中华文化都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
商玉的镶嵌工艺直接承袭夏代,并有所发展。
镶嵌的形式分为三种:其一、玉器上镶绿松石;其二、青铜器上嵌玉或彩石,在色彩上改变了玉器本身的单调形式;其三,其他质料器物嵌绿松石。
商代所处的年代是公元前17世纪初到公元前11世纪。
商代玉器分早晚两个时期,其明显的分界线就是以商王盘庚迁殷为标志。
商代玉器在造玉器空间,增加体量,表现艺术主题,刻画动物神态方面,有许多新的创造。
商代玉雕的另一大发明是玉套链的雕琢成功。
还有缕空、斐牙、钻孔等,均是主要方法。
如果商代之前是“神玉时代”,那么到了商代中国玉器就进入了“王玉时代”。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生活也随之变化,玉器走下神坛,进入社会生活,但能与它亲密接触的不是普通老百姓,它只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的专用品。
商代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是相吻合的。
有学者将商代玉器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二里头文化四期;中期以郑州二里岗、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玉器为代表,玉器品种及数量均较少,但已具有商代玉器的基本特征;商代玉器的高峰时期在商代晚期,即盘庚迁殷后的270余年间,玉器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品种之繁,工艺之精,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商代玉器的由来,收藏家一定要看
商代玉器的由来,收藏家一定要看在安阳殷墟,九座已发现的商王大墓都被盗掘了,一些小型的陪葬墓反而幸存,除了妇好墓,人们难以看到商代玉器的体系和全貌。
在海外,商代玉器的数量极为惊人,这些玉器的流失,均以近百年来半殖民地的虚弱的中国为背景。
同许多其它年代的古玉一样,海外商代玉器是我们了解商代玉器的重要参照,有许多商代玉器,在两个故宫的博物馆中都是难以见到的。
殷商时代之所以能够取得卓越的玉雕艺术成就,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社会发展方面的因素。
国家政权垄断统治的需要为玉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
商代社会虽然从原始社会的荒原中走了过来,但社会生活还没有从野蛮恐怖中解放出来,商代大批杀殉奴隶就是重要的例证,但另一方面人们对鬼神的信仰毕竟有所松动,理性的幼芽已欲萌发。
那些曾经被认为神圣不可亵读的玉已开始进入社会生活,这就如同为玉雕艺术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通向无限广阔的大门。
商代玉器的俏色使用,所谓的俏色工艺,就是在制作玉器时,合理巧妙的利用玉石材料的天然皮壳色泽。
利用自然的色差表现人物或者动植物的某些形体特征。
商代早期的玉器,出土于河南的郑州二里冈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
但二里冈出土的早期商代玉器,没有脱离出二里头文化玉器的形制特点和工艺特性。
商代玉雕装饰的图案和线纹,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看双线”来形容:(1)一目,是说玉雕装饰纹样中,多见臣字状目纹饰。
(2)双线,是说商代的玉雕装饰主要用阴阳两线条,双勾线法是商代著名的装饰法。
商代已完成了手工业与农业的社会大分工,制玉业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并出现了一大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玉工。
这在史料记载中得到了体现,《逸周书》说:“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
这个数字可能有所夸大,但可以看出商代玉器的拥有量是很大的。
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
商代文明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和夏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商代早中期屡次迁都,东西播迁,南北移动,而且不断征服邻族,每到一地,都学习当地先进的文化,因而商代文化的内涵特别丰富。
商代古玉记载着惊天动地的历史
商代古玉记载着惊天动地的历史玉器与青铜器、甲骨文一起构成商代文明的重要元素,相比较而言,玉器更具巫术特征,更具神灵性质,是深入了解商代精神生活的重要内涵。
众多商代玉器,反映出商代玉器的一些基本情况,玉料既有大量地方玉种,新疆和田玉已在商代晚期较多使用,同时还使用绿松石等美石玉。
商代玉器种类很多,璧琮、璜、璋礼玉,面广量大:戈、矛、刀用具玉,独具特色;动物饰玉,群英荟萃。
商代晚期玉器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土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六十四个妃子之一,深受武丁宠信,她的名字在甲骨文中出现多达170次。
武丁在位59年,南征北战,纵横天下,妇好经常助夫出征,据甲骨文记载,武丁伐羌时,妇好曾率军一万三千人助战,她甚至远征西北土方国。
由于武王的宠爱,在妇好去世后,武王将大量的玉器作为财富为妇好陪葬。
这为商人把玉器作为珍贵财富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佐证。
商代玉器的质料来源十分庞杂,殷墟出土玉器据目测鉴定,除少部分质地温润、色泽纯净的透闪石玉料可能来自新疆地区外,多数玉料应来自南阳独山等中原周边的玉矿。
玉器颜色以深浅不一的青绿为主,也有部分黄褐色与白色。
形体硕大的大件与超大件玉雕,则多见白色大理岩作品。
商代玉器是由敬天祭地的祭祀功能逐渐向玩赏装饰和交际礼仪功能过渡,商代晚期的玉器功能逐渐扩大丰富。
商代玉器的雕琢技术非常精湛,在表现风格上显得繁复华采,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商代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随葬玉器,不仅丰富了商代玉器的内容,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商代以前的玉器材料,主要为就地、就近获得的玉料。
但在新石器时代的大量玉器中,品质最好的和田玉料已被认识利用,陕西和新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和田玉玉斧,但数量极少,而且多用从河床拣拾的籽料琢磨。
夏代玉料亦以陕西、河南地产玉为主。
商代是我国第一个有书写文字的奴隶制国家,中原玉器在继承辽河及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琢玉技艺的基础上,汲取了以夏代二里头玉器为代表的精华。
商代古玉的详细介绍与研究
商代古玉的详细介绍与研究商代阴阳纹的琢展方法大致有两种:(1)沿纹样两侧边缘分别刻出阴线,在磨去阴线纹样周缘的玉面,使阳纹显示在器面,形成浅浮雕效果。
如殷墟出土的鱼行玉护。
(2)沿纹样两侧边缘分别刻出阴线,再将阴线两侧略加修磨,使浅痕加宽,如此中间的阳纹就夹在两条阴线间,形成阴阳相错的艺术效果。
1989年江西省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址出土玉器共754件,佩饰类玉器占出土玉器总数的94.7%之多。
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商代贵族墓地出土的362件商代晚期玉器中,有58.6%为佩饰、装饰类型玉器。
这就不难看出,商代统治阶层对佩饰类玉器的大量需求,将玉器从早先主要作用于敬天祭地的功能而过渡到可资玩赏装饰及交际礼仪的作用,从而宣告了一个神玉时代的终结——这在玉器审美和雕塑史上,不能不说是一种革新与进步。
一提起商代的玉器,喜欢古玉的藏友就想起了殷墟妇好墓出土的700多件玉器。
妇好墓出土的商代玉器是商代玉器发展的顶峰。
虽然玉材不尽一样,但是纹饰、工艺等风格大同小异,比如臣字眼、双阴挤阳等。
但是还有一些商代的玉器同妇好墓出土的玉器相比,有它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商代玉器的装饰风格,是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
其次,商代人还采用浅浮雕、圆雕的方法雕刻纹饰。
浅浮雕是在阴线刻纹的基础上凸出阳纹而具有立体的表现效果,而圆雕多为造型动物的雕刻技巧,是整体形象的立体雕刻,商代人往往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整个玉器的纹饰及造型。
如商代出现了大量动物、人物玉器的造型,整体上是立体的,而在立体的表面,用浅浮雕技法琢出表面的纹饰,从而使整个动物或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商代的玉器大多表现为这两种雕刻手法的结合。
商代玉器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纹饰上。
纹饰是玉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商代玉器大多以纹饰命名,这些抽象的纹饰蕴涵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商代清铜与玉器互唯一体的器型有镶嵌与合铸两类。
其中镶嵌在夏代已发明,至于合铸在商代才发明,合铸的工艺难度很大,因铸前必须对玉件进行预热,掌握玉的耐热程度,避免铸造时炸裂。
有领玉环的起源之谜
有领玉环的起源之谜夏商玉器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玉环,大概是玉环或玉璧的形状。
但内缘有一圈凸起的立面,立面的高低以及璧肉的宽窄差别很大,如果没有中间的孔洞,看起来有点像ufo的形状。
(图一~~图九)我们最早见到这种形状的玉环,是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妇好墓。
出土了这种有领的璧环20余件,后来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以及再后来的成都金沙遗址,都发现了数量很大的此类璧环。
当时的名称也比较混杂,考古发掘报告中,有的将其称之为“异形璧”,有的将其称之为“凸缘玉环(璧、瑗)”,有的称之为“臂环”、“玉钏”,有的称之为“凸唇环”,还有的将其称之为“T字环”,甚至称之为“玉器座”,种种不一。
“凸缘环”和“凸唇环”的意义不难理解,都是因为他们的内缘凸起,像口唇一样。
“T字环”是因为这类玉环的横断面像英文的“T”字形,因此命名。
近几年的出版物中,大多数将其定名为“有领玉环”,像衣服竖起的领子一样,很形象,我个人比较赞同这个名字。
有领玉环自问世以来,好像就从来没有受到过学术界的重视。
大多数论文只是在讨论商周玉器的时候,会捎带着讲一讲这种玉环的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也无外是两种结果,第一种是由中原地区流传至西南巴蜀地区。
理由是,中原地区已经到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而西南边陲还相对落后。
第二种论点与之相反,理由是西南地区出土有领玉环的数量远远大于中原地区。
因此,是中原地区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
其实,笔者认为,持有第二种观点的学者忽略了一个最简单的常识,那就是玉环的材质。
如果是西南地域文明影响了中原文明,那么一定会在中原地区见到西南地区相同材质的玉环。
比如殷墟妇好墓,就有石家河文化的玉凤、齐家文化的玉璜、龙山文化的玉钺等等。
但是,没有。
中原地区的商周墓葬出土的此类有领玉环没有一件是金沙或者三星堆玉器所相同的玉料。
因此,是中原地区的造型传播到了西南地区,并且发扬光大,这一点应无谬误。
杨建芳先生在1994年第二期的《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一篇《略论有领玉环起源、传播与用途》的小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商代玉器的渊源作者:丁哲叶舒宪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从有关玉器造型、纹饰、工艺的16条线索入手,对商代玉器的渊源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商代玉器主要受到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后石家河文化、陶寺文化、海岱史前文化、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并阐释了文化因素吸收的原因。
[关键词]商代;玉器;渊源;红山文化[中图分类号]K876.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2-4917(2021)02-0084-09商代是中国古代玉器与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期无论在造型、纹饰、工艺,还是在用玉习俗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逸周书·世俘解》载“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
……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
”可见商代用玉之盛。
关于商代玉器的源头,郑振香[1]、王巍[2]、张闻捷[3]、郭静云[4]等学者有过不同程度的讨论。
近年来不断积累的新材料,展现出商代玉器更为深广的渊源与传统,对商代玉器研究给予了新的启迪,使我们有必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索。
一、商代玉器与史前玉器的比较下面选取涵盖商代玉器主要造型、纹饰、工艺的16条线索与史前玉器进行对比考察,以具体实例说明商代玉器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关联。
1.玉鸱鸮商代玉鸱鸮,作挺立或蹲踞状,钩喙闭口,顶或有冠,方耳后展,双翅收拢,粗腿团爪,如殷墟妇好墓993[5](图一,1)。
史前玉器有关禽鸟题材者较多,良渚文化有玉飞鸟及小鸟纹,山东龙山文化有鹰纹,后石家河文化出现了玉凤、玉鹰,但唯有红山文化存在制作、使用玉鸱鸮之传统。
红山文化诸多写实动物形玉器中,以鸱鸮最为常见,如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6]出土者(图一,2),作展翅状,凸眼竖耳,腹下双爪攀附,短尾舒张,翅、尾表面磨出数道阳线,背面钻有隧孔。
红山先民对鸱鸮偏爱之甚,还在鸮形玉牌上有所反映。
鸮形玉牌即所谓的带齿兽面形玉佩,多为扁平长方形,中央有两个圆孔,象征鸮之双目,下侧并列五或三条凸齿,每齿又分两小牙,表示尖喙和利爪,器体四角多有勾卷,代表鸱鸮的羽翼,整体为抽象视角下展翅伸爪的鸱鸮形象,如建平牛河梁N2Z1M27∶2[3](图一,3)。
纵观玉鸱鸮之沿革,商代作品很可能承袭了红山文化崇鸮的传统,至于其具体的创作则更多融入了时代元素。
2.蜷体玉龙此类玉龙躯体均蜷曲,有的首尾分离若玉玦,亦有首尾衔接如环者,造型颇得红山玉猪龙之余韵①。
玉猪龙,为红山文化之重器,如建平牛河梁N2Z1M4∶2[7]81,团身,两耳呈尖弧状竖起,双目圆瞪,鼻部褶皱(图一,4)。
商代蜷体玉龙可分为圆雕和片雕,尤以圆雕作品与玉猪龙的承继关系更加明确,如殷墟孝民屯M701∶87[8],圆雕,蜷曲如环,龙首若猪,双目夸大,宽吻前撅,肥耳竖立,各方面酷似红山玉猪龙,仅在纹饰和工艺上体现出商代特征(图一,5)。
相近的商代圆雕蜷体龙还有殷墟妇好墓413、414、435、985、986[5]128-129,殷墟花园庄东地M54∶368、371、450[9]。
需要指出的是,在红山文化的影响下,凌家滩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后石家河文化均出现了蜷体玉龙,但这些文化只是单纯继承蜷体造型这一基因,各自表现出强烈的地方特色,其中凌家滩玉龙躯体扁平有脊纹,崧泽、良渚、后石家河玉龙造型更显简略,而未有像商代圆雕作品这样与红山玉猪龙高度相仿者。
3.玉人商代玉人,主要有蹲踞形和跪坐形两类。
蹲踞形玉人,多为侧视角度,双手捧于胸前,屈膝弯腿,足下多有插榫,上钻一孔,如殷墟妇好墓518[5]155(图一,6)。
红山、凌家滩、良渚文化均出现了蹲踞玉人:红山文化如建平牛河梁N16M4∶4[7]407,正面直立,两臂曲肘,十指张开,手掌扶于胸前(图一,7)。
凌家滩文化如含山凌家滩98M29:14[10],造型与红山文化相类(图一,8)。
良渚文化两例:高淳朝墩头M12[11]出土,站立状,双手置放于腹部,头大身小,腿极短,下体出短榫,上有钻孔;昆山赵陵山M77玉人[11]16出土,侧面,曲腿蹲踞,小腿末端有一孔,头顶高冠与一鸟相连,人鸟之间有一向上攀爬的鼠(图一,9)。
商代作品无论蹲踞的造型,还是双手抚腹、扶胸的动作,以及钻孔的位置均可以看到红山、凌家滩、良渚文化的影响,可见其创作广泛汲取了诸多史前文化的养分。
跪坐形玉人,为两膝着地、臀落双足后跟上的坐姿,如殷墟妇好墓371[5]151(圖一,10)。
相较蹲踞形,史前时期的跪坐人形雕塑不甚流行,惟红山文化出现零星跪坐人形器,其可能为商代跪坐玉人可以追溯的渊源所在。
如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人形石雕[6]514-515即为跪坐状,双手上捧于胸前(图一,11)。
4.玉鳖、玉龟甲商代玉鳖以殷墟小屯北地F11∶5[8]为例,圆雕,探首瞪眼,伸肢露爪,短尾,圆壳略拱,腹部右上方有对钻隧孔(图二,1)。
玉龟甲以小屯北地F11∶4[8]为例,圆雕,两龟甲并列,甲桥相接,背甲有凸起中脊,脊线两侧为对称的套叠菱形甲纹,腹甲纹与此接近,腹腔中空(图二,2)。
商代玉鳖、玉龟甲在造型风格上具有红山文化遗风,红山玉鳖如阜新胡头沟M1∶6[12],亦在腹部偏上对钻隧孔(图二,3)。
红山玉龟甲如建平牛河梁N2Z1M21:10[7]102,龟背起三道脊线,中脊两侧铺陈对称的甲纹(图二,4)。
5.玉虎商代玉虎或曲肢匍匐,或伸腿爬行,脊背略陷为圆缓的凹弧形,长尾回卷为一孔,垂首,虎首夸张放大,颈短近无,“臣”字眼或方目,云纹方耳,张口露齿或以孔代口,如滕州前掌大M128∶9[13](图二,5)。
商代玉虎与后石家河文化应有源流关系,如天门谭家岭W3出土玉虎[14],在形构轮廓,尤其凹弧的脊背、回卷的长尾上与商代玉虎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图二,6)。
6.玉蝉商代玉蝉之平面为方形或三角形,吻尖凸,大圆眼,头下横亘窄条,双翼作“Y”字形收合,上露胸部,下露尖尾,如滕州前掌大M128∶8[13]414(图二,7)。
此期玉琮、柄形器、玉管表面常有浮雕蝉纹,造型与单体玉蝉相近,但风格较简约,可参考殷墟妇好墓1051[5]116,玉琮四隅各浮雕一只蝉纹。
从整体造型以及口吻、双目、头下窄横条等细节特征来看,后石家河文化玉蝉(如天门肖家屋脊W6:12[15])当为商代玉蝉之肇始,二者同属于一脉相承的发展序列(图二,8)。
7.兽面纹商代的兽面纹在左右上方置卷云形盘角或蘑菇形竖角,两側或有小耳竖起,细眉,“臣”字眼,卷云状宽鼻,主要出现在玉兽首、玉戈、玉钺、玉刀、玉梳、玉韘以及玉石容器之上。
如殷墟妇好墓918[5]143,玉刀两面各饰一组兽面纹图案(图二,9)。
商代兽面纹继承了二里头文化的传统,如偃师二里头VIM11∶7[16],镶嵌绿松石铜牌,铜牌正面用大量碎小的绿松石方片镶嵌图案,表现了头顶高冠的熊面,下半部分为熊首,圆鼻,“臣”字眼,宽耳,上半部分为勾卷的高冠(图二,10)。
熊面已和商代兽面形态接近,尤其“臣”字眼,梭形眼眶,眼珠以半球状绿松石表示,显系商代“臣”字眼之发端,但相比二里头目纹的圆润流畅,商代“臣”字眼的线条参差断续,风格更显狞厉。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上的高冠熊面图案应源自后石家河文化玉兽首。
如天门谭家岭W9出土玉兽首[14],兽首头顶亦伸出勾卷高冠,是其通天神力的标志,这表现了与高冠熊面相同的母题。
此外,后石家河兽面的结构与二里头熊面相近,耳窝、鼻头的表现方式如出一辙,足见二者之源流(图二,11)。
8.玉柄形器商代的柄形器主要有两种:其一,扁条形,如殷墟妇好墓1294[5]179(图三,1);其二,鞭形,剖面近正方形,平顶或盝顶,束颈,器身分作多节,由粗渐细,饰凸弦纹、莲瓣纹或蝉纹,如殷墟妇好墓555[5]180(图三,2);二者末端多出插榫,榫或有孔。
以上两种形制在二里头文化皆已出现,然柄形器之祖形可追溯到后石家河文化。
后石家河柄形器形态较为原始,基本显现出柄首、颈、身和末端的榫头等特征,如天门肖家屋脊W6:29[15]330,扁柱体,方首,器身分四节,向下收细,近榫处又凸出一节,榫作钝尖状(图三,3)。
二里头文化,商代继承了后石家河柄形器的传统,且在器形上向修长发展。
邓淑苹先生认为夏商时期的柄形器由后石家河人首形雕像发展而成[17],可从之。
那么,后石家河柄形器无疑填补了后石家河人首形玉雕向夏商柄形器演进之缺环。
9.平首玉圭商代平首玉圭以殷墟妇好墓552[5]116为代表,长方形扁平体,顶端平齐,两腰斜直,宽刃微弧,上部居中钻有一孔,孔下饰横向平行弦纹两对,向下有阳线方框,内刻云纹,再下琢五道纵向凸弦纹,两面纹饰相同(图三,4)。
从器形上看,商代作品近追二里头文化玉圭,如偃师二里头ⅢKM1∶3[18](图三,5);远溯山东龙山文化,如日照两城镇采集玉圭[19](图三,6)。
10.玉戈商代的玉戈,可分为早商、晚商两个发展阶段,早商、晚商玉戈一脉相承。
早商玉戈趋于大型化,长度40厘米以上者较多,援表面脊线隐约,无“血槽”或“血槽”不甚明显,如黄陂盘龙城PLZM3:14[20],长达94厘米,援极狭长,表面平缓(图三,7)。
晚商玉戈向小型化发展,表面多有三脊,“血槽”明显,如殷墟妇好墓444[5]135,通长27.4厘米,中脊直贯前锋,两侧“血槽”显著,横截面呈波浪形,援后部两侧出扉牙(图三,8)。
商代玉戈直接承继了二里头文化既有的成果,如偃师二里头VIKM3:11[18]251与商代玉戈大致相似(图三,9)。
11.玉戚玉戚,即左右两侧雕出扉牙的玉钺、玉斧。
商代玉戚主要有两种形制:其一,“风”形戚,穿孔在上端居中,如殷墟花园庄东地M54∶320[9]187-188(图四,1);其二,璧形戚,整体依托圆形扁平状玉料雕琢而成,其中不少改制自早期玉璧、环,中孔甚大,如殷墟花园庄东地M54∶315[9]185(图四,2)。
以上两个类型均源自二里头文化,前者如偃师二里头VIIKM7∶2[18]341(图四,3);后者如二里头VIM11∶5[16]322(图四,4)。
“风”形戚的滥觞还可溯至海岱地区的史前文化①,彼时器体宽扁,两侧扉牙尚未发育凸显,可以五莲丹土遗址出土玉戚为例[21](图四,5)。
二里头玉戚左右各出两组扉牙,每组有三道尖翘凸齿,表现翘鼻、额凸、竖角的上缘,以暗示潜伏之龙,两组扉牙便为一对相背龙首,此期扉牙精细,立体感较强。
商代扉牙与二里头文化具有明确的因袭关系,仍为相背龙首形,有三齿、两齿之分,但较二里头扉牙钝拙,颇显平面化。
12.玉琮商代遗存出土玉琮的年代较为复杂,需要具体甄别,既有早期玉琮遗留,大多为齐家文化、陶寺文化作品,也有商代加工的玉琮,其中不少为利用早期玉琮改制者,已有学者关注到这个问题②。
商代加工玉琮,通常将四面中部磨出宽槽,以使每面左右各凸起一个台阶,相邻两面就构成了独立的三棱柱形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