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代玉器的渊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商代玉器的渊源

作者:丁哲叶舒宪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从有关玉器造型、纹饰、工艺的16条线索入手,对商代玉器的渊源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商代玉器主要受到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后石家河文化、陶寺文化、海岱史前文化、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并阐释了文化因素吸收的原因。

[关键词]商代;玉器;渊源;红山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6.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2-4917(2021)02-0084-09

商代是中国古代玉器与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期无论在造型、纹饰、工艺,还是在用玉习俗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逸周书·世俘解》载“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可见商代用玉之盛。关于商代玉器的源头,郑振香[1]、王巍[2]、张闻捷[3]、郭静云[4]等学者有过不同程度的讨论。近年来不断积累的新材料,展现出商代玉器更为深广的渊源与传统,对商代玉器研究给予了新的启迪,使我们有必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索。

一、商代玉器与史前玉器的比较

下面选取涵盖商代玉器主要造型、纹饰、工艺的16条线索与史前玉器进行对比考察,以具体实例说明商代玉器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关联。

1.玉鸱鸮

商代玉鸱鸮,作挺立或蹲踞状,钩喙闭口,顶或有冠,方耳后展,双翅收拢,粗腿团爪,如殷墟妇好墓993[5](图一,1)。史前玉器有关禽鸟题材者较多,良渚文化有玉飞鸟及小鸟纹,山东龙山文化有鹰纹,后石家河文化出现了玉凤、玉鹰,但唯有红山文化存在制作、使用玉鸱鸮之传统。红山文化诸多写实动物形玉器中,以鸱鸮最为常见,如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6]

出土者(图一,2),作展翅状,凸眼竖耳,腹下双爪攀附,短尾舒张,翅、尾表面磨出数道阳线,背面钻有隧孔。红山先民对鸱鸮偏爱之甚,还在鸮形玉牌上有所反映。鸮形玉牌即所谓的带齿兽面形玉佩,多为扁平长方形,中央有两个圆孔,象征鸮之双目,下侧并列五或三条凸齿,每齿又分两小牙,表示尖喙和利爪,器体四角多有勾卷,代表鸱鸮的羽翼,整体为抽象视角下展翅伸爪的鸱鸮形象,如建平牛河梁N2Z1M27∶2[3](图一,3)。纵观玉鸱鸮之沿革,商代作品很可能承袭了红山文化崇鸮的传统,至于其具体的创作则更多融入了时代元素。

2.蜷体玉龙

此类玉龙躯体均蜷曲,有的首尾分离若玉玦,亦有首尾衔接如环者,造型颇得红山玉猪龙之余韵①。玉猪龙,为红山文化之重器,如建平牛河梁N2Z1M4∶2[7]81,团身,两耳呈尖弧状竖起,双目圆瞪,鼻部褶皱(图一,4)。商代蜷体玉龙可分为圆雕和片雕,尤以圆雕作品与玉猪龙的承继关系更加明确,如殷墟孝民屯M701∶87[8],圆雕,蜷曲如环,龙首若猪,双目夸大,宽吻前撅,肥耳竖立,各方面酷似红山玉猪龙,仅在纹饰和工艺上体现出商代特征(图一,5)。相近的商代圆雕蜷体龙还有殷墟妇好墓413、414、435、985、986[5]128-129,殷墟花园庄东地M54∶368、371、450[9]。需要指出的是,在红山文化的影响下,凌家滩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后石家河文化均出现了蜷体玉龙,但这些文化只是单纯继承蜷体造型这一基因,各自表现出强烈的地方特色,其中凌家滩玉龙躯体扁平有脊纹,崧泽、良渚、后石家河玉龙造型更显简略,而未有像商代圆雕作品这样与红山玉猪龙高度相仿者。

3.玉人

商代玉人,主要有蹲踞形和跪坐形两类。蹲踞形玉人,多为侧视角度,双手捧于胸前,屈膝弯腿,足下多有插榫,上钻一孔,如殷墟妇好墓518[5]155(图一,6)。红山、凌家滩、良渚文化均出现了蹲踞玉人:红山文化如建平牛河梁N16M4∶4[7]407,正面直立,两臂曲肘,十指张开,手掌扶于胸前(图一,7)。凌家滩文化如含山凌家滩98M29:14[10],造型与红山文化相类(图一,8)。良渚文化两例:高淳朝墩头M12[11]出土,站立状,双手置放于腹部,头大身小,腿极短,下体出短榫,上有钻孔;昆山赵陵山M77玉人[11]16出土,侧面,曲腿蹲踞,小腿末端有一孔,头顶高冠与一鸟相连,人鸟之间有一向上攀爬的鼠(图一,9)。商代作品无论蹲踞的造型,还是双手抚腹、扶胸的动作,以及钻孔的位置均可以看到红山、凌家滩、良渚文化的影响,可见其创作广泛汲取了诸多史前文化的养分。跪坐形玉人,为两膝着地、臀落双足后跟上的坐姿,如殷墟妇好墓371[5]151(圖一,10)。相较蹲踞形,史前时期的跪坐人形雕塑不甚流行,惟红山文化出现零星跪坐人形器,其可能为商代跪坐玉人可以追溯的渊源所在。如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人形石雕[6]514-515即为跪坐状,双手上捧于胸前(图一,11)。

4.玉鳖、玉龟甲

商代玉鳖以殷墟小屯北地F11∶5[8]为例,圆雕,探首瞪眼,伸肢露爪,短尾,圆壳略拱,腹部右上方有对钻隧孔(图二,1)。玉龟甲以小屯北地F11∶4[8]为例,圆雕,两龟甲并列,甲桥相接,背甲有凸起中脊,脊线两侧为对称的套叠菱形甲纹,腹甲纹与此接近,腹腔中空(图二,2)。商代玉鳖、玉龟甲在造型风格上具有红山文化遗风,红山玉鳖如阜新胡头沟M1∶6[12],亦在腹部偏上对钻隧孔(图二,3)。红山玉龟甲如建平牛河梁N2Z1M21:

10[7]102,龟背起三道脊线,中脊两侧铺陈对称的甲纹(图二,4)。

5.玉虎

商代玉虎或曲肢匍匐,或伸腿爬行,脊背略陷为圆缓的凹弧形,长尾回卷为一孔,垂首,虎首夸张放大,颈短近无,“臣”字眼或方目,云纹方耳,张口露齿或以孔代口,如滕州前掌大M128∶9[13](图二,5)。商代玉虎与后石家河文化应有源流关系,如天门谭家岭W3出土玉虎[14],在形构轮廓,尤其凹弧的脊背、回卷的长尾上与商代玉虎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图二,6)。

6.玉蝉

商代玉蝉之平面为方形或三角形,吻尖凸,大圆眼,头下横亘窄条,双翼作“Y”字形收合,上露胸部,下露尖尾,如滕州前掌大M128∶8[13]414(图二,7)。此期玉琮、柄形器、玉管表面常有浮雕蝉纹,造型与单体玉蝉相近,但风格较简约,可参考殷墟妇好墓

1051[5]116,玉琮四隅各浮雕一只蝉纹。从整体造型以及口吻、双目、头下窄横条等细节特征来看,后石家河文化玉蝉(如天门肖家屋脊W6:12[15])当为商代玉蝉之肇始,二者同属于一脉相承的发展序列(图二,8)。

7.兽面纹

商代的兽面纹在左右上方置卷云形盘角或蘑菇形竖角,两側或有小耳竖起,细眉,“臣”字眼,卷云状宽鼻,主要出现在玉兽首、玉戈、玉钺、玉刀、玉梳、玉韘以及玉石容器之上。如殷墟妇好墓918[5]143,玉刀两面各饰一组兽面纹图案(图二,9)。商代兽面纹继承了二里头文化的传统,如偃师二里头VIM11∶7[16],镶嵌绿松石铜牌,铜牌正面用大量碎小的绿松石方片镶嵌图案,表现了头顶高冠的熊面,下半部分为熊首,圆鼻,“臣”字眼,宽耳,上半部分为勾卷的高冠(图二,10)。熊面已和商代兽面形态接近,尤其“臣”字眼,梭形眼眶,眼珠以半球状绿松石表示,显系商代“臣”字眼之发端,但相比二里头目纹的圆润流畅,商代“臣”字眼的线条参差断续,风格更显狞厉。镶嵌绿松石铜牌饰上的高冠熊面图案应源自后石家河文化玉兽首。如天门谭家岭W9出土玉兽首[14],兽首头顶亦伸出勾卷高冠,是其通天神力的标志,这表现了与高冠熊面相同的母题。此外,后石家河兽面的结构与二里头熊面相近,耳窝、鼻头的表现方式如出一辙,足见二者之源流(图二,11)。

8.玉柄形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