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商代龙凤玉佩考述
高中美术鉴赏要点整理解析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第一幅:《放牧》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
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气韵生动是指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 (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应物象形是指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骨法用笔是指用笔(指用笔力度)随类赋彩是指色彩 (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传移摹写是指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板书:玉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两大类;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化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旧石器(打制)-“石之美者”-装饰或祭祀(实用)。
红山文化,玉龙玉猪新石器(磨制钻孔)材质和器形的发展--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超过实用。
玉饰发展史

创新器: 创新器:出廓壁 出廓壁突破了传统玉璧单纯“ 的结构,出廓部分, 出廓壁突破了传统玉璧单纯“圆”的结构,出廓部分,大多运 用了透雕的工艺,使壁形式更为多样, 用了透雕的工艺,使壁形式更为多样,从而大大丰富了玉壁的 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
柿蒂出廓饰壁( 柿蒂出廓饰壁(汉)3-1
阴面(汉代) 双龙白玉挂件 阴面(汉代)3-2
兽形玉玦1-1 兽形玉玦
玉龙1-2 玉龙
2、良渚文化玉器 、
距今大约5000年,是中国东南部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 年 距今大约 的文化遗存。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品种丰富, 的文化遗存。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工 艺精湛,极具特色,成为新石器时代南方玉器文化的代表。 艺精湛,极具特色,成为新石器时代南方玉器文化的代表。相 对于红山文化玉器的原始和粗犷,良渚文化玉器更为细腻、 对于红山文化玉器的原始和粗犷,良渚文化玉器更为细腻、繁 是新石器时代玉文化发展的高峰。 缛,是新石器时代玉文化发展的高峰。 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 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玉器中装饰 品有: 带钩、鸟形佩、鱼形饰、人形佩、 品有:珠、管、璜、镯、带钩、鸟形佩、鱼形饰、人形佩、冠 状器等。 状器等。
典型器: 典型器:玉组配 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玉器的佩戴 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 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就 是组配。 是组配。即将许多不同的 语玉器组合起来佩戴。 语玉器组合起来佩戴。主 要有玉璜、 要有玉璜、玉瑗以及珠等 等。用丝线将各种玉佩连 缀起来,佩戴在身上。 缀起来,佩戴在身上。组 配中最重要的是玉璜, 配中最重要的是玉璜,在 其中其平衡作用, 其中其平衡作用,另有玛 瑙或绿松石珠负责连缀。 瑙或绿松石珠负责连缀。 因为西周重礼仪规范, 因为西周重礼仪规范,所 以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需 佩戴不同规格的组配。 佩戴不同规格的组配。
春秋战国楚地龙凤合体玉佩考

春秋战国楚地龙凤合体玉佩考肖勇(2021级美术学史论专业)内容摘要:龙和凤作为中国符号的象征由来已久,二者在后世玉器的显现上也较为频繁,这次在荆州博物馆的考察中,发觉馆内藏有大量龙形玉佩,玉佩纹样丰硕,造型多变而出色,尤以龙凤合体佩引发了我的爱好。
本文将从龙凤的溯源、楚地现出土的龙凤形玉佩和楚史,对春秋战国时期楚地龙凤玉佩显现的成因和数量问题做出自己的考释与分析。
关键词:龙凤合体佩;溯源;阴阳学龙和凤自古被人们认知为奇珍异兽。
中央集权以后,不管所处哪个阶级、何种背景,都是人们意识形态里共识的吉祥与权利象征,即即是在战争兼频繁的春秋战国,人们关于龙凤的追崇也丝毫没有停下脚步,各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龙凤的崇爱。
楚国作为一个“巫”术盛行的古国在龙凤的呈现上有着自己专门的方式,他的青铜器、丝织品、玉器、等不同种类的载体上都显现了大量的龙纹、凤纹或二者合体纹样,现在大量考古材料的挖掘也为其研究提供了丰硕的支撑,长沙的楚墓、湖北的曾侯乙墓、安徽的杨公墓等均有龙凤合体佩的身影。
其中曾侯乙墓出土的四节龙凤合体玉佩至今被以为是同类玉佩中精品中的精品。
关于龙凤合体佩的研究,咱们有必要对龙和凤单独个体存在进行溯源,在溯源进程中寻觅相关的线索。
一、龙与凤的溯源依照距今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一期遗址中显现的陶器、象牙骨匕上凤形纹样,目前咱们能够推测初期凤凰形象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显现,通事后期不断的进展、完善,形成现在咱们意识形态里共识的文化符号。
图1:象牙骨匕双鸟朝凤纹图2:双头凤纹《说文解字》中对凤的说明是“神鸟也。
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魚尾,颧颡鸳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
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翺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
见那么天下大安宁。
”《论语·子罕》:“凤,灵鸟。
”《山海经·海内经》:“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那么天下合。
龙凤合体,古玉无敌——唯美少见的雌雄玉!

龙凤合体,古玉无敌——唯美少见的雌雄玉!
战国白玉镂雕龙凤璧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 商玉龙凤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西周玉龙凤纹柄形器,故宫博物院藏
西周玉龙凤纹饰件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战国龙凤纹佩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战国龙凤纹连环佩饰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西汉镂空龙凤纹环徐州博物馆藏
汉代龙凤纹镂空佩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明仿古玉龙凤纹佩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透雕龙凤玉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清白玉龙凤云螭纹杯(正面)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白玉龙凤云螭纹杯(底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白玉龙凤纹扳指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玉龙凤纹瓶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青玉龙凤盖尊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白玉龙凤纹瓶花插广东省博物馆藏
古玉虫
致力于古玉收藏研究。
中国瓷器花鸟纹演变及历史象征意义研究

中国瓷器花鸟纹演变及历史象征意义研究作者:丁晓娜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23期摘要:花鸟纹是中国瓷器上常见的一种传统纹样,经过不断的传承、演变,中国瓷器花鸟纹已日趋成熟,在演变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象征意义。
现在中国瓷器花鸟纹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融合了传统文化技艺和传统审美,是历史沉淀的一个结果,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形式。
花鸟纹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现代设计融合传统文化已经成了新的风尚,如何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需要我们遵循继承和发展的原则。
文章从中国瓷器花鸟纹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探究花鸟纹的古代发展史,分析历史性的象征性意义,为我们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并探讨中国瓷器花鸟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真正实现现代技术和古代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中国瓷器;花鸟纹;演变与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中国陶瓷技术名列前茅,无论是陶瓷技术还是陶瓷艺术,我国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陶瓷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所见的陶瓷,是古代人对美的追求和塑造,在瓷器上加纹饰,是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
其中花鸟纹是中国传统纹样的一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古代人对花鸟的喜爱。
探究中国瓷器花鸟纹的演变历史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只有了解其历史象征意义才能够将中国瓷器花鸟纹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达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目的。
任何一种纹样都需要我们了解其创作过程,汲取历史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现代设计应用中实现无缝衔接,通过花鸟纹来表达人们对美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1 花鸟纹的起源与发展传统图案纹样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古代人对美的追求,而且代表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其中图案纹样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进步的重要表现。
中国瓷器花鸟纹的起源、发展与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它既是古代工艺的进步,又是现代工艺的先导。
浅析中国传统玉雕艺术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国传统云纹

艺术大观 Art Panorama106作者简介:曹育,北京城市学院。
浅析中国传统玉雕艺术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国传统云纹玉雕为例曹育(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以中国传统云纹玉雕为例,分析了云纹玉雕的起源与发展,简述了云纹如意首饰,金镶玉首饰,雕花首饰的发展现状。
并指出了如今中国传统云纹玉雕首饰的改进想法及发展预测,玉雕首饰不能太功利性,一味地迎合市场,而是要不断沉淀,不断创新。
分析了未来几何形与云纹玉雕的结合,云纹玉雕首饰创立品牌的可能性,及云纹机雕首饰和人工智能环境下玉雕的发展及创新。
关键词:玉雕;首饰;云纹一、中国传统云纹玉雕的起源与发展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
中华民族最早有了玉制工具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玉石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玉石首饰被人们视若珍宝。
玉雕上面的云纹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云雷纹,连续的回旋形线条的曲线造型称之为云纹,这样的纹样及纹路奠定了早期的云纹基础。
云纹的产生是人类怀着对生命诞生的无限崇拜,对死亡的一种畏惧,而希望能够祈祷生命无限延续的一种吉祥纹样。
古代玉雕上的云纹一则敬天,二则求雨,之后随着时间地发展慢慢转变为纯粹的装饰纹样。
选取战国时期的云纹玉器进行同期比较,发现在早期出土的玉器中,云纹多作为一种重复性的装饰纹样出现,完成玉器纹样的吉祥寓意表达,并经常与龙凤同时出现,尤其是龙,这也造就或印证了人们所说的“龙来必有云”,给云纹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丝神圣的皇家色彩。
战国时期的勾连云纹玉环(图1),直径6.5厘米 内孔径4.2厘米,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器为青色,半透明,有光泽。
体扁薄,器形呈圆形,中心有一圆孔。
两面的纹饰相同,阴线雕琢勾连云纹。
有朱砂色,玉环的截面呈弧形。
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其中勾连云纹云以阴刻琢成,线条弯转流畅,均匀细密,十分华丽,是战国玉环中的精品。
战国时期的玉螭凤云纹璧(图2),宽14.2厘米,璧径11.5厘米,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龙凤呈祥——明清瓷器中的龙凤文化

珍品集萃Treasure Collection龙凤呈祥—明清瓷器中的龙凤文化秦欣欣(新乡市博物馆,河南 新乡 453000)龙凤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的图腾崇拜,《说文解字》中对龙与凤皆有所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能入渊。
”“凤,神鸟也。
天老曰:凤之象也……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见则天下大安宁。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中,龙凤形象逐渐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文化体系,融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智慧与理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艺术工匠们创造性地将龙凤纹作为题材,装饰于陶瓷器、玉器、漆器、木雕、服饰刺绣、古建筑等,龙凤图案题材于皇权而言象征着权力地位,在民间中有吉祥嘉瑞的美好寓意,上至皇亲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龙凤纹备受喜爱与推崇。
龙凤纹作为题材装饰于陶瓷器上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这一时期的龙凤图案呈现出抽象、简单、拙朴的几何纹样,后经历历史演变,龙凤图案随着社会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变得细致精美。
本文选取部分新乡市博物馆藏明清时期的精美龙凤纹瓷器,带领大家共同领略龙凤之祥。
二、“大清康熙年制”款黄釉绿彩龙凤纹瓷碗此碗为清代康熙时期生产,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我馆收藏,通高7.2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5.7厘米。
该碗圆口外撇、深腹、圈足,造型规整,内外通体施黄釉。
口外沿一周卷草纹,碗心于绿彩双圈内有如意云头纹,碗外壁绘制绿色龙凤云纹,圈足上部绘一周莲瓣纹饰。
碗底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因描绘龙与凤相对飞舞的画面,故名“龙凤纹”。
龙和凤都是古代的祥瑞之物,龙代表真龙天子,象征着权威,而凤代表一国之母,象征美丽仁爱,龙凤结合则代表天下太平,盛世清明,高贵吉祥。
在我国传统理念中,常将龙凤相配,寓意高贵吉祥,也多用在瓷器装饰上,通常称作“龙凤呈祥纹”。
一、“大明嘉靖年制”款青花云龙纹碗此碗为明代嘉靖时期生产,通高14.4厘米,腹径28厘米,口径32.5厘米,底径15厘米。
古玉界:战汉时期玉龙大赏

古玉界:战汉时期玉龙大赏龙形玉佩战国长20.5、通高11.5、宽6.5、厚0.5厘米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玉质青白色,半透明;器表受沁,局部白化。
采用璧边料加工而成,器呈半圆弧状。
“几”字形龙,龙回首,拱身,卷尾与背部相接,背上部一圆穿,穿偏龙首侧;龙无目,卷唇,长角后扬,向上翻卷;一足置后腹下。
通体以阴线勾勒龙的肢体轮廓,以谷纹装饰龙身。
龙凤形玉佩(1对)战国上:长27、宽10、厚0.3厘米下:长26.5、宽10、厚0.3厘米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玉质青色,半透明,光洁温润;局部受沁白化。
器形较大,呈“风”字形,对称设计,一端为凤,一端是龙,龙、凤共身。
龙回首,圆目,斧形嘴,长角向上回卷至龙首顶部;背部拱起,中央有一圆穿,足置于下腹部;凤昂首,圆目,勾喙,长冠后扬接龙背;曲颈挺胸,展翅,尾部接龙身。
均以单阴线勾勒龙、凤的肢体轮廓,龙身饰谷纹。
龙形玉佩(1对)战国上:残长23.8、宽9.5、厚0.5厘米下:残长22.2、宽9.6、厚0.4厘米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玉质青色,半透明;局部受沁白化。
器体较大且厚重,呈“风”字形,龙首残失,背部拱起,卷尾与背部相接;龙前后腹下各设一足;背部中央有一穿。
通体以单阴线勾勒龙的肢体轮廓,龙身饰谷纹。
做工较粗疏,器壁有开料痕迹。
龙形玉佩(1对)战国上:长18.7、宽9.4、厚0.7厘米下:长19.2、宽9.3、厚0.4~0.5厘米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玉质灰绿色,半透明,器表点状受沁白化。
龙呈“几”字形,回首,拱身,卷尾。
龙长吻向上翻卷,无目,长角后扬且向上折翘;背部弓起,中央有一圆穿;前后腹下各设一足,一爪从背部伸出与吻部相接,一爪置于腹下;龙尾分歧上卷与背部相接。
通体以单阴线勾勒龙的肢体轮廓,龙身饰谷纹。
器表有开料痕迹,做工较粗。
龙形玉佩(1对)战国上:长21、宽10.2、厚0.3厘米下:长21.2、宽9.9、厚0.4厘米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玉质深青绿色,半透明,表面光洁莹润,有玻璃光泽,局部受沁白化,有褐色斑。
龙凤

古拙抽象的商周龙凤龙凤起源于我国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龙图案形体的基调就是蛇,而凤的基调就是鸟,这可以从商周两代的玉器和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上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这一章节我们就重点论述商周两代的龙凤纹艺术特色。
玉器和青铜器是商周两代文化艺术的精髓,作为当时神灵和权威象征的龙凤,便在这两种器具的造型和纹饰上得到具体的反映。
玉器上的龙凤纹样商代的玉雕龙凤形制厚实古朴,线条简拙粗犷,一般龙的造型作环曲状造型,头部和尾部靠得很近,有时甚至相接。
没有四肢,头部的额角微微隆起圆形环耳,尾端呈尖形,浮雕圆眼,下颌前伸。
早期的玉龙无角,到商代的中期和晚期才出现蘑菇形角。
有的玉龙身上刻有简单的鳞纹,以示龙是在蛇的基调上加上鳄鱼的形态。
有的玉龙身上还刻有云纹和雷纹,图纹虽然古拙,但包含有一定的寓意,我们认为这和龙能飞跃腾空、呼风唤雨有关,当我们把龙身上的云纹和雷纹与古代人们祈雨祭奠联系起来时,期望龙能保佑风调雨顺的愿望也能得到联贯了。
到商代晚期,玉龙的造型逐渐趋向繁复,背部开始出现脊齿形图纹,我们从《说文解字·龙部》中记载的“耆者,老也,老则脊隆”来看,出现脊齿形图纹的龙已经是老龙了。
因此,倘把晚商时期的龙形(·······)和商代早期的龙纹(·······)进行比较的话,区别是很明显的,早期的龙是幼龙阶段,稚拙而幼嫩,而晚期的龙则显得“老态龙钟”了。
最能体现商代晚期玉龙特点的是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得圆雕玉龙(……),造型雄浑庄重,精劲华美,你看,它呈蹲卧姿态,龙头较大,浮雕圆眼,、菱形眼眶,蘑菇形角,张口露齿,龙身螺旋盘卷,上饰双线套叠斜方格上可以看出,这是从商代盛行的“文绮”植物图案上移植过来的,这是先民祷雨以求农耕蚕桑之利在龙身上的愿望的反映。
商代玉器上装饰的凤纹一般为鸟形,喙如鸡喙状,并有冠羽出现。
中国玉器纹饰探究

中国玉器纹样探究
夏代的玉器
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 沁。体扁平,呈肩窄刃宽的 宽长梯形,两侧有对称的凸 齿,近肩处有等距且排成一 直线的七个圆穿。玉刀两面 纹饰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 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图案。 璋是一种礼器。二里头文化时期,已经 有了一套完备的礼器和礼仪制度,有人把二里 头大规模的宫殿遗址推测为礼仪性的宗庙遗址。 礼器的大量出现标志着礼制已成为当时主要的 制度。这件石璋通体磨光。柄与器身一侧各钻 一圆孔,器身一侧的圆孔嵌一绿松石片。双面 磨刃,凹刃,两阑均出扉牙。
中国玉器纹样探究
汉代 玉器
汉八刀
中国玉器纹样探究
汉代 玉器
汉八刀
中国玉器纹样探究
秦、汉玉器的纹饰
秦及两汉早期,许多玉器的纹饰延续了战国玉器的纹饰风格。西汉晚期玉器风格出现了变 化。东汉时期动物纹样、云水纹样有了较特殊的使用。常见的汉代玉器饰纹有下列几种。 (1)谷纹:谷纹在战国玉器上已大量使用。汉代沿用了战国玉器的这一纹饰,使用中又可 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①卧蚕类谷纹。战国作品上的谷纹谷粒较小,排列紧密,谷粒顶部 较尖。汉代谷纹中出现了谷粒较大,排列略松,起凸很浅,谷粒上部较浑圆的装饰方法。 ②乳了类谷粒。为凸起的圆形颗粒。战国玉器上乳丁类谷粒纹使用较少,多见于楚文化玉 器,谷粒一般较小。汉乳丁纹玉器较多地出现,一些玉器上使用了大乳丁纹。另外,自秦 代玉器上就出现凸起较矮、轮廓模糊的小乳丁纹,这类纹饰在一些汉代玉璧、玉珍上经常 出现。③带有阴线构连的谷纹。汉代玉器上谷纹间的钩连阴线有多种形式,丁字形钩连、 折角形钩连是两种最常用的连线方法。 (2)蒲纹:汉代玉器上蒲纹的用法同战国玉器类似。大致也可分为二类。一类为细密的蒲 纹,用较深的阴刻平行线,夹角呈60oC分三组交叉排列,在线条及交叉点之间留出六角形 的空白,空白处较高,似凸起的谷粒,但顶部留出一个小平面。另一类为较疏朗的蒲纹, 线条的组织方式与上一类相同,但阴线浅而宽线条间的空白处凸起不甚明显。
列举中国国家博物馆的10件镇馆之宝

列举中国国家博物馆的10件镇馆之宝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第一部分:引言。
2023-2024春季学期八年级语文开学收心金卷(浙江温州专用)(考试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浙江温州专用)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文化探究(43分)(2024上·北京海淀·八年级统考期末)为弘扬中华玉文化,初二年级将开展“玉润中华,玉成其美”的主题研学活动。
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研学报告。
(21分,每题3分)第一部分玉鉴古今玉,在中华文化早期被先民尊为与“天”“神”沟通的法器,玉琮和玉璧就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玉器。
夏商周时期,玉器成为礼仪的载体和阶层的标志,天子不仅以玉制作的六器祭祀天地与东南西北六方,还和诸侯佩戴象征六个等级的六瑞。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多被赋予道德内涵..,以玉比德的风气兴起;玉器的装饰性也更加突出,以扭动身躯的龙凤造型、张口挺胸的虎形最为典型,表现出一种遒劲..之美。
唐代丝绸之路畅通,有实用价值的玉杯、玉碗增多,并出现表示官阶高下的玉带饰等新型配饰。
宋代玉器器型更加多样而实用,图案题材丰富,雕刻惟妙惟肖....。
明清时期,玉器创作世俗化特征更为明显,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如雕刻有稻穗、鹌鹑的玉佩,有“岁岁平安”的寓意。
此时,在玉器制作上,人们将传统工艺与绘画、金银加工等先进技法溶会贯通....,集中华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
从通天法器到君子品德的象征,再到礼仪载体和阶层标志,及至成为百姓生活中兼具实用性的工艺品,不断发展,历经数千年仍散发着温润的光芒。
1.在博物馆参观玉文化主题展后,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上面的材料。
小文不能确定加点字的字形、字音,你认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内涵”表达的意思是“玉器含有的道德内容”,“涵”字应写为“含”。
B.“遒劲”表达的意思是“玉器造型雄健有力”,“劲”字应读为“jìng”。
C.“惟妙惟肖”表达的意思是“玉器雕刻得形神逼真”,“肖”字应读为“xiào”。
D.“溶会贯通”表达的意思是“综合传统工艺与先进技法”,“溶”字应写为“融”。
商代玉璜说略

商代玉璜说略商代的玉璜,仍保持着体呈弯弧状、两端或拱背近外缘处多钻有穿系孔的传统特征,但形构、纹饰、内涵、功能、制作工艺较前代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尤其商代后期,种群数量的增加、形构纹饰的嬗变、内涵功能的复杂化,表明玉璜在这一时期的礼仪用玉、佩饰用玉、丧葬用玉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分类概说商代早、中期的玉璜发现较少,目前所见同类器的出土材料主要集中于商代晚期,其中以河南安阳殷墟、山东滕州前掌大村商代墓地发现的玉璜数量最为丰富。
据统计,仅1987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就出土玉璜73件,此外河北武安赵窑晚商墓葬、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后期墓、山西灵石旌介村晚商墓等地也有商代玉璜出土。
商代的玉璜,从形构、纹饰的区别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类。
素面玉璜体多扁平弯弧状,素面,通体抛光,两端各一穿孔或一端一穿孔,另一端钻两孔、三孔,也有少量仅一端钻孔者。
根据形构、纹饰的不同可细分以下三类:第一类体短弧形,或半璧、半环状,多两端平齐。
以安阳殷墟出土器为例,在所见30件本式璜中,除3件弧度为半璧、半环形外(图1),其余为圆周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部分璜可以连缀合体为一完整圆形,此类器在山西灵石旌节村亦有出土(图2)。
第二类属于装饰性素面璜,体短弧状或半璧、半环形,两端平齐或在中部切割出小三角形、弧形凹槽,拱背中间部分向内被切割、琢磨出长方形、正方形、弯弧形装饰,并有若干个方折形、钝圆形、弯勾状突脊,整器显得两端向中间渐收窄。
典型器见于湖北黄陂盘龙城杨家湾商代早期墓出土玉璜(图3),此外河南郑州铭功路商代墓葬中亦见此类出土物残器。
第三类玉璜形构仍属短弧形或半璧、半环形,两端、拱背被切割琢磨成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方折形突棱装饰。
本类璜流行年代约略在商代末期,典型器见于高家堡戈国墓地出土璜,有人认为此类璜可能是先周时期周族流行的扉棱装饰性璜。
龙形玉璜龙形玉璜的出现可追溯至史前时期,不过早期玉璜中龙形象的雕琢过于粗糙而抽象,没有雕琢出龙的具体五官形构和躯体的其他细部特征,甚至有的龙形璜描绘的龙的轮廓似是而非,确认为哪种神兽都十分困难。
古玉界:我国最早的凤鸟纹竟然发现于仰韶文化时期

古玉界:我国最早的凤鸟纹竟然发现于仰韶文化时期我国最早的凤鸟纹发现于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有陕西北首岭出土的龙凤纹细颈壶,另有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刻于象牙上的双凤纹蝶形器等,均具有后来凤鸟的雏形。
而最早出现在玉器上的凤鸟纹图案则始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时代处于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世纪。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凤,是目前我国所见雕琢于玉器上的最早的凤鸟艺术形象。
凤是禽类美化的象征,因此研究凤鸟纹不能脱离对历代禽类纹饰的研究。
纵观凤鸟纹饰的发展与变化,总能在同一时期的禽类纹饰中找到其艺术风格的共同点。
商代玉器雕琢品中就出现较多的禽类作品:有凤、鸟、鹤、鹰、鸱、鹦鹉、雁、鸽、燕子、鸬鹚、鸭等。
以玉石为载体的凤鸟纹文化从原始社会一直传承至今。
商凤鸟:写实与夸张并存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凤,作仰身回首状,冠、喙如鸡,短翅长尾,尾羽分作两股交叉,翅上琢出阳线翎纹,姿态极为生动,显示出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
河南安阳市殷墟,商代晚期在造型上,商代凤鸟玉器均闭嘴,瞪目,高冠上饰鳍齿纹,卷尾,昂首凝视,规矩严谨等特征。
商早期薄片状为多,晚期出现了圆雕凤鸟。
在纹饰方面,凤鸟纹眼睛多作甲骨文“目”字形(有双勾、单勾),俗称“臣”字眼,另有阴刻圆眼、阳纹圆眼、圆穿眼、外两圈阳纹而眼珠去地等眼形。
凤鸟大多采用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手法进行琢磨。
轮廓简练,多采用几何纹双勾线来装饰高冠、丰满的双翅、长长的尾羽、宽大而有力的爪子等。
商代禽类多用翎纹和羽毛纹作装饰。
在技法上应用了钻孔、打磨、阴刻线、阳刻线,另在阴线和阳线一侧或周缘并用“撤”刀法,产生一斜面的效果,俗称“一面坡”,浅浮雕或用撤刀法琢出双勾线等用于装饰羽毛。
用料方面,商以前主要用的是彩石玉器。
妇好墓玉器的出土证明了商代已开始启用新疆和阗玉的青玉、白玉、黄玉、墨玉、糖玉等。
除此之外,还有辽宁岫岩玉、河南南阳玉等。
西周凤鸟:图案化线条优美流畅西周玉器工艺,初期沿袭商代传统风格雕琢技法,后逐渐形成自身风格及特征。
中国古代文物鉴赏

青瓷覆莲纹瓶
唐代,一些并不著名的陶瓷 品种被民间广泛使用,它们 没有昂贵的身价,却有着很 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宋代定窑白釉盘口壶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属民窑,窑址在河北曲阳。 定窑器至元代已停烧,现有文 物极为珍贵。
汝窑洗
有微小开片。 汝窑珍品传世少,以青瓷 最佳,弥足珍贵。
青花缠枝莲纹碗
造型古拙,最珍贵之处 在于壶壁上有大画家任 伯年的题刻。此壶由南 京博物院收藏,高16.5 厘米。
蛋形提梁壶
民国初年制品,虽非 出自名家之手,但做 工精美,造型雅致, 是不多见的紫砂佳器。
宜兴紫砂鸭子
明代作品,有“欧正春 制”款识,长16厘米。 此为紫砂雕塑的代表作 品之一,生动传神,风 格写实。
金冠
北京昌平定陵出土,明神宗 的御用金冠,饰有双龙戏珠 图案,周身由金丝编成,为 国宝级文物。
黑瓷盘口壶
上海博物馆藏,高24.9厘米。 此器极为珍贵,盘口、弦文、 桥形系等都是明确的断代标 志。另外它证实了中国黑釉 陶瓷产品的成熟期最晚不过 四世纪。
三彩女子立像
高40.5厘米。唐以前陶瓷器 表面纹饰较简陋,唐代开始 各种名窑兴起。三彩为唐代 特殊的陶器品种,多用陪葬。
黄花梨百宝嵌笔筒
这种表面嵌镶牙骨、玉石 的器物并不具备多少美感, 但其工艺复杂,有一定的 文物价值。
犀角雕夜游赤壁杯
高10.5厘米,犀角雕刻 都是按其原性布排,尽 管不使其整体损伤,此 杯雕工细密,构图得当。
象牙坐佛
象牙原料比较珍贵,非雕刻 好手不能驾驭,因此此类象 牙雕塑具有较高的价值。
象牙塔
卧虎立耳扁足鼎
商代晚期作品,通高64厘米, 1989年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 馆。此鼎较全面的反映了商周 时期的工艺水平,极为珍贵。
国家博物馆藏西周玉器鉴赏,看懂古玉的雕刻痕迹

国家博物馆藏西周玉器鉴赏,看懂古玉的雕刻痕迹展开全文玉鸟西周长6.2、宽4厘米鸟首有冠状突起,沿颈部向后舒展,末端向上翻卷。
尾分两支,长尾向后伸展末端翘起,短尾向前弯卷直抵下腹。
圆眼、钩喙、宽尖翅、粗短足,形态古拙,立体感强。
在喙、冠末和短尾羽三个弯卷处钻三个透孔,胸部转角处也有一个穿孔,这四个孔可以将鸟形饰加以固定。
鸟身纹饰线条基本为比较单一的直线或曲线,但胸部则雕刻比较特殊的卷云纹。
玉鸟形象简化,图案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具有一定共性,与殷墟出土的商晚期玉鸟形态也很接近,但图案更加生动流畅。
兔形佩西周长4.5、宽2.7厘米此器双面片雕,造型稍异,但均为兔卧状,腿前伸,长耳后伏,尾尖上翘,硕臀,圆眼,吻部穿一透孔,乖巧可爱。
兔形玉佩最早见于商代,以妇好墓出土最为典型。
商代玉兔的耳也略向后抿,但做奔跑状,眼圆睁、腿部摆动、尾部翘起,灵活中透出机敏,动感很强。
鱼形佩西周长10、宽2.2、厚0.5厘米此器璜形鱼身,大圆眼,口部镂空一小圆孔。
无鳞纹,背鳍用阴线勾勒出基本轮廓,再以细斜线填实。
腹鳍只勾轮廓。
尾为双叉形,略向外撇,末端双面磨制,锋利如刃。
西周时期,大型墓有在棺椁的帷幕上悬挂玉鱼的葬习,多的可达数十件。
鱼是人们最早关注的动物之一,在新石器彩陶上即有鱼纹图案。
佩鱼之风始于商代,玉雕中有片状鱼,多为平直状,有些口部带孔,尾端有长榫,似刻刀,可能是随身携带的工具。
周代玉鱼多呈弯形,少数玉鱼还雕刻鱼鳞,形象更为生动。
人龙纹玉牌饰西周高6.7厘米下宽5.4厘米上宽4.3厘米最厚0.9厘米玉为深绿色,形状为梯形,上窄下宽,中间稍厚,正面以中间为界,两侧饰对称纹饰,用双勾法雕刻兽面纹、龙纹和人首纹。
背面光素无纹,器上端与背部顶端有两两相对的透孔,共五对,器下端与背部下端有七对两两相对的透孔,均为侧、背斜钻,是用来串联其它珠管和玉佩,是组玉佩中的主要饰件。
此玉牌与1992年晋侯墓31号墓出土的周代玉牌联珠串饰中的玉牌相类似,也为梯形,上窄下宽,上饰对称龙纹、人首纹。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商代龙凤玉佩考述

中国的玉器自古以来备受各个时期当权者以及王室贵族们的重视与青睐,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玉器,如龙山文化玉器、良渚玉器等。
在玉文化中,动物形玉器一直是永恒的题材。
玉器因其具有的温润和坚硬的质感而被人们喜爱,从一开始出现便被逐步演绎成神坛祭祀的法器,通过巫师与天神沟通成为一种神器。
据考古资料,商代早期出土玉器较少,主要有玉戈、玉笄等,器物造型简单,大多光素无纹。
进入到商代晚期,手工业迅猛发展,逐渐创造出生动、写实的动物类型玉器。
19世纪50年代,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姿态各异的商代动物型玉器,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在河南省妇好墓葬中出土了数量浩大的玉器,这些玉器制作工艺精湛,其中动物型玉器最为显著,它以成熟的技法和精美的纹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1 商代玉器概况商代是一个颇具征服性的时代,各国之间征战频繁,逐渐促进了中国文化趋向于统一。
商代人崇拜的神分为天上诸神、祖先神和地上诸神。
天神主宰万物生死,人类祝福的最高神是上帝。
在商人的观念中,人的灵魂是不死的,灵魂会回归上帝,成为传达上帝意志的“宾客”,并能够对人间降福降祸,所以商代玉器中的怪异动物以及人物很可能就是当时人们观念中神灵的物质载体。
从考古出土的文化遗存来看,当时中原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
在古代中国,中原人将东部地区部族称为“夷”。
夷分布在今天河南东部、山东、江苏北部以及安徽一带。
《论语》中记载:“九夷”大约都是山东一代夷人,而夷人各部均以凤、鸟、太阳等作为图腾,这种现象在商代出土的玉器中得以充分体现。
另外,在商代社会中存在着以“礼”为主的等级制度,衣服有制,宫室有度,所以人们必须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特别是在重大仪式中,均需按照身份等级来穿着以及装饰,同时在佩玉方面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巫觋色彩越发浓厚的基础上,动物形玉佩在商代逐渐成为巫者通天的重要媒介,而且把原有的玉器及巫术意识与巫者纳入商代巫术系统中。
据史料记载,商人是以鸟为图腾的氏族,《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商代龙凤玉佩考述作者:乔万宁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23期摘要:商代的手工业迅猛发展,逐渐创造出生动写实的动物形玉器,其中龙凤形组合玉器特点鲜明、工艺精致,并有特殊的神灵地位。
商人是以凤鸟为图腾的东夷族系,凤鸟是商人崇拜的祖神。
文章通过简述部分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玉凤及石家河出土玉凤的特点,考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商代龙凤玉器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商代;龙凤玉佩;造型;作用中国的玉器自古以来备受各个时期当权者以及王室贵族们的重视与青睐,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玉器,如龙山文化玉器、良渚玉器等。
在玉文化中,动物形玉器一直是永恒的题材。
玉器因其具有的温润和坚硬的质感而被人们喜爱,从一开始出现便被逐步演绎成神坛祭祀的法器,通过巫师与天神沟通成为一种神器。
据考古资料,商代早期出土玉器较少,主要有玉戈、玉笄等,器物造型简单,大多光素无纹。
进入到商代晚期,手工业迅猛发展,逐渐创造出生动、写实的动物类型玉器。
19世纪50年代,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姿态各异的商代动物型玉器,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在河南省妇好墓葬中出土了数量浩大的玉器,这些玉器制作工艺精湛,其中动物型玉器最为显著,它以成熟的技法和精美的纹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1 商代玉器概况商代是一个颇具征服性的时代,各国之间征战频繁,逐渐促进了中国文化趋向于统一。
商代人崇拜的神分为天上诸神、祖先神和地上诸神。
天神主宰万物生死,人类祝福的最高神是上帝。
在商人的观念中,人的灵魂是不死的,灵魂会回归上帝,成为传达上帝意志的“宾客”,并能够对人间降福降祸,所以商代玉器中的怪异动物以及人物很可能就是当时人们观念中神灵的物质载体。
从考古出土的文化遗存来看,当时中原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
在古代中国,中原人将东部地区部族称为“夷”。
夷分布在今天河南东部、山东、江苏北部以及安徽一带。
《论语》中记载:“九夷”大约都是山东一代夷人,而夷人各部均以凤、鸟、太阳等作为图腾,这种现象在商代出土的玉器中得以充分体现。
另外,在商代社会中存在着以“礼”为主的等级制度,衣服有制,宫室有度,所以人们必须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特别是在重大仪式中,均需按照身份等级来穿着以及装饰,同时在佩玉方面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巫觋色彩越发浓厚的基础上,动物形玉佩在商代逐渐成为巫者通天的重要媒介,而且把原有的玉器及巫术意识与巫者纳入商代巫术系统中。
据史料记载,商人是以鸟为图腾的氏族,《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殷本纪》载:“殷契,母曰简狄……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而且在商代甲骨文中,高祖王亥的“亥”字上方常冠以鸟形,说明商人是以鸟为图腾的东夷族系。
在敬鬼事神祭祀之风相当炽热的商代,龙依然是人们祭祀的神灵,尤其是龙的头部如同汉字中“臣”字形的眼睛,十分引人关注,使商代玉龙的形态极具威严庄重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龙是鳞虫之长”,字里行间暗示着龙的神秘与地位。
古人在和自然斗争中,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对神灵的幻想,祈求以龙来驱走邪恶及各种灾害。
而凤在商代作为一种神鸟,王室贵族将凤形玉佩缀于身上来祈求神灵保佑。
《说文解字》载:“凤,神鸟也。
”在其鸟头部有较高冠羽,身刻有翎纹等多种纹饰,以此来说明凤在鸟类中更为灵性,而凤又与孔雀相似,所以有专家称凤源自孔雀,但笔者认为凤与孔雀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性。
所谓相似就是凤与孔雀的头部都有冠羽,区别在于身躯样式的不同。
考古发掘出土的商代玉鸟包括凤、鹦鹉、鸽、雁、鹰等,其造型变化多样,具有浓厚的艺术性和神秘性。
《荀子·解惑篇》引诗曰:“有凤有凰,乐帝之心。
”言外之意是说凤凰常伴在帝王左右。
龙和凤的造型组合在商代玉器中多有出现,显示出一种极为特殊的神灵地位,传递着不一样的文化图腾,极具震慑力,神秘力量强大。
2 典型新石器时代龙凤玉器简述从龙凤文化起源来看,新石器时代龙文化起源是多元的,遍及中国北部、南部和中原地区,这种文化可能来自某种动物形象。
关于龙的原型,很多专家提出过各种推测,如蛇、鳄鱼、蜥蜴、鱼、马、牛、猪、鹿、熊、虎、蚕等,也有可能来源于某种自然现象,如闪电及雷声等,它并不属于某个氏族,而是属于中国众多民族和广阔区域所共同拥有的吉祥崇拜物,以此用来祈福、避邪和祈雨之用。
以红山文化玦形玉龙为例(图1),此件玉龙的龙身卷曲,龙头较大,吻部前凸,张口,形成了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效果,并具有神秘性。
又如,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中的玉凤(图2),现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此器片状透雕,玉为高岭玉,受沁呈乳白色,喙长而尖细,圆眼,额后有披羽,头戴复杂的羽状冠饰,颈曲长,展翅,尾翎长而飘卷,羽冠和尾翎边缘有鉏牙,器的一面有镂孔之前用铊具打稿留下的碾痕,这为我们研究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再如,石家河文化罗家柏岭(T32③A:99)出土的“玉凤”(图3),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器凤身透雕于圆形玉片上,玉为黄绿色,头、尾受沁,呈灰白色,两面无均浮雕阳紋,且纹饰相同。
凤体成环形,喙弯长而尖细,插入尾羽,圆眼,尖冠,下颚有云状关键纹,额后有披羽,短翅收合,翅上饰四根带弯头的平行线,尾羽上端有一单面穿孔。
值得一提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牛河梁遗址第16地点4号墓出土的红山文化晚期玉凤(图4),现藏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此件玉凤尺寸硕大,玉质为淡绿色,器体呈扁薄片状,正面中部微突,背面较平,正面凤鸟呈卧状,回首,高冠,曲颈,圆眼,疣鼻,喙扁且长,前端钩曲,与飞羽羽翅相连,翅内上扬,尾羽向下,每部分都各自独立,线条简朴流畅,神态生动传神,背面光素无纹,有四对隧孔,隧孔均为竖穿,为系挂之用。
玉凤出土时置于墓主头骨下,正面朝上,从出土位置看,此件玉凤应为墓主生前十分珍爱之物。
3 馆藏商代龙凤玉器特点在新石器时代玉器考古发掘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性发展的同时,商周出土玉器也取得了可喜成果。
据考古发掘,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商代晚期玉器750件,标志着商周玉器考古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些玉器中,最耀眼的一件是龙凤玉佩(图5),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高11.5厘米,宽4.5厘米,厚0.4厘米。
此器为黄褐色玉质,片状,两面雕刻有相同纹饰,凤鸟背负一龙,凤爪踩勾云状云纹,头部一角竖起,“臣”字形大眼,线口露齿,足双爪,龙身及尾部为双阴线,并刻有回纹、雷纹和鳞纹,胸腹部刻有弯眉和眼目纹,凤鸟作踩立状,头立双角,圆形圈大眼,尖喙,尾短较尖,身下一足,足有四爪,鸟身刻双阴翎纹。
妇好墓出土的龙凤玉佩是我国目前以龙凤形制组合在一起的最早的艺术形态之一,此件龙凤玉佩造型独特、玉质优良、制作精细,说明了商代制玉水平已经相当娴熟。
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墓出土的玉龙(图6)都显示出龙有巨头、头上有角、大口、曲身,是一种神兽。
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中,玉龙又分“C”形玉龙和“玦”形玉龙,这种玉龙为初创时期龙的形象,但不是最早的玉龙形象,是经过不断完善和变化之后生成的玉龙形象。
1976年河南省安阳妇好墓出土玉凤(图7),玉质为黄褐色,镂空雕刻,圆眼,尖喙,胸部向外凸起,胸下镂空爪纹,翅膀上雕刻有四条阴线以饰翎纹,此玉凤造型古朴浑厚,充满了一种威严的神秘感。
另外,商代玉凤造型和纹饰都是在新石器时代玉凤造型技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其造型优美、凝重、神秘,雕刻技法娴熟,堪称商代典型的代表作。
商代凤鸟的造型来源也很多元,凤是商人崇拜的祖神,在造型上凤鸟多勾喙,圆眼或“臣”字眼,双耳弧圆竖起,颈部仅用一道凹槽就区分出了头与身躯。
4 商代龙凤玉器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上述文字以及器物造型、纹饰分析看,商代出土的玉器形态构成、装饰风格以及工艺特征或多或少受到了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影响,如在玉材的使用方式上,商代动物形玉器是依照玉材的形状与大小刻以适合的艺术题材,这种巧借玉材、因材造物的琢玉方法始见于红山文化动物形玉器中,特别是玉龙、兽形玉器的构图技巧,明显受到红山文化玉器的影响。
商代玉器在继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及龙山文化的基础上,又大大迈进了一步,创造出了商代独特神秘而极具艺术性的巫玉系统,在艺术表现和制作工艺上,较之以往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在造型和设计上也远远超过了新石器时代及商早中期,为后代的玉器发展打下了坚实牢固的基础。
妇好墓出土的玉龙与红山文化出土的玦形玉龙对比来看,玉龙的要素构成及形态特征是相同的,由此说明了商代玉龙形态是在红山文化玉龙基础上发展而来。
另外,商代玉器上的纹饰是在红山文化玉器基础上有所改变和创新,出现了不少独创性的玉器作品,但有一些玉器上的装饰技法则源于红山文化玉器,这在商代玉凤中得以体现出来,特别是龙和凤组合而成的玉佩,在组合形式及形态上也直接影响了周代组合形玉器的发展。
进入西周以后,商代的巫术被礼法取代,巫的政治地位急剧下降,贵族们的审美观念也逐渐转向尊崇身份和等级的礼玉。
由此,巫玉开始了向礼玉、装饰用玉的转变。
例如,1984年在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村157号墓出土的西周青玉透雕龙凤人物佩(图8),高6.8厘米,宽2.4厘米,厚0.5厘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此器为青绿色,片状镂雕技法,上部有大小二人,人首与下方三龙一凤相连接,小人首上有盘旋的发髻,粗眉,橄榄形眼,大耳,长鼻,短颈。
大人首则为披发,方圆眼,鼻长,颈短。
三龙纹中有二龙为整身形,一龙为龙首,凤形简约,造型甚为奇特,富于神秘色彩。
此件人与龙凤组合形玉佩,从目前出土情况看极为罕见,诸多专家认为龙是夏族图腾。
凤是商族图腾,是夏商两族争斗与融合的见证。
这种龙凤文化由来已久,是周人引用学习了商人的文化和雕刻技法,所以此件人与龙凤组合的玉佩也就不足为奇了。
《古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武乙锡地三十里,玉十毂马八匹。
”这充分说明了商文化已逐渐融入周文化之中,龙与凤的组合型玉佩在周代开始出现,特别是人与龙凤合体的玉佩逐渐兴盛起来。
此件人与龙凤组合形玉佩中的两个人首,如果一个代表夏族,一个代表商族,就说明周代玉佩的雕刻技法以及所崇拜的对象是基本相似的,同时此件玉佩对于我们研究周代玉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5 结语综上所述,无论商代龙凤形玉佩,还是周代人与龙凤组合形玉佩,从结构特点来看,一般龙在凤上,而这种特定的结构,人们习惯性认为,总是把在先的事物安排在上方,反之则安排在下方,即龙在上、凤在下的形式结构规律,这对于我们研究商周的龙凤玉佩鉴定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商代龙凤玉佩是在新石器时代的龙与凤的形式结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而组合成为这种龙凤玉佩,并直接影响着后时期玉器的发展,无论是商代还是周代,都把龙凤造型作为崇拜之物,為我们研究商代动物类型玉佩提供了有力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