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建筑思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建筑思想

【摘要】:贝聿铭先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设计大师,他那屹立于世界各处的精美绝伦的建筑作品,始终是吸引人们驻足凝望的焦点。通过对贝聿铭先生的作品分析,以及对《贝聿铭全集》的阅读,去探究这位建筑大师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及建筑思想。

【关键词】:贝聿铭建筑设计理念建筑思想

【引言】:我在大一入学之后开始逐渐接触建筑设计以及建筑大师的作品,并在大一就听说了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偶然间被香港中银大厦所吸引,经仔细了解得知这是贝聿铭先生的得意之作,于是在那年寒假我去了香港,虽然已经了解一些中银大厦,但还是被它深深地吸引,于是我开始关注贝聿铭先生。然而,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设计大师,1983年第五届普兹克奖的获得者,却从来不写书撰作来表达自己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及建筑思想。这激起了我对贝聿铭先生建筑设计理念以及建筑思想的好奇,于是我开始阅读相关的文献,查找贝聿铭先生在不同场合留下的只言片语,并且购买了贝聿铭亲自撰写前言的《贝聿铭全集》一书阅读,渴望从中窥探到一些贝聿铭先生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及建筑思想,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

【文献综述】:贝聿铭先生出生于中国,并在中国度过了童年与青少年时代,贝氏祖籍苏州,贝聿铭从小居住在现在苏州博物馆附近的狮子林中,因此贝聿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园林的影响。贝聿铭十八岁赴美接受西方教育,受到密斯以及格罗皮乌斯的影响级教育,由于这种特定的生活经历,贝聿铭先生兼收并蓄了中国儒家特有的庄重老成与美国所赋予的摆脱历史重荷解放自己的创新意识,他的建筑作品因此显得端庄、谦和、精美而且耐人寻味。贝聿铭先生早年追随密斯凡德罗,他的第一项被采纳的设计方案是位于亚特兰大的海湾石油公司办公楼,这幢建筑强烈地烙上密斯风格的印记。不过在材料的选用上贝氏用混凝土代替密斯惯用的钢材,这成功的为其后来驾轻就熟地运用混凝土结构奠定了实践基础,贝氏对于密斯风格也是“先得其法,而后充之”,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贝氏在对密斯风格的审视中意识到其皮包骨式的设计方式过于冷峻不近人情,也未曾顾及人们对于建筑形式多样性的需求,终将走向捉襟见肘的境地。贝聿铭转而将空间形式的多样性与功能、技术妥帖的结合起来,力图创造更有表情的建筑。贝氏走的是一条现代主义的道路,以纯形式回答基地的提问,这使得他的作品既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又与“左邻右舍”相得益彰。他给许多困惑于历史、文脉的现代建筑师们以诸多启迪,引发他们重新思索应如何尊重历史,尊重文脉。【1】从1964年开始,贝聿铭的设计思想与理念开始转变,由密斯凡德罗的“皮包骨式”趋于借鉴勒.柯布西耶的雕塑手法,从肯尼迪图书馆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开始,贝聿铭先生已经完全从方格子中走出来开始使用多样性的造型词汇。贝聿铭先生对于历史文脉的理解已经达到了深入骨髓的境界,这从贝聿铭先生的诸多作品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建筑的几何性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性质,因而几何性谈不上是某种风格。但我们不能因次否认现代主义在发掘几何特性上的贡献。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做出了成绩的话,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1】国家美术馆东馆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贝聿铭在他的建筑设计中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他对于几何性地运用,贝聿铭用他精美绝伦的建筑诠释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生机与活力。贝聿铭先生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代表,但他也从现代主义中走了出来,为现代主义建筑指引了一条新的道路。

此外,贝聿铭主张:“建筑虽受科技的影响,但并非完全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它还需要其他的条件。”贝聿铭认为:“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因此,在他的任何设计中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此外,贝聿铭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当然对美国新的东西,贝聿铭也了解,中美两方面的文化在贝聿铭这儿并没有矛盾冲突。贝聿铭在文化缝隙中活得自在自得,在学习西方新观念的同时,不放弃本身丰富的传统。在贝聿铭的作品中既能看到东方神韵,又有西方现代主义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创造出了独特设计风格。【2】贝先生设计的建筑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与环境一致性的创造与产生的积极效果。事实上人们的生活千变万化,参差不齐,建筑环境的一致性及其途径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它既有同原有环境的一致,还有同自然环境的一致,更有自身室内外环境的一致等等。贝先生的高层建筑并不算最高,其中不少由于地点上的优势却成为点缀城市天际线的一景。当然,波士顿的汉考克大楼,是最突出的,然而当人们接近这些建筑时最吸引人的却往往不是这些房屋而是处在它们之间的空间,或可称之为广场。那么怎样才能把他们设计好呢?首先,要很好地掌握尺度,即广场的尺度要同形成广场的周围建筑立面的尺度一致;其次,要处理好广场的形状;第三,和上述两者密切相关的是要确定广场在设计中的格调,要把这个场地同周围的房屋放在同一结构的形态设计上;第四,要注意阳光的作用;末了,还要考虑城市空间的循序渐进。【3】香山饭店、中银大厦、国家美术馆东馆就是贝聿铭思想最好的诠释,中银大厦四等分逐级上涨的“竹”文化,既是空间与形式的结合,也是考虑到中银大厦周围复杂的建筑环境,汇丰银行的影响,场地的不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步步高升,节节高”民族历史的体现。香山饭店则是贝聿铭将中国结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巧妙结合,将其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的完美展示,体现了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香山饭店内部的园林设计尺度适宜,与香山饭店内外的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是贝氏环境一致性设计理念很好的诠释。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将几何性与复杂地形的结合,同时也考虑到了美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因素,将新旧美术馆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受到广泛好评,是贝聿铭先生的得意之作。贝聿铭先生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体现了贝氏对于空间、环境、历史、功能的注重。但是,我认为贝聿铭先生对于历史,并不是完全继承,而是变革之后使用。贝聿铭先生对于城市的历史环境是注重的更是尊重的,但尊重历史环境并不是体现在直接模仿历史的建筑形式,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建筑特点,贝聿铭先生尊重历史环境是从色彩、肌理、材质、体量、尺度等方面进行表达,这就是贝聿铭先生对于历史、环境、文化的继承与改革,也是贝聿铭先生使建筑与环境相适应的原则,更是贝先生成功的因素之一、贝先生建筑思想的一部分。

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西方优秀建筑思想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神内涵,将现代化和民族性这两个问题合二为一,才能设计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建筑作品,而这,也应该是走出当代建筑乱局的正确方向。归纳起来就是:一方面,应该注重吸收传统建筑的有益经验,要充分了解周边区域、所在城市的特点以及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美学中民族性特色的因素。另一方面,在建筑的过程中,也要参考外国的建筑思想,同时充分利用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利用这些新材料新工艺,才能使传统的审美原则焕发出现代性的艺术光彩。【4】贝聿铭大师的作品对中国文化精髓的体现和东西方风格的融合也有其非常独到的见解,体现了他富有开创性的精神。【5】贝聿铭先生十分重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在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中可以轻松找到依据,而苏州博物馆就是最好的证明。苏州博物馆坐落在贝聿铭先生的老家狮子林附近,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地方,贝聿铭先生并没有走西方建筑的形式,而是采取了中国传统的硬山氏屋顶,使建筑中国氛围浓郁,但是,贝氏在创作时并不是完全采取中国传动构造方法,而是采取了钢材和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使建筑既有传统氛围,又有西方建筑的身影,不失现代建筑的感觉。这也正是中国现代建筑所缺少的,中国建筑一味崇洋媚外,模仿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却失去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建筑底蕴,中国建筑应该在汲取西方建筑精华的同时结合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底蕴,这也是贝聿铭先生通过苏州博物馆以及香山饭店所表达的内涵。此外,贝聿铭在日本的美秀美术馆的设计中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美秀美术馆建在一座山上,隐藏在茂密的山林之中,需要走过一条蜿蜒的曲折小路才能到达,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