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检测
一、课内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不复一一自辨“辨”同
2.于反覆不宜卤莽“卤”同(二)词类活用
1.以膏泽
..斯民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3.以……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4.以兴利.除弊.
(三)特殊句式
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句式:
译文:
2.终必不蒙见察。
句式:
译文:3.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句式:
译文:
4.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句式:
译文:
(四)一词多义1、度
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②度义而后动③春风不度玉门关
④崔九堂前几度闻
2、固
①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④少年固强之
3、见
①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终必不蒙见察
③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④夜缒而出,见秦伯
⑤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修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②乃重修岳阳楼③邹忌修八尺有余
④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如
①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②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③坐须臾,沛公起如厕④固不如也
⑤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6.于
①于反覆不宜卤莽
②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④业精于勤,荒于嬉
⑤不拘于时,学于余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为
①不为侵官
②为天下理财
③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④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⑤未能助上大有为
⑥不足为外人道也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何辞为
8.以
①故今具道所以②侵官……以致天下怨谤也
③议法度……以授之于有司
④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⑤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⑥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⑦皆以美于徐公
(五)古今异义
1.故略上报
古义: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2.以致天下怨谤也
古义:
今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古义:今义:全部,各种;全部的事物。
(六)文化常识;判断正误。
1.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君实”就是司马光的字,“临川”是王安石的字。( )
2.古人写信时,在正文开头称“某启”或“敬启者”。“某”用以代指本人名字;“启”是“陈述、禀告”的意思,表示写信人向收信人表白启告。( )
3.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指官府、府衙。( )
七、判断成语正误。
1.许多有识有志之士开始思考现实,酝酿改革,积极寻求各种兴利除弊
....的措施,力图实现唐王朝的“中兴”。( )
2.唐穆宗不恤国事
....,荒淫无度,挥霍了安史之乱后大唐中兴的成果,自己也落得个命归黄泉的结局。( )
3.君王为了一己之私而大肆掠夺,实在是涂炭生灵,膏泽万民
....。( )
二、课外阅读。
与王介甫书(节选)司马光
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
忠于朝廷。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近者藩镇大臣有言散青苗钱不便者,天子出其议,以示执政,而介甫遽悻悻然不乐,引疾卧家。光被旨为批答,见士民方不安如此,而介甫乃欲辞位而去,殆非明主所以拔擢委任之意,故直叙其事,以义责介甫,意欲介甫早出视事,更新令之不便于民者,以福天下。
窃闻介甫不相识察,颇督过之。然后乃出视事。出视事诚是也,然当速改前令之非者,以慰安士民,报天子之盛德。今则不然,更加忿怒,行之愈急。观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光窃为介甫不取也。
光窃惟居高位者,不可以无功,受大恩者,不可以不报,故辄敢申明去岁之论。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国武子好尽言,以招人之过,卒不得其死。光常自病似之而不能改也。虽然,施于善人,亦何忧之有?属以辞避恩命未得请,且病膝疮不可出,不获亲侍言于左右而布陈以书,悚惧尤深。介甫其受而听之,与罪而绝之,或诟詈而辱之,与言于上而逐之,无不可者,光俟命而已。(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引.疾卧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 然当速.改前令之非者始速.祸焉
C. 然后乃.出视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光常自病似之而.不能改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王介甫即王安石,介甫是他的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在其名外另取一字,以表其德。
B. “与王介甫书”中的“书”即今天的书信,古代把书信写得特别好的人称为“书圣”。
C. 期年,文中指一周年。古人认为日月之行“十二月则一周天而复会于故处,谓之期,是为一年”。
D. 忝备,谦辞,古人常以此表达自己有愧于担任某官职,或列于某身份。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意欲介甫早出视事,更新令之不便于民者,以福天下。
(2)光窃惟居高位者,不可以无功,受大恩者,不可以不报,故辄敢申明去岁之论。
4.司马光在文中对王介甫提出了哪些批评?请加以概括。(4分)
【参考答案】
一、(一)通假字
1.辩,分辩
2.鲁,莽撞,粗野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施恩惠
2.名词作动词,办(事)
3.形容词作名词,好事
4.形容词作名词,有利的事业/弊端
(三)句式
1.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这是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
2.句式:被动句,“见”表被动。
译文:最终也必定不能被(您)理解。
3.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人主受命”。
译文: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
4.句式:宾语前置句,“何为”应为“为何”。
译文:那么众人又怎么会不凶猛地抨击我呢?
(四)一词多义
1.①计划②考虑③渡过④量词,次,回
2.①本来②顽固③巩固④坚持,一定
3.①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②加在动词前表被动③看见④拜见⑤同“现”,表现
4.①修正②修建③长,这里指身高④培养
5.①像②假如③往,到……去④及,比得上⑤或者
6.①介词,在②介词,从③介词,对于④介词,由于⑤介词,被⑥介词,表示比较
7.①算作,算是②介词,替,给③当作④介词,因为⑤名词,作为⑥介词,跟,同⑦和“所”连用,表被动⑧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问
8.①和“所”连用,表示缘故、理由②连词,表结果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目的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