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上学期重要知识点梳理,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详细(可打印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生物背诵要点(打印)

七年级上册生物背诵要点(打印)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 2.生物能进行 3.生物能排出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5.生物能和 6.生物都有的特性。

7.生物都是由构成的(除外)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和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等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和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条件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还有、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单一变量)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例:沙漠中的骆驼刺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例: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产者——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真菌(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构成了。

3.食物链和食物网:①生态系统中的和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②食物链以为起点,终点为,③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和。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1.1.1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2.观察要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并能够交流观察结果。

3.我们所观察的生物大多是植物和动物。

除这两类生物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

细菌、病毒和许多真菌的个体比较微小,结构比较简单,它们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

1.1.2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③生物能进行呼吸。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1.目镜:无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

3.视野较暗时,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视野较亮时,换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4.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5.成像:倒立、放大的虚像。

如P→d6.如果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就把装片往哪移动7.污点判断:目镜、物镜、玻片标本8.观察的材料薄而透明,灰尘只能用擦镜纸来擦拭。

9.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物镜下将要观察的范围移到视野的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视野调亮(换大光圈或者凹面镜)→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

10.放大倍数越小,观察的范围越大,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范围越小,所看的细胞数目越少,但观察的结构越细微。

1.2.2 植物细胞1.玻片标本的类型:按制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切片、涂片、装片。

根据保存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两类:永久玻片标本、临时玻片标本。

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盖玻片和载玻片。

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①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完整)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

(完整)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

植物通过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呼出。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和。

(6)除了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7)具有和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二、生物归类方法: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_______。

可分为两大类: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关系,还有关系以及关系。

4、科学探究的6步: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5、对照实验中只有个不同的变量(变量原则),其他的变量都应。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

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环境(了解课本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和适应的例子)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动物)、(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等3、食物链书写规则:(1)食物链包括和,不包括和。

(2)开始于,结束于。

(3)由→,→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写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4、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

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有关: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版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

生物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的外层,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的液体,包含细胞器。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信息。

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提供支持和保护。

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进行光合作用。

线粒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进行细胞呼吸。

3. 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环境等。

生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的分类方法:形态分类、生态分类、分子分类等。

4. 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历程: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简单到复杂。

生物的进化机制: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基因重组等。

生物的进化证据:化石记录、分子生物学证据、地理分布证据等。

5.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外来物种入侵等。

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保护法律、提高公众意识等。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整理版6.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水、土壤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动态平衡。

7. 生物的适应性适应性特征: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特点与环境相适应。

适应性进化:生物通过进化获得适应性特征,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适应性变异:生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产生的遗传变异。

8.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物质: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通过基因传递遗传信息。

基因和染色体:基因是DNA上的特定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变异: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遗传差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024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2024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2024七上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产生后代。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的一般方法: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 生物的归类方法:- 按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 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

-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如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的环境中,向日葵向光生长。

- 温度: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的开花。

- 水:干旱会使植物的叶萎蔫,甚至死亡。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如狼捕食羊。

- 竞争关系:如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 合作关系:如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 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

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骆驼尿液少,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的极地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可打印2024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可打印2024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微生物细菌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的代表。

它们可以自由地游动、繁殖,在大自然和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

细菌具有多种形态、生长方式和生存环境,可以是益菌,也可以是病原菌。

•细菌形态: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细菌生长方式:分裂生长、梭状生长等。

•细菌生存环境:土壤、水体、人类内部等。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等。

真菌真菌是生长在其他生物体表面或内部、以吸收性营养方式生存的一类生物。

它们通常具有支架状菌丝、分生孢子等特征,可以是食用菌、药用菌或致病菌。

•真菌生长方式:支架状菌丝、分生孢子等。

•真菌生存环境:潮湿、黑暗的环境、其他生物(如植物)体内等。

常见的真菌有酵母菌、白色念珠菌等。

细胞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胞质基质。

•细胞核:是控制细胞生长、分裂和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

细胞种类细胞种类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是没有核膜的细胞,如细菌;真核细胞具有明确的核膜和真核基因组,通常比原核细胞体积更大。

真核细胞可以进一步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中央液泡等特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内负责各种生化反应和细胞代谢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

•线粒体:是细胞内负责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重要器官。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负责光合作用的关键器官。

•溶酶体:是细胞内负责消化细胞内外废物和抗菌的器官。

•内质网:负责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包括蛋白质合成和修饰。

•高尔基体:负责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

遗传学基因和染色体基因是DNA分子上可以导致一种特定表型的DNA序列。

染色体是包含基因的DNA分子与蛋白质的复合体。

•许多基因通过每个染色体的DNA序列唯一的顺序来确定。

•人类细胞具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1. 生物的特征。

- 新陈代谢: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例如人和动物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植物通过气孔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生物还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通过皮肤排出汗液;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长发育:生物能够由小长大,例如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逐渐长成植株。

- 繁殖:生物能产生后代,如植物通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来繁殖后代;动物通过交配繁殖后代,像哺乳动物的胎生和鸟类的卵生等。

- 遗传和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相似性(遗传),如狗的后代还是狗;同时也存在差异(变异),同一窝小狗毛色可能不同。

- 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动物遇到危险时会逃跑或反击。

- 具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生物由细胞构成,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 观察法。

- 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例如观察细胞结构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的行为可以用摄像机记录。

二、生物的结构层次。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显微镜的使用。

- 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时,先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然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再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最后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打印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打印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8个):(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 1、科学探究的6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如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例如,草食动物如兔子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如狼以兔子等其他动物为食。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例如,人通过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植物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它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多样。

例如,人可以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代谢废物,如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还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

- 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例如,秋天树叶枯黄落下,其中包含了植物体内的一些矿物质等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比较明显。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草履虫能够趋向有利刺激(如肉汁),逃避有害刺激(如盐粒)。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例如,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逐渐长成植株;动物幼体发育成成体等。

- 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如小麦、玉米等)、营养繁殖(如扦插月季、嫁接苹果等);动物通过卵生(如鸟类、昆虫等)、胎生(如哺乳动物)等方式繁殖后代。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子女与父母在相貌、血型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

- 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例如,同一株植物上的果实大小、颜色可能存在差异;同一窝小猫的毛色、斑纹等可能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生命的奥秘- 生物: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 细胞的功能:物质转运、新陈代谢、细胞分裂。

- 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刺激反应、适应环境。

- 生物分类:物种、属、族、门、纲、目、类。

- 生物圈:陆地生物圈、淡水生物圈、海洋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 真核生物的分类:原生生物、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 真核生物的形态: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 细胞的多样性:各种细胞的形态。

- 物种多样性:种、亚种、品种。

- 生态多样性:由物种、微观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差异而形成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有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生物组成由生物群落构成,非生物组成包括无机物和能量等。

- 生态位:一个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

- 生态金字塔:用于表达生物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和生物间的能量关系,分为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 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类活动所破坏的行为。

第四章生物的形态结构- 干燥、湿润和沼泽环境下植物适应的结构。

- 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

- 动物的身体骨骼特征。

- 植物的结构特征。

-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五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碳、氮、水等。

- 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作用。

- 生物的繁殖方式。

第六章生物与健康- 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 防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方法。

- 饮食及其相关问题。

- 物质滥用的危害。

第七章种间相互关系- 生物种间关系的分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群落性关系、竞争关系。

- 生态平衡。

- 自然保育区。

- 灭绝和生物多样性。

总结本文概述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各章知识点,涉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物与健康、种间相互关系等。

2024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2024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一认识生物: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工具。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③生物能进行呼吸。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二认识细胞:学习使用显微镜* 3.主要结构:目镜、物镜:起放大像的作用;粗(细)准焦螺旋:调焦作用,使物像清晰;转换器:更换物镜;光圈:调节进入镜筒光线的量;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内。

*4.使用步骤:一取二放三安镜,四转低镜五对光,六上玻片七降筒,八升镜筒细观察,(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5.注意事项:*四先四后:先低(倍镜)后高,先大(光圈)后小,先粗(准焦螺旋)后细,先降(镜筒)后升*①对光成功的标志: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光线依次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这些结构成一条直线)。

②光线阴暗时:选择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光线明亮时:选择平面镜和小光圈。

③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侧面看着物镜(目的是防止物镜与玻片碰撞);镜筒上升时,眼睛注视目镜。

为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④用一只眼观察,另一只眼睁开便于画图。

*⑤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小,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亮度越暗;反之,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亮度越暗越亮;*⑥为了使成像在视野中心应朝物像所在方向移动玻片。

⑦目镜:没有螺纹,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 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环境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对生物都有影响。

-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都与环境相适应。

-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的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如蚯蚓松土、植物防风固沙等。

4. 生态系统。

-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 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显微镜的使用。

- 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等。

- 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可打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可打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可打印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超详细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超详细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超详细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tRNA含CHONPS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未分裂)(以分裂)22.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

例如:肾细胞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23.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2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2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26.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或星射线周围聚集着很多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物理状态叫线粒体——提供能量27.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28.纺锤体分裂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29.培养基:物理状态:固体、半固体、液体化学组成:合成培养基、组成培养基用途: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30.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31.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32.试验中用到C2H5OH的情况Ⅰ.脂肪的鉴定试验:50%Ⅱ.有丝分裂(解离时):95%+15%(HCl)Ⅲ.DNA的粗提取:95%(脱氧核苷酸不溶)Ⅴ.叶绿体色素提取:可替代__33.手语是一钟镅裕?揽渴泳踔惺嗪陀镅灾惺?/SPAN>34.基因=编码区+非骗码区(上游)(下游)(非编码序列包括非编码区和内含子)等位基因举例:AaAaAaAAAa35.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是为了调节PH36.物理诱导:离心,震动,电刺激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PEG生物诱导:灭火的病毒37.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某一时期,这个时期最可能是囊胚38.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阮病毒仅具蛋白质39.秋水仙素既能诱导基因突变又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这跟剂量有关)40.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41.已获得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体质),可能不发生过敏反应(正常体质)42.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43.用氧十八标记的水过了很长时间除氧气以外水蒸气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中也有标记的氧十八44.C3植物的叶片细胞排列疏松C4植物的暗反应可在叶肉细胞内进行也可在维管束鞘细胞内进行叶肉细胞CO2→C4围管束鞘细胞C4→CO2→(CH2O)45.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46.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47.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48.脂肪肝的形成:摄入脂肪过多,不能及时运走;磷脂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例如,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动物如牛以草为食获取营养。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如人通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

例如,人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排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动物遇到危险会逃跑或者做出防御姿态。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够繁殖后代。

例如,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幼苗不断生长发育成植株;动物通过繁殖产生后代,如鸟类产卵繁殖。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这就是遗传;而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就是变异。

如种瓜得瓜体现了遗传,而瓜有大有小体现了变异。

二、生物的分类。

1.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 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如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类(如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爬行类(如蛇,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鸟类(如鸽子,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类(如兔子,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如水母,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如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线形动物(如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环节动物(如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软体动物(如蜗牛,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节肢动物(如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观察1.概念: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取资料的方法。

2.类型(1)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3.科学观察的要求(1)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4)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5)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调查(如森林资源的清查、人口的普查等)1.概念: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步骤:①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确定调查对象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③若范围大,可选择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抽样的方法一般是随机抽样)④如实记录(避免主观因素影响)⑤调查结果的整理的分析(有时要用到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调查活动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4、注意事项:①设计一个比较适合的调查表②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全面细致、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③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

④注意安全。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作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自养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者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异养微生物:大多数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通过分解、吸收腐烂动植物的遗体或者寄生在动植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自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可打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可打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认识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可打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可打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可打印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活动:观察、调查、实验和资料分析等。

(2)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新陈代谢)。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生物圈的范围(20Km左右):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5.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6.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属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属合作关系。

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沙地植物能够防风固沙等。

8.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9.食物链和食物网:(1)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