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假设的内涵及其表述

合集下载

调研报告理论假设

调研报告理论假设

调研报告理论假设调研报告理论假设一、引言调研报告是一种通过采集和整理各种信息、数据,对特定问题或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报告形式。

在撰写调研报告时,通常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问题和方法,以及研究过程中的理论假设。

本文将以调研报告理论假设为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对调研报告的理论假设做出一定的探讨和阐述。

二、理论假设的定义和作用理论假设是对研究对象、问题或现象的某种解释或解读,是对所研究的现象、问题或对象在理论上的既定预期或假设。

在撰写调研报告时,理论假设的主要作用是指导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为调研过程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理论假设不仅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三、理论假设的形成方法理论假设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问题或现象的深入理解、考察和研究。

在形成理论假设时,研究者通常需要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通过对现有理论的综合、借鉴和批判,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另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来验证和修正自己的理论假设,不断提高其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理论假设的重要性理论假设在调研报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理论假设可以为调研的目标和问题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使研究更加系统和有针对性。

其次,理论假设可以帮助研究者对现象、问题或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促使其对所研究的内容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最后,理论假设还可以为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使得调研报告更加科学和可信。

五、理论假设的实践意义理论假设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理论假设的构建和验证,可以不断推动学术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理论假设可以指导实际调研的设计和实施,提高调研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再次,理论假设作为调研结果的框架,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最后,理论假设可以激发研究者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内涵(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又称“实利人”,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麦格雷戈、吉尔布雷斯等。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打算做的一切都是扩大他们未来将获得的利益,人都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

1.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的方面》一书中将这种人性假设概括为X理论。

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大多数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逃避工作;由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必须对其施以强迫、控制、指挥的措施,甚至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其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大多数人天生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风险与责任,没有雄心,企求安稳,并甘愿受人领导、接受指挥;人生下来就习惯于明哲保身、反对变革、把自身安全看得高于一切;人缺乏理性,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作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

2.与“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管理重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把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视为整个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认为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控制、监督;领导方式是专型制的,认为管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员工无关;员工只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接受管理、拼命干活,无需参与管理,普遍采用“命令与统一的管理方式”;在奖惩制度方面主要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即用金钱来刺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用惩罚来对付员工的“消极怠工”行为。

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具体体现。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也称社交人,这种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并不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唯一重要的手段,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社交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梅奥。

1>.“社会人”假设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点: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不是来源于金钱,而是来源于人的全部社会需要的满足,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成就等;由于工业革命以及工作合理化的结果,许多工作本身原有的意义已不存在,因此,人们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和意义;人在所处群体的社会力量中所受的影响,比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对他的影响更大;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学科中心课程的内涵、理论假设及组织方式

学科中心课程的内涵、理论假设及组织方式

学科中心课程的内涵、理论假设及组织方式作者:孙泽文叶敏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第03期由于不同時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背景和教育价值观的变异,多年来,课程始终在儿童中心、学科知识中心以及社会中心设计之间持续博弈,呈现出一种“钟摆现象”。

当前的课程实践中,一些教育工作者以一种非批判的态度,漠视学科中心课程的存在,忽略甚至放弃了对学科课程的深化研究[1],甚至视学科中心课程为课程改革的对象。

学科中心课程尽管存在诸多缺点,但它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影响最大且旁无替代的课程类型。

可以说没有学科中心价值取向课程的品质提升,就很难呈现有高品质的新课程。

因此,研究学科中心价值取向课程内涵、理论假设及其组织方式等问题,对我国当下新课程改革尤其是课程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学科中心课程的内涵诠释学科中心课程的理论基础是理性主义。

该理论把知识的来源与选择、组织与学习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问题,主要探询知识的逻辑分类、阶段划分以及生成途径等问题。

夸美纽斯的“泛智课程”以及把一切知识领域中的精华灌输给儿童的思想,赫尔巴特主张学校要开设多种学科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观点,这些都是理性主义的产物。

它们经由斯宾塞、巴格莱、泰勒、布鲁纳等人的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学科中心课程理论,这种理论逐渐成为各国课程开发的首选。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丰富的学问、知识、技艺等系统知识。

这些知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反映了人类集体的智慧,被认为是教育内容选择的重要视点。

学科中心课程旨在把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它强调从科学门类及分科知识体系出发,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为材料依据,按照学科结构来确定所要学习的内容,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其核心思想是:如果学习者通过学习各门学科,理解了学科知识的结构,掌握了某些深奥的原理,那么,学习者就无需知道各事物的属性,更无需与每个事物打交道。

在教育价值观上,学科中心课程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为目的,以学习者通过系统学习各门学科,最终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遗产传承下来作为其主要旨趣。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包括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及复杂人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以泰勒为代表的传统管理者们的一种人性观。

“经济人”假设从享乐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追求物质利益、满足一己之私利,工作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报酬。

(二)“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是由哈佛大学教授梅约提出。

该假设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因素,人们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三)“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和表现出来,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四)“复杂人”假设
人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同的人各方面不一样;一个人本身在不同的年龄、时间、地点会有不同的表现。

人的需要和潜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各不相同。

假设论证的基本内涵

假设论证的基本内涵

假设论证的基本内涵
假设论证是一种常见的逻辑推理方法,它通过假设某个条件或情况为真,然后根据这个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或预测。

假设论证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假设的提出:假设论证首先需要提出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可以是关于某个事件、现象或理论的真实性、有效性或可行性。

假设的提出应该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需要明确假设的前提和条件。

2. 逻辑推理: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来得出结论或预测。

推理的过程需要遵循逻辑规则,如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等,确保推理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3. 假设的验证:假设论证的结论或预测需要通过实践或实验来验证。

如果结论或预测与实际情况相符,则假设成立;如果结论或预测与实际情况不符,则需要重新审视假设和推理过程,寻找问题所在。

4. 假设的调整:在实践或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现假设存在问题或不足,需要对假设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假设应该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同时需要重新进行逻辑推理和验证。

假设论证是一种基于假设进行推理的方法,其基本内涵包括提出假设、逻辑推理、验证假设和调整假设等环节。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假设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问题本质,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如何概述报告中的理论假设

如何概述报告中的理论假设

如何概述报告中的理论假设一、引言在进行研究报告时,理论假设是构建研究框架和解释研究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假设是研究的前提条件和核心观点,对整个研究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都具有深远影响。

因此,正确概述报告中的理论假设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二、理论假设的定义和意义理论假设是对问题的解释或预测的前提条件。

它是基于某种理论框架或研究范式建立的,通过对相关因素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一个或多个主张,以推断或预测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理论假设的正确概述是确保整个研究具备科学性和可信度的基础。

三、理论假设的分类理论假设可以分为定量假设和定性假设。

定量假设是指在研究中可以通过数值化和统计分析进行验证的假设,它通常与具体的数值变量相关联。

定性假设则是指在研究中难以进行具体测量和量化的假设,它通常与主观、感性的因素有关。

四、理论假设的设立原则设立理论假设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假设要具备科学性,即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充分考虑现有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

第二,假设要具备可验证性,即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收集进行验证。

第三,假设要具备可解释性,即要能够解释已有的研究现象或问题。

五、理论假设的概述方法正确概述理论假设需要遵循以下方法。

首先,准确陈述研究的问题或目标,明确理论假设与研究问题的关系。

其次,提出理论假设的前提条件和核心观点,界定理论假设的范围和假设变量。

然后,进行理论假设的背景介绍和综述,说明理论假设的来源和研究基础。

最后,提出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和论证路径,明确如何验证或推断理论假设,以及需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六、理论假设的局限和应对策略理论假设的概述中也需要考虑其局限性和应对策略。

在概述理论假设的同时,应识别和说明可能存在的假设局限,如样本选择、数据收集、测量方法等方面的限制。

同时还应提出应对策略,如增加样本容量、改进数据收集工具、深化研究方法,以弥补或缓解假设局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七、总结正确概述报告中的理论假设对于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又称“实利人”假设,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学理论,是早期管理思想的体现。

这一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企业中,人的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自身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资本家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才开设工厂,而工人则为了获得经济报酬才来工作,只要劳资双方共同努力,大家都可得到好处。

“经济人”假设包括如下基本观点:1、职工基本上都是受经济物激励的,不管是什么事,只要向他们提供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就会去干;2、由于经济刺激在组织的控制之下,所以职工在组织中的地位是被动的,他们的行为是受组织控制的;3、感情是非理性的,必须加以防犯,否则会干扰人们对自己利益的理性的权衡;4、组织能够而且必须按照能中和并控制住人们感情的方式来设计,特别是那些无法预计的品质。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又称“社交人”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的最大需要是社会性需要,人在组织中的社交动机,如想被自己的同事接受和喜爱等,远比对经济物的需要的动机更加强烈。

只有满足人的社会性需要,才能有最大的激励作用。

“社会人”假设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而人际关系则是形成人们身份感的基本因素;2、从工业革命中延续过来的机械化,使工作丧失了许多内在的意义,这些丧失的意义现在必须从工作中的社交关系里寻找回来;3、与管理部门所采用的奖酬和控制的反应比起来,职工更容易对同级同事所组成的群体的社交因素做出反应;4、职工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管理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以及身份感的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施恩在总结了马斯洛、阿吉里斯、麦克雷戈等人的理论后,提出了以下自我实现人假设,并认为这种假设与麦克雷戈的“Y”理论假设是一致的。

理论假设的内涵及其表述

理论假设的内涵及其表述

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许多疑难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原有的理论无法给予解释的,需要人们提出新的理论观点给予回答。

但是,人们对于同样的教育事实可能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而谁是谁非一时还难以检验。

所谓理论假设,又称科学假设,是关于事物现象的因果性或规律性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事实,对解决科学研究问题提出猜测性、尝试性方案的说明方式。

简言之,理论假设是指科学的推测或设想。

理论假设具有比较复杂的内容结构。

第一,一个假设必须说明它要解答的问题。

假设的提出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用来回答特定的问题、解释一定的事实的。

第二,理论假设必须说明自己尚未经过实证理论来解答问题,这是假设的核心部分。

第三,理论假设必须广泛地解释其他的相关事实。

对广泛的事实作出解释,这既是表现被设想的理论具有多大的实证能力,同时也是表明被设想的理论得到了大量事实的支持。

不仅如此,一个假设还必须尽可能地预测未知的新事实。

这既是表现被设想的理论具有多大启发力,同时也是表明被设想的理论可以给予严格的检验。

总之,理论假设的内容非常复杂,它包含有理论的陈述,又包含有事实的陈述,它既有真实性尚未判定的内容,又有比较确实的内容。

理论假设的基本特征是:第一,科学性。

假设不是随意的幻想和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人们以已经认识并掌握了的有关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为依据,以一定的确实可靠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为基础,并按照科学逻辑的方法推理而成。

第二,推测性。

假设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的经验事实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是还未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尚存在疑问的思想形态。

因此,假设不得不带有一定成分的想象与推测。

第三,抽象性与逻辑性。

假设不是经验事实的简单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逻辑体系。

但是,假设的这种抽象性与逻辑性是不成熟的。

第四,预见性。

假设是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事物的规律性的猜测和推断,已具有一的预见性。

当然这种预见性不一定准确。

第五,多样性。

人性假设理论有哪些内容

人性假设理论有哪些内容

人性假设理论有哪些内容人性假设理论是指对人类行为和动机的一种理论假设,它试图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动机。

人性假设理论包括多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内容。

首先,人性假设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自我实现理论。

这一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一系列不同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的行为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的目标,而这种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其次,人性假设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认知理论。

这一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人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方式是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的。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是受到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的影响,他人的看法和评价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人性假设理论中还包括了心理动机理论。

这一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受到内在的心理动机驱使的,人们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欲望。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是受到内在心理动机的影响,个体的内心需求和欲望会驱使他们做出不同的行为和选择。

最后,人性假设理论中还包括了行为决策理论。

这一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受到外部刺激和奖惩机制的影响的,人们的行为是为了获取奖励和避免惩罚。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是受到外部刺激和奖惩机制的影响,个体会根据外部奖惩来做出不同的行为选择。

综上所述,人性假设理论包括了自我实现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心理动机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等多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试图解释人类行为和动机的本质,并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人性假设理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也对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理论假设

理论假设


理论假设
1. 世界经济中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同质的商品和两种 同质的生产要素,各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初始水平是给 定的,各不相同。 2. 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 3. 生产诸要素完全可以分割,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 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的利益。 4. 两种商品生产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各种商品的 要素密集度不随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5. 两国存在同位相似偏好。(效用函数相同) 6. 两国都是完全竞争的经济。 7. 要素在各国国内都可完全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 动。 8. 没有运输成本。 9. 没有政府政策限制商品在国家之间流动以及干预市 场价格和产出。
1947年
出口 进口替代 3 091 339 170.004 18 184 出口
1951年
进口替代 2 303 400 167.81 13 726
资本(美元)
劳动(人/年) 人平均年资本量
2 550 780 181 14015
2 256 800 173.91 12 977


1947年平均每人进口替代商品的资本量与出 口商品的资本量相比是18 184/13 991=1.30, 即高出30%,而1951年比率为13726/12 977=1.06,即高出6%。说明美国出口商品与 进口替代商品相比,前者更为劳动密集型。据 此可以明确认为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 的特征,而进口替代商品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 该结论与赫—俄生产要素禀赋得出的结论相反。 一个根据验证资料经过数学演算得出的结论, 与在逻辑上似乎十分严密的赫—俄生产要素禀 赋所推导的结论大相径庭,使西方经济学界大 为震惊,称它为“里昂剔夫之谜”,并掀起一 个验证,探讨和解释的热潮,引申出一些新的 分析美国贸易结构的观点和理论。

体育科研方法复习资料(1)

体育科研方法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1.科学:是人类社会现存各类知识体系的总称,涵盖了人类进步的一切成果。

广义科学: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总称。

狭义科学:专指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

2.技术: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利用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中,获得物质财富、精神和信息手段的总和,包括各种劳动工具、方法、设备、工艺、信息和规则的体系。

3.体育科学研究:人们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

4.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指人们为了科学地认识和揭示体育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采用的手段、途径、工具和方式的总称。

5.研究课题:该学科领域和研究范围中未知的问题。

6.操作定义:是依据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提出一些可观测的指标来说明如何度量一个概念,即把概念与可观测的指标联合起来的中介。

7.假设:为得出逻辑的或经验的结论并加以检验而设立的试验性假说。

8.研究范式: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9.文献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10.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以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不加控制条件,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客观对象,包括人和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直接、系统的考察、记录,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11.实验观察:指在人为设置或控制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或活动进行观察的方法。

12.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形式提出经过周密设计的若干固定问题或格式,询问被调查对象,并让其填写,然后对所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13.实验法:是人们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仪器设备),按照特定设计的条件和程序,人为地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模拟或变革,以观察其变化和结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新的人性假设与理论

新的人性假设与理论

新的人性假设与理论一、“利益人”的人性假设理论“利益人”的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1、人性具体地反映在人的需要上并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

人的一切有意识的行为,都是在需要引起的动机的推动下,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发动的。

2、利益是人的需要的满足物及其对需要的满足过程。

在人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中,需要这种内隐的心理现象的功能,具体表现为通过动机驱使人们去追求各种各样的利益。

人的利益由于人的需要的多样性而十分纷繁多样。

"利益"概念的外延不像以往人们认为的那样狭窄,其内涵是能对人的需要给予满足,因而,它不只是指经济利益、物质利益。

同人的需要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人的享受分为物质享受、精神享受一样,人的利益也可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精神利益如感情、荣誉、信任、威望、名声等许多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事物。

有些利益具有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两种性质。

例如:权力、职称、地位等。

人的利益还可区分出一种思想利益, 它是指在某种信念、政治思想、爱国思想、理想等的作用下,阶级利益、他人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等在个体主观上的反映。

人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动力,也是人类从事创造精神财富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而人对精神利益的追求,不仅是人们从事创造精神财富活动的主要动力,也往往成为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动力,甚至是主要动力。

研究证明, 追求利益作为人类最一般、最基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准则,具有不可否认的客观性;人的行为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受人追求利益的动机强度的制约。

因此,人是"利益人" 。

3、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能否成为人的利益,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诱惑力或激励力量, 取决于它与人的需要之间是否具有某种联系;各种与人的需要有联系的事物能够成为人的什么样的利益,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则取决于它同人的需要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因而,要处理好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对人实施科学的管理,就应对人的需要的形成、发展变化规律和结构的一般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名词解释假设

名词解释假设

名词解释假设摘要:一、名词解释:假设的定义二、假设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三、假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四、如何构建有效的假设五、假设的限制与挑战六、提高假设的可信度和实用性正文:一、名词解释:假设的定义假设,是一种基于现有知识、对未知事实或现象的猜测或设想。

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假设是对事物发展或现象背后的原因的一种推测。

它为我们的思考和研究提供了一个起点,帮助我们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二、假设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在学术研究中,假设是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

研究者根据现有理论体系和实证数据,提出具有科学价值的假设,进而设计实验、收集数据、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通过不断修正和完善假设,学者们逐步丰富和拓展了学科知识体系。

三、假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假设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已知信息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实践检验、反馈修正,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假设能帮助我们缩短认知距离,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四、如何构建有效的假设1.基于现有知识和事实:构建假设时要充分考虑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事实依据,确保假设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2.具有可验证性:假设应该可以通过实验或实证研究进行验证,以便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

3.具有创新性:有效的假设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推动学科发展或解决实际问题。

4.简洁明了:假设应该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复杂或模糊的表述。

五、假设的限制与挑战1.假设是基于现有知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假设可能需要进行修正或更新。

2.假设可能存在误导性,需要通过实证研究不断检验和修正。

3.构建有效假设需要较高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

六、提高假设的可信度和实用性1.加强学术研究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假设的适用性。

2.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原有认知,使假设更具有前瞻性。

3.注重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拓宽假设的视野。

4.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假设,提高其可信度。

研究假设的四种陈述方式

研究假设的四种陈述方式

研究假设的四种陈述方式一、假设的概念与特点假设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做假想性的回答,并根据这种回答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述。

假设是用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对未知事实的假定的解释。

假设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推测的性质任何假设都是对外界现象的猜测,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有待进一步通过科学实验来检验或证实。

2.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科学的假设是以真实的事实材料为基础的,与迷信的胡说或无根据的瞎说根本不相同。

3.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虽然假设对未知事实的解释还无把握,尚属疑问,但它是对客观事物有根据的。

二、假设的陈述(一)假设的基本成分1.课题的限制性条件包括研究个体、群体对象的特征参数,或研究环境的状态参数。

2.自变量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打算加以操纵控制的,并有计划安排变化的诸因素,它可以是刺激研究对象的输入因素,也可以是研究对象的结构因素。

3.因变量研究者打算进行观测、了解的研究对象对自变量做出响应的各种因素,它是研究对象的响应输出因素。

(二)假设的表述方式1.存在式表述存在式表述的形式:“在C的条件下,A具有B的性质”。

例:对于网络教学软件,清晰的导航设计具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结构的作用。

在这项假设中,条件因素C=网络教学软件自变量X=网络教学软件中的导航设计因变量Y=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结构2.条件式表述条件式表述的形式:“在C的条件下,如果有A,则有B”。

例:对于小学某年级的学生,在英语课的教学中,如果利用多媒体情境设计式的教学,能增强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使长期记忆效果达到××标准以上。

在这项假设中,条件因素C=学生年龄+学科科目自变量X=多媒体情境教学方式因变量Y=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程度3.差异式表述差异式表述的形式:“在C的条件下,A和B之间存在差异”。

例:对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桂林山水”的学习,城市和农村的中学生对“能帮助理解知识”作用的认同程度存在差异。

简述假设的定义与特点

简述假设的定义与特点

简述假设的定义与特点
一、啥是假设?
嘿,同学们!假设这个词咱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可经常碰到。

简单来说,假设就是咱们在还没有确凿证据的时候,先提出来的一个可能的想法或者说法。

比如说,你看到天上乌云密布,就假设可能要下雨啦。

这就是一种基于观察和经验做出的初步判断。

假设就像是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时,手里拿着的那根可能指向正确方向的小蜡烛。

二、假设的特点有哪些?
1. 不确定性
假设可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就像猜谜语,我们猜的答案不一定准,但总得先猜猜看嘛。

2. 基于一定的依据
虽说假设不确定,但也不是瞎猜的哟!它往往是基于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察到的现象等等。

比如说,科学家假设某个星球上可能存在生命,那也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这个星球的一些类似地球的条件。

3. 可检验性
假设不是说说就算了的,得能通过实验、观察或者其他方法来检验它对不对。

要是没法检验,那这个假设就没啥意义啦。

4. 对研究有引导作用
假设就像一个引路人,指引着我们的研究方向。

如果没有假设,我们可能都不知道从哪儿开始研究,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没有指南针的船。

假设在我们探索世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起着重要的作用呢!同学们,好好理解和运用假设,能让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更有趣、更有成效哟!。

关于假设的名词解释

关于假设的名词解释

关于假设的名词解释假设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假设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假设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假设的意思假设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理解。

假设并不是单纯主观思辨的产物,也不是以荒诞地臆造为基础的虚妄、任意、离奇地猜想。

而是依据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对未知领域作有规律地推测。

假设,指如果;凭空构想;科学家提出解释事象的主张而尚未证明的,称为「假设」。

见《汉书·贾谊传》:“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假设造句欣赏1、他所做出的假设是有充分根据的。

2、他把功夫用在了早经人们证实是不能成立的假设上,其结果是镂冰雕朽,徒劳而已。

3、经过实验,结果和当初的假设截然不同。

4、假设我们要拿着"一个主义"的尺度来衡量人才,那我就敬谢不敏,实在连一打也找不到。

5、目前宇宙大爆炸只是一种假设,还没有被证实。

6、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实际调查结果真是这样又将如何呢?假设你说的是事实,那么我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

7、我们很容易因这些模型的精确而得意忘形,忘记了在做出这些简单的假设时我们选择所选择走的是捷径。

8、在辩论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又假设了张三李四之类的人进行了回答。

假设造句精选1.解决这个困境的方案是基于以下假设,尽管凭着不充分的医疗知识,但是尝试救助一个病员总好过袖手旁观,任其自生自灭。

2.如果熵在这个假设的宇宙中不是恒定不变的,他说,那么时间之矢就可以倒退,像破镜重圆或返老还童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还是自然而然地。

3.而且与其假设说大家都会谨守海洋交通惯例,像是谁有先行权,不如说这混合着虚张声势和无能的行为。

4.火柴假设规避熄灭的痛苦,它的终身都将黯淡无光。

5.假设说人生是一首秀丽的乐曲,那么苦楚则是其间不行或缺的音符。

假设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波折则是一个突然翻起的浪花。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剖析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剖析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剖析[摘要]经济学,在西方被称之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假设演变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建立、继承、革命、综合、再革命、再综合的过程。

对历史上各经济学主要学派的假设进行研究,尤其是将经济学的各派假设与其学派形成时的历史相联系可以更明确地了解和把握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脉络。

[关键词]“社会科学的皇后”;理论假设;发展脉络经济学,在西方被称之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从技术层面看,经济学的诸多概念、论点、观念都源于假设,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史上各经济学的主要学派的假设进行研究,尤其是将经济学的各派假设与其学派形成时的历史相联系,以期明确了解和把握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脉络,探究其未来趋势。

1 西方经济学假设研究1.1 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假设以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为标志,亚当•斯密在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同时,也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1.1 产生背景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当时的西方经济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确立,工业在整个社会生产中逐渐取得支配地位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强烈反对重商主义及中世纪行会规则的束缚,主张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并迫切需要掌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实现财富增长及财富如何分配的规律。

与此相应,古典经济学派主要探讨国家财富增长的秘密,而作为其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亚当•斯密提出的社会分工、市场扩张和资本积累理论及自由主义等经济原则,就成为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

因此,亚当•斯密的假设与重商主义的假设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经济自由化,崇尚个人理性,反对国家主义,批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另外几个假设则顺应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于寻找国家社会富裕的原因和条件。

1.1.2 假设内容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假设可以概括为四点。

实验法的概念与优点

实验法的概念与优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一、实验法的概念与优点实验法就是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假设,人为地控制或者创设一定的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讨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实验研究法的优点是,它可以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加入特定的人工控制,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情况,比较精确地分析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可以重复验证。

二、教育实验法的特征(一)有较为明确具体的理论假设。

假设内涵包括:一要充分表明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指导思想;二要体现实现实验研究目的而实施改革的内容、措施及创设的条件;三是体现实验研究的战略规划;四是表明实验研究的预想效果。

(二)有合理的控制。

所谓“合理”,就是说对不同的实验类型有不同的控制要求,而已经确定类型,就应有相对稳定的、严格的控制标准。

(三)实验的设计、程序较为规范。

三、教育实验的基本形式教育实验有三种基本形式: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组实验。

(一)单组实验形式,是指同一组被试先后两次接受不同实验因素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的恒定,然后对实验因素产生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比较简便,实验因素容易控制。

比如,要对某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实验,看它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则其单组实验设计如下图。

某项课堂教学改革前实施后基础测定实验班效果测定(二)等组实验是选择两个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组进行实验,一组施加实验因素(实验组),另一组不施加这种实验因素(对照组或者控制组),通过两组间的比较,来看实验因素的效果。

比如,要开展“有计划的学法指导”实验,看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则其等组实验设计如下图。

经基础测定后组成等组实验班对照班教师有计施加教师不作指导划地指导测试成绩测试成绩(三)循环组实验则是把几个实验因素循环施加于几个不同的实验组,按照各实验因素变化的总和来判定实验结果。

比如,对高中生物学科电化教学进行实验,看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水平,则其循环组实验设计如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许多疑难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原有的理论无法给予解释的,需要人们提出新的理论观点给予回答。

但是,人们对于同样的教育事实可能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而谁是谁非一时还难以检验。

所谓理论假设,又称科学假设,是关于事物现象的因果性或规律性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事实,对解决科学研究问题提出猜测性、尝试性方案的说明方式。

简言之,理论假设是指科学的推测或设想。

理论假设具有比较复杂的内容结构。

第一,一个假设必须说明它要解答的问题。

假设的提出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用来回答特定的问题、解释一定的事实的。

第二,理论假设必须说明自己尚未经过实证理论来解答问题,这是假设的核心部分。

第三,理论假设必须广泛地解释其他的相关事实。

对广泛的事实作出解释,这既是表现被设想的理论具有多大的实证能力,同时也是表明被设想的理论得到了大量事实的支持。

不仅如此,一个假设还必须尽可能地预测未知的新事实。

这既是表现被设想的理论具有多大启发力,同时也是表明被设想的理论可以给予严格的检验。

总之,理论假设的内容非常复杂,它包含有理论的陈述,又包含有事实的陈述,它既有真实性尚未判定的内容,又有比较确实的内容。

理论假设的基本特征是:第一,科学性。

假设不是随意的幻想和毫无根据的空想,而是人们以已经认识并掌握了的有关科学知识或经验知识为依据,以一定的确实可靠的关于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为基础,并按照科学逻辑的方法推理而成。

第二,推测性。

假设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的经验事实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是还未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尚存在疑问的思想形态。

因此,假设不得不带有一定成分的想象与推测。

第三,抽象性与逻辑性。

假设不是经验事实的简单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逻辑体系。

但是,假设的这种抽象性与逻辑性是不成熟的。

第四,预见性。

假设是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事物的规律性的猜测和推断,已具有一的预见性。

当然这种预见性不一定准确。

第五,多样性。

科学研究中,对同一现象及其规律可以作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理论假设,以供比较研究。

理论假设还具有可验证性,无法验证的,不能称为理论假设。

理论假设在教育科学认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理论假设是探索教育科学真理的必经的桥梁,是教育科学发展的一般形式和一般途径:第二,理论假设确定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指引着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进行;第三,不同理论假设之间的争论和争鸣,有助于教育科学的百花齐放,促进我们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按性质和复杂程度,理论假设可以划分为描述性、解释性和预测性三种类型。

描述性的假设是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假设形式。

描述性的假设向我们提供关于事物的某些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和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

比如,要进行一项关于"教育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变化的影响"的研究。

我们在开始进行研究之前,先提出一个描述性的假设,人口的教育程度提高以后,人口的出生率得到降低,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显然是教育发展的结果,教育发展又怎样会引起这些变化呢?这不是描述性假设的任务。

为了回答这样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提出解释性的假设。

解释性的假设是比描述假设更高一级的形式,是更复杂、更重要的一种假设。

解释性假设与描述性假设不同之处就在于,解释性假设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提出现象的质的方面,说明事物的原因。

如果我们使用解释性的假设来说明教育发展和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就可以得到比较满意
的答案。

这就是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愿意将育龄初期用于学习,他们对就业的要求较迫切,就业的机会亦较多。

由于学习与就业的要求,势必晚婚。

于是,就缩短了生育旺盛期,减少了生育机会。

此外,个人的教育程度高,有利于接受人口教育,容易认识节育措施的科学原理,亦越能从传统中解放出来,提高节育的自觉性。

像类似这样的解释性的假设就比较能够说明我们要研究的问题,用它来指导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可望取得较好的效果。

至于预测性的假设,则是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

因为预测性的假设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

这种推测没有对现实事物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是提不出来的。

比如,要对当前我们实行的计划生育、提倡独生子女政策对今后50年我国教育发展变化的影响这样一个课题提出科学预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它要求我们对在当前的人口构成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的教育发展水平非常了解。

预测性假设主要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某些综合性课题的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理论假设必须符合一定的科学程序和要求。

提出理论假设的依据主要是两条:第一,我们现有的理论和概念不足以令人信服地解释和说明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我们对要研究的事物所作的观察还不全面和不系统。

除了应遵循上述两点外,一个正确的可靠的理论假设还需要在应用假设开展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同获得的实际材料、新的知识进行比较。

如果研究的过程与假设的推测相符,特别是如果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假设的设想,无疑说明我们提出的假设是正确可靠的。

当然人们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

研究中被证明了的假设,在以后的更深入的研究中可能会被部分纠正,甚至有被全部推翻的可能。

理论假设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发现已知的事实与已有的教育理论之间的矛盾,即新事物与旧理论之间的"失谐"所在。

第二,为解决"失谐"现象,在尊重已有教育理论和已有事实的基础上,提出某种推测性设想,尽可能使新事实与旧理论协调起来。

这一设想便构成假设的核心。

第三,以这一设想为线索尽可能多地以已有理论和事实作论证和补充,使它较为完善和严谨。

并从假设的基本命题,作出某种预见,去预见未知的事实,对事实、现象的规律或原因作出推测性的说明。

因此,一个已形成的理论假设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假设的核心部分;另一是假设的推论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