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虞美人
《虞美人》诗词鉴赏
《虞美人》诗词鉴赏《虞美人》诗词鉴赏《虞美人》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
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
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译文翻译黄昏时分又听到城头传来号角声,病中的我勉强坐起,心情不佳。
药刚刚煮沸,灯烛发出青色的光焰,快要烧尽的熏香散发半缕青烟,又勾起无限伤感。
自古以来多情者总是多病,我照着镜子,叹惜自己憔悴不堪的容颜。
读一句你的《弹指词》,泪水突然滑落,拜托东风不要把我在病中对你的思念诉与你知道。
注释解释短檠(qíng):短柄之灯。
“清镜”句:谓揽镜自照,看到那清瘦的形影着实令人怜惜。
清镜,即明镜。
清影,清瘦之形影。
“一声”句:此言吟唱一声《弹指词》便伤心得泪下如丝。
弹指,此指顾贞观之《弹指词》。
央及:恳请、请求。
玉人:对所爱者的爱称。
张先《菩萨蛮》:“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
”创作背景该词初看之下是写给恋人的,但细细品读,发现另有端倪。
从文中“弹指”等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词人为怀念友人顾贞观而写下,具体创作年份未知。
诗文赏析纳兰的词,总是让人感觉缱绻幽情,该词自然也不例外。
全词辞藻优雅,言浅意深,可谓是直抒胸臆的佳作。
一开篇,作者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场面,“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黄昏时分,城头号角响起,词人身患疾病,心情异常低落。
接着纳兰向我们交代了此时他正在做什么,“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那么,纳兰到底是因何而生病呢?他在下片给出了答案:“多情自古原多病。
”患病之人一般都会自怜自伤,纳兰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是独自病在异乡,没有亲人的悉心照料,没有朋友的嘘寒问暖,所以他只能无奈地揽镜自照,结果看到的却是自己日渐消瘦的容貌。
词的结尾两句似乎很好理解,“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病中的纳兰触景伤情,以至于轻轻弹一下手指,就伤心得泪下如丝,但是他又不想让想念之人知道自己患病的消息后徒增伤心,于是央求东风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希望能帮到你!原文:《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
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時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
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
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時,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
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
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時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
古诗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翻译赏析
《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作者为唐朝诗人顾敻。
其古诗全文如下: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
晓帷初卷冷烟浓,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
起来无语理朝妆,宝匣镜凝光。
绿荷相倚满池塘。
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注释】⑴景阳钟——《南齐书·武穆裴皇后传》:“武帝以宫深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以应五鼓。
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李贺《画江潭苑》诗之四:“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
”这里泛指钟声。
⑵绣花重(chón 虫)——花纹繁丽。
⑶冷烟——晓雾。
⑷娇慵——娇羞无力的样子。
⑸宝匣——梳妆盒。
⑹绿荷相倚——池塘里碧荷一株紧靠一株。
【翻译】无。
【赏析】这是一首写春怨的词。
词中对“恨”、“思”这类抽象的感情着墨不多,但这种感情却寓于每句之中,可谓句句含恨,字字带怨。
上片写女主人公初起时的娇好仪容。
“思娇慵”一句承上起下。
下片具体写她的情态:“无语理朝妆”,表明心事重重。
当她看到池上绿荷相倚相偎,嗅到藕花的幽香时,心际不禁浮起了一股恨意。
“相倚”二字,尤见情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诗翻译赏
析及作者出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
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通:阑)
1全文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
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幺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幺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幺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
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
古诗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翻译赏析《虞美人》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前言】《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词。
作者:周邦彦。
这首词,感人处于情感的朴实沉挚,与之相应,词人并未使用他所娴熟的一些技巧。
他只是以直笔将两个有情人临别前夕的绵绵话别一往平铺,既朴实,又深沉,别具一种极厚重的感人力量。
【注释】⑴廉纤:纤细连绵貌。
韩愈《晚雨》:“廉纤晚雨不能睛,池岸草边蚯蚓呜。
⑵萍面:池塘的水面生满了浮萍。
⑶朱门:红漆大门。
⑷比似:比起。
⑸宜城酒:汉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县南)生产的名酒。
香絮:形容酒面浮沫,又名“浮蚁”。
晋代张载《酃酒赋》称赞宜城酒:“缥蚁萍布,芳香酷烈。
”。
⑹更阑:夜深。
古人一夜分五更。
阑,将尽。
⑺相将:相共,共同。
⑻羁思:离愁别绪。
【翻译】如丝的细雨洒遍了池塘,在长满浮萍的水面,溅起了无数小点点。
朱红色的门檐下,一双燕子守在窠里不再飞去。
啊,今天的这个黄昏,来得似乎比往常要早。
杯里的宜城酒浮泛着香絮般的白沫。
我们喁喁细语直到夜深。
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我们的离愁别恨像乱云一般难以分,怎么又是这样啊——一窗摇曳的灯影,两个黯然相对的有情人。
【赏析】爱情与离愁是词常写的两个主旨。
周邦彦的这首词就是两大主旨交织铺陈,极尽其妙。
上片从白天写到黄昏,空间是户外。
“廉纤小雨池塘遍”,落笔便是一番凄凄雨景。
廉纤,是叠韵连绵辞,形容小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此句暗用韩愈《晚雨》“廉纤小雨不能晴”诗意。
小雨洒遍池塘,“细点看萍面”。
本来,池塘的水面生满了浮萍,故称萍面。
现,词人看那雨中池塘,则是万千雨点,点破了萍面。
看细雨点打萍面上,分明暗示出点开萍面,又自有一番含蕴。
尤其下一“看”字,恰好体出体现了词人此时此境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状。
古诗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翻译赏析《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注释】①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
②判教句。
意谓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
清樽,酒器,借指清酒(清醇之酒)。
亦作“青樽”。
亦作“清樽”。
酒器。
亦借指清酒。
《古诗类苑》卷四五引《古歌》:“清樽发朱颜,四坐乐且康。
”唐王勃《寒夜思》诗:“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渌。
”唐皇甫冉《曾山送别诗》:“凄凄游子苦飘蓬,明月清樽祇暂同。
”宋曾巩《戏呈休文屯田》诗:“纵无供帐出郊野,尚有清樽就闲燕。
”明吴琪《喜汪振生归自云南》诗:“无穷故交心,相与尽清尊。
”清黄遵宪《七月十五日夜暑甚》诗:“满酌清尊聊一醉,漫愁秋尽落黄花。
”③醒眼:清醒之眼光。
④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
⑤搔首:以手搔头。
焦急或有所思貌。
【鉴赏】残灯被风吹灭,炉子里的烟火也冷冷清清,与词人相伴的,只有他自己孤独的身影。
从古至今,文坛从不缺少借酒浇愁的落寞文人,纳兰也不能免俗:“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尽管古今人重复着借酒浇愁的行为,但酒从来不是消愁的良药,所以,纳兰几杯苦酒下肚,酩酊大醉后也只能逃避一时,再醒来还是要独自一人面对现实。
现实中的世界怎样?聚少离多、“难逢易散”。
此词大有举世沉醉我独醒的感慨。
但清醒阅世,又总是带来“闲愁”,所以孤清之感便总是萦怀,也总是难以排遗,遂借填词以宣泄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古诗虞美人·秋风不似春风好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秋风不似春风好翻译赏析
《虞美人·秋风不似春风好》作者为宋朝诗人晏几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秋风不似春风好。
一夜金英老。
更谁来凭曲阑干。
惟有雁边斜月、照关山。
双星旧约年年在。
笑尽人情改。
有期无定是无期。
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
【前言】《虞美人·秋风不似春风好》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
这是一首秋日相思之词。
在羡慕牛女双星年年定期践约相会的同时,“笑尽人情改”,说人间的情分是不可靠的,这话里有着悲凉的感慨。
“有期无定是无期”,更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说得相当深刻,有一定分量。
【注释】[1]金英:菊花。
[2]低眉:低头。
【赏析】这是一首秋日相思之词。
在羡慕牛女双星年年定期践约相会的同时,“笑尽人情改”,说人间的情分是不可靠的,这话里有着悲凉的感慨。
“有期无定是无期”,更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说得相当深刻,有一定分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虞美人赏析-古诗-赏析
虞美人赏析-古诗-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
李煜 《虞美人》 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通用
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通用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篇一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李煜古诗解析篇二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
励志古诗词《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虞美人
作者:柳永
蹴鞠踢莽,走笛拨清弦。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
《虞美人》这首古诗词是柳永的名作,主要写了一位游子的思乡之情,思归的愁绪,浓浓的情感令人勾起共鸣。
从第一句“蹴鞠踢莽,走笛拨清弦”开篇,作者便描写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象,也即是游子当时正在处于思乡之中,晚春雨歇,寒蝉悲秋,带着萧瑟感觉拨动着清弦,唤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尤其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更折射出游子困在当时的苦闷,无奈而又思念,情深意重,心碎无言。
作者在诗中把比喻与具象巧妙结合,最后“一枝红杏出墙来”写出的一片春色,生动的描写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让人感受到整首诗所倾注的深情,至此虞美人真正展现其出色的诗歌意境。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原文及翻译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古诗原文及翻译虞美人: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虞美人/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虞美人/晏几道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
更谁情浅似春风,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苹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
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新绿替残红,这个春,太匆匆,月下饮酒,佳人相陪,问一声,何时莫愁?虞美人/纳兰性德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是怎样难以排遣的离愁别绪让人憔悴?半生已经孤零零地渡过,思念却未消减。
泪水却依旧会毫无节制地濡出来,沁湿了枕头。
虞美人/周邦彦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
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
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以“疏篱”、“曲径”、“田家”、“云树”、“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绘一幅素淡画面,画面极为清静淡雅,再衬以钟声,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在这种环境中送别,心境自然是凄凉而忧郁的。
古诗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翻译赏析《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叶梦得。
其古诗全文如下: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怀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前言】《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由北宋词人叶梦得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即兴抒情之作,写暮春雨后两位友人同饮林禽花下的情景。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落花”之“风前舞”,能给人以不甘心生命的完结的启迪。
花落了,又有“千丈”“游丝”在晴空袅娜,这又是一种生命OrG的律动。
既然人生像花一样不能久存,为何不携手花下同醉?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饮酒也有完结之时。
我劝美人们别因此皱眉,我也是多情种,可酒已尽!由自然而人生,品嚼出对生命的思索。
语短情长,言简意丰,耐人品味。
【注释】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干誉、才卿:皆叶梦得友人,生平事迹不详。
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
罥:缠绕。
蛾眉: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
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
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酒阑:酒已喝干阑,残,尽,晚。
【翻译】落花已在风前飞舞,再一次送走黄昏时的风雨。
清晨以来,庭院里半是残落的红花,只有悠悠荡荡的游丝,在晴空中荡来荡去。
我们曾在花前携手同游,尽情地饮干杯中的酒。
劝美人不要因伤春惜别而敛眉愁苦。
在这酒尽友人将散之时,我也无可奈何,满怀情愁。
【赏析】这首小词以健笔写柔情,以豪放衬婉约,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昨夜一场风雨,落花无数。
晓来天气放晴,庭院中半是残花。
内容极为简单,写来却有层次,且有气势。
从时间来看,重点清晨,也即“晓来”之际;昨夜景象是从回忆中反映出来的。
意境颇类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但李词较凝炼,叶词较舒展。
古诗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翻译赏析《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前言】《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是纳兰容若词作中唯一正面明确描写情人幽会的词。
词中对于夜间景物的描写很好地烘托了密约幽会时的环境氛围,也很好地表现了约会人的心理活动。
【注释】1匀泪:拭泪。
全句指在情人的怀中颤抖着搽拭眼泪。
2不胜清怨:指难以忍受的凄清幽怨。
唐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不胜.承受不了。
3分:料想。
4山枕:枕头。
两端凸起中间低凹的山形枕头。
5檀痕,浅红色的泪痕。
是说沾上胭脂的泪痕。
6涴:浸渍、染上。
枕头上浸渍了粉红色的泪痕。
7销魂:极度的愁苦或欢乐。
8折枝,中国花卉画技法,即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
宋仲仁《华光梅谱·取象》:“……其法有僵仰枝、覆枝、从枝、分枝、折枝。
”【翻译】写此作品时,纳兰的结发妻子卢氏,已离世多年,长久孤寂的纳兰,总是抹不去与妻子在一起时的那些点滴快乐,总是抹不去心头似被月光镌刻上去一样的温暖回忆。
于是写下此词以舒缓自己相思之苦。
【赏析】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再现情人重聚时的情景,字句间一片春光凄凉。
从词意上看,大约是写昔日的情人,通篇皆作追忆的口吻。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开篇两句化用了李煜《菩萨蛮》中的“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生动传神。
别后的凄凉,最难以忍受的是月明之夜的清冷相思。
读来令人摇心动魄。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词意陡转,道破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是别后凄凉。
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
“半生已分孤眠过”,紧承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凄怆词意并未因而消减,依然辛酸入骨。
结句处的“折枝花样画罗裙”,借物映人,含蓄委婉。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
《虞美⼈》原⽂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 在⽇复⼀⽇的学习、⼯作或⽣活中,⼤家⼀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家整理的《虞美⼈》原⽂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虞美⼈》原⽂及翻译赏析篇1 虞美⼈·⽟阑⼲外清江浦 ⽟阑⼲外清江浦,渺渺天涯⾬。
好风如扇⾬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 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呢?⼤⾬迷蒙,连天涯都⼀⽚苍茫。
好风像扇⼦,好⾬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的梦魂进⼊了关⼭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
碧绿的平野延伸⾄天际,引起离⼈⽆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
注释 清江浦:清江,⼜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滨。
渺渺:形容⾬⼤,迷漾⼀⽚。
汀草,⽔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弄⽟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吹箫,凤凰来集,遂乘⽽仙去。
南州:南⽅。
鉴赏 这⾸词,是写春夏的⾬景并由此⽽勾起的怀⼈情绪。
上⽚从近⽔楼台的⽟阑⼲写起。
清江烟⾬,是阑⼲内⼈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个空远⽆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喻新颖,未经⼈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这⾥的扇是名词,作实⽤;同样给⼈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丝,像后来杨万⾥诗“千峰故隔⼀帘珠”那样地落想;⽽且因为⼈在⽟阑⼲内,从内看外,⾬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还作”(苏东坡句),是夏⾬季节的特征。
⼀番⾬到,⼀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着眼,便显⽰了⼀种幽美的词境。
虞美人古诗赏析
虞美人古诗赏析虞美人古诗赏析 1《虞美人》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①。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②。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断雁:失群孤雁。
②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头发斑白。
【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壮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听蒙蒙细雨声,看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斑白,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回想起人生悲欢离合的经历,还是让小雨下到天明吧。
译文2:青春年少时,在歌楼上细听雨声,烛昏罗帐,尽情欢乐,蜜意柔情。
人到中年时,在客船里细听雨声,断雁西风,江阔云低,开阔深沉的情怀啊!离群的孤雁,悲鸣在西风之中。
晚年的今天,在僧房内细听雨声,头发花白,历尽沧桑,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
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落到天明。
【评点】这是一首借听雨简述生平的词,词人通过对自己少年、壮年、暮年三个阶段听雨时的情景和心情的对比描写,简述了自己历尽悲欢离合的一生,抒发了对年华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上片分别写词人少年、壮年时听雨的情景。
少年时听雨是在歌楼上,面对的是红烛、罗帐和俊俏歌女。
一句“红烛昏罗帐”,活脱脱勾勒出一个正值青春年少、风流倜傥、纵情享受的少年郎形象。
其后即写壮年时的情景。
壮年时听雨是在客舟中,仅是地点的转换,气氛就从温馨转至悲伤。
“客舟”暗示词人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而客舟中的词人,看到宽阔的江面和低压的云层,听到远处伴着西风传来的声声雁叫,心中的感慨不言自明,相对于少年时的无忧无虑,壮年的词人则是满心的离愁别绪。
下片先写暮年时的听雨情景,而后总体抒情。
词人暮年时听雨是在僧庐中,此时宋朝已经灭亡。
相对于客舟,僧庐更加冷清凄凉。
“鬓已星星也”一句与“僧庐”和“听雨”交相呼应,它们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凄凉、萧索的画面。
结尾三句,词人进行总括,同时抒情。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一年一度地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地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地伤痛.精雕细刻地栏杆、玉石砌成地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地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地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地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地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地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地绝命词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地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地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地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地美感效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诚然,李煜地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地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地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地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地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地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地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地枨触,跌衬出他地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地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地阶下囚地作者地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地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地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地《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地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地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地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地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地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地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地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地情感.因为人们地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地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地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地国君,李煜是失败地;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地“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地著名诗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首词刻画了强烈地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地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地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地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地亡国之君,这些美好地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地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地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地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地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地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地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地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地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地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地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地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地江山、旧日地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地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地.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地轮回更替和人生地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地无休无止和人间事地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地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后,词人地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地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地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地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地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地哀思所淹没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地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地感叹,诉说自己人生地无奈和痛苦.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为宋朝地囚犯,不仅仅失去了居高无上地皇帝地地位和权力,更残酷地是也失去了最起码地人身自由.残酷地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产生了特有地悲与愁.这首词倾泻地就是作者地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地情怀.春花秋月”和小楼“东风”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地,可在李煜地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原本令人向往和盼望地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地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哀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地怀旧情结和思念故国地伤痛.“故国不堪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地过去都“不堪”又怎能愿意见这年年如是地春花秋月和报春地东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地境遇是分不开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前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地比喻,贴切生动地将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地愁思变成了有形地、永无止境地一江春水,创造了意想不到地地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地主要特点,对后人地影响很大.作品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泣如诉,动人心魄.全词写地是亡国之痛,抒地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深沉.尽管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穷,能使读者产生强烈地共鸣.堪称为婉约派作品之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习目标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地深远地意境美和真挚地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地艺术特色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地艺术特色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地深远地意境美和真挚地情感美一、作者介绍及其词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地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地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毒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地绝命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地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地手法,抒发了李煜在豪华富丽地宫廷里享受美满、欢乐、浪漫生活地愉悦心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早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表面写离愁,而实际上仍是表达自己亡国去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二、诵读.“春花秋月”是美好地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地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请问,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地感情?明确:愁、大家说说李煜地“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作者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来写“愁情”?虚实结合(眼前—回忆、想象)对比(现在—过去、物—人)比喻(满腔愁绪—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夸张、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多;、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愁思绵长 .、欣赏品味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色:、比喻:把抽象地感情形象化、对比:身份变化导致情感变化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地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地是对往昔繁华地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地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地看法. (分)、反衬手法.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地梦境进行有力地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地悲哀便越浓重;对昔日繁华地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作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地诗歌是最绝望地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地眼泪.”思考这句话地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字左右地文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愁”地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地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如李煜地《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李清照地《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对国家表现地愁,这要数李煜地词中表现地最多如:也有表达对爱地情愁如李之仪地《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如欧阳修地《浪淘沙》: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还有表达人生之愁地:如辛弃疾地《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地《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秦观地《涣溪沙》中地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民俗:川剧产生于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它直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地优秀传统,经过许多前辈艺人地辛勤劳动,以及成功吸收了古典戏曲地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大声腔和本地区地民间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以后,受到四川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地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地改造、演变过程,这才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以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四川地方色彩地地方剧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真正把川剧地几种声腔形式结合起来是在年辛亥革命以后,各大城市建立了茶馆地时期,它为川剧地发展提供了重要地基础,由于有了固定地演出场所茶馆,这一市民固定地娱乐场所,从客观上为川剧提供了理想地场所和较好地物质条件.而且不仅是这些专业地班子,老百姓也喜欢参与进来,这种业余地表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百姓重要地文娱活动方式,这为川剧地发展提供了可贵地群众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表现手段,以写意为主,虚实结合地表演艺术,它打破时间与空间地限制,在有限地空间,展现了广阔地内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地浓郁生活气息,四川人幽默诙谐地民俗,使川剧喜剧剧目非常丰富,这不但使川剧本身非常吸引人,而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借鉴,入夏梦主演地《抢新郎》、韩非主演地《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地京剧《望江亭》、金采风主演地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优秀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地,如近年地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地剧装非常精彩,着装是以闻名中外地蜀绣制作,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簇拥,巧夺天工,光彩夺目.头饰精致复杂,美不胜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地巴蜀音乐特色、民俗风情特色和文化传统特色.其表演艺术细腻,技术要求严格,语言幽默风趣,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地喜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任何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要保留、生存、发展,都必须要遵循继承中创新地规律.从戏剧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地戏曲剧种;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地地方文化;而从剧目形态及其不同时代特征看,川剧不仅继承了戏曲母体地遗产,更富有大量表现自身生命活力和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地现代创造与发展.川剧作为一个以表演为中心地地方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趣等审美意识地物态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作为构成一种特色鲜明地地域文化地元素或一个地区文化地标志地东西,通常是在长期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地,与当地居民地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密切地联系,因此也具有非常恒定很难受外界影响而骤然变化或消失地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古诗虞美人·碧梧桐映纱窗晚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碧梧桐映纱窗晚翻译赏析
《虞美人·碧梧桐映纱窗晚》作者为唐朝诗人顾敻。
其古诗全文如下:碧梧桐映纱窗晚,花谢莺声懒。
小屏屈曲掩青山,翠帷香粉玉炉寒,两蛾攒。
颠狂年少轻离别,辜负春时节。
画罗红袂有啼痕,魂消无语倚闺门,欲黄昏。
【注释】⑴小屏句——小屏风曲折而未展开,屏上的青葱山色被遮掩。
⑵玉炉寒——香炉中已熄火。
⑶两蛾攒——双眉皱着。
攒,聚集在一起。
⑷颠狂年少——轻浮的少年人。
⑸画罗——锦绣罗衣。
⑹魂消——神情恍惚,心思重重。
【翻译】无。
【赏析】此词写少妇的离愁。
上片写室内外环境。
头句点明时间是春暮时光,这与前三首写朝景不同。
“花谢莺声懒”,暮春特色。
接着写内景:小屏曲掩,玉炉香冷,这已使女主人公感到无限清凄了,她的双蛾带着愁意。
下片用坦率的笔墨,抒写她的内心痛苦,她所钟爱的情人,轻易的离去了,在美好的春日,留下她独守空闺。
“画罗红袂有啼痕”,她暗地不知流过多少伤心泪,忍受着相思的煎熬。
有时,她又无语独倚闺门,怅惘无极,直到黄昏。
全词语言明快,浓淡适中。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古诗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翻译赏析《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煜。
其古诗全文如下: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前言】《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一题《虞美人·春怨》。
此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注释】⑴虞美人: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风:指春风。
庭芜:庭院里的草。
芜,丛生的杂草。
⑶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李商隐《二月二日》诗中有“花须柳眼多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之句。
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⑷凭阑:靠着栏杆。
⑸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
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
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⑹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
尊罍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
尊罍,一作“尊前”。
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⑺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
⑻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
香,熏香。
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
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
深:一作“声”,指幽深。
⑼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
思难任: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
思,忧思。
难任,难以承受。
任:一作“禁”。
【翻译】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oRG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乐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继续,池水冰面初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 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壹 了:了结,完结。 贰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叁 应犹:一作“依然”。 肆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古诗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 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
绝代才人:
————— 在政治上,他是颓废的,无能的,以致最后国破家亡。
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史诗文样样通晓,擅长书画,对音 律有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 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 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有悔恨之意。
古诗赏析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 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 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
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古诗赏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 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
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古诗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 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
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感谢观看
薄命君王: —————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 奢靡荒淫,耽于享乐。宋太宗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 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只 以泪洗面” 的软禁生活。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 死。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恰问只雕故小往春 五
似君是栏国楼事花 一能朱玉不昨知秋 江有颜砌堪夜多月
代 : 李 煜
春几改应回又少何
水多。犹首东。时
向愁
在月风
了
东?
,明,
?
流
中
。
。
目录
1.作者简介
3.古诗注释
2.古诗译文
4.古诗赏析
作者简介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 词人 信仰:佛教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他的绝笔词。
—————————————————————————
古诗译文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
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这时李煜归宋已近三 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 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 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