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史前时代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需要掌握的专业术语
我国古代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了解我国历史和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我国古代史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术语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准确理解,还有助于提升学术水平。
下面将介绍一些我国古代史中需要掌握的专业术语。
一、时代术语1. 夏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公元前约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2. 商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3. 周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4. 春秋时期: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5. 秦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专制王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6. 汉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后分为西汉和东汉。
7. 三国时期: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220年至280年。
8.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
9. 唐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公元618年至907年。
10. 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公元960年至1279年。
11.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公元1271年至1368年。
12. 明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
13. 清朝: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公元1644年至1912年。
14. 民国时期: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1912年至1949年。
15. 当代我国: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时期,从1949年至今。
二、政治术语1. 君主制:一种政治制度,国家的最高权力由君主掌握。
2. 封建制:一种政治制度,以土地封建关系为基础,经济主体为封建地主的政治制度。
3. 中央集权制:一种政治制度,国家的全部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
4. 分权制衡:一种政治制度,通过制衡不同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达到权力分散的目的。
5. 纵横制:一种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地方权力,实行中央管理地方的措施。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1 (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1 (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历史的开端河姆渡文化20世纪70年代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
在余姚茅湖、鄞县辰蛟、宁波八字桥和舟山白泉等地都有发现,主要分布在浙江宁绍平原东邻地区。
河姆渡遗址出土石、骨、水、陶的各种生产工具几千件,以骨器为主,许多骨、木器工具式样新颖,加工精巧。
在我国新石器遗存中尚属首次见到。
骨耜是重要农业工具,也是典型器之一。
发现了米粒、稻谷、稻杆、谷壳等,有籼稻和粳稻,是迄今为止我国也是亚洲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当时采集经济比较发达,是必不可少的辅助部门,家畜饲养也有一定规模。
有很多野生动物遗骨,说明渔猎和捕猎在经济领域方有一定的比重。
从木器工具、生活用品到大量的建筑木构件,显示其木材手工业的发达。
建筑遗迹有栽柱架板的干栏式建筑和栽柱式地面建筑。
陶器有釜、钵、盘和支座。
用雕刻、捏塑等方法,制作了许多陶、骨、木、象牙原始艺术品,特别是有些象牙雕刻,十分精致。
墓葬随葬品不多。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千多年,亦属于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文化。
这类文化是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mi ǎn免)池县仰韶村发现,因以“仰韶”作为这类文化的名称。
这类文化的分布区域很广,遍布于黄河中上游各省,以手制精致的彩绘陶器和磨制石器为其主要文化特点。
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和临潼的姜寨遗址。
马家浜文化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因1959年在浙江嘉兴马家浜首先发现而得名,其年代约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和上海市,重要遗址是马家浜、青浦崧泽、常州圩墩、吴兴邱城和钱山漾等。
陶器以夹沙红陶和表红胎黑、外红里黑的泥质红陶为主,未见彩陶。
早期有釜,晚期多鼎。
石器磨制较精。
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马家窑文化因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水马家窑而得名。
分布范围,东从泾、渭河上游、西到黄河上游的龙平峡附近,北入宁夏清水河流域,南达四川岷江流域汶川县地区,发现其遗址三百多处。
史前时代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
第二、史前时代人们的主要生产和生活方式。
(采集和渔猎)第三、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人工取火;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第四、原始先民的精神世界,以及取得的文化艺术成就。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西方:上帝造人说;中国:女娲抟土造人说2、19世纪中叶,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
3、从猿到人转变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劳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或者:决定性的作用)但不是唯一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直立行走。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5、旧石器时代L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
●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关于人类的起源地,目前认为最早在非洲。
●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化石: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长江流域)6、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第一: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第二、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A.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二十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到一万八千年B.北京人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没有完全进化为人;山顶洞人已经和现代人基本一样;C.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D.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人工取火;E.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7、教材第6页图1-----5“古人类分布图”:第一、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何特点?温暖、湿润、植被茂盛。
第二、通过古人类生活区域的特点,可以看出,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生活的自然、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中国的人类文化遗址长江流域:元谋人黄河流域: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史前时代巨大进步的表现:人工取火;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出现;定居生活的实现;2、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
史前时代
• 女性的神圣和威严,无限的崇敬与膜拜,祈求大自然 的恩赐、人类自身的生存与繁衍。
陶塑人面像 甘肃天水柴家坪出土
饰珠陶人头像 甘肃 礼县高寺头村出土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
红山文化孕妇像 辽宁喀左东山嘴出土
红山文化孕妇像 辽宁喀左东山嘴出土
玉龙
龟形玉饰 辽宁阜新胡头沟出土
动物型陶鬶 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
玉龙
玉琮 江苏武进寺墩遗址
“琮王”及神人兽面纹饰 浙江余杭反山
夸父追日 明刊本《山海经图》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淮南子·天文训》)
• 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 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 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韩非子·十过》)
•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 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
身着图腾 装束,热烈的舞 姿和歌声,表达 对始祖——图腾 的认同和祝祷。
舞蹈纹彩陶 盆 青海大通 上孙家寨出土
• 母系氏族阶段文化遗物,凡是人面雕像,乃至器物塑 像,几乎全部为女性。多作为圆腹型的瓶、壶、瓮的 器口和盖子雕刻出来的。
• 万物有灵、神秘互感,母亲的生殖力是既施与人也能 施与物的。所以当陶瓶装满植物种子时,极富孕育之 美的形象究竟是人母、地母。是实用陶瓶,也有原始 宗教的神秘意义。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一、史前时代《名词解释》P2:旧石器时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群、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三皇、五帝、绝地天通、禅让制远古时代:一般指文献记载不清楚或没有记载,而后人知道不多或者无法了解的遥远历史时期。
中国的远古时代指夏朝以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及更早的历史时期,相当于铜石并用时代以前的史前时期。
中石器时代:介于旧石器时代与中石器时代之间,生产工具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细石器开始盛行。
这时人类生活仍然依赖于采集和渔猎,农业和畜牧业还没有出现。
其年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的全新世时代,延续时间很长。
当黄河和长江流域已经进入新时期时期时,一些边缘的地方如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还停留在新石器时代。
目前这个时代的遗址发现的不多,陕西的沙苑文化、河南的灵景文化是其中的两个。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野蛮时代:中国古代文献,诸如《尚书》、《史记》所记载的中国古代最古老的王朝乃是夏朝,夏朝之前,便是我们常说的远古时代。
它包括了中国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以至于进入文明社会的漫长年代。
历史学者们将之化为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而考古学上则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所谓旧石器时代,即是说打制石器的时代,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早期皆属于旧石器时代。
所谓新石器时代,即是说磨制石器的时代,这包括了氏族公社的发展、繁荣时期,直到青铜时代开始前的铜石并用时代。
新石器时代始于约距今一万年左右,一直延续到约距今4千年左右,持续了五六千年。
它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磨制石器的使用,陶器制造的开始,农业的出现,居民村落的普及,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这也是人类学和历史研究上所谓的“野蛮时代”,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过渡阶段。
原始群、血缘婚、血缘家庭:原始群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原始人为了生存,十几人和几十人组成一个群体,共同采集和狩猎,以获取生存资料,这种松散的社会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
长孙博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史前时代1.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历史上采用打制办法制造石器的时代。
考古学把人类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300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1万年左右。
旧石器时代,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
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距今300万年至10余万年;中期大约距今10余万年至4~5万年;晚期大约距今4~5万年至1万年。
2.元谋人: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其化石只有两颗牙齿,是一位青年男性的左右上内侧门齿。
根据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的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是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
3.蓝田人:黄河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80万年到60万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其化石包括下颌骨、头盖骨各一具以及若干牙齿,分别属于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类个体。
在元谋人、蓝田人的遗址,都发现了同时期的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
4.北京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
北京人的生活年代较为分散,约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之间。
总体来看,北京人头盖骨低平,头骨较厚,脑容量大约相当于现代人的80%,平均身高也较矮,但四肢尤其是上肢已与现代人相当接近。
在北京人所居洞穴中发现的石器多达10万件,包括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等,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的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
洞穴中还有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表明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还能保存火种。
5.山顶洞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
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发掘。
距今约1.8万年,化石至少属于8个人类个体,他们的体质形态已明显表现出黄种人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石器比旧石器中期更加精细,形状对称、均匀,刃部锋利,小型石器较多。
石箭镞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弓箭。
另外,在山顶洞人遗址还发现磨制骨针和燧石,反映出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6.原始群:从猿到人过度时期的古猿群体。
1,史前史时代概述
1,马坝人(发现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镇)、 长阳人(发现于湖北省长阳县)、丁村人 (发现于山西襄汾县丁村)。
距今20-10万年;打制石器的技术更加进步。
。
2,许家窑人
(1)发现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 (2)遗址出土石器3万多件,包括小型刮削器、尖 状器、雕刻器以及狩猎的石球,形制比旧石器时 代早期复杂精巧。 (3)发现了数以吨计的动物骨骼。都不是完整的 ,说明是许家窑人食肉后抛弃的,反映当时狩猎 业发达。
四,新石器时代中国境 内的人类
(约1万年前-公元前2000年)
1,新石器时代遗迹,中国境内发现有 1万多处。
2,新石器时代早期发现了农作物遗迹 ,并有生产工具出土,表明成员已经 由狩猎、采集发展到早期农业。 。
3,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迹数目遍布全国。 由于各地地理环境、气候的差异,不同地 区呈现出不同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和特色。 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二)现代科学揭示地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1,攀树的猿群: 这些古猿能四足行走,而且能 以“臂行”方式攀援树枝,采摘果实,因而手 脚有了某些分工。
2,正在形成中的人。 3,完全形成的人。
1,攀树的猿群
(1)最早的古猿:1911年发现于埃及法尤姆的 原上猿,距今3000万年。 (2)较晚的古猿:1856年发现于法国的中新世 地层里;后来在欧、亚、非三洲陆续发现了同 类化石。生存年代在距今2300万年。
(三),文化观念与原始艺术
1,用彩绘、雕塑、刻画等手段创造出生动而古 朴的动植物形象,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色之 一 2,艺术作品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有很多生殖崇拜的现象 4,有舞蹈的体现 5,雕塑作品遍布北方、南方许多地区
(四),原始宗教
史前时代
史前时代时代划分:1.地质年代(Geological Time):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
(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
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绝对地质年代)。
2.考古学年代1836年丹麦C.J汤姆森提出考古学年代石器时代(旧石器,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也称:铜石并用时代——1877年意大利G.基耶里克)铁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打制石器为主地质年代:属于上更新世晚期更新世早期:能人(南方古猿中较晚出现的物种)、直立人阶段(晚期猿人)中期: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晚期智人阶段:出现母系氏族注: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注:青铜时代也称铜石并用时1877年意大利G.基耶里克提出中石器时代1892年由英国A.布朗提出。
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和遗址地点名称距今重庆巫山巫山人200万年山西芮成西侯度人180万年云南元谋元谋人170万年陕西蓝田蓝田人(公王岭80万年。
陈家窝60万年)北京周口店北京人20—70万年南京江宁县汤山镇汤山人35万年辽宁营口金牛山金牛山人20万年安徽和县和县人15—17万年(直立人)元谋人(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西南边疆170万年蓝天人陕西(公王岭:98万年左右或75~80万年左右;陈家窝:50~65万年左右)北京人(举世闻名)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坡70~20万年印尼爪哇人德国海德(早期智人)陕西大荔人山西襄汾丁村人山西阳高许家窑人广西曲江马坝人河南许昌人(晚期智人)广西柳乡人四川资阳人内蒙河套人山西峙峪人北京山顶洞人(氏族文化遗存最丰富)台湾左镇人(母系氏族)黄河流域中游:以仰韶文化为中心上游:(甘肃地区)秦山大地湾、马家窑下游:(鲁中南、苏北)大汶口早期文化河南: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郑州)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农耕文化:水稻文化)太湖周围:马家滨、草鞋山文化川东、鄂西、三峡:大溪文化辽西:红山文化:独具特色的新石器文化(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红山文化大都是从母系氏族发展而来的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氏族社会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原始到南北朝)
古代史名词解释良渚文化:铜器并用时代文化,发现于浙江良渚镇得名,玉器非常发达。
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彩陶比较发达。
少康中兴:少康重建夏朝。
二里头文化:夏朝存在的证据之一。
明条之战:公元前1600年,商汤伐夏,夏桀战败,夏亡。
盘庚迁都:商朝盘庚挫败安于现状的反对势力,迁都到殷,在那里整顿商朝,使衰落的夏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
武丁时期:武丁在位期间是商朝最繁盛的时期。
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在牧野一战,纣王兵败,商朝灭亡。
周召共和:(共和行政)周厉王出奔,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井田制:井田制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他与宗法制度紧密相连。
在周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周礼:周礼由周公制定,是对夏商以来的礼乐进行增删修改,是等级社会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制度的总称,所谓周礼是区分尊贵卑贱的等级教条。
平王东迁:西周末年,平王迁都到洛邑,重建周王朝,为东周之始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楚庄,秦穆田氏代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的事件。
管仲改革:春秋时期齐国的一次改革。
就是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人们因谋职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
三家分晋:韩、赵、魏灭智氏后,又三分晋公室领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长平之战:战国后期秦国大败赵国的战役。
合纵连横:战国时各国处理军事外交活动的一种方式。
合纵即指东方六国联合抗秦;连横即秦国拉拢某些弱国进攻他国。
百家争: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自由争论的风气。
五经:儒家的五种经典,指《易》、《尚书》、《诗》、《礼》、《春秋》。
中国古代史史前时代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当时的人类所用石器为简单打制而成,比较粗糙,这样的石器考古学称为旧石器,这一阶段为旧石器时代。
元谋猿人: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其化石为两枚上中门齿,可能属于男性青年。
共存的还有三件打制石器、兽骨、炭屑及烧骨等。
蓝田猿人:1963—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距今约有60万—100万年。
所发现的化石有头盖骨一具、上颌骨、下颌骨各一具,还有牙齿十余枚。
头盖骨骨壁极厚,脑容量很小。
此外,还发现有一些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
北京猿人: 1927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龙骨山洞穴里,距今约有20万—70万年,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直立人。
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牙齿等,四肢进化比较快,头部比较落后。
在北京人的洞穴中,还发现了10万多件石制品。
洞穴中还有用火的痕迹,这证明了北京人不仅在使用天然火,而且还会保存火种。
血缘婚、血缘家庭:古人时期的婚姻关系,已摆脱了原始的杂交状态,进入群婚的早期阶段,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父母和子女间不得婚配,这叫做“血缘婚”。
由这样的关系结合而成的社会组织称为“血缘家庭”。
这是人类婚姻状态的一大进步。
陶寺遗址:新时代时期晚期的文化类型,前1900年。
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于山西襄汾县陶寺村南,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
发现了城墙、大型夯土建筑、穴窑等遗迹;出土了陶器、石器、漆木器等文物。
陶寺遗址对研究我国新时器时代晚期的社会性质、国家的起源及探索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因发现于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
山顶洞人的体质形态已基本消失了猿的特征,和现代人基本一致。
2015考研专业课历史学讲义:史前时代
2015考研专业课历史学讲义:史前时代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史前时代史前时代即文明社会诞生之前的史前社会阶段。
我国远古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是经过漫长时代演变才形成的。
生活在中新世和上新世之际的古猿,一般认为是现代猿类和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
古猿阶段化石的主要代表之一是距今1400万年到800万年之间的腊玛古猿。
中国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
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相当丰富,分布广泛。
石器以打制为主,北京猿人已发现用火的痕迹。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主要有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遍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按照时间顺序,新石器时代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文化遗存主要包括: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主要中期文化遗存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主要晚期文化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
我国有丰富的古史传说,黄帝、炎帝、颛顼、帝喾、蚩尤、尧、舜、禹等,都是赫然有名、彪炳史册的历史巨人,有些还是站在文明时代门槛上的重要人物。
本章的三个知识点为“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
本章考点不多,主要以选择题、名词解释的方式出现。
需要掌握的理论问题:石器时代的分期与主要文化遗存。
需要掌握的名词解释:北京人、山顶洞人、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黄帝、禅让制一、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人类是从古猿类发展而来的。
距今300万年前,世界一些地区的古猿学会了制造工具,最原始的人——猿人和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开始形成。
从此,人类开始有了自己的历史。
(一)猿人中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猿人遗迹遍布南北各地。
其中,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
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猿人遗址是猿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北京猿人的体质形态较蓝田人略有进步,脑量有所增加,其中最大的脑量已接近现代人的平均脑量。
中国历史地理知识梳理与复习
中国历史地理知识梳理与复习中国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对于我们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地理特点。
一、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远古时期是指从人类出现到商代的时期,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等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类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和中华河谷。
1.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旧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遗址有河南的大汶口遗址和山东的定陶遗址等。
2.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主要包括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中期和新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文化有河南的仰韶文化、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和四川的金沙文化等。
3. 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在这个时期,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成为社会中的重要事务。
青铜时代的代表性文化有夏、商和周等。
二、古代中国(公元前21世纪-公元907年)古代中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时期,涵盖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和唐等朝代。
1. 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首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夏朝的经济主要是农业,政治制度是以家族为基础的世袭制。
2. 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的首都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附近。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室为中心的,有完善的礼制和官僚制度。
3.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西、东两周共约900多年。
西周的首都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西周时期,分封制成为政治的核心制度。
4.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呈现出七雄争霸的局面。
中考古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古史知识点总结在中考古史的学习中,一定要对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知识点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下面就对古代史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史前史史前史是指人类文明出现之前的历史时期,也称为“原始社会时期”。
在中国,史前史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等。
重要知识点包括:1. 旧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00万年至约公元前6000年。
人类使用原始石器工具,属于采集和狩猎的生产方式。
2.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100年左右。
出现了陶器和织布器等工具,农业生产开始兴起,人类社会进入了农业时代。
3. 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771年。
青铜器的使用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工具,出现了大型王国和国家。
二、夏商周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位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文明古国。
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知识点包括:1. 夏朝的建立:传说中由禹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之间。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实有据可查的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2. 商朝的兴起:约公元前1600年至约公元前1046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所留下的文字资料丰富且完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 周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
周朝继商朝之后,统一了中国古代社会,完成了封建制度的确立,其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影响深远。
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一个时期。
春秋战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知识点包括:1. 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春秋时期是一个分裂的时期,各国割据,形成了三家分晋、楚、齐夏、越、吴、鲁、宋、陈、郑、卫等十国。
2. 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段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军事、社会等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秦汉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时期。
中国古代史史前时代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得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当时得人类所用石器为简单打制而成,比较粗糙,这样得石器考古学称为旧石器,这一阶段为旧石器时代。
元谋猿人: 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就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得古人类,我国境内发现得最早得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其化石为两枚上中门齿,可能属于男性青年。
共存得还有三件打制石器、兽骨、炭屑及烧骨等。
蓝田猿人: 1963—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就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得人类,距今约有60万—100万年。
所发现得化石有头盖骨一具、上颌骨、下颌骨各一具,还有牙齿十余枚。
头盖骨骨壁极厚,脑容量很小。
此外,还发现有一些打制石器与动物化石。
北京猿人: 1927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得龙骨山洞穴里,距今约有20万—70万年,就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得直立人。
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得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牙齿等,四肢进化比较快,头部比较落后。
在北京人得洞穴中,还发现了10万多件石制品。
洞穴中还有用火得痕迹,这证明了北京人不仅在使用天然火,而且还会保存火种。
血缘婚、血缘家庭:古人时期得婚姻关系,已摆脱了原始得杂交状态,进入群婚得早期阶段,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父母与子女间不得婚配,这叫做“血缘婚”。
由这样得关系结合而成得社会组织称为“血缘家庭”。
这就是人类婚姻状态得一大进步。
陶寺遗址: 新时代时期晚期得文化类型,前1900年。
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于山西襄汾县陶寺村南,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
发现了城墙、大型夯土建筑、穴窑等遗迹;出土了陶器、石器、漆木器等文物。
陶寺遗址对研究我国新时器时代晚期得社会性质、国家得起源及探索夏文化,都具有重要得学术价值。
山顶洞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得人类化石,因发现于北京人遗址顶部得山顶洞而得名。
山顶洞人得体质形态已基本消失了猿得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致。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全)1.旧石器时代: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时间大体与地质上的更新世相当。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于大约250万年以前,在大约一万多年前结束。
其主要特徵是人类的生产工具主要为打制石器,更为先进的细石器和磨制石器尚未出现。
这一时代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时代,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经过早期智人,再进化为晚期智人,最后成为现代人。
这一时期人类的生活来源主要是捕猎野兽、鱼类和采集果实,农业和畜牧业还没有产生。
在婚姻形态方面还处于男女关系松散的杂婚状态。
中国普遍发现有这一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如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和西侯度遗址文化。
现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有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证明中国是人类的主要起源地之一。
2.中石器时代:介于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间,生产工具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细石器开始盛行。
这时人类生活仍然依赖于渔猎和采集,农业和畜牧业还没有出现。
其年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上的全新世时代,延续时间很长。
当黄河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一些边远的地方如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还停留在中石器时代。
目前这个时代的遗址发现不多,陕西的沙苑文化、河南的灵井文化是其中的两个。
3.新石器时代: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徵是畜牧业和农业的产生。
也就是说,人类不再完全依赖自然的赐予,开始生产自己生存所需的食物。
另一重要特徵是,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出现一个大飞跃,开始磨制石器,形状规整,便于使用。
与此同时,陶器、纺织、玉器出现,手工业也逐渐专业化。
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婚姻形态方面,由杂婚转变为一夫一妻制;人类群体由小规模的人群发展为规模较大的氏族社会,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就是最好的见证。
一般来说,这一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延续时间也很长,像距今4500至2500年的美洲玛雅文明就仍属于新石器时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于一万四千年以前,到大约五千年前结束。
4.古猿:现代人类与大猩猩的共同祖先,现已发现的古猿有埃及古猿、森林古猿、腊玛古猿、保山古猿、南方古猿。
史前的定义是什么
史前的定义是什么史前,是一个时间概念,通常指的是人类历史中早期阶段的时间段,也就是在史学研究中未有文字记载的时期。
史前的定义虽然并非精确统一,但大致指涵盖从人类存在到开始使用文字之前的那段时间。
在这段史前时期,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还未进入农业社会的阶段。
在考古学的研究中,史前时期被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等阶段。
旧石器时代大致涵盖了公元前250万年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主要以石器工具的使用为标志;新石器时代则考古学上被界定为智人开始使用农业并制作陶器的时期,时间跨度大致为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1700年;金属时代则是指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制品的时期,公元前1700年左右至公元1000年左右。
史前定义其实是一种概括性的概念,其具体划分和时间跨度在不同文化、学科和研究领域可能会有所不同。
然而,史前时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记录了人类从最早的社会形态逐步演变到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历程,标志着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纵观史前,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为后来的文明进程奠定了基础。
在文明的成长历程中,史前时期是那个没有文字记录的时代,各种文化、习俗和技艺传承于口头传统和物质遗存中,这也给考古学家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史前时期遗址、文物、遗迹的发掘和研究,可以揭示人类文明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规律,为我们了解人类的本真、社会的进程提供了重要线索和证据。
总的来说,史前的定义围绕着对不具备文字记载的早期人类历史的探究,涉及到人类演化、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等多个方面,是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
通过对史前时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演变,认识到人类在思想、技术、社会组织等方面的重要进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文明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当时的人类所用石器为简单打制而成,比较粗糙,这样的石器考古学称为旧石器,这一阶段为旧石器时代。
元谋猿人:1965年发现于省元谋县上那蚌村,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我国境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其化石为两枚上中门齿,可能属于男性青年。
共存的还有三件打制石器、兽骨、炭屑及烧骨等。
蓝田猿人:1963—1964年发现于省蓝田县,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距今约有60万—100万年。
所发现的化石有头盖骨一具、上颌骨、下颌骨各一具,还有牙齿十余枚。
头盖骨骨壁极厚,脑容量很小。
此外,还发现有一些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
猿人: 1927年发现于房山县店的龙骨山洞穴里,距今约有20万—70万年,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直立人。
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牙齿等,四肢进化比较快,头部比较落后。
在人的洞穴中,还发现了10万多件石制品。
洞穴中还有用火的痕迹,这证明了人不仅在使用天然火,而且还会保存火种。
血缘婚、血缘家庭:古人时期的婚姻关系,已摆脱了原始的杂交状态,进入群婚的早期阶段,婚姻只能在同辈之间进行,父母和子女间不得婚配,这叫做“血缘婚”。
由这样的关系结合而成的社会组织称为“血缘家庭”。
这是人类婚姻状态的一大进步。
寺遗址:新时代时期晚期的文化类型,前1900年。
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于襄汾县寺村南,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涵以龙山文化寺类型为主。
发现了城墙、大型夯土建筑、穴窑等遗迹;出土了器、石器、漆木器等文物。
寺遗址对研究我国新时器时代晚期的社会性质、国家的起源及探索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因发现于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
山顶洞人的体质形态已基本消失了猿的特征,和现代人基本一致。
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山顶洞人仍在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已学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班辈婚:又称“血缘群婚”。
此种婚姻属于同一集团部的同辈男女互为共父共妻,异辈之间绝对禁止通婚。
班辈婚严格禁止长辈与晚辈、祖先与子、父母与子女通婚,血缘群婚制的出现,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
它为后来母系氏族的族外群婚奠定了基础。
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人类使用的石器主要为磨制石器,而且越来越磨制精细。
考古学上称此种石器为新石器,称使用新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裴岗文化: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
因首先发现于省新县裴岗而命名,是目前已知的华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年代距今7000—9000年,与后来的仰韶文化关系密切。
裴岗文化的石器以磨制为主,裴岗遗址中有房基、窑穴、墓地等村落遗迹,似有一定布局。
农业占有主要地位,作物是粟。
饲养业也已出现。
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因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目前已发现1000多处遗址,比较著名的有半坡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因1959年发现于省市大汶口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泰山周围地区。
年代约为公元前4300—前2500年。
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另有骨、蚌器。
器以泥质红、加砂红为主,鬶、觚型杯等为典型器。
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发达,渔猎经济仍占一定比例。
氏族有公共墓地,中晚期出现男女合葬及随葬品悬殊的现象。
大汶口文化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半坡遗址:母系氏族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1953年发现于城东郊,遗址分布着氏族居住区、公共墓地、窑场和大壕沟等遗迹,出土大量、石、骨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彩数量不多,多为红底黑彩,最基本的纹样是鱼纹和变体鱼纹。
在一些钵、盆上还发现各种刻画符号。
种植的作物有粟、蔬菜等。
河姆渡文化:江南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因1973年发现于省余县河姆渡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平原一带,距今约6000—7000年。
生产工具以骨器为主。
器主要为夹碳黑、加砂红。
农业较发达,渔猎采集经济仍占一定比例。
盛行“干栏”式房屋建筑。
是中国南方新石器文化的代表。
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为在木(竹)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
中国古代史史书中又有干栏、高栏等名。
考古学和民族学中的所谓的水上居住或栅居亦属此类建筑。
这种建筑自新石器时代至现代均有流行。
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通风、防潮,适于水乡居民居住。
红山文化: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1935年发现于市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3500年,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辅以渔猎,饲养牛、羊、猪等。
居民已有稳定的定居生活,房屋为长方形半地穴式,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有掘土、收割和加工谷物的工具。
器有褐色夹砂和红色泥质两种。
还有精美的玉器。
良渚文化: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1936年发现于余杭良渚遗址而得名。
主要分布于太湖地区。
年代为公元前3300—前2200年。
农业工具进步,出现犁形器、耘田器等先进工具。
器普遍轮制,以泥质灰胎黑皮为主。
发现中国最早的苎麻制品实物。
房屋为干栏式建筑。
贫富分化现象明显,私有财产已经出现,有玉琮、玉璧等贵重礼器。
一般认为,良渚文化时期原始氏族制度瓦解并向文明时代过渡,中期以后可能已处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始创时期。
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地址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2600—前1900年。
因地区和和文化涵不同区分为: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寺类型等。
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器已开始用轮制,以灰为主。
农业经济为主,有较发达的畜牧业。
龙山文化早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晚期进入军事制时期,出现了阶级分化、贫富悬殊的现象。
氏族公社: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
氏族公社可分为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和消费。
到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已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有以族长为首的管理机构,族长一般由氏族成员选举或撤换;氏族部禁婚;死后遗产须留在氏族,由同族成员继承;同氏族人又相互援助、保护及执行血亲复仇的义务;氏族有自己的名称、共同的节日和墓地。
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公社就趋于解体。
母权制社会:母权制社会又称母系氏族社会。
指按母系或女子血缘关系计算继嗣关系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家庭制度。
始于氏族公社的产生,终止于父权制的确立,约距今10万至1万年。
氏族产生时代,人类实行的是群婚制和对偶婚;当时人们只能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因也就形成了母权制社会。
族外婚: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
随着定居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产生的不良后果,逐渐禁止同胞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间的通婚,而实行某一氏族的男子结婚组同另一氏族的女子结婚相互相通婚,这种婚姻关系称为外族婚。
族外婚有助于人类的发育繁衍,加强了通婚氏族之间的联系。
对偶婚:对偶婚是一男一女的不稳定的结合,即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比较固定的“主妻”,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固定的“主夫”,不是独占的同居,在对偶婚家庭里,男子从妇而居,所生子女属于女方所在的氏族,它是氏族公社时期的主要婚姻形式。
对偶婚是比较松散的暂时性的结合,是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婚姻形态。
军事制:在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或部落联盟之间经常因彼此掠夺而发生战争。
因此,在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中,都要设置军事领袖,设置氏族大会、氏族议事会为领导机构,已决定大事,组织指挥战争。
这种制度被称为“军事制”。
这是一种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过渡。
黄帝:传说为远古时代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姬姓,号轩辕,也称有熊氏。
黄帝部落原居西北高原,后经涿鹿之战、阪泉之战,打败蚩尤和炎帝,被诸部落拥戴为共同领袖。
其统辖围相继拓展到黄河及长江中下游。
她一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故被尊称为黄帝。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姓部落的首领。
又称赤帝、烈山氏。
一说即神农氏,据说他是最初发明农业和医药的人。
原居渭河流域,后率众东迁,联合黄帝在涿鹿之野打败九黎,杀死蚩尤。
不久与皇帝族在阪泉连战三场,失败后其余众归入黄帝族,组成了强大的炎黄部落联盟。
在联盟部,炎黄两系在斗争中相互发展,最后融合为一,炎黄并称,成为中原华夏族的共同祖先。
涿鹿之战: 相传于中国远古时代,黄帝、炎帝两组联合同蚩尤九黎族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争。
四五千年前,黄、炎部族融合后,自西向东发展;同时,蚩尤九黎部族也正自东向西发展。
两大部族为争夺适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在涿鹿展开长期征战。
经过激烈战争,黄帝擒杀了蚩尤,并被奉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
尧:传说人物。
以其先后居于(定)、唐()二地,故史称唐尧。
尧有圣德,使得万邦和睦共处。
共同组成了中原部落大联盟,出现了国家雏形。
尧选择舜为其继任人,死后由舜继位。
这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推崇的禅让。
舜:五帝之一,名重华,姓,号有虞氏,以孝闻于天下。
舜为部落联盟首领,受尧的“禅让”而有天下鞥是。
舜执政时,选贤任能,命禹继续负责领导治水,“四海之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局面。
禅让制: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
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
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
尧对舜经过长期考察后,就把联盟的首领位置让给舜。
后来舜老了,也以“禅让”的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