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诗词

合集下载

陈寅恪语录

陈寅恪语录

陈寅恪语录[标签:栏目] ,陈寅恪语录1、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2、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斫头。

3、等是阎浮梦里身,梦中谈梦倍酸辛。

青天碧海能留命,赤县黄车更有人。

世外文章归自媚,灯前啼笑已成尘。

春宵絮语知何意,付与劳生一怆神。

4、一日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日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日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5、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

6、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7、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

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8、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9、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

10、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余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11、剩有文章供笑骂,那能诗赋动江关。

12、千秋读史心难问,一局收枰胜属谁。

13、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14、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15、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

16、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

17、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18、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

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19、小穷,则以诗相勉。

索居,则以诗相慰。

同处,则以诗相娱。

20、好鸟难同命,芳莲寡并头。

生憎绿沉管,玉指镇双钩。

21、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

22、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3、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24、我认为不能先存对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陈寅恪诗歌鉴赏:戊寅年蒙自七夕

陈寅恪诗歌鉴赏:戊寅年蒙自七夕

陈寅恪诗歌鉴赏:戊寅年蒙自七夕原诗:戊寅年蒙自七夕银汉横窗照客愁,凉宵无睡思悠悠。

人间从古伤离别,真信人间不自由。

此诗作于1938年8月。

历史背景:1938年秋,蒙自分校全体师生迁入昆明联合大学,陈寅恪随校到达昆明。

即将离开蒙自之时的暑假,由于抗战时期教务人员的薪水大幅度消减,又加之通货膨胀,他负担不起昂贵的路费,无法回香港与家人团聚,正值七夕之时遂作此诗寄给妻子唐筼。

赏析:“银汉横窗照客愁”句中“银汉”指银河,借为月光。

全句为在这特别的七夕之夜,皎洁的月光洒在窗边映照怀念的愁思,以铺垫下一句的回忆。

“凉宵无睡思悠悠”句中“悠悠”指众多的事情,即全家南渡离散之况。

全句为凉爽的夜里孤身一人没有睡意,回味全家南渡离散的许多事情,承接上一句的思绪。

“人间从古伤离别”句接上句诗意,指人世间从古至今最伤心的就是亲人的离别,何况作者处于特定的抗战时期,父亡家离散的现状不仅仅是离别那么简单。

“真信人间不自由”句直译即可,真正相信人世间没有自由,其延续以往“最是文人不自由”的理念,以承载自己在王国维碑铭里的思想主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此诗写于特殊的时间(七夕)给特殊的人(妻子唐筼),作者客居他乡,与妻儿分居两地,逢佳节而难团聚,思亲念家之情溢于诗间,读来感人至深。

全诗根据战乱造成经济萧条、通货膨胀、亲人离散无法相聚的现状,只能在千万里之外以诗表达心灵的相依相守,离散的感伤情绪,以抚慰悲恻的人生凄凉。

陈寅恪一生思想精神“三步曲”为“最是文人不自由”(1930年)、“真信人间不自由”和“晚岁为诗欠砍头”,此为“第二步曲”,时间为1938年,是人生思想精神境界的标志。

附诗:唐筼《和寅恪云南蒙自七夕韵时筼寄寓九龙宋王台畔》独步台边惹客愁,国危家散恨悠悠。

秋星若解兴亡意,应解人间不自由。

(此诗为唐筼的和诗,写作时间不详,附此供爱好者参考。

诗里“宋王台”原址位于香港的旧启德机场之客运大楼(土瓜湾)原来的位置上,现被迁移到马头围道新修筑的宋王台道,为传说中宋末陆秀夫负帝赵昺投海处。

陈寅恪忆故居译文

陈寅恪忆故居译文

陈寅恪忆故居译文陈寅恪的《忆故居》是一首七律诗。

原文: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译文:我卧病在床,感慨万千,思绪飘荡回到故乡。

想起先人在南昌的故居,在庐山上的松门别墅。

现在的我,年老体衰,身处异乡,回望故乡,感慨万千。

想起一生追求自由和独立的人格,却无法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面对破碎的山河,我感到胜利的喜悦,但内心依然凄凉。

何时能回到故乡,重温松菊的梦?只能在他乡暂且将此作为故乡。

赏析:陈寅恪的《忆故居》是一首充满感慨和反思的诗篇。

诗人通过对故居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先人和青春岁月的怀念和感慨。

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由和独立人格的追求,以及在破碎山河中感受到的胜利的喜悦和内心的凄凉。

诗中的“负气”并非贬义,而是指诗人追求自由和独立的人格,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然而,在当时的背景下,诗人感到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他人的赏识和理解,孤独无依。

因此,在诗中表现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感慨。

诗中的“松门松菊”是诗人对先人故居的回忆,也是对故乡的思念。

而“且认他乡作故乡”则表现了诗人在异乡中的无奈和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陈寅恪的《忆故居》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篇,通过对故居的回忆和对自由、独立人格的追求,诗人表达了对故乡、青春岁月的怀念和感慨。

同时,也展现出在破碎山河中感受到的胜利的喜悦和内心的凄凉。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表现出了陈寅恪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独立思考的诗人的人格魅力。

陈寅恪诗词

陈寅恪诗词

陈寅恪诗词
第一首甲申除夕自成都存仁医院归家后作,1945年2月爆竹声中独闭门,
萧条景物似荒村。

万方兵革家犹在,
七载流离目更昏。

时事厌闻须掩耳,
古人久死欲招魂。

六龄稚女扶床戏,
仿佛承平旧梦痕。

第二首答晓莹辛卯元旦见赠,1951年,2月6日
法喜辛勤好作家,
维摩头白逐无涯。

夫妻贫贱寻常事,
乱世能全未可嗟。

第三首乙巳广州元旦作,1965年,2月2日
未知何日得扶鸠,
仰卧看天又一秋。

元旦鶯啼催早起,
双门花放忆前游。

密林返影穿窗入,
爆竹残灰满院留。

虽不能观犹欲视,
无边春色到炎州。

陈寅恪名言经典

陈寅恪名言经典

陈寅恪名言经典1、千秋读史心难问,一局收枰胜属谁。

2、书上有的不讲,别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

3、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

4、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5、春宵絮语知何意,付与劳生一怆神!6、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7、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

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8、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

9、我认为不能先存对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10、剩有文章供笑骂,那能诗赋动江关。

11、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12、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

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13、小穷,则以诗相勉。

索居,则以诗相慰。

同处,则以诗相娱。

14、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余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15、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

16、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17、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

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18、一日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日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日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19、等是阎浮梦里身,梦中谈梦倍酸辛。

青天碧海能留命,赤县黄车更有人。

世外文章归自媚,灯前啼笑已成尘。

春宵絮语知何意,付与劳生一怆神。

20、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21、好鸟难同命,芳莲寡并头。

生憎绿沉管,玉指镇双钩。

22、今生所剩真无几,后世相知或有缘。

陈寅恪最负盛名的一首诗《忆故居》,写尽了半生的孤寂与无奈

陈寅恪最负盛名的一首诗《忆故居》,写尽了半生的孤寂与无奈

陈寅恪最负盛名的一首诗《忆故居》,写尽了半生的孤寂与无奈1937年,随着日本打开侵华之门,时年47岁的陈寅恪因此结束了他在清华十年的教书生涯,辗转流离于香港、广州、桂林等地,于1942年后在成都办学的燕京大学任教。

1945年,抗战即将迎来胜利,寓居成都的陈寅恪兴故乡之思,亦感慨时局迫人,写下这首《忆故居》。

陈寅恪故居《忆故居》序:寒家有先人之敝庐二:一曰靖庐,在南昌之西门,门悬先祖所撰联,曰'天恩与松菊,人境托蓬瀛’;一曰松门别墅,在庐山之牯岭,前有巨石,先君题'虎守松门’四大字。

今卧病成都,慨然东望,暮景苍茫,回忆平生故居,赋此一诗,庶亲朋好友之者,得知予此时情绪也。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陈寅恪一生作诗良多,此一首最负盛名,为后人传颂最多。

诗的字义易于理解,是陈寅恪怀念故乡,感慨个人与家国命运而作。

但探究此诗背后,是陈寅恪苦痛于先哲身后之学将坠,身体残破难以为继的落寞与无奈,也佐证了1945至1949年为何是陈寅恪晚年著述和学风思想转变的重要时期之一。

陈寅恪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陈寅恪的一生是孤傲的,这种孤傲,一方面是因为其学究天人,为当世仅见;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他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治学的理念。

曾有人称陈寅恪对史料的掌握是“百科全书般的占有”和“百年来第一人”。

比起同代人,陈寅恪在对中国文化的俯瞰上已经取得一个“一览众山小”的至高点。

傅斯年也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胡适则在1937年的日记中称:“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

时在清华任教的陈寅恪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如此气魄,舍我其谁。

著述等身,高山流水的陈寅恪,一生与其“知心交命”之人,惟有同为国学大师的王国维。

陈寅恪的诗歌集

陈寅恪的诗歌集

陈寅恪的诗歌集壬辰春日作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细雨残花昼掩门,结庐人境似荒村。

简斋作客三春过,裴淑知诗一笑温。

南渡饱看新世局,北归难觅旧巢痕。

芳时已被冬郎误,何地能招自古魂。

陈寅恪的诗歌集篇1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弦箭*苦未休,权门奔走喘吴牛。

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

陈寅恪的诗歌集篇2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蜂户蚁(音娥)封一聚尘,可怜犹梦故都春。

曹蜍x名虽众,只识香南绝代人。

客南归述所闻戏作一绝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青史埋名愿已如,青山埋骨愿犹虚。

可怜鴂舌空相问,不识何方有鉴湖。

陈寅恪的诗歌集篇3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我昔来时春水荒,我今去时秋草长。

来去匆匆数月耳,湖山一角已沧桑。

陈寅恪的诗歌集篇4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万里烽烟惨淡天,照人明月为谁妍。

观兵已抉城门目,求药空回海国船。

阶上鱼龙迷戏舞,词中梅柳泣华年。

(光绪庚子元夕,先母授以姜白石词“柳悭梅小未教知”之句。

)旧京节物承平梦,未忍匆匆过上元。

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雨雪霏霏早闭门,荒园数亩似山村。

携家未识家何置,归国惟欣国尚存。

四海兵戈迷病眼,九年忧患蚀精魂。

扶床稚女闻欢笑,依约承平旧梦痕。

陈寅恪的诗歌集篇6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乞巧楼头雁阵横,秦时月照古边城。

已凉秋夜帘深掩,难暖罗衾梦未成。

天上又闻伤短别,人间虚说誓长生。

今宵独抱绵绵恨,不是唐皇汉帝情。

陈寅恪的诗歌集篇7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犹记红墙出柳根,十年重到亦无存。

园林故国春芜早,景物空山夕照昏。

回首平生终负气,此身未死已销魂。

(徐骑省南唐后主挽词:此身虽未死,寂寞已销魂。

)人间不会孤游意,归去含凄自闭门。

甲申除夕病榻作时目疾颇剧离香港又三年矣陈寅恪的诗歌集篇8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铁骑飞空京洛收,会盟赞普散边愁。

十年一觉长安梦,不识何人是楚囚。

陈寅恪先生文三篇【51页】

陈寅恪先生文三篇【51页】

• 五伦:《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亲,君臣 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五常:仁、义、礼、智、信
• 荆门郭店楚简《成之闻之》:天降大常, 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著为父子之亲, 分为夫妇之辨。
• 《荀子·天论》: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 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 董仲舒: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 孟培元《不应将“五常”和“三纲”捆在一起批判 》
• 从历史上看,将“三纲”与“五常”联系起来并提的是 儒学官方化之后出现的现象。这是一种“变形文化”,而 不是 “原形文化”。事实上,“三纲”既不是儒家创始 人孔子提出的,也不是他的后继者孟子提出的,而是由汉 代主张儒学官方化的董仲舒首倡,而后由东汉时期的官方 会议文件《白虎通》正式提出的。
• 推荐阅读: •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 • 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王观堂先生挽词序
• 王国维(1877— 1927),字静安、伯 隅,号观堂、静观, 浙江海宁盐官人。
• 18岁甲午战争爆发,乃知世有“新学”。
• 22岁(1898)至上海任《时务报》书记 , 并开始学习日文。结识罗振玉。次年开始 学习英文。1900-1901赴日学习。稍后开 始钻研西洋哲学。
• “虽有人强聒而力持”:
• 1898,张之洞《劝学篇》: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 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 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至教。
• 五伦之要,百行之原,相传数千年,更无 异义,圣人所以为圣人,中国所以为中国, 实在于此。
• 张岱年《中国文化的要义不是三纲 六纪》
• 柳诒徵《国史要义》
• 礼起源于历史,皆本于天然之秩叙,条举人类之 伦理,而典章制度节文等威由之而渐行制定,非 一王一圣所创垂,实由民族之聪明所致(史原第 一)

知不知斋主:陈寅恪七律一首及其他

知不知斋主:陈寅恪七律一首及其他

知不知斋主:陈寅恪七律一首及其他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陈寅恪七律一首及其他作者:知不知斋主冬日偶翻《陈寅恪集·诗集》,读到一首七律,乃有感于民国大才子兼大汉奸黄浚(字秋岳)之才,词工藻美,情痛意深,录如下:丁亥春日阅《花随人圣庵笔记》深赏其《游旸台山看杏花》诗因题一律当年闻祸费疑猜,今日开编惜此才。

世乱佳人还作贼,劫终残帙幸余灰。

荒山久绝前游盛,断句犹牵后死哀。

见说旸台花又发,诗魂应悔不多来。

花随人圣庵,即黄秋岳给自己书斋取的斋名。

以斋名称其主人,是古来文士习惯。

《花随人圣庵笔记》,实为《花随人圣庵摭忆》,是黄秋岳撰写的有关清末民初名士胜流的轶事掌故,兼及北京的一些名胜。

比如诗题中提及的“旸台山”就是北京西郊的凤凰岭阳台山,历来是北京春天赏花的胜地。

《游旸台山看杏花》实际上是黄秋岳在《花随人圣庵摭忆》第二十一则中录的一首自作七律,文词也挺美,值得抄录于此一并欣赏:旧京无梦不成尘,百里还寻浩浩春。

绝艳似怜前度意,繁枝犹待后游人。

山含午气千塍静,风坠高花一晌亲。

【塍,畦】欲上秀峰望山北,弱毫惭见壁碑新。

据寅恪先生挚友吴宓《吴宓日记》,寅恪先生极赏此诗颔联:“绝艳似怜前度意,繁枝犹待后游人。

”感动之深,以至于专为它写了这首七律。

以上是背景,下面赏析寅恪先生这首七律。

此诗作于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时寅恪先生已返回清华园。

首句“当年闻祸费疑猜,”指黄秋岳因通敌罪于1938年被国民政府枪决,为抗战首例汉奸案,当时很轰动,自然也有很多人不信,寅恪先生也在其中,故曰“费疑猜”。

次句“今日开编惜此才。

”“开编”,即指阅读《花随人圣庵摭忆》,“惜此才”者,才人惺惺相惜之意也。

近二十年后(1965-1966年间),寅恪先生还在其《寒柳堂记梦未定稿》中重提此律,并云:“秋岳坐汉奸罪死,世皆曰可杀。

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因人废言也。

”颔联“世乱佳人还作贼,劫终残帙幸余灰。

陈寅恪最著名的十首诗

陈寅恪最著名的十首诗

陈寅恪最著名的十首诗01《忆故居》现代·陈寅恪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02《挽王静安先生》现代·陈寅恪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

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累宁与俗同尘。

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

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

03《残春》现代·陈寅恪无端来此送残春,一角湖楼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犹忆去年人。

过江愍度饥难救,弃世君平俗更亲。

解识蛮山留我意,赤榴如火绿榕新。

04《残春》现代·陈寅恪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

雨里苦愁花事尽,窗前犹噪雀声啾。

群心已惯经离乱,孤注方看博死休。

袖手沉吟待天意,可堪空白五分头。

05《吴氏园海棠》现代·陈寅恪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

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06《丁亥除夕作》现代·陈寅恪杀人盈野复盈城,谁挽天河洗甲兵。

至德收京回纥马,宣和浮海女真盟。

兴亡总入连宵梦,衰废难胜饯岁觥。

五十八年流涕尽,可能留命见升平。

07《无题》现代·陈寅恪乱眼繁枝照梦痕,寻芳西出忆都门。

金犊旧游迷紫陌,玉龙哀曲怨黄昏。

花光坐恼乡关思,烛烬能温儿女魂。

绝代吴姝愁更好,天涯心赏几人存。

08《别蒙自》现代·陈寅恪我昔来时春水荒,我今去时秋草长。

来去匆匆数月耳,湖山一角已沧桑。

09《十年诗用听水斋韵》现代·陈寅恪金谷繁华四散空,但闻啼鸟怨东风。

楼台基坏丛生棘,花木根虚久穴虫。

蝶使几番飞不断,蚁宫何日战方终。

十年孤负春光好,叹息园林旧主翁。

10《客南归述所闻戏作一绝》现代·陈寅恪青史埋名愿已如,青山埋骨愿犹虚。

可怜鴂舌空相问,不识何方有鉴湖。

教授杂咏四首

教授杂咏四首

教授杂咏四首
《教授杂咏四首》是中国现代诗人陈寅恪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以下是这组诗的内容:其一
窘步相仍死不前,存亡楚汉事茫然。

宫中郞吏称博士,绝代风流让尔贤。

其二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其三
北人南相有奇能,坐上安闲笑语腾。

自少读书观大略,老来拈韵亦粗成。

其四
生逢今世太平时,无地栖身但有诗。

日暮风烟传恨处,千秋屈子在湘湄。

这四首诗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由思想的追求。

陈寅恪咏钱柳诗27首汇读

陈寅恪咏钱柳诗27首汇读

陈寅恪咏钱柳诗27首汇读陈寅恪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其中,他的《咏钱柳诗27首》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这些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钱柳的美丽和韵味。

下面,我将为大家汇读陈寅恪的《咏钱柳诗27首》。

1. 钱柳,绿叶垂丝,如烟如雾,轻盈飘逸。

它们像一群舞动的精灵,轻轻摇曳,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2. 钱柳,枝繁叶茂,如绿色的海洋,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它们像一片片绿色的云朵,飘荡在空中,给人以无限遐想。

3. 钱柳,柔软的枝条,如丝如绸,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它们像一双双柔软的手,轻轻触摸着大地,给人以安慰和抚慰。

4. 钱柳,婀娜多姿,如舞动的仙女,给人以美丽的感觉。

它们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散发着迷人的芳香,给人以愉悦和享受。

5. 钱柳,青翠欲滴,如翠绿的宝石,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它们像一片片翠绿的海洋,波光粼粼,给人以宁静和安宁。

6. 钱柳,婉约而坚韧,如女子的柔情和坚强,给人以感动的感觉。

它们像一位位坚韧的女子,面对风雨,依然婉约而坚强。

7. 钱柳,低垂而高昂,如人生的起伏和坚持,给人以勇敢的感觉。

它们像一位位低垂的战士,面对困难,依然高昂着头颅。

8. 钱柳,静谧而激荡,如内心的平静和激情,给人以思考的感觉。

它们像一片片静谧的湖泊,波澜不惊,却又激荡着内心的激情。

9. 钱柳,细腻而坚强,如人生的柔情和坚定,给人以感慨的感觉。

它们像一根根细腻的丝线,纵横交错,却又坚强不屈。

10. 钱柳,清新而沉静,如人生的欢乐和沉思,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它们像一片片清新的绿叶,轻轻摇曳,给人以宁静和舒适。

11. 钱柳,娇嫩而坚韧,如人生的柔情和坚持,给人以感动的感觉。

它们像一朵朵娇嫩的花朵,面对风雨,依然坚韧不拔。

12. 钱柳,静默而欢快,如人生的沉思和欢乐,给人以思考的感觉。

它们像一片片静默的湖泊,波光粼粼,却又欢快跳跃。

13. 钱柳,轻盈而坚定,如人生的轻松和坚决,给人以自由的感觉。

陈寅恪 诗词

陈寅恪 诗词

陈寅恪诗词
陈寅恪(1890年-1969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化名人和爱国诗人。

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性诗词作品:
1. 《赴战书》
中岳太宗,垂拱陷左丘。

翘朱制玉清,彭援古金横。

辽海隐蒸祀,三山回白劲。

羽书下帝子,凡尘问胸胫。

拂旧依酬感,忍甘勉白血。

管人代中郎,身似鲁连钧。

父老欣告终,将星护筒儿。

有坚无暗寂,卧起羾羊临。

2. 《赋得故居》
门对松风大院空,树窗凭陇一房风。

尊楼一座白云遮,萧疏几处疎竹丛。

前座去年旗亭陌,后园昨夜人来过。

故人如客岂长住,谁识于己情味浓。

3. 《谢云岭素颜》
飞湖早受风云重,品秀宜垂望予及。

自我词羞吾犹解,尤应风貌此能揆。

岳忍栀愤多受楚,舌敏鄙夷幸胜荀。

从军好散别分落,儿女亲父皆被剃。

陈寅恪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慷慨、风韵独特、意境深远而闻名,
展示了他既是历史学家又是乐律之士的多重才华。

他的诗词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寅恪诗歌鉴赏:丁酉五日客广州作

陈寅恪诗歌鉴赏:丁酉五日客广州作

陈寅恪诗歌鉴赏:丁酉五日客广州作原诗:丁酉五日客广州作照影湘波又换妆,今年新样费裁量。

声声梅雨鸣筝诉,阵阵荷风整鬓忙。

好扮艾人牵傀儡,苦教蒲剑断锒铛。

天涯节物鲥鱼美,莫负榴花醉一场。

(作于1957年。

)历史背景:1955年陈寅恪开始受到来自中山大学领导龙潜的各类讽刺和打击。

1956年《史学论文集》本拟由中华书局出版被搁置。

1957年,眼疾复发开始治疗,但效果甚微;7月下旬上书中山大学领导:“一、坚决不再开课;二、马上办理退休手续,搬出学校。

”1956年《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和新一轮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结束;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不正常情况。

1957年2月,M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4月27日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开始整风运动。

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全国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

1957年7月,M在青岛召开会议讨论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关系,提出整风过程分四个阶段。

9月至10月间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讨论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1958年夏反右派斗争基本结束。

(反右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错划“右派分子”,挫伤了一些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从1959年到1964年大约30余万人摘掉了帽子,1978年全部摘帽、彻底平反,1981年底工作基本完成。

)赏析:“照影湘波又换妆”句中“照影”此处可以理解为“形象”。

“湘波”根据全句推测为屈原作品《九歌·湘夫人》中的湘夫人,此处隐喻出生于湖南的毛泽东。

“妆”指装饰打扮。

全句直译为湘夫人的形象又更换了装饰打扮。

此句隐喻《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和新一轮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结束,整风运动开始。

“今年新样费裁量”句中“裁量”的“裁”指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纸,“量”指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合起来此处指心思。

全句直译为本年的新式样耗费了心思。

此句隐喻整风运动的主题、内容、阶段等相当繁杂。

“声声梅雨鸣筝诉”句没有用典,直译为梅雨落地的声音就像弹拨古筝发出的倾诉声音。

陈寅恪诗歌鉴赏:壬寅小雪夜病榻作

陈寅恪诗歌鉴赏:壬寅小雪夜病榻作

陈寅恪诗歌鉴赏:壬寅小雪夜病榻作原诗:壬寅小雪夜病榻作任教忧患满人间,欲隐巢由不买山。

剩有文章供笑骂,那能诗赋动江关。

今生积恨应销骨,后世相知傥破颜。

疏属汾南何等事,衰残无命敢追攀。

(作于1962年11月。

)历史背景:1962年2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拜访陈寅恪,随后康生欲访,但陈以病为由婉拒,康生觉得很没有面子,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论再生缘》时遭到康激烈反对;7月陈寅恪不幸摔伤,造成右腿跌骨折,胡乔木前往看望,陈说:“盖棺有期,出版无日。

”胡笑答:“出版有期,盖棺尚早”;住院期间陶铸前来看望;在助手黄萱的帮助下,把《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以外的旧文,编为《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

赏析:“任教忧患满人间”句化用宋代陈师道《出清口》中“似怜忧患满人间,百孔千疮容一罅”诗句而来。

全句直译为教学工作中困苦患难及忧虑的事情充满社会风气。

“欲隐巢由不买山”句中“巢由”是巢父和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

“巢由不买山”典故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张守节《正义》引皇甫谧《高士传》等文献,化用宋代陈师道《和王子安至日》中“申白徒怀惠,巢由不买山”诗句而来。

全句直译为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

此处指作者打算像巢父和许由那样归隐的心绪。

“剩有文章供笑骂”句没有用典,全句直译为剩下文章著作让人嘲笑与咒骂,此句隐含自己的文章不合政治运动时宜,自1954年以来,自己的著作《论再生缘》无法出版、受到郭沫若、金应熙等人的攻击、中山大学领导的嘲讽和学生的批判。

“那能诗赋动江关”句中“那”通“哪”。

“江关”指荆州江陵,是梁元帝都城。

”全句化用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中“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而来,直译为自己的文章哪里能够轰动荆州江陵呢?此句隐含作者的文章不合当时的政治运动时宜,包含困惑、忧伤等悲观情绪。

“今生积恨应销骨”句中“积恨”出自《明史·黄道周传》“且陛下岂有积恨道周,万一圣意转圜,而臣已论定,悔之何及”,指深恨、久恨。

陈寅恪的诗歌

陈寅恪的诗歌

陈寅恪的诗歌陈寅恪的诗歌(精选篇1)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又附楼船到海涯,东归短梦不胜嗟。

求医未获三年艾,避地难希五月花。

形貌久供儿女笑,*羞向世人夸。

毁车杀马平生志,太息维摩尚有家。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鬼乡人世两伤情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岭树高楼影动摇,天风吹海海初潮。

金瓯已缺今宵月,银汉犹填旧日桥。

帘外新凉惊节换,夜阑离绪总魂销。

人间尽误佳期了,更有佳期莫恨遥。

残春·家亡国破此身留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园林五月晚微凉,兼味盘飧共举觞。

理鬓未愁临镜影,画眉应问入时妆。

几回客里逢兹日,何处寰中似故乡。

记否凤城初见夕,榴花如火白莲香。

陈寅恪的诗歌(精选篇2)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清游十日饱冰霜,来吊词人暖肺肠。

东海何期通寤寐,北欧今始有*。

疏星冷月全天趣,白雪沧波缀国妆。

(挪威女郎多衣绣衣一袭,所谓国妆是也。

余取以喻易卜生作品。

)平淡恢奇同一笑,大槌碑下对斜阳。

(墓碑上刻有大槌一具。

庚寅元夕用东坡韵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掉海鲸鱼蹙浪空,蟠霄雕鹫喷烟红。

独怜卧疾陈居士,消受长廊一角风。

陈寅恪的诗歌(精选篇3)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兴亡江左自伤情,远志终惭小草名。

谁为谢公转一语,东山妓即是苍生。

陈寅恪的诗歌(精选篇4)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过岭南来便隔天,一冬无雪有花妍。

山河已入宜春槛,身世真同失水船。

明月满床思旧节,惊雷破柱报新年。

(是夕有空袭。

)鱼龙寂寞江城暗,知否姮娥换纪元。

陈寅恪的诗歌(精选篇5)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一抹红墙隔死生,皕年悲恨总难平。

我近负得盲翁鼓,说尽人间未了情。

陈寅恪的诗歌(精选篇6)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

雨里苦愁花事尽,窗前犹噪雀声啾。

群心已惯经离乱,孤注方看博死休。

袖手沉吟待天意,可堪空白五分头。

己丑广州七夕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鬼乡人世两伤情,万古书虫有叹声。

泪眼已枯心已碎,莫将文字误他生。

陈寅恪:论再生缘

陈寅恪:论再生缘

陈寅恪:论再生缘地变天荒总未知,独听凤纸写相思。

高楼秋夜灯前泪,异代春闺梦里词。

绝世才华偏命薄,戍边离恨更归迟。

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

寅恪少喜读小说,虽至鄙陋者亦取寓目。

独弹词七字唱之体则略知其内容大意后,辄弃去不复观览,盖厌恶其繁复冗长也。

及长游学四方,从师受天竺希腊之文,读其史诗名著,始知所言宗教哲理,固有远胜吾国弹词七字唱者,然其构章遣词,繁复冗长,实与弹词七字唱无甚差异,绝不可以桐城古文义法及江西诗派句律绳之者,而少时厌恶此体小说之意,遂渐减损改易矣。

又中岁以后,研治元白长庆体诗,穷其流变,广涉唐五代俗讲之文,于弹词七字唱之体,益复有所心会。

衰年病目,废书不观,唯听读小说消日,偶至再生缘一书,深有感于其作者之身世,遂稍稍考证其本末,草成此文。

承平豢养,无所用心,忖文章之得失,兴窈窕之哀思,聊作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云而。

关于再生缘前十七卷作者陈端生之事迹,今所能考知者甚少,兹为行文便利故,不拘材料时代先后,节录原文,并附以辨释于后。

再生缘第二十卷八十回末,有一节续者述前十七卷作者之事迹,最可注意。

兹移写于下。

至有关续者诸问题,今暂置不论,俟后详述之。

其文云:再生缘。

接续前书玉钏缘。

业已词登十七卷,未曾了结这前缘。

既读(“读”疑当作“续”)前缘缘未了,空题名目再生缘。

可怪某氏贤闺秀,笔下遗留未了缘。

后知薄命方成懺(“懺”疑当作“谶”),中路分离各一天。

天涯归客期何晚,落叶惊悲再世缘。

我亦缘悭甘茹苦,悠悠卅载悟前缘。

有子承欢万事定(“定”疑当作“足”),心无挂碍洗尘缘。

有感再生缘者作(“者作”疑当作“作者”),半途而废了生前。

偶然涉笔闲消遣,巧续人间未了缘。

寅恪案,所谓“再生缘。

接续前书玉钏缘”者,即指玉钏缘第三一卷中陈芳素答谢谢玉辉之言“持斋修个再生缘”及同书同卷末略云:却说谢玉辉非凡富贵,百年之后,夫妻各还仙位。

唯有(郑)如昭情缘未断,到元朝年间,又临凡世。

更兼芳素痴心,宜主怜彼之苦修,亦断与附马(指谢玉辉)为妾。

陈寅恪写的诗

陈寅恪写的诗

陈寅恪写的诗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

影底河山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

初升紫塞云将合,照彻沧波海不流。

解识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

华西坝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浅草平场广陌通,小渠高柳思无穷。

雷奔乍过浮香雾,电笑微闻送晚风。

酒困不妨胡舞乱,花娇弥觉汉妆浓。

谁知万国同欢地,却在山河破碎中。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去年病目实已死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去年病目实已死,虽号为人与鬼同。

可笑家人作生日,宛如设祭奠亡翁。

十年诗用听水斋韵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金谷繁华四散空,但闻啼鸟怨东风。

楼台基坏丛生棘,花木根虚久穴虫。

蝶使几番飞不断,蚁宫何日战方终。

十年孤负春光好,叹息园林旧主翁。

陈寅恪写的诗篇1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寂寞盆花也自开,移根犹忆手亲栽。

云昏雾湿春仍好,金蹶元兴梦未回。

乞米至今馀断帖,埋名从古是奇才。

劫灰满眼堪愁绝,坐守寒灰更可哀。

陈寅恪写的诗篇2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百尺楼船海气寒,凭阑人病怯衣单。

远游空负求医意,归死人嗟行路难。

蚕食光阴春黯澹,龙吟风雨夜迷漫。

人生终古长无谓,干尽瀛波泪未干。

庚寅人日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岭梅人日已无花,独对空枝感岁华。

黄鹞鲁连羞有国,白头摩诘尚馀家。

催归北客心终怯,久味南烹意可嗟。

闭户寻诗亦多事,不如闭眼送生涯。

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花枝含笑画犹存,偕老浑忘岁月奔。

红烛高烧人并照,绿云低覆镜回温。

新妆几换孤山面,浅笔终留倩女魂。

珍重玳梁香雪影,他生同认旧巢痕。

陈寅恪写的诗篇3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烛照已非前夕影,枝空犹想去年人。

辽西梦恨中宵断,江左妆夸半面新。

最是芳时弹指尽,蝶蜂飞懒倍沾襟。

纯阳观梅花朝代:近现代|作者:陈寅恪我来只及见残梅,叹息今年特早开。

花事已随浮世改,苔根犹是旧时栽。

名山讲席无儒士,胜地仙家有劫灰。

陈寅恪最著名的诗

陈寅恪最著名的诗

陈寅恪最著名的诗贫女篇一朝代:近现代|:陈寅恪再续前缘的高物价等。

,白叠虽贱,敢违。

幸有阿婆花布被,挑灯裁作入时衣。

甲戌人日谒杜工部祠篇二朝代:近现代|:陈寅恪新祠故宅总伤情,沧海能来奠一觥。

千古文章孤愤在,初春节物万愁生。

风骚的生活呼唤真宰,一年剩下的日子都是太平。

归倚小车心似醉,晚烟哀角满江城。

丁亥春日清华园作篇三朝代:近现代|:陈寅恪葱葱佳气古幽州,隔世重来泪不收。

桃树不再是从前的树,但邱街是最高的建筑。

名园北监仍多士,老父东城有独忧。

我很失望花了几年时间睡觉和吃饭,但我不能在春天停止做梦。

追忆游挪威诗·北海舟中篇四朝代:近现代|:陈寅恪孤怀入海弥难说,水鸟舟人共此游。

束地巨环迎北小,拍天万水尽南流。

斜阳大月中宵见,(midnightsun为挪威奇景。

)故国新声一笑休。

(舟人共唱波兰新曲。

)突然想起了江南黄河的船,什么时候回来旅游的?无题·咏张群内阁篇五朝代:近现代|:陈寅恪一舟难寻梦,绣品焚香。

武帝弘规金屋众,文君幽恨凤弦深。

化妆少女羞,红楼隔雨不禁寒。

写尽相思千万纸,东墙消息费沉吟。

丁亥除夕作篇六朝代:近现代|:陈寅恪杀人盈野复盈城,谁挽天河洗甲兵。

至德收京回纥马,宣和浮海女真盟。

兴亡总入连宵梦,衰废难胜饯岁觥。

五十八年流涕尽,可能留命见升平。

忆故居篇七朝代:近现代|:陈寅恪远处传来威武的钟声,连林间都影着千只乌鸦。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残春·无端来此送残春篇八朝代:近现代|:陈寅恪无缘无故的,我来这里给灿春送行,湖底的一个角落是唯一一个关心上帝的人。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犹忆去年人。

过江愍度饥难救,弃世君平俗更亲。

知蛮子山留我心,红榴莲如绿榕树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南归述所闻戏作一绝
青史埋名愿已如,青山埋骨愿犹虚。

可怜鴂舌空相问,不识何方有鉴湖。

钱受之东山诗集末附甲申元日诗云“衰残敢负
兴亡江左自伤情,远志终惭小草名。

谁为谢公转一语,东山妓即是苍生。

贫女
绮罗高价等珠玑,白叠虽廉限敢违。

幸有阿婆花布被,挑灯裁作入时衣。

辛卯广州端午
菖蒲似剑还生绿,艾叶如旗不闪红。

唯有沉湘哀郢泪,弥天梅雨却相同。

壬辰春日作
细雨残花昼掩门,结庐人境似荒村。

简斋作客三春过,裴淑知诗一笑温。

南渡饱看新世局,北归难觅旧巢痕。

芳时已被冬郎误,何地能招自古魂。

辛卯七夕
乞巧楼头雁阵横,秦时月照古边城。

已凉秋夜帘深掩,难暖罗衾梦未成。

天上又闻伤短别,人间虚说誓长生。

今宵独抱绵绵恨,不是唐皇汉帝情。

报载某至重庆距西安事变将十年矣
铁骑飞空京洛收,会盟赞普散边愁。

十年一觉长安梦,不识何人是楚囚。

夏日听读报
掉海鲸鱼蹙浪空,蟠霄雕鹫喷烟红。

独怜卧疾陈居士,消受长廊一角风。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
去年病目实已死,虽号为人与鬼同。

可笑家人作生日,宛如设祭奠亡翁。

鬼乡人世两伤情,万古书虫有叹声。

泪眼已枯心已碎,莫将文字误他生。

女痴妻病自堪怜,况更流离历岁年。

愿得时清目复朗,扶携同泛峡江船。

别蒙自
我昔来时春水荒,我今去时秋草长。

来去匆匆数月耳,湖山一角已沧桑。

阅报戏作二绝
弦箭文章苦未休,权门奔走喘吴牛。

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

追忆游挪威诗北海舟中
孤怀入海弥难说,水鸟舟人共此游。

束地巨环迎北小,拍天万水尽南流。

斜阳大月中宵见,故国新声一笑休。

忽忆江南黄篾舫,几时归去作遨游。

追忆游挪威诗易卜生墓
清游十日饱冰霜,来吊词人暖肺肠。

东海何期通寤寐,北欧今始有文章。

疏星冷月全天趣,白雪沧波缀国妆。

平淡恢奇同一笑,大槌碑下对斜阳。

无题
乱眼繁枝照梦痕,寻芳西出忆都门。

金犊旧游迷紫陌,玉龙哀曲怨黄昏。

花光坐恼乡关思,烛烬能温儿女魂。

绝代吴姝愁更好,天涯心赏几人存。

春日独游玉泉静明园
犹记红墙出柳根,十年重到亦无存。

园林故国春芜早,景物空山夕照昏。

回首平生终负气,此身未死已销魂。

人间不会孤游意,归去含凄自闭门。

挽王静安先生
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

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累宁与俗同尘。

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

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

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
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

影底河山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

初升紫塞云将合,照彻沧波海不流。

解识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

吴氏园海棠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

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泪沾襟。

残春
无端来此送残春,一角湖楼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犹忆去年人。

过江愍度饥难救,弃世君平俗更亲。

解识蛮山留我意,赤榴如火绿榕新。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

雨里苦愁花事尽,窗前犹噪雀声啾。

群心已惯经离乱,孤注方看博死休。

袖手沉吟待天意,可堪空白五分头。

壬午元旦对盆花感赋
寂寞盆花也自开,移根犹忆手亲栽。

云昏雾湿春仍好,金蹶元兴梦未回。

乞米至今馀断帖,埋名从古是奇才。

劫灰满眼堪愁绝,坐守寒灰更可哀。

甲戌人日谒杜工部祠
新祠故宅总伤情,沧海能来奠一觥。

千古文章孤愤在,初春节物万愁生。

风骚薄命呼真宰,离乱馀年望太平。

归倚小车心似醉,晚烟哀角满江城。

甲申除夕病榻作时目疾颇剧离香港又三年矣
雨雪霏霏早闭门,荒园数亩似山村。

携家未识家何置,归国惟欣国尚存。

四海兵戈迷病眼,九年忧患蚀精魂。

扶床稚女闻欢笑,依约承平旧梦痕。

华西坝
浅草平场广陌通,小渠高柳思无穷。

雷奔乍过浮香雾,电笑微闻送晚风。

酒困不妨胡舞乱,花娇弥觉汉妆浓。

谁知万国同欢地,却在山河破碎中。

忆故居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十年诗用听水斋韵
金谷繁华四散空,但闻啼鸟怨东风。

楼台基坏丛生棘,花木根虚久穴虫。

蝶使几番飞不断,蚁宫何日战方终。

十年孤负春光好,叹息园林旧主翁。

乙酉秋赴英疗治目疾自印度乘水上飞机至伦敦
眼暗犹思得复明,强扶衰病试飞行。

还家魂梦穿云断,去国衣装入海轻。

异域岂能医异疾,前游真已隔前生。

三洲四日匆匆过,多少伤今念昔情。

南朝
金粉南朝是旧游,徐妃半面足风流。

苍天已死三千岁,青骨成神二十秋。

去国欲枯双目泪,浮家虚说五湖舟。

英伦灯火高楼夜,伤别伤春更白头。

丙戌春游英归国舟中作
百尺楼船海气寒,凭阑人病怯衣单。

远游空负求医意,归死人嗟行路难。

蚕食光阴春黯澹,龙吟风雨夜迷漫。

人生终古长无谓,干尽瀛波泪未干。

丁亥元夕用东坡韵
万里烽烟惨淡天,照人明月为谁妍。

观兵已抉城门目,求药空回海国船。

阶上鱼龙迷戏舞,词中梅柳泣华年。

旧京节物承平梦,未忍匆匆过上元。

丁亥春日清华园作
葱葱佳气古幽州,隔世重来泪不收。

桃观已非前度树,藁街长是最高楼。

名园北监仍多士,老父东城有独忧。

惆怅念年眠食地,一春残梦上心头。

咏张群内阁
舟中怅望梦难寻,绣被焚香夜夜心。

武帝弘规金屋众,文君幽恨凤弦深。

催妆青女羞还却,隔雨红楼冷不禁。

写尽相思千万纸,东墙消息费沉吟。

丁亥除夕作
杀人盈野复盈城,谁挽天河洗甲兵。

至德收京回纥马,宣和浮海女真盟。

兴亡总入连宵梦,衰废难胜饯岁觥。

五十八年流涕尽,可能留命见升平。

丙戌春旅居英伦疗治目疾无效取海道东归戊子
又附楼船到海涯,东归短梦不胜嗟。

求医未获三年艾,避地难希五月花。

形貌久供儿女笑,文章羞向世人夸。

毁车杀马平生志,太息维摩尚有家。

己丑送春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烛照已非前夕影,枝空犹想去年人。

辽西梦恨中宵断,江左妆夸半面新。

最是芳时弹指尽,蝶蜂飞懒倍沾襟。

己丑广州七夕
岭树高楼影动摇,天风吹海海初潮。

金瓯已缺今宵月,银汉犹填旧日桥。

帘外新凉惊节换,夜阑离绪总魂销。

人间尽误佳期了,更有佳期莫恨遥。

报载某会中有梅兰芳之名戏题一绝
蜂户蚁(音娥)封一聚尘,可怜犹梦故都春。

曹蜍李志名虽众,只识香南绝代人。

纯阳观梅花
我来只及见残梅,叹息今年特早开。

花事已随浮世改,苔根犹是旧时栽。

名山讲席无儒士,胜地仙家有劫灰。

游览总嫌天宇窄,更揩病眼上高台。

庚寅人日
岭梅人日已无花,独对空枝感岁华。

黄鹞鲁连羞有国,白头摩诘尚馀家。

催归北客心终怯,久味南烹意可嗟。

闭户寻诗亦多事,不如闭眼送生涯。

庚寅元夕用东坡韵
过岭南来便隔天,一冬无雪有花妍。

山河已入宜春槛,身世真同失水船。

明月满床思旧节,惊雷破柱报新年。

鱼龙寂寞江城暗,知否姮娥换纪元。

晓莹生日赋一诗为寿
园林五月晚微凉,兼味盘飧共举觞。

理鬓未愁临镜影,画眉应问入时妆。

几回客里逢兹日,何处寰中似故乡。

记否凤城初见夕,榴花如火白莲香。

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
花枝含笑画犹存,偕老浑忘岁月奔。

红烛高烧人并照,绿云低覆镜回温。

新妆几换孤山面,浅笔终留倩女魂。

珍重玳梁香雪影,他生同认旧巢痕。

甲午春朱叟自杭州寄示观新排长生殿传奇诗因
一抹红墙隔死生,皕年悲恨总难平。

我近负得盲翁鼓,说尽人间未了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