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尼尼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贝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贝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d690d7dc680203d8ce2f24c9.png)
二、拉斐尔
拉斐尔是意 大利文艺复兴时 期最伟大的画家 之一,他身上体 现了深邃的人文 主义思想,并赋 予这一思想无与 伦比的表现力。
拉斐尔的圣母像系列到 了晚期画风有所改变。《西 斯廷圣母》就不再着力表现 平民妇女、天伦之乐,而是 塑造出了保护人民的圣母, 明显加深了宗教性。画中的 西斯廷圣母神情坚定,流露 出怜悯,好像要缓缓走下祭 坛,把圣婴献给人民。圣母 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三、贝尼尼
贝尼尼是意 大利著名雕塑家、 建筑设计家,巴 洛克雕刻艺术风 格的创始人,巴 洛克艺术的主要 代表人物之一。
四、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原意为“不合常规”,17世纪初用 于艺术批评,用来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 离经叛道的事物。这种风格17世纪盛行,主要 表现为力图寓感情于具有感性吸引力的形式中 的倾向。巴洛克艺术将文艺复兴的古典艺术精 神与宗教观念的约束协调起来,表现得庄严而 高贵。巴洛克风格在建筑、雕塑、绘画以及音 乐、文学等文艺领域都曾产生影响。
课堂练习
1.对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 母》、贝尼尼的《圣特蕾莎的狂喜》进行赏析。
2.为什么米开朗琪罗会被视为文化史上的“巨人”?
3.贝尼尼首创巴洛克风格,却被许多艺术史家认作 文艺复兴雕塑的终结者,为何这样评价? 谈谈你 的看法。
谢谢!
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圣 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 《昼》与《夜》四座卧式雕像。四座雕像冷 静而沉郁,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失去自由和独 立的精神状态。1536--1541年,米开朗琪罗 回到罗马西斯廷礼拜堂,用了近6年的时间, 创作了晚年最重要的作品——教堂壁画《最 后的审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 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罗马圣彼得 大教堂的穹顶、卡皮托利广场行政建筑群等 就是他的建筑设计。米开朗琪罗还曾经有诗 集传世。
简述贝尼尼的艺术特点
![简述贝尼尼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ee650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c.png)
简述贝尼尼的艺术特点一、引言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是17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塑家和建筑师之一,被誉为文艺复兴后期和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既有巨大的雕塑作品,也有精致的建筑设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贝尼尼的艺术特点。
二、贝尼尼的雕塑艺术特点1. 精湛的技法贝尼尼在雕塑技法上非常精湛,他善于运用光影效果和线条来表现形象,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动感和生命力。
例如他创作的《圣德肋撒》中,圣女德肋撒身体微微向前倾斜,头部则向后仰起,整个身体呈现出一种强烈而优美的曲线。
2. 表现力强贝尼尼在表现力方面也十分出色。
他能够通过雕塑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对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理解。
例如他创作的《圣女德肋撒》中,雕塑的表情和姿态都非常生动,让人能够感受到圣女德肋撒的虔诚和热情。
3. 细节处理精细贝尼尼在雕塑中对细节的处理也非常精细。
他注重每个部位的细节表现,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真实、生动。
例如他创作的《大卫》中,大卫手上拿着弹弓,脚下踩着巨石,这些细节都被刻画得非常清晰。
三、贝尼尼的建筑艺术特点1. 空间感强贝尼尼在建筑设计上注重空间感的营造。
他善于利用不同材料和形式来创造出空间层次感,使得建筑物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例如他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 色彩运用恰当贝尼尼在建筑设计中也注重色彩运用。
他会根据不同场合和需要来运用不同颜色和材料,使得建筑物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例如他设计的圣安德烈教堂的立面就采用了大量的大理石和彩色玻璃。
3. 线条简洁优美贝尼尼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线条的简洁和优美。
他善于运用弧线、曲线等形式来表现建筑物的流畅性和动感,使得建筑物更加具有艺术感。
例如他设计的圣安德烈教堂就采用了曲线形式的立面。
四、贝尼尼的艺术风格1. 奉行“真实主义”贝尼尼在艺术创作中奉行“真实主义”,追求真实、自然和具有生命力的形象。
他认为雕塑应该是一种能够呈现出人物本来面貌和情感状态的艺术形式,而不是一种简单地模仿自然的手段。
外国现代电影导演:罗伯托·贝尼尼人物简介
![外国现代电影导演:罗伯托·贝尼尼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7ccc5b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e.png)
2006年,执导了家庭 喜剧片《别告诉我你爱
我》
• 贝尼尼凭借该片获得了戛纳电影 节最佳导演奖
• 该片获得了多个国际电影奖项提 名 • 贝尼尼凭借该片获得了欧洲电影 奖最佳导演奖
• 该片获得了多个国际电影奖项提 名 • 贝尼尼凭借该片获得了意大利大 卫奖最佳导演奖
02
罗伯托·贝尼尼的电影风格与特点
罗伯托·贝尼尼的电影主题与思想
贝尼尼的电影主题以人性、爱情和家庭为主
• 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 • 通过爱情和家庭的描绘,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贝尼尼的电影思想具有很强的乐观主义精神
• 他坚信人性本善,通过作品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 鼓励观众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和勇敢,相信生活的美好
1970年代初开始涉足电影行业
• 1971年,出演了个人首部电影《洪荒之力》 • 随后,在多部电影中担任演员和编剧 • 与著名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合作多部作品
罗伯托·贝尼尼的职业生涯初期
1970年代末,开始担任导演
• 1979年,执导了个人首部电影《注视大黄蜂》 • 1980年代,执导了多部喜剧电影,如《漂亮女人》和《唐璜》等 • 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意大利影坛的地位
• 这些奖项不仅是对他作品的认可,也是对他才华和付出的肯定
罗伯托·贝尼尼在电影史上的地位
贝尼尼被认为 是现代意大利 电影的代表人 物之一 -他的 作品风格独特, 具有很强的个 性化和创新性
01
• 他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具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他的作品对意 大利电影的发 展产生了重要
影响
02
• 为意大利电影注入了新的活 力和创意 • 为后辈导演提供了很好的榜 样和借鉴
关于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的介绍
![关于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0c3bd13de80d4d8d15a4fa1.png)
关于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的介绍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1680)意大利的雕刻家兼建筑师,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他生于1598年,在82岁生日的几天后去世。
他是那一列杰出的、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中的最后一人,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努力,才使得意大利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成为西方世界之光。
多才多艺作为意大利巴洛克美术的首席,贝尼尼可谓是多才多艺。
他能文善画,颇具文艺复兴时代的遗风。
对于贝尼尼,当时人们曾经这样写道:“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
”他给予他那个时代的影响在历史上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
出生贝尼尼生于拿波里,父亲也是一位雕塑家,1605年举家迁至罗马。
据说,他在8岁时就作了一个小孩头像,这件事使他父亲大吃一惊。
至17岁时已能独立地给大主教萨道尼作一件很不错的胸像了。
后来又结识了显赫一时的红衣主教斯皮奥涅·波尔盖兹。
在贝尼尼初出茅庐的时候,波尔盖兹为了装饰自己的花园,曾向他订购了一系列作品。
通过制作这些作品,贝尼尼可谓初露锋芒,展示了自己的天才,获得了出人意外的成功,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人物塑造手法贝尼尼塑造的人物总是处于激烈的运动中。
大理石在他手中好像已失去了重量,人物的衣服总是随风轻轻飘起,给人以一种轻快、活泼和不安的感觉。
贝尼尼刻划的人体的数量上不亚于米开朗基罗,而他更善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和人体在激烈的运动之中。
从其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古典主义传统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风格,很明显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响。
当组雕《阿波罗和达芙妮》完成后,贝尼尼赢得了整个罗马的赞美,连一些宗教界的高级人士都为之感动,其中包括不久后成为教皇的乌尔班八世也对贝尼尼大加赏识。
后来,他进入教廷,受教皇之托,为圣彼得大教堂了豪华的青铜华盖,这是雕刻与建筑紧密结合的作品。
不朽的贝尼尼雕塑
![不朽的贝尼尼雕塑](https://img.taocdn.com/s3/m/b3f0aea151e79b89680226bb.png)
四河喷泉雕塑中有很 多表现为地球上大量存在 的树木、植物和水,在喷 泉出水口附近有一些小动 物的雕塑,如马、狮子、 蛇、还有一只隐匿在泉眼 里的犰狳--一种类似于独 角兽的奇怪动物,这样体 现了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 等物种良好和有益的环境。
《四河喷泉》是贝尼尼为罗马篷·腓力教皇的 宫殿设计的喷水池
破船喷泉 ,西班牙广场,罗马
《普若瑟比娜之掳获 》的细部
《大卫》 David
1619年
《丹尼尔和狮子》
Daniel y el león
《海神尼普顿和特里顿》 Neptuno y el Tritón
教皇乌巴诺八世 墓碑
1628-1647
Tumba del Papa Urbano VIII
四河喷泉 喷水池,创作于1647-1652年,座落在罗马纳沃纳广场。
教皇亚历山大七世 之墓
1671-1678
Tumba del Papa Alejandro
《圣朗基努斯》
1631-1638 San Longino
《埃涅阿斯》1619 Eneas 《被孩童逗弄的酒神》 Bacanal
《普若瑟比娜之掳获 》1621-22
El rapto de Proserpina
17世纪初,罗马是一个具有非凡 的艺术热情,创新和革命的城市,接 待着来自欧洲各地的艺术家,各种艺 术思想和经验在这个城市不断交流。
贝尼尼早期的作品就显示出他
的才能,灵感来自罗马帝国时期被 运到罗马的希腊神话的雕塑。在这 些作品中,有以羊奶哺育宙斯的仙 女阿马尔塞(Amalthea)(完成于 1609年,现存于罗马博尔盖塞画廊, 以及一些寓言神话的半身像,如 “堕落的灵魂”和“受祝福的灵魂” (完成于1619年,现存于罗马西班 牙广场)。在1620年代,贝尼尼的 雕塑逐步成熟,代表作是“保罗五 世教皇”(1620年)、“普若瑟比 娜之掳获”(1621年-1622年)、 “大卫”(1623年)、“阿波罗与 黛芙妮”(1622年至1625年)、以 及广为人知的胜利之后圣母堂中的 雕塑“圣女大德兰的神魂超拔” (1645年-1652年)。
贝尼尼及其作品
![贝尼尼及其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4f9dd0db80eb6294dd886c92.png)
贝尼尼(1598-1680年)及作品那不勒斯著名雕刻家彼特罗·贝尼尼对意大利雕刻艺术最大的贡献,是培养了巴洛克雕刻艺术的不朽大师,他的儿子洛伦佐·贝尼尼。
1605年,老贝尼尼带着全家迁居巴洛克艺术的中心罗马。
小贝尼尼聪明过人,才智超凡,他8岁时就能单独雕刻出逼真的小孩头像,令他父亲大为吃惊。
17岁时为大主教萨道尼作过相当高水平的胸像,少年得志的贝尼尼对事业和前途充满了信心。
他在24岁时奉诏入教廷供职,由于他的艺术才能而获得了基督勋章和骑士头衔。
他不仅是罗马巴洛克艺术最光辉的代表,而且是天才的全能艺术大师,集建筑家、画家、舞台美术家、喜剧作家于一身。
如教皇乌尔班所言“贝尼尼对罗马是必要的,罗马对于贝尼尼也是必要的”。
贝尼尼的云石雕刻技法是从父亲那里得到真传的,并从制作圆雕开始。
由于他结识了显赫一时的红衣主教斯皮奥涅·波尔盖兹,主教诏他为自己装饰花园,这使年轻的雕刻家兼建筑家初露锋芒,展示出天才。
《大卫》、《阿波罗和达芙妮》、《埃涅伊与安希斯》和《普娜泽尔庇拉》四组装饰性雕刻。
获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盖世的荣誉。
1623年,新教皇乌尔班八世即位,令25岁的贝尼尼为他建造陵墓。
并受教皇之托为圣彼得大教堂制作一个豪华的青铜华盖。
然而标志着贝尼尼雕塑顶峰的杰作,是他为卡尔那罗礼拜堂所作的祭坛雕刻《圣女德列萨》。
20年之后,贝尼尼又创作了另一件同样激动人心的作品《至福者阿尔贝多尼之墓》。
贝尼尼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把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来装饰城市空间的大艺术家,他曾为罗马城设计雕制了大量的装饰雕刻,其中以装饰在娜翁广场上的《四条河的喷泉》和安装在巴尔巴利尼广场上的《多利多之泉》最为著名。
贝尼尼还是17世纪最伟大的肖像雕刻家,他所作的肖像雕刻已成为后来雕刻家们所遵循和效法的典范,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年已七旬的老雕刻家被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邀请到法国参加设计卢浮宫的东正面。
巴洛克艺术作品
![巴洛克艺术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215f392a01f69e31433294b1.png)
1、巴洛克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筑家、画家。
在油画作品方面代表人物有比利时的鲁本斯、凡·代克、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巴赫和亨德尔、意大利的彼也特洛·贝列提尼·达·科托纳、卢·卓尔丹纳、乔·巴·高里等。
2、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内涵也极为复杂。
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扩展资料:巴洛克艺术背景: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
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
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
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亦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故亦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巴洛克艺术发展:巴洛克艺术于16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兴起,17世纪步入全盛期,18世纪逐渐衰落。
巴洛克艺术对于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都有积极影响。
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得到教会强有力的支持,主要流行于意大利、佛兰德斯、西班牙等天主教盛行的国家。
意大利艺术大师贝尼尼和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的作品反映了17世纪巴洛克艺术最辉煌的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洛克艺术23评论分享举报收起牙牙的弟弟2019-02-23关注贝尼尼、鲁本斯、凡·代克、伦勃朗、委拉斯开兹等。
1、贝尼尼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 3431343066Gian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
【干货】外国美术史知识拓展:贝尼尼、米开朗基罗《大卫》对比分析
![【干货】外国美术史知识拓展:贝尼尼、米开朗基罗《大卫》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45a86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d.png)
【⼲货】外国美术史知识拓展:贝尼尼、⽶开朗基罗《⼤卫》对⽐分析贝尼尼《⼤卫》与⽶开朗基罗《⼤卫》作品分析对⽐:贝尼尼于1623年制作之⼤理⽯雕像。
1.在⼤卫像的雕塑过程中,对其赋予了感情,与⽶开朗基罗的同名作品不同,前者的作品是动感的,⽽后者似乎是准备采取⾏动的姿态。
其扭曲的躯⼲和紧皱的双眉充分体现了⽂艺复兴时代积淀下的巴洛克2.⽶开朗基罗表现了⼤卫的英雄本质,⽽贝尼尼抓住了⼤卫的英艺术特点。
雄⽓质的瞬间。
作品中⼤卫注视左前⽅的歌利亚,双唇紧闭,双腿叉开全⾝肌⾁绷紧,上半⾝向右侧扭曲,左臂摆动到⾝前,右臂伸⾄后背,两⼿⽤⼒拉扯投⽯器两端,更加突出⾝体倾斜度,增加了扭曲⾝体的动态势能,充分显⽰出动作的爆发⼒,他⼿中甩⽯器机弦上的⽯块即将射出,给⼈以蓄势待发之感。
⼤卫右肩斜跨的投⽯框肩带所带来的斜线感、褶皱形成的旋转韵律感,都增加了⼈物的瞬间的动感和即将进⼊战⽃的进发感。
3.贝尼尼的这尊《⼤卫》雕像,其构图造型为“s”型的设计,⼤卫的头部、左脚尖,与右脚尖构成“s”型曲线。
不论从哪个⾓度观赏这件作品,都能看到完美的“s”型动态曲线在健壮的⼤卫⾝上浮现,再配合贝尼尼为其刻画的志在必得的神情以及粗壮的肌⾁,使英雄⼤卫必胜的信念和欲战之势的状态⽣动地展现出来,进⽽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4.⽶开朗基罗塑造的是⼀个神态庄严安静,具有超乎年龄的⼒量感、崇⾼感,充满英雄主义⽓质的静态化英俊青年形象。
⽽贝尼尼所创造的⼤卫是⼀个普通青年的形象,已⾮理想中处于静态的英雄。
雕塑中⼤卫⾝处吉凶未⼘的激烈搏⽃之中,⾝体似乎蕴藏着巨⼤的能量,仿佛能冲破躯壳的束缚,⼈的本质激情得以外化、宣泄。
5.⽶开朗基罗所呈现的⼤卫形象,只追求雕塑⾃⾝情感流露与神态的展现,充分体现出⽂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理性特质。
贝尼尼的《⼤卫》像与之相较,多了不少互动感和想象的空间,更具巴洛克时代的“动感”和⾮理性特质。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8bb75233687e21af45a9dc.png)
法国写实绘画——米勒
(Theodore Gericault,1791-1824)出生于鲁昂的一个富裕的家 庭。
米勒 播种者
米勒 拾穗者
米勒 晚钟
米勒 牧羊女
米勒 雏菊花束
法国写实绘画——柯罗
(Jean Baptiste Corot,1796-1875)堪称法国最杰出的风景画 家。 他的画带有一些古典主义的风格的影响,也并不完全认同巴比松
效果,而是寻求一种从日常生活中传达出来的令人沉思的品质。
夏尔丹 静物
夏尔丹 鳐鱼
夏尔丹 有铜水壶的静物
夏尔丹 市场归来
夏尔丹 戴眼镜的自画像
新古典主义艺术
主讲人:石 啦
西欧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早期,乃是各种艺术风格互相较劲的时 代。艺术家们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中寻求一种复兴古代希腊和罗马的 艺术理想(如秩序、明晰和理性等),他们热衷于用古典主义的形式来 表达自身的勇气、牺牲和爱国等的理悟。 法国的新古典主义具有自身的特点。它往往带有强烈的伦理含义,
(Jean Honore Fragonard,1732-1806)。 他可以说是最充分体现洛可可精神的画家。他的作品中的轻浮场面 和男士的献殷勤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佛拉戈纳尔 秋千
佛拉戈纳尔 阅读的少女
佛拉戈纳尔 阿贝· 德· 圣· 农像
佛拉戈纳尔 浴女
佛拉戈纳尔 门闩
四
洛可可时期的夏尔丹
大卫的作品具有英雄的题材(尤其是隐含对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
共和制的指涉)、清晰的形式、强烈的稳定感和坚实感。
贺拉斯兄弟 库里阿斯家 兄弟
大卫 贺拉斯兄弟的 誓言
大卫 苏格拉底之死
大卫 萨宾妇女
大卫 马拉之死
大卫 侍从搬来布 鲁图斯儿子 的尸体
贝尼尼的名词解释
![贝尼尼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33014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b.png)
贝尼尼的名词解释贝尼尼,这个名字在艺术界中广为人知。
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雕塑家和建筑师之一,被誉为“现代雕塑的奠基者”。
贝尼尼的作品造诣非凡,他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启迪。
贝尼尼的名词解释并不仅仅限于他个人本身,还涉及到他的作品和风格。
首先,贝尼尼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创作才华,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尤其以雕塑中的人物形象最为著名。
亚纳金艺术馆中的《大卫》和圣彼得大教堂的《圣母升天》等作品,都展现了他对人物特征的精准捕捉和对动态表现的独特运用。
通过对肌肉的细致雕琢和表面纹理的细腻刻画,他赋予了雕塑作品以活力和动感。
贝尼尼的作品还展现了他对空间和比例的精准把握。
他在建筑领域也有许多杰出的作品,如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的柱廊和圣伯多禄大殿的室内装饰等。
他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光线和透视的效果,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宏伟和庄严的氛围。
贝尼尼擅长利用线条和几何形状来营造空间感,使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震撼。
贝尼尼的艺术作品还强调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他以人为中心,关注个体的情感和思想,并试图通过艺术作品来传递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他的作品以真实和个性化的形象为基础,传达出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体验。
例如,他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圣母升天》中,描绘了圣母玛利亚被接到天国的令人感动的一刻,引发了人们对信仰、希望和救赎的思考。
贝尼尼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所表达的艺术观念和风格,让人们重新审视了雕塑和建筑的本质,并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赞誉,而且至今仍然是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所瞩目和追捧的对象。
综上所述,贝尼尼的名词解释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雕塑家和建筑师的个人身份,更是一个关于艺术、人文主义和创造力的综合概念。
通过解读他的作品和风格,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贝尼尼对艺术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和启迪。
品味贝尼尼
![品味贝尼尼](https://img.taocdn.com/s3/m/d4a4800b581b6bd97f19ea54.png)
品味贝尼尼贝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画家,他作为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以其多才多艺成为了影响时代的大师。
对于贝尼尼,当时人们曾经这样写道:“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
”他给予他那个时代的影响在历史上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
贝尼尼塑造的人物总是处于激烈的运动中。
大理石在他手中好像已失去了重量,人物的衣服总是随风轻轻飘起,给人以一种轻快、活泼和不安的感觉。
贝尼尼刻划的人体的数量上不亚于米开朗基罗,而他更善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和人体在激烈的运动之中。
从其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古典主义传统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风格,很明显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响。
以前我总以为雕像就是那些或冷峻或庄严,或繁复或让人费解的庞然大物,可是当我在艺术鉴赏课上第一次见到贝尼尼的作品《阿波罗与达芙妮》时,我才发现雕塑原来也可以这么唯美这么的让人意醉神迷。
雕像表现了阿波罗的手触到达芙妮身体时的一瞬间。
两人都处在乘风奔跑的运动中,身体轻盈、优美。
达芙妮的身体已开始变成月桂树,行走如飞的腿幻化为树干植入大地,飘动的头发和伸展的手指缝中长出了树叶,即使是她最柔软的双乳也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树皮。
但达芙妮的整个身体仍具有凌空欲飞的姿态,手臂与身体形成了优美的S形。
她侧着头,目光由惊恐变为麻木,具有使人怜悯的感。
阿波罗眼睁睁地看到达芙妮变成了月桂树,神情由惊讶转为悲伤,却无力挽回。
他的一只手仍然放在达芙妮的身体上,另一只手则向斜下方伸展,同达芙妮的手臂形成一条直线,使整个雕像有一种动荡的感觉,充满了表现力。
贝尼尼的这件作品是摹仿希腊后期的雕塑风格而创作的,戏剧性的情节使雕像深入人心。
整个作品的姿态更是无懈可击,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两个人物都如同舞蹈般的优美。
这件作品是贝尼尼为当时最有权势的一位红衣主教所做的,问世后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所有见过它的人无不为之而感动。
巴洛克雕塑大师贝尼尼
![巴洛克雕塑大师贝尼尼](https://img.taocdn.com/s3/m/160dc20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f.png)
巴洛克雕塑大师贝尼尼发布时间:2021-05-18T07:16:02.079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20期作者:张林莉黄肖琳曹燕慧[导读] 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可以说是被艺术“建造”出来的时期,形形色色的艺术,雕塑、建筑、绘画、音乐等各个方面填满了整个时期。
贝尼尼在巴洛克艺术时期具有重大影响,提到巴洛克就不能缺少贝尼尼,“巴洛克艺术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就是对贝尼尼雕塑艺术最大的肯定与赞赏。
张林莉黄肖琳曹燕慧临沂大学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双岭路临沂大学 276000摘要: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可以说是被艺术“建造”出来的时期,形形色色的艺术,雕塑、建筑、绘画、音乐等各个方面填满了整个时期。
贝尼尼在巴洛克艺术时期具有重大影响,提到巴洛克就不能缺少贝尼尼,“巴洛克艺术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就是对贝尼尼雕塑艺术最大的肯定与赞赏。
关键词:巴洛克艺术;贝尼尼;雕塑一、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风格在17世纪的欧洲是一种流传很广的艺术风格,对于这个名称人们的说法不一,但是对于信奉一些古典主义的人们来说这个名称是具有贬义的意思。
当时的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艺术是反古典主义的、堕落的艺术,后来经历时间长了之后人们也渐渐的接受它了,对巴洛克艺术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评价,巴洛克艺术是丰富了古典主义。
巴洛克艺术信奉天主教,所以在当时巴洛克艺术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它为教会服务,教会也成为了它的支柱。
在巴洛克的艺术风格中肯定是少不了宗教的特色和享乐主义,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作品可以看出来强调一种宁静和谐之美,而巴洛克艺术则相反,强调打破和谐,崇尚非理性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巴洛克艺术作品反应了作者内心的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富有激情;内在赋予激情,而外在具有运动感,每一件作品似乎都是在运动着的;由于巴洛克艺术是服务于宗教的,所以在雕刻和建筑上使用贵重的材料,具有豪华的特点;巴洛克艺术作品在雕塑,建筑,绘画上都是相互融合的,具有综合性。
十七世纪的天才艺术家贝尼尼
![十七世纪的天才艺术家贝尼尼](https://img.taocdn.com/s3/m/25afb3c3a1c7aa00b52acbd8.png)
作业:
有人说:“贝 尼尼为罗马而建筑, 罗马为贝尼尼而扬 名。”
1620) 高:55.9m 让.保罗.盖蒂博物馆
《保罗》
《康士坦察.布奥 诺列里可》 (1635)
《圣德列萨祭坛》(1645——1652)
科纳罗小礼拜堂
1656——1667
圣彼得堡大教堂 前的建筑
他曾说一个艺术家 要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 件:一是及早的看到美, 并抓住它,二是工作勤 奋,三是经常得到精确 地指教。
彼得罗.贝尼尼
《普路同和普洛塞尔 皮纳》
(1621——1622)
现藏于罗马波尔
葛塞美术馆
《阿波罗与达芙妮》
(Apoloy Dafne) (1622——1624)
现收藏于意大利罗 马的博格斯美术馆
《大卫》 1623 高:1.7米
多纳泰罗
贝尼尼
多纳泰罗
米开朗基罗
委 罗 基 俄
作品欣赏
他能文善画,多才 多艺。 对于他,当时的人们 写到:“上演了一出大 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 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 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 曲的,戏剧的剧本是他 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 建造的!”
十七世纪的天才艺术家——贝尼尼 (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 1680)
《小船》
浅析十七世纪贝尼尼的雕塑风格.doc
![浅析十七世纪贝尼尼的雕塑风格.doc](https://img.taocdn.com/s3/m/e71cf14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a.png)
浅析十七世纪贝尼尼的雕塑风格【摘要】贝尼尼是17世纪巴洛克雕塑家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充满激情与动感;他开创了巴洛克时代的雕塑艺术风格;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把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起来的伟大艺术家。
本文以贝尼尼在十七世纪的部分代表作品进行梳理,分析贝尼尼给雕塑艺术带来的新与奇。
【关键词】贝尼尼;巴洛克;雕塑一、关于贝尼尼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行业的历史越辉煌,要想在这个行业有个立足之地就越不容易。
十七世纪的罗马是一座雕像比居民还要多的城市,这里也理所当然成为了雕塑家的乐园。
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一个年轻的雕塑学者说“跟着别人走就永远不可能超过别人”,最终这个年轻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他偏离大师们的雕塑道路,突破当时传统的雕塑审美观念,开创出强调激情和运动的雕塑艺术,他就是著名的意大利巴洛克艺术家吉安?洛伦索?贝尼尼。
贝尼尼(1598-1680)生于拿波里,1605年举家迁至罗马,贝尼尼的主要创作时期集中在十七世纪。
当时的人们称赞贝尼尼他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
正是这种广泛的涉猎也使他在处理雕塑题材的表现手法更为灵活,他的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情节叙事性,并突破地采用了舞美的设计手法。
他对雕塑的创新与探索,被后人称为巴洛克艺术雕塑风格的诞生。
“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指的是珠宝中大而不规则的珍珠,正是由于这种珍珠华美而罕见,所以后人用这个词来指奇特、怪诞而又令人心动的艺术风格【1】。
正如赫伯特?里德说,“巴洛克风格作为一种主导风格,把人类精神从古典主义的枷锁中解放了出来,使其沉溺于无边无际的,令人神往的梦幻之中”【2】。
二、十七世纪贝尼尼的部分作品赏析1、激情的发泄――《阿波罗与达芙妮》1622年--1624年《阿波罗与达芙妮》取材于希腊神话,描述的是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河神的女儿达芙妮,但达芙妮对于这位年轻而俊美的追求者毫无兴趣。
从贝尼尼的作品看十七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雕刻艺术风格
![从贝尼尼的作品看十七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雕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f97124f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f.png)
从贝尼尼的作品看十七世纪意大利的巴洛克雕刻艺术风格在17世纪同一个辉煌的时刻,所有这些艺术家们都在工作着,并创作着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世界:伦勃朗、哈尔斯、维米尔、普桑、鲁本斯、凡•代克和委拉斯贵兹。
但是,如果从这一时期选择一位最富创造精神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我认为首先当数意大利的雕刻家兼建筑师简•洛伦佐•贝尼尼,因为在当时他不仅被普遍认为是他那个时代最好的艺术家,也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人。
他是那一列杰出的,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中的最后一人,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努力,才使得意大利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成为西方艺术世界之光。
尽管贝尼尼生活的时代已是文艺复兴的落日,但贝尼尼却有着可以与列奥纳多或米开朗基罗相比肩的艺术才能。
凡是艺术家所能做的,贝尼尼不仅可以做到,并且还可以做得更好。
当时人们曾经这样形容贝尼尼:“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
”在雕刻方面,他将皮肤、衣服褶皱的触感表现得栩栩如生。
此外,他也改革了半身肖像、喷泉和墓碑,因而他在那个时代的影响是无人与之匹敌的。
1/9只要一提起贝尼尼,人们就会想到“巴洛克”艺术。
所谓巴洛克艺术,是指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这一称谓源于16世纪所流行的两个名词:一是意大利语,意为中世纪的一种繁缛迂腐、缺乏辩证的神学辩论:一是葡萄牙语,意为不规则的、奇形怪状的珍珠。
两词皆含悖理怪奇之意,因而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评论家把这层含义用来形容17世纪的西欧艺术:在他们看来,那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明显具有反常、怪诞、不规则与非理性的特征。
19世纪后期以来,这一名称已渐渐失去了贬义,而单指17世纪那种繁缛的艺术风格。
后来的艺术史家将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特点归纳为强烈的动势、纵深感、光影对比效果、戏剧性、空间幻觉,以及建筑、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要素的融合。
它是1600年到1750年间艺术的主导风格的词。
巴洛克雕塑家:贝尼尼人物简介
![巴洛克雕塑家:贝尼尼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eaed28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d.png)
DOCS SMART CREATE
巴洛克雕塑家:贝尼尼人物简介
DOCS
01
贝尼尼的生平与背景
贝尼尼的出生地与成长经历
贝尼尼的早期教育
• 在罗马的耶稣会学院学习
• 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
• 对古典文学和艺术有深厚的兴趣
贝尼尼出生于意大利罗马
• 1584年10月24日
• 出生在一个雕塑世家
• 以圣经中的英雄大卫为原型
02
作品的特点
• 人物形象雄健且生动
• 动态表现和戏剧性强烈
• 对光影和空间的运用
03
作品的意义
• 展示了巴洛克雕塑对古典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 强调了人类精神和力量的伟大
• 成为了巴洛克时期的重要作品
《阿波罗与达芙妮》的神话故事与雕塑技巧
作品的创作背景
• 1622年至1625年
• 动态的表现和丰富的情感
• 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真实的质感
• 对光影和空间的巧妙运用
贝尼尼的影响
• 对后世雕塑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 对浪漫主义雕塑有一定的启发
• 在现代艺术中仍然具有重解析
作品的创作背景
作品的特点
作品的意义
• 1647年至1652年
• 强烈的动态表现和戏剧性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教会需要新的艺术形式来宣传教义
• 贵族和富有的市民对艺术的需求增加
⌛️
巴洛克雕塑的特点
• 强调动态和戏剧性
• 表现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心理
• 注重光影和空间效果
贝尼尼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贝尼尼观后感
![贝尼尼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6f6c11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e.png)
贝尼尼观后感篇一贝尼尼观后感哇塞,最近看了贝尼尼的作品,我这小心肝儿都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说起贝尼尼,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只要你看了他的雕塑和建筑,那绝对会被迷得五迷三道。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些石头和建筑嘛,能有多厉害?嘿,您可别这么想!我看到他的那些雕塑作品时,就仿佛能感觉到石头里的灵魂要蹦出来跟我聊天似的。
那线条,那神态,简直绝了!就好像他不是在雕刻,而是在赋予这些石头生命。
比如说他的《阿波罗和达芙妮》,达芙妮变成月桂树的那一瞬间,那种动态和紧张感,我天,我都怀疑贝尼尼是不是有魔法,能把时间定格在那最惊心动魄的一刻。
再看看他的建筑,我的妈呀,那简直是把天堂搬到了人间。
那些华丽的装饰,复杂的结构,可能有人觉得太夸张了,但是我觉得,这才叫艺术!艺术不就得大胆,就得让人惊叹吗?不过呢,我也在想,贝尼尼的作品是不是有点太完美了?完美得让人觉得有点不真实。
也许正是这种完美,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只能仰望,却无法真正触摸到艺术的真谛。
但不管怎么说,贝尼尼就是牛,不服不行!看了他的作品,我觉得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好像又深了那么一点点,可谁知道这一点点能管多大用呢?也许明天我就又忘了,哈哈!篇二贝尼尼观后感贝尼尼,这名字一听就觉得高大上,对吧?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他没啥感觉,不就是个有名的艺术家嘛,能咋滴?可当我真正接触到他的作品时,我傻眼了!这哪是作品啊,这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的狂欢!就拿他的雕塑来说,那细腻的纹理,那生动的表情,我都怀疑他是不是钻进了人物的心里,把他们的心思都摸得透透的。
比如说那个《圣特雷莎的沉迷》,圣特雷莎那一脸陶醉的样子,我就在想,她到底是看到了啥能这么沉迷?难道是看到了我看不到的神秘世界?他的建筑也让我惊掉了下巴!那宏伟的气势,那精美的装饰,我就想问,贝尼尼大哥,您这脑子咋长的?咋就能想出这么牛的设计?也许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吧。
不过,话说回来,贝尼尼的作品虽然好,但有时候我也会想,是不是太过于追求华丽和夸张了?是不是有点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内涵?我觉得吧,艺术不能只是表面的好看,还得有点深层次的东西,能让人思考,能让人感动。
关于贝尼尼
![关于贝尼尼](https://img.taocdn.com/s3/m/e9e4620c7cd184254b3535f0.png)
关于贝尼尼10建四孙伟100378作为意大利巴洛克美术的首席,贝尼尼集绘画、雕塑与建筑于一身,他是那一列杰出的、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中的最后一人,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努力,才使得意大利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成为西方世界之光。
人们称赞贝尼尼:“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
”而贝尼尼最吸引我的是他在雕塑和建筑上的成就。
关键词:雕塑,建筑,巴洛克贝尼尼的父亲本来就是佛罗伦斯有几分才能的雕刻家,最后移居罗马。
受父亲的影响,贝尼尼很早就显现出雕塑方面的天赋。
到他完成《神志昏迷的圣德列萨》时,其技艺已达到了顶峰。
《神志昏迷的圣德列萨》取材自西班牙伟大神话故事。
贝尼尼运用他那熟练的大理石雕凿艺术,把德列萨作成在昏迷中祈求爱欲的神姿:她的手脚松垂,身子横卧在云中。
她脸色苍白,嘴角微启,两眼轻合,在朦胧状态中似乎梦见了一个小爱神模样的少年天使在用金箭向她的心口刺来。
就像德列萨日记所记载的:“我感到这支箭头已刺透了我的心。
当他把金箭抽出时,我感到好象在抽我的心那样……这时我感受着一种无限的甜蜜,我很想把这种痛苦永恒地继续下去……”《神志昏迷的圣德列萨》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雕塑,人体动作的复杂曲线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使人神魂颠倒。
“贝尼尼巧妙地运用了一切造型手段,以达到全面完整的艺术效果:大理石的多种颜色,上色的灰幔,珍贵材料的混用,对于光的巧妙安排,直线、曲线和反向曲线间的相互对比,门楣的组合关系,栏杆、立柱与平台,浮雕与圆雕,造成非同寻常的透视效果。
”[1]在这个作品中最吸引我的是雕塑背面,用木头刻制的金光。
首先用其他材质来这一想法很吸引人,用木头材质来表现光线,不仅表现了光线的直线传播特性,而且木头的材质不如石头来得坚硬,再加上顶部洒下的阳光给线条加上了独特的光影效果,表现出了光线的柔和,这与雕塑表现出来的唯美柔和形成了很好的照应。
贝尼尼观后感
![贝尼尼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a74351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c.png)
贝尼尼观后感篇一贝尼尼观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去看了贝尼尼的作品,真的是让我感触良多啊!说起来,贝尼尼的那些雕塑和建筑,简直绝了!那细腻的线条,那栩栩如生的表情,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有魔法,能把石头和大理石变成有灵魂的生命!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些石头作品嘛,有啥了不起。
可我觉得,这想法太肤浅啦!你想想,他怎么就能把一块冷冰冰的石头,雕琢成仿佛下一秒就要跟你说话的人物呢?就拿他的那个《阿波罗和达芙妮》来说,那达芙妮变成月桂树的瞬间,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
那飘逸的裙摆,那惊恐的表情,哎呀呀,我仿佛都能听到达芙妮的呼喊声!我在想,贝尼尼在创作的时候,是不是把自己都融入进去了?可能他就是阿波罗,在拼命追逐着达芙妮,所以才能把那种紧张和激情表现得如此到位。
还有他的建筑作品,那宏大的气势,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我站在那里,抬头仰望,心里就在想,这得耗费多少心血和智慧啊!难道贝尼尼就不会犯错?我觉得可能也会,只是他把那些错误都变成了独特的美。
不过,话说回来,贝尼尼的作品虽然厉害,可为啥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得了呢?是我们太没眼光,还是他的艺术太高深?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总之,看了贝尼尼的作品,我这心里啊,就像被扔进了一颗大石头,激起了千层浪。
这一趟,真值!篇二贝尼尼观后感哇塞,贝尼尼!我刚看完他的作品,脑子里现在还嗡嗡的呢!你们能想象到那种震撼吗?贝尼尼的作品就像是从另一个世界穿越过来的,充满了神秘和魔力。
我一开始觉得,不就是些雕刻和建筑嘛,能有多厉害?可当我真正站在那些作品面前的时候,我发现我错得离谱!比如说他的那个《圣特雷莎的沉迷》,我的天呐!圣特雷莎那陶醉的表情,还有那仿佛能触摸到的光芒,这难道不是神来之笔吗?我就在想,贝尼尼是不是在创作的时候被天使附身了,不然怎么能雕出这么牛的作品?还有他设计的那些建筑,那华丽的装饰,那巧妙的结构,我都怀疑他是不是偷偷掌握了宇宙的密码。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太夸张了,可我觉得一点都不!你要是亲眼看到,估计比我还激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 德 列 萨 祭 坛
《圣德 列萨祭 坛》局 部
《圣德列 萨祭坛》 局部
1656至1667 年间,他 在圣彼得 大教堂前 建筑的雄 伟柱廊, 设计思想 完全体现 了教皇的 要求。
在圣彼得古铜像附 近的第一壁龛里, 手持长矛的是圣郎 吉诺 (S.Longino), 是贝 尔尼尼1639年的作 品。耶稣被钉十字 架时,郎吉诺是罗 马总督派去的行刑 兵,他曾用长矛刺 透耶稣的肋;以后 他悔过自新,皈依 了基督教。雕像反 映了他的懊悔表情。 这尊雕像是支撑大 圆顶的四根壁柱之 一。
《布奥纳列里胸 像》1635年 ,贝尼
尼为情人所做的雕 像。
它着重表现其青春 活力和自由性格: 姿态自如的她正注 视着前方,蓬松的 头发像被风吹乱; 目光炯炯有神,半 张着嘴,似欲说话; 半开的衣领露出结 实和充满青春诱惑 力的肉体——一位 内心渴望自由的人 物呼之欲出。
特里同喷泉,贝尼 尼于1637年创作。 《特里同》(Triton) 是罗马式喷泉的大 变样,传统的几何 形式广场喷泉的重 叠水池看起来栩栩 如生。4条弯形鱼 举起一个巨大的贝 壳,海神站在贝壳 上由一个海螺壳号 角向上方喷水。
《大卫像》
贝尼尼在大卫像的雕塑 过程中,对其赋予了感 情,与米开朗基罗的同 名作品不同,前者的作 品是动感的,而后者似 乎是准备采取行动的姿 态。其扭曲的躯干和紧 皱的双眉充分体现了文 艺复兴时代积淀下的巴 洛克艺术特点。米开朗 基罗表现了大卫的英雄 本质,而贝尼尼抓住了 大卫的英雄气质的瞬间。
恒河是个身材魁梧的 老人,手持长长的船 桨,斜身侧坐,目视 远方,象征恒河之水 源远流长。一条腿翘 起搁在树枝上,旁边 有一匹白马,是明显 的佛教暗示。
象征非洲尼罗河的裸 体老人用手扯着一块 头巾,将脑袋严严实 实地遮住,可能是非 洲气候太炎热,用头 巾遮挡流火般的紫外 线;也有人认为是不 明白尼罗河的源头。 在老人的右侧,刻着 棕榈树,这是 非洲典 型的树种。
乔凡尼· 洛伦佐· 贝尼尼(1598-1680)意大利的雕刻家兼 建筑师,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他是那一列杰出 的、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中的最后一人,正是由于这 些人的努力,才使得意大利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 成为西方世界之光。对于贝尼尼,当时人们曾经这样写道: “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 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 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他给予他那个时代的影响在历 史上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红衣主教胸像》 这是一件能让人 体会到生命气息 的肖像作品面部 松软的肌肤和衣 褶表面 光影的分 布能唤起充分的 色彩感。作品体 现的生气和活力, 正是盛期巴洛克 艺术的特征。
教皇乌巴诺八世墓碑 1628 - 1647 年 贝尼尼 乌尔班八世的陵墓雕刻 出这位教宗的坐像,他 举起一支胳臂,作指挥 的姿态。坐像下面是青 铜镀金的棺材,棺材两 侧各有一道德天使,一 边为博爱,一边为正义, 均用白色大理石刻成。 灵活的主题思想把新颖 别致和色彩富丽的陵墓 的各种不同要素结为统 一的整体
劫珀耳塞福 涅》局部
《普拉东抢 劫珀耳塞福 涅》局部
《普拉东抢劫珀耳塞福 涅》局部
《普拉东抢劫珀
耳塞福涅》局部
,贝尼尼似乎疏于刻画 人物的面部表情,特别 是男性的面部表情。少 女扭动的身躯、无助挥 动的双手、绝望中落下 的一滴泪珠、挣扎中翘 起的大脚趾、还有冥王 掐入少女腰部和大腿的 双手……只是,那个冥 王笑容僵硬,简直像个 没见过世面的傻姑爷!
特里同喷泉
《被时间揭去的真理》是贝 尔尼尼在1645年开始创作的, 到1652年完成了作品的绝大 部分。当时贝尔尼尼因圣彼 得大教堂的结构问题而饱受 争议,再加上他的资助人教 皇乌尔班八世去世,使得他 的整个事业处于低谷,他为 自己创作了这尊雕像。 赤裸的少女左手拿着太阳, 侧着脸面带微笑,浅棕色大 理石布幔高高地挂在身后。 贝尔尼尼可能希望用女性来 代表真理。
贝尼尼贝尼尼塑造的人物总是处于激烈的运动中。大理石 在他手中好像已失去了重量,人物的衣服总是随风轻轻飘 起,给人以一种轻快、活泼和不安的感觉。贝尼尼刻划的 人体的数量上不亚于米开朗基罗,而他更善于表现戏剧性 的情节和人体在激烈的运动之中。从其作品中,我们还能 看到古典主义传统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风格, 很明显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响。当组雕《阿波罗和达芙 妮》完成后,贝尼尼赢得了整个罗马的赞美,后来,他进 入教廷,受教皇之托,为圣彼得大教堂了豪华的青铜华盖, 这是雕刻与建筑紧密结合的作品。这件雕刻的十分生动的 作品,充分显示出贝尼尼一心为宗教服务的思想,也显示 出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豪华性、装饰性、戏剧性等特点。 其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柱廊的创造,气势宏大,富于动感, 与米开朗基罗的大教堂圆顶相呼应,使这处景观成为罗马 最壮丽的景观。祭坛雕塑《圣德列萨祭坛》的成功,标志 着贝尼尼雕塑的顶峰的到来。在这件作品中,贝尼尼体现 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它反映了人的尊严、理想和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这也是贝尼尼创作中的积极成分,也是与一般 的巴洛克艺术的不同的地方。
贝尼尼《阿波罗与达芙妮》局部
贝尼尼《阿 波罗与达芙 妮》局部
男性的面部表 情有点麻木, 而女性面部表 情则是十分的 生动。
贝尼尼《阿波罗与达芙妮》头部
贝尼尼的雕制的青铜 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 支援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 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 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 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 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 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 面对东升的旭日,当著朝 圣者举行弥撒。
路易十四胸像 贝尼尼于1665年
飘动的衣摺和卷发,构成非常典型的巴洛克风 格曲线,不过在制作过程中贝尼尼过于镂刻假发 和甲胄,人物的内心缺乏深入的描绘和揭示。
《圣路德维卡.阿尔贝托尼之死》贝尼尼晚期 的代表作。
《圣路德维 卡.阿尔贝 托尼之死》 局部
贝尼尼的对艺术的格言是:一个艺术家 想要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极早的 看到美,并抓住它,二是工作勤奋,三是 经常得到精确的指教。
当这尊组雕被安置在祭坛 上时,上部还加了一束镀金 的金属条。在灯光的照射下, 这些金属条的反光正洒落在 雕塑上,增强了雕像的戏剧 性效果。《圣德列萨祭坛》 可以说是贝尼尼艺术的又一 里程碑之作。
贝尼尼从1645年开始创作著 名的《圣德列萨祭坛》,完 成于1652年,长达十二年之 久。艺术史上称之为十七世 纪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象征欧洲多瑙河 的老人裹着头巾, 须发翻卷,其脚边 是一只口吐喷泉的 雄狮。多瑙河伸出 他的双臂迎向一面 盾牌,盾牌上刻有 圣彼得的钥匙和三 重王冠,还有象征 英诺森十世的徽章, 三朵百合和一只代 表圣灵的鸽子。
象征美洲普拉特河的老 人是一个黑人形象,他 一手撑地,一手高高挥 动着。他坐的岩石上散 落的金币,表示美洲丰 饶的矿产资源。他的眼 睛注视着方塔塔尖上的 鸽子,似乎表明天主教 必将统治美洲。
作者继承了古希腊的雕刻 传统,同时又成功地表现 了动感和现实感。从细节 上看,冥王由于用力而致 使手指几乎要掐入少女柔 嫩肌肤的深深凹陷,少女 由于绝望而落下的一滴晶 莹泪珠,在空中无助而挥 舞的手,和因惊惧而翘起 的左脚拇指,都强烈地反 映了掠夺的主题,突出了 对观众的视觉刺激效果。
《普拉东抢
《圣德列萨祭坛》乔 凡尼· 贝尼尼 ,雕 于1645年 ,位于科 纳罗小礼拜堂 。
这件作品并不是完全宣扬宗 教神秘主义的作品,从思想上 看,这件作品反映了一定的人 文主义色彩,突出了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中, 是有其进步意义的,这是作品 中积极的部分,也是与一般巴 洛克不同的地方。 这件雕塑作品描写的是圣德 列萨在幻觉中见到上帝的情景, 表现了她对上帝之爱的渴望。 她躺在浮云上,脸色苍白,在 昏迷中祈求着神的爱。在她面 前,小爱神,将一支金箭射向 她的胸膛。(当时的意大利正 倡导着禁欲主义,禁欲的痛苦 折磨着无数和德列萨一样的少 女。)而贝尼尼则用坚硬的大 理石刻画出了德列萨的病态, 表现了一个正在渴求爱的女人 最柔软的内心。小天使代表幸 福,与德列萨的卧姿构成了和 谐的节奏,意味着痛苦与幸福 的撞击。
《被烤的圣劳伦斯》 贝尼尼最早期的宗教性雕 塑,栩栩如生的表现了圣劳伦斯被活活烧死前的 痛苦和悲愤。
贝尼尼《普拉东 抢劫珀耳塞福 涅》,大理石雕像
创作于1621--1622年, 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 的博格斯美术馆
《普拉东抢劫珀耳塞福涅》是 贝尼尼早期的作品,描写了冥 王在抢劫少女时激烈争斗的情 景。在这件作品中,突出了两 种力量的对抗:一个强壮有力, 在这场力量的争斗中占有绝对 优势;另一个柔弱惊恐,带着 绝望的目光企图摆脱厄运,是 被掠夺者。这二者的鲜明对比, 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大卫像》
贝尼尼《阿波罗 与达芙妮》 大理石 243厘米 罗马博尔格赛美 术馆
《阿波罗与达芙妮》雕塑描绘的
是古罗马神话中阿波罗向达芙妮求 爱的故事。雕像表现的是阿波罗的 手触碰到达芙妮身体时的一瞬间, 雕刻家采用绘画的造型手法塑造了 一个具有戏剧性效果的群雕,这是 雕坛的空前创举。这组雕像表现了 两个处于激烈运动中的人体,人物 都处在乘风追奔的运动之中,给人 以向上升华、轻盈、充满生命力的 优美感觉。激情、激烈运动正是巴 洛克艺术的特征。 这件雕塑作品既具有古典主义 的典雅,又充满了巴洛克艺术的运 动感和激情,而更让人为之感动的 雕塑所表现的那已经深入人心的戏 剧性情节。
《四河喷泉》作者贝尼尼,时间:创 作于1647--1652年 :大理石 ,现坐落在 罗马纳沃纳广场
《四河喷泉》是贝尼尼为 罗马篷· 腓力教皇的宫殿 设计的喷水池。“四河” 指人类征服的四条大河: 多瑙河、恒河、尼罗河、 里约· 德· 拉· 普拉达河,同 时这四条河流又代表了人 类文明的四块大陆:多瑙 河表示欧洲,恒河表示亚 洲,尼罗河表示非洲,里 约· 德· 拉· 普拉达河表示美 洲。在这里,作者用四个 大理石人体雕像象征了四 条河流,中间是假山和一 个埃及式的方形花岗岩尖 塔,寓意着天主教在全世 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