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和贝尼尼的大卫像之比较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贝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贝尼尼
贝尼尼是意 大利著名雕塑家、 建筑设计家,巴 洛克雕刻艺术风 格的创始人,巴 洛克艺术的主要 代表人物之一。
四、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原意为“不合常规”,17世纪初用 于艺术批评,用来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 离经叛道的事物。这种风格17世纪盛行,主要 表现为力图寓感情于具有感性吸引力的形式中 的倾向。巴洛克艺术将文艺复兴的古典艺术精 神与宗教观念的约束协调起来,表现得庄严而 高贵。巴洛克风格在建筑、雕塑、绘画以及音 乐、文学等文艺领域都曾产生影响。
课堂练习
1.对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 母》、贝尼尼的《圣特蕾莎的狂喜》进行赏析。
2.为什么米开朗琪罗会被视为文化史上的“巨人”?
3.贝尼尼首创巴洛克风格,却被许多艺术史家认作 文艺复兴雕塑的终结者,为何这样评价? 谈谈你 的看法。
谢谢!
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圣 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其中 最著名的是两组寓言人物《晨》与《暮》、 《昼》与《夜》四座卧式雕像。四座雕像冷 静而沉郁,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失去自由和独 立的精神状态。1536--1541年,米开朗琪罗 回到罗马西斯廷礼拜堂,用了近6年的时间, 创作了晚年最重要的作品——教堂壁画《最 后的审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 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罗马圣彼得 大教堂的穹顶、卡皮托利广场行政建筑群等 就是他的建筑设计。米开朗琪罗还曾经有诗 集传世。
二、拉斐尔
拉斐尔是意 大利文艺复兴时 期最伟大的画家 之一,他身上体 现了深邃的人文 主义思想,并赋 予这一思想无与 伦比的表现力。
拉斐尔的圣母像系列到 了晚期画风有所改变。《西 斯廷圣母》就不再着力表现 平民妇女、天伦之乐,而是 塑造出了保护人民的圣母, 明显加深了宗教性。画中的 西斯廷圣母神情坚定,流露 出怜悯,好像要缓缓走下祭 坛,把圣婴献给人民。圣母 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浅析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塑的内在意义
浅析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塑的内在意义曹 琪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摘要:米开朗基罗从小便生活在意大利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幼时母亲的离世和父亲暴躁的脾气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和伤害,使他对生活充满了怀疑。
米开朗琪罗从小爱好绘画,却得不到家人的赞同,常因偷偷学习画画遭到父亲的毒打,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热爱绘画坚定的态度。
他坚持自己的选择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正是由于幼时的经历,使得他的雕塑人物都气度非凡,结实有力,企图通过雕塑得到一丝安慰。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完全的写实,同时会进行想象的加工,这种独具风格的作品最终成为那个时代雕塑的典范,达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雕塑的最高峰。
《大卫》雕塑便是他所有作品中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思想;文艺复兴;大卫;雕塑一、米开朗基罗的生平米开朗基罗于1475年3月6日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叫卡普雷塞的地方,小时候一直被放在当地一个石匠的家中寄养。
幼时母亲的离世和父亲暴躁的脾气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和伤害,使他对生活充满了怀疑。
米开朗琪罗从小爱好绘画,却得不到家人的赞同,父亲对艺术带有偏见,认为从事这一行业是耻辱的,所以米开朗基罗常因偷偷学习画画遭到父亲的毒打,但这并没有丝毫影响他对绘画的热爱,他一直比较有主见,坚持自己的选择,追随自己的理想,最终终于进入到雕塑学校学习。
当时的意大利正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在崇尚希腊古典文化的风气下,他潜心学习和模仿古希腊艺术,这对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米开朗基罗学习的这段日子里,意大利的宗教矛盾和党派斗争非常复杂,最终米开朗基罗在19岁时离开了佛罗伦萨,先后去到威尼斯和罗马,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
他在这期间完成了自己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并一举成名。
时隔七年后,在1501年,他又回到了佛罗伦萨,就是在这里,他开始创作他的作品《大卫》,并耗时四年的时间最终完成。
众所周知,大卫是一位裸体的男性形象,这在当时并不受封建思想人们的理解,并遭到误解。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贝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二、拉斐尔
拉斐尔是意 大利文艺复兴时 期最伟大的画家 之一,他身上体 现了深邃的人文 主义思想,并赋 予这一思想无与 伦比的表现力。
拉斐尔的圣母像系列到 了晚期画风有所改变。《西 斯廷圣母》就不再着力表现 平民妇女、天伦之乐,而是 塑造出了保护人民的圣母, 明显加深了宗教性。画中的 西斯廷圣母神情坚定,流露 出怜悯,好像要缓缓走下祭 坛,把圣婴献给人民。圣母 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三、贝尼尼
贝尼尼是意 大利著名雕塑家、 建筑设计家,巴 洛克雕刻艺术风 格的创始人,巴 洛克艺术的主要 代表人物之一。
四、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原意为“不合常规”,17世纪初用 于艺术批评,用来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 离经叛道的事物。这种风格17世纪盛行,主要 表现为力图寓感情于具有感性吸引力的形式中 的倾向。巴洛克艺术将文艺复兴的古典艺术精 神与宗教观念的约束协调起来,表现得庄严而 高贵。巴洛克风格在建筑、雕塑、绘画以及音 乐、文学等文艺领域都曾产生影响。
课堂练习
1.对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 母》、贝尼尼的《圣特蕾莎的狂喜》进行赏析。
2.为什么米开朗琪罗会被视为文化史上的“巨人”?
3.贝尼尼首创巴洛克风格,却被许多艺术史家认作 文艺复兴雕塑的终结者,为何这样评价? 谈谈你 的看法。
谢谢!
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圣 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 《昼》与《夜》四座卧式雕像。四座雕像冷 静而沉郁,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失去自由和独 立的精神状态。1536--1541年,米开朗琪罗 回到罗马西斯廷礼拜堂,用了近6年的时间, 创作了晚年最重要的作品——教堂壁画《最 后的审判》。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 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罗马圣彼得 大教堂的穹顶、卡皮托利广场行政建筑群等 就是他的建筑设计。米开朗琪罗还曾经有诗 集传世。
米开朗琪罗和贝尼尼的大卫像之比较
⽶开朗琪罗和贝尼尼的⼤卫像之⽐较⽶开朗基罗和贝尔尼尼的⼤卫像之⽐较在看了⽶开朗基罗的视频后,我对⽶开朗基罗的个性和⾃我感触很深,他是个桀骜不羁的⼤师,为了雕塑艺术倾注了⼀切。
他的⼤卫像除了塑造出了健美的体格外,更赋予他震撼⼈⼼的神韵,这⼀点彻底征服了我的眼球;说到贝尔尼尼,他也是个艺术的全才,在⼈体雕塑上有着很⾼超的技艺。
他的⼤卫像充满了动感,对细节刻画精妙,可以和⽶开朗基罗的⼤卫像媲美,下⾯我具体说说对这两座雕塑的看法。
⽶开朗基罗的⼤卫相貌俊美,体格匀称健美,⾻骼肌⾁的线条逼真,显⽰出⽶开朗基罗对⼈体结构的独到研究。
颀长的⼿臂,宽⼴的胸怀,厚实的肩膀,健壮的腹肌和⼤腿,总之每⼀⼨肌肤都充满了男⼈的阳刚之美,迷倒了各个时代的多少少⼥。
⼤卫的经典⽆⼈可以模仿,然⽽最让我着迷的是⼤为那震撼⼈⼼的表情,微蹇的眉头,睁⼤的眼睛,没有多余⾯部动作,完全地刻画出交战前⼀刻的紧张感,眼珠的⿊云像是灼烧的⿊⾊⽕焰,透出的杀⽓像要把对⼿吞噬。
此刻我感觉到了狂风漫卷落叶纷飞的场景,让我觉得也许眼神真的可以杀⼈,也许眼前的对⼿仍然露出不屑的眼神,但是肯定⼼⾥在发虚。
还有他那坚毅、咄咄逼⼈的神⾊⾯对着强⼤的巨⼈,在他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退怯和畏惧,那是绝对相信⾃⼰的眼神,这体现出了⼤卫智慧与勇⽓并存。
再看⼤卫的姿态,多么从容,没有交战的防守动作,这是在⼩看对⼿吗?我觉得⼤卫此时是孤注⼀掷,因为⼤卫凭⼒量赢不了对⽅,只能靠着娴熟的弹⼸把敌⼈⼀击毙命,⼤卫那青筋毕露的右⼿正说明了这⼀点,那是将全⾝的⼒⽓集中到了右⼿,绷紧的肌⾁丝毫不敢放松,作为以投⽯为武器的⼤卫是不能和巨⼈正⾯碰撞的,⼀旦失⼿就没有第⼆次机会,⼤卫机智地选择不穿盔甲正是为了⾏动敏捷。
与此同时也必然造成⼤卫的脆弱,哪怕是被打到⼀下都是致命的,这与⼤理⽯的脆性有异曲同⼯之妙,⼤卫赢在了智慧,此刻我脑海中⼜浮现出⼤卫灵活的跑位,机智地躲开了敌⼈的攻击,看准时机送出全⼒⼀击的⽯块。
中西雕塑的审美解析
中西雕塑的审美解析作者:张蕴艳来源:《艺术广角》2024年第01期摘要雕塑艺术的美感来源,可以从雕塑的特性、雕塑的方式、雕塑的方法、雕塑的材料、雕塑的表现、雕塑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学理分析。
雕塑艺术的一些典型特征,如雕塑是立体的艺术、有深度的艺术,具有量感、触感,其光影变幻的效果、观看角度、空间的虚实关系、材料与工艺、肌理与质感等,都会构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对经典作品进行赏析,可以概括性地追溯西方雕塑的历史及其当代的发展史;列举重要雕塑家与雕塑理论家的作品,也可以从中透视中国雕塑的历史与现状,从而通过当代语境重新检视中西雕塑史。
关键词雕塑;审美;中西雕塑史;经典案例;当代语境一、对雕塑美的学理分析雕塑是一种古老的艺术。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
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
”[1]因此雕塑对绘画、音乐、建筑、文学、媒体影像等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雕塑内含“雕”“刻”“塑”三者的关系,首先是处理或理解“雕”与“塑”的关系。
在古代中国,雕工与塑工不同。
“雕”指对材料进行挖凿削减;“塑”指“用手或工具对黏结性材料进行累积附加”。
[2]“雕塑”一词源自拉丁文,最初意思是在珍贵的石头上刻出纹理或图形来,以及刻在石头上的纹理或图形。
现代雕塑概念,按许正龙《雕塑概论》的解释,“实质上是应用具体材料实施空间制作,形成饱含创意的审美物体”[3]。
简而言之,传统雕塑的概念,可视为在三维空间中运用土、石头等物质材料进行塑造的一种艺术。
现代雕塑的概念,按赫伯特·里德的解释,是“突破传统所接纳的样式,并探寻更契合新时代观念和感觉的独创形式”[4]。
虽然对雕塑的概念众说纷纭,但好的雕塑作品给人带来美感则无疑义。
那么雕塑之美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被人感知的呢?这就需要从雕塑的特性、方式、方法、材料、表现、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大师的杰作
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大师的杰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艺术时期,也是雕塑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其中,许多杰出的大师通过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创作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雕塑作品。
本文将介绍几位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大师及他们的杰作。
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米开朗基罗被公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雕塑家之一。
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动态感。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大卫像》。
这座雕像描绘了圣经故事中的大卫,他准备与巨人歌利亚战斗。
《大卫像》高达5.17米,由一块巨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
米开朗基罗的技巧和精湛的细节使得这座雕像栩栩如生,表现出大卫的坚强和勇猛。
蒂臣诺 (Donatello)蒂臣诺是另一位备受推崇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大师。
他被公认为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在表现上更加注重解剖学和逼真性。
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达维德像》。
这座雕像描绘了圣经中的大卫,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主题相同。
蒂臣诺的作品更加注重细节的表现,通过巧妙地使用光影和线条,使得雕塑从视觉上更具真实感。
贝尼尼 (Bernini)贝尼尼是17世纪意大利艺术家,以其独特的技巧和创造力而闻名。
他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动态感。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巴洛克式雕塑《圣德肋撒像》。
这座雕塑描绘了圣女德肋撒,她迅速飞升至天上。
贝尼尼通过使用流线型的姿势和细致的表情,创造出了一种在石头中表现出灵活性和生动性的令人惊叹的效果。
这些雕塑大师的作品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巅峰。
他们的创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杰作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也代表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精神风貌。
在总结上述内容之前,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大师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创作出了惊艳的雕塑作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向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他们通过他们的艺术表达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为后来的艺术家树立了榜样。
《欧陆记行》米开朗基罗和他的《大卫》
《欧陆记⾏》⽶开朗基罗和他的《⼤卫》《欧陆记⾏》⽶开朗基罗和他的《⼤卫》雕塑,这种象征意义和纪念意义极强的观赏物和纪念物,据说史前时代就有了,中国迄今发现最古⽼的雕塑,属新⽯器时代⽒族公社繁盛时期的遗物。
但是,从浩如烟海的史前雕塑到现代雕塑的世界古今美术史上,⼜据说只有《维纳斯》和《⼤卫》这⼀⼥⼀男两座最杰出的裸体雕塑珍品,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与伦⽐的艺术魅⼒,让⼈们为之迷醉,为之震撼,享受着艺术所带来的极美的感受。
《⼤卫》是意⼤利⽂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体雕像。
雕像⾼2.5⽶,连基座⾼5.5⽶,⽤整块⼤理⽯雕成。
但是,我在佛罗伦萨市政⼴场前看到的是复制品,但这并不妨碍我写这篇⽂章。
以我这种不懂雕塑不懂艺术的凡夫俗⼦来看,他们是⼀样的精美漂亮,不然意⼤利⼈是不会将这个复制品放置在市政⼴场前的。
《⼤卫》是⽂艺复兴⼈⽂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体的赞美,表⾯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着⼈们已从⿊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在改造世界中的巨⼤⼒量。
⽶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了巨⼤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尊雕像,⽽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
作为⼀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境界,《⼤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开朗基罗热爱祖国和⾃由,曾经亲⾝参加过保卫家乡的战⽃;⽃争的失败使他感到失望,从⽽在艺术创作中,倾注其痛苦和寻找⾃⼰的理想。
《⼤卫》雕像创造出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当时全体意⼤利⼈民的渴望:渴望出现这样强有⼒的⼈物拯救祖国、领导⼈民脱离苦海。
《⼤卫》雕像取材于圣经。
《圣经》传说中的⼤卫是⼀个牧⽺少年,容貌俊美,机智勇敢。
圣经记载,当时以⾊列⼈和⾮利⼠⼈交战。
⾮利⼠⼈营中有⼀员⼤将叫歌利亚,⾝⾼七尺,虎背熊腰,他当众叫阵单挑,见此情景,以⾊列⼈⼼存惧怕不敢出来迎战。
三个大卫比较
人物的神情 *第一件作品表现的是,大卫流露出胜利者 的喜悦和 自豪的情景,后两件作品的人物均紧抿双唇和怒视敌 人.前者的神情较沉着镇定,显示出顽强的正义气质,具 有一种正义凛然的风范.后者神情专注,眉稍紧锁.他面 对敌人时毫不畏惧,表达了一种满怀自信和强悍果敢
的意志。 人物的比例 *多纳太罗《大卫》,高仅为126厘米,是三者种 比例最小的,但是他的作品不仅人体比例正确,而且 体态优美,线条流畅,表现了多纳太罗塑造人体的高
。
三者异同比较
• 时间上
• *多纳太罗的《大卫》,是属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早 期的青铜雕塑作品。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 属十六世纪初文艺复 兴时期的作品; *贝尔尼于一个世纪多以后,即巴洛克时期也制作 的同名雕塑.
• 人物的造型
• *多纳太罗塑造的大卫是第一个全裸的人体雕刻, 它标志着希腊、罗马的人体美术传统又得到了恢
• 三作者均认为艺术效果之最强烈处,不在於 表现激烈战争之后的情形,而在於表现面迎 敌人时那种无惧挑战的精神状态.他们虽然 没有具体地塑造出敌人的形象,但透过大卫 的表情动作,观者依然可运用想像力勾划出 站在他们前方的敌人的情形,延展了作品的 空间和感染力。
25 (
如 断 檐 、 波 浪 形 墙 面 、 重 叠 柱 等 ) 以 及 透 视 深
雕 刻 的 。 巴 洛 克 建 筑
巴 洛 克 建 筑 的 特 点 是 运 用
贝 尼 尼 的 主 要 资 助 人 鲍 格 才 枢 机 主 教 在 其 岁
雄 本 质 , 而 贝 尼 尼 抓 住 了 大 卫 的 英 雄 气 质 的 瞬 间
似是一座英雄的纪念碑,高于俗世.
• 三位艺术家虽取材自圣经,却把少年牧童大卫塑造 成一个青年壮士的形象.他们利用了人体优美的线 条和最能表现内在力量的造型,成功地带出一种英
米开朗琪罗雕像大卫像启示录
米开朗琪罗雕像大卫像启示录米开朗琪罗雕像大卫像启示录米开朗琪罗雕像大卫像启示录“西风东鉴”系列:最美的石头会唱歌——米开朗琪罗雕像启示录一(大卫像)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宗教时代,艺术是宗教的婢女,我们看到的美术作品与雕塑作品,几乎清一色地表现着宗教-神的主题。
与达芬奇、拉裴尔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的米开朗琪罗,他的作品虽然还是取材于《圣经》故事,但我们从中读出的却是米开朗琪罗对《圣经》人物的一种反叛与解构。
米开朗琪罗自称是“雕塑家”而非“画家”。
他在1508年3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我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开始西斯庭教堂的绘画。
这全然不是我的事业。
……我毫无益处地耗费掉我的时间。
”米开朗琪罗六岁丧母,父亲把他寄养在塞蒂雅诺一个石匠家。
后来,米开朗琪罗打趣说:“我就是因为吃了石匠妻子的奶,才有了雕塑家的遗传基因。
”米开朗琪罗自认为他一生中绘制最多的宗教壁画,充斥的是虚与委蛇和疲于应付。
而只有在雕塑中才真正寄寓了自己的思想表达。
米开朗琪罗从不肯把自己在雕像中寄寓的思想告诉任何人。
有人问起,他总是不屑一理地说:“干你们的活,执行我的命令。
至于弄清我脑子里的思想,你们永远不可能做到。
”思想不是用语言可以完整表达的。
老子有言:智者不言,言者不智。
当我们对任何一件艺术珍品用文字说明解释时,只会画蛇添足狗尾续貂地冲淡缩减了其本身涵蕴。
雕像本身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大卫像、摩西像、彼得像,是米开朗琪罗的三件代表作。
当我们数百年来久久凝视这三座雕像,与时俱进,常见常新,不断地深化着对米开朗琪罗的理解。
1501年春,米开朗琪罗回到佛罗伦萨。
四十年前,佛罗伦萨大教堂曾委托阿格斯蒂诺.迪.杜乔雕刻一座先知像,作品刚画出草图就停了下来。
这样一块巨型大理石,谁也不敢接手,此时便交给了米开朗琪罗。
这便是后来雕成的《大卫像》。
据《圣经》记载:大卫是伯利恒城祭司那西的小儿子。
大卫生活的年代,以色列人与菲力士人正在频繁发生战争以争夺耶路撒冷的控制权。
浅析米开朗基罗《大卫》的象征精神
浅析米开朗基罗《大卫》的象征精神作者:韩昀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是人类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大卫》的再解读,认为它不仅代表了米开朗基罗对古希腊雕塑中完美人体比例的掌握,更是人体的力量美与英雄主义精神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大卫;力量;精神;英雄主义米开朗基罗于1501年回到了阔别五年的故乡佛罗伦萨。
这个经历过剧烈政治党派斗争的城市,亟需要新的精神信仰来重塑城市的内部团结,时任佛罗伦萨首任执政官的索德里尼想到了圣经旧约中的少年英雄大卫,经过艺术方案的竞标最终决定由26岁的米开朗基罗来完成大卫雕像的制作。
《大卫》由于体积巨大,米开朗基罗耗时三年才终于完成了这件人类艺术史上的杰作,最后将它安放在了佛罗伦萨市政厅广场领主宫的入口处,成为这座古城新的精神象征。
一、精湛的雕刻技艺雕塑《大卫》高约3.96米,加上基座总高约5.5米,而《圣经》中的大卫并不像现存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雕像那般高大威武。
据史料记载,大卫的真实身高其实只有1.6米左右,而他却英勇无惧,只身一人就敢单挑2米多的巨人哥利亚,最后凭着自己的勇气与智慧战胜了侵略者。
米开朗基罗曾说:“我在大理石中看到了一只被禁锢的天使,只有一直雕刻才能将他释放。
”试想一下,少年英雄大卫击倒敌人的那块石头一定是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力量,米开朗基罗的凿刻刀也一定是被赋予了魔力。
他在雕塑过程中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专注度,刀石之间的碰撞产生出力与美的火花,让整个雕塑充满着力量之美。
米开朗基罗对人体解剖学有着精湛的研究,他运用艺术处理手法对《大卫》的人体比例关系进行了调整,主观上将头部及躯干的比例扩大,以期符合人类的视觉规律,当我们从下往上欣赏大卫的时候,视角也就会被引至正确的观感比例。
关于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实践,柏拉图曾经说过:“如果艺术家以真实的比例来塑造雕像,雕像的上半部就会因为比下半部离观看者远一些而看上去相对变小。
西方美术欣赏(10)贝尼尼赋予大理石肉感的天才
西方美术欣赏(10)贝尼尼赋予大理石肉感的天才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
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
巴洛克艺术之父,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贝尼尼主要成就是雕塑和建筑设计,另外,他也是画家,绘图师,舞台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
车展,买cs75,买贵补差,送金条广告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贝尼尼自画像贝尼尼生于那不勒斯,父亲彼得·贝尼尼也是一位雕塑家,1605年举家迁至罗马。
贝尼尼早期作品的灵感来自罗马帝国时期被运到罗马的希腊神话的雕塑。
展开剩余98%在这些作品中,有以羊奶哺育宙斯的仙女阿玛尔忒娅(Amalthea),创作于1606-1615年。
,现存于罗马博尔盖塞(另一种翻译:博格塞)美术馆。
寓言神话的半身像,如“堕落的灵魂”(Damned Soul)和“受祝福的灵魂”(Blessed Soul),完成于1619年,现存于罗马西班牙广场。
《堕落的灵魂》(Damned Soul)《受祝福的灵魂》(Blessed Soul)在1620年代,贝尼尼的雕塑逐步成熟,代表作有:《保罗五世教皇》(Bust of Pope Paul V ),1618年。
《被劫持的普洛舍宾娜》(The Rape of Proserpina),1621年-1622年。
《大卫》(David),1623-1624年。
《阿波罗与达芙妮》(Apollo and Daphne )1622年至1625年。
《圣特雷莎的狂喜》(Ecstasy of Saint T eresa),1645年-1652年。
贝尼尼的其他雕塑作品还有:希皮欧内·博尔盖塞枢机的半身像(Two Busts of Cardinal Scipione Borghese),1632年,博尔盖塞美术馆。
路易十四的雕像(Bust of Louis XIV),1665年,现存巴黎凡尔赛宫。
历史上的今天——1504年1月25日,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完成大卫像雕
历史上的今天——1504年1月25日,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完成大卫像雕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也是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米开朗基罗最出名的应该就是《大卫》,《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来的。
后来教皇就问米开朗基罗是如何创造出来《大卫》这一经典雕像的。
米开朗基罗说,很简单,我只是把所有不是大卫的大理石全部去掉了,于是大卫就诞生了。
其实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很简单,米开朗基罗想要的是大卫,所以他只需要把不是大卫的部分去掉,剩下的就是他想要的大卫了。
其实米开朗基罗创造大卫的想法,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在米开朗基罗参与之前,佛罗伦萨大教堂作品办公室的监察员,主要由呢绒行业和羊毛艺术行业有影响力的成员组成,打算委任制作一系列十二个的大型《旧约》雕像,放在花之圣母大教堂的拱璧上。
其中一个雕像由多纳泰罗于1410年完成,这是约书亚的雕像,由陶瓦制成,第二个也是由陶瓦制成的,不过这次是大力神的雕像,由佛罗伦萨雕刻家阿格斯蒂诺·迪·杜桥于1463年受托完成,学者们认为阿格斯蒂诺是在多纳泰罗的指导下工作的。
由于渴望继续这一工程,1464年,歌剧院与阿格斯蒂诺签订了协议,来制作一个大卫的雕像。
多纳泰罗《大卫》他们提供了一块大理石,这块大理石来自于卡拉拉的一个采石场,卡拉拉是位于托斯卡纳区北部的阿尔卑斯山下的一个小镇。
阿格斯蒂诺只是雕成了腿、脚和躯干的大致形状,对于原料进行了一些粗加工,也许在两个腿之间凿出了一个洞。
由于不明原因,他与这个工程的联系终止了,而多纳泰罗则于1466年去世了,十年之后,安东尼奥·利诺被任命从阿格斯蒂诺中断的地方接着从事这项创作。
随后不久,利诺的合同就终止了,这块大理石被遗忘了25年,一直暴露在大教堂工作室院子里的空气中。
对于歌剧院当局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担忧,因为这样大的一块大理石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当初耗费了大量的劳力,经历种种困难才将它运到佛罗伦萨。
三件最著名的《大卫》雕塑波格塞美术馆5
三件最著名的《大卫》雕塑波格塞美术馆5《大卫》(David)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艺术家贝尼尼1623年至1624年间的作品,其间贝尼尼刚刚完成《阿波罗和达芙妮》的大部分雕刻。
出于某些原因,他暂时中止了那件作品,转而创作《大卫》。
直到这尊和真人等高的170厘米大理石雕像完成,贝尼尼才又重新投入《阿波罗和达芙妮》的制作,并在1625年完成。
贝尼尼《大卫》,意大利罗马波格塞美术馆藏大卫原本是一个普通的牧羊少年,他在对腓力士人的战争中,投石击倒了对方的巨人主将歌利亚,并割下了歌利亚的首级。
此战令大卫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人心中的少年英雄。
大卫后来还有诸多丰功伟绩,并当上了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二任国王,不过都是后话了。
大卫战胜歌利亚这个故事,在西方艺术中可以说是最常被引用的创作题材之一。
且不说这个题材在绘画中的运用,即使在雕塑领域,文艺复兴时期就有多件作品。
其中最为知名的两件目前都存放在意大利古城佛罗伦萨。
其中之一是意大利最杰出的文艺复兴早期雕塑家多纳太罗的作品,现藏于巴杰罗国家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
多纳太罗的大卫已经取得战斗的胜利,他脚踩歌利亚的头颅,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那里。
他目光深邃,似乎正在沉思,整个姿势显得非常放松。
多纳太罗《大卫》,创作于1430-1440,青铜材质另一件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琪罗那件极负盛名的《大卫》像,原作现收藏于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Galleria dell’ Accademia)。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还处在战斗的准备阶段。
他将身体的重心放在右腿上,正处于休息状态。
但是和多纳太罗那件取得胜利后陷入沉思的大卫不同,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却一直注视着远方,左手抓着投石带,似乎一旦发现目标就可以投入战斗。
米开朗琪罗《大卫》,创作于1501-1504,大理石材质抛开这两件作品本身的名气大小不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人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关于米开朗琪罗与贝尼尼心得体会
关于⽶开朗琪罗与贝尼尼⼼得体会呼吸我端坐于室内,夜深⼈静,闭上眼睛细细感受着来⾃中世纪的两个灵魂的触动,脑海中浮现出⽶开朗琪罗的⼈像雕塑脸上沉静深厚的情感,贝尼尼作品在光影下产⽣的富有韵律感的线条,想象着他们的双⼿打磨过雕塑产⽣的粉末,以及脸上因为全神贯注⽽产⽣的微薄细汗,⽿边⼜仿佛听到修道⼠萨伏那洛拉揭露教会⿊暗的演说,和红⾐主教低沉缓慢富有神性的嗓⾳。
蓦然从沉思中回过神,万籁寂静,只听得见⾃⼰的呼吸声,吐⽓与吸⽓,正好像是我从⽶开朗琪罗的作品前⾛向贝尼尼的作品,在此之间不断地徘徊。
⽶开朗琪罗与贝尼尼雕塑作品的艺术风格,正好像是⼈的呼吸。
贝尼尼的雕塑像是吸⽓,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体现出强烈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开朗琪罗的作品让我胸中的⽓息缓缓地沉淀下来,他放诸于这些冰冷的⼤理⽯中的感情需要沉下来去感受,才能体会到其中波涛汹涌般的浓烈。
提起⼆者的⽐较,我脑海中闪现的第⼀个想法便是⼆⼈同名的作品《⼤卫》,虽然⼈物主题相似,选择了强壮有⼒的青年男性,可是在表现⽅式上⼆者是截然不同的。
⽶开朗琪罗的《⼤卫》描绘了⼀个⾝材健壮有⼒的英雄形象,⼤卫炯炯有神的双眼注视左前⽅,眼神坚毅仿佛不畏任何敌⼈,⼀⼿紧握甩⽯器,⼿臂上的肌⾁纹理清晰有⼒,向世⼈展⽰着他的体魄与蕴藏的⼒量,他就那样单单地⽴在那⾥,沉稳地沉静地⽴在那⾥,但是我却能感受到他表情中的警惕,他⾝体下紧绷的⼒量。
⽽贝尼尼的《⼤卫》,它与⽶开朗基罗的《⼤卫》形成鲜明对⽐,显⽰出与⽂艺复兴的古典主义趣味迥然相异的巴洛克审美精神。
在这件作品中,⾯部表情和肢体语⾔的刻画直⽩地表现出了⼈物的⼼性性格,它被处理成⼏乎是凶狠的表情,紧紧抿住的双唇,眉⼼紧皱产⽣的垂线形成异常愤怒的神态,⾝体呈现出⾮常动态的动作,⼿握武器,⾝躯半弯,如⼀把拉满了的劲⼸,展现出⾮凡的⼒量。
⽶开朗琪罗的《⼤卫》显⽰出静穆、单纯的特质,塑成了⼀个庄严、稳定, 对胜利充满信⼼的⼈物;贝尼尼的《⼤卫》则以其富有动感的造型以及戏剧性的艺术处理,在旋风般的运动中, 他的⼤卫具有狂暴的热情。
国外雕塑作品分析
国外雕塑作 品分析
-
1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2
罗丹的《思想者》
3
亨利·摩尔的《斜倚的人形》
国外雕塑作品分析
国外雕塑作品繁多,每一 件都蕴含着其独特的艺术 价值和历史背景。以下是 对其中三件雕塑的分析
1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大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
作之一,创作于1501-1504年
罗丹的《思想者》
2.2 历史背景与象征意义
《思想者》是罗丹对但丁《神曲》中角色 的诠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件雕塑 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 探索。此外,《思想者》还被视为对艺术 家在创作过程中内心世界的表现,体现了 艺术家对艺术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3
亨利·摩尔的《斜倚的人形》
《斜倚的人形》是英国雕塑 家亨利·摩尔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于1939年
亨利·摩尔的《斜倚的人形》
3.2 历史背景与象征意义
《斜倚的人形》创作于二战期间,当时的社会背景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和未 来命运。摩尔通过这件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期望。此外,《斜倚的人形》还 被视为对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体现了摩尔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 求 总的来说,以上三件雕塑作品都是国外雕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们以其独特的技巧和风格 、深刻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而闻名于世。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雕塑家们的才华和艺术价 值,也反映了人类对艺术、历史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这件雕塑以一个坐在石头上的人为主题, 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内省的形象
罗丹的《思想者》
2.1 技巧与风格
《思想者》以其简洁而有力的线条和圆润而 真实的肌肉表现而著名。罗丹巧妙地运用了 人体解剖学知识,使得雕塑的每一部分都显 得非常真实。此外,他还将雕塑与观众的视 角相结合,使得观众仿佛可以感受到人物内 心的深度和情感
【干货】外国美术史知识拓展:贝尼尼、米开朗基罗《大卫》对比分析
【⼲货】外国美术史知识拓展:贝尼尼、⽶开朗基罗《⼤卫》对⽐分析贝尼尼《⼤卫》与⽶开朗基罗《⼤卫》作品分析对⽐:贝尼尼于1623年制作之⼤理⽯雕像。
1.在⼤卫像的雕塑过程中,对其赋予了感情,与⽶开朗基罗的同名作品不同,前者的作品是动感的,⽽后者似乎是准备采取⾏动的姿态。
其扭曲的躯⼲和紧皱的双眉充分体现了⽂艺复兴时代积淀下的巴洛克2.⽶开朗基罗表现了⼤卫的英雄本质,⽽贝尼尼抓住了⼤卫的英艺术特点。
雄⽓质的瞬间。
作品中⼤卫注视左前⽅的歌利亚,双唇紧闭,双腿叉开全⾝肌⾁绷紧,上半⾝向右侧扭曲,左臂摆动到⾝前,右臂伸⾄后背,两⼿⽤⼒拉扯投⽯器两端,更加突出⾝体倾斜度,增加了扭曲⾝体的动态势能,充分显⽰出动作的爆发⼒,他⼿中甩⽯器机弦上的⽯块即将射出,给⼈以蓄势待发之感。
⼤卫右肩斜跨的投⽯框肩带所带来的斜线感、褶皱形成的旋转韵律感,都增加了⼈物的瞬间的动感和即将进⼊战⽃的进发感。
3.贝尼尼的这尊《⼤卫》雕像,其构图造型为“s”型的设计,⼤卫的头部、左脚尖,与右脚尖构成“s”型曲线。
不论从哪个⾓度观赏这件作品,都能看到完美的“s”型动态曲线在健壮的⼤卫⾝上浮现,再配合贝尼尼为其刻画的志在必得的神情以及粗壮的肌⾁,使英雄⼤卫必胜的信念和欲战之势的状态⽣动地展现出来,进⽽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4.⽶开朗基罗塑造的是⼀个神态庄严安静,具有超乎年龄的⼒量感、崇⾼感,充满英雄主义⽓质的静态化英俊青年形象。
⽽贝尼尼所创造的⼤卫是⼀个普通青年的形象,已⾮理想中处于静态的英雄。
雕塑中⼤卫⾝处吉凶未⼘的激烈搏⽃之中,⾝体似乎蕴藏着巨⼤的能量,仿佛能冲破躯壳的束缚,⼈的本质激情得以外化、宣泄。
5.⽶开朗基罗所呈现的⼤卫形象,只追求雕塑⾃⾝情感流露与神态的展现,充分体现出⽂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理性特质。
贝尼尼的《⼤卫》像与之相较,多了不少互动感和想象的空间,更具巴洛克时代的“动感”和⾮理性特质。
比较多纳泰罗、米氏、贝尼尼的《大卫》_秋池
比较多纳泰罗、米氏、贝尼尼的《大卫》_秋池多纳太罗的《大卫》,是属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早期的青铜雕塑作品。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 属十六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贝尔尼于一个世纪多以后,即巴洛克时期也制作的同名雕塑.人物的造型多纳太罗塑造的大卫是第一个全裸的人体雕刻,它标志着希腊、罗马的人体美术传统又得到了恢复。
不同的是多纳太罗的作品使用了青铜,而后两者均为石雕。
米开朗基罗所塑造的大卫是一个身材健硕的意大利青年.青年束发赤裸,有着几近完美的身段和俊俏的样貌。
贝尼尼人物造型与米氏的作品相似,唯体形和身体的细节更趋写实,较接近真人而没有太刻意地被美化.人物的动作多纳太罗的《大卫》,是表现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后,用脚踩在巨人首级上,多纳太罗灵活地运用了希腊雕刻家波利克利托斯的对照手法,重心落于右腿,左腿松曲,形成腰胯部位的转动,展现了人物的优雅与自信。
米氏的大卫双目凝视远方,左手拿着挂在肩上的投石器,右手下垂.他的左脚微曲,暗示正准备投入一场战斗.在静态中内藏一股轻微的动力。
贝氏的大卫动作较为显著夸张.他双手紧握投石器,腰腹扭转,双腿配合正要投发武器的动作.全身肌肉紧缩,蓄势待发。
人物的神情第一件作品表现的是,大卫流露出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的情景后两件作品的人物均紧抿双唇和怒视敌人.前者的神情较沉着镇定,显示出顽强的正义气质,具有一种正义凛然的风范.后者神情专注,眉稍紧锁.他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表达了一种满怀自信和强悍果敢的意志。
人物的比例多纳太罗《大卫》,高仅为126厘米,是三者种比例最小的,但是他的作品不仅人体比例正确,而且体态优美,线条流畅,表现了多纳太罗塑造人体的高度技巧。
米开朗基罗夸张了人物头部和胳臂的体积.由於这作品连基座高愈五米,头部离仰视作品的观者最远,所以将头部放大反能产生比例正确的视觉效果.强大的手部则是米氏为了令人物更显得坚挺有力而作出的设计.贝尔尼尼塑造的大卫只高1.7米,即与真人比例相若,身体比例亦与真人无异.这显示贝氏力求写实,他所塑造的是一个可在现实中找到的人物.但米氏的作品则似是一座英雄的纪念碑,高于俗世.主题的出处。
[转载]三座迥然不同的大卫雕像
[转载]三座迥然不同的⼤卫雕像原⽂地址:三座迥然不同的⼤卫雕像作者:⼩巴不良圣经旧约也许是西⽅世界涵盖⾯最⼴的⼀部经书,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犹太教都视其为滥觞。
⽽旧约之中最为世⼈熟知的⼈物恐怕就是⼤卫王了,这位犹太历史上的传奇英雄,在犹太民族的⼼⽬中⾄为神圣,以⾄于到了《新约》⾥,为了凸显耶稣基督的正统性,还再三强调耶稣基督就是⼤卫的嫡传后裔。
⽽⽂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师⽶开朗基罗在1504年完成的《⼤卫像》,则是古希腊之后最完美最有名的⼀座雕像,也是⽂艺复兴艺术的代表,翡冷翠⼈保卫家园捍卫⾃由的英雄象征,以及数百年来⼈们⼼⽬中男性美的最理想体现。
⼏乎每个到过翡冷翠的游⼈,都会对⼤卫的故事⽿熟能详,从⼤卫如何⽤投⽯器智取巨⼈哥⾥亚,到⽶开朗基罗如何征服那块巨⼤的卡拉拉⼤理⽯。
这尊雕像是如此⼴为⼈知,深⼊⼈⼼,直到今天,俨然已经与那位在以⾊列历史上勇猛善战,⾜智多谋,英俊潇洒,弹得⼀⼿竖琴,能诗善歌的英雄国王浑为⼀体。
谈及⼤卫王,就会⾃然⽽然地联想到⽶开朗基罗的这座经典之作。
⽶开朗基罗在西⽅艺术史上与达芬奇和拉斐尔齐名,素有“⽂艺复兴三杰”之称。
这三位⽆论个性还是风格都迥然不同的艺术⼤师,曾有⼈极为形象地形容他们,多才多艺的达芬奇好⽐深邃浩瀚的海洋神妙难测,⽽优美典雅的拉斐尔恰似坦坦荡荡的平原明朗轻快。
⾄于⼤⽓磅礴的⽶开朗基罗就像峭⽯林⽴的崇⼭峻岭,险峻之中尽显伟岸不群之⽓。
如果说达芬奇是智慧的仙⼈,拉菲尔活脱⼀个理想的天使,那么,⽶开朗基罗就是⼀位充满⼒量的英雄。
⽶开朗基罗对完美健壮的⼈体极为痴迷,不论在他的雕塑还是绘画中处处都焕发着⼀股仿佛开⼭裂⽯般的阳刚之⽓以及英雄式的崇拜。
只要能符合他的审美理念,⼀切繁⽂琐接都可以弃之不顾。
他巨⼈般的⼤卫像就是他的这种英雄理念的最佳体现由《旧约》可知,其实⼤卫在击杀哥⾥亚时年纪并不⼤,⾄少不是⽶开朗基罗创造的那个完美⽆缺,振奋⼈⼼的英雄战⼠形象。
放⽺娃⼤卫甚⾄不是以⾊列⼤军中的正式⼀员,他只是恰巧在为前线上的三个哥哥送⾷物时,碰上以⾊列部族中⽆⼈能敌的⾮利⼠巨⼈哥⾥亚前来骂阵,这才主动请缨出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开朗基罗和贝尔尼尼的大卫像之比较
工程学院机制6班蔡俊涛 201030510601
在看了米开朗基罗的视频后,我对米开朗基罗的个性和自
我感触很深,他是个桀骜不羁的大师,为了雕塑艺术倾注了一切。
他的大卫像除了塑造出了健美的体格外,更赋予他震撼人心的神韵,这一点彻底征服了我的眼球;说到贝尔尼尼,他也是个艺术的全才,在人体雕塑上有着很高超的技艺。
他的大卫像充满了动感,对细节刻画精妙,可以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媲美,下面我具体说说对这两座雕塑的看法。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相貌俊美,体格匀称健美,骨骼肌肉的线条逼真,显示出米开朗基罗对人体结构的独到研究。
颀长的手臂,宽广的胸怀,厚实的肩膀,健壮的腹肌和大腿,总之每一寸肌肤
都充满了男
人的阳刚之
美,迷倒了
各个时代的
多少少女。
大卫的经典无人可以模仿,然而最让我着迷的是大为那震撼人心的表情,微蹇的眉头,睁大的眼睛,没有多余面部动作,完全地刻画出交战前一刻的紧张感,眼珠的黑云像是灼烧的黑色火焰,透出的杀气像要把对手吞噬。
此刻我感觉到了狂风漫卷落叶纷飞的场景,让我觉得也许眼神真的可以杀人,也许眼前的对手仍然露出不屑的眼神,但是肯定心里在发虚。
还有他那坚毅、咄咄逼人的神色面对着强大的巨人,在他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退怯和畏惧,那是绝对相信自己的眼神,这体现出了大卫智慧与勇气并存。
再看大卫的姿态,多么从容,没有交战的防守动作,这是在小看对手吗?我觉得大卫此时是孤注一掷,因为大卫凭力量赢不了对方,只能靠着娴熟的弹弓把敌人一击毙命,大卫那青筋毕露的右手正说明了这一点,那是将全身的力气集中到了右
手,绷紧的肌肉丝毫不敢放松,作为以投石为武器的大
卫是不能和巨人正面碰撞的,一旦失手就没有第二次机
会,大卫机智地选择不穿盔甲正是为了行动敏捷。
与此同时也必然造成大卫的脆弱,哪怕是被打到一下都是致命的,这
与大理石的脆性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卫赢在了智慧,此刻我脑海中又浮现出大卫灵活的跑位,机智地躲开了敌人的攻击,看准时机送出全力一击的石块。
大卫啊,这个神一样的男人,彰显了人智慧的光芒,表现了文艺复兴带来的新鲜血液,人类不再臣服于神权的禁锢,走向了个性解放。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人体美的典范,透出的阳刚之美是让人沉醉,表现了米开朗基罗对完美的极致追求,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他身上所蕴含的张力让人震撼,这份糅合了坚韧与脆弱的极致美感让人印象深刻,这也是为什么他能成为永恒的经典了。
接下来是贝尔尼尼的大卫像,如果说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胜在神韵的话,贝尔尼尼的大卫对动作的刻画更是鬼斧神工的,应该说贝尔尼尼的大卫在某种程度上比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要丰满的。
比起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尔尼尼的大卫更加充满动感,连衣襟的翻折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我觉得这是贝尔尼尼对细节的专注,为了更好地表现交战的紧张而加上了衣襟的卷曲,意在突出大卫的敏捷矫健的身手,弓着的背,
分开的强壮的双脚和拉紧的绳索透
出无形的张力,让人觉得他自己就
是弹弓,要拉动巨石砸向对手,那
种爆发力与那并不魁梧的身躯形成
的巨大反差在我看来又是一种极致
的美感。
那种糅合了阳刚与阴柔的
统一体更接近人的特质,这一点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比是很不同的,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更多的是一种阳刚和粗犷之美,而贝尔尼尼的大卫则更加细腻阴柔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
我觉得米开朗基罗是描绘一种完美的纯粹的美,从形象本身出发表达了对人体美的执着追求,而大卫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而贝尔尼尼则注重对整体的表现力,擅长描绘人物的动态,把大卫战斗的姿态刻画的很生动连贯,给了雕塑活的灵魂。
虽然雕塑是不动的,但是从那种蓄势待发的姿态中我们能感受到力与美的交融,那隐藏在身后的是什么样的武器,也许一瞬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投出强力的石块,打中对手眉心,应声倒地。
贝尔尼尼的大卫从另一种角度表现除了人类的智慧和力量,阳刚与阴柔的统一。
总的来说,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显得更有气势和阳刚之美,也更为人们熟知,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粗犷强悍和简洁之美,就我而言我更喜欢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而贝尔尼尼的大卫在对动态的描摹上有着极高的技艺,处处透着力与美的协调,线条更加柔和细腻,有着阳刚和阴柔的统一性,传达着贝尔尼尼对刻画人体曲线美的极致追求。
两位大师的作品都是永恒的经典,即使大理石会随时间风化,大卫的形象也是不会被人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