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初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实践中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要面向大多数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树立学生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必须重点对学生进行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上要有重大的转变,施行开放式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随着创新教育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创新教育的价值,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创新思维的竞争,而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今实行的素质教育中,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是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初中数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因此,为了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下面我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看法。

一、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立足于以下三点。

1.抓好“双基”教学,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和必备条件。

任何创新都必须有一定的本领,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有牢固的基础和扎实的技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越多,基础掌握得越好,技能越熟练,就越有可能形成创新意识。因此,教学中只有抓好“双基”教学不断巩固学生学习的基础,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法,才有可能成功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否则,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将成为空谈。再者,我们的教学应当面向多数的学生,教学的设计要使得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样的教学才能算是成功的。

例如:在学完《数轴》一节后复习有理数的比较大小中,以前我一般会提问:“怎样运用数轴比较-4与-7的大小呢?”后来我进行了改进,删去了“运用数轴”,这样条件更为宽松,学生可有不同方法选择,给了学生更广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出:用“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来进行比较,还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更有创意的方法:“-4比0小4,-7比0小7,因而-4比-7大。”这个问题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是个难题,又紧紧围绕课本基础知识,多数的学生都能回答,达到了复习知识的目的,而且学生在对旧知识充分理解后又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创新,得到课本中没有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

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数学知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广泛兴趣,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掌握广泛的有关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一节的引入中,我提出问题:“怎样测量一座七层楼的高度?”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回答出下列几种方法:(1)从楼顶垂下一根长线到楼底,再量出这条长线的长;(2)量出其中一层楼的高度再乘以7;(3)测出离楼底某距离的一点对楼顶的仰角用解直角三角形计算求得;(4)用一条足够长的皮尺直接量出楼高……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常用方法,通过思维的纵横发散,知识串联,能举一反三,通过一题多解能使学生找到对问题的新设想、新思路,不拘泥于旧方案,不固执己见,从解法的对比中可得出优劣,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很有益。在回答讨论中,学生积极踊跃,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创新运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要面对大多数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激发学生创新的勇气,树立学生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氛围,

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应当压抑,这样才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力提供机会,发扬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勇于探索,用与别人不同的独特方法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发展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能悦纳自我,勇于自我实现,相信自己能行。为此,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改变评价学生成功的标准。在平时教学中,应当立足于课本的基础知识,有意创造“跳一跳,够得着”的机会,使学生增强信心,产生动力,让全体学生都能够看得懂,都能去积极思考,并能有所收获,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敢于发言,在教师的鼓励下勇于创新,要让课堂体现出数学教学是为了所有学生,这种引导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教学对树立学生的信心是非常有益的,而信心是学生积极进行创新的重要条件。

比如,例如在讲授直线概念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一直延伸到黑板边缘,学生颇感惊讶,纷纷问:老师画这么长做什么?教师做出直线继续向前延伸的手势,接着讲:“这直线笔直伸向前方,穿过教室的墙,前面的南山,一直伸向天空、宇宙……”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兴趣倍增,深刻地理解了直线的概念。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第一课时,教师先用三四分钟时间,利用放缩

尺画了一个小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狐疑:“我们的数学老师不是图画教师,怎能够用这么简单的工具画出这张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画?”老师抓住学生这心情兴奋、思维萌动、注意力集中、求知欲高的时机进行愉快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进行了激发和培养。对学生来讲贴近生活实际,问题解决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得出自己的方法,而且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克服单纯追求理论学习而轻视联系实际的不良倾向,善于把数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题。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性的思维方法。对不同的回答,教师应都给予分析表扬,鼓励学生用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而不应对学生所用方法予以否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最后由学生比较、讨论、评价各种解法的优劣,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气,树立学生的信心。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必须重点对学生进行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在本质上属于思维科学,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的产物,而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离不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善于诱导,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