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3课时 认识图形(2)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认识图形(2)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识别平面内不同种类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能够将图形分类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回顾前一节课所学的几何图形。
2.认识更多的几何图形,并通过分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各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练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教师将所需要用到的教材和教具准备齐全。
2.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提前准备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实物进行辅助教学。
2.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三张纸片,一张平行四边形,一张长方形,一张正方形。
教师让学生先将它们分成两组,并且解释为什么分成两组。
然后再把三张纸片分成三组。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同组的图形有着相同的特征。
3. 认识图形1.教师依次出示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五边形等几何图形,并介绍其特征。
2.学生观察、辨认,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3.教师提醒学生,同组的图形有着相同的特征,不同的图形之间可以通过它们的特征来进行区分。
4.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分组,同组的图形有着相同的特征,请您根据图形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
如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矩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十边形、十一边形、十二边形都是多边形。
4. 练习1.学生用铅笔和彩笔可画出不同的图形。
练习时请注重对图形的描述,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它们的特征。
2.学生利用教室、校园、环境中出现的图形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可以围绕某个图形进行跳跃、绕圈、走线等游戏体验,并通过游戏中的体验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认识。
5.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和认识,并通过练习加深认识和理解。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学生回家整理课堂笔记,将所学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归类整理出来。
2.自主作业:利用家中的玩具或手工制作几何图形,体验绘制过程和体会几何图形中的特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分组、练习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几何图形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进行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进行简单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学习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3. 学习图形的简单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1. 正确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
2. 学习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
2. 学习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
2. 准备一些实物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以便学生直观地观察和触摸。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本节课要学习的图形名称。
二、新课1. 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2. 教师讲解每个图形的特征,并板书在黑板上。
3. 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图形,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图形名称和特征。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图形的图片和实物图形的观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图形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正确识别和命名图形。
同时,教师还要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他们对图形的认识。
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图形的分类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形,并进行分类和比较,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三 认识图形 (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三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描述图形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基本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命名。
2. 图形的分类和描述。
3. 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4. 图形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形模型或图片、实践活动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实践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和经验。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基本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三、图形的分类和描述(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将图形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边数、角度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描述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点。
四、图形的性质和特征(10分钟)1. 教师通过图形模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如对称性、面积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任务,如让学生用图形拼图、画图形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其他图形,如建筑物、交通标志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图形创意设计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3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主要详细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图形的分类及性质,以及简单的图形组合与变换。
具体涉及的正多边形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的平面图形,理解其基本性质,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多边形的识别和性质理解。
难点:图形组合与变换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从而引入新课。
2. 基本概念学习(15分钟)(1)教师展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教师点评并补充,强调正多边形的对称性和边角关系。
3. 实践活动(15分钟)(1)小组合作,用学具拼出不同的图形。
(2)讨论并分享拼图过程中的发现。
4. 例题讲解(10分钟)例题1:找出下图中哪些图形是正多边形?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图形》2. 主要内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正多边形的性质图形组合与变换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正多边形实例,并说明其性质。
(2)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并画出示意图。
2. 答案:(1)生活中的正多边形实例:桌面、窗户、红绿灯等。
性质:对称性、边角关系等。
(2)拼图示例: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正多边形的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图形组合与变换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探索其他类型的正多边形。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2课时 认识图形(1)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图形(1)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
2.认识常见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3.能够按照要求进行简单的分类与图形的比较。
二、教学重难点1.图形的基本概念。
2.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各类图形的实物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Step1师生互动,通过简单的提问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认识图形。
Step2老师向学生展示各类图形的实物或图片,并引导学生自由猜测它们的名称和特征,并一一进行点评。
2. 学习新知识Step3引导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进行总结,讲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等,并解释各类图形的命名规则。
Step4教师一一向学生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这四种常见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应用。
3. 拓展应用Step5给学生出示各种袋子和小物品,要求学生用手摸出其中的物品,以感受、描绘物品外形为主,标明其名称,并一一介绍它们的形状、特点以及应用。
Step6导入比较与归类的概念,给出不同形状的物品,要求学生按照指定要求进行分类,并逐一介绍归为同一类的物品的共性、差异以及图形的相似性。
4. 总结与评价Step7小结本节课讲解的内容,并让学生对所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自我小结和评价。
五、课后作业1.在家中找出不同形状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标准进行简单描述;2.练习圆的画法并画出5个不同大小的圆,并命名标注。
六、教学反思本课认识图形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感知不同形状的物品,让学生在对比和分类中了解图形的特点。
在教学中,注意小细节的把握,如学生对各类图形的感性认识,教师的语言表达和用词准确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尽可能多地使用实物或图形,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使教学短时间内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兼顾。
幼儿园小班精品教案《认识图形》5篇
幼儿园小班精品教案《认识图形》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快乐启蒙》第三单元“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为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名称。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图形的特征,并能准确识别。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卡片若干,磁性教具一套,挂图一张。
2. 学具:彩泥、小棒、剪刀、胶水、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挂图,上面有各种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图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分别拿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卡片,讲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让幼儿观察、比较,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卡片,让幼儿进行分类,并说出每种图形的特征。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彩泥、小棒、剪刀、胶水等学具,合作完成一幅以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为主题的创意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图形》2. 内容:圆形:形状像球,没有角,边缘是弯的。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这三种图形的。
2. 答案:画出的图形要符合基本的形状特征。
生活用品如球、方桌、三角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图形。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创作图形,如用石头、积木等拼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4. 动手操作的指导与组织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入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描述图形的特征,如“圆形像一个滚动的球,正方形像一张方桌,三角形像一座小山”。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引导:刚才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分法,也听了别人的分法,对你有没有启发呢?下面请小组长汇报交流的情况,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组1:我们发现这些铅笔的颜色不一样,可以按颜色分,红色的铅笔分一类,黄色的铅笔分一类。
组2:我们发现这些铅笔有的有橡皮头,有的没有橡皮头。可以把有橡皮头的分为一类,没有橡皮头的分为一类,按种类分。
引导:喜羊羊兴高采烈地来了,它想和我们一起学习,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
二、合作学习、深入研究
(一)分一分:初步认识,揭示概念
1、引导:喜羊羊给每个小组都送了这些盒子,请同学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
2、小组交流。
(1)活动要求:小组内交流你们是怎么分的,请说明你们的理由。
(2)小组活动,教师指导:巡视各组的活动并对个别小组的活动进行指导。
组1:我发现长方体都是长长方方的。
组2:有6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
组3:我看到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
组4:正方体也有6个面,而且6个面一样大,摸起来也是平平的。
组5:我看到圆柱是直直的,摸起来光光的;圆柱上下两个面看起来圆圆的;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组6:求是圆溜溜的;摸起来光光的。
(三)搭一搭:区别物体的特征
《认识图形》课本第53页、54页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
1、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和名称。
2、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特点,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立体图形。
3、能辨认圆柱和球,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
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用它们进行拼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 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拼组。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 教学难点: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拼组。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
3. 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探索与发现(1)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模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共同特征。
(3)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拼组,看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3. 巩固与应用(1)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拼组,巩固对它们的认识。
(2)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图形。
4.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本节课学习的图形,你还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六、课后作业1. 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拼组,看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2. 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说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图形。
七、板书设计认识图形长方体:长、宽、高正方体:棱长相等圆柱:上下底面相同,侧面展开是长方形球:半径相等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会用它们进行拼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西师大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认识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 学习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3. 学会用图形拼组的方法创作简单的几何图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并了解其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图形卡片、贴纸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如玩具、家具、衣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图形的拼组方法,如用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图形拼成一个大的图形。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拼组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形拼组,并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① 圆形是没有边的图形。
()② 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
()③ 长方形的对边长度相等。
()④ 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⑤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长度相等且平行。
()(2)填空题:① 一个____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 一个____形的特点是两对对边平行且相等。
③ 一个____形是由三条边组成的,有三个角。
2. 答案:(1)判断题:① × ② √ ③ √ ④ × ⑤ √(2)填空题:① 正方形② 长方形③ 三角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
最新改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生3:我同意小明的分法。我还把下边这些也分开了。这些是方方正正的;这些是长长的。
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将这些物品分成四类(除漏斗外)。
第一次摸:
师:我摸到了弯弯的、滑滑的面
生:是球吧。
生:也可能是圆柱。
生:反正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你们猜得都有些道理,继续听:还是这个图形,我又摸到了两个平平的面。快猜猜是什么?
生:这是圆柱。
第二次摸:
师:我摸到了平平的面
生:这回又是圆柱吧?
师:不不不,这次可没有弯弯的面了。这次摸到了尖尖的扎手的部位。
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现在你能从生活中找到这两种形状的物体吗?
4.辨识特殊长方体。
师(出示一个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进行辨析):想一想,它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正着看它是方方正正的,翻过来看它又变得扁扁的了。所以它是——长方体。
5.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课上认识的四种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你记住它们的样子了吗?
三.游戏活动,建立立体图形表象
师:接下来,让我们玩儿个小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做:我摸你猜。这个箱子里放着咱们今天学的立体图形。游戏的规则是:我从箱子里摸图形,描述出它的样子,请你来猜它的名称。准备好了吗?
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到生活中寻找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朋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一年级上册 第3章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教案01
第三章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立体图形。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分类,来我们一起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二、感知物体的形状1.看一看。
(2)仔细看一看,图片上有哪些东西?2.说一说。
(1)指定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该怎么分类?根据什么来分类?3.分一分。
根据图形形状,分成一类。
三、了解物体的特征1.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滚一滚。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体验。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感受。
2.交流反馈。
(1)长方体。
长长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这些面的大小不全是一样大的。
(课件演示)(板书:长方体)(2)正方体。
四四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课件演示)(板书:正方体)(3)圆柱。
学生:①这个物体(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
②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可以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
总结: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我们都叫它圆柱。
(课件演示)(板书:圆柱)(4)球。
学生汇报: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会任意地滚动。
(课件演示)(板书:球)四、课堂活动1.认一认,说一说。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三 认识图形 (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三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不同几何图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 学习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不同几何图形。
3. 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图形。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不同几何图形。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分组活动:让学生用积木、纸张等材料,动手拼出不同的几何图形。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拼出的图形,并讨论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让学生用几何图形进行拼图游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总结如何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不同几何图形。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并记录下来。
2. 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区分能力。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认识图形》说课课件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4、感知圆柱5、质疑圆柱师:同学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孙 悟空和他的金箍棒,反问:变化后的金箍棒还是圆柱吗?6、感 知球,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最后一种,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 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放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 方体和立在那的圆柱无法滚动?师:圆柱和球滚动时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 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1、通过实物和模型,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对这些 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感知这些物体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进行简单拼图,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 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1、感知长方体师:请同学们从你们的学具袋里拿出一个长方 体,放在桌上,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
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师:你觉得长方体是什么 样子?(学生描述,师随机板书)2、感知正方体师:我们已经 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拿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 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件演示把一个 长方体紧缩成一个正方体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正方体是多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或者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朋友呢?都长得什么样子?)
七、课堂练习 1.看一看下面的物体都有什么特征。
2. 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 )。 也有6个面,其中至少有2种不同大小的面。 的表面是( )面,是( )。
由上、下两个( )和一个曲面构成。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二课《认 识 图 形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旨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会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加强对峙体图形的直观认识,并通过对话与交 流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几何体之间的不同特点,在使用的实物比较多,注 意组织好课堂,既要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又要注意实物不要损害 、或者实物跌落造成损伤;在分类、视察的基础上,抽象立体图形,认识立体 图形的名称,帮助学生建立“实物——几何图形——几何名称”之间的直观 联系。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3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3单元认识图形(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份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3单元,主要涵盖了图形的认识。
我们将学习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名称和识别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和名称,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图形,并能够运用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和名称,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图形,并能够运用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卡片,学具包括学生们自己画的图形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实践情景,例如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们观察并指出它们所对应的图形。
2. 讲解:我会详细讲解每个图形的特征和名称,例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图形。
4. 创作: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创作一些图形作品,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将每个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写下来,方便学生们学习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回家后,找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观察并指出它们所对应的图形,并将它们画下来,写在作业本上。
答案:根据学生们画的图形,他们应该能够正确地写出每个图形的名称,例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基本图形的特征和名称,是否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图形,并能够运用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创作。
如果有需要,我会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教学,例如教授一些更复杂的图形知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图形。
第3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3章图形的初步认识3.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能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立体图形;2.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3.认识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得到某种特征.重点1.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难点认识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得到某种特征.一、导入新课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带领同学们一起神游大地,去领略祖国的美景.出示图片:北京天坛、故宫、鸟巢、水立方.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展示了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在这些实物中有没有大家熟悉的立体图形?二、探究新知1.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这些物体中有一部分是较有规则的,如:生活物体苹果、球天坛顶端塔顶粉笔盒笔筒类似图形球体圆锥棱锥棱柱圆柱2.常见的立体图形如下图:在上面的图形中:(1)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2)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3)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4)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5)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3.多面体的概念:观察上图2,5与图1,3,4,它们有什么区别?小结:如上图2,5,围成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多面体.4.归纳总结:你能将这些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吗?简单立体图形分类:立体图形{柱体{圆柱棱柱球体锥体{圆锥棱锥5.另外,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三、课堂练习1.在下面四个物体中,最接近圆柱的是()2.下列图形中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上面立体图形对应的实物.四、课堂小结1.简单立体图形分类:立体图形{柱体{圆柱棱柱球体锥体{圆锥棱锥2.多面体的概念:围成立体图形的每一个面都是平的,像这样的立体图形又称为多面体.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4.1第1~3题.本节课的教学应从具体的图像入手,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立体图形,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简单立体图形的分类,渗透分类思想,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比较掌握图形的特征.3.2立体图形的视图3.2.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1.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能力;2. 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重点1. 仔细观察物体,确定好物体的主视,左视,俯视方向;2. 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难点1. 根据立体图形和视图方向,画出立体图形的视图;2. 根据具体的立体图形分析图形的组成等.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给我们描绘了一段庐山瑰丽的风景图.问题:1.从诗中可以看出,苏东坡从不同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观察,那他都从哪些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观察呢?2.诗中蕴含着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描述的形式展示一段风景,通过跨学科的方式,以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到一段如诗如画的境界中来,再从诗句中提炼出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中的“美”.二、探究新知(一)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有一个长方体如图:长方体有6个面,如果我们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去观察,肯定可以确定它的形状和大小,而实际上从正面看与从后面看得到的是同一种图形.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到的是什么图形,边长各是多少?(二)判断由立体图形得到的视图13. ( 2024·江汉区模拟)已知一个几何体如图所示,那么它的左视图是()A B C D9. ( 2024·二道区校级四模)下列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和俯视图完全相同的是()A B C D三、课堂练习1.2024年2月17日,全球首架大型客机从上海起飞参加第九届新加坡国际航空航天与防务展.商飞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如图是大型客机的实物图,其俯视图是( A )A BC D2.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从正面得到的视图是( B )A B C D3.( 2019秋·镇平县期末)一个几何体由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从上面看到的几何体形状图如图所示,其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则从正面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形状图是()A B C D四、课堂小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成为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成为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成为俯视图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29页习题4.2本节课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比较重要,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通过由立体图形到试图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明确从不同方向看物体,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图形,通过观察与归纳能画出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发展观察思维能力3.2.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1. 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2. 使学生能利用三视图来描述出实际的立体图形.重点1. 仔细观察物体的主视,左视,俯视图,根据三视图描述出立体图形;2. 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难点1. 如何根据三视图,画出正确的立体图形;2. 根据三视图对立体图形做相关计算(面积,体积,个数等).一、导入新课健康饮水从“凉白开”开始,同学们用来烧开水的水壶是啥样子的呢,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下面看看老是找到几种常见的电热水壶的样子,看看跟同学们加的是否一样呢?二、探求新知(一)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抽象出具体的物体形象.是不是各种形状的都有呀,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电水壶的三种视图,试着想象一下这个电水壶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分别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样子:________.(二)通过观察三视图,确定物体具体形象.三、课堂练习1. 如图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那么这个立体图形是()A B C D2.如图为某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这个几何体可以是()A B C D3.下面两幅图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为()A B C D4.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圈和左视图如困所示,则组成该几何体所用的正方体最少是()A.5个B.6个C.7个D.8个四、课堂小结通过观察物体的三视图(包括三视图所标注的数据等),抽象出具体的立体图形并描述出来..能通过分析三视图,对立体图形进行相关计算.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29页习题4.2本节课让然关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通过由观察三个方向的视图,来确定立体图形是本节课的重点,开始可以由简单的,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述具体的立体图形,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演示得出结论,然后总结规律和方法,逐步过渡到能直接抽象出立体图形.3.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等实践活动,丰富立体图形的认知和感受,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2.会判断所给定的平面图形能否折成立体图形;3.给出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能说出相应立体图形的名称;4.会判断给定的平面图形是否为某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并会把一个简单的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重点根据立体图形研究其展开图和根据展开图判别立体图形.难点研究一个简单立体图形展开图.一、导入新课1.观察生活的周围,就会发现物体的形状千姿百态……,这其中蕴含着许多图形的知识.2.当我们进行包装时,它们的展开图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探究新知1.圆柱体是我们所熟悉的图形,那么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呢?请你画出来.2.“折一折”:如下图是多面体的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3.正方体有哪几种展开图,你能画出来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将结果画在黑板上,教师及时予以总结.正方体展开图如下图:根据图形做出归纳小结:第一行是1-4-1组合;第二行第1~3个是2-3-1组合;第二行最后两个分别是2-2-2和3-3组合.三、课堂练习1.如图,()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2.如图,下列图形是某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说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3.在图中添加一个小正方形,使该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围成一个四棱柱,不同的添法共有()A.7种B.4种C.3种D.2种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31~132页练习第1,2,3题.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学习本节课内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多从具体的实物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规律并及时进行总结,然后再通过抽象的想象来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3.4平面图形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画图——认知——设计的过程,了解生活中的圆和多边形;通过画图——分析——归纳,了解多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将一个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2.能力目标:从具体图形中,通过抽象、概括,画出它的表面形状,把一个多边形进行分割转化成三角形,从中渗透数学转化思想,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点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圆、多边形及其给生活带来的美和享受,进而认识多边形,会将一个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难点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一、导入新课1.观察下面所示的各物体,你能画出它们表面轮廓线的形状吗?2.虽然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立体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的世界,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知道,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组成的,我们也知道,其实有时我们观察物体,都是从其表面开始的:生活物体硬币镜框塔的横截面三角旗扇子表面图形圆长方形六边形三角形扇形二、探究新知1.其实,生活中的物体,它们的表面都是有一定形状的平面图形,如:2.观察这些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是怎样构成的吗?概括:(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2)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按照组成多边形的边数,多边形可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另外,多边形也可分为凹多边形与凸多边形.3.我们都知道,每个多边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三角形组成的,即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如:从上图中,可以发现三角形的个数刚好与边数有一定的规律:三角形的个数=边数-2三、课堂练习1.下列图形中,是四边形的是()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⑤2.如图,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按如图的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十五边形可以分成________个三角形.四、课堂小结1.(1)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2)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2.在多边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36页练习第1,2题.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数学的具体图形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结论.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出规律,应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2.本节课能抓住学生的爱好和心理需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并能把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3.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多边形和圆,并认识到它们可以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的基础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了教学,同时学生也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3.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3.5.1点和线1.使学生理解任何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体会线段、射线、直线的形象,正确区分这三个图形,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感受、体会、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掌握两点间距离的概念.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熟悉简单的几何语言.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一、导入新课1.如果你站在一座足够高的楼上,望着楼底下的某一个人,那么你将能见到什么?2.黑夜中用聚光灯照射远处的墙壁,我们会看到什么?3.如果你把一条两头都打结的绳子拉直了,你将能发现什么?二、探究新知1.从情景中,我们可以知道,你能看到的将是一个点,而这个点就表示着这个人或聚光灯照射处的位置,因此,可以概括:点通常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点图形:·A表示:点A(A点).2.日常生活中,一根拉紧的绳子、一根竹竿、人行横道线都给我们以线段的形象.线段图形:表示:线段AB线段d3.利用线段的形象,我们顺利地引出了射线与直线.概括: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射线图形:表示:射线AB射线d直线图形:表示:直线AB直线d4.小结:对于线段、射线、直线,应该进行综合的比较:线段射线直线图形表示线段AB 射线AB 直线AB几个端点2个1个0个能否延伸不能向一边无限延伸向两边无限延伸能否度量能不能不能5.试一试.(1)线段公理观察下图,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径,你会选择哪一条?从上边的图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如果从A地到B地,走直路的路程是最短的,即在这些把A,B连结起来的线中,线段AB是最短的.概括: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2)直线的公理我们要把一根木条钉紧,只用一个钉子,行吗?那么至少需要钉几个钉子才能将木条钉紧?由生活中的经验,我们都知道,一个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钉子才能将木条钉紧.概括: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课堂练习1.四条直线两两相交,其交点个数最多有()A.3个B.4个C.5个D.6个2.如图所示,共有线段________条;共有射线________条;共有直线________条.3.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木板上,用手拨木条,木条能转动,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木板上,就能固定细木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堂小结1.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3.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4.5第1,2题.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入门课,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对于本节课来讲就很重要,教师可以从具体形象的实际例子入手,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抽象是数学的一种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的物体、图形中抽象得到点、线、面、体等数学概念.概括事物的数学属性,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实际物体,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习惯.3.5.2线段的长短比较1.使学生分别掌握测量与重叠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2.使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所隐含的意义,能从“量”与“形”上进行转化;3.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算.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其原理.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数量”的角度引入到从“形”的角度来分析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一、导入新课1.如果有两个同学在比较高矮,你们一般是怎么做的?解决方法:让两个人站在一起来比较;分别量出这两个同学的身高.2.如何比较数学书长和宽的长度大小?你能够想到什么方法? 解决办法:可以拿两本相同的数学书,将长和宽重叠进行比较;分别测量长和宽的长度;用圆规截取书本的宽度,再和长相比较.二、探究新知1.从上面的探究总结,怎样比较下图中两条线段的长短?小结: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 (1)用刻度尺度量;(2)利用圆规进行移动.如图有线段AB 与线段CD ,且进行了以上的有关比较方法.如果通过比较可知:线段AB 比线段CD 短,则表示为: AB<CD(或CD>AB)2.如图,MN 是已知线段,你能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条与MN 相等的线段吗? 小结:我们可以先画射线AB ,然后用圆规量出线段MN 的长,再在射线AB 上截取AC =MN ,那么,AC 就是所要画的线段.3.在一张半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 ,将线段AB 折叠,使点A 和点B 重合,折痕与线段AB 的交点为C ,测量AC 、BC 和AB 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小结:AC =CB =12AB ,AC +CB =AB归纳: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如上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 三、课堂练习1.如图①,AD =AB -________=AC +________.2.如图②,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 是线段的中点的是( )A .AC =CB B .AB =2AC C .AC +CB =ABD .CB =12AB3.在直线m 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AB =4 cm ,BC =3 cm ,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OB 的长.四、课堂小结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 (1)用刻度尺度量;(2)利用圆规进行移动.2.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如下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C =CB =12AB ,AC +CB =AB.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4.5第4,5题.在本节课的安排上应逐渐在几何中渗透几何语言的描述,并应注意到其语言的规范性.在知识上应对本节课内容上有所拓展,而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引导学生来发现问题,并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6角3.6.1角1.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对角的认识,建立起几何中角的概念,并能掌握角的两个定义;2.使学生掌握角的各种表示方法;3.使学生掌握平角、周角和直角的概念;4.掌握角的单位换算,会进行计算;5.会用角准确地表示方向.重点角的概念及两个定义和角的表示方法.难点角的单位换算和用角准确地表示方向.一、导入新课观察下面的图形,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这些图形都给了我们角的形象.二、探究新知1.根据你对上面角的观察,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小结:角的定义:(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2)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看,角可以看成是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2.如何表示一个角呢?小结: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如图所示):3.平角和周角在上面的旋转过程中,有两种特殊的情况:第一种是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第二种是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重合,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4.角的度量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从量角器中我们已经知道如果把周角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一度,记作1°,但是一个角并不正好是整数度数,与长度单位一样,考虑用更小一些的单位.把一度分成60等份,每一份就是1分,记作1′;而把一分再分成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秒,记作1″.这样,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有如下关系: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5.方位角还记得下图的八个方向吗?但在日常生活中,八个方向是不够用的,这只是一种大致的方向.如果要准确地表示方向,那就要借用角度的表示方式.三、课堂练习1.计算:(1)180°-(35°18′5″+62°56′15″);(2)180°-79°36′20″;(3)73°45′55″+61°41′37″.2.写出图中所有小于平角的角.四、课堂小结1.角的定义(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2)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看,角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2.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重合,这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3.角的单位换算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4.我们可以借用角来表示方向.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48页练习第1,2题.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从学生所熟悉的图形入手,结合学生小学已经掌握的关于角的知识来逐步引入本节课内容,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给角下定义.在讲解时,可利用相关的教具进行直观的演示,以利于学生理解.角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一定要讲清楚每种方法怎样表示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角的度量单位的换算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可提醒学生仿照时间的换算来进行记忆.在进行换算时,教师要先进行示范讲解,将每一步的过程演示清楚,然后可适当补充练习,使学生掌握.3.6.2角的比较和运算1.了解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2.掌握角的度数的运算和角的运算;3.掌握角的平分线及其应用;4.会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重点1.角的度数的运算和角的运算;2.角的平分线及其应用.难点1.角的度数的运算;2.角的平分线的应用.一、导入新课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哪些方法?小结:测量法;叠合法.2.我们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二、探究新知1.角的大小比较(1)出示教具,探索讨论:观察以下三个角,你能说出它们的大小吗?(2)学生提出方法,教师小结: ①叠合法(课件)把一个角放到另一个角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其中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这一条边的同侧.②度量法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再加以比较. 2.角的和差关系(1)观察下图中有哪几个角,把它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图中角之间的关系填空: ∠AOB =________=________; ∠BOC =________=________; ∠AOC ==________=________.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圆规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4.角平分线(1)请同学们把一个角的两边对折,让两边互相重合.这时,我们将看到这个角的中间有一条射线,请你测量所分成的两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2)小结:这条射线将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时,我们把这条射线称为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归纳: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已知OC 平分∠AOB ,则有:∠AOC =∠BOC =12 ∠AOB ,∠AOB =2∠AOC=2∠BOC.三、课堂练习。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讲义)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讲义)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的学习,能够认识常见的图形,如点、线、圆、三角形、正方形等,并能正确地称呼它们。
2、能识别图形的特征,例如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以及掌握用实际的办法判断各种图形。
3、掌握基本的画图技巧,能够准确地用尺子或者直线画出各种图形。
二、教学重点:1、认识图形。
2、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3、练习画图手艺。
三、教学难点:1、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2、能够准确地用尺子或者直线画出各种图形。
四、教学策略:采取“理论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
首先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明确认识不同的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试画,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掌握准确的画图技巧。
五、教学过程:1、认识图形教师通过图片、图表等来讲解学生所需学习的图形名称及特征,例如点、线、圆、三角形、正方形。
其中,点是没有长度、宽度、高度而仅有位置的几何概念。
圆是由无数条等长的弧线所构成,弧线的两端都在圆周上,并且与圆心相交的图形。
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所组成的图形,有三个顶点。
正方形有四条相等的边,四个直角和四个内角为90度。
2、图形特征教师通过讲解不同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各种不同图形的特点。
例如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3、实际操作练习给学生一些图形,让他们根据课上所学,描述出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并可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用尺子或直线从头开始画出这些图形。
如果学生练习不好,可以手把手地教他们。
4、让学生自己寻找图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置一些具有特征的图形,让学生自己找到它们,并自己描述出名称和特征。
六、作业安排:1、课后作业一:学生需要在作业本上画出一些含有点、线、圆、三角形、正方形等的图形,并指出相应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课后作业二:教师可以找到一些图片让学生辨别其中图形名称和特点。
七、教学方法:1、讲解法:由教师进行内容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种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第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教材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其中的圆是曲线图形,其他都是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本单元继续教学直线图形,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编排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给图形知识的教学增添数学文化的内涵。
1.以“边”为切入口,体验平面图形可以按边的数量分类。
直线图形都有边、有角,图形的特征往往表现在它的边和角上。
研究图形的边和角,是建立图形概念,掌握图形特征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边,体会有些图形的边的数量相等,有些图形的边的数量不等,从而按边的数量对图形分类。
初步认识“几”边形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教材在适当引导之后,让学生体验数学内容,形成自己的认识。
(1)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认识多边形。
第26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四边形从已经认识的图形开始,两块地砖的面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茄子”卡通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图形的边,通过看看、指指、摸摸等活动体会图形的边,并数出两个图形都有四条边。
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接受“豆荚”卡通讲的知识:“它们各有4条边,都是四边形。
”“想想做做”第1题从两个方面巩固初步形成的四边形概念,一方面是有四条边的.图形才是四边形,没有四条边的图形不是四边形;另一方面是四边形中除了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外,还有以前没有学过的图形。
教学五边形和六边形,采用体验与迁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白菜”卡通问题的启示下,由学生得出:有5条边的图形是五边形,有6条边的图形是六边形,初步形成“有几条边的图形是几边形”的概念。
教材里呈现的五边形与六边形都是两个,其中一个是一般的图形,另一个是正多边形。
既接触特殊图形,也接触一般图形,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正确的多边形概念。
(2)用小棒搭图形,体会几边形有几条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第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材分析一年级教材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其中的圆是曲线图形,其他都是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本单元继续教学直线图形,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编排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给图形知识的教学增添数学文化的内涵。
1.以“边”为切入口,体验平面图形可以按边的数量分类。
直线图形都有边、有角,图形的特征往往表现在它的边和角上。
研究图形的边和角,是建立图形概念,掌握图形特征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边,体会有些图形的边的数量相等,有些图形的边的数量不等,从而按边的数量对图形分类。
初步认识“几”边形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教材在适当引导之后,让学生体验数学内容,形成自己的认识。
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认识多边形。
第26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四边形从已经认识的图形开始,两块地砖的面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茄子”卡通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图形的边,通过看看、指指、摸摸等活动体会图形的边,并数出两个图形都有四条边。
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接受“豆荚”卡通讲的知识:
“它们各有4条边,都是四边形。
”“想想做做”第1题从两个方面巩固初步形成的四边形概念,一方面是有四条边的图形才是四边形,没有四条边的图形不是四边形;另一方面是四边形中除了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外,还有以前没有学过的图形。
教学五边形和六边形,采用体验与迁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白菜”卡通问题的启示下,由学生得出:有5条边的图形是五边形,有6条边的图形是六边形,初步形成“有几条边的图形是几边形”的概念。
教材里呈现的五边形与六边形都是两个,其中一个是一般的图形,另一个是正多边形。
既接触特殊图形,也接触一般图形,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正确的多边形概念。
用小棒搭图形,体会几边形有几条边。
在例题里教学了“有几条边的图形是几边形”,“想想做做”第2题继续体验“几边形有几条边”,从而完善多边形的概念。
要求学生用小棒分别搭出五边形和六边形,通过“至少要用几根小棒”体验五边形有5条边,六边形有6条边。
教学时要强调“至少”,使搭的每条边都只用1根小棒。
小棒的长度可以都相等,也可以不都相等,这样就能搭出各种五边形和六边形,使概念的外延得到充分的展现。
把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获得多边形的概括性认识。
“想想做做”第3题里有九个图形,其中有比较特殊的
图形,也有一般的图形,要求统计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
把每个图形边的条数写在图形上,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去数图形的边,另一方面能随时保存数学信息,便于统计。
这是从儿童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作出的安排。
通过统计和填表,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体会平面直线图形可以按边的数量进行分类。
2.通过图形的变换活动感受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培养空间观念。
折、分、拼、移都是变换图形的常用手段。
有些变换,改变了图形的本质特征,由一类图形变成另一类图形。
有些变换,并不改变图形的本质特征,仅是非本质属性的变化。
因此,变换能让学生在动态中深入地认识图形。
“想想做做”第4题用一张长方形纸依次连续地折,指出每次折出的是几边形。
学生照教材里的图示每折一次,手里的图形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但是,图形的边的条数有时会增加、有时会保持不变、有时会减少。
在边的条数的变与不变中,对多边形的认识趋向深刻。
“想想做做”第5题把一个四边形、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都分成三角形,说出最少能分成几个。
这是一次边想像边操作,在实践中体会规律的活动。
“最少”分成几个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如果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不受“最少”的限制,不仅问题的答案无限,还缺失了思维的价值。
为了把
原来的图形分成三角形,要在图形内画对角线。
在画的过程中能发现,应该从图形的某一个顶点出发,与其他不相邻的各个顶点连线。
还能发现四边形最少分成2个三角形、五边形最少分成3个三角形、六边形最少分成4个三角形,图形的边数越多,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也多。
这些体会的获得,是空间观念的发展。
3.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学能力。
适宜学生的开放性问题,能营造体现个性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合作学习和共同发展的需要。
“想想做做”第6题在一张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在正方形纸上的位置决定剩下图形的形状特点。
学生动手剪,会出现三种情况:剩下的图形分别是五边形、四边形或三角形。
这道题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想到三种情况,也不要求记住各种情况。
只要全体学生都认真参与,在班级内会出现剪的各种情况,于是产生交流的兴趣与需要。
通过交流,体会剩下的图形形状的多样性,激活思维。
七巧板是传统的玩具,教材编排《有趣的七巧板》这一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平面图形,巩固学到的图形知识;鼓励有个性的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实践活动分五步进行。
第一步认识七巧板,在“茄子”卡通问题的指导下观察七巧板,了解一
共有七块图形,其中三角形5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1块;5块三角形的大小不完全一样,2块最大的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2块最小的三角形大小也一样。
第二步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先拼成正方形,再改拼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
这一步让学生体会七巧板是用来拼图形的,在拼图形的时候,要有选择地使用七巧板,拼法不同,拼出的图形不同。
第三步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成已经认识的图形,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通过拼和说,巩固图形知识,体会图形的变换,初步掌握拼法,激发活动兴趣。
第四步增加选用的块数,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拼图形。
由于选用的块数增加,拼法就灵活,拼成的图形就多样,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形成拼图的技巧。
第五步用一副七巧板拼图形,拼出的不限于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各样的图形。
在有趣的拼图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