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散文指导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散文中的托物言志

志向几何物言我心——散文中的托物言志执教年级七年级群文篇目《白杨礼赞》《荔枝蜜》《松树的风格》教学目标1 对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有较全面的了解。
2 能掌握托物言志的一些技巧。
3 能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引入托物言志。
幻灯展示什么是托物言志。
二、指导学生阅读《白杨礼赞》中的“托物言志”。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直接描写白杨树的句子。
2.引导完成表格(幻灯片展示)3.小结。
三、学生合作探究《荔枝蜜》《松树的风格》中的“托物言志”。
学生自主完成下列表格:四、梳理统整,找规律。
1归纳出这类文章的相之处同。
(结合本节课三篇文章以及课内学过的托物言志类文章,探究这类文章的特征。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要求学生把总结的共同点填入表格中。
引入“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1)找准“物”(大千世界,花草虫鱼、日月新辰、山川河流、雨雪雷电、用什物品、都可以成为我们所托之物)(2)托物部分往往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言志部分往往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3)抓住特征状物,由表及里将特点升华为某种精神品质。
(4)由此及彼,由物及人,联想言志。
(5)寄情于物,塑造物的艺术形象。
(6)志的抒发所占篇幅不宜过长,要言简意赅。
2.以“仙人掌”为例谈谈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文(1)抓住物的特点展开描写。
仙人掌——不择环境,哪怕再贫瘠的泥土也能生根长大。
依然能开出鲜艳美丽的花。
它不仅耐旱,而且耐寒, 不畏恶劣气候,仍能茁壮成长。
(2)将特点升华为某种品格精神。
顽强的生命力、百折不挠的性格、坚持不懈的精神。
(3)由物及人,引出赞美歌颂的对象。
(书抒发人生感悟,用象征,比拟等手法)原来环境并不能决定一种生命的成长乃至其它,生命的存在源于自己的抗争。
人也要有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坚强的意志生存与生活。
五、课堂训练: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物”(如:树根、爬山虎、菊花、蚂蚁、火柴等)展开联想,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及积累电子教案

《生命赋》示例
托物言志类散文整体把握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找出所托之物
生长得很顽强, 很自信,很精神
有着坚忍不拔 的生命追求
显示出强劲的 生命力
3、理解散文所言之“志”
要珍视生命,尊重生命 要顽强追求,努力展示生命光彩
当然,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各个步骤 是密不可分的,这里一步步展示阅读步 骤,是让你有依据可寻,有方法可求。
反问句的作用:
1.反问可以加强语气,有强调作用(结合文章 内容)。 2.并且发人深思,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文中 的气势和说服力。
托物言志类散文 阅读和积累
一、散文的定义
散文,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 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 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 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 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认识。
二、散文的特点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 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 力;
1、生动优美句示例: (1)早春……使者。 点评:万物尚未苏醒而柳芽已顶着严寒冒出来, 一个“顶”和“冒”字,把柳芽坚韧的生命力展露 无遗,把它比喻成报春的使者,更表达出作者 的敬佩之情。(对象、特点、感情)
(2 )麦收过后……第一乐章。
点评:这个句子中,“窜出”“探头顶破”等词语 极富表现力,不仅写出了豆芽初生的过程,还揭示 出它内在生命力的强大。而“满地象是用五线谱写 成的生命第一乐章”,比喻巧妙,形象地写出了初 生豆芽的外在形象,而且还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充 满情趣。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1.学生已经学过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对托物言志手法基本了解,但有遗忘;
2.在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时对作者“志”的分析有难度。
学习目标
1.回顾复习,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手法。
2.总结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3.通过对所托之“物”的具体内容的梳理,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的“志”。
评价任务
评估任务1:对《秃的梧桐》的结构分析和内容的理解
(方法总结)
环节三
实战演练:《秃的梧桐》
1.默读,进行圈点批注,梳理《秃的梧桐》的结构。
2.分析文章围绕梧桐树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物”的描写和“志”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
3.做《秃的梧桐》课后题
对应目标2.总结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目标3.通过对所托之“物”的具体内容的梳理,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的“志”。
内容:
写“物”的环境,如《白杨礼赞》中写西北高原,《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起到衬托“物”的作用。
写“物”的外形,如《白杨礼赞》中写白杨树的枝、干、叶、皮,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物的特点。
写“物”与它物的关系,如《爱莲说》中莲与菊、牡丹,《白杨礼赞》中白杨与楠木。它物起到引出事物、对比、衬托“物”的作用。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环节一
活动一:读文
1.回顾托物言志手法的概念,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手法。
2.小组讨论,补充完善表格,展示学生成果
对应目标一:回顾复习,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手法。
环节二
活动二:识法
(1)通过表格梳理总结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阅读方法:物-似-志
(2)通过表格梳理总结托物言志类散文围绕所托之“物”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物”的描写和“志”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巧

“托物言志"是借助富有某种显著特征的具体之物来寄托特定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类散文,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之物的特征,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志趣愿望的散文。
“托物言志”中的“物”是作者借助那些与现实密切相符的事物作为自己思想情感的载体,将其人格化、感情化,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借助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对这个思想情感“载体”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寄托自己的情志。
一、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即是“托物言志”,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
一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会提示所托之物。
像《红砖颂》,标题中的“红砖”便是所托之物,《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也是所托之物。
但有的散文,题目不能提示所托之物的,我们也有办法找到它。
如《荔枝蜜》,从题目中不能判断,但我们通过全文,可以看到作者所描绘的事物有荔枝树、荔枝蜜和蜜蜂,那么,这三个事物哪一个才是所托之物呢?通过分析文章描写的重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便可以确定所托之物是蜜蜂。
找准所托之物,这是我们把握主旨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条件。
二、分析外形特征以及所处的环境,展示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如《红砖颂》第一段中的描写“泥家生的女”、“窑中长成人”,提示了砖平凡普通的身份;第二段中“一团黄泥”“一件朴素的黄袍”写出了红砖外形的纯朴;第三段中的“棱角分明”从外形写红砖的刚毅;“松又坚”、“脆又韧”是对其内在品质的评价。
事实上,事物的外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红砖的内在品质: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奉献、无悔。
这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如《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三四段写到一株柳所处环境,在青海高原,寸木不生、有的是青石嶙峋的山峰,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
第五段对一株柳的描写: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方法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方法一、了解托物言志的概念。
宝子,咱得先知道啥是托物言志呢。
简单说呀,就是作者通过描写一个事物,像什么花呀、树呀、小动物之类的,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情感。
就好比你看到一个人写梅花,他可不是光说梅花好看,他可能是想借着梅花不怕冷、在寒冬里还能盛开的特点,来说自己也像梅花一样,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能坚强面对呢。
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小秘密啦。
二、找文中描写的事物。
咱读这类散文的时候呢,首先就得把作者描写的那个东西找出来。
你就像个小侦探一样,在文章里到处看看。
比如说这篇文章写的是竹子,那你就把所有描写竹子的句子都划出来。
看它是怎么写竹子的外形的,是又高又直呢,还是细细弱弱的;再看写竹子的颜色呀,生长环境呀这些。
这都是很重要的线索呢,就像拼图的小碎片,咱得先把它们都找齐咯。
三、分析事物的特点。
找到描写的事物了,那咱就得分析分析它的特点啦。
还是拿竹子来说,要是文章里写竹子在狂风里也不会被吹倒,那这就是它坚韧的特点。
要是说竹子一节一节的,很有秩序,那这可能就是它有节制或者有规律的特点。
咱得把这些特点都琢磨透了,这就像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一样,你只有知道它有啥特点,才能知道作者为啥要写它呢。
四、体会作者的志向或情感。
这一步可关键啦,宝子。
当我们知道了事物的特点后,就得想想作者想借这个事物表达啥。
如果竹子有坚韧的特点,那作者可能就是想表达自己也想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啥挫折都不放弃。
或者作者在官场不顺,看到竹子自由自在生长,就想表达自己向往自由、不受拘束的情感。
你得把自己代入到作者的情境里去感受,就像你穿上作者的鞋子,走他走过的路,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思啦。
五、关注文章的其他元素。
除了上面那些,咱也不能忽略文章里的其他东西哦。
像文章的标题呀,有时候标题就已经暗示了作者要托物言志的内容。
还有文章里的一些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就像小信号灯一样,直接告诉你作者的情感走向呢。
再有就是文章的结构,它是怎么引出这个事物的,又是怎么把这个事物和自己的志向联系起来的,这些都要好好看看。
托物言志类散文教学策略

托物言志类散文教学策略托物言志类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通过描述物体或事物的形象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教授托物言志类散文。
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
托物言志类散文通过描写事物的特性、特征和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学生需要明确这种文学形式的独特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托物言志类散文作品。
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托物言志类散文作品通常通过对物体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因此,学生需要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引发他们对事物背后的意义和符号的思考。
第三,进行文本解读和讨论。
选择适合学生的托物言志类散文作品,进行文本解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思想。
教师可以针对文中的具体描写和比喻手法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第四,进行创作与分享。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托物言志类散文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的指导和建议,并组织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理解和欣赏。
评价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托物言志类散文,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托物言志类散文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情感与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托物言志类散文写作指导学案

托物言志类散文写作指导学案【训练内容】托物言志类散文写作。
【训练目标】1.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多留心身边事物。
善于发现并捕捉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亮点”,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2.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善于对“物”的特征作细致描绘,抓住事物的特征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巧妙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3.充分体会“托物言志”散文的含蓄美。
运用细致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描摹事物,在富有层次的描写中把感情恰当地融入到事物中,抒发情感。
4.立意是灵魂,即托物言志中的“志”。
训练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迸发哲思的火花。
引导学生从广泛的人生现象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共鸣与启迪。
【训练课时】二课时【写作指导】一、教师导引从小我们就会背诵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
那么什么是托物言志呢?二、思路点拨(一)什么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趣和情感。
采用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二)怎样才能写好托物言志的散文呢?其实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我们也接触过,比如七年级上册的《紫藤萝瀑布》、《贝壳》、《蝉》都属于这一类,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宗璞笔下的紫藤萝花,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
作者正是借这开得热闹繁盛的紫藤萝,表现了排遣“这些时一直压在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对那个疯狂的年代既无花又无香,似乎“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的愤懑之情,抒发自己在紫藤萝淡紫的辉煌和淡淡的芳香的感染下,有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产生了虽遭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悟,要去创造生活,“不觉加快了脚步”的美好愿望。
作者笔下的紫藤萝花瀑不只是大自然中的景物的写实,而是人生的象征,是人的精神、品格和意志的象征。
运用托物言志分析三步法解析巴金的散文灯

运用托物言志分析三步法解析巴金的散文灯
《灯》是巴金先生创作1942年的一篇散文,着它,仿佛随着巴老回到了他作为有思想有情的热血沸腾的青年时。
《灯》反映了巴金先生的一追求,也反映了他“灯”的情。
与小说相比,散文并不是金先生的主体创作内容但散文作为他小说作的补充和内容的延续,更明确谈出了自己的写作图和人生态度。
在“灯”中,作营造了一个巨大的黑暗背景但于黑暗中却有着不可遏制的激情热情之火无处不在,成灯寓于每一段文中。
这是一篇写得很美的散文构思美,手法美,语言美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教情境,探究背景、组织生研读交流、课外拓展等手段刻体味巴金以“灯”为象征物的刻内涵。
一、创设情境、唤醒情感记忆
成功地导入一课文,对教学效果起着要的作用。
本文的导语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唤他们情感记忆为目。
可以设计这样两个步:(一)渲染情境这是一个寒冷冬夜,四周一片漆,在暴风雪中,你一个人冒风雪,摸索前行。
此刻,你最渴望见什么?预设答案:。
追问:灯光起到什么作用?光能给你这样一个在黑夜中摸的行路人带来什么?
指名一两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灯给暗中的人照亮指引带来光明,给困中的人温暖勇气带来希。
托物言志作文的写法指导

托物言志作文的写法指导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指导一、“托物言志”手法释义: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此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的“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又如《白杨礼赞>,为了言“志”—歌颂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北方抗日军民,选择了“物”——大西北最常见的白杨树,这才“托物言志,极出色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点:1、由此及彼,联想言志。
2托物言志,首先要选好所托之物,把握住其“外形特征”,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志”才能凸显。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2、由表及里,想象深思。
作文时,要抓住被描写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由表及里,从而能生发出哲理或人生启示。
如对枫叶作了细致的描绘(红字),作者展开想象,托物言志,赞美了枫叶的坚强、刚毅,也表现了其蕴含的精神。
3、抓住特征,象征咏怀。
象征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从具体事物的本质特征中,抽象出某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品质和精神,以达到“咏怀”的目的。
写作时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穿插自己的情感发展),使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统一,实现从实到虚的转化。
简单地说就是因物抒情或因物明理。
例文展示:那棵树十几年的经历让我不禁觉得,本该精彩的人生却淡而无味。
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同样枯燥的事情,让我厌烦。
经历过几次不顺心的事,我开始想逃离这尘世。
我对母亲说:“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再多的努力看来也只是徒劳,那么多人在我之上。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文指导-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底由衷旳赞叹大自然旳神工妙手,随即花是花,人是人,
在各自旳世界里生活,辉煌也罢,衰落也罢,不会引起
我别样旳情怀.直到我见到了一品红.
❖ 第一眼见到一品红是在距它数十米之外,那烈火一 样旳红艳令我暗吃一惊--竟有红旳如此彻底旳花!走 进一看,那红旳烈火一样热烈旳“花”居然是叶子!花 非花,雾非雾.一品红从此开在我旳心里,我总觉得这 奇异旳花卉好像隐喻着人生旳某些什么.
石榴
❖ 五月过了,太阳增长了它旳威力,树木都把各自 旳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旳时候,有少数旳 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 旳最可爱旳一种。
❖ 石榴有梅树旳枝干,有杨柳旳叶片,奇崛而不枯 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 去了梅柳之短。
❖ 最可爱旳是它旳花,那对于炎阳旳直射毫不避易 旳深红旳花,单瓣旳已够陆离,双瓣旳更为华丽,那 不是夏季旳心脏吗?
“梅”
特点:百花开罢它独放,不畏风雪不争春.
陆游有诗:咏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所言何志?
人应有不畏风雪不争春旳内在人格美.
❖“假花”与“真花”
❖ 归纳:假花纵使再美.再逼真.也不属于任何季 节.他没有生机.没有昨天和明天,没有凋零, 也没有希望.真花虽然不够完美.却有整个旳 成长过程.有无限旳生命活力.让我们做一枝 有灵魂.有热情.充斥期望充斥真诚旳真花!
❖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 私地向人们贡献。我喜爱它旳平凡、它旳 朴素、它旳顽强。我觉得人也需要有一点 野菊花旳精神,要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 不求索取,只是予以、予以……
❖ 荷花扎根污泥,可它却出淤泥而不染, 在墨绿旳枝干上,开出一大朵素净旳花。
❖ 荷花不单单以它旳卓绝风姿吸引着我, 启示着我,而且还以它那无私旳献身精神感 染着我。
20200727新初二语文 第二课时《托物言志散文阅读指导》(授课版)答案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指导”参考答案:《紫藤萝瀑布》1.色形味繁茂、生机勃勃(4分)2.比喻/化静为动,将盛开的花比喻成帆,笑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饱满、旺盛、灿烂,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生命的喜爱、赞美之情。
3.异:《紫藤萝瀑布》托物言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同:都表现了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积极乐观的人生感悟。
一棵小桃树答案:18. (4分)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蜂蝶漠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
19. (4分)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桃树”比作“一只天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在暴风雨中饱受摧残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爱怜。
20.(4分)没有偏题。
一来奶奶与小桃树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奶奶就没有小桃树;二是作者正是要通过赞美小桃树来表达对奶奶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1. (4分)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或理想);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折,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白杨礼赞》答案:(一)16.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2分)17.①干、枝、叶、皮(2分)②力争上游、笔直、倔强挺立、努力向上、参天耸立、不屈不挠(2分,至少写四个)18.不矛盾。
“极普通”是从它的生长环境、普遍性和外形特点来说的,“不平凡”从它的精神气质和象征意义来说的。
(3分)20.因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而且“坚强不屈与挺拔”。
(2分)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分)《野菊花》1.答案: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
评分:共5个要点,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全对得3分。
2.答案:①不任人摆布;②不禁锢自己;③不固守现状。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第④段描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散文写作之托物言志法

荷花(莲):高洁、坚贞纯洁、脱俗持久、清白、幸运、恩爱关怀
梅花: 坚强、高雅、高尚的心灵、高风亮节、高洁、澄澈的心、 坚贞、 坚毅、 忠实、忠贞、浩然正气、独立创新
菊花:清净、高洁、真情 紫荆花:亲情、兄弟和睦 紫薇:沉迷的爱、好运、雄辩、女性。 向日葵: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积极向上,乐观开朗。 蔷薇:爱情和爱的思念。 玫瑰:爱情、爱与美、容光焕发 芦荟的花语:合作、“洁身自爱,不受干扰”、“花开富贵,芦 报平安" 桂花:是崇高美好的,吉祥的象征,代表收获。
总结(注意事项和写作技巧):
1 .写作基本功要扎实:拟好题目,围绕中心,不出 大误,语言要精炼有感染力 2.搜寻特定环境、状态下的事物(描写对象)如上面 所讲到的(傲雪怒放的梅和雨中抗争的紫荆花) 3.拓开思路,状摹事物。(由物想到人) 4..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 (借花或植物“言志”)
“爬山虎”没有五颜六色的鲜花那种娇艳 的姿态,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但它却给人以 力量,使使们努力奋进。每当我在学习和工 作中遇到困难,正想偷懒时,一想到“爬山 虎”那种奋发向上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 就感到羞愧。这时,这会立刻振奋起来,鼓 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实在是 令人敬佩的。你看它,不管刮风下雨,墙面 多滑,它总是一步一步向上长,直到墙顶, 俯瞰大地。它生长速度慢,不如雨后春笋, 可是,过不了几天,你会突然发现,它又长 高了,纤细的身影努力向上,漫成一片。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 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 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尔后,又是皱折,浮动 不定。有时也有鱼儿的“拜访”。风是魔鬼,杂草 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了它。 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 沉雨打萍”。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 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波;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托物言志散文阅读-揣摩表现手法,分析句段作用辅导讲义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揣摩表现手法,分析句段作用课前一开心鲁迅:“晚安!”语文老师:“晚安”中“晚”字点明了时间,令人联想到天色已黑,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
而在这黑暗的天空下人们却感到“安”,侧面反映了人民的麻木,而句末的感叹号体现了鲁迅对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知识梳理阅读思路:温故知新题一:茼蒿①秋天来了。
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菜园子里空空的。
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
②在择取了所有的故事和细节后,春天的序曲夏天的辉煌只剩下了半青半黄的提纲,枝枝蔓蔓地留在读过的残页上。
③霜冻来临前,蒿菜落种了。
没有人问过他们为什么要生在秋天,生在万物都结果的时候。
④问谁,问上帝吗?⑤蒿菜,学名茼蒿,杭州人又叫菊花菜。
木屑一样的籽,粗糙;干燥,风吹雨打日晒,撒在哪里都发芽。
⑥严寒来了。
浩浩荡荡的西北风凌厉如刀,在风的砍削下,他们甚至没有所有植物都要挺起的躯干,每一片叶子都从根上生起,却毫不懈怠地上举,你撑着我,我扶着你。
⑦他们所有的骄傲都潜藏在冬天的绿色里,敦厚、坦诚,任严寒拍打,仍敞开着胸膛。
⑧尘世间的每次召唤,他们都高喊着,雀跃着,一朵朵争先恐后往前涌。
选上的,以荠菜的做法,放在滚水里汆,拧干,切碎,和笋一起拌了,放在餐桌上,聊以解人思春之愁。
⑨最粗壮,最饱满的蒿菜走了,菜园子里一片狼藉。
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芯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
生活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⑩十天半个月后,他们又是葳蕤一片。
命运之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蒿菜仿佛有无尽的生命力,前面的去了,后面的又来。
⑪利用他们是多么省心的一件事啊,他们取之不尽,他们生生不息。
⑫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奉献。
可书上说,他们是一种菊科的草本植物,只是“嫩茎、叶可作蔬菜”。
⑬是因为他们的无言,才没有人尊重他们作为植物的权利吗?⑭仲春,当他们老得再也不能被采摘的时候,他们的每根躯干才结上了一个小小的花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物言志类散文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类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
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一、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一般结构:1、一般结构:开头——托物——言志——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2、“托物”部分,往往又由两部分构成: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
3、“言志”部分则一般有三部分:由物到人由人到人的精神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当然,“言志”的这三部分并不是每篇文章里都有,也许有的文章只由物到赞人,也许有的文章有前两部分,也许有的文章只有最后的人生感悟部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结构框架图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写作,首先是立意。
我们要注意的有以下方面:(1)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
a、写此物含彼意b、明写物暗喻人。
(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4)立意可发散性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向立意。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1.首先,要分清文中所描写的对象是“物”还是“景”。
“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所以这里的“物”通常是指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描写,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比如《白杨礼赞》中屹立在北方平原的挺拔的白杨树,《松树的风格》中坚强、不畏环境恶劣的松树等,都是具体的“物”——植物。
而“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而《荷塘月色》中的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春》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的春景,都是写风景,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事物。
其次,要分清文章通过描写对象,是在表达某些“志”还是在抒发某种“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志,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
“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比如《白杨礼赞》表达的是对北方农民乃至中国农民的坚强品格的赞扬;“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而《荷塘月色》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愁闷与无奈;《紫藤萝瀑布》表达的是对顽强生命的一种赞叹与欣赏。
2.个性感悟文本,分析形象特点。
生动描绘事物是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独特风采。
抓住特征,细腻描绘,只有形似,才有可能神似,因此我们要全面地分析所托之物的形态、色泽与特征。
如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里的这段描写便是典范: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犟挺立的一种树!为了展示白杨树的风采,文章抓住树干、树枝、树叶、树皮四方面全面刻画,形象地展示了其“顽强向上”的精神品质。
白杨树的精神品质挖掘出来了,文章所要赞美的北方农民“朴质坚强的精神”也就表达出来了。
窗前的树张抗抗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
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
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
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
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
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
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
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
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
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
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
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
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
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
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
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
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
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
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
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
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
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
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
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
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
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
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
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
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
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
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选自《读者)2007年第23期)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4分)第1题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和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通观全文,把握文章主要描写的是洋槐的什么特点,即把握托物言志中“物”的特点。
通过全文,不难找出特点。
答案:春天的洋槐既隐绿又不喧哗,在清风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天的洋槐在秋风乍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
18.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3分)第2题考查对文中洋槐形象的把握,即考查托物言志的“志”的内容。
可结合文中“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等语句来概括。
答案:洋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朴实和坚强。
19.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3分)第3题考查对文章详略安排的分析。
要扣住洋槐的品质特点来分析,意思对即可。
答案: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坚强不屈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20.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3分)“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瑰花如雪。
”第4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品析。
可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如修辞、词语运用、写法等,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答案:此句运用了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21.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
(5分)解析:作家张抗抗的这篇散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紧紧抓住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洋槐沉稳、朴实和坚强可贵的品质。
从洋槐的身上,我们获得了生活的启示: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第5题考查我们读文的感悟,是本文的延伸和拓展,考查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谈人生启示要联系洋槐的品质,后一问答案不唯一,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言之成理,符合要求即可。
这道开放题,练习对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答案:示例: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西风胡杨作者:潘岳(历史学博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
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
我去了塔里木。
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32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3800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忍的树。
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
那种遇强更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村庄,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
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所有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