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与看法论文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与看法论文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离不开生活,它本就是从生活中来并且服务于生活的,所以思想品德教育需要融入生活化理念。
初中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紧密结合生活,让学生爱生活,积极生活,并且从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对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与看法。
1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涵生活化教学理念,就是将生活渗透到教学中,让其贯穿在每个教学步骤中,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
教育从生活中总结,所以要回归于生活。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自己去挖掘和生活有关的资源并运用到教学中;其次,把学到的知识回归生活,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良方。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核心是生活,这种理念为我们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转变提出了很好的方向。
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也应该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生活状态,创造出一个良好、生动的生活氛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下学习成长。
2 生活化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亲自去体验知识和技能并且运用在生活中。
所以在教学的许多方面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进行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
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叙述生活化理念应如何渗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
2.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新课改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在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
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选择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拿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要求初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观察搜寻能力。
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内容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对关于集体主义和团结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不可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应该将讲道理变成提问,如:你觉得我们的班集体是怎样的班集体?你有为我们的班集体做过什么?你和同学们在其他同学受到欺负时是怎样做的?是逃避还是帮助?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学生肯定都愿意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回答,在平常的同学关心和班级整体中体会到集体意识,在平淡的生活中懂得集体的含义。
浅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初中科学教学思想
浅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初中科学教学思想发布时间:2023-01-30T06:28:33.53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9月第18期作者:郑仙诺[导读] 从学生生活和已有认知出发,教学通过各类引发思考的事例和现象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提出问题等获取知识的动力郑仙诺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中学、325035摘要:从学生生活和已有认知出发,教学通过各类引发思考的事例和现象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提出问题等获取知识的动力。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落实“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初中科学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以及发现问题、观察生活的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生活,让学生可持续且全面良好的发展起来。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教学初中科学是一门将自然界中多样化的事物进行研究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主要还是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由浅至深的融入到科学探究中去,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那么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让学生比较形象且深刻的感受到科学这门学科的魅力,进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与应用能力呢[1]?一、初中科学学习的现状分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教学上或者实验中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问题往往是因为好奇心和求知欲所诞生的产物。
人们也就会为自己思想的产物而努力思考、学习。
解决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比解决他人提出来的问题更具有内驱动力。
而现今,不能说是所有学生,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待科学的认识可能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学习。
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的时候,依旧没有意识去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会形成学习仅仅是学习知识,应对考试的机械重复过程。
当然,由于初中科学的涉及面比较广泛和知识点浅显,不足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深刻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以及发现问题、观察生活的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生活,这也是现今从事科学教育的理念体现。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一、问题提出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与之相应的是,思想品德新课标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生活化教学。
基于生活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才会是有鲜活生命力的,脱离生活开展的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生活,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才能走出单纯的知识灌输,乏味的道德说教的怪圈;只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
因此,空洞的说教是不易提升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的。
在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注意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原有的知而不行,到知而行之,内化行为,提升感悟的过程。
教师创建生活化的活动情境,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课堂教学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实践探索1、在面向学生生活中追源在教学的时候,教师指导追寻思想品德概念定义的源头,把思想品德概念回归到生活之中,让学生自然感悟到品德的规范都来自于生活的需要,理论知识就与行为活动“等同”起来了。
只有知道了品德理念的起源,并且通过亲身体验之后,才能够促使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并且付诸于行动。
例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
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小到为人诚实不说谎,大到对、对祖国的忠诚,诚信二字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论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讨论论文1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概念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不仅仅是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以现实生活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教育理念,主要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为理论依据,只有走进生活面对实际,使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才能真正的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最终成为指引人们幸福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日益远离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最终将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的挑战。
为此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的高度相融合,让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当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毋庸讳言,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开展的基石,更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供应了切实的理论依据。
(一)、关于“生活世界”的阐释生活世界的概念是现在西方哲学中一个关键的范畴,是由胡塞尔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只有和现实世界相统一,并且参加其中那样才是生活在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世界。
总的来说胡塞尔的思想是立足于超验现象学来构思自己的生活世界理论的,他阐述的生活世界思想,具有原创性,并且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继胡塞尔之后奥地利的一位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生活世界理论,并且提出了“生活形式”概念一词,他的生活形式概念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生活形式和语言情境共同打算的,想了解语言的意义必需先来了解使用它的人当时所处的生活形式,也就是说生活形式是词语意义的来源。
与此前两位不同的是哈贝马斯,哈贝马斯是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他的社会批判理论认为语言在终极的意义上并不是由主体的先验意识所构成的,语言只是一种主体间沟通交往的过程,并且以语言作为基础,或者说是以交往行动为基础,人所生活的世界就是由交往构成的世界,哈贝马斯的哲学理论较胡塞尔和维特根斯坦要更进一步,他的社会哲学使人回归到一种相互沟通的生存状态,既消解了科学世界的抽象性,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开头向人性化的生活世界转变了。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徐晓红(作者简介: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万向初中教务处,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21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正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品行素质,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
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初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
只有从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意义”。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生活。
把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当作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关注个体的日常生活,又需要去建构个体的可能生活。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二、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思想品德课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程是涵盖了社会生活在内的综合学科,很多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只有联系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学生才会兴趣盎然而不枯燥的进行学习。
(一)联系生活立体化。
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进行品德修养的基础。
我们不能知性地将其分割成碎片,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时要注意其立体性、系统性。
1、联系学生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其间的喜、怒、哀、乐,同学之间的故事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用自己的身边事来引导自己有所获、有所悟。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摘要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本身蕴涵着教育。
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才能很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人文价值,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激发政治课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心灵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本身蕴涵着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
就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来讲,也就是坚持一贯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这里的“实际”,不仅指社会现实生活,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
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才能很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人文价值,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激发政治课的生命活力。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的思想问题或心理问题。
如:怎样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关系、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对待考试成绩、怎样对待别人的议论、怎样对待自己看不惯的事情等等。
二是着眼学生今后成长发展的实际问题。
青少年面临的是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因此要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人全,必须培养自主意识、改革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等。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体验这些意识,进而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增强这些意识。
如初二法律常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重点。
上课时我准备了以下一则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当有人在危难之时,许多人会伸出援助之手,有的人会见死不救。
有人建议刑法中应增设“不施帮助罪”用以制裁见死不救者。
然后组织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后,由学生自由发展自己的意见。
有的人认为这样做很好,会使那些缺乏“爱心”“良心”的人不再见死不救,有的同学认为不能这么做。
因为“如果我不会游泳,这样做反而会丢了我的性命”。
有的同学认为这样做有利也有弊,围绕这个问题,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思维过程,并且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论文
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
”现代生活教育规则认为,教材只是凭借的材料和工具。
在教学中,我们究竟是教教科书还是用教科书教?是教学科知识还是以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感悟人生?在新课改中这是一个值得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一、让案例“导课”,带学生进入“情景”。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好的导课如同序幕,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
一节好课首先要把握住导入新课这一环,就像足球比赛一样,有的哨子一吹,马上“进入角色”,踢起球来生龙活虎,得心应手;有的几分钟尚未进入“角色”,稀里糊涂输了一局。
上课也是如此,一开始就利用案例把学生吸引住,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会呈现活跃气氛。
例如,在讲解>时,请学生欣赏韩红mtv《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探讨经营者应该履行怎样的义务,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营者义务和消费者权益的一致性。
在这里,我做了一个技术处理:第一遍声音很轻,当凄美舒缓的歌声在教室里响起,教师放慢语速、充满感情地讲述歌曲《天亮了》的创作背景。
讲述完毕,师生完整欣赏一遍歌曲。
“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就是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再看不到爸爸的脸,爸爸妈妈就这么走了,留下我在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整个课堂显得格外安静,每位同学都“浸染”其中,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二、给学生创造一个创意空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让生活增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赵季生(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影响了学科价值功能的发挥。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让思想政治课的效率得到提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教学"生活化".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探讨了如何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生活化鲜活的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
"新教材内容的编写把基本理论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提高课堂的生活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架起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政治,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
如何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来实施。
一、课前教学生活化教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他们理解政治书本知识十分重要。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立足校园课程资源、社会教学资源、家庭生活资源三大生活资源,有意识地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或事例,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改造教材,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理解知识。
比如,在讲《经济生活》模块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框内容前,我大量搜集有关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相关材料,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分配制度与我们息息相关。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论文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比重也在逐年扩大。
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严重脱离实际生活,致使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形同虚设,不仅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会因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因此,相关教师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将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简单来说就是要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将所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通过这一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因此,在平时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加大对生活化这一模式的探索研究力度,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可以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调动,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地爱上学习,爱上思想品德课程,提高自我修养。
第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是近些年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在教学过程中缓和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第三,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学习来了解目前社会上提倡的优良品质。
让学生下意识地去学习国家的优良传统,从而实现自我品德修养的提高。
由此可见,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连,对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在生活化理念还没有提出之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会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来进行。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对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的思考
思想 品德课 教学 改革 的显 著之 处在于激 发学生 的
探究 热情 , 培养他们 的探究能力 , 而不 是给他 们现成 的 结论 。探究要在特定 的情境 中进行 , 教师就应努力还原 社会 生活 中的情 境 , 学生 “ 为 模拟 ” 社会 真实 , 学生有 使 身临其境 的感觉 。在这种情境 中围绕 探究 问题 , 教师与 学生之 间 、 学生 与学生之 间进行深 入探讨 , 一步 步接近
归生活 。 这就要求我们 的教育和教学必须从传 统课 堂中 走 出来 , 去关 注生 活 , 构建生活化课堂 。 笔者结合 自身对
当学生看完 以后 , 即提 出问题 : 立 你看 到了什 么? 想说点 什 么?通过学生 对这些 情景的体验和感悟 , 引导他们 分 析得 出生 活中有 千姿百态的行 为 ,有的行为带来赞誉 、 带来光荣 , 的行 为带来 谴责 、 有 带来耻辱 , 人们用各种各 样 的行为践行着不 同的荣辱 观 , 我们要 践行正确 的荣辱 观 , 要对 自己的行为做 出正确 的选择 , 就 就要思考 行为
和结果之 间 的联 系 , 出所要 共 同探究 的话 题 “ 为和 引 行
新教材的使用 , 谈谈对构建生活化课堂 的认 识 。
一
、
构 建“ 生活化课堂” 的基本依据
思想 品德课 是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 , 理应 与学生生 活息息相关 。 但是长期以来 , 思想 品德 的课程 目标单一 , 仅指向学 生知识 与技能的获得 , 而忽视学生 的情感 和价 值 观。这种课程 目标缺 乏对生活和学生 的正确认识 , 把 学 生看作是被动接受 知识的容器 ,忽视学生 的情感 、 心 理, 或者说没有认识 到学 生是作为丰富多彩 的生活世 界
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政治论文
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政治论文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政治论文漠视自身生命,伤害他人、缺乏公德心、破坏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对待生命问题上出现的错误行为,要纠正这些错误行为,首先就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呢?一、生命教育的内涵要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生命教育。
笔者认为,生命教育是对生命关怀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引导学生关注和敬畏一切生命,培养生存能力,学会享受生活,爱护生存环境,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使学生认识自己并欣赏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发挥自己的生命潜能。
(2)使学生能够接纳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
(3)让学生体会世界的美好,理解生命的意义,由爱己、爱人推广到爱众生,适应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帮助学生体会与世界、与宇宙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情趣,体味生命的快乐,追求生命的归宿,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
二、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行性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有单一式课程和渗透式课程两种类型。
在我国还没有将单一式纳入到学校日常课程之中,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几乎都是在渗透式课程中进行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其内容本身就隐含着生命教育的资源,与生命教育的内容具有一致性,因此,将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成为可能。
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就是要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融人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使其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对学生的生命关怀,贯彻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危机自救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论文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回归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意味着学校、家庭、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思想政治论文范文篇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摘要】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回归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但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于培养会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的人,即会学习、会工作、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这说明学校、家庭、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大家的印象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不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学习邓小平理论,还有就是晦涩难懂的哲学。
所以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抱着可学可不学、无聊、抗拒的心态,以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学校忽视、老师厌教、学生逆反问题。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现在的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不管他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决定着他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并成为其他素质发展的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课,既是一门社会科学教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对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教育具有独特的核心地位和重大作用,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取代的。
怎样让学校重视这门课,怎样让大家从仅有语数外重要的观念中转换过来,怎样让学生了解在课后的生活中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本人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学校生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职校的学生,大多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才走进职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抱有到职校玩玩的心态,家长也有把孩子放到职中养养大的想法。
所以上课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的人比比皆是。
甚至有些学生因上课能够很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遭到其他学生的嘲笑,学生们的价值观取向受到严重倾斜。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浅议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
新课诸环节 , 使 课 堂 教学 生 活化 得 以 实 现 , 从 而 使 教 育 具 有 生 活 的意 义 , 生 活具 有 教 育 的意 义 。 ( 一) 巧 用 生活 素 材 , 导入 新 课 。 新课程要求教育贴近现实 , 贴 近学 生 , 贴近生活 , 把“ 小 课 堂” 与“ 大社会” 结合起来 。 政治 课 教 学 要 以贴 近 学 生 生 活 实 际 的事 例 创 设 教 学 情 境 , 或 以 耳 闻 目睹 身 边 发 生 的 事 件 导 人 , 或
以社 会 热 点 话 题 铺 垫 ,或 以具 有 轰 动 效 应 的 国 际爆 炸新 闻烘
托, 引领 学 生 领 悟 生 活 , 进入社会 , 感受现 实 , 导人新课 , 引 发 思考 。 让学生如身l 临其境 , 身 受感 染 , 产 生 心 灵 震撼 。 如 在 上人 教版八年级上册 《 我 们 享 有 广 泛 的权 利 》 时, 我 创设 了这 样 一 个情境导入 : “ 2 0 1 2 年9 月 ,日本 政 府 对 钓 鱼 岛 实 施 所 谓 的 ‘ 国 有化 ’ 后, 不 少 的 中 国 民众 自发 举 行 示 威 活 动 , 抗 议 日本 的 无 耻行 径 。但 也 有 少 数 人 当 众 焚烧 、 打 砸 日系 车 。你 如 何 看 待 这 少 数 人 的行 为 ? ” 学生的参与意识被激活 , 纷 纷 发 表 自己 的 见 解 。有 的 说 少 数 人 的 行 为 属 于爱 国行 为 ; 有 的说 少 数 人 的 行 为 不 属 于 爱 国行 为 , 侵 犯 了他 人 的合 法 权 利 … …学 生 异 常 激 动 , 兴致很高 . 在 学 生 的 踊 跃 发 言 中顺 利 进 入 了新 课 的 学 习 。 ( 二) 探 究 生 活 素材 , 推进 新课 。 陶行知早在2 0 世 纪3 0 年代 就指 出: 教科 书应是“ 活的 、 真 的、 动 的、 用的” , 而不是“ 死的、 浮的 、 静 的、 读的” 。 因此 , 教 材 不过是为学生提供的沟通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 “ 案例” , 课 堂 教 学 的终 极 目的 不 是 习得 “ 案例 ” 本身 , 而应 习得 “ 案例 ” 之 后 的 某 些 更 有 价值 的东 西 。据 此 , 教 学 内容 不 应 囿 于 教 材 。教 师 一 方 面要 对 现 行 教 材 进 行 “ 二 次” 创造 , 包 括 对 教 学 内 容 的 改造 、 充 实 和重 组 , 另 一 方 面 要 充 分 利 用 和 发 掘 教 材 外 的教 学 资源。在新课中 , 教 师要 充 分 发掘 生 活 素材 , 精 心 预 设 生 活 情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论文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的生命教育我国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是通过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进行的。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即是笑迎新生活。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只有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而新起点即是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小游戏让学生明白集体的重要性,增强集体凝聚力。
小游戏是这样的:选两位同学在互不商量的情况下在X、Y中选择一个。
如果双方都选择X,则每人各得10分;如一方选择X,一方选择Y,则选X的人扣15分,选Y的人得15分;如果两人都选择Y,则两人都扣掉5分。
现在假定你和那个同学做这个选择,不管对方选择什么,请问你选择哪一个呢?这个简单的选择题体现了“双赢”观念,可以体现出参与者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
因为在不知道对方会选什么的情况下,如果自己选X,就有可能会失去15分,双方的差距将达到30分。
但凭借希望对方也选X的心理,仍是选择X,对双方都有利。
在这样的小游戏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班级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
生命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懂得欣赏自己,珍惜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及书本的情景问题分析,向学生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又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教育学生要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志坚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师通过讲述故事《生命中的第五颗子弹》,教育学生乐观地面对挫折;通过世界石油大王哈默先生的成功案例,向学生传达了自尊的重要性;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教育学生维护自己的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初中政治也可以这样教论文
初中政治也可以这样教“该给你娃上上政治课了”,调侃也好,正说也罢,这句话说明上政治课是件严肃和必要的事情。
但”应该怎么做一二三,不应该怎么做一二三”,条条框框”说教式”的教学让有强烈逆反心理的初中学生充耳不闻甚至”反胃”的现象不在少数。
现代医药技术能做到”良药不苦口”,现代教学模式能否做到政治不让学生”头昏脑胀”?其实政治也可以这样教——一、生活中来,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是引导学生的思想,使之行为符合公众道德。
既然与生活紧密联系,思想品德课都能找到生活中的例子。
很多事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何不让学生讲讲身边事,老师也可”侃大山”,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事例会让学生”喜闻乐见,印象深刻”。
例如,我在讲解”霸权主义不得人心”一节时,就引用了”美国对利比亚战争”“美国的橙色革命”“美国重返亚太”“美伊战争”以及一些恐怖事件等,来调动学生兴趣,讲解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
长期以来,原思想政治课教学被看成”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和远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主要原因是它把源于生活的理论抽象化,过多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用理论体系和概念建立起来的理想取代了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忽视了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教育因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生活中来,生活中去”,抓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我国思想品德教育不再”高耗低效”。
二、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行动一遍为逃避学习,一女生非说自己有精神病,当家长、老师带她去精神病院参观后,女生就坚决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
眼见为实,活生生的例子更能震动人的心灵。
政治课教师应安排必要的活动课,让学生参观监狱、访问德高望重之人,采防收集身边的感人事迹,借鉴中央电视台”儿童为妈妈端洗脚水”的公益广告,切实开展”我为××做××”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不少刚上高中的学生,上完一节政治课或考试之前,总会问老师该背哪一段。
言下之意,如果不知道背哪一段,就不知该如何学习政治,这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标》在关于“课程的基础理念”中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所以,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机械学习方式,必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反思生活,以生活的方式学习政治,到生活中体验政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观察生活,重视积累生活经验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前提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是《新课标》的亮点之一,新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应该学会用生活的方式学习政治。
而要转变学习方式,以生活的方式学习政治,学生就应该做个有心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通过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浏览互联网、阅读报纸等方式和途径关注国内外大事、本地实际、身边的小事。
如每年召开的“两会”、中科石化落户湛江东海岛等。
二.运用生活经验,化抽象为具体,理解政治原理、概念,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是政治学科的特点,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枯燥,如果死记硬背,根本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要引导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会运用生活经验去理解、体会。
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的“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这一内容时,许多学生对“什么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不理解。
而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我校都会组织高一年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这时,班主任为了充分发扬民主,让同学自由推荐活动地点,班主任和班干部根据同学意见,确定三个候选活动地点,再让同学投票,最后少数服从多数,确定活动地点。
于是,我引导学生运用这一生活现象来理解民主集中制:班主任征求活动地点意见是民主的过程,确定三个候选活动地点是集中,这种在征求大家意见基础上确定候选地点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确定三个候选活动地点后再让大家投票确定活动地点的过程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教新课标版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习郑坛老师公开课《学会宽容》有感今天听了郑坛老师的公开课《学会宽容》,如沐春风,的确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收获挺大。
一方面,从教育教学方面,作为老师对于日常的教学工作,给我很多的启迪:第一,课前备课一定要用心。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师要认真备课,不备课或不认真备课应视为渎职行为。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力求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点子库,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八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法、学法,备教学器材,备情感、态度、价值观,备习题。
郑坛老师对于备课的诠释,对我以后的工作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课前备课不仅仅要遵循备课基本的步骤要求,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教学工作中实际面对的问题做出精心的设计,为上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堂上课一定要耐心。
孔圣人《论语》教育我们“诲人不倦”,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凡事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
”“耐心”特别是对我们教师来说,有了耐心的教师才不会误人子弟,有耐心的教师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理。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事情,在课堂上为了赶时间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当提问到一个学生回答某个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时我们便提问另一个学生或自己讲解。
到下课问道这个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没有回答出来时,很多学生都会这样回答,“老师我会,当时一紧张没想起来,或者说老师我刚想起来你就让我坐下了。
”当然也有同学说那道题根本不会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耐心等待一下,给孩子充足的时间,不要为了赶这一点时间而打消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要对孩子有信心。
当我们面对成绩有差异、性格不同的学生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耐心,无论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还是在辅导个别学生时,我们都应该做的有耐心。
耐心是一份涵养,它要求我们不急不躁,逐步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指出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教师不想教,另一方面,学生不想学。
不少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学起来不仅枯燥无趣而且除了应试以外基本无用。
不少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从知识到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二、原因分析
导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上述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更有教师的原因,而且教师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
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陈旧;教师的教学方式呆板;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师的教学语言干瘪等等,但笔者这里想指出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没有在教学中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
我以为这条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和灵魂。
三、策略探讨
学生究竟为什么而学?显然不是为学而学,也不是单纯为考试而学,而是为生活而学,为问题而学。
我们的教学应该面向生活,直面现实中的问题,并且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服务。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学生的生活是书本世界的基础,是课本知识的意义之源。
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效果的。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现实,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让思想政治课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开场白”——新课的导入。
新课的导入不能只关注教材,更应该关注现实,尤其要高度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
把握好教材知识与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从现实问题中自然而然引入教学。
我在教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内容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我从网上搜了一段两分钟左右的视频,视频的内容是关于三鹿集团破产的新闻。
这段视频学生很感兴趣,因为三鹿奶粉事件是当时的热点问题。
视频展示完毕,我顺势提出以下问题:曾经的知名企业为何瞬间轰然倒塌呢?同学们个个神情凝重,都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然后我引入新课。
我想,这样的导入,学生既感兴趣,又符合
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从生活中来的原则。
(二)课中探究生活化
毛主席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
”尝一尝的感觉,绝对和只听说的、只看到的滋味不一样,因为那是自己的亲身体验。
因此,政治课教师在课堂展开过程中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动起来。
让他们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心灵感受。
总之,学生通过全身心的参与,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悟,教师要尽可能避免空洞的说教和勉强的灌输。
我在讲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课时,我就和学生进行一次模拟市场交易活动。
活动中,我特意把自己打扮成小贩的模样,并拿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食品(大部分是优质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过期的、假冒伪劣食品)做起买卖,鼓励“买家”们来购买我的商品。
这样一来,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马上进入“买家”角色参与进来。
不出我所料,他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很少有人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等,都是付了钱之后拿了就走。
在这一买卖活动结束之后,我特意把不合格食品要了回来,于是引发了学生一场激烈的大讨论: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应注意些什么?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而且,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内心真正有了感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提高了认识,这样的东西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课中探究生活化的常用方法有:
1、实例教学法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列举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新闻事例等来表明、分析、理解教材中阐述的道理和要求。
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对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发表看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分析、认识、解释、说明具体的事实、材料、例证。
依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来观察、分析、辨别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
2、活动教学法
体验性活动:就是强调活动的开展旨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的认知感悟和实践锻炼。
这类活动可以是小品表演、才艺展示、模拟法庭、社会实践活动等。
制作性活动:它是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作品,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这类制作可以是手抄报、调查报告、卡片等。
3、探究教学法
就是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创设真实生活情境,通过分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主要类型有:在观察质疑中探究、在角色体验中探究、在社会实践中探究。
上述《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的教学案例就是体验性活动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三)课尾延伸生活化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政治知识,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在运用中不断提高能力,在生活中践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以,一节课的课尾不能突然停止,应富有创意地向生活实践中延伸,驱动学生将课中学习的收获和道德感悟拿到生活中去验证,促使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讲授《保护环境》一课后,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本地的环境问题还不少,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于是,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另外,同学们还自发编辑了一期黑板报,宣传环境问题的危害,号召大家保护环境,还向环保部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课尾延伸生活化的主要方式有:撰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搞小制作、社会实践等。
(四)作业设置生活化
在作业设置上也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关注的话题、社会热点或敏感问题。
1、认识类作业
可以以材料分析、实践与探究的形式出现,主要考察学生运用
所学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比如在学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后,可以“三鹿奶粉”事件为材料设置习题:
1.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
2.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3.作为消费者,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4.如果你是生产者,你会怎么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觉悟,更好地指导他们以后的生活。
2、行为类作业
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如在学完《孝敬父母》一课后,向学生布置“我为妈妈洗脚”的作业;学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后,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义务植树”或进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等,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积极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真实的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泉。
只有用真实的生活来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迸发出生机和活力,才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赵竹林.《打造磁性高中政治课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1
[3]李本松.《打造高效课堂走出五大误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