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乙炔气瓶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环保法规不断完善
绿色生产成为主流
乙炔气瓶行业转型升级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乙炔气瓶在工业 领域的应用广泛
未来市场需求将 持续增长
环保和安全要求 不断提高
技术创新和产业 升级是未来发展 趋势
乙炔气瓶必须存放在通风良好 的地方,远离明火和热源,防 止阳光直射
乙炔气瓶的减压阀、压力计、 接头与导管等,需要涂标记
乙炔气瓶应轻装轻卸,严禁 抛滑滚动
乙炔气瓶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明火和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乙炔气瓶与氧气瓶、氯气瓶及易燃物品应隔离存放。 乙炔气瓶的减压阀、压力计、接头与导管等,需要涂标记。 乙炔气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翻。
智能化技术应用:利 用物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实 现乙炔气瓶的智能化 管理
智能化监测与预警: 实时监测气瓶状态, 及时预警潜在风险,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智能化数据分析与决 策:通过对气瓶数据 的智能化分析,为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
智能化培训与教育: 利用智能化技术开展 培训和教育,提高员 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 技能
疏散人员,迅速撤 离泄漏污染区
切断火源,并用水 枪对准泄漏口喷射 雾状水
设立警戒线,禁止 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及时通知消防、环 保等部门进行处理
立即关闭气瓶阀门,切断气源 迅速疏散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及时拨打火警电话,向消防部门报警求助
立即疏散人员,确保安全 关闭气瓶阀门,切断气源 迅速报警,通知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配合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处置,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放
储存数量:不 得超过规定数
量
标识与检查: 气瓶应有明确 标识,定期检
查气瓶状况
检查气瓶及附件是否完好
气瓶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4.3 气瓶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物理爆炸
(1)气瓶受阳光、明火、热辐射作用,瓶中气体受热,压力急剧增加,直至超过气瓶材料极限,使气瓶产生永久变形,甚至爆炸;
(2)气瓶在搬运过程中未戴瓶帽,手托瓶阀抬运或碰撞等原因,使瓶颈上或阀体上螺纹损坏,瓶阀可能被瓶内压力冲出脱离瓶颈;
(3)由于气瓶在搬运或储存过程中坠落或撞击坚硬物体,也能在冷状态下发生爆炸;
(4)气瓶结构、制造工艺和材质不符合安全要求,致使气瓶强度不够而引发爆炸;
(5)未按规定周期进行技术检验,由于瓶壁锈蚀变薄、裂纹而导致爆炸;
(6)充气压力超过气瓶最高允许压力,在没有减压装置或减压装置失灵的情况下,使气瓶超压爆炸;
(7)过量充装,特别是液化气体未按规定充装,受热或在搬运中受震后压力急剧上升而爆炸。
2)化学爆炸
(1)气体混装发生反,进而引发爆炸;
(2)气体泄露引起爆炸,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当气瓶受到强烈的震动、撞击或接近火源、受阳光曝晒、雨淋水浸、储存时间过长、温湿度变化的影响以及泄露出性质相抵触的气体互相接触后,就可能引起爆炸。
气瓶事故案例,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安全
气瓶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安全,了解常见的气瓶事故类型及常见原因,至少掌握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
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
事故造成4 人当场死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
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
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
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
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微信订阅:每日安全生产)案例四: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
液化石油气站危险、有害因素五个分析实例
液化石油气站危险、有害因素五个分析实例分析篇一:1)人的不安全因素该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注重对职工开展安全操作技能、自我防护技能及其它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部分劳保用品,消防器材、设施等,但由于操作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及安全意识等方面有不足,易出现操作失误、协作配合不够而导致的事故。
主要表现为违章作业和安全管理不善。
1违章作业方面(1)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或误操作;(2)不熟悉操作规程或不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3)各作业环节之间,如罐装和储罐之间,储罐和卸车之间,在缺乏有效联络和衔接的情况下擅自操作;(4)思想麻痹、粗心大意。
2安全管理不善方面(5)未制定严格、完整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或管理力度不够;(6)对储运货物的理化性质、危险特性以及储运安全知识缺乏了解;(7)对储运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流程的安全可靠性缺乏认真的检验分析和评估;对生产设备设施存在的质量缺陷或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检查和治理。
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的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或上岗操作前未经过必要的培训,或没有定期复训,容易出现违章作业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对安全知识尤其是消防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和没有处理突发事故能力。
2)主要危险、有毒有害因素液化石油气储备(充装)站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危险、有毒有害因素:1火灾、爆炸危险由于液化石油气是甲A类易然易爆物质,运行过程中若出现泄漏,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液化石油气储存、充装的生产类别均为甲类。
液化石油气储罐及残液罐均为压力容器,在储存及充装过程中使用了一些压力管道,若控制不当,造成这些设施超压,会发生物理爆炸事故;事故后泄漏的液化石油气若遇火源,还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在烃泵房、灌瓶间内,泄漏的液化石油气会挥发形成的可燃蒸汽,由于通风不良,容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窒息及中毒危害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可引起窒息事故,如烃泵房、灌瓶间泄漏的高浓度液化石油气可能使操作或检修人员发生窒息事故。
气瓶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气瓶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气瓶是一种将气体储存于密闭容器中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然而,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危险和有害因素。
下面将对气瓶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气瓶的高压气体是其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高压气体具有很大的能量,在气瓶泄漏或爆炸时,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使用气瓶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并加强对气瓶的安全保护和管理。
其次,气瓶的材质和强度问题也会导致危险和有害因素。
由于气瓶所处的工作环境往往比较恶劣,如高温、低温等,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造气瓶。
如果材质选择不当,或者气瓶的强度不够,容易发生气瓶爆炸事故。
因此,在气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保证气瓶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气瓶的使用和维护不当也会导致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产生。
使用者需要对气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同时,在气瓶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外力冲击、避免擦碰等操作上的安全措施。
另外,携带和运输气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携带气瓶时需要注意避免摔落、碰撞等操作上的安全隐患。
运输气瓶时,需要符合相关的运输标准和规定,保证气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最后,气瓶的存储和处理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气瓶需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在废弃气瓶的处理上,也需要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其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
综上所述,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高压气体的危险、材质和强度问题、使用和维护不当、携带和运输的安全隐患,以及存储和处理的问题等。
对于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需要通过加强对气瓶的操作和管理,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并依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来进行气瓶的设计、制造、使用和废弃处理,以确保气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乙炔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乙炔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溶解乙炔生产装置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燃烧和爆炸,另外,还有毒害、腐蚀及其他危险及有害因素。
1.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1)发生工段①电石库电石库属甲类火灾危险库房。
电石遇水分解产生乙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电石库进水是主要危险因素,应严格防止,如雨天搬运电厂,大雨、山洪时电石库基础不够高进水,库房顶部漏水,相对湿度过大或库房火灾用水灭火等。
电石库房和破碎间的电石粉末积累过多,可能吸潮分解产生乙炔。
电石一般含有硅铁,硅铁之间或与其他金属摩擦碰撞,容易产生火花,往往成为乙炔燃烧爆炸的火源。
电石桶打开时用气焊或钢凿,明火或火花容易造成桶内存留乙炔气燃爆。
装卸、搬运电石桶时,用力过大,碰撞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桶内有剩余电石粉末,存放时遇水产生乙炔。
某些物质如氧化铁、氧化铜和氧化铝的存在,能吸附乙炔于自己多孔的表面,而促进乙炔分子的聚合和爆炸分解。
盛装过乙炔的铁桶具有这种吸附作用,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
1989年,苏联文尼察州乌克兰城西部的一座地下电石仓库发生爆炸,19人死亡,2人以上受伤。
爆炸摧毁了20套住房,而使另外10套房屋受到部分损坏。
此次爆炸是因为2名工人在仓库内点烟,遇到了达到爆炸浓度的乙炔而引起的。
②乙炔发生器乙炔发生器电石加料口起火是溶解乙炔易于发生恶性事故的部位。
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在加电石时由于电石间或电石与器壁摩擦碰撞,或电石含磷量较大,或电石吊斗与金属碰撞,或电动葫芦电线打火等原因,容易引起火灾,如空间乙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就会引起爆炸。
开停车氮气置换不彻底,或因氮气低,或氮气管不畅,使氮气进气量不足,都会形成乙炔的爆炸性混合物。
电石局部过热引起乙炔分解和爆炸:乙炔发生器的水量不足,或未按规定及时换水,致使反应区温度迅速上升;小粒度电石过多,水解速度过快,引起局部过热;电石粒度过大,水解时生成的氢氧化钙将电石包住,形成密实的外皮,造成电石剧烈过热,还有可能影响电石水解,造成在渣池内水解产生乙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氧气气瓶组安全风险告知牌
设备名称:
氧气气瓶组
风险等级:
1级
2级
3级
4级
安全 标志
当心爆炸
当心火灾
一、危险有害因素
1、操作人员无专业知识,气瓶开启或关闭时过猛,气速过高; 2、气温超过32度,在阳光下未采取防暴晒措施; 3、与动火点、乙炔气瓶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4、瓶体、瓶阀、管路、压力表等基础安全设施存在缺陷; 5、作业人员戴沾有油污的手套,搬运及开关气瓶作业。
二、可能导致事故
火灾、爆炸培训,熟悉气瓶安全操作规程; 2、使用前,检查瓶体、瓶阀、管路、压力表等,确认完好; 3、氧气瓶口、减压阀不得沾有油污。操作人员禁止使用油污手套 及沾有油脂的工具开关气瓶阀门;氧气瓶余压不少于0.05MPa; 4、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夏季要有遮阳防暴晒措施,与 明火的距离要大于10米,与乙炔瓶相距不少与5米距离; 5、吊运时应使用吊斗专用工具,严禁电磁吊和链绳吊装; 6、操作人员开启瓶阀时动作不要过猛,站在瓶阀出口的侧后方。
重要 提示
必须熟悉安全操作规程!
危险化学品使用(气瓶)安全风险清单
危险化学品使用(气瓶)安全风险清单一、部位:气瓶储存场所。
1、较大危险因素:使用天然气、煤气等气体泄漏,遇火源、高温可能导致火灾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
2、易发生的事故类型:火灾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
3、主要防范措施:(1)氧气和乙炔钢瓶在厂内存储的地点必须远离动火点,通风良好。
(2)气瓶放置应整齐,应保持直立放置,妥善固定,且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
(3)空瓶与实瓶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毒性气体气瓶和瓶内气体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毒物的气瓶,应分室存放,并在附近设置防毒用具或灭火器材。
(4)气瓶必须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隔离贮存。
(5)气瓶安全附件齐全有效。
4、依据:《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二、部位:动火作业。
1、较大危险因素:使用乙炔、煤气与氧气场所,由于操作失误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2、易发生的事故类型:火灾爆炸、容器爆炸。
3、主要防范措施:(1)作业前应进行动火分析,并办理动火作业票。
(2)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安全防火措施,并配备消防器材,满足作业现场应急需求。
(3)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m内不应排放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m 内不应排放可燃液体;在动火点10m范围内及用火点下方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4)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之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应小于10m,并应设置防晒设施。
(5)作业完毕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4、依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三、部位:清洗、蚀刻。
1、较大危险因素:部分企业的半成品及成品需要用到少量危险化学品清洗表面油污,由于不熟悉危险化学品特性或操作不当引起火灾爆炸及急性中毒事故。
2、易发生的事故类型: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
3、主要防范措施:(1)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
乙炔气瓶与氧气瓶的隐患分析与安全使用
压力骤 增 , 使气瓶处 于危 险状态 。有些用户 在运输 中没 有 采取遮 阳措施 , 夏天使用 时将气瓶 置于太 阳下曝晒 。尤 其 是夏季公 路温度经 常达到 4 0多摄 氏度 ,倘若 气瓶本身存 在缺 陷 , 充装 过量或者相互撞 击 , 就有可能发生爆 炸事故。 d 安全距离 不够 。《 ) 气瓶 安全监察规程 》 溶解 乙炔 与《 气瓶安全 监察规程》 规定 , 气瓶 使用时必 须距 明火 1 以 0m 外, 储存时严禁 氧气瓶和 乙炔 瓶同室存 放 。许多 用户却违 反 了这项要求 , 在着焊接作 业时气瓶 距焊接点 的安全距 存
关键 词
乙至严重变形 , 安全使用带来严重 威胁 。 给
c
) 气 瓶安全 监察 规 程》 溶 解 乙炔气瓶 安全 监 察 《 与《
在 生 产 中 溶 解 乙 炔 气 瓶 ( 下 简 称 乙 炔 瓶 ) 氧 气 瓶 以 与 广 泛 地 用 于 钢 铁 件 的焊 接 和 切 割 , 经 常 同 时 使 用 。 在 使 并
a 由掌握 气瓶安全知识 的专 人负责气瓶安全工作 。 ) b 采 购 和使用有 制造 许 可证 的企业 的合 格产 品 , ) 不 使用超期未 检的气瓶 。 使用者必须 到已办理充装注册 的单 位或经 销注册 的单位购气 。
C 氧 气 瓶 禁 止 沾 染 油 污 、 脂 和 溶 剂 。操 作 者 不 能 穿 ) 油
一
遍, 如短距 离运输 时 , 将气 瓶用力 推倒 , 后顺 地面滚 动 ; 然 车辆运输 时 固定不牢 , 瓶相 互碰撞 , 气 从车 辆上 直接 向下
推 等。
次 。其 目的是为 了及 时查 清气瓶 的安全状况 , 时发现 及
缺 陷 和 隐 患 以 避 免 事 故 的发 生 。 目前 使 用 中气 瓶 超 检 验 但 期 充 装 的现 象 较 为 严 重 , 安 全 使 用 带 来 了严 重 的 隐 患 。 给
4起混合气体气瓶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4起混合气体气瓶爆炸事故原因分析混合气体气瓶爆炸事故是由于混合气体气瓶使用及维护不当造成的。
受混合气体气瓶和保护容器质量、混合气体的组成、气瓶储放位置、气瓶末端的压力和外界因素等因素的影响,混合气体气瓶存在爆炸危险,一旦发生爆炸,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因此,正确识别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类似混合气体气瓶爆炸事故的再次发生。
首先,混合气体气瓶的质量问题是混合气体气瓶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使用混合气体气瓶的过程中,如果混合气体气瓶的质量不符合要求,会有可能发生泄漏,从而导致混合气体气瓶爆炸。
因此,混合气体气瓶的制造企业应当采用有效的质量控制,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生产。
其次,混合气体的组成也是混合气体气瓶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使用混合气体气瓶时,如果混合气体的组成不当,会导致混合气体的爆炸性能发生变化,从而使混合气体气瓶出现爆炸现象。
因此,混合气体的组成应当严格控制,充分考虑其比例,以保证安全使用。
氧气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
氧气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
氧气是生命维持的重要物质,但如果不正确使用或储存,则会
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以下是氧气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表:
1. 爆炸危险
氧气是一种氧化剂,在与可燃物质接触时,可能会引起爆炸。
因此,在使用氧气时,应避免与易燃易爆物质接触。
2. 窒息危险
氧气会占据空气的一部分并使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变高,如果在
一个低氧环境中使用氧气,可能导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过高,使人
体失去了呼吸的刺激,从而引起窒息。
3. 氧中毒危险
氧气浓度过高时,会引起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
呕吐、疲乏等症状。
较高浓度的氧气还可能导致神经病变或肺部病变。
4. 火灾危险
氧气能够助燃,使火灾更加猛烈。
氧气在高温下会自燃或加速
火势蔓延。
因此,在使用氧气时,应避免在高温、明火等条件下使用。
5. 气体泄漏
氧气容易泄漏,特别是在气瓶未储存妥善或使用不当时,可能
导致气体泄漏。
氧气泄漏会增加火灾危险、燃烧危险和异味危险等。
6. 氧气瓶充装不当
氧气瓶在充装时应确保充装的压力和容量符合标准。
如果瓶内压力过高或者超过承受压力,可能导致气瓶爆炸。
如果在瓶内充装的气体含有杂质,则在使用时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7. 氧气瓶检查不当
氧气瓶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其安全使用。
如果未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检查或是没有依照程序进行检查,则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导致氧气瓶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是氧气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表,使用氧气时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和伤害。
气瓶爆炸原因分析
气瓶爆炸原因分析气瓶爆炸是指正在储存或运输气体的气瓶突然发生爆炸。
这种爆炸不仅会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还会带来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气瓶爆炸的发生,必须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首先,气瓶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气瓶内部压力超过了它的承受能力。
这可能是由于气瓶设计不当、制造质量不达标、使用条件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例如,气瓶的钢材强度不足、制造过程中存在焊接缺陷、使用中长时间超过了气瓶的设计寿命等,都会导致气瓶承受不住高压力的气体,从而造成爆炸。
其次,气瓶爆炸的原因还包括气瓶的损坏或破损。
气瓶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挤压、撞击、冲击或重物压垮等外力的作用,导致其外壳破裂或变形。
这种破损会引起气体从破损处泄漏,如果周围氧气浓度适中,泄漏的气体会与氧气产生爆炸性的混合物,从而引发爆炸事故。
此外,气瓶爆炸还可能与气瓶内的气体性质有关。
不同种类的气体具有不同的燃烧性能和爆炸极限,因此如果气瓶内的气体是易燃、易爆的,那么即使压力没有超过承受能力,也有可能在一些条件下发生爆炸。
比如,液化石油气(LPG)、甲烷等易燃气体,在与氧气混合后极易发生爆炸。
此外,气瓶的使用不当也是气瓶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涂在气瓶外壳上的颜料或油漆可能在长时间的暴露下发生老化和劣化,导致气瓶外壳破损。
此外,如果气瓶遭受严重的挤压、撞击或高温环境,也会增加气瓶爆炸的风险。
为了预防气瓶爆炸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强气瓶的生产质量控制,确保气瓶的材质、焊接质量等符合标准要求。
2.采用适当的工艺和技术制造气瓶,确保其能够承受设计压力。
3.加强气瓶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压力测试和外观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损坏的气瓶。
4.合理规划气瓶的存储和运输,避免气瓶受到挤压、撞击或高温环境的影响。
5.合理选择和使用气瓶,避免将易燃、易爆气体储存在不合适的气瓶内。
6.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普及防范气瓶爆炸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
气体充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析及安全对策与措施
气体充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析及安全对策与措施摘要:气体充装属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在充装、输送、储存方面均存在危险性,本文通过气体充装实例,从充装站平面布置、建筑设计、工艺设计、电气自控设计、消防设计、管道设计、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气体充装;危险有害因素辨析;安全对策措施目前我国的充装行业以小、散、乱的形式存在,生产单位普遍有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措施不到位,建设不规范等现象,由于工业气体的物质特性,在充装、输送、储存方面存在一定危险性,若操作不当或发生意外事故,将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通过对气体充装站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在设计及后期安全管理等方面均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一些帮助。
1 常见气体充装工艺流程(1)液氧充装流程液氧为外购原料,经低温液氧罐车送至储罐区,并充装至低温液氧储罐,一路直接充装至杜瓦罐,另一路经低温液体泵加压后,通过管道进入空温式汽化器,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转化为高压气体,并充装至氧气钢瓶;2 气体充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析2.1 火灾爆炸(1)实瓶库若未做好防倾倒措施或通道宽度不够,可能会碰倒气瓶,搬运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跌落、气瓶安全附件或瓶体破坏等,造成泄漏,从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氧气管道、阀门及密封填料等材质不符合技术要求,以及管道、阀门内存在氧化铁皮、焊渣等杂质,是发生燃烧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氧气管道法兰、管道阀门所选用的密封填料及垫片,由于其材质老化和气流冲刷,也会被冲刷裂成破碎落入氧气管内,随气流撞击管壁引起火灾。
氧气管道及其配件中的油脂、溶剂和橡胶等可燃物质,在高纯度和高压力的氧气流中会迅速燃烧。
氧气管道的气流出口会产生静电,设备管道如不接地或无可靠的消除静电装置时,会产生高达数千伏的静电电位,并有放电危险。
氧气管道检修,动火焊击前,对管道未用干净无油的氮气或空气进行置换,往往会造成管道燃烧。
气瓶使用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气瓶使用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气瓶是一种储存、运输和使用高压气体的容器,如液化石油气(LPG)、氧气、氮气等。
由于气瓶内部压力非常高,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发生爆炸、泄漏等危险情况。
因此,对气瓶的使用安全进行危险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首先,进行气瓶使用危险性分析。
在进行危险性分析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气瓶的容器材质和结构强度:不同种类的气瓶使用的是不同的容器材质和结构,如钢瓶、铝瓶等。
需要对气瓶的容器材质和结构强度进行评估,确保其能够承受内部高压气体的压力。
2.气瓶的工作压力和温度:不同种类的气体对应的工作压力和温度不同,需要对气瓶的工作压力和温度要求进行评估,以确保气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过高或过低。
3.气瓶的外部环境和操作条件:气瓶的外部环境和操作条件也会对其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高温、强烈的震动等条件可能导致气瓶爆炸或泄漏。
4.气瓶的安装和维修:正确的安装和维修是确保气瓶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
需要对气瓶的安装和维修过程进行评估,确保正确的操作流程和符合相关安全规范。
基于以上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可采取如下的预防控制措施:1.确保气瓶的品质和合格证书:购买气瓶时需要选择合法的厂家和销售商,并要求提供气瓶的合格证书。
合格的气瓶具有明确的标志和标识,以便用户能够正确使用和操作。
2.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气瓶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外观检查、密封性检查、阀门、管道连接等部分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严格控制气瓶使用环境:气瓶使用环境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高温、潮湿等条件。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擦碰或剧烈震动。
4.正确安装和操作气瓶:气瓶需要正确地安装在气瓶架上,并确保稳固且无松动。
在使用气瓶时,遵循使用手册上的操作规范,确保正确操作。
5.培训和提醒:对使用气瓶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正确使用和操作气瓶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应对紧急情况等。
同时,在使用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提醒牌,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氧气瓶风险点告知卡(企业标识牌模板)
风险点名称
氧气瓶
主要危险因素描述
1、气瓶产权单位、气瓶原始钢印、气瓶检验钢印、注册编号不符合有关规定。
2、瓶身明显损伤。
3、沾染油脂。
4、安全附件损坏。5、气瓶无防倒措施6源自消防器材损坏或缺失。风险点编号
05
风险等级
重大风险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1、气瓶产权单位、气瓶原始钢印、气瓶检验钢印、注册编号符合有关规定。
2、瓶身无明显损伤。
3、无油脂。
4、安全附件齐全完好。安装瓶帽、防震圈。
5、氧气瓶的空瓶、 实瓶应分开放置整齐
6、气瓶储存点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并在醒目处挂防火、 禁油等警示牌。
7、存放在阴凉通风处禁止暴晒。
8、禁止与可燃气瓶混放。
管控层级
公司级
主要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其他伤害(冻伤)
管控责任人
应急处置措施
1、操作人员皮肤接触低温液体或低温气体被冻伤时,应及时将受伤部位放入温水中浸泡或冲洗,切勿干加热。若冻伤严重,要马上送医院治疗。
2、当气瓶附近发生火灾,环境温度升高,可向气瓶外壳喷洒冷却水降温。
瓶装气体的危险特性
气体的危险特性2004-5-29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工业气体的危险特性系指易燃烧、易爆、有毒、腐蚀以及可能发生的分解、氧化、聚合倾向等性质。
这种危险特性既不是气体瓶装以后才有的,也不是所有瓶装气体的共有现象。
由于气瓶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流动范围广,使用条件复杂,且常常是无专人监督使用,因而在客观上比固定式压力容器更难管理。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事故的危害性就会更大,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高度警惕。
一、燃烧性在已实行瓶装的78种工业纯气中,可燃气体有42种,占53.8%,其中又以烃类气体居多。
它们燃烧热大都在2.39MJ/kg以上,比TN T炸药的燃烧热(0.39MJ/kg)高好几倍。
尽管爆破力不能与燃烧热作简单的类比,但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普通液化烃气瓶一旦泄漏爆炸,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液化气体的特点是沸点低,极易气化,因而突然泄压时造成的闪蒸(即瞬间的迅速气化)是一般气体所没有的特殊现象。
一般情况下,闪蒸量约为泄漏量的20%~30%,已蒸发气体自然地向大气扩散。
这种闪蒸现象对于可燃的液化气体来说特别危险,因为迅速蒸发使气体来不及扩散而滞留在一定的空间范围里与空气混合形成了爆炸性气体,这就意味着已具备发生爆炸的先决条件。
通常比空气轻的气体在接近地面的大气中垂直扩散大于水平扩散;而比空气重的气体在大气中则容易沉降,因而主要是水平扩散。
水平扩散的结果会使气体在下风向沿地面大范围的空间里分散,如果是毒性或可燃性气体,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可燃性液化气体的燃烧危险性远比易燃液体大得多。
汽油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易燃液体,沸点在50℃以上,闪点在-45℃左右,易挥发,爆炸性很强,挥发后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即可引爆。
而瓶装可燃性液化气体的沸点低于常温,极易气化,已不能测定其闪点,并以此来衡量其危险级别。
可见火灾危险性比汽油大得多。
详见表2—3。
表2—3 几种液化气体的燃烧性能注:此燃烧速度系指在2.65m2的敞口容器中,燃烧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燃烧时,其液面的下降量。
气瓶检测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
Part Five
应急处理措施
物理危害应急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使用气瓶,关闭气瓶阀门,防止气体继续泄漏 迅速将受害人转移至安全区域,远离泄漏源 保持现场通风良好,降低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 使用专用工具对泄漏区域进行封堵,防止气体扩散
化学危害应急处理措施
对泄漏区域进泄漏物。
化学危害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气瓶内压 力:在使用气瓶时, 要严格控制气瓶内 的压力,避免压力 过高或过低对气瓶 造成损害。
定期检查气瓶:定 期对气瓶进行检查, 包括外观、阀门、 连接件等,确保气 瓶处于良好状态。
避免接触易燃易爆 物质:在使用气瓶 时,要避免接触易 燃易爆物质,以防 止发生火灾或爆炸 事故。
培训方式: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 提高受训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受训人员的掌握程度、实际 操作能力等方面,确保培训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安全教育宣传与推广
宣传渠道:通 过多种渠道进 行安全教育宣 传,如宣传册、 海报、网站等
宣传内容:宣 传气瓶检测的 重要性、危害 因素及预防措 施,提高公众
机械危害
内容:气瓶检测过程中,机械危害主要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
单击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预防措施:定期对气瓶检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单击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电气危害
漏电:气瓶检测过程中,设备或工具可能因绝缘不良而产生漏电现象 静电:气瓶内气体在流动或压缩过程中可能产生静电,引发火花 电磁辐射:电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电磁辐射,对气瓶检测造成干扰 雷电危害:雷电天气下进行气瓶检测可能引发雷电事故
氧气瓶的危害及救护措施
氧气瓶的危害及救护措施一、氧气瓶的危害氧气瓶是一种储存、输送氧气的容器,由于氧气是人类生存必需的元素之一,所以氧气瓶在医学、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
然而,氧气瓶也存在一定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爆炸危险。
氧气瓶内部储存的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促进燃烧和加速火势的扩大。
如果氧气瓶受到撞击、摩擦等外部冲击力,就会因为瓶内氧气的自燃而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氧中毒。
过量的氧气吸入会导致氧中毒,表现为头痛、眼花、烦躁、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昏迷、抽搐等症状。
3. 气压伤。
氧气瓶内部储存的氧气受热膨胀的压力很大,如果气压释放不当,或者氧气瓶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就会因为气压伤而炸裂,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瓶体受损。
氧气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撞击、挤压等外力,导致瓶体受损。
一旦瓶体失去完整性,就会导致氧气泄漏,引发爆炸、火灾等危险。
二、氧气瓶的救护措施由于氧气瓶存在一定的危害因素,为了保证氧气瓶的安全使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救护措施,从而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1. 严格管理。
氧气瓶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不能超过瓶体允许的压力和容积,不得过度挤压、受到震动和摩擦等,要定期对瓶体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更换老旧瓶、有受损的瓶。
2. 添加安全装置。
为了防止氧气瓶因为气压过大引起的炸裂,需要在氧气瓶上安装安全装置,如减压阀等,对其中的氧气进行减压,保证其安全释放。
3. 防止氧中毒。
为了防止氧中毒的发生,使用氧气瓶时,需要控制氧气的流量和吸入量,氧气流量应该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进行调节,必须要有专业护士或医生的指导才能够进行操作。
4. 强化培训和教育。
在使用氧气瓶之前,需要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得使用者具备安全操作的知识和技能,清楚掌握安全使用氧气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应急预案。
在使用氧气瓶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出现氧气泄漏或者爆炸等危险情况,能够迅速地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 3.4.3 气瓶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物理爆炸
(1)气瓶受阳光、明火、热辐射作用,瓶中气体受热,压力急
剧增加,直至超过气瓶材料极限,使气瓶产生永久变形,甚至爆炸;
(2)气瓶在搬运过程中未戴瓶帽,手托瓶阀抬运或碰撞等原因,使瓶颈上或阀体上螺纹损坏,瓶阀可能被瓶内压力冲出脱离瓶颈;
(3)由于气瓶在搬运或储存过程中坠落或撞击坚硬物体,也能在冷状态下发生爆炸;
(4)气瓶结构、制造工艺和材质不符合安全要求,致使气瓶强度不够而引发爆炸;
(5)未按规定周期进行技术检验,由于瓶壁锈蚀变薄、裂纹而导致爆炸;
(6)充气压力超过气瓶最高允许压力,在没有减压装置或减压装置失灵的情况下,使气瓶超压爆炸;
(7)过量充装,特别是液化气体未按规定充装,受热或在搬运中受震后压力急剧上升而爆炸。
2)化学爆炸
(1)气体混装发生反,进而引发爆炸;
(2)气体泄露引起爆炸,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当气瓶受到强烈的震动、撞击或接近火源、受阳光曝晒、雨淋水浸、储存时间过长、温湿度变化的影响以及泄露出性质相抵触的气体互相接触后,就可能引起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