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隧道地下互通分岔部大断面、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隧道地下互通分岔部大断面、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隧道地下互通分岔部大断面、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厦门市机场路XXX标是由万石山隧道出口左右线、钟鼓山隧道A、B洞及A、B、C三条匝道等7条隧道组成的地下立交隧道群,是目前国内最完整的一座地下立交工程,本标段隧道总长度5908.9m,共设六个分岔部,一个并线段,四个下穿段,十五种隧道净空断面,最大开挖宽度26.4m,最大开挖高度11.94m。

从结构设计上分:分岔部分为万石山隧道与匝道分岔部、钟鼓山隧道与匝道分岔部及并线段三种。

第一种是万石山隧道与匝道分岔部(WF型),由6个扩大断面、一个连拱断面及一个小净距断面组成(如图1所示);第二种是钟鼓山隧道与匝道分岔部(ZF型),由3个扩大断面及一个小净距断面组成(如图2所示);第三种是钟鼓山隧道A、B洞并线段(DK型),是钟鼓山隧道在南普陀端为避开藏经洞而将A、B洞并为四车道隧道,并线段由三个扩大断面、一个连拱断面、一个小净距断面及两个明洞断面组成(如图3所示)。

每个分岔部及并线段所处的位置围岩差异较大,因此从工程地质上分为Ⅱ、Ⅲ级围岩条件下的分岔部,Ⅳ、Ⅴ级围岩条件下的分岔部,断层破碎带的分岔部及既有坍方地段的分岔部.从施工条件上分为新施工分岔部和扩挖分岔部。

2 根据不同围岩情况及不同施工条件对分岔部确定不同的施工方法由于分岔部的结构多样化,各个分岔部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施工条件存在较大差别,施工顺序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分岔部的施工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2。

1ZF型大断面ZF型大断面开挖是在既有洞室的基础上扩大,围岩已被扰动一次,且部分段落处在既有坍方地段,施工难度比较大。

下面将ZF型各种断面在不同围岩条件下的施工方法作简要介绍:①ZF1型断面在Ⅱ、Ⅲ级围岩条件的施工方法由于ZF1型断面是ZF型分岔部中最小的断面,最大开挖跨度只有14m,和普通双线铁路隧道断面相差不大,将一般断面的开挖台架适当改装就能施工,因此,ZF1型断面在Ⅱ、Ⅲ级围岩条件下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摘要】本文通过对实际隧道概况,详细介绍了对应的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隧道建设迅速,许多地方相应建造了隧道,方便了火车高铁、高速公路等运输工具的通行。

这就要求我们对小净距大跨度隧道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制定有效的施工控制措施,并为我们概述了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的风险管理,仅供各位参考。

【关键词】小净距大跨度隧道;施工技术;风险管理二、前言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间的中间岩柱厚度小于规范建议值的特殊隧道布置形式,其双洞净距一般小于1.5 倍洞径。

一些特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以及某些桥隧线的衔接使得只有小净距大跨度隧道才能满足要求,同时小净距大跨度隧道也有利于公路整体线型规划和优化。

越来越多的该类隧道的设计与建成,为我国小净距大跨度公路隧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管理的风险应对措施。

二、“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1.隧道洞身开挖方法(一)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环形开挖进尺一般为0. 5 m~1. 0 m。

开挖后应及时按设计施作喷锚支护、安设钢架支撑,必要时增加超前支护手段。

该方法开挖工作面稳定性好;但施工干扰大、工效低。

(二)侧壁导坑法根据侧壁导坑开挖的个数,分为单侧壁导坑法及双侧壁导坑法。

单侧壁导坑法侧壁导坑宽度不宜超过1/ 2 洞跨、双侧壁导坑法侧壁导坑宽度不宜超过1/ 3 洞跨,侧壁导坑高度以到起拱线为宜。

(1)单侧壁导坑法。

单侧壁导坑开挖工序横断面示意图见图1 。

a. 后掘进隧道(上台阶222 ①/ ②) 的开挖一般应落后于先掘进隧道(下台阶212 ⑤) 5 m~10 m。

或滞后于先掘进隧道仰拱及填充或二次衬砌完成后进行。

b. 侧壁临时支护拆除应在(下台阶21/ 22 ⑤)完成20 m~30 m 后,二次衬砌紧跟前进,监时支撑拆除后,仰拱回填和拱墙二次衬砌应尽早施作。

c. 二次衬砌、仰拱及填充混凝土与(下台阶21/ 22 ⑤) 开挖面的合理距离应根据(下台阶21/ 22 ⑤)开挖放炮振动情况作具体确定,一般设定为20 m~30 m。

公路隧道中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中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中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主要对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作出了论述。

关键词:公路隧道;小净距;施工要点;爆破;加固1工程概况及地质水文条件某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小净距短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88m。

隧道轴线经过地段地面高程为204~283m,相对切割深度约79m,隧址区未见明显的不良地质构造现象。

隧道范围内基岩主要为:强风化片岩和中风化片岩,强风化片岩:灰白色,灰褐色,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风化强烈,岩心多呈块状,少量呈短柱状,采取率约为58%。

钻探掲示厚度为13.3~16.2m。

中分化片岩:灰绿色,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含石英、绢云母等矿物,岩心呈短柱状,采取率约为76%,RQD值为24%。

本隧道左、右洞设计线间距约为15.2~16.0 m,建筑界限净宽10.25m,净高5m。

2开挖方法2.1Ⅲ级围岩2.1.1施工工序Ⅲ级围岩推荐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开挖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3m。

其施工工序为:1)全断面开挖按照轮廓线一次爆破成形;2)修建衬砌。

2.1.2施工要点(1)机械设备要配套,如钻眼、装渣等主要机械和相应的配套机具在型号、规格尺寸、性能和生产能力上都要相互配合,施工工序才能环环紧扣,不至发生彼此相互受到牵制而影响掘进,并应注意经常检查维修保养机械设备,应备有足够的易损零件部件,以保证各项施工工序顺利进行。

(2)加强各辅助作业和设备的管理,如三管两线(高压风管、高压水管、通风管、电线及运输路线)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要有专人看护。

(3)后行洞爆破面的开挖应在先行洞初期支护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因此后行洞与先行洞的安全距离应保持30~50m。

(4)二次衬砌及时施作,一般二次衬砌工作面距掌子面不大于120m。

2.2Ⅳ级围岩2.2.1施工工序施工工序:(1)开挖左洞上半断面,采用弧形导坑法,导洞超前5~10m,超前支护应先期施作;(2)施作左洞拱部初期支护;(3)交错开挖左洞下半断面的两侧;(4)施作左洞两侧边墙初期支护;(5)开挖左洞核心土体及仰拱;(6)施作左洞仰拱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仰拱回填;(7)开挖右洞上半断面,采用弧形导坑法,导洞超前5~10m,超前支护应先期施作;(8)施作右洞拱部初期支护;(9)交错开挖右洞下半断面的两侧;(10)施作右洞两侧边墙初期支护;(11)开挖右洞核心土体及仰拱;(12)施作右洞仰拱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仰拱回填。

城市复杂环境小净距大跨度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城市复杂环境小净距大跨度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左嗣
v 级 围 岩 施 工 步 序图右 洞
主要 是采用 系统锚杆 、 水平对 拉锚杆 、 径 向小导管 注浆 3种
加 固方式 。
锚杆对 围岩有联结 、 组合 、 整体加 固等作用, 当锚杆 打入 围岩后, 由于围岩 的变形使锚杆受拉, 调动起锚杆的支护抗力,
限制 围岩 的进一步变形, 达到支护的 目的。 一般系统锚杆 轴力
第1 期( 总第 1 5 3 期)

置, 系统锚杆为拱墙设置。
施 工 技 术 一
f 3 ) - 次 衬砌采用模筑钢 筋防水混凝土, 强 度等级 C 2 5 , 抗
渗等级 s 8 , 厚度 5 5 e m, 全断面设置。
5 中夹 岩加 固措 施
从 已建成的小净距隧道成 功经验较小, 中间点附近轴力则很大, 锚杆 的承
左 嗣
Ⅳ 级 围 岩 施 工 步 序 图右 弼
载力未得到有效利用,中夹岩部位 在施 工中易发生受力 大于 极 限强度而破坏, 仅施作 系统锚杆 时, 中夹岩受力与 塑性 变化
改善不大 。
图 2 开挖步序图
4 支护 结构 设计及 辅助 施 工措施
形成压缩带, 压 缩带中岩体处于三向受压状态, 使岩体强度大 为提高, 形成一个能 承受 一定 荷载的稳定岩体: 承载环。而注 人的浆液改变了岩体 的力学参数,提高 了围岩本身的 自稳能 力。 通过两方 面的加 固作用, 使得小净距隧道在双洞开挖施工
时, 中夹岩塑性 区出现时间得 到延缓, 出现 区域大大减小。
6 爆破减震降噪措施
大岭头隧道进 口端距离技术学校仅约 4 5 m, 且属于大断 面小净距隧道, 隧道爆破施工不仅对周边环境影响大, 左右洞

小净距大断面隧道群施工技术浅谈

小净距大断面隧道群施工技术浅谈

小净距大断面隧道群施工技术浅谈摘要:以京沪高铁南京枢纽韩府山隧道群为例,简要介绍超小净距大断面隧道群施工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施工合理,有效解决了该隧道群的施工难点,希望对此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隧道群;小净距; 大断面Abstract: Making the Hanfushan tunnel group in Nanjing hub of Beijing-Shanghai express railwa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unnel group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ith large sections of ultra small clear distance.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with this technology is reasonable, and has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of tunnel group, hoping to have reference meaning for this kind of engineering.Keywords: tunnel group; small clear distance; large sections中图分类号: 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韩府山一、二、三号隧道均为双线隧道,隧道彼此之间净距在6m~10m 范围内,属于超小净距大断面隧道。

考虑到这三座隧道之间的超小净距情况,隧道采用控制爆破和预加固隧道间夹岩体技术,因此控制爆破和加固隧道间夹岩体是本隧道群施工安全技术控制的重点、难点。

2.主要施工技术2.1专家论证并合理选择隧道的开工顺序及开挖方法,减小隧道之间相互影响。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位 于 南 充 西 山风 景 区 的西 山 隧 道 最 小 净距 为 4 m, 隧 浆 终压 达 到 2 M P a以上 , 并持续注浆 3 0 m i n方 可 结 束注 浆 。
道内轮廓净宽 1 3 . 1 6 , 属于典型的双线、 双洞、 小净距隧道。
1 _ 2超 前 小 导 管 V3型衬 砌 及 隧 道 净 距 大 于 1 2 m 且 其 余 衬 砌 地 质 钻 探 资 料 揭 示 该 隧道 岩 石 条 件 较 差 , 以泥 岩 、 砂岩 为 下 穿 构 筑 物 的 V2型衬 砌采 用超 前 双 层 小 导 管 , b 4 2 x 3 . 5 mm 热 主 。 隧 道 岩层 近 于 水 平 , 受 西 山 向斜 影 响 , 局 部 存 在 小 扭 类 型均 采 用单 层 超 前小 导 管。 小导 管 采 用 q
管身按梅 花形布 设注浆孔 , 间距 1 5 c m, 孔径 曲, 褶皱现象 , 主 要泥 岩 构 成 , 易吸 水 软 化 , 失水开裂 , 相 对 轧 无缝钢 管 , 于上、 下 层 位 的 泥 质砂 岩 , 便形 成了“ 泥 化 软 弱夹 层 ” 。 此 隧 6 ~ ① 8 。水泥 砂 浆注 浆 , 水灰 比 O . 8 : 1 — 1 : 1 注浆压力 为 0 . 5 — MP a 。 超 前 双 层 小 导 管 小 外插 角< 1 0 。 , 大外 插 角 为 4 0 o , 小 道 以 Ⅳ ~V 类 围 岩 为 主 。 隧 道 左 线 长 1 1 4 0 m,右 线 长 1
关键词 :隧道 ; 小净距 ; 中夹岩柱 ; 注浆; 对拉 预应 力锚杆
Ke y wo r d s : t u n n e l ; s ma l l i n t e r v a l ; r o c k p i l l r; a g r o u t i n g ; p r e — s t r e s s e d a n c h o r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及荷载分布力学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及荷载分布力学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及荷载分布力学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是隧道工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技术难题。

其中,大断面是指隧洞的截面积很大,通常是300至500平方米。

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质,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复杂,加之隧洞高陡,洞内温度高、氧气含量低,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此外,在运营和使用阶段中,隧洞内的水和土石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隧道的安全和顺畅通行。

为了解决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需要对其施工方法和荷载分布力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这对提高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及荷载分布力学机制。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将重点研究以下两个方面:1.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研究在考虑到地质条件、隧道断面大小、施工所需时间和安全等多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采用人工掘进和机械钻进等方法的可行性及其适用性。

本研究还将关注相应的施工材料、设备和技术方案等。

2.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荷载分布力学机制研究建立数学模型,研究隧道荷载分布的力学机制,分析荷载分布对隧道结构和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还将研究隧道荷载分布规律及其与土体类型、地形地貌和地下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掌握复杂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能够选择并应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方案。

2. 对隧道荷载分布的力学机制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预测隧道荷载分布规律及其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

3. 能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样品试验和数值模拟等综合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措施如下:1. 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类整理,了解国内外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和荷载分布力学机制。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汇报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汇报
应力 力
中间岩柱
最大压 应力
双侧壁导坑法 -2.01(左洞右墙角) 0.18 -2.48 0.24 -0.86
CRD法
-2.21(左洞右墙角) 0.21 -2.61 0.29 -0.91
整理课件
支护内力分析
施工方案
初期支护最大轴力/N
左洞
右洞
中夹岩 柱顶 部拉 应力
/kPa
二次衬砌最大弯矩( N-m)
➢ 双侧壁导坑对隧道顶部围岩的变形控制相对有利; ➢ CRD法对隧道拱腰、边墙处围岩水平变形控制较为有利; ➢ 两者对中间岩柱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的控制效用相当; ➢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拱顶围岩下沉量较大,水平变形相对较小
整理课件
❖ 围岩力学状态分析
隧道开挖方案
左洞
最大压 应力
最大 拉应

右洞
最大 最大 压 拉应
0.473
0.29
0.40 0.14
0.425
整理课件
拱顶下沉 (mm) 1.351 1.398
拱顶下沉 (mm) 1.625 1.678
距右洞中心线距离/m 0
-142 -56 -39 -26 -12 3 18 77 -0.2
-0.4
-0.6
-0.8 -1
-1.2
双侧壁法 CRD法
隧道地表沉降比较图
整理课件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最小扰动准则下浅埋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优化
(1)洞口施工开挖方案优化 (2)Ⅳ级围岩下施工开挖方案及施工顺序优化 (3)Ⅴ级围岩下施工开挖方案及施工顺序优化 (4)偏压情况下小净距特大跨公路两隧道开挖顺序的优化 (5)Ⅱ类围岩段全断面开挖研究
整理课件
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压力及变形规律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隧道的围岩应力及变形特征,明确此类特大断 面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应力及变形规律,推导出小净距大跨双 洞情况下围岩压力计算公式,给隧道施工及运营期的稳定性 评价和预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依据。同时也为特大断面小净 距隧道的合理、安全施工及衬砌支护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 技术支撑。

软弱围岩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软弱围岩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表 1 隧 道 周 边 位 移 监 测 结 果
名称 监 测断面
Z 1+5 2 Kl 7
结构 , 二衬 结构厚度调整 为 7 m, 将 5c 以下称作 方案 2 。建立 二维
△曰 C
一 .3 O7 —12 .6 —0 1 .2
周边位移 累计4. m j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
△A 8

12 ・ 8
第3 8卷 第 2期 2012 年 1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 T C URE HI E T
V0 . 8 No 2 13 .
J n 2 2 a. 01
文章编号 :0 9 6 2 (0 2 0 ・ 1 2 0 10 - 8 5 2 1 )2 0 8 —2
围岩 最 大 变 形 都在 规 范 规 定 以 内 。方 案 2围 岩 最 大 的 应 力 要 略 比 方 案 1大 , 远 低 于 过 衬 砌 的 抗 压 强 度 和 抗 拉 强 度 。 但
综合 考虑 工程 实践 , 优化 开挖 支护方案 2是 安全 可行的。 关键词 : 大断面小净距 隧道 , 双侧壁导坑 法, 开挖 支护优化 中 图分 类 号 :4 5 4 U 5 .
文献标识码 : A
隧道设计规 范规 定 , : 2 两相邻单线 隧道间 的最 小净距 , J 应按 坑开挖支护方法施工工序繁 多 , 工效 低 , 因此 , 为实现 隧道早 日贯 围岩地质条 件 、 隧道断 面尺寸及 施工方法 等因素 确定 , 一般情 况 , 通 , 在保证结 构安全 的前 提下 , 可对 隧道 支护形 式进 行简 化 与优
14 .5
一O 5 .O
右 导 坑
右 导 坑
Z l 0 Kl +5 0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根据太阳山隧道施工过程分析,全面深入了解其施工工艺,提出类似隧道的关键工序、施工方法、施工技术难点和重点等关键技术,对小净距隧道的应用推广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可靠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中夹岩柱;注浆;加固;预应力锚杆张拉1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交通设施的需要日益增加,多车道道路不断出现,特别是对土地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使小净距隧道不断增多。

小径距隧道是指两相邻隧道最小净距宽度小于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1.5倍。

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间夹岩柱,其间距介于连拱隧道和分离式隧道之间。

小净距隧道的施上方法与普通分离式隧道相比差别不大,但由于中夹岩柱体厚度较薄,稳定性较差,因此,在施工中,合理的开挖顺序、加固与支护方案,以及隧道施工过程控制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小净距隧道关键工序的施工与技术要点。

2工程实例太阳山隧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太阳山,为左右分离式小净距单向行车直线隧道。

隧址区地貌属于褶断侵蚀低山,海拔171~280m,相对高差约110m,山顶尖圆,山势较陡,地表植被发育;进口段地形坡角25°~30°,出口段地形坡角20°~30°;山脊走向近东西向,隧道轴线与山脊走向近正交,隧道穿过山脊最大处高程约为268m。

太阳山隧道长192m,开挖断面宽14.0m,高(净空断面)8.8m,中间岩柱净宽为6.3~8.5m。

3洞口施工3.1长管棚施工为防止洞口开挖时坍塌,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采用注浆长管棚超前支护进行加固,左线(左洞出口)采用Ф108x6.0mm超前大管棚,一次支护长度30米;右线(右洞出口)采用φ89x6mm超前大管棚,一次支护长度15米。

管棚环向间距为50cm,采用89×6mm热轧无缝钢管制作,管壁每隔15cm梅花形布眼,眼孔直径为8mm,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液,配合比为:1:0.5。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位于南充西山风景区的西山隧道最小净距为4m,隧道内轮廓净宽13.16,属于典型的双线、双洞、小净距隧道。

地质钻探资料揭示该隧道岩石条件较差,以泥岩、砂岩为主。

隧道岩层近于水平,受西山向斜影响,局部存在小扭曲,褶皱现象,主要泥岩构成,易吸水软化,失水开裂,相对于上、下层位的泥质砂岩,便形成了“泥化软弱夹层”。

此隧道以Ⅳ~Ⅴ类围岩为主。

隧道左线长1140m,右线长1151m,围岩情况为:左线Ⅳ类围岩480m,Ⅴ类围岩660,右线Ⅳ类围岩480m,Ⅴ类围岩671m。

该隧道支护和衬砌共有5种类型:Ⅳ2型衬砌适用于车行横道与隧道交叉口段的Ⅳ级围岩段、Ⅳ1型衬砌适用于非车行横道与隧道交叉口段的Ⅳ级围岩段、Ⅴ1型衬砌适用于地表无建筑物且隧道净距大于18m的Ⅴ级围岩段、Ⅴ2型衬砌适用于地表存在建筑物且隧道净距为5~18m的Ⅴ级围岩段、Ⅴ3型衬砌适用于隧道净距小于5m的Ⅴ级围岩段,洞门结构16m。

西山隧道是四川南充市市政隧道中典型的小净距隧道。

本文以该隧道为例,介绍小净距隧道关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1 超前支护1.1 超前大管棚为了防止洞口开挖时坍塌,隧道洞口浅埋段采用注浆大管棚超前支护。

大管棚采用Ф127×8mm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为40cm,进口大管棚长25m,出口大管棚长40m。

大管棚定位采用长度为2m的Ф140×5热轧无缝钢管,大管棚管身按梅花形布设注浆孔,间距15cm~20cm,孔径Ф10~Ф16。

水泥砂浆注浆,水灰比:0.8:1~1:1。

超前大管棚结合导向墙施工,导向墙采用C20混凝土截面尺寸为1.2m×2m(高×长),导向墙中预埋Ф140导向管,外插角为3°。

通过导向管将大管棚打入围岩,注浆前将导管口外径与孔口周边密封,预留一小通气孔。

城市小净距大小断面隧道交叉口段暗挖技术研究

城市小净距大小断面隧道交叉口段暗挖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1009-4539(2021)05-0123-04城市小净距大小断面隧道交叉口段暗挖技术研究郑剑锋(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18)摘要:为解决复杂地层中城市暗挖隧道立体交叉及复杂断面施工难题,依托杭州紫之隧道,研究分析了立体交叉段隧道开挖施工难点,创新了交叉口隧道小净距、大断面开挖技术,即在匝道处采用小断面纵向爬坡挑顶进入大断面,反向扩挖分叉主隧道,并在超小净距隧道施工中运用控制爆破、超前导管及超前预注浆加固地层相结合的措施代替复杂的连拱隧道技术,有效地将隧道大跨度断面沉降变形控制在2cm以內,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施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暗挖隧道交叉口小净距大断面中图分类号:U455.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4539.2021.05.028Research on Mined-rxcavation Technology for Intersection Between Large andSmall Section UrUan Tunnel with Small Clear DistanoZHENG Jianfeng(ehina Railway16t h Bureau Group Co.Ltd.-Beijing100018$China)Abstrad:In order te solve the construction problems of urban mined-rxcavation tunnei grade separation and complex section in compeecstoatum$thispapeo$oeezingon ZiehiTunneein Hangehou$studiesand anaezeestheconstouction di o icuetiesoogoadesepaoation section tunneeeccaeation$and innoeatesthesma e ceeaodistanceand eaogesection eccaeation technoeogzoointeosection tunnee$thatis$thesma e section eongitudinaeceimbingisused attheoamp toenteotheeaoge section$theoeeeoseecpansion isused toeccaeatethebiouocated main tunnee$and in theconstouction oosupeosma e ceeao distancetunnee$thecombination oocontoo e d beasting$adeanced conduitand adeanced poe-gooutingisused tooepeacethe compeecmueti-aoch tunneetechnoeogz$which can e o ectieeezcontooethese t eementdeooomation ooeaoge-span section within 2cm$ensuoethesaoeconstouction oothetunnee$and pooeideoeoeoencesooosimieaopooaects.Key wods:mined-excawtion tunnei;intersection;small clear distanco;large section1引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修建地下快速路[1-2](为了实现道路交通的快速转换,在两条地下快速路的交叉处修建隧道交叉口是最佳的交通结构形式。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1. 引言小净距隧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隧道,其特点是在有限的土地条件下,为了实现相对较大的通行能力,需要在土地高度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方法、安全措施等内容。

2. 施工准备在进行小净距隧道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工程测量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准确的工程测量,确定隧道的准确位置、长度和高度等参数,并绘制出详细的工程图纸和剖面图。

2.2 材料准备根据隧道设计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隧道衬砌材料等。

2.3 设备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运输车辆、搅拌站等设备,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4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3. 施工方法小净距隧道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土方开挖根据工程图纸的要求,使用挖掘机等设备进行土方开挖,确保隧道的净距和净高符合设计要求。

3.2 支护结构施工在土方开挖完成后,需要进行支护结构施工。

一般采用的支护结构包括钢筋网架和喷射混凝土衬砌。

首先,在开挖面周围安装钢筋网架,然后进行喷射混凝土衬砌,形成稳定的支护结构。

3.3 导坑施工在支护结构完成后,需要进行导坑施工。

导坑是指用来引导隧道掘进机进行掘进的辅助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在支护结构上方挖掘导坑,并进行相应的支护和衬砌。

3.4 隧道掘进导坑施工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隧道掘进。

采用隧道掘进机进行掘进,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掘进的速度和方向,确保掘进的准确性。

3.5 衬砌施工隧道掘进完成后,需要进行衬砌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在掘进的同时进行衬砌,使用喷射混凝土或其他适当的衬砌材料进行衬砌,形成隧道的固定结构。

4. 安全措施在进行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4.1 安全防护在施工现场设置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围栏、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摘要:小净距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形式,与分离式隧道、连拱隧道相比具有适应性强的优势。

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悦来站至王家庄站区间隧道为例,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的前景。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悦王区间隧道;问题及前景连拱隧道解决了隧道建设中最小间距要求带来的展线问题,但在施工方面存在难度大、周期长等缺点。

小净距隧道是一种介于分离式隧道、连拱隧道之间的新型隧道,解决了分离式隧道接线难度大、占地面积广等缺点,还克服了连拱隧道工期长、造价高、难度大的问题,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悦王区间隧道概况悦王区间隧道即为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悦来站至王家庄站区间及王家庄车场出入段线隧道,此段隧道均为暗挖隧道,且大部分为深埋隧道,只有局部地段为浅埋。

悦王区间长度为1611米,而出入线隧道则为一千二百多米,平面布置三个隧道以及一处长达二百四十米的施工通道,施工通道与区间隧道正交。

悦王区间隧道工程范围包括隧道开挖、初期支护、临时支护、临时通风排水用电、二衬施工等。

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原始地貌是构造剥蚀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通过,地质条件稳定,具有0~7.8米厚的覆盖层,下伏基岩岩体比较完整。

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总体施工难度不大,施工的重难点主要是小净距隧道施工。

表1为悦王区间隧道部分里程段的隧道围岩性质及分级。

表12施工工艺技术及应用2.1开挖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总体布置为从施工通道进入正线施工后先进行十号线左线隧道的施工,之后再进行王家庄停车场出入线的施工,最后再进行十号线右线隧道的使用,当各个作业面都打开后,进行正常施工。

基于工程施工场地的地理条件,该段隧道施工始终遵守“短进尺、弱爆破、多循环、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原则。

悦王区间隧道围岩主要是砂岩、砂质泥岩,岩体比较完整,分级在Ⅲ级到Ⅳ级之间,采用钻爆法开挖,并根据掌握的各段隧道断面尺寸、围岩情况以及监控量测数据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法。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小净距隧道是指双洞间中夹岩柱的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普通双线分离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隧道。

小净距隧道与普通双线分离隧道最大的区别是中夹岩柱的宽度,由于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的宽度较小,而所受围岩压力大,因此,可以看出, 小净距隧道施工的关键是加固中夹岩柱。

如何确保中夹岩柱的稳定,事关隧道施工的成败。

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少因隧道间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隧道在开挖施工时,针对不同的围岩采用了不同的开挖方法,Ⅱ类围岩段开挖时,采用了正向单侧壁导坑施工方法,Ⅲ类围岩段开挖时,采用了上下短台阶施工方法,Ⅳ类围岩段开挖时,采用了超前导坑预留光爆层施工方法。

1、洞口施工为减少对洞口仰坡的扰动,隧道洞口石方段开挖采用弱爆破及预裂爆破的施工方法。

洞口刷坡时,为保证中夹岩柱的稳定,两隧道中夹岩柱坡口处原地面土体暂时予以保留,以支挡坡面。

洞口仰坡采取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加固。

同时为防止洞口开挖时坍塌,隧道洞口处加设锁口导管进行超前支护。

导管采用φ89mm、壁厚6mm、长16m 的热轧无缝钢管。

施工时,导管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导管间距50cm)并设1°的仰角,方向与路线中线平行,打入围岩,锁口导管注浆时初压为0.5MPa,终压为2MPa,注浆过程应根据地质情况控制注浆压力,浆液扩散半径≮0.5m,注浆结束至掘进开挖前的时间间隔按不短于6h进行控制。

2 洞身施工2.1Ⅱ类围岩段开挖及施工顺序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施工工期要求,右洞先于左洞施工。

右洞开挖断面超前左洞开挖断面按不小于40m进行控制。

右洞开挖采取上、下台阶法施工,上台阶开挖采用环行开挖留核心土法。

上台阶开挖后,拱部支护及时跟上,Ⅱ类围岩超前支护方式采取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导管采用直径Ф42mm、壁厚3.5mm、长3.5m的无缝钢管,管壁每隔15cm交错钻眼,眼孔直径Ф8mm,但尾部1m不设压浆孔。

浅谈极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谈极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浅谈极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王福军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十堰 442012摘要:宜宾至毕节高速公路威信至镇雄段以头隧道是一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左右线净距12~25m,为极小净距+小净距组合隧道。

本文以以头隧道为例,介绍极小净距段开挖和施工顺序以及爆破要求、减震措施、中夹岩体加固、监控量测等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其资料对以后的类似工程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极小净距;技术措施;监控量测极小净距隧道是指并行双洞公路隧道间夹岩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0B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形式,是近年来公路隧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隧道结构。

极小净距隧道的危险是由于两座隧道中夹的岩墙窄、薄,必然导致岩墙和其他一些岩体容易破坏。

开挖爆破对邻近的隧道必然有影响,特别是后开挖的隧道,开挖爆破对已开挖隧道的振动会影响先开挖隧道的支护、衬砌;开挖爆破对两侧岩体的冲击力,将有可能破坏两隧道中夹的岩墙,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一、工程概况宜宾至毕节高速公路威信至镇雄段TJ-4标段的以头隧道位于昭通市镇雄县境内,左洞长905m,右洞长875m,属中长隧道;隧道左右线净距12~25m,为极小净距+小净距组合隧道,其中ZK89+525~ZK89+680、K89+525~K89+690结构形式为极小净距。

ZK89+525~ZK89+680、K89+525~K89+690为V级围岩,围岩主要为强-中风化粉砂岩、强风化碎石夹粉质黏土。

左右线隧道之间中夹岩体受左右线隧道两次爆破开挖影响,岩体承载能力下降,同时该部位岩体受力复杂且围岩压力大,极易受施工扰动二失稳形成较大的安全事故,施工中必须采取控制爆破震动措施及初衬加强措施,减少对中夹岩体的扰动和破坏,保证施工安全。

本文以以头隧道为例,介绍Z K89+525~Z K89+680、K89+525~K89+690极小净距段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竖向小净距大断面交叉隧道施工工法(2)

竖向小净距大断面交叉隧道施工工法(2)

竖向小净距大断面交叉隧道施工工法竖向小净距大断面交叉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竖向小净距大断面交叉隧道施工工法是应对城市交通拥堵和土地资源有限的一种解决方案,也是隧道建设领域的创新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竖向小净距大断面交叉隧道施工工法以其减少地上空间占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缩短施工周期的特点,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工法采用大断面的隧道结构,使得同一方向的车流能够分别通过上下层隧道,从而增加道路通行能力。

同时,该工法利用隧道自身作为临时地下空间,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进行地下通道、停车场等设施的布置。

此外,该工法还能有效减少拆迁范围,降低建设成本。

三、适应范围竖向小净距大断面交叉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交通中的道路改建和新建工程,尤其适用于人口密集、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

该工法能够满足交通拥堵带来的高通行能力要求,同时充分利用隧道空间进行地下设施的布置,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地下空间。

四、工艺原理竖向小净距大断面交叉隧道施工工法的实际工程与施工工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工程设计需要合理地确定隧道的断面尺寸和布局,确保上下层隧道之间的竖向净距,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技术措施,如施工方法、支护方式、拱顶类型等。

其次,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工艺选择,如掌子面、爆破、掘进等。

最后,工程实施过程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探索和创新,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并结合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五、施工工艺竖向小净距大断面交叉隧道施工工艺包括预处理、洞掘、支护、装修等多个阶段。

在预处理阶段,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地下水处理、土地征用等工作;在洞掘阶段,可以采用掌子面、钻爆法、盾构等方式进行隧道的施工;在支护阶段,根据隧道的深度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支护结构,如锚杆、钢架等;在装修阶段,对隧道进行抹灰、装修等工作,以提高通行的舒适性。

试论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控制要点

试论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控制要点
1 ) 先行洞 和后行洞开 挖方法 ; 2 ) 先行 洞和后行 洞爆破设计 和爆破震 开距 离控制在2 0 0 m以内。 3 . 4 中岩墙 保 护 方 法及 其 他 内容 内容 。 考 虑到分部施工 。 中间岩柱多次受到扰动 。结合前人的施工经验 , 我 动控制 ; 3 ) 先行洞和后行洞工序错开距离控制 ; 4 ) 中岩墙保 护方法及其他
温高速位置 、 以及终点与丽水 市区城j 路西段连接位置。所经主要河流为 不耦合装药 , 缓冲炮孔可采用耦合装药和间隔装药。
大溪 、 新治河 、 郎奇溪、 宣平溪 、 小安溪 , 无通航要求 。
采用爆破技术及机械进行 隧道 开挖 。开挖前测量人 员首先根据衬砌 类型放 出开挖轮廓线 技术员要对放样结果 进行检验 。 钻孔前将钻孔位置
m , 填方3 2 . 1 万m , 浆砌片块挡 土墙2 . 6 9 万m 。 沿线 自然地理特征 : 路线起点 与老 5 0 省 道的平交 、 保 定古窑址保护 区 , 岚 山头 隧道 、 岚 山头至郎奇 高压 先上断面 留核心土 , 然后 开挖下导洞并做初期支护。主要采用光 面爆
破、 预裂爆破 。当采用这两种爆破方法时 , 多设缓 冲孔 , 严格控制周边 眼的 走廊 带 、 郎奇隧道 、 主线终点与绕城西 线交叉 、 城 北大道连 接线下穿 金丽 间距及 深度 , 尽 量使其 孔底在设想开挖断面上。光面爆破 、 预裂爆破采用
2 小 净 距隧 道施 工原 则
的。 因此降低一 次齐发 的炸药量是最基本的对策 。 此外 , 即使炸药量相同 ,
变更爆破模式与机械开挖并用 , 也能够减轻爆破震动的影响 。对于某大桥
自新奥法 ( N A T M) 使 用以来 , 充分 利用 围岩整 体的 自 承 能力 , 使 隧道 隧道 , 施工当中应 尽量控制最大 l 临 界震动速度v ≤1 5 c m / s 。 建设发生 了跳跃性的变化。新奥法具有 开挖造成 的松动及下沉 、 周边地层 在大断面隧道施工 中, 为 了减少爆破对 围岩的损伤和震 动的影响 , 也 扰动小 、 开挖面易控制 、 安全度高 、 施工进度快 、 适 应性强等诸多优点 。 有采用导坑超前 , 而后扩挖 的方法 。 对于小净距隧道而言 , 不仅要考虑单洞 的结 构安全 , 更 需重视双洞 的 3 . 3先 行 洞 和后 行 洞 工序 错 开 距 离控 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孙新明
(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杭州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少因隧道间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特有的加固要求,本文结合温绕高速石鼓岭隧道施工,阐述小净距大断面隧道施工中开挖工法、爆破震动控制、中夹岩柱的保护、监控量测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注浆;监控量测
1 工程概况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的石鼓岭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向六车道的公路隧道。

左线长度404m,右线长度365m,左、右线分别设置半径为R=1250m、R=1350m 的右偏曲线。

隧道双洞中轴线间距为24.341m,隧道净宽为14.5m,中夹岩净宽9.84~10.4m,最大开挖断面达到166m2,属于典型的双线、大断面、小净距隧道。

地质钻探资料揭示该隧道的岩石条件较差,以砂岩和凝灰岩为主,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节理裂隙发育,易于储水,汇水面积较小,降雨时,沿节理面有滴水或渗水现象,此隧道以Ⅳ-Ⅴ级围岩为主。

该隧道支护、衬砌共分6种类型:Ⅲ级围岩40m(SB3), Ⅳ级及以上围岩729m(SB4长406m、SB4JQ长73m、SB5b长99m、SB5a长57m,SB5JQ长40m),洞门结构54m。

2 开挖工法
2.1 Ⅴ级围岩洞口浅埋段
洞口属于Ⅴ级围岩浅埋段,先行、后行洞均采用双侧壁导坑。

隧道施工先掘进洞超前后掘进洞开挖工作面不小于50m,后掘进洞开挖掌子面必须在先掘进洞仰拱施工完成后进行。

隧道各部施工开挖前应先做好超前支护措施。

进洞段采用ф108*6mm长管棚进行超前支护。

应注意超前支护与开挖的间隔时间,按照图纸设计浆液分类,间隔时间宜为8h,并根据开挖效果,适当调整时间。

导坑施工时应采用人工开挖或微振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侧壁导坑掌子面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及时封闭,以保证开挖面的稳定。

先行洞开挖顺序:1—左右双侧壁导坑开挖;Ⅱ—侧墙及侧壁导坑支护施做;3—主洞拱部留核心土开
挖;Ⅳ—拱部初期支护施做;5—主洞上半断面核心土开挖;6—主洞下半断面开挖;Ⅶ—仰拱初期支护施做;Ⅷ—仰拱二次衬砌浇筑,仰拱填充;Ⅸ—铺设防排水层,拱部及侧墙二次衬砌施做。

后行洞开挖顺序:与先行洞基本一致。

图1 小净距隧道Ⅴ级围岩洞口段施工工序横断面示意图
2.2 Ⅴ级围岩一般段
洞身Ⅴ级围岩一般段先行洞采用拱部留核心土弧形开挖,后行洞采用中隔壁法开挖。

隧道施工先掘进洞超前后掘进洞开挖工作面不小于50m,后掘进洞开挖掌子面必须在先掘进洞仰拱施工完成后进行。

先行洞开挖顺序:1—拱部留核心土开挖;Ⅱ—拱部初期支护施做;3—上半断面核心土开挖;4—下半断面开挖;Ⅴ—下半断面及仰拱初期支护施做;Ⅵ—仰拱浇筑,仰拱填充;Ⅶ—铺设防排水层,拱部及侧墙二次衬砌施做。

后行洞开挖顺序:1—左导洞上半部中隔壁法开挖;Ⅱ—左导洞上半部初期支护及中隔壁法施作;3——左导洞下半部开挖;Ⅳ—左导洞下半部初期支护及中隔壁施作;5—右侧上半部开挖;Ⅵ—右侧上半部初期支护施作;7—右侧下半部开挖;Ⅷ—右侧下半部衬砌支护施作;Ⅸ—仰拱浇筑;Ⅹ—拱圈及边墙二次衬
砌浇筑。

图2 小净距隧道Ⅴ级围岩一般段施工工序横断面示意图
2.3 Ⅳ级围岩段
Ⅳ级围岩段先行洞采用台阶法、后行洞采用中隔壁法,隧道施工先掘进洞模筑衬砌应超前后掘进洞开挖工作面不小于40m。

先行洞开挖顺序:1—开挖上台阶;Ⅱ—上台阶上半部初期支护;3—开挖下台阶;Ⅳ—下台阶开挖后
初期支护;Ⅴ—二次衬砌。

后行洞开挖顺序:1—左导洞上半部中隔壁法开挖;Ⅱ—左导洞上半部初期支护及中隔壁法施作;3——左导洞下半部开挖;Ⅳ—左导洞下半部初期支护及中隔壁施作;5—右侧上半部开挖;Ⅵ—右侧上半部初期支护施作;7—右侧下半部开挖;Ⅷ—右侧下半部衬砌支护施作;Ⅸ—仰拱浇筑;Ⅹ—拱圈及边墙二次衬
砌浇筑。

图3 小净距隧道Ⅳ级围岩施工工序横断面示意图
2.4 Ⅲ级围岩段开挖及施工顺序
Ⅲ级级围岩段先行洞采用全断面法、后行洞采用台阶法施工,隧道施工先掘进洞应超前后掘进洞开挖工作面不小于30~35m。

先行洞开挖顺序:1—全断面开挖;Ⅱ—喷锚初期支护;Ⅲ—二次衬砌。

后行洞开挖顺序:1—开挖上台阶;Ⅱ—上台阶上半部初期支护;3—开挖下台阶;Ⅳ—下台阶开挖后
初期支护;Ⅴ—二次衬砌。

图4 小净距隧道Ⅲ级围岩施工工序横断面示意图
3 爆破震动控制
小净距隧道钻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成败,实际过程中应严格监测和控制钻爆。

对于小净距隧道先掘进洞开挖的衬砌处震动速度控制在15cm/s 以内,后掘进洞衬砌处震动速度控制在10cm/s以内。

图5 爆破震动测点布设在本隧道已支护段的示意图
为避免爆破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使用段位差以大于200ms为宜。

掏槽爆破宜尽量远离中岩墙,以减小对中岩墙造成的损伤。

除要控制最大段装药量外,还需控制开挖的进尺,不宜大于隧道净距的1/3。

图6 爆破震动测试
4 中夹岩体加固
4.1 径向注浆小导管技术
Ⅴ级围岩段中夹岩体采用ф42*4mm径向注浆小导管进行加固,小导管长6m,其中洞口浅埋段纵环向间距为0.5×1m,洞身一般段纵环向间距为0.75×1m,梅花型布置。

注浆小导管前段按梅花型钻设ф8mm出浆孔,孔距15cm。

水泥浆水灰比1:1,注浆初压0.5MPa,终压1.0MPa。

4.2 注浆锚杆技术
Ⅳ级、Ⅲ级围岩段中夹岩体采用ф25*5mm先灌后锚式注浆锚杆进行加固,Ⅳ级围岩段注浆锚杆长4.5m,其中SB4JQ段纵环向间距为0.75×1m,SB4段纵环向间距为1×1m;Ⅲ级围岩段注浆锚杆长4m,纵环向间距为1.2×1.2m。

锚杆均采用梅花型布置。

注浆锚杆杆体抗极限拉力N≥180KN,锚杆插入孔内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95%,打设角度偏差不得大于20°。

对破碎岩层、松散土层等软弱围岩,采用C20以上早强水泥浆,水灰比为0.7,注浆压力0.5-2Mpa;对整体性良好的围岩,注浆采用C30以上早强水泥浆,水灰比为0.3-0.5,注浆压力1.5Mpa。

5 监控量测
本隧道除一般隧道监控量测要求的地表沉降、洞内地质与支护状态观察、拱顶下沉、周边收敛等必测项目外,还包括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喷射砼应力及二衬砼应力、爆破震动等选测项目。

监控量测工作要施工必测与选测相结合,采集数据后及时分析处理,以及时了解围岩的变化情况,建立分级预警体系,发现异常及时预警、反馈,以便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或修正支护参数,实现新奥法设计与施工的动态管理,对出现的异常情况经排查、识别并预测风险后迅速向现场作业人员发出警报,并及时提出处理方案,对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及安全性作出评价。

6 结语
(1)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原则组织施工,根据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结果,实时调整施工参数,确定二衬施作时间。

(2)钻爆设计应根据地质情况适时优化,必须采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以减小爆破震动对隧道初期支护、二衬的结构影响。

(3)中夹岩加固注浆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作。

锚杆施工完后,应采用锚杆仪、角度尺等工具对锚杆长度、间距、打设角度、注浆饱满度进行检测,必要时应补打锚杆,以确保中夹岩体加固效果。

参考文献
[1]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2]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3]黄成光主编.公路隧道施工.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2.
[4]温绕高速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四册.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