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坝光隧道小净距段的施工技术

坝光隧道小净距段的施工技术

1 工 程 概 况
深圳 市葵 坝路 是龙 岗 区大鹏 半 岛路 网 的重要组 成 部分 , 是联 系 葵涌街 道 与坝 光精 细化 工 园 区 、 岭澳 核 电站 的 主要 通道 之一 ,也 是精 细化 工 园建设 及运
度较大 , 岩受风化 作用强烈 , 基 岩石较破 碎 , 芯 岩 呈 块 状 。 隧 道 穿 越 地 层 主 要 为 岩 性 主 要 为 残 坡 积 亚 粘 土 、 风 化凝 灰 岩 等 。 强
术 和措 施 , 提高 隧道 支 护结 构 的强度 、 刚度 和整 体性 , 减少 和控 制 两条 隧道 开挖 时 的相互 影 响 , 合理 地利 用 围岩 自承 能力 保 证 围岩与 支护 结构 共 同作用 。

关键 词 : 小净距 ; 隧道 ; 施工 : 控量 测 ; 监 深圳 市 中 图分 类 号 : 4 5 U 5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9 7 1 ( 0 1 0 — 12 0 10 — 7 6 2 1 ) 9 0 5 — 3
隧 道 洞 身 围岩 大 部 分 为第 四 系覆 盖 层 ,下 部
用小净 距隧道方案 。 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 , 小净距 隧道工 程不断出现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无 成熟 的“ 工法 ” 照 , 参 因此 , 究小净 距 隧道 的施 工技 研 术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本 文 根 据 葵 坝 路 坝 光 小 净 距 隧 道工程 实践 , 分析 了小净距 隧道围岩力学特征 , 以 及 小 净 距 隧 道 的技 术 难 点 和 对 策 ,总 结 了小 净 距 隧道 的施 工 方法 、 工 工 艺 和技 术 措 施 。 施
O 引 言
现行 《 公路隧道设计规 范》 JG D 0 04 (T 7 —20 )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析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岑安岭隧道位于高州市东岸镇山甲村与上垌村一带,设计为小净距隧道,洞室净空11.0×5.0m,隧道净宽:0.75+0.75+2×3.75+1.0+1.0=11.0m;左线起讫桩号为:ZK55+893~ZK56+403,长510m;右线起讫桩号为:YK55+892~YK56+400,长508m。

进口左右线间距16.59m,出口左右线间距10.52m。

洞口设计标高左线98.684m、右线98.702m;出口设计标高左线101.413m、右线101.414m,隧道最大埋深约105.8m,属中隧道。

隧道区地质为白垩系含砂砾岩、寒武系加里东期混合岩、残破积黏性土,局部见加里东期花岗岩侵入。

隧道主要围岩类型为Ⅲ、Ⅳ、Ⅴ级,参数见下表:隧道参数表2、初步施工方案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图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隧道出口段通过水平中空注浆锚杆加固中间岩柱,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根据量测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实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Ⅴ围岩采用CD法(单侧壁导坑法)施工、Ⅳ上下台阶法(短台阶法)、Ⅲ全断面法进行暗洞开挖。

岑安岭隧道设计、施工均以新奥法为指导原则,采用复合衬砌,以锚杆、钢筋网、湿喷混凝土、钢拱架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长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3、小净距隧道施工(1)隧道洞身开挖施工顺序:测量画开挖轮廓线→布炮眼→钻炮眼→装药→爆破→通风→洒水→出渣→监控量测。

(2)隧道初期支护施工顺序:通风→清理岩面→处理欠挖→初喷砼→打结构锚杆挂钢筋网→安装格栅钢架→打超前锚杆并焊接→喷射砼到设计厚度→围岩量测→反馈、修订支护参数。

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摘要:小净距隧道是一种新型的隧道结构,具有边坡规模小、展线自由度高、成本低等优点。

这种隧道结构的净距较小,可以有效地缩减隧道所占用的土地面积,适合在山区等用地有限的地区进行建设。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隧道结构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小净距隧道作为一种新型的隧道结构,将为公路建设带来更加创新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路;隧道工程;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小净距隧道是一种相邻隧道之间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隧道工程。

此类隧道工程施工难度大,工程造价高。

因此,研究和实践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难度,降低工程成本。

小净距隧道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这种类型的隧道工程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此外,小间距隧道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水利、矿山、地铁等领域,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进一步发展小净距隧道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将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新的支撑,促进交通发展。

1概述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隧道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的技术,其应用带动了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

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支撑结构,从而减少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同时,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在保证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提高隧道施工质量。

2小净距隧道的设计首先,隧道入口位于强风区,围岩风化严重,相对脆弱。

同时,它们之间夹着一层土,覆盖层相对较弱,使土壤难以拱起。

这给隧道建设带来了重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施工方法和逆向施工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隧道支护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设计小净距隧道时,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断面尺寸、地下水分布等。

这是因为隧道施工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以确保隧道的安全稳定。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相应公路隧道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了隧道断面的设计方案。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增加,隧道建设成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隧道建设的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施工工法和技术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被称为“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它在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二、工法特点“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是一种采用连续墙体施工方法的隧道施工工法。

其特点如下:1. 该工法使用连续墙体支护,不需要大量的临时支护结构,降低了施工成本。

2.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实现了减小净距和超小净距,提高了隧道的横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工法灵活多样,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4. 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三、适应范围“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地质条件:1. 岩层稳定,不易塌方的地质条件。

2. 隧道断面相对较小,不需要大型临时支护结构的情况。

3. 隧道路线相对直线,没有太多的曲线和坡度。

适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隧道建设需求。

四、工艺原理“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采用连续墙体施工方法,减小净距和超小净距,提高隧道的横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具体工艺如下:1. 隧道开挖后,设置合理的初始支护结构,包括锚杆和颗粒体嵌固。

2. 在初始支护的基础上,按照合适的净距和超小净距要求,施工连续墙体支护结构。

3. 在连续墙体支护的同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地下水的封闭和排水工作。

4. 最后,进行隧道的二次衬砌和抹灰等工序,以加固隧道结构并保证施工质量。

五、施工工艺 1. 预处理工作:包括勘测设计、地质勘探、定位标志、固定基点等。

2. 掘进工程:通过机械装备进行隧道的开挖工作,同时进行地下水的封闭和排水工作。

3. 支护工程:采用连续墙体支护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和锚杆支护。

小净距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控制技术

小净距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控制技术

小净距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控制技术发布时间:2022-02-14T07:35:23.802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8期作者:文云波郝渝军俞凡[导读] 当进行地下铁路、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条件和线路线型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常常会在间距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两孔或多孔隧道的建设。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20摘要:小净距隧道通常是介于普通分离式隧道与连拱隧道之间的一种结构形式,因为不会受到地形因素限制和总体线路影响,比连拱隧道的施工操作更加简单一些,并且造价也比较低,备受工程界青睐。

但是因为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体的厚度是小于普通分离式的隧道,有着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复杂的特点。

本文主要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对其小净距隧道的支护设计和施工进行探讨,希望对有关从业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隧道工程;小净距;支护设计;施工控制1 前言当进行地下铁路、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条件和线路线型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常常会在间距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两孔或多孔隧道的建设。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应用了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等相关特殊结构。

结合相关实践情况分析,其中连拱隧道的存在多处缺陷,第一,由于开挖断面比较大、较低的扁平率,而且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也比较复杂,因此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存在,很容易导致坍塌现象发生。

第二,由于结构较为复杂,很难解决中枪顶部连接处防水性问题,当完成建设后很容易出现渗漏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公路隧道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第三,连拱结构变形相对比较敏感,在衬砌时很容易有裂缝问题产生,破坏了整体结构性能和安全性能。

第四,低类别玮岩段和浅埋段的工程造价比较高。

当小净距隧道工艺比较与普通分离式隧道,没有太大的差别,相对连拱隧道施工来说较为简单,并且工程造价也比较低,有效的保障了施工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而由于小净距隧道中夹了较小的岩柱体厚度,围岩具有稳定、变形小特征,支护结构受力机制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支护结构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以及结构形式等相关区别都比较大。

小净距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控制要点沈天佑【摘要】小净距隧道通常是指并行双洞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本文针对成渝客专新中梁山隧道小净距隧道的特点,从施工角度探讨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支护、洞身开挖、中间岩柱加固、锚喷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A small spacing tunnel usually refers to a special tunnel structure with a small thickness between two parallel double tunnels and generally less than 1.5 times the width of the tunnel excavation sec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hongliangshan Tunnel with small spacing tunnel in Chengdu-Chongqing Highwa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of key processes such as advanced support, excavation of tunnel body, reinforcement of middle rock columns, support of anchor and shotcrete,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et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8(037)007【总页数】3页(P128-130)【关键词】隧道;小净距;中间岩柱;施工技术【作者】沈天佑【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太原0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1 小净距隧道的定义小净距隧道通常是指并行双洞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

公路隧道中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中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中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主要对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作出了论述。

关键词:公路隧道;小净距;施工要点;爆破;加固1工程概况及地质水文条件某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小净距短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88m。

隧道轴线经过地段地面高程为204~283m,相对切割深度约79m,隧址区未见明显的不良地质构造现象。

隧道范围内基岩主要为:强风化片岩和中风化片岩,强风化片岩:灰白色,灰褐色,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岩石风化强烈,岩心多呈块状,少量呈短柱状,采取率约为58%。

钻探掲示厚度为13.3~16.2m。

中分化片岩:灰绿色,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含石英、绢云母等矿物,岩心呈短柱状,采取率约为76%,RQD值为24%。

本隧道左、右洞设计线间距约为15.2~16.0 m,建筑界限净宽10.25m,净高5m。

2开挖方法2.1Ⅲ级围岩2.1.1施工工序Ⅲ级围岩推荐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开挖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3m。

其施工工序为:1)全断面开挖按照轮廓线一次爆破成形;2)修建衬砌。

2.1.2施工要点(1)机械设备要配套,如钻眼、装渣等主要机械和相应的配套机具在型号、规格尺寸、性能和生产能力上都要相互配合,施工工序才能环环紧扣,不至发生彼此相互受到牵制而影响掘进,并应注意经常检查维修保养机械设备,应备有足够的易损零件部件,以保证各项施工工序顺利进行。

(2)加强各辅助作业和设备的管理,如三管两线(高压风管、高压水管、通风管、电线及运输路线)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要有专人看护。

(3)后行洞爆破面的开挖应在先行洞初期支护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因此后行洞与先行洞的安全距离应保持30~50m。

(4)二次衬砌及时施作,一般二次衬砌工作面距掌子面不大于120m。

2.2Ⅳ级围岩2.2.1施工工序施工工序:(1)开挖左洞上半断面,采用弧形导坑法,导洞超前5~10m,超前支护应先期施作;(2)施作左洞拱部初期支护;(3)交错开挖左洞下半断面的两侧;(4)施作左洞两侧边墙初期支护;(5)开挖左洞核心土体及仰拱;(6)施作左洞仰拱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仰拱回填;(7)开挖右洞上半断面,采用弧形导坑法,导洞超前5~10m,超前支护应先期施作;(8)施作右洞拱部初期支护;(9)交错开挖右洞下半断面的两侧;(10)施作右洞两侧边墙初期支护;(11)开挖右洞核心土体及仰拱;(12)施作右洞仰拱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仰拱回填。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隧道小净距及连拱隧道工程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隧道小净距及连拱隧道工程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隧道小净距及连拱隧道工程
15.1地质条件不同的两孔隧道,宜先开挖地质条件较差的隧道,后开挖地质条件较好的隧道。

15.2小净距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小净距隧道洞口切坡宜保留两隧道间原土体。

2两隧道工作面应错开施工,先行洞与后行洞掌子面错开距离应大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

应严格控制爆破震动。

3后行隧道应根据围岩情况先加固中岩墙,极软弱围岩段应加固两隧道相邻侧拱架基础。

4宜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并应采用低威力、低爆速炸药;爆破时另一洞内作业人员也应撤离。

15.3连拱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中导洞探察的岩层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洞上拱部开挖应在中隔墙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

2中导洞不得怍为爆破临空面。

3应在先行洞模筑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后行洞的开挖和衬砌。

4主洞开挖时,左、右两洞开挖掌子面错开距离宜大于30m。

5应监测连拱隧道中隔墙的位移,并应及时对中隔墙架设水平支撑;后开挖隧道一侧的中隔墙和主洞之间的空隙宜回填密实或支撑稳固。

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

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

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交通、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需求,需要大量建设并行隧道。

而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正是一种适应于这种需求的先进工程技术。

二、工法特点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具有多个独特特点。

首先,该工法采用并行施工方式,可以同时推进多个隧道,提高工程进度。

其次,采用盾构施工方式,可以减少对地表的干扰,降低对交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此外,该工法还具有高效、精密的控制和调整系统,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和精度。

三、适应范围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适用于地下空间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多个隧道同时施工的情况。

特别适用于城市地下交通建设、供水工程等。

该工法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工程效益。

四、工艺原理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并行推进多个盾构来同时施工多个隧道,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具体工艺原理包括隧道轴线位置的确定、盾构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控制等。

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的分析和解释,读者可以了解该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五、施工工艺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分为准备工作、开挖工程、衬砌工程等多个施工阶段。

在每个施工阶段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和操作方式,可以让读者了解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六、劳动组织劳动组织是施工工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来说,劳动组织的合理安排和高效配合是确保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关键。

在本文中,会详细介绍劳动组织的方案和执行方式。

七、机具设备对于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而言,所需的机具设备是保证施工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本文中,将对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设备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以便读者全面了解这些机具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八、质量控制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在小净距并行隧道盾构施工工法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非常重要。

小净距隧道施工细则

小净距隧道施工细则

1.总则1.1小净距隧道是指并行双洞公路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1.2为给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行为要求,特制订本细则。

1.3细则适用于隧道开挖断面宽度小于13m的并行双洞隧道。

1.4本细则针对福建三明~福州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相关围岩情况拟定,只适用于该路段的小净距隧道施工。

1.5本细则重点围绕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要求等编写,未涉及的各种施工技术要求,严格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042-94)执行。

1.6承包商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本细则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并对各工序的滞后时间、空间间距、炮眼深度、装药量等提出严格要求,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

1.7本细则建议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量测要求等,应当根据施工过程中所得到的现场量测资料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1.8本细则为“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为试行阶段。

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施工情况、量测数据及计算分析结果等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2.施工方法及工序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小因隧道间净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特有的加固要求,特对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类别段的施工工序作如下要求:2.1I、II类围岩段根据隧道围岩变形特点,在正常情况下,推荐在I、II类围岩段采用正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

施工工序以左洞先开挖制定,当右洞先开挖时,则将左、右洞施作顺序对调即可.2。

1.1 左洞按下列开挖顺序施工:(1)上台阶1超前支护(2)上台阶1开挖;(3)上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4)中夹岩上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5)下台阶1超前支护(6)下台阶1开挖;(7)下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8)中夹岩下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9)上台阶2超前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10)上台阶2开挖;(11)上台阶2初期支护;(12)下台阶2 超前支护;(13)下台阶2 开挖;(14)下台阶2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15)拆除侧壁临时支护;(16)仰拱回填砼施工;(17)防水层及拱墙二次衬砌施工。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摘要:隧道施工中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小净距浅埋隧道,该类型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大,应加强控制。

为此,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工程主要特点、难点,对隧道施工中的洞口段、洞身工程开挖与支护、中岩柱加固等技术要点展开探讨,同时采取了合适的技术措施,有效保证了隧道掘进、支护等施工的推进。

关键词:隧道工程;浅埋小净距;大断面;施工技术;在建设高速公路时,经常可能需要建设隧道,但隧道施工地质环境特殊,易受到水文、线形等因素的影响,大多会选择设计小净距隧道。

但是,很多小净距隧道的技术仍处在实践检验和理论摸索的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和认识,研究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概况巫溪—开州高速公路WYKTJC2项目起讫里程分别为K99+780、K118+369.408,项目全长超过18km,主要涉及路基、桥涵、隧道、改路改沟等方面的施工。

本项目处于四川盆地东侧的川东平行岭谷区域,项目中,横梁子隧道被设为小净距段隧道,左、右两幅的桩号分别为ZK103+626—ZK104+032、K103+618—K104+026,长度分别为406m、408m,最大埋深分别为118m、121m。

2工程主要特点及难点(1)隧道使用了Ⅳ、Ⅴ级围岩进行建造,该隧道属于典型的软弱围岩结构,由于其开挖断面可达106~113m2,属于典型的大断面隧道。

因此,在本项目施工的时候,尤其需要关注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本隧道属于小净距隧道,中岩柱厚度维持在1.28~2.63m 范围内,考虑到隧道左、右洞的施工会互相干扰,因此,中岩柱的稳定性将对施工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3)隧道地质条件特殊,地质中包含了煤地层、瓦斯,施工过程中隐藏了较大的安全风险。

(4)勘测发现该隧道埋深较浅,出口端出现明显偏压,周围还分布了村庄、建筑、公路等,来往车辆频繁。

测量得该项目最大埋深达38m,施工过程中极有可能会造成坍塌、开裂和沉降等问题。

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摘要:小净距隧道一般是指在进行隧道规划时,由于受到地形限制,导致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无法达到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

这样的隧道工程具有较高的施工难度,不论是工程造价还是施工周期,都会比普通的隧道工程要高。

因此,对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可以提升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质量,促进小净距隧道在交通工程中的运用和发展。

关键词:公路隧道工程;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1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的含义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是指在建造隧道时,采用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隧道截面尺寸并保证施工安全的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材料,来降低隧道的截面尺寸,从而达到减少隧道对地下空间的占用以及减轻地表振动和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影响的目的。

同时,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还能够提高隧道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使得隧道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这种技术在城市地下铁道、水利工程、公路隧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现代隧道工程的一项重要技术。

2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工程全长12.5km,穿越山区、盆地等复杂地形,设置有隧道、桥梁等项目,其中隧道属于小净距隧道,左右洞长度相近,分别为416m和120m,洞口间距为12~34m,最大埋深分别达到了120m和125m。

隧道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隧道的净高度5.6m,设计使用年限为100a。

对工程整体进行分析,隧道围岩的级别为Ⅳ和Ⅴ级,岩体较破碎,以软岩为主,整体性能和硬度略低,而从满足通车需求的角度,隧道断面达到了110~115m2。

因此,在进行隧道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中,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时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

隧道属小净距隧道,中岩柱体的厚度需要维持在一定范围内(1.30~2.82m),同时必须借助相应的支护措施等,保障中岩柱整体的稳定性,确保在隧道左右洞施工干扰下的施工安全。

3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3.1洞口开挖在项目施工中,洞口的开挖需要尽量减少各种因素的干扰,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所有工序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优化资源配置。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位于南充西山风景区的西山隧道最小净距为4m,隧道内轮廓净宽13.16,属于典型的双线、双洞、小净距隧道。

地质钻探资料揭示该隧道岩石条件较差,以泥岩、砂岩为主。

隧道岩层近于水平,受西山向斜影响,局部存在小扭曲,褶皱现象,主要泥岩构成,易吸水软化,失水开裂,相对于上、下层位的泥质砂岩,便形成了“泥化软弱夹层”。

此隧道以Ⅳ~Ⅴ类围岩为主。

隧道左线长1140m,右线长1151m,围岩情况为:左线Ⅳ类围岩480m,Ⅴ类围岩660,右线Ⅳ类围岩480m,Ⅴ类围岩671m。

该隧道支护和衬砌共有5种类型:Ⅳ2型衬砌适用于车行横道与隧道交叉口段的Ⅳ级围岩段、Ⅳ1型衬砌适用于非车行横道与隧道交叉口段的Ⅳ级围岩段、Ⅴ1型衬砌适用于地表无建筑物且隧道净距大于18m的Ⅴ级围岩段、Ⅴ2型衬砌适用于地表存在建筑物且隧道净距为5~18m的Ⅴ级围岩段、Ⅴ3型衬砌适用于隧道净距小于5m的Ⅴ级围岩段,洞门结构16m。

西山隧道是四川南充市市政隧道中典型的小净距隧道。

本文以该隧道为例,介绍小净距隧道关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1 超前支护1.1 超前大管棚为了防止洞口开挖时坍塌,隧道洞口浅埋段采用注浆大管棚超前支护。

大管棚采用Ф127×8mm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为40cm,进口大管棚长25m,出口大管棚长40m。

大管棚定位采用长度为2m的Ф140×5热轧无缝钢管,大管棚管身按梅花形布设注浆孔,间距15cm~20cm,孔径Ф10~Ф16。

水泥砂浆注浆,水灰比:0.8:1~1:1。

超前大管棚结合导向墙施工,导向墙采用C20混凝土截面尺寸为1.2m×2m(高×长),导向墙中预埋Ф140导向管,外插角为3°。

通过导向管将大管棚打入围岩,注浆前将导管口外径与孔口周边密封,预留一小通气孔。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1. 引言小净距隧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隧道,其特点是在有限的土地条件下,为了实现相对较大的通行能力,需要在土地高度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方法、安全措施等内容。

2. 施工准备在进行小净距隧道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工程测量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准确的工程测量,确定隧道的准确位置、长度和高度等参数,并绘制出详细的工程图纸和剖面图。

2.2 材料准备根据隧道设计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隧道衬砌材料等。

2.3 设备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运输车辆、搅拌站等设备,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4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3. 施工方法小净距隧道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土方开挖根据工程图纸的要求,使用挖掘机等设备进行土方开挖,确保隧道的净距和净高符合设计要求。

3.2 支护结构施工在土方开挖完成后,需要进行支护结构施工。

一般采用的支护结构包括钢筋网架和喷射混凝土衬砌。

首先,在开挖面周围安装钢筋网架,然后进行喷射混凝土衬砌,形成稳定的支护结构。

3.3 导坑施工在支护结构完成后,需要进行导坑施工。

导坑是指用来引导隧道掘进机进行掘进的辅助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在支护结构上方挖掘导坑,并进行相应的支护和衬砌。

3.4 隧道掘进导坑施工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隧道掘进。

采用隧道掘进机进行掘进,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掘进的速度和方向,确保掘进的准确性。

3.5 衬砌施工隧道掘进完成后,需要进行衬砌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在掘进的同时进行衬砌,使用喷射混凝土或其他适当的衬砌材料进行衬砌,形成隧道的固定结构。

4. 安全措施在进行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4.1 安全防护在施工现场设置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围栏、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摘要:小净距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形式,与分离式隧道、连拱隧道相比具有适应性强的优势。

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悦来站至王家庄站区间隧道为例,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小净距隧道的前景。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悦王区间隧道;问题及前景连拱隧道解决了隧道建设中最小间距要求带来的展线问题,但在施工方面存在难度大、周期长等缺点。

小净距隧道是一种介于分离式隧道、连拱隧道之间的新型隧道,解决了分离式隧道接线难度大、占地面积广等缺点,还克服了连拱隧道工期长、造价高、难度大的问题,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悦王区间隧道概况悦王区间隧道即为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悦来站至王家庄站区间及王家庄车场出入段线隧道,此段隧道均为暗挖隧道,且大部分为深埋隧道,只有局部地段为浅埋。

悦王区间长度为1611米,而出入线隧道则为一千二百多米,平面布置三个隧道以及一处长达二百四十米的施工通道,施工通道与区间隧道正交。

悦王区间隧道工程范围包括隧道开挖、初期支护、临时支护、临时通风排水用电、二衬施工等。

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原始地貌是构造剥蚀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通过,地质条件稳定,具有0~7.8米厚的覆盖层,下伏基岩岩体比较完整。

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总体施工难度不大,施工的重难点主要是小净距隧道施工。

表1为悦王区间隧道部分里程段的隧道围岩性质及分级。

表12施工工艺技术及应用2.1开挖悦王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总体布置为从施工通道进入正线施工后先进行十号线左线隧道的施工,之后再进行王家庄停车场出入线的施工,最后再进行十号线右线隧道的使用,当各个作业面都打开后,进行正常施工。

基于工程施工场地的地理条件,该段隧道施工始终遵守“短进尺、弱爆破、多循环、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原则。

悦王区间隧道围岩主要是砂岩、砂质泥岩,岩体比较完整,分级在Ⅲ级到Ⅳ级之间,采用钻爆法开挖,并根据掌握的各段隧道断面尺寸、围岩情况以及监控量测数据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法。

浅谈极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谈极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浅谈极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王福军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十堰 442012摘要:宜宾至毕节高速公路威信至镇雄段以头隧道是一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左右线净距12~25m,为极小净距+小净距组合隧道。

本文以以头隧道为例,介绍极小净距段开挖和施工顺序以及爆破要求、减震措施、中夹岩体加固、监控量测等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其资料对以后的类似工程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极小净距;技术措施;监控量测极小净距隧道是指并行双洞公路隧道间夹岩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0B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形式,是近年来公路隧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隧道结构。

极小净距隧道的危险是由于两座隧道中夹的岩墙窄、薄,必然导致岩墙和其他一些岩体容易破坏。

开挖爆破对邻近的隧道必然有影响,特别是后开挖的隧道,开挖爆破对已开挖隧道的振动会影响先开挖隧道的支护、衬砌;开挖爆破对两侧岩体的冲击力,将有可能破坏两隧道中夹的岩墙,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一、工程概况宜宾至毕节高速公路威信至镇雄段TJ-4标段的以头隧道位于昭通市镇雄县境内,左洞长905m,右洞长875m,属中长隧道;隧道左右线净距12~25m,为极小净距+小净距组合隧道,其中ZK89+525~ZK89+680、K89+525~K89+690结构形式为极小净距。

ZK89+525~ZK89+680、K89+525~K89+690为V级围岩,围岩主要为强-中风化粉砂岩、强风化碎石夹粉质黏土。

左右线隧道之间中夹岩体受左右线隧道两次爆破开挖影响,岩体承载能力下降,同时该部位岩体受力复杂且围岩压力大,极易受施工扰动二失稳形成较大的安全事故,施工中必须采取控制爆破震动措施及初衬加强措施,减少对中夹岩体的扰动和破坏,保证施工安全。

本文以以头隧道为例,介绍Z K89+525~Z K89+680、K89+525~K89+690极小净距段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20231022公路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施工

20231022公路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施工

公路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施工1、小净距隧道施工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间的中间岩墙厚度小于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

常用于洞口地形狭窄或有特殊要求的中短隧道以及长隧道或特长隧道洞口局部地段。

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I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1*隧道开挖断面宽度;II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1.5*隧道开挖断面宽度;HI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2*隧道开挖断面宽度;IV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2.5*隧道开挖断面宽度;V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最小净距=3.5*隧道开挖断面宽度;VI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最小净距=4*隧道开挖断面宽度。

2、连拱隧道施工连拱隧道开挖方法选用中导洞法。

连拱隧道主要适用于洞口地形狭窄,或对两洞间距有特殊要求的中短隧道。

连拱隧道按中墙形式不同分为整体式中墙连拱隧道和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

(1)连拱隧道开挖最好先贯通中导洞、浇筑中隔墙,然后再依次开挖主洞。

(2)主洞开挖时,左右两洞开挖掌子面错开距离最好大于30m。

(3)中隔墙混凝土模板最好使用对拉拉杆。

【例题单选】连拱隧道施工的顺序正确的是OA主洞开挖一浇筑中隔墙一贯通中导洞B主洞开挖一贯通中导洞一浇筑中隔墙C贯通中导洞一浇筑中隔墙一主洞开挖D贯通中导洞一主洞开挖一浇筑中隔墙【参考答案】C【例题案例节选】[2023]【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1+450,全长1730m。

隧道两端洞口10Om范围内为偏压浅埋段,其围岩级别为V级。

隧道洞口开挖断面宽度为13.5m,左右洞口中心线间距为50m°【问题】该隧道是否属于小净距隧道?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属于;理由:根据规范要求,当V级围岩隧道间的中间岩墙厚度小于3.5倍的开挖宽度时,属于小净距隧道。

中间岩墙厚度=50-13.5=36.5米。

3.5倍的开挖宽度=3.5*13∙5=47.25米。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2 4 新建 左线原 有塌 方段 施工方 案 .
计要求) 超前预支 护下 , 按单侧壁导坑法进行开挖 支护 , 中空式系统 锚 杆 、 架 、 筋 网、 2 钢 钢 C 5喷射 混凝
土构 成初 期支护 。Ⅳ级 围岩 地段采 用上 下导坑 法开
挖, 超前支护采用 I 超前小导管、 2 5 0 2 超前锚杆 , 2 2系统 锚杆 、 格栅 、 筋 网 、 混凝 土 作 为初 期 钢 钢 喷 支护; I I I 、I I 级围岩采用上下导坑法开挖 , 安装 中 2 2 系统 锚杆 、 挂钢 筋 网 、 喷射 混凝 土作 为初 期支 护 。
畅通、 全。 安
S 以内。针对本 隧道 的设计 要求和 实际情况 , 制定 的爆破震 速基 准为 : 相邻 隧道 的爆 破震 速不 大于
1 r /s 0 cn o
2 )中间岩 柱 的稳 定 与加 固是 整 个 小 净 距 隧 道
下水对施工的干扰 。二是基岩风化层裂隙水 , 赋存 于基 岩 连通 裂 隙中 , 节理 裂 隙密集 带 , 在 地形上 为 冲 沟 凹地 , 地 表 水 、 下水 汇集 、 泄 、 渗 的通 道 。 是 地 排 下 这 些 地段 开挖 应特 别 注意排 水 和降低 水位 。 1 4 工程 特点 .
V级 围岩单 侧 中夹 岩加 固采 用 c 0导 管 ( I , 5 L= 70c 或 60c , 向 间 距 5 m, 向 间 距 0 m 0 m) 环 0c 纵
8 m, 0c 梅花 型布置 。
V级 围岩双侧 中夹 岩 加 固采 用 O导 管 ( L= 7 0c 环 向间距 5 m, 向间距 8 m, 花形 布 0 m) 0c 纵 0c 梅
钻爆 主要采 用 风 动 凿 岩机 进 行钻 眼 , 秒 差导 毫 爆 管雷管 微差爆 破 , 用 光 面爆 破 技 术 。洞 内出碴 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摘要:受周边环境限制,地铁隧道需要不断减小隧道间距以适应地下环境,
而小净距隧道施工对地层扰动较大,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也更明显。

随着地铁大
量兴建,有关小净距隧道的研究由公路、铁路隧道向地铁隧道转移。

线路两侧大
量建筑物桩基础与地铁隧道较近,因此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可能
造成邻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本文主要对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公路隧道工程;小净距;隧道
引言
隧道的施工过程是岩体与隧道重新构建平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应力的
改变周围既有建筑物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尽量地降低由施工带来的
不利影响,并保证已有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性能是隧道施工中所着重考虑的问题。

高压输电线路在国家电网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向偏远地区输电的主力,一
旦受到隧道开挖的影响产生倾斜和沉降,将直接影响其输电功能的实现,从而导
致部分地区出现用电问题。

对于此类情况一般采取避让的策略,使隧道与高压铁
塔保持一定的净距,从而保证高压线路的安全,但由于线路选择的局限,部分隧
道与高压铁塔净距较小,鉴于此,必须对小净距下穿高压线路的情形进行全过程
的施工模拟以及监控,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1开挖方法
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施工,应遵循“弱爆破、短开挖、早闭合、勤量测、衬
砌紧跟”的原则,并结合反馈信息及时优化调整设计参数,信息化施工。

为尽量
减少对高压铁塔的影响使用CD法进行开挖,并对比模拟全断面开挖方法以获取
施工控制效果。

下穿高压铁塔段开挖过程中,尽量降低隧道爆破振动影响,综合
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并控制装药量、设置减震孔,减小对高压铁塔及周围结构的
影响,爆破震动速度应不大于1.5cm/s。

其具体开挖过程可以表述为:(1)施工前
应进一步调查、核实隧道影响范围内电力设施、高压铁塔分布情况、位置关系及
其基础等相关资料。

(2)施工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
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编制专
项施工保护方案及施工监测专项方案,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3)下
穿高压铁塔段隧道应采用短进尺开挖,及时支护,严格控制地表沉降。

根据
DL/T5219-2014《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按不同杆塔高度,控制地
基变形最大倾斜率,对于杆塔高度小于50m时,控制最大地基倾斜率为0.006。

(4)施工期加强铁塔监控量测。

各时期铁塔各腿沉降差均应小于30mm,各基础水
平位移应小于10mm;铁塔基础最大沉降应小于200mm,稳定沉降速率应小于
0.3mm/d。

2围岩开挖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中,围岩的开挖是重点也是难点,考虑工程本身的围岩较
破碎,硬度不足,为了避免施工引发的围岩失稳问题,在开挖环节采用了三台阶
七步法开挖的方式,具体来讲,就是在隧道拱顶部分,开挖弧形导坑,将核心土
预留,并且分散三个台阶七个开挖面,沿隧道纵向将分部开挖支护工程错开,掌
子面的使用则采用平行推进模式。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强化施工管理:首先,在
上圆弧导坑开挖中,预留核心土的直径设置为4~5m,总长度应该在隧道开挖长
度的1/3到1/2左右。

开挖作业环节,循环进尺最大长度应该控制在0.6m以内,同时在完成施工后需要立即使用混凝土浆液进行喷浆加固处理,厚度约为3~5cm。

应该采用一边开挖一边支护的方式,支护可以选择锚网支护,设置好主体钢架梁,并且在拱脚位置往上30cm左右的位置,在钢梁两侧使用锁脚锚管固定,下倾30°并且喷射混凝土加固。

其次,在中间台阶开挖中,需要将每一个施工段的循环进
尺控制在0.6m内,施工宽度2.8m,左右两侧的阶梯需要相互错开,错开的距离
在2.3~3.2m之间,开挖作业完成后需要喷射混凝土,厚度为3~5cm。

施工人员
需要严格依照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支护,将钢架延长,设置好锁脚锚杆。

然后,
在下方台阶开挖中,施工循环进尺上限不能超过0.6m,施工宽度为0.3m,左右
两侧阶梯错开距离为2~3m,施工后使用混凝土覆盖,厚度为3~5cm。

最后,在
隧道底部施工中,循环施工进尺为2~3m,施工完成后需要尽快进行仰拱和初期
支护作业,仰拱分段直径应该在4~6m之间。

3“零”开挖出洞总体施工
隧道进口端山体自然倾角大,现场可见岩体破碎,自然风化程度高,强度低,整体稳定性较差且左洞进口端处岩层产状与隧道轴线存在一定夹角,开挖后山体
将对隧道产生偏压。

以双层注浆小导管为超前支撑,隧道“零”开挖出洞,严格
按照“管提前,爆破弱,进尺短,支护强,测量勤”的原则进行施工。

在开挖时,首先将隧道断面的拱顶部的岩体挖开,进行混凝土喷射,然后通过I20钢拱架构
成拱架,拱架间距0.6m,待钢筋网片和拱架安装完成后,喷射混凝土进行临时支撑,施工过程中单个循环开挖进尺为0.6m,直至出洞。

单个循环开挖完成即时喷
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防止围岩进一步风化,造成坍塌,待拱顶下沉量的监控量
测数据沉降趋于稳定,继续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进行洞身扩挖,挖除隧道
断面两侧拱腰部岩体,实现隧道全断面“晚出洞”贯通。

1)注浆小导管制作。

注浆小导管采用42mm×4mm×4000mm无缝钢管制作,小导管前端呈尖锥状,尾端
预留50cm止浆段不设置压浆孔;小导管尾部焊φ6mm加劲箍,管壁四周按20cm
间距梅花形、钻设8mm压浆孔。

2)注浆小导管定位。

管位环向间距为0.4m,纵
向间距1.2m,并以梅花形布置前后排小导管。

注浆小导管孔位采用凿岩钻机施工,前后两排小导管孔道与拱架角度分别呈5°~12°、25°~30°的外插角,钻进达
到设计深度4m后,采用不立即停钻进的措施,稳稳地钻进1~2min,防止孔底尖灭。

注浆小导管设置在隧道拱顶部120°角度范围内。

3)注浆小导管安装。

注浆
小导管安装采用人工缓慢放入钻设完成的孔内,对孔外露出的导管长度用钢尺量测,计算出孔内小导管长度,在保证管长的同时,将安装精度误差控制在±50mm
以内。

竖向两排小导管之间搭接长度1.5m的小导管与钢拱架牢靠焊接。

4仰拱施工
仰拱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加速初期支护的闭合,确保混凝土仰拱地段的支护
结构可以尽快稳定下来。

在拱墙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需要采用左右错位的方式
来进行仰拱的跳挖作业,对仰拱钢架进行拼装。

结语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带动了高速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充分保障隧
道结构稳定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隧道由于小净距下穿高
压线路,对隧道的施工要求极高,为保证其上330kV高压线路铁塔的安全,在施
工中制定一系列的安全保证措施,从硐室围岩位移和高压铁塔的沉降2个方面进
行控制。

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使用大型有限元程序GTS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
施工模拟,通过仿真分析发现,为控制围岩位移以及高压电铁塔沉降必须使用CD
法进行施工,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的位移可以控制在15mm以内,而高压铁塔的最
大沉降为6.1mm,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建议在此类大跨小净距下穿高压线隧道
施工使用CD法进行施工减少单次开挖面积,为进一步减少由于爆破带来的影响,利用光面爆破并对单次装药量进行控制,进而保护其上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建强.采空区架空输电线路安全性评估及预防技术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
[2]徐霞飞,龚球,徐舟.大跨度隧道下穿敏感高压电塔施工结构稳定控
制研究与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15,41(2):159-161.
[3]胡焕校,吴高权,沈增辉.浅埋大跨隧道穿高压铁塔的注浆效果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23(5):85-88.
[4]沈增辉.浅埋大跨隧道下穿高压铁塔的裂隙岩体注浆效果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5]阳军生,杨元洪,晏莉,等.大断面隧道下穿既有高压输电铁塔施工
方案比选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6):1184-11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