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净距隧道施工管理细则

合集下载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独立双洞)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独立双洞)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独立双洞)内容简介工程简介:公路隧道采用上下行分离设置的隧道,为小净距隧道+独立双洞隧道,小净距段设计线最小间距为15.2m。

右线隧道长809m(K59+970~ K60+779),其中V级围岩段长39m,Ⅳ级围岩段长82m,Ⅲ级围岩段长688m,沿线路方向设计纵坡为-2.5%/350m、-3.0%/459m;左线隧道长815m(F2K59+968~F2K60+783),其中V级围岩段长33mⅣ级围岩段长79m,Ⅲ级围岩段长703m,设计纵坡为-2.7%/347.42m、-3.0%/467.58m。

【总体施工方案】1、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指导施工,采用无轨运输方式。

2、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

3、超前支护主要采用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三种形式;初期支护采用锚杆、工字钢钢架、钢筋网及喷射砼形成联合支护,喷射砼全部采用湿喷法。

……测量放线及监控测量采用坐标测量法,测量等级二级,导线边长不短于300m,贯通精度控制在10mm以内。

高程控制测量在洞口附近测设二个高程控制点,作为洞内测量的起测依据,并与小里程方向洞口处控制点进行联测,洞外控制测量等级三级,每公里水准测量中误差≤±3.0mm,线路闭合差≤±3√L。

……Ⅴ级、Ⅳ级围岩分部开挖法开挖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如图所示,施工工序如下:第一步:根据围岩情况选取超前支护形式施工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第二步、第三步:开挖上部台阶,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5~1.0米左右;挂设钢筋网,喷锚支护上台阶,并架设工字钢钢架,完成上台阶初期支护;第四步、第五步:开挖中部左侧台阶,每循环进尺控制…………超前地质联合预报方法示意图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框图Ⅳ级、Ⅴ级围岩分部开挖施工横断面图Ⅲ级围岩分部开挖法施工横断面图Ⅲ级围岩上台阶爆破设计图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8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8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

建设项目施工标准化8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8.1小净距隧道8.1.1施工方案小净距隧道施工应结合中岩墙厚度、围岩条件及埋深等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8.1.2开挖方法的选定(1)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的选择,应以减小对中岩墙的扰动,控制中岩墙的围岩变形,保证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为原则,合理安排施工方法及施工工序。

(2)不同围岩条件、不同净距的小净距隧道按设计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Ⅴ级围岩应以机械开挖为主,辅以微量的弱爆破。

中小跨度隧道开挖方法可参照施工技术规范。

8.1.3施工管理要点(1)小净距隧道爆破应进行专门设计,并进行试爆,测定震动值,严格控制爆破震动;先行洞与后行洞掌子面错开距离应大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

对Ⅴ级围岩的中岩墙应预加固后再行主洞开挖。

(2)小净距隧道的开挖和爆破对Ⅲ、Ⅳ、Ⅴ级围岩小净距隧道双洞间相互影响程度划分和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速度控制标准可参考施工技术规范。

先行洞的开挖可采用与分离式隧道相同的施工方法,但应重视爆破震动对中岩墙的影响。

后行洞的开挖,当采用CD法或CRD法开挖时,宜先开挖靠近中岩墙侧。

(3)小净距隧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小净距隧道应尽早封闭初期支护,尽早浇筑仰拱。

②先行洞的二次衬砌宜在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宜落后于后行洞掌子面2倍隧道开挖宽度以上,且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参考值: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5mm/d)后尽早施工。

(4)后行洞开挖时,宜对先行洞相应断面前后1倍隧道单洞开挖宽度范围进行重点监控量测;应加强对中夹岩的监控量测。

8.2连拱隧道8.2.1一般要求(1)开挖方法完整性较差的Ⅳ、V级围岩和部分Ⅵ级的软弱围岩宜采用二导坑法施工,先中导坑开挖并浇筑中隔墙,再开挖两侧导坑(见附图27)。

完整性较好的Ⅳ级围岩主洞施工采用台阶法,Ⅲ级以上围岩主洞施工可采用全断面开挖。

(2)测量放样中导坑开挖前应进行贯通测量,确保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

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增加,隧道建设成为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隧道建设的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施工工法和技术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被称为“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它在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二、工法特点“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是一种采用连续墙体施工方法的隧道施工工法。

其特点如下:1. 该工法使用连续墙体支护,不需要大量的临时支护结构,降低了施工成本。

2.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实现了减小净距和超小净距,提高了隧道的横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工法灵活多样,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4. 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三、适应范围“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地质条件:1. 岩层稳定,不易塌方的地质条件。

2. 隧道断面相对较小,不需要大型临时支护结构的情况。

3. 隧道路线相对直线,没有太多的曲线和坡度。

适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隧道建设需求。

四、工艺原理“小净距-超小净距-连拱隧道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采用连续墙体施工方法,减小净距和超小净距,提高隧道的横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具体工艺如下:1. 隧道开挖后,设置合理的初始支护结构,包括锚杆和颗粒体嵌固。

2. 在初始支护的基础上,按照合适的净距和超小净距要求,施工连续墙体支护结构。

3. 在连续墙体支护的同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地下水的封闭和排水工作。

4. 最后,进行隧道的二次衬砌和抹灰等工序,以加固隧道结构并保证施工质量。

五、施工工艺 1. 预处理工作:包括勘测设计、地质勘探、定位标志、固定基点等。

2. 掘进工程:通过机械装备进行隧道的开挖工作,同时进行地下水的封闭和排水工作。

3. 支护工程:采用连续墙体支护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体和锚杆支护。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1.1 设计概况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单洞长582m。

最大埋深48米,洞门墙采用C20级砼浇筑,洞内路面采用240mm厚水泥混凝土。

1.2 隧道地质(1)工程地质进出口围岩以松散低液限粘土及强风化泥岩为主,岩性呈松散及碎裂结构;中部围岩为泥质粉砂岩、泥岩夹粉细砂岩,属软质岩,受构造影响轻微,岩石为弱风化,裂隙较发育--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局部地段较破碎,呈块状砌体结构及块石状镶嵌结构。

(2)水文地质隧道进出口地下水活动呈浸润状,围岩稳定性差,易坍塌。

仰坡低液限粘土在施工时应全部清除,保证施工安全;中部泥岩主要以浸润状滴水为主,泥质粉砂岩及粉细砂岩则以裂隙、层间线状或小股状产出。

围岩基本稳定,由于岩层倾角平缓,层间结合一般--较差,加之裂隙切割,洞室开挖后拱部无支护时易顺层面塌落,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

1.3 结构形式及支护参数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时采用复合衬砌,以药卷锚杆、管棚、注浆小导管为超前支护,以锚杆、挂钢筋网、湿喷混凝土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钢拱架、中空注浆锚杆、药卷锚杆、自进式锚杆等支护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隧道衬砌长度表注:初期支护喷射砼均采用湿喷法喷射,严禁采用干喷法喷射。

2 施工组织安排2.1 工期安排隧道在2005年5月10日开始进场准备,2006年7月31日完工。

施工准备:2005年5月10日至2005年7月31日。

各分项工期如下:洞口段施工: 2005年8月1日~2005年8月31日;洞身开挖与支护: 2005年9月1日~2006年5月31日;洞身防排水: 2005年11月20日~2006年5月31日;洞身衬砌: 2005年12月5日~2005年6月15日;隧道洞门: 2005年8月1日~2005年10月16日;洞内路面及附属: 2006年6月5日~2006年7月31日。

2.2 劳力组织隧道由隧道施工队(240人)负责施工。

小净距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技术本文主要围绕着小净距隧道施工展开分析,探讨了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控制技术,提出了一些控制安全的措施,以期可以为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标签:小净距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引言:目前,在小净距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控制技术至关重要,只有做好了小净距隧道施工的安全控制技术,才能够提高施工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可以更好的展开,顺利完工。

一、技术原理由于小凈距隧道中夹岩柱体较薄、稳定性不好,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合理掌握隧道开挖工序、爆破作业、中夹岩加固、锚喷支护及监控量测等关键措施。

施工时注重科学利用隧道周围岩层的自我承载、自我稳定的能力,可确保隧道开挖过程中周围岩层的稳定,以此保障隧道的合理经济安全建设。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1、由于隧道开挖围岩性质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施工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2、由于勘察设计资料有限,设计计算理论不完善和在隧道施工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突发偶然事件等原因,使得隧道施工的风险具有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发生的必然性;3、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试验数据离散性大,勘察报告提供的场地性质资料有限,地下情况的不可预知性,施工风险的可变性就更加明显;4、由于隧道施工对场地周围土体的扰动大,造成了对场地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网(线)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除本身的技术因素影响外,隧道施工还不得不与外部环境发生关系,这样使得隧道施工风险不但具有内部因素的多样性,而且还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同时也使得隧道工程风险更加复杂化。

二、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研究随着小净距隧道建设数目的日益增多,何种净距下可以实现安全、经济最优化成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合理净距的研究实质是相近洞室的相互影响程度问题,其决定因素主要有地质因素、支护因素和施工因素。

其中围岩级别是主要因素,国内外已有净距值规定都是从围岩分级的角度提出的;支护措施可以加固围岩,为净距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条件;施工中,不同的施工方法对隧道之间的影响是不同的,施工水平也影响着净距的取值。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来保证安全和效率。

下面给出一个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以供参考。

一、施工前准备阶段:1.进行细致的勘察和地质调查,了解施工地的土质、地质条件等情况,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依据。

2.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二、施工工序:1.清理场地:清除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土方开挖:根据勘测结果,使用适当的挖掘机械进行土方开挖,同时进行土方支护,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3.顶进施工:采用顶进方式进行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先进行顶进孔的探测和导向,然后使用隧道推进机进行推进作业。

4.支护:随着顶进的进行,及时进行隧道支护工程,包括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支撑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5.辅助施工:在顶进的同时进行其他辅助工程,如排水、通风等,确保施工条件的良好。

6.安装设备:完成隧道施工后,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试,然后安装隧道内的设备和设施,如照明、通讯等。

三、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施工现场设立警示标志,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

3.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建立施工人员的安全管控体系。

4.按照施工规范和相关法规,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安全绳等。

5.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确保其良好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四、环境保护:1.施工过程中,采取噪音、尘土、废水等控制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妥善处理产生的废弃物,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

3.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严禁违法排放有害物质,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可以有效保障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隧道的情况不同,施工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施工现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有效。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福建省近年来较流行的隧道结构形式为单线双洞连拱隧道。

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均比双线双洞隧道大得多,为此,在工程实践中衍生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

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 5 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开挖及施工顺序隧道开挖要根据围岩情况、施工能力、施工机具配置、工序转换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保障施工的安全,保障施工进度。

对于小净距隧道来说,由于双洞之间的相互影响,两隧道工作面必须要错开一段距离,才能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扰动影响。

先行洞根据围岩情况一般超前12倍洞径。

其断面的开挖方式,需要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具体选用最安全、经济的方法。

对于岩性较差的Ⅵ、Ⅴ级围岩一般采用单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前应进行围岩超前预加固和地表加固;对于Ⅳ级围岩推荐采用上下台阶与正、反向单侧壁导洞组合的开挖方法,先行洞采用工序较为简单的上下台阶法,后行洞要首先加固中夹岩,利用侧壁临时支护,减少后行洞开挖对中夹岩的扰动;对于岩性较好的Ⅲ级以上围岩可采用超前导坑预留爆层法。

钻爆技术小净距隧道钻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成败,钻爆作业应监测围岩爆破扰动深度、爆破震动对周边及中夹岩柱的破坏程度,对爆破震动加以控制,以利中夹岩柱的稳定。

小净距隧道由于中夹岩柱的宽度较小,后开挖隧道的爆破振动对先开挖隧道会产生较大影响,应将先开挖隧道衬砌处的振动速度控制在15cm/s 以内,并以此作为后开挖隧道各段爆破药量的计算依据。

为避免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或按经验值200ms为宜。

对于Ⅳ级以下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预裂爆破作业,对于Ⅲ级以上围岩地段的施工采用光面爆破作业。

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要根据围岩特征和工程类比经验或施工规范,合理地选择周边眼间距、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及相对距离装药集中度等参数。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位于南充西山风景区的西山隧道最小净距为4m,隧道内轮廓净宽13.16,属于典型的双线、双洞、小净距隧道。

地质钻探资料揭示该隧道岩石条件较差,以泥岩、砂岩为主。

隧道岩层近于水平,受西山向斜影响,局部存在小扭曲,褶皱现象,主要泥岩构成,易吸水软化,失水开裂,相对于上、下层位的泥质砂岩,便形成了“泥化软弱夹层”。

此隧道以Ⅳ~Ⅴ类围岩为主。

隧道左线长1140m,右线长1151m,围岩情况为:左线Ⅳ类围岩480m,Ⅴ类围岩660,右线Ⅳ类围岩480m,Ⅴ类围岩671m。

该隧道支护和衬砌共有5种类型:Ⅳ2型衬砌适用于车行横道与隧道交叉口段的Ⅳ级围岩段、Ⅳ1型衬砌适用于非车行横道与隧道交叉口段的Ⅳ级围岩段、Ⅴ1型衬砌适用于地表无建筑物且隧道净距大于18m的Ⅴ级围岩段、Ⅴ2型衬砌适用于地表存在建筑物且隧道净距为5~18m的Ⅴ级围岩段、Ⅴ3型衬砌适用于隧道净距小于5m的Ⅴ级围岩段,洞门结构16m。

西山隧道是四川南充市市政隧道中典型的小净距隧道。

本文以该隧道为例,介绍小净距隧道关键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

1 超前支护1.1 超前大管棚为了防止洞口开挖时坍塌,隧道洞口浅埋段采用注浆大管棚超前支护。

大管棚采用Ф127×8mm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为40cm,进口大管棚长25m,出口大管棚长40m。

大管棚定位采用长度为2m的Ф140×5热轧无缝钢管,大管棚管身按梅花形布设注浆孔,间距15cm~20cm,孔径Ф10~Ф16。

水泥砂浆注浆,水灰比:0.8:1~1:1。

超前大管棚结合导向墙施工,导向墙采用C20混凝土截面尺寸为1.2m×2m(高×长),导向墙中预埋Ф140导向管,外插角为3°。

通过导向管将大管棚打入围岩,注浆前将导管口外径与孔口周边密封,预留一小通气孔。

隧道工程小净距及连拱隧道

隧道工程小净距及连拱隧道

隧道工程小净距及连拱隧道
9. 15.1地质条件不同的两孔隧道,宜先开挖地质条件较差的隧道,后开挖地质条件较好的隧道。

9. 15.2小净距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小净距隧道洞口切坡宜保留两隧道间原土体。

2两隧道工作面应错开施工,先行洞与后行洞掌子面错开距离应大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

应严格控制爆破震动。

3后行隧道应根据围岩情况先加固中岩墙,极软弱围岩段应加固两隧道相邻侧拱架基础。

4宜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并应采用低威力、低爆速炸药;爆破时另一洞内作业人员也应撤离。

9. 15.3连拱隧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中导洞探察的岩层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主洞上拱部开挖应在中隔墙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

2中导洞不得怍为爆破临空面。

3应在先行洞模筑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后行洞的开挖和衬砌。

4主洞开挖时,左、右两洞开挖掌子面错开距离宜大于30m。

5应监测连拱隧道中隔墙的位移,并应及时对中隔墙架设水平支撑;后开挖隧道一侧的中隔墙和主洞之间的空隙宜回填密实或支撑稳固。

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要求

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要求

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要求
1)衬砌的施作时间,当围岩变形较大时,应尽快施作衬砌。

当围岩完整性较好时,为了避免爆破震动的影响,可在开挖及支护施作完成一段时间后再做衬砌。

2)现场围岩、支护、衬砌的变形和应力量测极为重要,其目的是检测先行洞结构的安全性,并评价后行洞施工的妥当性以及加固措施的有效性。

量测计划要按这一目的来制订,量测结果要及时指导设计参数的修正和施工方法的变更。

3)先行洞围岩在先行洞施工时产生变形,在后行洞施工时会再次出现松弛变形,针对先行洞围岩变形的影响,要考虑加强支护,增大衬砌结构的刚性,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控制水平位移值。

4)后行洞爆破施工时引起的震动可能会对先行洞造成破坏性影响,要考虑采取一些控制爆破震动的措施。

5)后行洞围岩在先行洞造成的临空面会产生较大变形,针对后行洞围岩变形的影响,要考虑采取超前加固地层,分割开挖面,早期闭合断面,加强支护,强化结构基础等措施加固开挖面,改良前方地层。

6)中夹岩会因为先行洞和后行洞的施工产生较大扰动和变形,针结中夹岩的变形,要考虑采取改良加固地基,采用钢板桩、大吨位预应力锚索、对拉锚杆、无粘结钢绞线、小导管预注浆、水平贯通式锚杆等技术进行加固中夹岩。

7)开挖时可以采取侧壁导坑超前开挖法,当地质条件较好时,也可采取中导坑超前开挖法,支护和衬砌均应加强。

8)应尽量避免隧道与其它构造物的交叉,不得已时,应尽量采取直闺怨,而且新建隧道宜上穿既有构造物。

20231022公路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施工

20231022公路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施工

公路小净距隧道及连拱隧道施工1、小净距隧道施工小净距隧道是指隧道间的中间岩墙厚度小于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

常用于洞口地形狭窄或有特殊要求的中短隧道以及长隧道或特长隧道洞口局部地段。

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I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1*隧道开挖断面宽度;II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1.5*隧道开挖断面宽度;HI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2*隧道开挖断面宽度;IV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2.5*隧道开挖断面宽度;V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最小净距=3.5*隧道开挖断面宽度;VI级围岩的分离式独立双洞最小净距=4*隧道开挖断面宽度。

2、连拱隧道施工连拱隧道开挖方法选用中导洞法。

连拱隧道主要适用于洞口地形狭窄,或对两洞间距有特殊要求的中短隧道。

连拱隧道按中墙形式不同分为整体式中墙连拱隧道和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

(1)连拱隧道开挖最好先贯通中导洞、浇筑中隔墙,然后再依次开挖主洞。

(2)主洞开挖时,左右两洞开挖掌子面错开距离最好大于30m。

(3)中隔墙混凝土模板最好使用对拉拉杆。

【例题单选】连拱隧道施工的顺序正确的是OA主洞开挖一浇筑中隔墙一贯通中导洞B主洞开挖一贯通中导洞一浇筑中隔墙C贯通中导洞一浇筑中隔墙一主洞开挖D贯通中导洞一主洞开挖一浇筑中隔墙【参考答案】C【例题案例节选】[2023]【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1+450,全长1730m。

隧道两端洞口10Om范围内为偏压浅埋段,其围岩级别为V级。

隧道洞口开挖断面宽度为13.5m,左右洞口中心线间距为50m°【问题】该隧道是否属于小净距隧道?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属于;理由:根据规范要求,当V级围岩隧道间的中间岩墙厚度小于3.5倍的开挖宽度时,属于小净距隧道。

中间岩墙厚度=50-13.5=36.5米。

3.5倍的开挖宽度=3.5*13∙5=47.25米。

试论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控制要点

试论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控制要点
1 ) 先行洞 和后行洞开 挖方法 ; 2 ) 先行 洞和后行 洞爆破设计 和爆破震 开距 离控制在2 0 0 m以内。 3 . 4 中岩墙 保 护 方 法及 其 他 内容 内容 。 考 虑到分部施工 。 中间岩柱多次受到扰动 。结合前人的施工经验 , 我 动控制 ; 3 ) 先行洞和后行洞工序错开距离控制 ; 4 ) 中岩墙保 护方法及其他
温高速位置 、 以及终点与丽水 市区城j 路西段连接位置。所经主要河流为 不耦合装药 , 缓冲炮孔可采用耦合装药和间隔装药。
大溪 、 新治河 、 郎奇溪、 宣平溪 、 小安溪 , 无通航要求 。
采用爆破技术及机械进行 隧道 开挖 。开挖前测量人 员首先根据衬砌 类型放 出开挖轮廓线 技术员要对放样结果 进行检验 。 钻孔前将钻孔位置
m , 填方3 2 . 1 万m , 浆砌片块挡 土墙2 . 6 9 万m 。 沿线 自然地理特征 : 路线起点 与老 5 0 省 道的平交 、 保 定古窑址保护 区 , 岚 山头 隧道 、 岚 山头至郎奇 高压 先上断面 留核心土 , 然后 开挖下导洞并做初期支护。主要采用光 面爆
破、 预裂爆破 。当采用这两种爆破方法时 , 多设缓 冲孔 , 严格控制周边 眼的 走廊 带 、 郎奇隧道 、 主线终点与绕城西 线交叉 、 城 北大道连 接线下穿 金丽 间距及 深度 , 尽 量使其 孔底在设想开挖断面上。光面爆破 、 预裂爆破采用
2 小 净 距隧 道施 工原 则
的。 因此降低一 次齐发 的炸药量是最基本的对策 。 此外 , 即使炸药量相同 ,
变更爆破模式与机械开挖并用 , 也能够减轻爆破震动的影响 。对于某大桥
自新奥法 ( N A T M) 使 用以来 , 充分 利用 围岩整 体的 自 承 能力 , 使 隧道 隧道 , 施工当中应 尽量控制最大 l 临 界震动速度v ≤1 5 c m / s 。 建设发生 了跳跃性的变化。新奥法具有 开挖造成 的松动及下沉 、 周边地层 在大断面隧道施工 中, 为 了减少爆破对 围岩的损伤和震 动的影响 , 也 扰动小 、 开挖面易控制 、 安全度高 、 施工进度快 、 适 应性强等诸多优点 。 有采用导坑超前 , 而后扩挖 的方法 。 对于小净距隧道而言 , 不仅要考虑单洞 的结 构安全 , 更 需重视双洞 的 3 . 3先 行 洞 和后 行 洞 工序 错 开 距 离控 制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细则(5篇)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细则(5篇)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细则第一条为加强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作业人员安全与健康,减少经济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二工区项目部所属各施工单位的隧道工程项目。

第二章总体规定第三条管理规定(一)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结合工程特点,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与手段,制定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对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全过程的跟踪、检查。

(二)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完整的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三)各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安全责任,设置专门的安全组织机构,配置足够的安全器材。

提供专项安全资金,并用好用足,不得挪用。

(四)各施工单位必须实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目标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安全保证体系和管理网络,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责任到人。

(五)各工区经理、施工队负责人为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对隧道施工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职责要逐层落实到人。

(六)进入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的各类人员均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经专门安全知识培训教育。

须持证上岗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证件。

(七)隧道施工人员作业要接受安全技术交底。

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时,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八)隧道施工现场应按规定配备必须的安全装置和设施,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接受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

(九)隧道施工应建立交接班制度,并将涉及施工安全情况记载于交接班记录簿内。

工地值班负责人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执行情况。

第四条技术规定(一)施工场地应作详细的部署和安置,出碴、进料及材料堆放场地应妥善布置,弃碴场地应设置在地质稳定、不堵塞河流、不污染环境、不毁坏农田的地段。

小净距隧道施工细则

小净距隧道施工细则

1.总则1.1 小净距隧道是指并行双洞公路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

1.2为给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行为要求,特制订本细则。

1.3细则适用于隧道开挖断面宽度小于13m的并行双洞隧道。

1.4本细则针对福建三明~福州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相关围岩情况拟定,只适用于该路段的小净距隧道施工。

1.5本细则重点围绕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要求等编写,未涉及的各种施工技术要求,严格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042-94)执行。

1.6承包商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本细则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并对各工序的滞后时间、空间间距、炮眼深度、装药量等提出严格要求,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

1.7本细则建议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量测要求等,应当根据施工过程中所得到的现场量测资料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

1.8本细则为“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为试行阶段。

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施工情况、量测数据及计算分析结果等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

2.施工方法及工序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小因隧道间净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特有的加固要求,特对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类别段的施工工序作如下要求:2.1I、II类围岩段根据隧道围岩变形特点,在正常情况下,推荐在I、II类围岩段采用正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

施工工序以左洞先开挖制定,当右洞先开挖时,则将左、右洞施作顺序对调即可。

2.1.1 左洞按下列开挖顺序施工:(1)上台阶1超前支护(2)上台阶1开挖;(3)上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4)中夹岩上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5)下台阶1超前支护(6)下台阶1开挖;(7)下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8)中夹岩下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9)上台阶2超前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10)上台阶2开挖;(11)上台阶2初期支护;(12)下台阶2 超前支护;(13)下台阶2 开挖;(14)下台阶2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15)拆除侧壁临时支护;(16)仰拱回填砼施工;(17)防水层及拱墙二次衬砌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净距隧道施工管理细则1.总则1.1小净距隧道是指并行双洞公路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

1.2为给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行为要求,特制订本细则。

1.3细则适用于隧道开挖断面宽度小于13m的并行双洞隧道。

1.4本细则针对福建三明~福州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相关围岩情况拟定,只适用于该路段的小净距隧道施工。

1.5本细则重点围绕小净距隧道施工中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要求等编写,未涉及的各种施工技术要求,严格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042-94)执行。

1.6承包商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本细则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并对各工序的滞后时间、空间间距、炮眼深度、装药量等提出严格要求,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

1.7本细则建议的施工方法及工序、关键工艺、量测要求等,应当根据施工过程中所得到的现场量测资料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

1.8本细则为“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为试行阶段。

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施工情况、量测数据及计算分析结果等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

2.施工方法及工序为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减小因隧道间净距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满足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特有的加固要求,特对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类别段的施工工序作如下要求:2.1I、II类围岩段根据隧道围岩变形特点,在正常情况下,推荐在I、II类围岩段采用正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

施工工序以左洞先开挖制定,当右洞先开挖时,则将左、右洞施作顺序对调即可。

2.1.1 左洞按下列开挖顺序施工:(1)上台阶1超前支护(2)上台阶1开挖;(3)上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4)中夹岩上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5)下台阶1超前支护(6)下台阶1开挖;(7)下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8)中夹岩下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9)上台阶2超前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10)上台阶2开挖;(11)上台阶2初期支护;(12)下台阶2 超前支护;(13)下台阶2 开挖;(14)下台阶2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15)拆除侧壁临时支护;(16)仰拱回填砼施工;(17)防水层及拱墙二次衬砌施工。

2.1.22.1.3 工序安排注意事项:(1)右洞(后掘进洞)上台阶1的开挖一般应落后于左洞下台阶1(先掘进洞)5~10米。

当左洞(先掘进洞)出现围岩稳定性较差、监控量测数据收敛性不好的情况时,右洞上台阶1宜滞后于左洞下台阶2进行。

同理,此时右洞上台阶2宜滞后于左洞二次衬砌完成后进行。

(2)侧壁临时支护拆除应在下台阶2完成20~30米后,二次衬砌开始前进行,监时支撑拆除后,仰拱回填和拱墙二次衬砌应尽早施作。

(3)左洞二次衬砌与左洞下台阶2开挖面的合理距离应根据左洞下台阶2开挖放炮震动情况作具体确定,暂定为20~30米;(4)右洞二次衬砌与右洞下台阶2开挖面的合理距离应考虑放炮冲击和震动对衬砌的影响确定,暂定为20~30米;(5)在台阶施工拉开合理距离情况下(详见I、II类围岩段正向单侧壁导坑开挖工序平面布置示意图),各台阶施工均可平行进行。

(6)施工中必须严格配合爆破震动测试和围岩变形测试等科研工作的开展。

(7) 中夹岩超前支护的打设角度可根据现场围岩状况和设计目的可在5~30度之间进行调整。

(8) 在II类围岩掌子面稳定性较好、施工单位机具和施工能力许可的条件下,单侧壁导坑的上台阶1、下台阶1(上台阶2、下台阶2)可合为一步进行开挖。

(9) 如果掌子面稳定性差,单侧壁导坑分为两个台阶不能确保掌子面稳定,则可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将单侧壁的开挖、支护分为三或四个台阶进行。

2.1.4 说明在I、II类围岩的地质条件下,采用本开挖布序进行开挖施工,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风化的坡、残积土在地下水不丰富情况下,一般稳定性较好,但在有地下水的情况下,稳定性会非常差。

因此,采取单侧壁导坑的开挖布序方式可防止出现围岩变形过大而失稳的情况发生。

(2)便于即早封闭仰拱,有利于围岩稳定。

(3)中夹岩处拱脚至拱腰变形量最大,刚性的侧壁临时支护对减小此范围处变形有较大的作用。

(4)由于围岩类别较低,一般多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爆破震动相对较小。

(5)正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有利于及早对中夹岩进行支护,在全断面未开挖的情况下,及早取得中夹岩开挖后的变形量测结果,可为全断面开挖后存在的风险提供超前预报和超前处理时间。

2.1.5 在特殊情况下,因地质条件、施工进度、工序转换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在I、II类围岩条件下可能采用反向单侧壁导坑法(其施工工序详见下述III类围岩反向单侧壁导坑法),但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注意以下问题:(1)应严格控制上台阶2及下台阶2每循环的开挖进尺;(2)在初期支护完成后水平贯通锚杆必须及时施作;(3)监控量测数据必须及时采集和反馈,出现不稳定现象必须及时处理。

2.2III类围岩段推荐采用反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施工工序按左洞先开挖制定,若右洞先开挖,则左、右洞施作顺序对调。

2.2.1(1)台阶1超前支护(2)上台阶1开挖;(3)上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4)下台阶1超前支护(5)下台阶1开挖;(6)下台阶1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7)上台阶2超前支护;(8)上台阶2开挖;(9)上台阶2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10)中夹岩上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11)下台阶2 超前支护;(12)下台阶2 开挖;(13)下台阶2初期支护(含侧壁临时支护及仰拱初期支护);(14)中夹岩下部水平贯通锚杆施工;(15)防水层及二次衬砌施工;2.2.2 右洞施工工序同左洞,但水平贯通锚杆施工应为水平贯通锚杆连接施工。

2.2.3 工序安排注意事项:(1)左洞(右洞)上台阶1与下台阶1掌子面的间距一般为3~5米,下台阶1与上台阶2掌子面间距一般为5~10米。

(2)在围岩状况较好且施工条件许可时,可将上台阶2与下台阶2同时开挖;(3)由于侧壁临时支护仅为喷锚支护,因此,临时支护在上台阶2和下台阶2开挖时被拆除。

(4)为确保二衬在爆破震动影响下的安全,二衬与两洞爆破掌子面的安全距离必须通过震动测试结果确定。

从施工工序角度考虑,左洞(先掘进洞)二衬与右洞(后掘进洞)下台阶2掌子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0~15米;右洞二衬与右洞下台阶2掌子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5~20米。

(5)当隧道掘进由I、II类开始,然后围岩向III类过渡的情况下,由于I、II类围岩与III类围岩开挖分步相反,施工单位应根据前方III类围岩长度、施工进度要求、施工经验等因素,综合选取以下工序作为过渡方案:a)在III类围岩条件下采用正向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但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控制后行洞靠中夹岩侧的爆破施工;b)待II类围岩全部开挖完成后再对III类围岩采取反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c)从隧道I(II)、III类围岩交界处由正向单侧壁导坑上台阶1、下台阶1向反向单侧壁导坑上台阶1、下台阶1斜向掘进的方法,完成I、Ⅱ类围岩向III类围岩的过渡。

(6)当隧道因进入断层破碎带或其它原因由III类围岩进入I、II类围岩段,由于开挖工序为反向单侧壁导坑,因此,施工单位应根据前方I(II)类围岩长度、施工进度要求、施工经验等因素,综合选取以下工序作为过渡方案:a)待III类围岩全部开挖完成,再采用正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式;b)在I、II类围岩中采用反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方式。

2.2.4说明在III类围岩地质条件下,采用反向单侧壁导坑的开挖施工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III类围岩多采用钻爆法开挖,为减少爆破震动对相邻隧道的影响,应将震动最大的爆破远离中夹岩进行。

(2)由于上台阶1、下台阶1已开挖,靠中夹岩的上台阶2和下台阶2的开挖将有较好的临空面,可在较小药量、较小爆破震动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同时也确保了中夹岩的稳定。

2.3IV、V、VI类围岩段采用超前导坑预留光爆层的开挖方法,按左洞先开挖制定,若右洞先开挖,则左、右洞施作顺序对调。

2.3.1 左洞施工顺序:(1) 开挖超前导坑(1);(2) 开挖预留光爆层(2);(3) 初期支护;(4) 隧道减底及水沟开挖;(5) 防水层及二次衬砌施工。

2.3.2 右洞施工顺序同左洞2.3.3 工序安排注意事项:(1)超前导坑超前长度应根据施工能力确定,一般为5~10米;(2)右洞预留光爆层的开挖应在左洞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因此一般应滞后左洞预留光爆层开挖10~15米;(3)右洞各段爆破药量应严格按震动测试结果进行控制;(4)左洞二次衬砌距右洞预留光爆层距离应根据震动测试结果具体确定,暂定为不小于25米;(5)右洞二次衬砌距右洞预留光爆层的距离应考虑爆破震动与冲击的影响,暂定为不小于40米;(6)由于隧底开挖工作的精度直接影响隧道底部平整回填工作量,本细则建议超前导洞一般高于隧底设计标高0.5~1米,将隧道减底工作留至精确抄平后与水沟开挖同时进行。

(7)考虑到减底及水沟开挖若滞后二次扩挖面太远不利于各工序的平行作业,此工序与二次扩挖掌子面的距离不宜超过15米。

2.3.4 说明在IV、V、VI类围岩地质条件下,采用超前导坑预留光爆层的开挖施工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IV、V、VI类围岩自稳性较好,可采取全断面的开挖方式。

(2)隧道普遍长度不大,一般采用人工打眼放炮能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

(3)由于有超前导坑临空面的存在,二次扩挖(预留光爆层)的爆破方式可由全断面一次爆破的抛掷式爆破改变为崩解式爆破,装药量可大大减少,同时爆破震动也可大大减小。

3.关键工艺技术要求3.1 小净距隧道钻爆开挖要求小净距隧道钻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成败,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对钻爆施工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

3.1.1 基本要求:(1)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规定,交通隧道安全震动速度标准为V≤15cm/s。

因此,为确保开挖第二座隧道时第一座隧道衬砌的安全性,应将第一座隧道衬砌处震动速度控制在15cm/s以内。

此外,对于II、III类围岩有良好支护时,震动速度应控制在10cm/s以内;对于VI、V、VI类围岩有良好支护时,震动速度应控制在20cm/s以内。

以上标准还可根据施工现场震动测试结果进一步调整。

(2)为避免爆破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或按经验大于200ms为宜。

3.1.2 测试方法:(1)震动速度V的测定采用震速测试仪,对隧道周壁围岩震动进行测试,测试可分两步进行:a.在先行开挖的隧道(下简称先行洞)进行测试,测试点布置位置详见图(一):图(一)先行洞中爆破震动速度测点位置示意图b.在后行洞中开挖时测试震动速度,测点布置详见图(二):(2)爆破震动持续时间的测定采用震动测试仪,在先行洞开挖时距起爆点R处(R尽可能在两隧道间最小间距加一倍洞径以内)对独立的爆破震动进行记录,读取并记录从震动至震幅衰减到最大震幅的1/5时的时间长度,计为该药量爆破在该处地质条件下引起的震动的持续时间T 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