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复习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唯物主 义应用复习

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唯物主 义应用复习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应用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

在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核心概念和原理,并学会将其运用到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中。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意味着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等,决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等方面。

例如,在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手工劳动,这种社会存在决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注重传统和经验。

而在工业社会,机器大生产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变得开放、创新,更加注重科学和技术。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发社会变革。

比如,在封建社会,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这种生产关系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兴起,这种封建生产关系逐渐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最终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方面。

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例如,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文化观念等上层建筑的形成和发展。

而当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危机,其经济基础发生重大变化时,上层建筑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和变革。

在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现象时,我们可以以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为例。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阶级结构是不同的。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构成了主要的阶级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专题四】《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历史唯物主义)一、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史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唯物史观):(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与人生观):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含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它是以人类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认识历史、改造历史的重要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它强调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社会实践的结果,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的演变逐渐形成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通过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演变规律,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理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的客观性原理、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原理、阶级斗争与历史发展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原理等。

1.历史的客观性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结果,而不是主观意志的结果。

历史的客观规律包括历史的阶段性、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等,它们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个人经验的积累。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遵循历史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想象。

2.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唯物史观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的。

它反对唯意志论,不把人类的历史和社会看成是单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性,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总体和发展水平,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

3.阶级斗争与历史发展原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核心,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体系。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对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进行复习。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概述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指出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并将社会发展看作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味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

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引入历史唯物主义最早是通过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由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引入中国的。

他们通过翻译和传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介绍给中国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激发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国情,将历史唯物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实践。

他们通过阶级斗争、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等手段,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四、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观点。

例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中国提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等原则,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五、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运用非常广泛,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有着重要影响,也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法制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不断完善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六、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的现实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以物质生产力为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是由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和变化而推动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进行复习和探讨。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强调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而黑格尔则强调理性和观念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古代哲学的批判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二、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制度形式和社会意识的形成。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是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制约的产物。

换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三、社会历史的阶段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将社会历史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相应的社会制度。

这些阶段包括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

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通过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来推动的。

四、阶级斗争的推动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变革中的推动作用。

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原先的压迫阶级会被推翻,新的社会制度和上层建筑会随之产生。

五、历史的发展趋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和趋势的。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替代。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将取得政权,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六、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代社会,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和解释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以物质生产力为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推荐下载】

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推荐下载】

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无论正确与否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幺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幺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可能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两者的发展并不一定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从社会存在出发;②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2.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普遍规律(1)原理: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它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之一。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它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普遍规律。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和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之一,承载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对于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人类社会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包括伊壁鸠鲁、德谟克利特等。

他们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推动的观点。

2. 唯物史观: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启发了马克思对于历史的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3. 基于阶级斗争观点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是驱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4.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列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核心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强调社会历史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和阶级矛盾推动的,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内容:1.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的。

2. 社会历史的发展推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 阶级矛盾决定社会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核心。

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唯物主 义实践复习

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唯物主 义实践复习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深刻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哲学理论,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对其进行复习时,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意味着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是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基础。

以农业社会为例,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主要依赖土地进行生产,形成了相对封闭和保守的社会意识。

而在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复杂的分工合作关系,则催生了追求效率、创新和竞争的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导致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从而引发社会变革。

例如,在封建社会,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力水平与封建地主对土地的占有和农民的依附关系相适应。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化大生产的出现要求打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建立起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决定了其政治制度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法律体系也主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实践中,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例如,在分析贫困问题时,不能仅仅关注个体的因素,而要从社会的经济结构、分配制度等方面寻找根源。

在制定社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现状,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由于其内在的矛盾,如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必然会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唯物主 义原理复习

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唯物主 义原理复习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动力。

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指导社会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重要原理。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通过控制和调节社会生活来维护和巩固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观点。

其中之一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它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并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本文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进行复习和探讨。

一、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而社会存在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

物质决定意识的核心思想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换言之,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经济基础决定了私有制的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这一观点强调了经济基础对社会的深刻影响,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二、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历史上始终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些矛盾与斗争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的必然结果,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日趋激烈的又一必然结果。

阶级斗争的发展和变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核心。

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生产力是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包括生产工具、技术水平、劳动力等。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时,社会就会发生变革。

例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迅速发展,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就为社会主义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四、社会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必然性的。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社会革命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彻底崩溃,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是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本文将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概念和要点。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几点:1.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运动和斗争。

2.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和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矛盾的斗争、冲突和融合,社会发展才能实现。

这种辩证法的观点反映了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变化的必然性。

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

这种观点强调了社会结构中的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工具,它通过矛盾的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矛盾的普遍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矛盾既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矛盾的特殊性辩证法强调具体事物中的矛盾是特殊的,它们在时间、空间和条件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

因此,分析和解决矛盾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地套用一般原理。

3. 矛盾的两个侧面辩证法认为矛盾是由对立的两个侧面组成的,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起决定作用,次要方面起从属作用。

只有正确把握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4. 辩证发展的规律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对立统一的规律决定的。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

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考研知识点归纳: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历史进程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一、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顾名思义,是指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解释社会的运动和变动。

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和把握,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二、核心观点1. 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借鉴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的发展具有自我矛盾性和不平衡性。

物质的发展通过阶级斗争、社会变革等过程来实现。

2.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等。

生产力的发展是驱动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动力。

三、主要内容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法律、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的体现,包括政府制度、法律制度、文化观念等。

2.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阶级斗争作用,认为阶级是社会分化和矛盾的产物。

阶级斗争驱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变革。

3. 社会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

这包括了法律、道德、宗教、科学等各种社会意识形态。

四、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革命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在中国革命中,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和行动,推动了革命的胜利。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的解释等方面进行探讨。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是人们对社会历史变革规律的正确把握,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发展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引起的,历史的决定力在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而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由于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变化引起的,强调思想、观念的决定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的解释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发展变化的。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社会形态,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同时每一种社会形态包含着自己的矛盾和危机,这些矛盾和危机最终导致了社会形态的转变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和不连续的,即从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转变不是平稳的和连续的过程,而是通过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来实现的。

而社会革命的动力则来自于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激化,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矛盾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

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认识和把握,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还提出了五对基本范畴,即量与质、内容与形式、必然与偶然、因果与目的、运动与静止,这些范畴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复习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规律两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和理论基础。

它提出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革命理论,并深入研究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社会变革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并在这种基础上孕育着一种矛盾和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每个社会形态中,都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这种阶级斗争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二、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是指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规律性规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并通过研究这些规律来指导革命实践。

1. 社会革命规律社会革命规律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规律。

历史上,社会革命是由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是人民群众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权的革命行动。

2. 阶级斗争规律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阶级斗争的形式和内容各异,但其本质是不变的。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规律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经济基础的改变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4. 社会形态的替代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种历史发展规律。

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

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

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学科当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也是我们考试的一个考点知识,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唯物主义复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复习历史唯物主义总结注意:1、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3、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群众观点4、人生价值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一、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原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详细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其核心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历史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历史的方法论。

本文旨在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通过分析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深入了解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历史唯物主义概述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即历史是由物质生活和社会关系决定的。

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味着历史是有所确定性的,而不是纯粹的偶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重视历史的物质基础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历史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用来研究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

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矛盾和斗争:历史辩证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矛盾的存在和斗争的产生。

矛盾是社会运动的力量,通过对抗和冲突,旧的社会形态才能被新的社会形态所替代。

2. 质变和量变:历史辩证法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量变是社会变革平稳发展的过程,而质变则是革命性的突变,使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跃迁。

3. 社会发展的螺旋式循环:历史辩证法认为,社会的发展并非呈线性直线式的进步,而是一个螺旋式循环的过程。

历史经历了多次重复的循环,但每一次循环都不完全相同,进步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三、历史辩证法的应用历史辩证法不仅可以用来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1. 经济领域:历史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通过研究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经济形态的演进和变化。

2. 政治领域:历史辩证法有助于我们理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革。

了解历史上不同政治制度的兴衰过程,可以为我们规划未来的政治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3. 文化领域:历史辩证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形态的生成与演变。

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可以深入思考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高考历史复习思维之唯物史观

高考历史复习思维之唯物史观

高考历史复习思维之唯物史观1.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2.主要理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

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工具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在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

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D.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作用都受着历史发展规律即必然性的支配,而不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

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但起促进作用。

E.继承和发展。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第一、批判不等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

之所以要批判地继承,是因为历史文化遗产往往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第二、继承是为了发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推陈出新;第三,以古鉴今。

哲学常识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复习练习

哲学常识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复习练习

哲学常识《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复习练习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 )。

A.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更重要的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2、自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

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

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③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①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B.①②C.①③D.①③④4、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存在的变化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决定5、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这些花儿很漂亮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④这些水果真香甜: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②④6、价值观人皆有之,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即使同一时期的人们,面对同一事物也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判断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

A. 只要符合个人或集团利益的价值观就是正确的价值观B.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C. 符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 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7、有一个珠宝商一生致力于珠宝的真伪之辨,技艺炉火纯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反作用 特别提示 不能认为上层建筑一定促进经济基础的 发展,也不能认为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一定会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 础服务时,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决定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 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 断解决中实现的。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
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 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
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改革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 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的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2012·浙江文综)下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 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B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3山东文综)2、随着中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
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
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 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A
[2011· 课标全国卷]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 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 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 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 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 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 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 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含的传统美德,促进 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 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 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 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
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 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 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 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B
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辩证唯物论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证唯物 主义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 主义
价值观
人生观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பைடு நூலகம்选择
认 识历 社史 第 会 四 与唯 单 物 价 元 值主 选义 择
社会历史观 寻觅社会真谛
价值观与人生观 实现人生价值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社 会 历 史 观
(2013· 福建卷· 39题) 3.材料: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 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 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 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 节制消费。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 的认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意识形态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上层建筑 基本规律之一。 制度和设施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 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 反作用 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决定
涵。在表述时先将基本观点写在前面,紧跟其后是对材料
的分析,切忌观点和材料两张皮。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 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 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B
5.(09年苏州一检)唐代柳宗元的“孤舟蓑笠 翁,独钓寒江雪”描绘了渔家生活的闲情逸 致,而明代的孙承宗的“画家不解渔家苦, 好作寒江钓雪图”则写出了渔家生活的艰辛 困苦。这说明( ) A、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B、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C、价值选择具有客观性 D、价值选择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
哲理小结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 用,能够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 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 展起阻碍作用. (辩证唯物论)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 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 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认识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起促 进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 都说明的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B
6.(2013· 北京卷· 28题)一位小提琴家在音 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 有停下来,随即创作了一首从头到尾可以 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 ( ) ①成功总是以挫折和困难为从基础 ②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④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
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 人民利益。
4.(2013· 浙江卷· 28题)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
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
献”。这告诉我们( 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 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 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 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重要保证。
(4)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 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10分)
参考答案 ① 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
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站在
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②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 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消费主义鼓励 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 要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 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 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 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 本依据。
[答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 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
立性。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
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2)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 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内
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①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②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
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
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返回目录
4.(2013· 新课标Ⅰ卷· 22题)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
C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发展的观点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 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