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突发灾难事故的应激反应及心理干预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试论突发灾难事故的应激反应及心理干预策略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461-12 试论突发灾难事故的应激反应及心

理干预策略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法等分析方法,论述了突发灾难事故的症状分类、突发灾难事故的应激反应阶段、突发灾难事故应对评估,重点阐述突发灾难事故后的以问题为中心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旨在为突发灾难事件中的心理干预提供一些思路。

论文关键词:突发灾难事故;应激反应;心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

目前,我国仅各类突发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就使2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恐怖主义活动等的受害者,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巨大群体。巨大的灾难一下子就把人推向了绝境,

很少有人有能够承受应付灾难的足够力量。突发灾难事故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往往会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在死亡、损伤、失去面前,抚平人们心灵伤口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心理救治。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干预,甚至可能会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美国“911事件”后立即成立了心理创伤救治小组,对爆炸案的受害者进行跟踪式的专业心理疏导。研究表明,对经历创伤性应激事件的人们进行心理疏导的理想状态是:当不可逆转的灾难降临时,以临床医生、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组成的救援人员能够形成一个有力的心理支持体系,使得灾后人们的应激性心理障碍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因此,对受灾人员的心理应激因素进行概括分析,了解突发灾难事故后的应激反应心理过程和灾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危机干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发灾难事故应激反应的症状

突发灾难事故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个体在生物、心理、社会方面

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一般性应激反应可以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和行为性三类,这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从各个侧面去探讨的。实际上在强烈的应激源(突发灾难事故)的作用下,三者是共同发生的,而这三种反应又是相互影响的。在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应激反应,是一种综合反应。近年研究的综合性应激反应有以下几种。

1.亚健康状态(sub-health)

亚健康又称第三健康状态(the third health situation)。是指人处于完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突发灾难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地损失,也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之后,人们常感到“生活得很累”。这种慢性疲劳和精力低下的表现就是一种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精神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可导致崩溃的发生。这个过程是渐进性的,虽然每人的时程不同,但形式基本相似,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应激唤醒阶段(stress arousal stage),主要是失眠、不安和焦虑;(2)能量储备阶段(energy conservation

stage),有慢性的疏懒,持久的疲劳,烟、酒消耗增多,淡漠;(3)耗竭阶段(exhaustion stage),慢性的有抑郁、心身疲惫、社会孤独,极端的可产生自杀念头等。

2.崩溃(burnout)

是指一种心身耗竭状态,指由于突发灾难事故强烈的心理应激而带来的一种无助、绝望的情感体验。崩溃的出现通常是长期超负荷的运转导致的体力与精神的极度耗损,在此基础上再遭遇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而造成的。崩溃具有的特点:(1)表现为体力耗竭,常有频繁头痛、恶心、疲劳、睡眠不良;(2)体验情绪耗竭,有抑郁、绝望情感;(3)呈现精神衰竭或变态,对人、对己、对周围的一切都持消极态度;(4)自暴自弃的情感。在突发灾难事故的压力下会有此体验。不过,对多数患者来说,崩溃是可逆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应激前的有氧运动、注意营养、劳逸结合,有助于预防崩溃的进展。

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有时人们处于高度应激情境时并不表现应激现象,只是在事件过去后一段时间才体验到应激反应。突发灾难事故除了对健康造成即时损害以外,还会产生“余波”效应,也就是突发灾难事故所引起的后续影响。这种在创伤经历一段时间后再发生的应激综合征称之为延缓应激障碍,中国精神障碍与分类标准第3版(CCMD-3)用创伤后应激障碍代替之。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焦虑障碍,常常发生于强烈应激和长期处在下列情境时:(1)个体的必须的基本需求受到威胁;(2)基本是无法控制的事件;(3)由于其他应对方法不能利用或无效而被迫使用防御机制。创伤后应激障碍常见于自然灾害如洪水、台风、地震,或者是突发的灾难性事故如火灾、飞机失事及爆炸、恐怖活动等。灾难的研究表明,只有少数人在事件发生时立即体验应激,而多数人均呈现延缓应激反应,出现在威胁过去后数天或数月之后,埃里克森(Erikson)对西维琴尼亚州水灾的两年后随访调查发现,每一个受灾者都在事件后有焦虑、激惹、

夜惊、记忆损害及内脏不适的复合症状。

二、应激反应阶段的发展演变

突发灾难事故以及灾后不同时间阶段往往首先会感到震惊,体验强烈的情绪,随后努力恢复自己的生活。所以心理学家提出理论,认为人们对突发灾难所作出的心理反应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科恩(Cohen)和阿何恩(Ahearn)提出了人们将会经历的5个阶段。

(1)人们刚刚经历灾难后会精神麻木,会感到震惊和不知所措,而且可能要花上好几天才能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在无意识行动阶段,幸存者对自己所做事情没有任何意识,过一段时间后也很难回忆起自己在这一阶段都做过什么。如果人们对灾难的心理准备不足,或是救援迟缓,或是亲人朋友失去生命,那么无意识行动阶段会进一步恶化。

(3)第三阶段是共同努力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开始聚集资源,准备通力合作重建生活。人们会因为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难而感到骄傲,但也会感到疲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