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的两类题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典例1
典例2
概括三法 1.直接摘录语句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语句来作答的一种方 法。运用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 的具体所在,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进行 组合。 2.改写拼接法:就是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语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 式重新组合来回答问题的一种方法。其答案一般是文中没有直接 可以作答的语句,需要摘引语句意思加以组合变换。 3.综合句意(层意)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 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 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典例1
典例2
即学即练
二、全文概括 全文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概括和主旨概 括。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 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 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常见设问方式】 ①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 ②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③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④文中包含了作者哪些观点?请加以概括。


典例1
典例2
即学即练
祖屋的大门朝东南。所谓的大门,只是一个枝条编成的柴扉而已, 柴扉上钉着小扣,上着一把几乎锈透了的老锁,其实只是做做样子。 主屋是三间西屋,石头砌垒的底层墙上,土坯一直到顶,其上是用厚 厚的黄草拍成的蓑衣似的草屋脊。正屋用细泥糊就的外墙面,被风 雨侵蚀,一条条的细槽沟和窄缝遍布其上,斑驳着岁月的手艺。 祖屋中,正正当当四平八稳地摆着一张八仙桌。记事起,就觉得 爷爷除去到院里纳凉、到地里干活之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桌子右 边——也被我们称为“上首”——他那把椅子。每年除夕夜,总是这 样一幅场景:爷爷稳坐上首,爸爸、叔叔、哥哥、我和堂弟则围桌 而坐,相互让菜、敬酒、劝酒,奶奶则带着她的儿媳们张罗忙活。


典例1
典例2
即学即练
典例1情感概括 (2014·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祖 屋 农 人 祖屋,是我内心深处最鲜活的那一处,秘不示人,只怕她遭了风雨的 侵蚀,抑或因晾在空气下而变质。在我心中,她由高大到矮小,由缤 纷到简单,由喧嚣到沉寂,到后来一直缩进我的梦里,晶莹成了枕边 的一颗泪珠。 在很长的时间里,祖屋是我的整个世界。或许是自第一次睁开眼 睛,我便开始了探寻祖屋的秘密。接下来,便用小小的身躯,摸爬丈 量着这个宅院……


典例1
典例2
答题建模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首先明确是概括原因还是概括特 点。如果是原因,看清是什么原因,如“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 因”;如果是特点,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在原文找出题眼。 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区域。题干中关键词出现在原文中的区 域往往是要点所在区域。 第三步,根据确定区域内的文字,抓住本质,分类概括。


典例1
典例2
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出其环境条件之苦,又写了新中国 成立后甘森的发展之变,请分别予以概括。 参考答案:远离市镇,社会依托条件差;海拔高,风沙大,自然条件艰 苦。由初建油田时环境条件恶劣的荒漠,变成了环境优美的沙海绿 岛——石油人的“新家园”。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从设问的角度看,是局部内 容要点的概括。答案应由甘森“条件之苦”和“发展之变”两部分构 成,从节选的部分第一段文字看,“条件之苦”主要是“海拔高”“风沙 大”“社会依托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从节选部分的第二 段和第三段可以概括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之变”。


典例1
典例2
一、局部概括 局部内容要点的概括可以是对一段文字或几段文字内容的概括, 包括原因概括、特点概括等多个角度。 【常见设问方式】 ①某段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②作者为什么说某某某怎样,请简要概括。 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某某某的,请简要说明。 ④结合某段或某几段文字,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典例1
典例2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 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 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 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不过令 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 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 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 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 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2017高考散文阅读之 散文归纳概括的两类题型


自我体验


掌握散文归纳概括的两类题型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散文阅读的常考点。“内容要 点”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内容要点 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归纳内容要点就是用自己的语言 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 “中心意思”就是作品的主题,即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最主要的意思,包 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对中心意思的概括必须立足于 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典例1
典例2
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 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 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那么,谁救四堡呢? (节选自《癸未手记》,有删改) 注:①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业兴盛时,建阳等 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②现代商业文明的冲 击;③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④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


典例1
典例2
典例2特点概括 (2015· 重庆卷,原文《甘森的西红柿》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后面的问题。 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就是“苦水”。花格输油管道是世界上海拔最 高的原油输送管道,甘森热泵站位于这条管道的中段,是社会依托 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它距花土沟镇230多公里, 距格尔木市270多公里,海拔2 910米。甘森还是一个风口,据说西北 风从此进入格尔木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刮风扬沙,最多时 站里一天能拉出去十吨的沙子,一年用过的扫把不计其数。


典例1
典例2
方法点拨 1.由果溯因法 散文大多是作家阐发对生活的感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道理, 就是命题者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 回忆等。说到底,散文往往是一个因果复句,故这类题涉及的范围 比较大,答题时尽量把“因”找全。 2.远近结合法 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密集的区域,所以一定要“就 近”寻找答案。如果有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中的要点,需 要延伸思维,适当扩大搜索范围,把答案找全。原因概括题满分答 案要点一般有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而“隐性要点”的寻找需要“适 当扩大搜索范围”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典例1
典例2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 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 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 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 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 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 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 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 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 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 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 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 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吗?


典例1
典例2
站在甘森站的院落里,任凭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我的思绪飞 越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1954年初夏,我的父辈们高喊“到柴达木 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千里迢迢地来到异乡。尽管黄沙漫漫, 寒风呼啸,气候异常干燥,鼻孔里结着血痂,然而他们不悔,都把这儿 当成了自己的家园。1958年地中四井日喷原油800吨,为当时步履 艰难的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使冷湖成为继玉门、新疆、四川之 后的第四大油田,迅速崛起。 原石油工业部的一位副部长当年在青海油田考察时,曾经潸然泪 下地说道:“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别说工作,只要能待住,生活,也是 英雄啊!”柴达木油田的英雄们以三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无 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积60年两万多个日日夜夜之功,造就了一个千 万吨级的大油气田!


典例1
典例2
方法点拨 归纳内容要点的三个技巧 1.概览段落意,明确中心句。 归纳内容要点要善于抓中心句。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①段 首提示性中心句;②段末总结性中心句;③段中过渡性中心句;④自 然段外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 2.抓住关键词,找出重点段。 归纳一段话的要点要抓住关键词,概括一个层次的层意要找出层 次里的重点段。 3.提取信息,重新整合。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几个相对重要 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 点。


典例1
典例2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于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 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 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 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 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 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 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 失落! 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 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 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 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 看到专家的身影。


典例1
典例2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在文章的第④、第⑥和第⑧ 和第⑨段中,有相对明显的交代。可以在通读的基础上,摘取关键 语句,然后再整合作答。第④段中,“现代化法力无边”,第⑥段中“是 一种煎熬”“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第 ⑧段中“四堡人穷”“古董贩子……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第 ⑨段中“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等,可作为答题依据。


典例1
典例2
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 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 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 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 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 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 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⑧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 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 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典例1
典例2
典例1原因概括 (2015·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 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 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 近代。我喜欢建安①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 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 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 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 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 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 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