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实验的主要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关于自主学习--------“十二五”课题理论培训自主学习的含义1、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指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程度。
3、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模式。
自主学习的定义可归结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的理论解读从文字角度讲,“自主”两个字可以拆开来解读。
其中的“自”,核心内涵包括:自觉、自主和自控。
其中的“主”,核心内涵包括:主人、主体、主见。
从“自”的层面讲,自主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自立的、自控的学习。
自觉强调的是学习的动力和状态,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自愿和自发的学习,它是一种内在的过程,而不是外在的过程,即依靠外在的强迫和压制来启动和维持的过程。
具体来说,自觉学习是一种基于兴趣和情感的学习,或者是一种基于责任和义务的学习。
自立强调的是学习的形式和途径,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它不是依赖教师的教(讲解),而是基于学生的自我阅读、思考和操作来进行。
自控强调的是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
从“主”的层面讲,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人和学习主体的学习,学生在这种学习中能够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和个性解读,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权,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在课堂里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权。
具体来说,教师要把学习的机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实践、活动展开学习,获得知识,推进发展,而不是以教师的教特别是教师的知识灌输和分析讲解来替代学生的学,要努力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境脉课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境脉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依据、实践过程、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分析境脉课堂教学的优势,提出了一系列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一、引言境脉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近年来,境脉课堂教学在我国教育界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境脉课堂教学实践,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境脉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境脉课堂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自主探究,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实现知识的建构。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
境脉课堂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存在于情境中,学习者在情境中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
境脉课堂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境脉课堂教学实践过程1.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境脉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可以采用多媒体、实物、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境脉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学习计划,自主探究知识。
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
3.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境脉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展示评价展示评价是境脉课堂教学的总结环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山西省河曲县实验初中课题组一、课题提出背景和理论依据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占有主要地位,虽然有不少老师已意识到它的弊端,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刻苦,但做了很大的努力来改变这种学习的被动局面,仍效果甚微。
近几年来,出现了“学导式、自学式、启发式”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习惯,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老师的精力限制,往往是部分优生的活动代替了全班学生的活动,部分优生的发言代替了老师的讲解。
大部分学生仍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得不到充分体现。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形成学习习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担负的重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分别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五自”(即自学、自讲、自评、自练、自用)学习,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把,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亲身获得体验,获得感知,获得快乐,让思维在自主学习的和谐氛围中不断得到锻炼、拓展、升华和延伸,将是教育的必然趋势。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替代的。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能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它认为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自主学习的概念与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的概念与理论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
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学生形成了被动、单一、机械式的接受学习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知识经济时代。
据专家估计,当今时代人类知识总量正在以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以知识占有为目的的学习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获取知识的途径逐步从单一的书本知识象多元化方向发展。
实践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将越来越广泛受到关注和重视。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正是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改变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方式,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
《数学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提出建议:一是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子,要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是应认识到“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应当允许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数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概念界定:1、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
教学实践研习的理论依据(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研习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反思和探究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学研究活动。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教学实践研习的理论依据。
二、教育哲学基础1. 实践哲学实践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
在教育领域,实践哲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体验和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实践研习正是基于这一哲学思想,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2. 反思哲学反思哲学认为,反思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实践研习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反思哲学,它强调教师在实践中的自我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心理学基础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教学实践研习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自我实现和个性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实践研习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人本主义理论,它强调教师在实践中的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与教学论基础1. 课程发展理论课程发展理论认为,课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教学实践研习强调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开发与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策略理论教学策略理论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
小学生自主学习实施方案
————小学生“自主学习”课题实验实施方案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的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1、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
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
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
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
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
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
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
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4、从学校自身的发展来看。
我校开展立项课题《主题阅读》研究以来,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校园人文环境,引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了教师潜心教研的氛围。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科研成果,加强课题衔接,故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自主学习”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一、引言“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旨在将学生的学习置于中心地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这种改革理念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多方面的理论依据。
这些理论依据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着教学实践的开展。
本文将对“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理论依据(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 知识建构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
他们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不断地构建和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
2. 学习情境观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
情境不仅影响学习的动机,还影响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会创设各种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例如,通过实验、项目、案例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学习主体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者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 学生中心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有自我实现潜能的个体,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浅谈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摘 要 :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在完成高等教育后仍需继续学习,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竞争与变化。教育不再仅仅是就业 的需要于这一教育目标。自主性学习起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作者重点讨论了自主性学习的含义和它的理论依据。
Abstract:Still the technical swift development, requests the people after complet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to continue to study, like this can adapt the social competition and the change. The education no longer merely is the employment need, it passes through in learner's life. But the language study and the teaching take the entire education process a part, should also devote to this educational goal. The independency studied more and more vital role, the present writer was discussing the independent study meaning and its theory basis with emphasis.
理论学习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理论学习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任务之一。
因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
一.何谓"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活动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这是指狭义的"自主学习"。
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自主学习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它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即对知识的整合和构建过程,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二、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61高效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简介一、什么是”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3”是指在打造高效课堂中全面体现新课改要实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也是指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后)巩固•拓展。
”同时还指课堂学习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6”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迁移”等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
“1”是构建适应新课改的阅读工程,使之成为高效课堂的必要补充。
二、“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1)理论依据: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有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整体关怀。
而新课改对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我们认为要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后)巩固•拓展。
针对我们的校情、学情,我们提出了构建阅读工程的建议。
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30%的因素是智商,70%的因素是情商,即学生的情感、态度、愿望、动机、意志力、恒心等因素;10%的因素是行商,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工具等。
(2)实践依据: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两个值得深思的“361”现象,即在一个班的学生组成上,大约有10%的优生、60%的中等生和30%是“待优生”(等待优秀的学生)组成。
在学习内容上,大约30%的知识不用老师讲,学生自己就能掌握;大约60%的知识学生通过集思广益或讨论解决,只有约10%的知识需要在同学们独立思考、积极讨论之后,老师提示、点拨、讲解之后才能掌握。
自主学习总结
自主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一、理论根据1、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从字面上来解读,即为“以己身之意志,主导其学习”。
自主学习的概念,早在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的理念便是当一位“知识的助产婆”,目的就是要激发学习者有主动的思维,并且有寻求问题答案的主动态度。
尔后二十世纪初的杜威也提出最重要的思考便是反思能力(reflectivethinking),包含对情境的观察、思考、假设、以及对已有的经验更新、改造与整合,是一种具有目的,审慎且自我调解的思考模式。
而这些思考模式需要透过主动探求才能实现,因此他倡导民主与自由,希望能给学习者自主探求知识的机会,更重视学生必须透过“做中学”才能够真正获取属于自我的知识;继杜威之后,史宾斯提出的发现教学法,亦是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相信学生,要能够启迪学生,帮助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与观察,认为真正知识的获得是来自于的学生自我发现。
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自主学习的理念源自于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 Theory)与自主学习理论(Self-regulated Learning),认同学生个别拥有独特的优势能力与发展进度,帮助学生有效地将自己的兴趣、构想转化为有用的学习目标,进行执行行动与反思,在过程中以善用自己的优势能力产生创意,最后达成个人所选择的目标。
Zimmerman & Schunk(1994)整理出自主学习的研究框架,将不同的观点整师范大学出版。
原始资料:Schunk & Zimmerman(1994). 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p.8 2.影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因素若将自主学习视为一种学习过程或活动,亦可看做一种学习能力。
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
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理论依据。
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还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物理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由自己某种程度上通过组织和整理,进而重复人类物理发现的活动是可能的。
物理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使学生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有重复人类物理发现活动过程的机会。
本文就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做如下阐述: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
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的主体,没有形成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培养,达到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
因此,从教师方面,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物理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内在魅力。
从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强调自主 加强实践 突出创新——“自主学习”模式实验报告
强调自主 加强实践 突出创新———﹃自主学习﹄模式实验报告○福建长汀县实验小学 张昌辉 一、“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强调的是“自读自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无论是从“教”或“学”的角度看,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所谓使学生“自求得之”,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达到“不需要教”。
而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这个“主体”在通过大量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取的。
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是自由的,自主的,不受其他意志支配的。
只有“自由活动”的人才能摆脱外在的羁绊,在内在需要的驱动和“自我实现”的激发下,从自由发展中焕发出创造性。
小语新大纲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自主学习”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它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观。
二、“自主学习”的操作流程1.寻找“切点”,据“点”质疑学起于思,思生于疑。
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
在课堂上,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这是学生通过对摄入脑中的文字信息经由大脑分析处理后欲得到新信息而发出的心理信号。
可见,善思者,必善疑。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
而要学生有疑,且疑在关键处,疑在困惑处,就必须给学生以思维的支点。
这个支点,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最佳“切入点”。
“切入点”有的蕴含在文题上,有的则散见于课文中。
教学时,一般可用“揭题法”和“直奔切点法”找到“切入点”,然后让学生据“点”质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欲罢不能,急于找到答案的心理态势。
以“中心”或“事件”命题的课文,“切入点”一般在文题上,这就是“文眼点”。
浅谈初中《科学》“自主课堂”教学
一
它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 国主义教育 、 爱 革命传统教 自然而然他会喜欢你教的课程 , 喜欢你 的课堂 , 掌握你所要传授 的 多方面 的 , 育、 理想教育 、 良品格及社会 主义道德情操 的教育等 。中学时期 优
是人生观 、 世界观逐步形成 和确 立的重要 时 著名教育家冯恩红教授认为 :老师不能不像 老师 ,老师不能 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 , “ 光像 老师 , 最好的老师是在又像又不像之 间, 这才是老师真正 的神 期 , 历史教师要采用合适 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 不仅要 使学 生掌握 韵。 只有师生关 系和谐 , 学生才会亲其师 , 信其道 , 才会朝着 教师期 基本 的历史知识 , 还要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 使学生成为德、 、 各 智 体
浙江省宁波市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创 氇 蘑 合 学 生 的 历 史 课 I . 离 学 生 的 学 习 熟 惰 堂I 琨
文, 凡 龙 孟
摘
要: 学生是有差异的, 教师应该关注差异。学生是有情感的, 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以下从 三方面论述怎样 创造适合学 教
生的历史课堂: 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 做让学生喜欢的历史老师; 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将思想教育
位; 会识别 电流表和电压表 , 并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和电压表测量 电 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作风 ; 培养大胆实践 、 体验科学精神
路 中通过的电流和电路两端 的电压。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 目标 : 引导学生参与观察与实验过程 ; 培
的学习态度 ; 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
( 作者单位
导 和讨 论 中学 会 预 习 。 ( ) 预 习 边 展示 课 三 边
高中数学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一、引言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技巧和原理。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为中心的,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合作,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能力提升缓慢。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数学知识成为了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研究,探讨高中数学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二、理论依据1. 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
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究来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问题、交流思想,并协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和他人的合作,可以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实践来学习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传授。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发现,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原理和方法。
基于以上理论依据,本研究将尝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探讨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和作用。
三、实践步骤1.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合作游戏、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介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数学问题。
2. 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富有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S2P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
S2P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主要是自己阅读物理课本,操作实验等),讨论、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1 模式的实验回顾近年来,各地都进行了自主学习教学为主体精神的教改实验,如成都市“自学指导教学法”;辽宁省鞍山市“讨论式教学法”;陕西“五程序循环教学法”;山西绛县的“自学讨论式教法”;湖北通城“四步启发式”;浙江兰溪市“六环节教学法”;广东省韶关市“循环教学法”;辽宁省“自学辅导法”;广东省“单元导学法”;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江苏洋思中学教改实验等。
1.2 模式的理论依据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其一心理学研究成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观察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认识的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并能保持较长时间。
他们的思维活动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有具体形象思维的成分,也有抽象逻辑思维的成分,但抽象逻辑思维开始逐渐占有相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已经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抽象概念,能较好地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恰当的判断,并作出必要的说明和论证。
他们的推理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已能根据几个前提推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他们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逐渐加深,不仅能从原因推出结果,也能从结果找到原因,并且还能从许多原因中分出主要的、次要的原因。
到了高中学段,学生的思维已开始具有辩证逻辑思维的特点,他们能够从一般的原理、原则出发,运用理论分析和综合事实材料,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高中学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尤其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实验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理论
众所周知,未来的世纪将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和持续变化的知识经济社会。
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社会。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一些著名学者就提出了“终身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新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学习”写进了有关的文件,作为指导当今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
终身学习的理论认为:每个人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多种不同的生存发展问题,因而,学习不仅是在学校中,而应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
学习不只是听老师讲或看书,也体现在生活交往、解决实际问题、游戏娱乐之中。
现代人都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社会的文盲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个不会学习的人。
学会自主学习,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
创新性学习理论,是国际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提出来的,该组织在其研究报告《学无止境──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提出人要在急剧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中生存发展,不仅在于学习已有的知识经验,即维持性学习,更要重视面向未来发展需要,在解决自己面临的新的问题中进行的创新性学习。
这种创新性学习,旨在学习者自身观念行为、知识、经验的重组和不断更新。
使学习者成为创造性适应环境变化的人。
成为不断发展的人。
儿童的学习,似乎是接受成人社会已有的知识、经验,其中,更主要的就是内在观念、知识、经验、能力、情感态度的学习,因此,学习过程不应只是一种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在自我发展需要的引导下,自主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因此,自主学习更主要的要让学习过程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教育的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
主体性是指人在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主体性。
现代教学论已经摒弃了那种以已有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而是把建构学习主体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
也就是要培养乐于
学习和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现代学习心理学理论。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主获得新的经验,产生持续行为变化的过程。
这就揭示了学习必须运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获得知识经验,更要产生持续的心理行为变化(包括情感、态度、能力、习惯等等)。
现代学习理论又认为,每个人都有十分巨大的学习潜力。
根据脑科学理论证明,人脑的潜力十分巨大,我们每个人仅仅运用和发挥了其10%的功能,而这种学习潜能的开发必须顺应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同时,现代学习理论又揭示,每个人都具有自主学习的需要和特点。
自主学习是人的本质需要,学习是在需要基础上个体主动创造性的获取过程。
自主学习则人类最为自然的学习过程,其特点是:学习是个体自己的需要,或好奇、或适应、或解决问题、或满足情感交流与自我价值肯定的需要等;学习过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学习内容体现综合性;运用多种方式综合学习:即充分利用多种感官、思维、直觉,通过动手、交流、观察、体验方式进行学习;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