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突破教案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1Word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教师用书)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绝招七读懂诗歌,分析特征——形象题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形象的特征,品味其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授解题绝技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的形象集中在人物、景物,事物形象的考查始终没有涉及,故在此主要讲解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类。
类型一鉴赏人物形象[典例剖析][典例1] (2016·山东省烟台市高三检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行四首(其二)令狐楚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①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年行施肩吾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闲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②。
【注】①飞鞚(kòng):策马飞驰。
②金吾:古官名。
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答题] 第一步,准确审题,明确要求。
“分别刻画”说明答两类人物,“怎样的人物形象”说明答人物形象特点及类型。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题时要仔细阅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注重把握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令狐楚的诗主要是从心理、动作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第一句介绍主人公的籍贯和住所,第二句写主人公希望凭借弓箭方面的高超本领取得功名,第三、四句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在秋原上骑马练习射箭的情形,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希望凭借弓箭方面的高超本领建功立业的英雄少年。
施肩吾的诗主要是从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主人公醉酒后在空空的大街上骑马,横冲直撞,当他看到达官贵人时却毕恭毕敬,通过前后对比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在老百姓面前飞扬跋扈、对达官贵人谄媚讨好的恶少。
第三步,依据格式,规范答题。
最新2020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
2020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总序第个教案1.审清诗歌鉴赏题目类型2.审清题干要求3.灵活运用鉴赏手法教学重点鉴赏诗歌,巧用手法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教学时间六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学案引语表达技巧赏析与情感把握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两大重点。
对于表达技巧,我们在一轮复习中重在构建其知识体系。
而在做题实践中,技巧判断不准、效果表述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绝不能轻易退缩,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动态运用,在“判断”与“效果”两大环节上多下功夫,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和鉴赏水平。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落”“下”分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
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江云叠叠遮鸳浦苏庠[注]江云叠叠遮鸳浦,江水无情流薄暮。
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
渚花不解留人住,只作深愁无尽处。
白沙烟树有无中,雁落沧洲何处所。
苏庠:宋代词人,终身未仕,隐居庐山,浪迹湖海。
注“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边[唐]尚颜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
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
(4分)★答:自我反思1.在已构建的古诗表达技巧知识体系中,你认为哪一部分建得最牢固,哪一部分最薄弱?答:2.在具体判断古诗的表达技巧时,你最擅长判断哪种(类)技巧?为什么?在答这类技巧赏析题过程中,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答:现场答案批语完善借题发挥突破题点一、如何准确判断表达技巧准确判断古诗的表达技巧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涉及古诗鉴赏的方方面面。
2020版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学案:1.2.1 学案一 古代诗歌阅读确保得9分 Word版含解析
学案一古代诗歌阅读,确保得9分——选择3分不能丢,简答6分不失误第1讲从理解入手辨别选项正误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别“求全责备”1.“读懂”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
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
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透彻而心急,不要患上“读懂强迫症”。
读懂,只是“懂”而已。
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快捷、最直接、最牢靠的读懂路径。
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
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眼观六路——披文入情的几大路径1.善假于物——利用选项信息加强判断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选项一般设置为3对1错,错的那一项也仅仅是细节设误,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信息,善于借鉴这些信息,对于快速疏通诗意,披文入情,有很大帮助。
[示例][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2019-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策略优秀教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策略优秀教案(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古诗词鉴赏中如何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解答这类古诗词鉴赏题目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以及基本的答题格式。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分清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个概念,从而在实际答题中准确理解题干。
教学重点: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及变式设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格式。
教学难点: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式:通过例题验证,运用PPT等电化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将方法与例题、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近些年的语文高考中,古诗词鉴赏之形象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目标,也是高中生失分较多的一个考点。
因为诗词形象包含人物、景物和事物等形象,所以,我们在答题时往往张冠李戴,失去了不该失去的分数,甚为可惜。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如何分清形象,以及如何解答这类题目。
二、分清三类形象。
古诗词形象一般有三类,即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三者是相辅相承的,它们既区别明显,又有相互补充,如景物形象往往表现了人物形象,而事物形象往往又是人物形象的又一种表现。
比如众所周知的《石灰吟》,作品既是吟石灰这一事物形象,其实又是作者于谦借助石灰来表白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所以,我们说,这首诗歌的事物形象,其实就是作者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
三、展示PPT。
对照PPT文件,我们来加以解读。
(过渡语略)1.展示真题,解读高考题。
2.展示设问形式及变式设问。
3.对每一种形象答题规范及技巧进行解读。
4.归纳这类题目的答题格式。
5.巩固练习。
四、质疑问难1.还有其他的变式设问吗?有,因为任何一个考点的设问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这个可根据平时的训练加以概括。
2.如何兼顾注释和背景?特别是解答人物形象时,一定要兼顾文下注释和有关的时代背景,因为,这两点对我们的鉴赏大有裨益。
鉴赏时将意象、注释和背景有机结合起来即可。
2020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
2020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总序第个教案1.审清诗歌鉴赏题目类型2.审清题干要求3.灵活运用鉴赏手法教学重点鉴赏诗歌;巧用手法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教学时间六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学案引语表达技巧赏析与情感把握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两大重点。
对于表达技巧;我们在一轮复习中重在构建其知识体系。
而在做题实践中;技巧判断不准、效果表述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绝不能轻易退缩;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动态运用;在“判断”与“效果”两大环节上多下功夫;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和鉴赏水平。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落”“下”分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
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江云叠叠遮鸳浦苏庠[注]江云叠叠遮鸳浦;江水无情流薄暮。
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
渚花不解留人住;只作深愁无尽处。
白沙烟树有无中;雁落沧洲何处所。
注苏庠:宋代词人;终身未仕;隐居庐山;浪迹湖海。
“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边[唐]尚颜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
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
(4分)★答:自我反思1.在已构建的古诗表达技巧知识体系中;你认为哪一部分建得最牢固;哪一部分最薄弱?答:2.在具体判断古诗的表达技巧时;你最擅长判断哪种(类)技巧?为什么?在答这类技巧赏析题过程中;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打算如何解决?答:现场答案批语完善借题发挥突破题点一、如何准确判断表达技巧准确判断古诗的表达技巧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难的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涉及古诗鉴赏的方方面面。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 古典诗歌鉴赏 教案
“情”“法”合一,品玩佳句,赏析艺术美必修教材古诗主要艺术特色一览表课题主要艺术特色课题主要艺术特色念奴娇·赤壁怀古虚实结合,对比烘托,借典抒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借古讽今氓赋比兴,对比离骚(节选) 比兴,象征蜀道难想象,夸张,反复登高情景交融,对仗琵琶行并序通感,比喻,对比,侧面烘托,双线结构锦瑟起兴,用典,直抒胸臆虞美人乐景哀情,虚实结合,比喻蝶恋花烘托,反衬(乐景写哀情)雨霖铃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点染声声慢叠字,烘托,情景交融任务情境赏析诗句是近几年高考古诗考查的热点题型,它综合性强,自由度大,既考查对诗句含意、情感的理解,又考查艺术技巧及其表达效果;可以从内容、形式、语言、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
因此,考生答起来难度较大。
不过,任何题型都有其规律特点及答题方法,了解了这一点,可以说该题型也没什么难度,关键在于我们在二轮复习中如何驾轻就熟。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宿左省①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②。
明朝有封事③,数问夜如何?注①本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757年,唐军收复被安史叛军控制的长安,肃宗自凤翔还京。
杜甫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
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
②金钥,即金锁。
玉珂,即马铃。
③封事,密封的奏疏。
鉴赏“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
看起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
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
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诗人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两句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诗人的匠心。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1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③。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
②青草瘴:《番禺杂记》载“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③夏口:古城名,在今湖北武汉。
湓城:古城名,在今江西九江。
二地均在郴州以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杨少府到了衡山与洞庭后,眼前看到的是孤冷的秋月,耳中听到的是凄切的猿啼,一股悲凉之气腾然而起。
B.颔联细探迁客心曲,当贬谪之地越来越近时,偏偏南风颇大。
乘着南风本可北归,但因被贬谪而无法顺风回去,故而“恶”起南风来。
C.颈联是诗人的祈祝,他祈愿明年春天江水盛大、青草茂盛时,杨少府能够行经湓城、夏口,顺利到达贬所。
D.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后,谪居三年,不幸去世,此联暗含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惨结局的担忧。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秋日酬王昭仪①汪元量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
②碧玉:据《乐苑》记载,“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碧玉,汝南王妾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愁”统领全诗,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这一连串细节,表现了浓浓的愁意。
B.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表明纵使有优美的音乐,无人欣赏也是枉然。
C.颈联由眼前秋风中万叶齐摇的景象,遥想故乡一灯夜雨的情景,渲染出萧瑟的气氛。
D.尾联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讲解
4.典故分析错误
【2021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 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本诗中“不及鸟 飞浑自在”一句的主语是谁?这样一问一目了然,结合上下句可知,主语是曾 巩而不是住在山中的僧人,C项“住在山中的僧人”错误。并不是僧人不像飞 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这类错解诗句意思的题型, 其应对措施是联系上下句,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2.错置时令,张冠李戴
• 诗词中的很多叙述和描写往往关涉时序等环境因素,如朝暾、夕月、日暮、归 鸟、黄昏、归舟、春花、秋月、东风、西风、霜雪等。命题者往往涉笔诗词中带 有古代文化常识的领域,错置时序等环境因素,考生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做出 错误判断。 • 【选项】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 【解析】 • A项立足于诗歌中的“时令”来命题,全诗描写的是诗人对“往岁”和“今夕” 的思考变换。诗歌首联由西村思往事:当年游玩来到乱山深处,因为口渴而敲开 了一户人家的门。 • 颔联写进山的情况:刚刚调转好马头,无意中发现紧靠着水边的几户人家自成 村落。 • 颈联写入西村的所见所闻:听禽语,观墨迹。尾联写黄昏时分,清风吹拂,天 边几片细碎的云朵,伴随着一弯新月,诗人有感而发,决意用一首清诗记录下这 个值得回味的黄昏。“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 昏时分”,很明显倒置了时序,“叩门求浆”是在“往岁”,而再到西村决意写 诗记事却是在“今夕”。往事与今事的时辰,张冠李戴。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专题一精准突破文言翻译中的重难点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尔所详也。
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
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
不幸馀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
(选自元稹《诲侄等书》)(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
解析“谪窜”“期”“所怀”“贻”,句意对。
(2)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不能远拿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解析“谕”同“喻”,打比方;“独”;句意对。
(3)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译文:答案效命职守从无全身避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可还记得?解析“效职”“致命”“志”“尚……乎”,句意对。
参考译文告仑侄等: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
你们的志向还没有确立,却将要满二十岁而成年了,你们能不自己警惧吗?我不能远拿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我们家世代贫困节俭,先辈传下遗训,常怕广置家产会使子孙懒惰,所以家里没有薄田可种,这是你们清楚地知道的。
2020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专项归纳复习教案
2020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专项归纳复习教案课前预习案一、诗句积累1、身无彩凤双飞翼,。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晓镜但愁云鬓改,。
4、蓬山此去无多路,。
5、漠漠帆来重,。
6、云横秦岭家何在,。
7,、天街小雨润如酥,。
8、,乌衣巷口夕阳斜。
9、,飞入寻常百姓家。
10、,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知识储备:诗歌句意题型的考察,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
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同时赏析古代诗歌,也离不开对遣词炼句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
所以这个考察点是建立在上一个考点的基础上的。
三、考题热身:1、(XX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共2页,当前第1页12。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教案(13)评论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切脉高考】诗歌,不论是写景仍是叙事,不论是咏物仍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必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感情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评论诗歌思想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联系诗人的平生事迹、创作风格。
如辛弃疾以前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南征北战,南归之后又受到投诚派的排斥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想过去热火朝天的战斗生活,或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②应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比方,唐朝国力富强,弃文就武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高昂,感情豪放,反应在边塞诗的创作中,虽有对塞外恶劣环境的描绘,也有对故土亲人的深切想念,但更多的是同仇家忾的激情,保家卫国的信心,因此风格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朝则大不同样,积贫积弱、国力弱微的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放之气少了,凄凉之气多了,宏伟气势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③防止先入为主,详细诗歌详细剖析。
很多大诗人常常是多面手,其诗歌的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的,比方杜甫的诗歌诚然沉郁为多,经常抒写伤时感事的感叹,但也有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轻盈明媚的诗句;李清照的词风诚然多为婉约凄凉之作,但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样豪放的诗句。
所以在赏析的时候应详细作品详细剖析,切忌生搬硬套。
④细读前言和说明。
很多古代诗词的前方都有一个不长的“序” ,或在诗后附有说明,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月,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故,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确立了感情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可以忽略。
此考点一般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内容主题的评论;二是对思想感情的评论;三是对作者看法态度的评论。
2、主观表述题常有的发问方式:( 1)、评论诗眼:①你以为这句诗或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或哪句?②你以为这句诗哪个字或哪句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③你哪个字或哪句写得最妙?(2)、价关句:① 句有何特别含或深刻含?② 句最有表力的是哪句,作要剖析。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答案] (是什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为什么)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
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怎么样)作者通过对陆鸿渐这一
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了环境的幽僻。至此,一个超尘绝俗的隐士形象已如在眼前,而诗人访友的兴致亦侧面点出。
颈联暗示人不在,因为连犬都不吠,当然家中无人了。但皎然写问讯于西家,目的却有二:
一是表达对陆鸿渐的思慕,表明相访不遇之惆怅;二是借西家之口,衬托出陆鸿渐高蹈尘外
的形象,表明二人相契之根由。
第三步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诗人写寻陆鸿渐不遇,本身就包含了作者对陆鸿渐的倾慕之情,于是以陆鸿渐自况,表
形象?
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 +(怎么样)结合诗人
用和效果
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
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
的形象对诗歌表情达
意所起到的作用
1.找准意象,然后加 (是什么)本诗用……
意象 赏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 以描述;
的意象+(为什么)渲
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概括意象特点及作 染了……的氛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 用;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新教材):古代诗歌阅读
指元曲,又称词余、乐 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
曲 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 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
剧,盛行于元代。
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
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返回目录
任务群二 古代诗歌阅读
2 古代诗歌的起承转合 即开篇。紧承标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往往有点题、统率全诗、奠
高考语文高考帮备考教案 任务群二 古代诗歌阅读
目录
Contents
01 知识积累1 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02 知识积累2 古代诗歌的形象 03 知识积累3 古代诗歌的语言 04 知识积累4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05 知识积累5 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
任务群二 古代诗歌阅读
1 古代诗歌的分类
知识积累1 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上下两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个事理。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 正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变化、怀 对
古伤今之情。 反 上下两句在意义上互相对立。如杜甫《春夜喜雨》的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 对 火独明”,将田野小路的黑沉与船上灯火的明亮进行对比,十分鲜明。
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逻辑 串
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绝句第三句、律诗颈联为“转”。 即诗歌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的内容进行“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 合 情,或寓情于景等。在结构上,“合”常呼应开篇。从内容上说,“合”常 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绝句第四句、律诗尾联为“合”。
返回目录
任务群二 古代诗歌阅读
3 古代诗歌的对仗
雨、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旷达之士的形象。
浙江专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古诗鉴赏训练一分析概括思想感情教案
训练一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练前提醒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对于这种题型,要从审题、答题两方面努力。
(1)审题,要弄清两个基本问题:①是分析还是概括(说明);②是整体还是局部。
(2)答题:一方面,从微观入手,即理解并体悟“意象”的内涵,联系诗词创作的背景(写作背景、时代背景),揣摩作者的情感内容。
同时,还要注意诗中表明情感倾向的“直接情语”和“间接情语”。
另一方面,从宏观入手,即从梳理作者“起、承、转、合”的思路,从章法或结构的角度,逐句分析,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内容。
要特别关注关键诗句,如首句、尾句,尤其是尾句,诗人一般会“卒章显志”。
因此,从尾句入手,细析层次,细品语言,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阅读文签:宋词+逢春忆旧渡江云·山空天入海[南宋]张炎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
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
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
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
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
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
书纵远,如何梦也无。
鉴赏这首词是词人客居江阴时,追忆杭州旧游之作。
上片以景出情,由此及彼,点出了思念杭州西湖美景之意。
“一帘”三句写雨中春耕的农村风光,清丽生动,生活气息很浓。
“想”字是关键,触景生情,引出下文。
下片自伤羁旅漂泊,抒怀人之情。
词中化用桃梗与沈约两个典故写自己的漂泊与瘦弱,“常疑”以下揭示主旨,点明怀人之意。
张炎本是贵公子,世代生活在杭州,家中有园林声伎。
宋亡之后,家资丧尽,四处漂泊,杨缵曾称他为“佳公子,穷诗客”。
故其对杭州有着特殊的感情。
全词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西湖之景,再由自己之愁思而想到家国之愁,娓娓道来,意脉清晰,层次井然,是词林艺苑之佳作。
1.词的上片,词人先写________所见,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江南水乡画图;写景时又做到________,叙写现今的西湖也应绿影一片。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阅读3教案
2019-2020年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3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对古代诗词中重要的或与主旨关联较大的字词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2.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能够在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准确品味、体会诗人的用字之妙,遣词之巧。
3.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古诗词阅读或鉴赏中中积累语言,感受汉字之美,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教学重点:1.哪些字词是诗句的亮点,它对诗句有何作用。
2.重点字词表情达意的功能何在。
3.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对某一字词的理解。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某一重点字词的深刻意蕴。
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自己对某一字词运用之妙的独到见解。
教学方式:典型例题与趣味性相统一,以激发学生的炼字兴趣。
真题解读与方法技巧相结合。
鉴赏、比较、评价三者综合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唐代贾岛与韩愈关于“推敲”的典故吧?这个典故形象地说明了古人创作的态度。
即字字锤炼,句句推敲,不能有半点的马虎。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都是古人炼字的典范。
古往今来,凡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无一不是锤炼、推敲的结果。
与之相反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写下了四万多首诗,但能够流传下来的,或者被人们记忆的,几乎没有一首。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凡是行文作诗,必须字字推敲,寻找出最能表情达意的字词,不得有半点侥幸的思想,否则,就会和乾隆皇帝一样,千言万语,不敌一字。
下面,我们就从推敲的角度来解读古诗词。
二、展示PPT,看看高考题是如何考查炼字的。
注意PPT上有关高考真题的答案与解析思路。
三、区分炼字与诗眼词眼的关系。
炼字与提炼诗眼词眼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所谓炼字,就是对诗词中的某一句的某一字词作深入的理解,体会其遣词造句之妙,而诗眼词眼的提炼则是对整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那一个字词作深入分析,体会它在全诗中的地位及其对诗词主旨思想表达的作用。
二者并不一致。
但是,有时,一首诗词的重点字词有时也可能是一首诗词主旨思想表达的关键。
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语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知识突破教案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1Word版
【关键字】语文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一)一、(2016·辽宁省沈阳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桂枝香·观木樨①有感,寄吕郎中陈亮②天高气肃。
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
桂子初收,三十六宫③都足。
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
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
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
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
芙蓉④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
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注】①木樨:桂花的一种,逢秋开放,花小香浓。
②陈亮(1143—1194):一生力主抗金,忧心国事。
此词或作于孝宗淳熙六年(1179)秋。
陈去看望曾任礼部郎官的吕祖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到夜半。
吕说:不要以为当世不能用您。
并对陈亮表示支持。
陈很快慰。
③三十六宫:这里借指人间。
④芙蓉:暗指杜甫“芙蓉小苑入边愁”之句。
1.下阕“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一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用“芙蓉”语典表达边愁:秋芙蓉盛开,未尝不美,但一想起含有边关烽火之忧的“芙蓉小苑入边愁”,作者只能倍添愁思了。
②用“东篱黄菊”典故反衬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黄菊只能助人凄凉,暗指陶渊明遗世高蹈的做法不足取;而桂子可“唤回春意”,表达了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
2.此词处处摹花之魂,又处处见作者风骨,你从词中读出了哪些崇高之美?请结合写桂花之处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积极用世的热忱:桂花来自月宫,但“不辞”散落人间,而且愿“三十六宫都足”,可见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一)一、(2016·辽宁省沈阳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桂枝香·观木樨①有感,寄吕郎中陈亮②天高气肃。
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
桂子初收,三十六宫③都足。
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
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
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
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
芙蓉④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
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注】①木樨:桂花的一种,逢秋开放,花小香浓。
②陈亮(1143—1194):一生力主抗金,忧心国事。
此词或作于孝宗淳熙六年(1179)秋。
陈去看望曾任礼部郎官的吕祖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到夜半。
吕说:不要以为当世不能用您。
并对陈亮表示支持。
陈很快慰。
③三十六宫:这里借指人间。
④芙蓉:暗指杜甫“芙蓉小苑入边愁”之句。
1.下阕“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一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①用“芙蓉”语典表达边愁:秋芙蓉盛开,未尝不美,但一想起含有边关烽火之忧的“芙蓉小苑入边愁”,作者只能倍添愁思了。
②用“东篱黄菊”典故反衬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黄菊只能助人凄凉,暗指陶渊明遗世高蹈的做法不足取;而桂子可“唤回春意”,表达了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
2.此词处处摹花之魂,又处处见作者风骨,你从词中读出了哪些崇高之美?请结合写桂花之处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①积极用世的热忱:桂花来自月宫,但“不辞”散落人间,而且愿“三十六宫都足”,可见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
②清高自尊,但不矜不伐:词人担心因自视之高,惹得“群花自嫌凡俗”,表达了自尊且敬人的高尚品格。
③感国事艰危,欲力挽狂澜的悲壮:时已晚秋,但作者不愿自甘幽独,仍想唤回已去的春意,把温暖重新撒向人间。
④决不随波逐流,只能高躅独步的幽愤:“入时太浅”,开在深秋;“背时太远”,难以入俗流,只能重踵先贤之高迹。
二、(2016·河北省沧州市高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张孝祥①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②燃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④,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
此年遭弹劾回芜湖(古属楚地)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
②剩喜:甚喜,非常喜。
③燃犀处:指采石矶。
④谢:谢玄,东晋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大将之一,年少时喜爱佩戴紫色香囊。
3.“剪烛看吴钩”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词人在晚上反复剪去灯花查看自己锋利的钢刀,表达了作者不愿再在后方(楚地)赋闲,愿意亲自参与军事,恢复国土,报效国家的愿望。
前方传来喜讯,宋军大败金人,无奈“风约楚云留”,风和云却把作者阻留在了此地。
放眼山河,心中豪迈的抗金志气无法施展,他手握钢刀,想象采石矶掀起惊涛骇浪,壮阔的战斗场面让词人情不自已。
4.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请谈一谈本词的下阕是怎样借典抒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①先是借周瑜和谢玄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②然后借周瑜的赤壁矶头落日残照、谢玄肥水桥边荒芜不堪,来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令作者忧伤。
③最后借宗悫和祖逖的典故抒发了作者豪情满怀、志在恢复河山的决心。
(宗悫和祖逖说出一人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5~6题。
出塞作①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③,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④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注】①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
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②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
③乘障:登城守卫。
④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
⑤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5.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吐蕃健儿趁着秋天草枯之际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驰骋射猎的场景,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和打猎声势之大,渲染边关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为下文写唐军的应敌作铺垫,衬托了唐军的从容镇定、英勇善战。
解析:第一问要求描绘前两联的场景,只要抓住诗句中的人、景、事进行具体描绘即可。
首联,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的野火,吐蕃骑兵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颔联,进一步描写吐蕃骑兵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一马平川的草原上射猎。
这两联共同描绘了吐蕃骑兵在平原上驰骋射猎的场景。
第二问,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往往要从渲染气氛、烘托情感等角度作答。
本诗前两联表现吐蕃骑兵的强悍,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
这里渲染的浩大声势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为下文描写唐军的镇定从容张本。
6.这首诗的第三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①写作手法不同:《出塞作》第三联冷静客观地记叙(白描)唐军防守和进攻的情景;《雁门太守行》第二联则用饱含感情的描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战地气氛。
②侧重点不同:《出塞作》第三联没有对交战的场景作具体描写,只描述了唐军将士白天登城守卫和夜间渡河出击两个应敌行动,突出了唐军将士的从容镇定,应对自如;而《雁门太守行》第二联描写战斗时号角震天的气势和激战之后血流满地的场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惨烈和伤亡惨重。
解析:解答比较题的关键是确定角度,先理解诗歌,然后从内容、情感、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异同,再分条作答。
这两联诗都是关于战争的描写,但描写的内容有所不同,一写战争的场景,一写战前的角声和战后的场面;手法上也有所不同,一是白描直叙,一是饱含情感的渲染。
四、(2016·河南省商丘市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春尽韩偓①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②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诗即作于其寓居南安时。
②断云:片片云朵。
7.诗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能体现出“春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景物描写“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能体现“春尽”。
流水中漂浮着落花,说明已到暮春,这个时节再有一场风雨,春天的残花差不多也就落尽了,春天也就远去了。
8.颈联中有一个字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请找出这个字,并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恨”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
“恨”字统摄全诗。
前两联写的是春尽的惜春之恨,第三联第一句点出“闲”的无所作为、空度年华之恨,第二句又写出地处偏远、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之恨。
第四联则是借流莺的厚意含蓄表达出内心无法排遣之恨。
五、(2016·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三次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9~10题。
朝耕袁中道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
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
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9.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诗歌描写了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
10.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
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水珠滴落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
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