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理论与区域土地资源配置51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优势理论与区域土地资源配置5100字

本文应用比较优势理论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理论推导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本文以福建省为例,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西北、中部来说,福建处于沿海地带水分充足、气候适宜的条件,对于耕地的发展应是有足够的优势。福建省城市土地的利用受到城市规模的限制,土地资源十分有限,所以实行强化节约和集约的用地政策,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才能有效解决人地矛盾。

比较优势土地资源配置集约化

以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一直都在100%以上,其中房地产的开发拉动了区域经济直至全国经济的增长。随着第二与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扩展的工业以及城镇用地持续增加,许多农业用地发展为工业与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减少的问题将会引发更大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土地利用的效益问题。我国采用了耕地保护政策以抑制耕地的减少,然而对于现实看来,政策的实施却比期望的差别较大,耕地保护与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矛盾。政府制定这些政策时,没有考虑到经济增长与资源配置的协调性,也没有合理得利用比较优势理论来分析各个省份各个地区之间的资源优势,以及根据资源优势来配置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配置最优化,以此提高整体效益。以比较优势理论来分析土地应如何配置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以福建省为例,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上的发展,李嘉图认为: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着比较成本的差异,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比较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口其比较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由此可以获得比较利润。在此之后,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又进一步提出了H-O要素禀赋论,生产要素禀赋论提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生产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

二、福建省土地资源现状

(一)农用地利用现状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福建省土地总面积1240.16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1076.4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80%;建设用地面积58.8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5%;未利用地面积104.8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5%。全省耕地面积135.4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92%。

耕地中,灌溉水田面积86.18万公顷,望天,田面积22.97万公顷,旱地面积21.23公顷其他耕地面积5.02万公顷,分别占全省根底总量的63.65%,16.96%,15.68%和3.71%。而我省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沿海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7.20%。

我省园地面积61.9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园地以果园和茶园为主。且园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园地占全省园地的73.96%.我省林地森林覆盖率达62.96%,林地是全省面积最大的用地类型,全省林地面积908.0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13%,而全省林地集中在内陆地区,内陆地区林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5.78%

我省牧草地面积0.2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牧草地在全省零星分布。

我省其他农用地面积46.3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3%,主要分布在沿海地。

(二)建设用地利用现状

我省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42.34万公顷,占土地面积大3.42%,全省的城乡建设用地分布主要在沿海地区,面积为31.30万公顷,占全省建设用地的73.93%。

我省的城镇工矿用地面积16.5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4%。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城镇工矿用地面积12.94万公顷,占全省城镇工矿用地总量的78.06%我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25.7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8%,全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中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农村居民用地面积18.36万公顷,占全省农村居民用地总量的28.73%

我省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为16.5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3%,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6.71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6.04万公顷,分别占全省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总量的40.54%和36.50%,全省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0.61万公顷,占全省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总量的64.30%

(三)未利用地利用现状

我省未利用土地面积104.8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5%,其中荒地面积54.98万公顷,占全省利用土地的49.59%主要分布于内陆地区。

(四)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的丘陵较多,耕地较少,而生产生活和各项建设用地集中,工业化发展中重复利用土地,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发展农业,土地负荷量大,使得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省的人口仍然在增加,土地的利用和人口增长不成合理的比例,耕地面积不断的减少。全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明显,用地闲置,荒地面积仍然占较大的面积,低效占用现象依然存在,其中,沿海地?^的单位建设用地是内陆地区的2.3倍,城镇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存量退有待盘活;农村居民点分布广,存在“空心村”现象,部分沿海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散乱,有待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综合整治;部分开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平均投资强度和容积率低,需进一步整合和提升。

耕地后备资源专项调查显示,全省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仅有5.25万公顷,主要是可开垦荒草地和可开垦滩涂,合计占全省总量的93.35%,其中:可开垦荒草地分布零散,集中连片少,开发耕地收到地形坡地和水资源的制约,滩涂围垦投资成本高、周期长,存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制约。三、比较优势理论对福建省土地资源配置的启示福建处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土地总面积为1214万平方千米,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9.95%,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土质良好,适宜耕地、林地等农业用地的发展。自然植被主要是南亚热带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因受认为活动影响,原生植被多遭受被破坏,现有植被以不同演绎替换阶段的不同群落为主。相比于西北、中部来说,福建处于沿海地带水分充足、气候适宜的条件,对于耕地的发展应是有足够的优势。但是在近几年来,城镇用地增加、工业工地、交通用地增加,并且福建省人口不断增多,国名经济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得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属于快速减少的地类之一。对于比较优势理论来看,福建省可按照比较优势来分配各个用地指标,城镇用地指标,耕地指标,交通用地指标等,协调福建经济发展与用地的矛盾。福建省可以利用靠山,且气候湿润温度适宜的天然自然条件发展耕地,用以降低人口增多带来的粮食供给问题。

(一)度量方法

土地利用比较优势的度量方法有很多,包括成本法、效益法、指标综合法等,在本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