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色谱校正因子
色谱的检测器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响应,换句话说,1mg化合物A在检测器上能产生1000mAu的响应,但同样是1mg的化合物B在该检测器上也许就只能产生847mAu的响应,所以我们不能在检测器输出1000mAu的响应时就认定样品中一定含有1mg化合物,这时就必须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因子的作用就是反映某物质的量与检测器响应之间的关系;定量校正因子分为两种:1.绝对定量校正因子f;f=M/A,其中M代表被测物质的量,A代表检测器信号响应,可以是峰面积或峰高,其意义为单位响应所反映的物质量;2.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f'=fi/fs=Mi/Ai/Ms/As=MiAs/MsAi,其中i代表被测定物质,s代表选定的基准物质;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外标法,相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内标法;色谱法的含量测定中之所以要先用待测成分的对照品来建立校准曲线,然后才用这个曲线来计算待测样品中该化合物的含量,实际上就是在测定样品前先确定校正因子;日常操作中我们都是以:M标/A标=M样/A样直接计算样品含量了,所以没太注意有什么校正因子,事实上只要将公式作一个简单的变形:M样=A样M标/A标,不难看出式中的M标/A标其实正是定量校正因子f,那么M样=A样f了;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标准曲线的斜率最后提醒一点,用面积百分比法做含量测定时,不可简单地认为各成分的峰面积百分比就是它们的含量百分比哦,理由如上所述,各成分含量与响应的比例关系可不一定都相同啊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量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但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类型检测器上往往有不同的响应灵敏度;同样,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的响应灵敏度也往往不同,即相同量的不同物质产生不同值的峰面积或峰高;这样,各组分峰面积或峰高的相对百分数并不等于样品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因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后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地代表物质的量;1定量校正因子的定义定量校正因子分为绝对定量校正因子;由上述峰面积与物质量之间的关系W=fA可知:f=W/Af′称为绝对定量校正因子,即单位峰面积所代表的物质量;这是以峰面积表示的定量校正因子,也可以用峰高来表示定量校正因子;此外,也有用它们的倒数来表示的,简称为响应值;绝对定量校正因子的值随色谱实验条件而改变,因而很少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相对校正因子;其定义为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基准物质s的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之比,即:上式中w以重量表示,因此f又称为相对重量校正因子,通常称为校正因子f;本书均使用重量校正因子;如果物质量用摩尔表示,则称为相对摩尔校正因子,即f和f二者间的关系如下:2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气相色谱的定量校正因子常可以从手册和文献查到;但是有些物质的校正因子查不到,或者所用检测器类型或载气与文献的不同,这时就需要自己测定;测定时,准确称取待测校正因子的物质i纯晶和所选定的基准物质s,混合均匀后进样,测得两色谱峰面积A和A,用式求得物质i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显然,选择不同的基准物质测得的校正因子数值不同;气相色谱手册中数据常以苯或正庚烷为基准物质;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基准物质,如采用归一化法定量时,选择样品中某一组分为基准物质;测定校正因子的条件检测器类型应与定量分析的条件相同;还应该注意的是,使用热导检测器时,以氢气或氦气作载气测得的校正因子相差不超过3%,可以通用,但以氮气作载气测得的校正因子与前二者相差很大,不能通用;而氢焰检测器的校正因子与载气性质无关;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分析组分i的质量m i或其在载气中的浓度是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色谱图上表现为峰面积A i或峰高h i成正比的,可写作:m i=fˊi·A i一、峰面积测量法1.峰高乘半峰宽法A=h·Y1/2 A=·Y1/22.峰高乘峰底宽度法3.峰高乘平均峰宽法A=h×4.峰高乘保留值法A= h·Y1/2=h·b·t R b可以约去,于是:A= h·Y1/2=h·t R5.积分仪二、定量校正因子色谱定量分析是基于被测物质的量与其峰面积的正比关系;但是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响应值,所以两个相等量物质出的峰面积往往不相等,这样就不能用峰面积来直接计算物质的含量;为了使检测器产生的响应信号能真实地反映物质的含量,就要对响应值进行校正,因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quantitative calibration factor;m i=f’i A i 或f’I=m i/A i1.质量校正因子f m f m= =2.摩尔校正因子f M f M= = =f M·3.体积校正因子f V f V= = =f M4.相对响应值s’s’=1/f’三、几种常用的定量计算方法1.归一化法假设试样中有n个组分,每个组分的质量分别为m1,m2,…,m n, 各组分含量的总和m为100%,其中组分I的质量分数可按下式计算:w i = m i/m×100%= ×100%= ×100%若各组分的f值相近或相同,例如同系物中沸点接近的各组分,则上式可简式为:w i = ×100%该法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速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小; 2.内标法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取的试样中,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其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含量;例如要测定试样中组分i 质量为m i的质量分数w i ,可于试样中加入质量为m s的内标物,试样质量为m,则:n i=f i A i m s=f s A sm i/m s=A i f i/A s f s m i=A i f i/A s f s·m sw i=m i/m×100%= A i f i/A s f s·m s/m×100%一般常以内标物为基准,则f s=1,此时计算可简化为:w i=A i/A s·m s/m·f i×100%我配置了从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异丁烷,正丁烷,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异丁烯,1,3-丁二烯的标准气;他们的体积分数也就是mol分数分别为: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异丁烷%正丁烷%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异丁烯%1,3-丁二烯%,其余采用N2平衡%采用氧化铝毛细柱,FID检测器检测;采用单点矫正;那么计算各物质的校正因子只输入他们各自的mol含量就可调试安装师傅告诉我的,也就说甲烷的校正因子f甲烷=A甲烷峰面积;乙烷的校正因子f乙烷=A乙烷峰面积......,以此类推,得出各物质的校正因子;分析未知物时,假设未知全部检出,且不超过以上物种;那么各物质的含量为CH4%=f甲烷A'甲烷峰面积/ΣfiA'i,其余类似;不知道上面的说法是否正确,而且得出的是摩尔分数,对吗我从色谱书了解到,FID检测器为质量型检测器,那么峰面积可以代表哪些信息体积摩尔数质量摩尔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是都可以,还是仅其中某个另外,校正因子产生后,当我检测未知物时,检测条件发生变化比如分流比,柱温,比如程序升温变化,进样器或者检测器,对校正因子是否有影响FID的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后表示质量,各物质的校正因子不同是因为检测器对各物质的响应强度不同;个人认为校正因子只与检测器的工作状态有关;采用相对校正因子法:计算的理论基础是带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1.配制含有水和乙醇的标准溶液,并记录以下参数,需要精密测定:标准溶液的体积,含有的水和乙醇的质量;简单一点配置就是用一个容量瓶,称重,加入少量水,再定量加入乙醇,加入的乙醇量按照体积百分比为80%的乙醇溶液估计;称重,然后用水定容至刻度,再次称重;2.精密量标准溶液和供试溶液进样3.分别计算水和乙醇相对校正因子;以乙醇校正因子为1.计算式如下:、水的相对校正因子=水的校正因子/乙醇的校正因子水的校正因子=标准溶液中水的重量/水的峰面积乙醇的校正因子=标准溶液中乙醇的重量/乙醇的峰面积乙醇的相对校正因子=水的校正因子/乙醇的校正因子=14.供试品水和乙醇的质量百分含量计算如下:水的质量百分含量=水的峰面积水的相对校正因子/水的峰面积水的相对校正因子+乙醇的峰面积乙醇的相对校正因子乙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乙醇的峰面积乙醇的相对校正因子/水的峰面积水的相对校正因子+乙醇的峰面积乙醇的相对校正因子5.用上式计算,直接建立峰面积和质量百分含量的关系,相对校正因子只用定期测定一次即可;。
以下所述校正因子均为FID中物质相对正庚烷的相对校正因子
以下所述校正因子均为FID中物质相对正庚烷的相对校正因子!查资料环己酮的FID校正因子为1.38,但是环己醇仅有TCD的校正因子,无FID的校正因子。
若按照有效碳数法计算,查资料羰基贡献为0,即环己酮校正因子按有效碳数法计算:7*98/(100*5)=1.37。
请问下羟基的贡献是多少呢,环己醇FID校正因子是多少?文献理论上看,羰基贡献为0,羟基贡献应大于零,也就是说环己醇的响应因子应比环己酮大,也就是环己醇的校正因子比环己酮小。
仪器实测环己酮校正因子1.20,环己醇1.11。
若按照有效碳数法计算,查资料羰基贡献为0,即环己酮校正因子按有效碳数法计算:7*98/(100*5)=1.37。
请问下羟基的贡献是多少呢,环己醇FID校正因子是多少?环己酮校正因子按有效碳数法计算:7*98/(100*5)=1.37环己醇有6个C,碳数贡献为6,伯仲醇的O的碳数是-0.75,所以总碳数=6*1+(-0.75)=5.25,所以:环己醇校正因子按有效碳数法计算:7*100/(100*5.25)=1.33[2013/4/1 16:58:11 Last edit by jimzhu]丁酮的有效碳数: 1 * 3 + 0 * 1 = 3,分子量M=72丙酸的有效碳数: 1 * 2 + 0.032 * 1 = 2.032,分子量M=74正庚烷的有效碳数: 1 * 7 = 7 分子量M=100丁酮对正庚烷的相对校正因子:f = 7.00*Mi/100Nc = 7*72/(100*3)=1.68 (实测:1.64,有点差别)丙酸对正庚烷的相对校正因子:f = 7.00*Mi/100Nc = 7*74/(100*2.032)=2.55 (实测:2.50,有点差别)附:部分有机物有效碳数的贡献烷烃:1.0;羰基:0.0;羧基:0.032。
实验三十三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
实验B-23 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实 验 目 的1.掌握色谱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方法。
2.进一步熟悉,了解色谱仪的操作和性能。
实 验 原 理在一定色谱操作条件下,被测组分i 的重量(W i )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A i ),成正比,W i =f i ′²A i ,这就是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式中f i ′为比例常数,称为被测组分i 的绝对校正因子。
由于检测器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响应,就不能用峰面积来直接计算物质的含量,而需要对响应值进行校正,这就是校正因子的意义,即f i ′= W i / A i ,可见f i ′代表了单位面积物质的重量。
由于f i 值与色谱条件有密切关系,不易准确测定,因而常采用相对校正因子f i ,即被测物质i 与标准物质s 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通常把“相对”二字略去):is si s s i s i i A W A W A W A W f f f i ∙∙===//'' 式中f s ′、 W s 、A s 分别为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重量及峰面积。
仪器与试剂1.仪 器岛津GC-14气相色谱仪 载气钢瓶H 2 色谱柱(参见前一实验) 微量注射器10μL2.试 剂101白色硅烷化担体(60-80目) 有机皂土34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苯(分析纯) 甲苯(分析纯) 邻二甲苯(分析纯)实 验 步 骤1.实验条件:检测器:热导池检测器(TCD ) 桥电流100mA 温度:色谱柱 90°C 检测器 110°C 汽化室 150°C 载气: H 2纸速: 30 mm/min 进样量: 4μL2.色谱操作:(1) 准确称取苯0.4g(±0.0001g),甲苯0.4g(±0.0001g),邻二甲苯0.5g(±0.0001g)于具塞试管中,摇匀备用。
(2) 吸取混合试样4μL 进样,得到各组分的色谱图,出峰顺序为苯,甲苯,邻二甲苯。
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相对质量校正因子(RelativeMassCorrectionFactors,RMCF)是指针对质谱中所使用的离子源和检测器,在不同质谱条件下对同一化合物的质量信号进行校正的因子。
由于离子产生、转移和检测的效率在不同的质谱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质谱数据进行校正,以确保得到准确的质量信号。
RMCF值通常是由标准参考物质进行测定得到的,这些物质具有已知的化学结构和质谱特性。
在进行质谱分析时,需要将待测物质的质谱信号与参考物质的质谱信号进行比较,通过计算得到RMCF值,从而校正待测物质的质量信号。
RMCF值的准确性对于质谱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进行质谱分析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质谱条件优化和校准,以保证所得到的RMCF值准确可靠。
同时,在进行质谱数据分析时,也需要考虑RMCF值的影响,以避免对质谱数据的正确性造成误解。
- 1 -。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讨论目的】现在的有关物质检查几乎都涉及到了特定杂质的检查,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特定杂质越来越普遍,园子里面也很多战友讨论了很多。
但是一定还有跟我一样对此问题存疑的战友,或许过去认为已了解的战友也存在不够准确的认识。
【提出讨论】所提出讨论的问题也许你觉得很简单无聊,但非常希望你能参加讨论给出你的看法①现在问到你,校正因子计算公式,你如何回答?②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的文献都是按公式(1)所得校正因子(如果是用这个公式,在计算时不能将杂质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而是除以校正因子?)③我们是不是把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搞混淆了,校正因子与响应因子的倒数关系,是通过什么得到的?④中国药典中的规定和公式说明存在误导?带着这些问题,就查找到的信息汇总说明:1、公认的公式??查了很多资料,包括园里讨论的,包括药检所老师所写文章,几乎大家说到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都为:F=(A杂/C杂)/(A样/C样)公式(1)这个公式在我所查到资料里可以认为是最普遍公认的公式2、中国药典的规定中国药典“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规定计算方法: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计算各杂质含量。
这里规定的“校正因子”计算方法是按内标法校正因子:F=(A内标/C内标)/(A对照/C对照)公式(2)根据公式(2),我们直接把内标换成杂质,即得到与上面的公式(1)一样的公式,即认为是杂质斜率与主成分斜率的比值,得下面公式(3)F= 杂质斜率/ 供试品斜率公式(3)药典规定用F乘以杂质峰面积,假设通过该公式计算的校正因子是1. 5,则说明杂质峰的响应值要大于主成分,如果在计算时再将杂质峰面积乘以1.5,结果正确吗?那这个公式对吗?3、公式推导假设响应因子为k,则有k=A/m(单位质量的物质相当于多少峰面积),令杂质k杂=A杂/m杂,主成分k样=A样/m样,则主成分中杂质含量w=m杂/m样*100%,即有:w=(A杂/k杂)/(A样/k样)*100%=(k样/k杂)*(A杂/A样)* 100% 公式(4)根据药典,理论上,加校正因子以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的公式简易表示应是:w=F * A杂/ A对公式(5)由公式(4)(5)两式可知,计算杂质时加入的校正因子F:F=k样/k杂=(A样/C样)/(A杂/C杂)公式(6)4、公式(6)和公式(1)的区别倒数关系,相对响应因子(RRF)与校正因子F的关系如下:F=1/RRF= Slope 主峰/ Slope imp 公式(7)其中:Slope imp是指对应杂质的斜率,Slope 主峰是指主峰的斜率。
气相色谱定量校正因子的计算
气相色谱定量校正因子的计算
气相色谱定量校正因子的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分析工作,在化学和生物领域中广泛应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气相色谱定量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一、计算步骤
1. 样品制备
首先需要将待检测物质进行样品制备。
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进行预处理和预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测试。
2. 标准品制备
接下来需要制备标准样品,以便于后续进行测量和计算。
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标准样品的纯度和浓度准确度。
3. 气相色谱测量
进行气相色谱检测,并生成相应的数据。
然后在计算机上输入数据。
4. 计算校正因子
根据标准样品的浓度值和气相色谱峰面积的数据值,计算出标准样品的峰高和样品的峰高之比。
5. 计算待检测物的浓度
根据样品的峰高和计算出的校正因子,计算出待检测物的浓度,并进
行检查和修正。
二、计算公式
气相色谱定量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
校正因子 = 标准样品的浓度值 / 标准样品的峰面积值
待测样品的浓度值 = 样品的峰面积值 ×校正因子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气相色谱定量校正因子的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样品制备的过程要严格控制,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制备标准样品时需要准确控制其纯度和浓度。
3. 在进行气相色谱测量时,需要确保此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稳定性,以减小误差。
4. 在计算校正因子和待检测物浓度时需进行检查和修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就是气相色谱定量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正因子文档
校正因子1. 什么是校正因子校正因子是指用于纠正测量结果的系数。
在实验和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得到的实验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需要进行校正,校正因子就是用来修正实验数据的偏差的。
2. 校正因子的作用校正因子在实验和测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消除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具体来说,校正因子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2.1. 修正仪器误差在实验和测量中,仪器的精度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误差。
通过测量标准物质并计算出校正因子,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校正因子来修正仪器的误差,使得得到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2.2. 校正环境影响因素实验和测量的环境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等因素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通过测量环境的影响因素,并使用相应的校正因子进行修正,可以减小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3. 修正人为操作误差人为因素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比如实验者的技术水平、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通过校正因子的使用,可以消除或减小这些人为操作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主要取决于实验和测量的具体情况。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校正因子计算方法:3.1. 标准物质法标准物质法是一种常用的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它通过测量标准物质的值和待校正物质的值,计算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将这个差值作为校正因子。
标准物质可以是已知精度的仪器或化学物质。
3.2. 反演法反演法是一种通过测量两个不同浓度的样品,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值,然后取其倒数作为校正因子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仪器的系统误差。
3.3. 校正曲线法校正曲线法是一种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一个校正曲线的方法。
校正曲线是根据已知标准物质的测量值和待校正物质的测量值,绘制出的经验曲线。
通过校正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待校正物质的实际浓度,并将这个实际浓度作为校正因子。
4. 校正因子的应用案例校正因子在实验和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讨论目的】现在的有关物质检查几乎都涉及到了特定杂质的检查,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特定杂质越来越普遍,园子里面也很多战友讨论了很多。
但是一定还有跟我一样对此问题存疑的战友,或许过去认为已了解的战友也存在不够准确的认识。
【提出讨论】所提出讨论的问题也许你觉得很简单无聊,但非常希望你能参加讨论给出你的看法①现在问到你,校正因子计算公式,你如何回答?②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的文献都是按公式(1)所得校正因子(如果是用这个公式,在计算时不能将杂质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而是除以校正因子?)③我们是不是把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搞混淆了,校正因子与响应因子的倒数关系,是通过什么得到的?④中国药典中的规定和公式说明存在误导?带着这些问题,就查找到的信息汇总说明:1、公认的公式??查了很多资料,包括园里讨论的,包括药检所老师所写文章,几乎大家说到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都为:F=(A杂/C杂)/(A样/C样)公式(1)这个公式在我所查到资料里可以认为是最普遍公认的公式2、中国药典的规定中国药典“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规定计算方法: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计算各杂质含量。
这里规定的“校正因子”计算方法是按内标法校正因子:F=(A内标/C内标)/(A对照/C对照)公式(2)根据公式(2),我们直接把内标换成杂质,即得到与上面的公式(1)一样的公式,即认为是杂质斜率与主成分斜率的比值,得下面公式(3)F= 杂质斜率/ 供试品斜率公式(3)药典规定用F乘以杂质峰面积,假设通过该公式计算的校正因子是1. 5,则说明杂质峰的响应值要大于主成分,如果在计算时再将杂质峰面积乘以1.5,结果正确吗?那这个公式对吗?3、公式推导假设响应因子为k,则有k=A/m(单位质量的物质相当于多少峰面积),令杂质k杂=A杂/m杂,主成分k样=A样/m样,则主成分中杂质含量w=m杂/m样*100%,即有:w=(A杂/k杂)/(A样/k样)*100%=(k样/k杂)*(A杂/A样)* 100% 公式(4)根据药典,理论上,加校正因子以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的公式简易表示应是:w=F * A杂/ A对公式(5)由公式(4)(5)两式可知,计算杂质时加入的校正因子F:F=k样/k杂=(A样/C样)/(A杂/C杂)公式(6)4、公式(6)和公式(1)的区别倒数关系,相对响应因子(RRF)与校正因子F的关系如下:F=1/RRF= Slope 主峰/ Slope imp 公式(7)其中:Slope imp是指对应杂质的斜率,Slope 主峰是指主峰的斜率。
关于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的计算推导
关于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的计算推导校正因子=c/A,相对校正因子=(A样/c样)/(A杂/c杂)=(c杂/A杂)/(c样/A样)响应因子RF=A/c,相对响应因子RRF=(A杂/c杂)/(A样/c样)=(c样/A样)/(c杂/A 杂)。
药典上相对校正因子=(A内/C内)/(A对/c对)=(c对/A对)/(c内/A内)推导:假设响应因子为k,则有k=A/m(单位质量的物质相当于多少峰面积),令杂质k杂=A杂/m杂,主成分k样=A 样/m样,则主成分中杂质含量w=m杂/m样*100%,即有:w=(A杂/k杂)/(A样/k样)*100%=(k样/k杂)*(A杂/A样)*100% =(A样/c样)/(A杂/c杂)* (A杂/A样)*100%=相对校正因子*(A杂/A样)*100%=1/RRF*(A杂/A样)*100%.= A杂/(A样*相对响应因子)故用相对响应因子就要除,用校正因子就要乘。
以下是前人的讨论:药典规定内标法计算含量的校正因子F=(A内标/C内标)/(A对照/C对照)此时是用内标物质作为标准计算主成分含量的情况,也就是内标物是标准物,我们想知道主成分的含量当采用加校正因子主成分自身对照计算杂质校正因子时,主成分是标准物,我们想知道杂质的含量,对应上去,杂质的校正因子计算应该是F=(A主峰/C主峰)/(A杂/C杂)所以药典规定计算杂质时乘以校正因子是没错的,只是你把杂质校正因子的计算搞错啦药痴:一个是relative response factor (相对响应因子,美国药典)计算的时候是除,一个是correction factors (应该是相对校正因子欧洲药典和英国药典)计算的时候是乘。
:比如我现在要做某个杂质与主成分的校正因子,我该如何做呢?比如我的一个特定杂质的限度为0.5%,我该如何配制杂质的浓度和主成分的浓度?我原来做的时候,领导说配制3个浓度做,限度的50%,100%和150%,然后用三个浓度计算的值平均,不知大家怎么做的?漫画窝窝2:1 我不知道校正因子应该在质量研究时用到,还是在定方法时就用到。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讨论目的】现在的有关物质检查几乎都涉及到了特定杂质的检查,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特定杂质越来越普遍,园子里面也很多战友讨论了很多。
但是一定还有跟我一样对此问题存疑的战友,或许过去认为已了解的战友也存在不够准确的认识。
【提出讨论】所提出讨论的问题也许你觉得很简单无聊,但非常希望你能参加讨论给出你的看法①现在问到你,校正因子计算公式,你如何回答?②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的文献都是按公式(1)所得校正因子(如果是用这个公式,在计算时不能将杂质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而是除以校正因子?)③我们是不是把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搞混淆了,校正因子与响应因子的倒数关系,是通过什么得到的?④中国药典中的规定和公式说明存在误导?带着这些问题,就查找到的信息汇总说明:1、公认的公式??查了很多资料,包括园里讨论的,包括药检所老师所写文章,几乎大家说到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都为:F=(A杂/C杂)/(A样/C样)公式(1)这个公式在我所查到资料里可以认为是最普遍公认的公式2、中国药典的规定中国药典“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规定计算方法: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计算各杂质含量。
这里规定的“校正因子”计算方法是按内标法校正因子:F=(A内标/C内标)/(A对照/C对照)公式(2)根据公式(2),我们直接把内标换成杂质,即得到与上面的公式(1)一样的公式,即认为是杂质斜率与主成分斜率的比值,得下面公式(3)F= 杂质斜率/ 供试品斜率公式(3)药典规定用F乘以杂质峰面积,假设通过该公式计算的校正因子是1. 5,则说明杂质峰的响应值要大于主成分,如果在计算时再将杂质峰面积乘以1.5,结果正确吗?那这个公式对吗?3、公式推导假设响应因子为k,则有k=A/m(单位质量的物质相当于多少峰面积),令杂质k杂=A杂/m杂,主成分k样=A样/m样,则主成分中杂质含量w=m杂/m样*100%,即有:w=(A杂/k杂)/(A样/k样)*100%=(k样/k杂)*(A杂/A样)* 100% 公式(4)根据药典,理论上,加校正因子以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的公式简易表示应是:w=F * A杂/ A对公式(5)由公式(4)(5)两式可知,计算杂质时加入的校正因子F:F=k样/k杂=(A样/C样)/(A杂/C杂)公式(6)4、公式(6)和公式(1)的区别倒数关系,相对响应因子(RRF)与校正因子F的关系如下:F=1/RRF= Slope 主峰/ Slope imp 公式(7)其中:Slope imp是指对应杂质的斜率,Slope 主峰是指主峰的斜率。
药物研究中HPLC校正因子法的应用
药物研究中HPLC校正因子法的应用概述:标准物质一直是药品质量控制特别是纯度和含量分析的首选,但标准物质的供需矛盾,如有些杂质标准物质不易获取以及多个标准物质同时使用所带来的高昂检测成本等限制了标准物质的实际应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替代方法应运而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校正因子法便是其中之一。
该方法最初主要用于HPLC有关物质检查时对于特定杂质的定量,进而又逐渐用于中药多指标含量的测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分析方法。
一定义在HPLC法定量测定中,通常所讲的校正因子是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s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相对校正因子,其计算公式如公式(1)。
校正因子在各国药典中均有应用,只是表述方式不尽相同。
《中国药典》与《欧洲药典》(EP10.0)基本一致,使用校正因子(correction factor)的概念,差别在于国内要求当已知杂质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在0.9~1.1内时,可以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的含量,超出这个范围时宜用杂质对照品或者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的含量;而EP10.0中则规定校正因子在0.8~1.2时仍可使用主成分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
《美国药典》(USP)中给出了相对响应因子(relativeresponse factor)的概念,从其各论中具体计算方法可以推导出相对响应因子与相对校正因子是互为倒数的关系,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将待测峰面积(A)与校正因子相乘或与相对响应因子(f)相除以校正峰面积。
c为待测物和参比物溶液浓度另外校正因子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范围,如校正因子在0.2~5.0的范围以外时,表明杂质与主成分的UV吸收相差过大,校正因子的作用会受到显著影响,此时应改变检测波长等检测条件,使校正因子位于上述范围内,或使用结构或UV吸收与该杂质接近的另一标准物质为参照物质(如对照品易于获得、标准已采用对照品外标法定量的另一特定杂质),重新确立校正因子;如校正因子仍无法调节至适当范围,需考虑采用杂质对照品外标法等适当方法定量。
色谱校正因子
色谱的检测器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响应,换句话说,1mg化合物A在检测器上能产生1000mAu的响应,但同样是1mg的化合物B在该检测器上也许就只能产生847mAu的响应,所以我们不能在检测器输出1000mAu的响应时就认定样品中一定含有1mg化合物,这时就必须引入定量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的作用就是反映某物质的量与检测器响应之间的关系。
定量校正因子分为两种:1.绝对定量校正因子f;f=M/A,(其中M代表被测物质的量,A代表检测器信号响应,可以是峰面积或峰高),其意义为单位响应所反映的物质量。
2.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f'=fi/fs=(Mi/Ai)/(Ms/As)=(Mi*As)/(Ms*Ai),(其中i代表被测定物质,s代表选定的基准物质)。
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外标法,相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内标法。
色谱法的含量测定中之所以要先用待测成分的对照品来建立校准曲线,然后才用这个曲线来计算待测样品中该化合物的含量,实际上就是在测定样品前先确定校正因子。
日常操作中我们都是以:M标/A标=M样/A样直接计算样品含量了,所以没太注意有什么校正因子,事实上只要将公式作一个简单的变形:M样=A样*(M标/A标),不难看出式中的(M标/A标)其实正是定量校正因子f,那么M样=A样*f了。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标准曲线的斜率)最后提醒一点,用面积百分比法做含量测定时,不可简单地认为各成分的峰面积百分比就是它们的含量百分比哦,理由如上所述,各成分含量与响应的比例关系可不一定都相同啊!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量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
但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类型检测器上往往有不同的响应灵敏度;同样,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的响应灵敏度也往往不同,即相同量的不同物质产生不同值的峰面积或峰高。
这样,各组分峰面积或峰高的相对百分数并不等于样品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因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后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地代表物质的量。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气相色谱是一种分析技术,用于分离和识别化合物。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内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方法。
内标法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校正因子。
这篇文章将介绍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
一、内标法原理内标法是一种用内标化合物测定样品中目标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在内标法中,我们加入一个已知浓度的内标化合物到样品中,然后通过比较目标化合物和内标化合物的峰面积,来确定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二、校正因子的定义在内标法中,我们需要通过计算校正因子来确定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校正因子是指内标化合物的峰面积和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之比。
这个比值通常用一个数字表示,它告诉我们每个内标分子与目标分子之间的比例关系。
校正因子通常用K表示。
K = (Ais/Ai)/(As/A)其中,Ais是内标化合物的峰面积,Ai是内标化合物的量,As是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A是样品的量。
三、计算校正因子的步骤以下是计算校正因子的步骤:1.首先准备一个已知浓度的内标溶液。
2.将内标溶液中的一定量的内标加入到样品中。
3.将样品制备成气相色谱可分析的样品。
4.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并记录内标与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
5.计算校正因子。
例如,对于一种药物化合物来说,我们可以将氢化可的松(corticosteroid)作为内标化合物。
我们准备一个氢化可的松100μg / mL的溶液。
然后将10 μL内标溶液和10 μL待测样品溶液混合。
将混合液制备成气相色谱可分析的样品。
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并分别记录氢化可的松和待测化合物的峰面积。
假设氢化可的松的峰面积为8000,待测化合物的峰面积为5000。
那么校正因子K就是:K = (8000/100)/(5000/10) = 1.6四、偏差对校正因子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关注偏差对校正因子的影响。
偏差可以来自于样品制备和气相色谱分析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如果存在严重的偏差,计算出的校正因子可能会有误差,导致目标化合物的含量被错误地估计。
校正因子
定量校正因子(最常见)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不同物质的响应值不同,所以当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峰面积(或峰高)不一定相等。
为使峰面积能够准确地反映待测组分的含量,就必须先用已知量的待测组分测定在所用色谱条件下的峰面积,以计算定量校正因子。
可见,相对校正因子就是当组分i的质量与标准物质s相等时,标准物质的峰面积是组分i 峰面积的倍数。
若某组分质量为m i ,峰面积A i ,则f i与A i之积代表了质量为m i的标准物质的对应峰面积。
也就是说,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可以把各个组分的峰面积分别换算成与其质量相等的标准物质的峰面积,于是比较标准就统一了。
这就是归一法求算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基础。
相对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上面介绍的相对校正因子中组分和标准物质都是以质量表示的,故又称为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若以摩尔为单位,相对摩尔校正因子;另外相对校正因子的倒数还可定义为相对响应值(分别为相对质量响应值Sw¢、相对摩尔响应值)。
通常所指的校正因子都是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方法相对校正因子值只与被测物和标准物以及检测器的类型有关,而与操作条件无关。
因此,可自文献中查出引用。
若文献中查不到所需的,也可以自己测定。
常用的标准物质,对热导检测器(TCD)是苯,对氢焰检测器(FID)是正庚烷。
测定相对校正因子最好是用色谱纯试剂。
若无纯品,也要确知该物质的百分含量。
测定时首先准确称量标准物质和待测物,然后将它们混合均匀进样,分别测出其峰面积,再进行计算。
[2]校正因子的解释编辑1、校正因子是指原材料物耗物价的变动、工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造费用的变动等因素对单位制造成本的影响系数即目标成本.上年平均单位成本X校正因子2、此误差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称为校正因子.系统工作时,通过温度测量单元可得到当前工作温图1精密程控电流源系统框图度,用此工作温度对应的设定电流值乘以校正因子,即可完成输出电流的非线性温度补偿,大大提高电流源的输出精度3、式中α称为校正因子,它是一个不大于1的数,在计算的槽宽大于600m时,可近似地认为α为1.计算的流量与对应的水位就是800m槽宽的水位流量关系的一个点据4、(3)式中非均衡误差ut-1的系数称为校正因子,表示误差修正项对△yt的调整速度,在这里可以解释为上一年度的非均衡误差以575、K为成新率的影响因素的量化值称为校正因子.该校正因子不仅对不同系统类别的设备不同即使对同一系统的不同设备来说它们的校正因子也是不同的.设备的校正因子通常有:平均利用小时数的校正因子6、A称为校正因子,它可以写成:A=12(HD)(LD)arctanLD1+2(hD)-arctanLD1+2(H0D)(13)式中,D=2r0./ZS)qpe-‘b(1)尸7、比较(2)、(3)、(4)、(5)式有C称为校正因子.我们规定复述准确率80%以上者为合格.计算合格率称为复述合格率。
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测定与比较分析
分析测试经验介绍 (414 ~ 420)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测定与比较分析李紫腾1,李 盼2(1. 河北新勘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2. 保定宏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摘要:为降低苯系物对实验人员健康的影响和对环境空气的污染,结合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等碳响应的特点,用同一台气相色谱仪,在相同条件下测得不同浓度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4.0%,测得不同时间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1%,与利用有效碳数估算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无显著差异. 此外,使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法与外标法对标准样品进行测定,各组分测定结果相对误差不大于4.7%,由此得出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法具有较高的正确度. 因此,将利用试验测得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与外标法相结合进行苯系物定量,能够保证监测结果的质量,同时可减少苯系物标准物质的使用种类.关键词:气相色谱;苯系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有效碳数中图分类号:O657. 7+1;O62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3757(2023)04-0414-07DOI :10.16495/j.1006-3757.2023.04.011Determin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lative Mass CorrectionFactors for Benzene Series CompoundsLI Ziteng 1, LI Pan2(1. Hebei Xinkan Environmental Testing Co. Ltd., Baoding 071000, Hebei China ;2. Baoding Hongxia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Baoding 071000, Hebei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benzene derivatives on the health of laboratory personnel and the pollution of environmental ai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ocarbon response of a 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of the relative mass correction factor of benzene series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was not more than 4.0%, and the RSD of the relative mass correction factors for benzene series compounds at different times was not more than 3.1%, when measured under the same gas chromatograph an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the relative mass correction factors estimated using effective carbon number. In addition, using the method of relative mass correction factor and the external standar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tandard samples, the relative error of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each component was not more than 4.7%, indicating that the method of relative mass correction factor has a high accuracy. Therefore, combining the relative mass correction factor measured by the test with the method of external standard to quantify the benzene series can ensure the quality of monitoring results and reduce the types of benzene series standard substances.Key words :gas chromatography ;benzene series compounds ;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relative mass correction factors ;effective carbon number实验室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如苯、甲苯等)会挥发到空气中,工作人员长时间吸入会引起头痛、头昏、乏力、面色苍白、视力减退、中毒等症状,同时会造成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癌风险. 随着科研活动收稿日期:2023−08−11; 修订日期:2023−10−30.作者简介:李紫腾(1991−),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通信作者:李盼(1991−),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第 29 卷第 4 期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Volume 29 Number 42023年12月ANALYSIS AND TESTING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S Dec. 2023越来越频繁、深入,实验室试剂的用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也迅速增长,废气、固体废弃物、废液等的污染及其排放问题日渐凸显,实验室亟需构建安全与环保的管理模式[1-2].苯系物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类试剂,也是人类工业活动排放的重要且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作用,对环境特别是城市大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3]. 此外,苯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且属于1类致癌物[4],可以损害人体骨髓,减少血小板、红血球、白细胞的数量,并诱发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所以应减少实验室苯系物(特别是苯)的使用,此问题值得大家关注.目前国内苯系物相关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其中固定污染源和环境空气中苯系物分析以气相色谱法应用最为广泛. 我国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7月14日发布了一项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苯系物的测定方法(HJ 1261—2022)[5],与此前已经发布十余年的两项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测定方法(HJ 583—2010、HJ 584—2010)[6-7],共同构成了我国大气污染中苯系物的检测方法体系.在色谱学文献中,基本将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分为内标法、外标法、叠加法和归一化法4种[8],上面所提到的我国现行的三项苯系物测定方法均采用外标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近年来,引入校正因子对测试结果进行校正的优势日渐显著,范国梁等[9]优化了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校正因子的理论计算过程. 赵景婵等[10]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法对氟氯烃类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进行了测定,能够在无标准对照品的情况下直接准确测定氟氯烃类样品.美国材料与测试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颁布了一项苯系物的分析标准(ASTM D7504-2023)[11],该标准首先根据有效碳数计算出校正因子,再结合归一化法进行苯系物的定量分析.由于外标法需要配备相应的标准物质,无论是采用HJ 583—2010还是HJ 584—2010方法测定苯系物,都需要配备规格为1.5~2.0 mL/支的储备液,每次配制校准系列仅需约300 µL储备液. 剩余储备液保存难度大,大多被当作废液处理. 即使是配制好的校准系列,也仅有很少一部分进入色谱检测器被燃烧,大部分挥发至实验室或由排风系统排放.采用HJ 1261—2022方法测定苯系物不仅需要配备价格相对昂贵、有效期短的气态标准物,还需要购置价值不菲的自动稀释系统,所以目前该方法的普适性不强. 与外标法相比,归一化法的定量方法中试剂消耗少、费用低、分析更便捷,而采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与外标法也可达到节省标准物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效果.本文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一系列苯系物标准品,根据试验结果统计得出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苯乙烯相对于甲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并对同一台气相色谱测得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进行一致性分析,进一步与经有效碳数计算得出的校正因子进行比较,为采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和外标法进行苯系物定量测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1 试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GC-2010Plus气相色谱仪(配有FID,日本SHIMADZU有限公司);Rtx-Wax色谱柱(规格30 m×0.32 mm×1.0 µm,日本SHIMADZU有限公司).二硫化碳(无苯,经色谱鉴定无干扰峰,Macklin);1 000 µg/mL二硫化碳中8种苯系物混合物(GBW(E)082623,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二硫化碳中8种苯系物混合标准溶液(BYT400038,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1.2 气相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200.0 ℃;分流比:5∶1;进样量:1 µL;柱箱温度:75.0 ℃保持11 min,25.0 ℃/min升至100.0 ℃,保持4 min;柱流量:1.50 mL/min;检测器温度:250.0 ℃;氢气流量:40.0 mL/min;空气流量:400.0 mL/min;尾吹气流量:30.0 mL/min.1.3 标准混合溶液配制按照《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7],用500 µL微量注射器移取200 µL质量浓度为1 000 µg/mL二硫化碳中8种苯系物混合标准溶液,至装有1.80 mL二硫化碳的进样瓶中,混匀得到质量浓度为100 µg/mL的苯系物标准使用液. 再使用规格为10、500 µL的微量注射器分别移取5、10、100、200和500 µL苯系物标准使用液,稀释至装有0.995、0.990、0.900、第 4 期李紫腾,等: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测定与比较分析4150.800、0.500 mL 二硫化碳的进样瓶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依次为0.5、1.0、10、20和50 µg/mL 的标准系列溶液. 通过自动进样器吸取标准系列溶液1.0 µL 注射到气相色谱仪进样口,按照1.2项下条件进行分析.1.4 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测定在色谱定量分析中,为了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必须使用校正因子. 本次试验采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相对质量校正因子(RWR )定义如下:式中:f is A为组分i 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f i A,f s A分别为组分i 与基准组分s 的面积绝对质量校正因子;A i ,A s 分别为组分i 与基准组分s 的峰面积;W i ,W s 分别为组分i 与基准组分s 通过检测器的质量.1.5 样品测定通过自动进样器吸取二硫化碳中8种苯系物混合标准溶液1.0 µL 注射到气相色谱仪进样口,按照1.2项下条件进行分析. 使用外标法与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法对样品测定结果进行计算.2 结果与讨论2.1 苯系物测定结果分析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苯系物混合标准溶液,得到典型色谱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二硫化碳溶剂峰与目标化合物苯分离度很好,苯系物各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适合,峰型对称,分离效果也较好,测定数据准确.2.2 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结果按照1.2项下所述条件,将现配的苯系物标准系列溶液非连续(间隔3个月以上)进行6次测定,测得各组分的峰面积,以甲苯为基准组分,代入公式(1),得到其他组分相对甲苯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所配制标准系列溶液不同浓度、不同时间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测定结果如表1、2所列. 由表可知,该方法测定的不同浓度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不大于4.0%. 不同时间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RSD 不大于3.1%,测得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能够满足气相色谱重复性测定的要求.2.3 样品测定结果按照1.2项下所述条件,对编号为BYT400038表 1 不同浓度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RWR )测定结果Table 1 Measurement results of relative mass correction factors for benzene series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concentrations组分保留时间/minRWR平均值标准偏差RSD/%0.5 µg/mL 1.0 µg/mL 10 µg/mL 20 µg/mL 50 µg/mL 苯 4.2250.980.960.940.950.900.950.03 3.1甲苯 6.32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乙苯9.559 1.020.98 1.02 1.03 1.02 1.010.02 1.8对二甲苯9.9350.98 1.02 1.02 1.03 1.03 1.020.02 2.1间二甲苯10.277 1.02 1.05 1.03 1.03 1.05 1.040.01 1.4异丙苯11.811 1.00 1.00 1.04 1.03 1.02 1.020.02 1.8邻二甲苯12.2530.98 1.09 1.02 1.04 1.02 1.030.04 4.0苯乙烯15.2130.991.041.031.041.021.020.022.11007550250V o l t a g e /m V2.55.07.510.012.515.0t /min1/4.2252/6.3203/9.5594/9.9355/10.2777/12.2536/11.8118/15.213图1 苯系物典型色谱图(1)苯,(2)甲苯,(3)乙苯,(4)对二甲苯,(5)间二甲苯,(6)异丙苯,(7)邻二甲苯,(8)苯乙烯Fig. 1 Typical chromatogram of benzene seriescompounds(1) Benzene, (2) Toluene, (3) Ethylbenzene, (4) p -Xylene,(5) p -Xylene, (6) Cumene, (7) o -Xylene, (8) Styrene416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第 29 卷的二硫化碳中8种苯系物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测得各组分的峰面积,分别用外标法(峰面积用y表示,化合物浓度用x表示)、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法(以甲苯为基准组分)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结果如表3所列. 两种校正方式计算结果均在标准样品标准值范围内,且各组分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法与外标法校正结果的相对误差不大于4.7%,具有较高的正确度,能够满足气相色谱准确性测定的要求.2.4 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比较校正因子的获得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为计算方法、试验数据和文献数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气体污染检测方法Compendium Method TO-14A,给出了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法分析33种挥发性有机物的绝对体积校正因子[12],利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气体的摩尔体积将其转换为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得到文献数据.氢火焰检测器对烃类的相对质量响应因子值基本上是相等的, 即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就有一份响应值,为等碳响应[13]. 因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具有对所有烃类化合物(碳数≥3)的相对响应值几乎相等,对含杂原子的同类有机物中的同系物(碳数≥3)的相对响应值也几乎相等的特性,这也给化合物的定量带来很大的方便[14]. 结合有效碳数理论研究,在使用氢火焰检测器时,可利用同系物的摩尔相对响应值与其分子中的碳数或分子量呈线性关系这一规律,近似估算某些同系物组分的摩尔相对响应值[15],利用这一特点对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进行计算得到估算值. 将本次试验数据、文献值和估算值进行比较,结果如表4所列.表 2 不同时间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RWR)测定结果Table 2 Measurement results of relative mass correction factors for benzene series compounds at different times组分RWR平均值标准偏差RSD/% 123456苯0.980.980.970.940.960.950.960.02 1.7甲苯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乙苯0.980.98 1.03 1.01 1.00 1.02 1.000.02 2.1对二甲苯0.960.96 1.03 1.020.98 1.010.990.03 3.1间二甲苯0.990.99 1.04 1.04 1.010.97 1.010.03 2.8异丙苯0.980.98 1.02 1.02 1.01 1.02 1.000.02 2.0邻二甲苯 1.02 1.02 1.02 1.03 1.00 1.03 1.020.01 1.1苯乙烯 1.01 1.01 1.03 1.020.99 1.02 1.010.01 1.4表 3 样品测定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sample determination组分标准值/(µg/mL)外标法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法相对误差/%校准曲线校正结果/(µg/mL)RWR校正结果/(µg/mL)苯24.7±2.0y=3 696.01x − 704.3624.00.9722.9−4.6甲苯24.6±2.0y=3 772.78x − 1 045.7523.4 1.0023.4—乙苯24.6±2.0y=3 815.46x − 1 227.5323.4 1.0023.60.9对二甲苯24.5±2.0y=3 842.91x − 1 518.0123.10.9923.20.3间二甲苯24.7±2.0y=3 931.29x − 1 748.1322.9 1.0123.9 4.4异丙苯24.0±1.9y=3 854.42x − 1 456.9523.5 1.0023.9 1.7邻二甲苯24.6±2.0y=3 888.18x − 1 440.8723.3 1.0224.3 4.7苯乙烯24.6±2.0y=3 863.22x − 1 414.4723.1 1.0123.8 3.0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法计算结果以甲苯外标校正曲线乘以相对质量校正因子(RWR)所得第 4 期李紫腾,等: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测定与比较分析417对比上述结果可知,本次试验数据与利用有效碳数估算的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相对偏差范围在1.9%~5.0%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这与张育红等[16]得出的试验结果一致.除苯乙烯外,与Compendium Method TO-14A给出的其他组分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相对偏差范围在5.5%~9.2%之间,存在差异较明显,苯乙烯相对偏差为27.0%,存在更明显差异. 此外将Compendium Method TO-14A给出值与利用有效碳数估算的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进行对比,发现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估算值与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分别为9.0%、12.0%、10.0%,同样存在一定差异.2.5 差异性分析根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检测机理,原则上凡含有-CH基的物质都能在氢火焰中裂解,给出响应信号,而且对不同烃类的响应灵敏度都很接近[17].研究表明,有机物在氢火焰中离子化效率很低,只有0.01%~0.05%,其原因是生成CHO+所需的氧,必须由火焰外部扩散进来. 助燃空气中氧含量增加,扩散进火焰的速度加快,可使离子数增加,响应信号增大. 此外组分在氢气中燃烧时应在最高的能量释放速度,才能生成最多的粒子流. 高少华等[18]发现,FID响应因子与各因素关联强度的排序为:被测气体种类>FID型号>被测气体浓度.本次试验所测定苯系物仅涉及单环芳烃与烯烃,且碳原子数在6~9之间,测得的相对质量响应因子与有效碳数计算所得的相对质量响应因子基本吻合. Compendium Method TO-14A给出的校正因子同样来自试验所得,该方法中规定:当测得的响应因子与方法给出校正因子数据的RSD小于30%,曲线可接受,因此本试验数据符合Compendium Method TO-14A有关校正要求. 此外Compendium Method TO-14A给出的数据自1999年1月至今未进行更新,FID技术已在过去20多年更新发展,如今检测器离子化效率有所提升,同时操作条件如载气流量、氢气、助燃气配比的改变,也会导致检测器离子化效率发生改变,因此本试验数据所得部分组分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不能与其较好吻合.基于利用有效碳数计算所得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与试验数据相差不大,且不同FID响应因子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两点原因. 为了能够获得更准确的测定结果,同一气相色谱仪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用于计算无标准品的苯系物组分结果,不仅可以避免不同FID响应因子之间可能引入校正结果的巨大差异,而且能纠正使用有效碳数校正结果所带来的偏倚.2.6 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应用根据分析标准方法优化并确定仪器设备参数条件,使用标准物质,在该分析条件下,建立包含8种苯系物的校准曲线. 根据公式(1)获得各组分在该设备条件下相对于基准组分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在今后的分析过程中,可仅使用包含部分组分(1种组分作为基准组分,其余组分可用作质控分析)表 4 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RWR)的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relative mass correction factors for benzene series compounds组分绝对体积校正因子文献值RWR估算值①RWR②RD1/%RD2/%RD3/%试验数据文献值估算值苯0.117 1.120.97 1.08 1.05 5.5 4.0 1.5甲苯0.092 1.07 1.00 1.00 1.00———乙苯0.092 1.03 1.00 1.150.967.1 1.99.0对二甲苯0.095 1.000.99 1.190.939.2 2.912.0间二甲苯0.095 1.04 1.01 1.190.978.0 2.110.0异丙苯—0.97 1.00—0.91— 5.0—邻二甲苯— 1.02 1.02—0.95— 3.3—苯乙烯0.143— 1.01 1.76—27.0——注:①以正庚烷的重量校正因子为1;②以甲苯的重量校正因子为1;RD1~RD3分别为试验数据-文献值、试验数据-估算值、估算值-文献值的相对偏差418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第 29 卷苯系物的标准样品进行外标法曲线绘制,所有待测物均使用基准组分校准曲线进行定量校正,并乘以各自对应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求得最终结果.考虑到苯属于1类致癌物,建立相对质量响应关系应优先选取毒性相对较低的苯系物组分作为基准组分,使定量校正所用的标准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3 结论(1)同一台气相色谱仪,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不同浓度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RSD 不大于4.0%,测得的不同时间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RSD 不大于3.1%,具有较好的重复性.(2)使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法与外标法对标准样品测定结果进行校正,各组分校正结果相对误差不大于4.7%,具有较高的正确度.(3)本试验与利用有效碳数估算的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相对偏差范围在1.9%~5.0%之间,并无显著差异.(4)通过试验法获得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后,在设备和分析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可使用苯系物中的1~2种待测组分进行外标法定量,其余组分采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进行定量,既可以节省标准物质用量,又能减少苯系物污染.参考文献:任淑霞, 闰明涛, 刘磊, 等. 化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9):287-290. [REN Shuxia, RUN Mingtao, LIU Lei, et al.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afety in chemical laboratory [J ].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17,36 (9):287-290.][ 1 ]陈卫华. 实验室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 136-137. [CHEN Weihua.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safety risk [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17: 136-137.][ 2 ]杨婷, 李丹丹, 单玄龙, 等. 北京市典型城区环境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特征、来源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J ]. 生态毒理学报,2017,12(5):79-97. [YANG Ting, LI Dandan, SHAN Xuanlong, et al. Pollution characterization, source apportionment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benzene homologues in the ambient air of a typical urban area in Beijing, China [J ]. Asian[ 3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7,12 (5):79-97.]IARC. List of Classifications-IARC monographs onthe identification of carcinogenic hazards to humans [EB/OL ]. WHO. int. , 2020. [2023-10-25].https://monographs.iarc.who.int/list-of-classifications.[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固定污染源废气 苯系物的测定 气袋采样/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HJ 1261—2022[S ]. 2022.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determina-tion of benzene and its analogies-bags sampling/Dir-ect injection-gas chromatography: HJ 1261—2022[S ]. 202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HJ 583—2010[S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mbient air-determination of benzene and its analogies using sorbent adsorption thermal desorp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HJ 583—2010[S ].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 苯系物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HJ 584—2010[S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mbient air-determina-tion of benzene and its analogies by activated char-coal adsorption carbon disulfide desorp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HJ 584—2010[S ].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2010.][ 7 ]王春丽. 环境仪器分析[M ].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243-245. [WANG Chunli.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al analysis [M ]. Beijing: 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 2014: 243-245.][ 8 ]范国梁, 宋崇林, 周维义, 等.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校正因子的理论计算[J ]. 分析化学,2002,30(8):906-910. [FAN Guoliang, SONG Chonglin, ZHOU Weiyi,et al.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relative mass calib-ration factor of 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J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2,30 (8):906-910.][ 9 ]赵景婵, 杨会娥, 郭治安, 等. 氟氯烃类物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测定[J ]. 化学试剂,2009,31(2):115-116, 141. [ZHAO Jingchan, YANG Huie, GUO Zhi-an, et al. Measurement of relative mass calibration factors of CFCs [J ]. Chemical Reagents ,2009,31 (2):115-116, 141.][ 10 ]第 4 期李紫腾,等:苯系物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测定与比较分析419U. S.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race impurities inmono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effective carbon number: ASTM D7504-2023[S/OL ]. (2023-05-15) [2023-10-25]. https:///d7504-23.html.[ 11 ]U. S. Compendium Method TO-14A: Determination of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in ambient air us-ing specially prepared canisters with subsequent ana-lysis by gas chromatography. 2th edition: EPA/625/R-96/010b [S/OL ]. [2023-10-25]. https:///sites/default/files/2019-11/documents/to-14ar.pdf.[ 12 ]吴烈钧. 气相色谱检测方法[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72-73. [WU Liejun. Gas chromatograph-ic detection method [M ].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0: 72-73.][ 13 ]许国旺. 现代实用气相色谱法[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6-47. [XU Guowang. Modern practic-al gas chromatography [M ].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4: 46-47.][ 14 ]詹益兴. 实用气相色谱分析[M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 180-185. [ZHAN Yixing. Practical[ 15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M ]. Changsha: Hunan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 1983: 180-185.]张育红, 王川, 彭振磊. 有效碳数法在芳烃气相色谱分析中的应用[J ]. 石油化工,2015,44(6):753-757.[ZHANG Yuhong, WANG Chuan, PENG Zhenlei.Application of effective carbon number approach in aromatic hydrocarbon analysis by gas chromato-graphy [J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2015,44 (6):753-757.][ 16 ]夏之宁, 季金苟, 杨丰庆. 色谱分析法[M ].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 69-70. [XIA Zhining, JI Jingou,YANG Fengqing. Chromatography [M ]. Chongqing: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69-70.][ 17 ]高少华, 邹兵, 崔积山, 等. 基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仪响应因子的设备泄漏排放核算[J ]. 化工环保,2017,37(6):707-712. [GAO Shaohua, ZOU Bing, CUI Jishan, et al. Emissions accounting of VOCs from equipment leakage based on response factors of FID [J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 ,2017,37 (6):707-712.][ 18 ]420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第 29 卷。
气相相对校正因子
气相相对校正因子1. 引言气相相对校正因子是指在气体分析中,为了消除仪器和样品之间的不同响应而引入的一个校正因子。
它用于将测量结果转换为相对响应,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气体分析中,常常需要测量不同样品或不同仪器之间的气体成分。
然而,由于仪器和样品之间的差异,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消除这些差异并得到可靠的结果,需要进行校正。
而气相相对校正因子就是用来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工具。
2. 气相相对校正因子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气相相对校正因子是指在比较不同样品或不同仪器之间的测量结果时所使用的一个修正系数。
它表示了两个样品或两个仪器之间响应差异的大小。
计算气相相对校正因子的方法通常是通过比较两个标准物质(一般为纯净物质)在不同样品或不同仪器上的响应值来得到。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标准物质,并在不同样品或不同仪器上进行测量,得到相应的响应值。
2.计算每个样品或每个仪器的响应值与标准物质的响应值之比,得到相对响应。
3.将相对响应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符合一定的标准范围(例如0-1之间)。
4.将归一化后的相对响应作为气相相对校正因子。
3. 气相相对校正因子的作用和意义气相相对校正因子在气体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它可以消除仪器和样品之间的差异,使得不同样品或不同仪器之间的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
具体来说,气相相对校正因子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测量结果:通过使用气相相对校正因子,可以将不同样品上得到的测量结果转换为统一的标准,从而实现它们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2.校正不同仪器之间的差异:由于不同仪器可能存在响应差异,使用气相相对校正因子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差异消除,得到可靠的测量结果。
3.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使用气相相对校正因子,可以消除仪器和样品之间的差异,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气相相对校正因子的应用领域气相相对校正因子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中,常常需要比较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点的气体成分。
色谱校正因子
色谱得检测器对不同物质有不同得响应,换句话说,1mg化合物A在检测器上能产生1000mAu得响应,但同样就是1mg得化合物B在该检测器上也许就只能产生847mAu得响应,所以我们不能在检测器输出1000mAu得响应时就认定样品中一定含有1mg化合物,这时就必须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因子得作用就就是反映某物质得量与检测器响应之间得关系。
定量校正因子分为两种:1、绝对定量校正因子f;f=M/A,(其中M代表被测物质得量,A代表检测器信号响应,可以就是峰面积或峰高),其意义为单位响应所反映得物质量。
2、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f’=fi/fs=(Mi/Ai)/(Ms/As)=(Mi*As)/(Ms*Ai),(其中i代表被测定物质,s代表选定得基准物质).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外标法,相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内标法。
色谱法得含量测定中之所以要先用待测成分得对照品来建立校准曲线,然后才用这个曲线来计算待测样品中该化合物得含量,实际上就就是在测定样品前先确定校正因子。
日常操作中我们都就是以:M标/A标=M样/A样直接计算样品含量了,所以没太注意有什么校正因子,事实上只要将公式作一个简单得变形:M样=A样*(M标/A标),不难瞧出式中得(M标/A标)其实正就是定量校正因子f,那么M样=A样*f了.(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标准曲线得斜率) 最后提醒一点,用面积百分比法做含量测定时,不可简单地认为各成分得峰面积百分比就就是它们得含量百分比哦,理由如上所述,各成分含量与响应得比例关系可不一定都相同啊!色谱定量分析得依据就是被测组分量与检测器得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
但就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类型检测器上往往有不同得响应灵敏度;同样,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得响应灵敏度也往往不同,即相同量得不同物质产生不同值得峰面积或峰高。
这样,各组分峰面积或峰高得相对百分数并不等于样品中各组分得百分含量。
因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后得峰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地代表物质得量。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讨论目的】现在的有关物质检查几乎都涉及到了特定杂质的检查,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特定杂质越来越普遍,园子里面也很多战友讨论了很多。
但是一定还有跟我一样对此问题存疑的战友,或许过去认为已了解的战友也存在不够准确的认识。
【提出讨论】所提出讨论的问题也许你觉得很简单无聊,但非常希望你能参加讨论给出你的看法①现在问到你,校正因子计算公式,你如何回答?②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的文献都是按公式(1)所得校正因子(如果是用这个公式,在计算时不能将杂质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而是除以校正因子?)③我们是不是把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搞混淆了,校正因子与响应因子的倒数关系,是通过什么得到的?④中的规定和公式说明存在误导?带着这些问题,就查找到的信息汇总说明:1、公认的公式??查了很多资料,包括园里讨论的,包括药检所老师所写文章,几乎大家说到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都为:F=(A杂/C杂)/(A样/C样)公式(1)这个公式在我所查到资料里可以认为是最普遍公认的公式2、中国药典的规定中国药典“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规定计算方法: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计算各杂质含量。
这里规定的“校正因子”计算方法是按内标法校正因子:F=(A内标/C内标)/(A对照/C对照)公式(2)根据公式(2),我们直接把内标换成杂质,即得到与上面的公式(1)一样的公式,即认为是杂质斜率与主成分斜率的比值,得下面公式(3)F= 杂质斜率/ 供试品斜率公式(3)药典规定用F乘以杂质峰面积,假设通过该公式计算的校正因子是,则说明杂质峰的响应值要大于主成分,如果在计算时再将杂质峰面积乘以,结果正确吗?那这个公式对吗?3、公式推导假设响应因子为k,则有k=A/m(单位质量的物质相当于多少峰面积),令杂质k杂=A杂/m杂,主成分k样=A样/m样,则主成分中杂质含量w=m杂/m样*100%,即有:w=(A杂/k杂)/(A样/k样)*100%=(k样/k杂)*(A杂/A样)* 100% 公式(4)根据药典,理论上,加校正因子以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的公式简易表示应是:w=F * A杂/ A对公式(5)由公式(4)(5)两式可知,计算杂质时加入的校正因子F:F=k样/k杂=(A样/C样)/(A杂/C杂)公式(6)4、公式(6)和公式(1)的区别倒数关系,相对响应因子(RRF)与校正因子F的关系如下:F=1/RRF= Slope 主峰/ Slope imp 公式(7)其中:Slope imp是指对应杂质的斜率,Slope 主峰是指主峰的斜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讨论目的】
现在的有关物质检查几乎都涉及到了特定杂质的检查,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特定杂质越来越普遍,园子里面也很多战友讨论了很多。
但是一定还有跟我一样对此问题存疑的战友,或许过去认为已了解的战友也存在不够准确的认识。
【提出讨论】
所提出讨论的问题也许你觉得很简单无聊,但非常希望你能参加讨论给出你的看法
①现在问到你,校正因子计算公式,你如何回答?
②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的文献都是按公式(1)所得校正因子(如果是用这个公式,在计算时不能将杂质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而是除以校正因子?)
③我们是不是把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搞混淆了,校正因子与响应因子的倒数关系,是通过什么得到的?
④中国药典中的规定和公式说明存在误导?
带着这些问题,就查找到的信息汇总说明:
1、公认的公式??
查了很多资料,包括园里讨论的,包括药检所老师所写文章,几乎大家说到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都为:
F=(A杂/C杂)/(A样/C样)公式(1)
这个公式在我所查到资料里可以认为是最普遍公认的公式
2、中国药典的规定
中国药典“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规定计算方法:
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计算各杂质含量。
这里规定的“校正因子”计算方法是按标法校正因子:
F=(A标/C标)/(A对照/C对照)公式(2)
根据公式(2),我们直接把标换成杂质,即得到与上面的公式(1)一样的公式,即认为是杂质斜率与主成分斜率的比值,得下面公式(3)F= 杂质斜率/ 供试品斜率公式(3)
药典规定用F乘以杂质峰面积,假设通过该公式计算的校正因子是1. 5,则说明杂质峰的响应值要大于主成分,如果在计算时再将杂质峰面积乘以1.5,结果正确吗?那这个公式对吗?
3、公式推导
假设响应因子为k,则有k=A/m(单位质量的物质相当于多少峰面积),令杂质k杂=A杂/m杂,主成分k样=A样/m样,则主成分
中杂质含量w=m杂/m样*100%,即有:
w=(A杂/k杂)/(A样/k样)*100%=(k样/k杂)*(A杂/A样)*100% 公式(4)
根据药典,理论上,加校正因子以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的公式简易表示应是:
w=F * A杂/ A对公式(5)
由公式(4)(5)两式可知,计算杂质时加入的校正因子F:
F=k样/k杂=(A样/C样)/(A杂/C杂)公式(6)
4、公式(6)和公式(1)的区别
倒数关系,相对响应因子(RRF)与校正因子F的关系如下:
F=1/RRF= Slope 主峰/ Slope imp 公式(7)
其中:Slope imp是指对应杂质的斜率,Slope 主峰是指主峰的斜率。
5、对中国药典的看法
①药典中对有关物质计算方法中的校正因子的描述,也许是拐了一个弯,对于我这种没脑子的人来讲容易误导而绕进去出不来。
药典中公式对针对标法测含量设计,不适用于杂质计算。
②药典中对“校正因子”的描述与色谱类专业书籍的不符,我所查到的是:
校正因子= C/A 公式(8)
响应因子= A/C 公式(9)
1、校正因子是相对而言的,如A相对于B的校正因子,B相对于A 的校正因子二种说法,故对于你的公式(1)就有二种写法。
互为倒数。
2、还是第一个回答,因为校正因子是相对而言,是相乘还是相除就是看你怎么描述。
3、第三个问题可能是你理解错了,一种物质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有所谓的响应因子,他是针对自身而言,如里条件变了,可能响应因子数值也就变了。
而校正因子必须有对立面的,没有其他物质,也就没有所谓的校正因子。
4、我看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有关容,没有找到你描述的这句话“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计算各杂质含量。
”而是这么说的:“可用经验证的相对响应因子进行校正后计算。
”
以下容很冗长很繁琐但是很不强大,不感兴趣和懒的动脑的就不要再
看了!
确实想搞明白本帖议题的战友,我求你能仔细阅读下面文字,共同拍砖提高!。
犹豫了三分钟,还是决定继续参与讨论,就让我继续自私的傻着先
首帖中我们提到的“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误解”,而您所说的问题正是问题之一,因为药典是明确按照标法的中方法计算。
同时药典也有明确乘以校正因子。
但我们看billinzhang所发的文献《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苯扎贝特中杂质氯苯酪胺的含量》中所述重要部分,校正因子的获得方法和计算:
这里面用杂质斜率/主成分斜率作为校正因子,跟pharma1000说的,杂质的峰面积应该是去除这个F值才对。
矛盾就这样产生了,在我的周围,我的同事开始犯晕了,这也正是我想到发此贴的目的所在!!!
虽然~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加校正因子有关物质计算的含义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计算方法,
但是当你眼前摆着药典,摆着各种由药检所的老师们写的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多了几个问号,比如校正因子有没有标准公式,跟响应因
子是什么关系,一样还是不一样?
我想我应该不至于那么傻,反正不管别人怎么认为哈,我觉得我这么一折腾,我的确搞懂了,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这个帖子也能搞明白,不用再查东查西,即便自己认为原来已经会了,我想在你看完下面两个示例的容后,你仍旧会有一写更新的收获,至少我在我跟我的同事在做此项讨论的时候,大家都有相同的感受。
如果你也有,麻烦给我投一票或回个帖,哥只求票不求分~。
示例(一)某品种的USP34的标准
方法采用加校正因子的有关物质,其计算公式为:
Result = (rU/rS) ×(1/F) ×100 公式(1)
r U=peak response for each impurity from the Sample solut ion
r S=peak response from the Standard solution
F= relative response factor (see Impurity Table 1)
总结讨论:
(1)请大家仔细看公式(1)的F规定是何“因子”
表中规定的是“relative response factor”即RRF,即相对响应因子
(2)请大家仔细看公式(1)的F的计算方式
公式中是用1/F,即除以相对响应因子
示例(二)某品种的EP7.2标准
方法同样采用加校正因子的有关物质,EP表中的惯例是不写计算公式的,其有关物质限度是如下描述的:
总结讨论:
该方法规定的是校正因子“Correction factor”,并明确:各杂质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后计算。
(TLC注:虽然这里没有写relative,但其含义一致在不写“绝对”时,都为相对,可不必深究)
上面两个例子,非常清晰的展示了相对响应因子和相对校正因子的关系和计算方法,权威性当然更毋庸置疑。
提醒TLC本人今后记住:
(1)相对响应因子和相对校正因子是不同的,以后我不会不要乱写乱叫了。
(2)按照中国药典规定加校正因子的有关物质计算,规定杂质乘以
校正因子。
则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简单表示应是f=主成分斜率/杂质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