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年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4
中国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年回顾
撰文朱善庆徐力
1996年初中央正式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
中心,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10年。回顾辉煌的成就,总结成功的经验,可为我国港航今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010年发展目标。
一、时代背景与经贸发展概况
1995年12月8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
展,实施党的十四大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战略决策,国务院决定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1996年1月,国务院在沪召开江浙沪两省一市负责人会议,正式启动以上海深水港为主体,浙江、江苏的江海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996~2005年,长江三角洲总体上处于工业
化中期,江浙沪两省一市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1995年两省一市实现GDP为
11142亿元,2005年超过4万亿元达到40781亿
元。江浙两省人均GDP由1995年的约1000美
元发展到2005年超过3000美元,上海市则实现了由2200美元向5000美元以上的跨越,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两省一市外贸进出口从
1995年的567亿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1354亿美元,2005年突破5000亿美元达到5438亿美
元。江浙沪外贸进出口分列全国第2、第4和第
3位,历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大省(市)。
二、港口生产运输持续超常规发展集装箱吞吐量持续高速发展。上海国际航
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吞吐量从1995年的168万TEU发展到2002年突破千万箱达1052万
TEU,2005年突破2千万箱达到2355万TEU,
10年增长了13倍。
其中,上海港1995年153万TEU,2003年达到1128万TEU,2005年完成
1809万TEU;宁波港1995年16万TEU,2005
年达到521万TEU;2005年苏州港太仓港区集装箱运输走出徘徊局面,突破20万箱达到25万TEU。上海、宁波两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列沿海港口第1、第4位和世界港口第3、第15位。
航线航班逐年稳步增长。1995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班轮航班总数为401班/月,其中仅上海港有远洋航班45班/月。2000年航班总数突破1000班/月达到1286班/月,其中宁波、上海两港远洋航班213班/月。2005年航班总数达到2760班/月,其中上海港、宁波港远洋航班分别达452班/月和260班/月。2005年上海港在全球12个航区都有航线航班,已经形成了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宁波港已基本构成以欧洲、北美、中东线为骨干,南美、澳洲、非洲线为辅助的远洋干线网络;太仓港近洋、内支线和内贸航线航班逐年增加,2005年已达160班左右。上海港、宁波港远洋航线覆盖面及其航班密度分列沿海港口第1和第3位。
9
2006・4PORTS
中国港口
港口经营市场化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港口经营市场化发展取得很大成绩,已形成了与吞吐规模相适应的多元化经营格局。上海港已与和记黄埔、招商局国际、马士基、中远、中海等国际知名码头航运公司合资合作形成了6家码头经营公司。宁波港吸引了和记黄埔、招商局国际、地中海、东方海外、意大利邮船等国际码头航运公司合资合作形成了4家码头经营公司。苏州太仓港则吸引了现代货柜、中远等码头航运公司组成了1家码头经营公司,2006年二期工程投产后将增至2家。各港码头公司之间既相互竞争,又互为补充,通过有效竞争为港航用户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提高了全港发展的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三、港口基础设施供给成绩卓著
码头建设成绩显著,港口布局趋于完善。10年来,在旺盛的运输需求推动和交通部的支持下,上海、宁波、苏州三市加大了集装箱码头布局
建设的力度。上海港先后完成了“张、军、宝”集装箱码头和外高桥港区一期码头的改扩建工程,相继新建投产了外高桥港区二期、三期、四期、五期工程和洋山港区一期工程,合计新增集装箱泊位31个、能力1320万TEU。宁波港完成了北仑港区二期和镇海港区6号泊位的扩建改造,先后新建投产了北仑港区三期、四期工程和大榭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合计新增集装箱泊位13个、能力630万TEU。苏州港太仓港区建成投产一期工程,新增集装箱泊位2个、能力50万TEU,基本建成二期工程将在2006年投入营运。10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增集装箱泊位
46个(其中深水泊位39个)、通过能力2000万
TEU。2005年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
港拥有黄浦江、外高桥、洋山、北仑、穿山、大榭、太仓等7个港区,集装箱码头岸线总长25公里,泊位57个(其中深水泊位50个)、总通过能力
2150万TEU,为1995年的14倍。特别是2005年12月10日洋山保税港区正式开港,标志着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等级规模和运作层次提升到了新高度,港区布局趋于合理。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取得重大突破。为了缓解长江口航道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瓶颈制约,在长期科研攻关的基础上,交通部联合上海市、江苏省于1998年动工建设长江口
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2000年实现了8.5米的治理目标;2005年顺利完成长江口治理二期工程,并使10米航道向上游延伸到了南京,为适应海运船舶大型化和沿江港口海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港口软环境建设成果丰硕
口岸通关环境日趋完善。上海、宁波先后实施口岸“大通关”改革并实现“大通关”
目标。2003年和2005年在海关总署的支持下,上海和
宁波先后正式启动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和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区港联动”试点和口岸电子平台建设,推进港航、海关、国际经贸等部门之间的EDI联网运作,形成港口、
航运、海关、国检、边防、外经贸、海事等部门密切合作的口岸运作格局,口岸通关效率明显提高。
航运服务功能逐步拓展。上海航运交易所已基本确立了中国航运政策研究中心和国际航运信息发布中心的地位,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中外港航企业纷纷登陆上海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航运要素集聚规模初步凸显。宁波、苏州两市港航企业发展成效初现,为航运要素的逐步集聚奠定了基础。上海、宁波两港均已吸引了全球最大的20家船公司来港挂靠。
总之,2005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实现了超出预料的阶段性目标,承担了国家战略赋予的现阶段的历史重任,并在吞吐规模和运作层次上呈现出明显的符合区域集装箱运输发展规律的梯度推进特征。上海港经历了由支线港经干线港发展成为大型枢纽港,规模和运作层次最高;宁波港实现了由支线喂给港向干线港的转变,规模和运作层次居中;苏州港太仓港区刚具备支线港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服务,在促进长江沿线经济带的形成以及东中西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在支撑江浙沪成为经济和贸易大省(市)中举足轻重;在支持上海市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提高了宁波、苏州两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五、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从本源上得益于长三角经济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雄厚的港口资源条件。特别是这一成绩是在发展伊始就面临日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