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自然感染中的中和抗体反应

合集下载

中和抗体的名词解释

中和抗体的名词解释

中和抗体的名词解释中和抗体是一类针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分子,其作用是抑制病毒进一步感染机体细胞。

这种抗体通过与病毒颗粒结合,阻断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使其丧失侵袭性。

中和抗体在免疫防御机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减轻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还能帮助人体更快地恢复健康。

以下将从中和抗体的作用机制、产生途径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作用机制中和抗体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细胞中和(Cell Neutralization):中和抗体可以通过结合病毒表面的抗原决定簇(epitope),阻断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从而防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这种作用可以避免病毒释放遗传物质,进而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

2. 补体中和(Complement Neutralization):中和抗体能够与补体蛋白相互作用,激活补体级联反应,并形成病毒抗体-补体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能够诱导吞噬细胞摄取病毒颗粒并进行清除,从而有效地中和病毒。

3. 干扰膜融合(Membrane Fusion Inhibition):某些中和抗体对病毒膜融合蛋白(例如HIV的gp41蛋白)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以干扰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过程,从而阻止病毒进入细胞。

二、产生途径中和抗体可以通过自然感染、免疫接种以及体外体内等多种途径产生。

1. 自然感染:人体在自然感染病毒过程中,免疫系统会识别病毒抗原并产生对应的中和抗体。

这种免疫应答的目的是中和病毒,减轻感染症状,促进康复。

2. 免疫接种:疫苗是一种通过模拟病原体感染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方法。

疫苗含有病原体的抗原成分,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中和抗体,为后续真实感染提供保护。

3. 体外体内合成:在实验室中,科学家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特定的抗原基因,使细胞合成人工中和抗体。

这些合成的中和抗体可以用于研究、治疗和预防疾病。

三、临床应用中和抗体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HIV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李莉平

HIV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李莉平

文章编号:1007-8738(2007)09-0886-03H I V 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李莉平综述 康佳丽*,夏 薇审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180)收稿日期:2006-10-16; 接受日期:2006-11-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30500466)作者简介:李莉平(1976-),女,湖北监利人,主治医师,博士Te:l 020-********;E-m ai:l seli n al ee @to m.co m*Correspond i ng au t hor ,E-m ai:l k angjiali 1961@21cn .com[关键词]H I V;致病机制;凋亡;免疫逃逸[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 ired i m munodefi c iency syn -dro m e ,A I D 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 m an i m munodefi c iency v irus ,H I V )感染所致的以循环CD 4+T 细胞显著下降、机会感染及恶性疾病为特征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据估计,截止2004年底,全球有3940万人感染H I V,仅2004年,超过310万人死于A IDS ,其中包括50万小于15岁的儿童[1]。

A I D S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病毒和宿主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是其主要原因。

A I D S 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CD 4+T 细胞的逐渐丢失。

H I V 诱导的免疫活化和细胞死亡在CD 4+T 细胞的减少中具有重要作用[2]。

H I V 还通过快速的突变、寡聚体形成、高度糖基化、构象改变等逃逸宿主免疫攻击。

此外,病毒蓄积库的存在也是导致H I V 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

1 凋亡在H I V 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凋亡是程序化的细胞死亡,对维持恒定的淋巴细胞群数量具有重要作用[3]。

临床感染之病原体检验

临床感染之病原体检验

(二)细菌学检验程序
1. 细菌学检验见第一节血液感染及有关章节。 2. 病原体检测只对某些疾病诊断具有意义。
由于菌群复杂,正常寄生菌和种类繁多, 一份咽拭子分离出来的细菌不一定与疾病 有关,另外由于接受药物治疗,使某些细 菌受到抑制,可影响阳性检出率。因此, 在分析结果时应紧密结合临床。
3. 鼻咽拭子标本的检测有助于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 炎病人的临床诊断;还可检出化脓链球菌、奋森螺旋体、脑 膜炎奈瑟菌、麻风杆菌等以协助诊断;对白喉、百日咳或口 腔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有意义,应结合临床。
第四节 上呼吸道感染
(一)常见病原体 1.革兰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化脓 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 状杆菌、厌氧菌、炭疽芽胞杆菌、白假丝酵母 菌、放线菌、奋森螺旋体; 2.革兰阴性 脑膜炎奈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不动 杆菌、百日咳杆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
4. 呼吸道还可见病毒感染,常见 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咽炎 和扁桃腺炎等,均应结合临床 进行诊断。
第五节 下呼吸道感染
1.革兰阳性
(一)常见病原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A群链球菌、肠球菌、结核
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
菌、白假丝酵母菌、毛霉、曲霉;
2.革兰阴性 脑膜炎奈瑟菌、黄色球菌、大肠
3.抗体检测
为病毒检测的快速诊断方法,较常用。 (1)中和试验:主要检测中和抗体lgG,此抗
体持续时间长有诊断意义,阳性率和特异 性均高。双份血清效价4倍增高。 (2)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此抗体在病后4天即 可出现,2周可达高峰,常用于早期诊断。 用 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等检测,敏感 性和特异性较高。

丙型肝炎中和抗体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中和抗体研究进展

图1中和抗体在HCV生命周期中的潜在作用靶点性抗体却延迟至感染后几周才能出现。

HCV感染中抗体介导的中和作用发生在体内,但是抗体对感染的控制作用却难以研究。

已知的是HCV主要抗体缺陷的患者会发生疾病的迅速恶化,并且运用包含中和抗体HCvRNA阳性血浆的免疫球蛋白治疗HCV感染患者的研究已经有所报道[7]。

但是,在大多数发病患者中,尽管针对多种表位HCV包膜糖蛋白的体液免疫诱导的发生,HCv感染还是最终难以避免[6’14]。

直到最近,利用HCV模型检测早期和慢性HCV感染中和抗体反应的功能性研究揭示了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感染中中和抗体缺乏的事实[6’13J。

利用HCvpp模型,最近的2项研究结果证实中和抗体在早期被诱导,后期病毒被清除或感染得到控制。

病毒清除与中和抗体早期的快速诱导紧密相关,同时中和抗体表现出针对早期感染的广谱、交叉的中和活性[151。

相比较,慢性HCV感染的特点是早期中和抗体的缺失或低梯度。

早期感染中中和病毒能力的障碍直接导致了病毒对中和反应的逃逸和HCV感染的持续存在。

这些结果表明,早期强大广谱的中和抗体反应能够控制HCV感染并且协助・217・细胞免疫对病毒的清除。

这些结论在近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病毒反应中中和抗体控制HIV感染的发现得到进一步证实[16|。

然而,部分没有清除HCV的患者在感染慢性期体内出现了高滴度甚至交叉性抗体,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抗体却不能清除病毒[17I。

这些在抗体介导的中和作用下发生的病毒逃逸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HCV基因组准种的存在,准种(quasispe—cies)是指病毒在同一个体中以一群紧密相关但又互不相同的序列形式存在,准种的存在可能源于依赖RNA的RNA聚合酶的校对功能不完善及宿主免疫压力的存在,是产生宿主免疫逃逸及容易导致慢性感染的机制之一;(2)HCv糖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和SR.B1的相互作用阻断了中和抗体的保护作用;(3)如同其他病毒(如HIV)一样,中和抗体存在下的病毒逃逸可能通过不同机制的结合发生,如点突变、插入突变或者病毒包膜糖基化类型的改变等,从而阻止中和抗体的结合。

【精品】HIVgp120包膜糖蛋白与CD4受体和一个中和抗体的复合物

【精品】HIVgp120包膜糖蛋白与CD4受体和一个中和抗体的复合物

HIV gp120 包膜糖蛋白与CD4 受体和一个中和抗体的复合物的结构摘要:HIV 进入靶细胞需要病毒外膜糖蛋白gp120 与细胞表面的CD4 糖蛋白和趋化因子受体的序列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作用将导致病毒病毒包膜和靶细胞膜之间的融合。

尽管gp120 能诱导病毒中和抗体的产生,但HIV 能逃避免疫反应。

我们在2.5 的分辨率下分析了HIV-1 gp120 核心与CD4 受体的两个结构域片段和能阻断趋化因子受体的结合的中和抗体的与抗原结合片段的复合物的X-射线结构。

这个结构显示出gp120 与CD4 结合面上的洞状结构,一个保守的趋化因子受体结合位点,CD4 结合后的构象变化的迹象,CD4i 抗原表位的特征,和免疫逃避的具体机制。

我们的结果为理解HIV 进入靶细胞的复杂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一个框架,并且可能为干预HIV 进入靶细胞提供指导。

HIV-1、HIV-1 和与其相关病毒SIV,能导致机体的CD4细胞的减少,进而导致AIDS 疾病的进展。

HIV 进入靶细胞时有病毒包膜糖蛋白介导的,包膜糖蛋白组合成寡聚体,尤其是三聚体,表达在病毒表面。

这些病毒包膜糖蛋白被HIV 跨膜糖蛋白gp41 固定在病毒包膜上。

病毒刺突的表面主要由外膜糖蛋白gp120 组成,gp120 与CD4 三聚体复合物的每一个亚基之间形成非共价键。

比较不同的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序列发现有5 个相似的可变区(V1V5)。

前 4 个可变区形成暴露于表面的环状结构,并在环基底部有分子内二硫键。

保守的gp120 区域形成了对于gp120 与CD4 膜外区和细胞表面上病毒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的不连续的结构。

HIVgp120 的保守区和可变区均被广泛地糖基化。

gp120 表面的变异性和糖基化可能会调节gp120 糖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同时在自然感染过程中,gp120是作为中和抗体的主要靶点。

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入靶细胞包括gp120 与HIV 首要受体CD4 的结合。

大学微生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731

大学微生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731

大学微生物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71.[单选题]制 备 培 养 基 中 常 用 的 碳 源 物 质 是:A)糖 类 物 质B)碳 酸 盐C)农 副 产 品答案:A解析:2.[单选题]碳 素 营 养 物 质 的 主 要 功 能 是:A)构 成 细 胞物 质B)提 供 能 量C)A,B 两 者答案:C解析:3.[单选题]酶是一种( )的蛋白质。

A)多功能B)有催化活性C)结构复杂D)特殊答案:B解析:4.[单选题]习近平最早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在____。

A)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B)2014 年 庆 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招待会;C)2015年春节团拜会;D)2017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答案:A解析:5.[单选题]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马铃薯培养基C)高氏一号培养基D)麦芽汁培养基答案:A解析:A)协同作用B)相加作用C)无关作用D)拮抗作用答案:A解析:7.[单选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 )A)为中国梦营造外部环境B)维护世界和平C)促进共同发展D)加速全球经济复苏答案:A解析:8.[单选题]原核细胞中特有的C源贮藏颗粒是 ( )。

A)异染粒B)肝糖粒C)淀粉粒D)聚-β-羟基丁酸答案:D解析:9.[单选题]通常链霉菌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繁殖?A)出芽繁殖B)分生孢子C)孢囊孢子D)芽孢子答案:B解析:10.[单选题]不属于活疫苗特点的是A)接种2-3次B)无毒或弱毒株C)不容易保存D)免疫效果好答案:A解析:11.[单选题]病毒的大小测量单位是解析:12.[单选题]当细菌死亡或破裂时释放到外面产生作用的毒素是A)内毒素B)外毒素C)类毒素D)毒素答案:A解析:13.[单选题]血清.抗毒素等可用下列那种方法除菌( )A)巴氏消毒法B)紫外线照射C)滤菌器过滤D)高压蒸气灭菌答案:C解析:14.[单选题]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A)粪口传播B)空气传播C)血液传播D)垂直传播答案:A解析:15.[单选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

第十四章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演示文稿

第十四章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演示文稿
第三十二页,共58页。
二、参与HIV复制的调控蛋白
1. Tat蛋白 2. Rev蛋白 3. Nef蛋白 4. Vpr蛋白 5. Vpu蛋白 6. Vif蛋白
第三十三页,共58页。
1.Tat蛋白
(1)Tat蛋白的结构 由tat基因编码, tat有两个外显子,前外显子编 码67aa,后外显子编码34aa,共101aa。
第十六页,共58页。
主要过程总结如下:
原病毒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无症状; 原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转录和合成系统产生病毒 mRNA,其中一部分编码病毒蛋白,与基因组RNA组装
成新的病毒颗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侵染其他健康
细胞; 宿主细胞死亡.
第十七页,共58页。
8.5 HIV基因的表达调控
• LTR序列 (1)核心调控元件 (2)核心转录单位 (3)反式作用因子应答元件
• 反转录病毒科的主要成员如下表1。
第页,共58页。
表1
第四页,共58页。
8.2 HIV病毒的形态结构与传染
一、形态结构
1、HIV结构(平面)
第五页,共58页。
图.1
2. HIV结构(立体)
第六页,共58页。
图.2
二、病毒的传染
传播途径: 血液、血液制品以及人体分泌液, 如奶液和精液等。 传播对象: T淋巴细胞,也可以感染其他类型如B淋
该肽段可与TAR的RNA的凸起部分特异结合。
第三十八页,共58页。
(2)调控原理
Tat与TAR是一个协同调解过程。
TAR序列及完整的高级结构对调控的影响。若TAR序列发 生突变,虽tat蛋白也能结合,但不能激活HIV表达。 寄主因子协同作用的影响
在不同的细胞中,tat的活性可有上千倍的差别,在人鼠 杂交细胞中,只有在保持人第12号染色体的杂交瘤细胞 中,tat才能有效地激活HIV-1的转录。说明其调控还需寄主 细胞编码蛋白的协助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2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2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2200题型:A11.质粒不相容性是指A两种序列结构相似、亲缘密切相关的质粒不能稳定地共存于同一个细菌B两种序列结构相似、亲缘密切相关的质粒可以稳定地共存于同一个细菌C同源性互不相关的质粒不能共存于同一细菌D同源性互不相关的质粒可以共存于同一细菌E两种以上的质粒不能共存于同一细菌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2.对铜绿假单胞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菌体有周鞭毛B氧化酶试验阳性C通过接触引起医源性传播D抵抗力强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E可产生水溶性色素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3.能产生白喉毒素的白喉杆菌,是因为其有ACol质粒BR质粒CVi质粒DF质粒E前噬菌体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4.汉坦病毒基因组M片段编码的蛋白是ADNA多聚酶BRNA聚合酶C包膜糖蛋白D核蛋白E衣壳蛋白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5.原核细胞rRNA基因序列分析利用的是A5S rRNAB16S rRNAC18S rRNAD23S rRNAE28S rRNA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6.下列关于HAV的描述,错误的是A毛蚶是其传染源B大多表现为隐性感染C感染潜伏期末大量排出病毒D感染后不发展成慢性肝炎E可注射疫苗预防感染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7.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外膜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8.根据表型差异,O1群霍乱弧菌的每一个血清型还可分为几个生物型A2B3C4D5E6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9.对于大多数细菌来说,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是A干燥法B置于4℃中C冰冻于-35℃以下D冷冻真空干燥法E置于室温中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0.奈瑟菌属中对人致病的细菌有A黏液奈瑟菌B脑膜炎奈瑟菌C干燥奈瑟菌D微黄奈瑟菌E解乳奈瑟菌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1.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与下列哪种成分有关A内毒素B鞭毛C菌体成分D外毒素E其他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2.只有裂解性周期没有溶原性周期的噬菌体是A前噬菌体B毒性噬菌体C温和噬菌体DDNA噬菌体E溶原性噬菌体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3.主要引起成人腹泻的轮状病毒分组是AA组BB组CC组DD组EE组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4.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性有A革兰阴性细菌B具有单鞭毛C芽孢圆形,直径宽于菌体,位于菌体中间D芽孢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E生化反应活跃,发酵糖类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5.蝌蚪形噬菌体中与头部装配的结构是A尾髓B尾板C尾领D尾须E尾刺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6.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外毒素B内毒素C自溶酶D微荚膜E溶血毒素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7.A组轮状病毒的靶细胞是A结肠黏膜上皮细胞B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C小肠黏膜上皮细胞D胃黏膜上皮细胞E直肠黏膜上皮细胞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8.可以从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的一组病毒是A甲肝病毒、乙肝病毒B狂犬病毒、轮状病毒C甲肝病毒、轮状病毒DEB病毒、HIVE乙肝病毒、戊肝病毒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9.对病毒性感染进行血清学诊断时,双份血清抗体效价至少增高几倍时,才有诊断意义A2倍B4倍C8倍D16倍E32倍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20.感染性病毒数量的单位常用ACFUBTCID50CPFUDCPEEInclusion body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21.与结核分枝杆菌耐干燥有关的主要因素是A细胞壁致密B细胞壁中脂质多C有芽孢D含耐热的酶E有荚膜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22.下列哪种疾病是由立克次体所引起的A莱姆病B梅毒C性病淋巴肉芽肿D沙眼E恙虫病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23.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A核糖体B线粒体C细胞壁D细胞膜E高尔基体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24.黄曲霉素与下列哪种器官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A肺B肝C肾D直肠E膀胱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25.下列病毒无包膜的是A狂犬病病毒B腺病毒C疱疹病毒D流感病毒EHIV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26.关于汉坦病毒引起HFRS的传播特点,错误的是A可通过虫媒传播B可在人群中水平传播C可通过鼠呼吸道传播D可通过感染动物伤口传播E可通过感染动物消化道传播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27.鉴定病毒的试验中,无特异性的一种方法是A中和试验B免疫荧光试验C血凝试验D血凝抑制试验E红细胞吸附及吸附抑制试验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28.迄今发现的结构最简单的病原体是AvirusBbacteriaCprionDfungiEchlamydia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29.支原体的鉴定方法是AGIT和MITBWeil-Felix reactionCTPHADRPREMAT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30.致病物质中有IgA1蛋白酶的病原菌是A淋病奈瑟菌B肠炎沙门菌C大肠埃希菌D肺炎链球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31.生长繁殖较慢的需氧菌组合是A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B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C结核分枝杆菌、产气荚膜梭菌D结核分枝杆菌、布鲁氏菌E结核分枝杆菌、大肠埃希菌菌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32.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是A呼吸道合胞病毒BSARS冠状病毒C3型腺病毒DH1N1流感病毒EMERS冠状病毒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33.能灭活HAV的理化因素是A乙醚B加热60℃、1小时C加热100℃,5分钟D氯仿EpH3的酸性环境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34.感染后不能诱导机体终生免疫的病毒是A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B甲型流感病毒C麻疹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腮腺炎病毒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35.细菌与所致疾病组合错误的是A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感染B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C军团菌-军团菌病D百日咳鲍特菌-百日咳E流感嗜血杆菌-流感流行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36.感染后不能诱导持久免疫的病毒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腮腺炎病毒C麻疹病毒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流感病毒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37.Col质粒A编码细菌性菌毛B编码细菌性鞭毛C编码细菌芽孢D编码细菌荚膜E编码大肠菌素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38.在进行真菌培养特性研究中,必须使用标准培养基的原因是A在普通培养基上真菌生长不良B在标准培养基上真菌生长良好C标准培养基成本低、易制备及保存D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差异很大E在标准培养基上可观察真菌自然生长形态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39.自然情况下,以人类为唯一宿主的病原性球菌是A葡萄球菌B丙型链球菌C淋病奈瑟菌D肺炎链球菌E肠球菌菌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40.测量结核分枝杆菌的常用单位是AmmBμmCnmDpmEcm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41.关于穿透支原体特性,正确的是A为球形形态B分解尿素C无顶端结构D生长速度较慢,形成典型“油煎蛋”状菌落E不进入细胞内繁殖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42.关于真菌生物学特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常用血琼脂平板进行分离培养B菌丝是主要的繁殖方式C单细胞真菌一般不致病D孢子可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大类E生长快速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43.对血清培养基的灭菌,应选用A煮沸法B巴氏消毒法C滤过除菌法D流动蒸气灭菌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44.病毒侵入机体后最早产生的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是AsIgABIFNC中和抗体DIgGEIgM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45.有关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菌的繁殖体B细菌非生命形式C均位于菌体中央D一个细菌形成2个芽孢E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46.R因子中,决定结合和自主复制的基因是A耐药传递因子B耐药决定因子C插入序列D重复序列EF因子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47.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体为A螺旋体B支原体C衣原体DSARS冠状病毒E立克次体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48.关于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为革兰阴性双球菌B有荚膜,有菌毛C无鞭毛,无芽孢D营养要求较高E抵抗力较强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49.表皮剥脱毒素与何种疾病相关A中毒性休克综合征B烫伤样皮肤综合征C食物中毒D猩红热E湿疹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50.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最常见真菌性疾病是A股癣B甲癣C手足癣D体癣E发癣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51.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时,可用肉眼判断有无细菌生长,是利用了A细菌的光学性质B细菌的表面积C细菌的带电现象D细菌细胞壁的半透性E细菌体内的渗透压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52.下列哪些结构或成分不是真菌所具有的A细胞壁B细胞核C线粒体D叶绿体E高尔基体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53.有关衣原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以干热灭菌方式处理衣原体仍有感染性B衣原体对四环素与红霉素敏感C衣原体对低温抵抗力强,-70℃可保存数年D衣原体对0.5%石炭酸和75%酒精敏感E衣原体对湿热敏感,50℃~60℃水中仅能存活5~16分钟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54.铜绿假单胞菌的一个特点是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5℃,在4℃不生长,而在下列何种温度可生长A30℃B33℃C20℃D41℃E45℃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55.立克次体与下面哪种细菌有交叉抗原A大肠埃希菌B痢疾志贺菌C伤寒沙门菌D普通变形杆菌E鼠疫耶尔森菌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56.可从脑脊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组病毒是A乙脑病毒、轮状病毒B甲肝病毒、杯状病毒C乙肝病毒、HIVD单纯疱疹病毒、乙脑病毒E狂犬病毒、诺如病毒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57.可引起B细胞淋巴瘤的病原体是AHSVBHTLV-1CHTLV-2DHIVEHAV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58.哪种鼠疫耶尔森菌抗原的相应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AF1抗原B外膜蛋白CMTDV-W抗原E内毒素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59.衣原体与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共同特点是A缺乏能量来源B细胞外寄生C无细胞壁D以二分裂方式繁殖E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60.关于沙眼衣原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不正确的是APCR法可检测沙眼衣原体特异序列B荧光抗体染色可检测沙眼衣原体抗体CELISA可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D沙眼急性期患者不能直接取结膜刮片进行染色镜检E沙眼衣原体可用McCoy细胞、HEp-2细胞分离培养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61.流感病毒分离培养中,最敏感而特异的方法是A含血清的培养基B细胞培养C鸡胚接种D动物接种E组织培养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62.下列哪一物质介导属于人工主动免疫A类毒素B抗毒素C胎盘球蛋白D抗菌血清E细胞免疫制剂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63.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好发部位为颈部和颜面部的病原体是A支原体B放线菌C真菌D衣原体E立克次体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64.用马血清制备的抗毒素的缺点是A制备比较困难B纯度不高C不易保存D可产生变态反应E产量低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65.下列哪种病原体是以人名命名的A病毒体B立克次体C溶脲脲原体D钩端螺旋体E支原体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66.杀灭芽孢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线照射B煮沸5分钟C巴氏消毒法D流动蒸气灭菌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67.不符合轮状病毒特性的描述是A引起疾病有明显季节性B一般不引起病毒血症C组织培养出现明显细胞病变D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E可从腹泻粪便中直接检出病毒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68.着色后能抵抗盐酸酒精脱色的细菌是A伤寒沙门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白喉棒状杆菌D破伤风梭菌E结核分枝杆菌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69.观察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红细胞吸附作用细胞病变B培养液变混浊C细胞代谢改变D干扰现象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70.有关脑膜炎奈瑟菌错误的是A产生自溶酶B营养要求高,在巧克力平板上培养C其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D不能进行特异性预防E人是唯一的易感宿主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71.在放线菌感染的病灶组织及脓样物质中,肉眼可见黄色硫磺状小颗粒,其实质是A质粒B孢子C包涵体D组织中形成的菌落E异染颗粒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72.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是A志贺毒素B肉毒毒素CTSST-1D内毒素E致热毒素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73.L型细菌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因是A有鞭毛B表面光滑C高度多形态性D具有分泌系统E核酸具有感染性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74.下列关于真菌孢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真菌孢子抵抗力不强B真菌孢子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很长的时间C真菌孢子是真菌的休眠方式D真菌孢子产生后不易散落于环境中E一条菌丝一般产生一个孢子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75.葡萄球菌A蛋白存在于A所有葡萄球菌表面B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C致病性葡萄球菌表面D表皮葡萄球菌表面E腐生葡萄球菌表面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76.A抗原与M抗原比例为1∶20的布鲁氏菌菌种是A羊布鲁氏菌B牛布鲁氏菌C犬布鲁氏菌D鼠布鲁氏菌E猪布鲁氏菌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77.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的最常见原因是A耐药性基因突变B转化C插入序列的转移D获得R质粒E滥用抗生素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7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大叶性肺炎的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B间质性肺炎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C肺炎链球菌在血平板产生β-溶血D肺炎链球菌可引发脑膜炎E肺炎链球菌自溶酶为主要致病物质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79.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哪种成分与协同凝集试验有关A凝固酶B葡萄球菌溶素C杀白细胞素D葡萄球菌A蛋白E肠毒素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80.百日咳鲍特菌在鲍-金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颜色A黑色B白色C褐色D灰白色E黑色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81.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结构或物质是A菌毛B荚膜C芽孢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82.对疑患有皮肤癣的患者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时,常在培养基中添加下列哪种物质A氯霉素及放线菌酮B两性霉素BC青霉素D伊曲康唑E庆大霉素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83.抗毒素主要用于外毒素所致疾病的治疗和应急预防,但使用异种抗毒素时应注意下列何种问题的发生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84.关于接合的叙述,错误的是A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F质粒BHfr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染色体基因C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转移的是F'质粒D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F+菌并不失去质粒EF'菌与F-菌进行接合时,F'菌失去质粒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85.血凝试验的机制是A红细胞表面病毒抗原与相应病毒抗体结合B病毒与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C红细胞表面抗原和血凝素抗体结合D红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表面血凝素结合E红细胞上的血凝素与病毒结合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86.最宜用于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的染色方法A抗酸染色B革兰染色C铜蓝染色D镀银染色E阿尔培脱染色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87.下列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是AA群链球菌B肺炎链球菌C脑膜炎奈瑟菌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88.关于革兰阳性菌错误的叙述是A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B肽聚糖层外有脂蛋白、外膜及脂多糖C对青霉素敏感D产芽孢的细菌都是革兰阳性细菌E有些革兰阳性细菌能产生外毒素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89.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A肽聚糖B蛋白质C糖蛋白D氨基酸E脂多糖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90.下列关于汉坦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病毒颗粒具有多形性B核酸分三个片段C可凝集鹅红细胞D无包膜E核壳蛋白具有强免疫原性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91.布鲁氏菌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首选治疗方案是A青霉素与利福平联合B链霉素与四环素联合C四环素与利福平联合D青霉素与罗红霉素联合E链霉素与利福平联合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92.采集标本进行淋病奈瑟菌分离培养时应注意A标本应立即冷冻B标本应干燥保存C标本应注意保湿D标本应过夜接种E标本应用抗生素处理后接种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93.弧菌主要分布于A空气B土壤C水D人体肠道E动物肠道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94.抵抗力最强的无芽孢致病菌是A大肠埃希菌B肺炎链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脑膜炎奈瑟菌E淋病奈瑟菌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95.设计肺炎链球菌转化试验的科学家是AAveryBPasterCKochDGriffithELederberg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96.通过噬菌体的介导,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体内,使后者获得新的生物学性状的基因转移方式是A溶原性转换B基因转座C接合D转化E转导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97.最有效的干扰素诱生剂是A聚肌胞B泰洛龙C新霉素D脂多糖E金刚烷胺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98.下述不可能杀灭细菌芽孢的方法是A焚烧法B巴氏消毒法C间歇蒸气灭菌法D电离辐射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99.不属于芽孢的特点是A芽孢有助于细菌鉴定B细菌不利环境下形成的C高压蒸汽灭菌法可杀灭芽孢D细菌的繁殖形式E细菌的特殊结构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00.“菌落”是指A在细胞培养瓶中形成的空斑B从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菌C由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团D多种细菌在培养基上混合生长形成的团块E一个细菌细胞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01.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多为A内源性感染B外源性感染C医源性感染D继发感染E交叉感染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02.关于布鲁氏菌叙述,不正确的是A波浪热的病原体B分6个生物种,我国流行羊、牛、猪3种C革兰阳性小杆菌D重要抗原是M抗原和A抗原E主要通过接触经呼吸道皮肤等途径传播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03.灭活下列病毒,所需温度最高的是A流感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D麻疹病毒E甲型肝炎病毒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04.内基小体是A胞核内嗜碱性小体B胞质内嗜碱性小体C胞核内嗜酸性小体D胞核或胞质内嗜碱性小体E胞质内嗜酸性小体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05.胆汁溶菌试验阳性结果可用于鉴定AA群链球菌BB群链球菌C志贺菌D肺炎链球菌E沙门菌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06.关于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错误的是A可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B以组织气肿、水中、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C可以导致食物中毒D最主要的毒素是α毒素E致病因素为荚膜、鞭毛、毒素和酶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07.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细菌B病毒C立克次体D衣原体E支原体正确答案: E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08.细菌化学成分中的磷壁酸是A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B细菌鞭毛中主要的化学成分C细菌荚膜中主要的化学成分D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组成成分E细菌芽孢核心及皮质中的主要成分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09.用于鉴别选择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基是A碱性蛋白胨水BSS平板C罗氏固体培养基D亚碲酸钾血平板EElek平板正确答案: D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10.有关葡萄球菌属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形态学上与链球菌及肺炎球菌无鉴别意义B大多数葡萄球菌都具有鞭毛结构,有动力C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为人体的正常菌群D只有致病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脂溶性色素E初次分离培养时均需提供5%~l0%的CO2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11.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A革兰阴性细菌B真菌C支原体D立克次体E衣原体的原体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12.关于轮状病毒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为RNA病毒B可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C可引起婴幼儿腹泻D电镜下呈车轮状形态E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13.庖肉培养基中加入煮熟肉渣的目的是A为细菌繁殖提供所需生长因子B降低培养基中的氧化还原电势C为细菌繁殖提供必需的氨基酸D作为培养基中氧化还原指示剂E向培养基中释放更多的氧分子正确答案: B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14.下列关于真菌与细菌特性比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真菌营养要求不高B真菌生长温度较高C真菌生长速度较快D真菌厌氧E真菌喜碱不喜酸正确答案: A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1115.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感染的组织或细胞是A神经肌肉接头B三叉神经C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D海马回锥体细胞E脑神经节正确答案: C学生答案:未作答题型:A2116.男性,35岁,间歇性发热12天,发热间歇期体温可恢复正常,发热期伴有肌肉疼痛、游走性关节炎、头痛和多汗。

病毒学(Virology)

病毒学(Virology)
病毒感染细胞培养引起的细胞显微表现的 改变,如细胞聚集成团,肿大、园缩、脱落、 细胞融合形成多核细胞、细胞内出现包涵体 (inclusion body),乃至细胞裂解等
(3)植物病毒-坏死斑或称枯斑 (necrosis spot)
植物病毒感染敏感植物叶片所形成的局部 病损区域.
(四)盲传(blind passage)
Satellite RNA Satellite virus Prion
病毒 (Virus)
噬菌体 (Phage)
噬菌体(bacteriophage) 噬蓝绿藻体(cyanophage) 支原体噬菌体(mycohasmemaphage) 植物病毒 (Plant Viruses)
植物病毒(plant viruses) 噬藻体(phycophage)
2、动物病毒的蚀斑测定 空斑测定 转化测定 合胞体计数
3、植物病毒的环死斑测定 半叶法
2、终点法(end point method) 取等体积的经倍比稀释的病毒系列稀释液分
别接种大量同样的试验单元(如实验动物、 鸡胚或细胞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孵育后, 以试验单元群体的半数(50%)个体出现某 一感染反应的病毒剂量,来确定病毒样品的 效价,称做半数效应剂量,并以50%试验单 元出现感染反应的病毒稀释度的倒数的对数 值表示。
(2)病毒结构形式的二重性
*完全病毒与缺损病毒(defect virus) *病毒与假型病毒(pseudo type virus)、假毒粒
(pseudovirion) *病毒颗粒与空壳
(3)病毒来源的二重性
* 外源性病毒 从细胞外到细胞内在细胞间水平传播的 病毒
* 内源性病毒 在宿主发育早期感染宿主,病毒基因组 整合于宿主基因组并与其同步复制,随细胞分裂垂直 传递给子代细胞,但因其受宿主细胞控制,病毒基因 组只能部分表达,故没有子代病毒产生,且对宿主一 般不造成伤害。

艾滋病

艾滋病
吸毒(30省,上海1.1万) 婚前/外性活动 卖淫嫖娼 同性恋 流动人口 采供血 知晓率 歧视 治标与治本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HIV
人体
附着宿 主细胞
gpl20与细胞受体 CD4分子结合
gP4l协助
HIV的膜与CD4 十T细胞的膜相 融合
病毒核心蛋白 及RNA进入细 胞浆
病原学
①群抗原基因(GAG);②多聚酶基因 (POL); ③包膜蛋白基因(ENV); ④反式激活基因(TAT); ⑤病毒蛋白 调节因子(REV);⑥负调节子(NRF); ⑦病毒感染因子(VIF);⑧病毒蛋白R基因 (VPR)、病毒蛋白U 基 因(VPU); ⑨ 病毒蛋白X基因(VPX)。
病原学
目前将HIV-1分为3群(M、N、O) 12个亚型,M群分A、B、C、D、E、F、 G、H、I、J10个亚型,N群只有N亚型, O群只有O亚型。各亚型广泛分布于世界, 我国云南分离的HIV-1主要为B、C、E亚 型。
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 按传播途径分布
血液/血制品 1.8% 不详 18.1%
静注毒品 51.2%
母婴传播 0.4%
采血 21.0%
异性/同性 7.5%
流行病学
艾滋病在亚洲流行的形势
Pattern of the HIV Epidemic - Asia
General Population
病原学
HIV的变异主要发生在ENV基因, 病毒的变异株在细胞亲和性、复制效率、 免疫逃逸、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明显变 化,严重影响疫苗和药物研制。
病原学
HIV对外界抵抗力低。对热敏感, 56℃30分钟能灭活,能被75%酒精、 0.2%次氯酸钠及漂白粉灭活。对0.1%甲 醛、紫外线及γ射线均不敏感。

AIDS的特点及预防

AIDS的特点及预防

第六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HIV可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多个器官出现机会性感染及罕见恶性肿瘤,最后导致死亡。

HIV属逆转录RNA病毒,有HIV-1、HIV-2两个型别,引起世界流行的是HIV—l,HIV-2主要在西部非洲局部流行。

【传播途径】HIV可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眼泪、尿液、乳汁、脑脊液中。

艾滋病患者及HIV携带者均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①性接触直接传播:包括同性接触及异性接触。

以往同性恋是HIV的主要传播方式,目前异性间的传播日趋严重。

②血液传播:见于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接受HIV感染的血液、血制品;接触HIV感染者的血液、粘液等。

③母婴传播:HIV在妊娠期能通过胎盘传染给fI#JL,或分娩时经软产道及出生后经母乳喂养感染新生儿。

【发病机制】HIV病毒体外层的脂蛋白包膜中嵌有gpl20和gp41两种糖蛋白,9p120与淋巴细胞表面的CD4糖蛋白有嗜亲性,可与其特异性结合;gp41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

因此,HIV经皮肤粘膜破损处或经血液等其他途径到达血液后,可选择性地侵入CD4+淋巴细胞。

HIV侵入CD4十淋巴细胞后,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整合的病毒DNA即可在细胞内复制、形成完整的病毒体释放出细胞外,细胞死亡,感染新的细胞,也可呈潜伏感染状态,随细胞分裂而进入子代细胞。

感染初期,HIV大量复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产生病毒血症,并可出现衣壳抗原p24的表达,临床表现为急性HIV感染症状。

由于HIV的细胞内大量复制,导致CD4+淋巴细胞损伤、死亡,CD4+T细胞明显减少。

然而在机体的免疫作用下,CD8+CTl。

宠物犬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动态变化的研究

宠物犬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动态变化的研究

J a p a n e s e e n c e p h a l i t i s v i r u s i n c o mp a n i o n d o g s i n f e c t e d n a t u r a l l y
S H EN Qi a n g , 。 . S HI Z i — x u e , W EI J i a n — c h a o 。 , S H AO Do n g — h u a 。 , LI Be i — b e i 。 , J I ANG Ch u n — y i n g ,
宠物犬 自然感染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动态变化的研究
沈 强 , 史子 学 , 魏 建超 , 邵 东华 , 李蓓 蓓 , 蒋春 英 ,
赵凡 凡。 , 张 帆。 , 王 水 明。 , 刘 学辉。 , 常维 山 , 马 志永。
摘 要 : 目的 以宠 物 犬 为 研 究 对 象 , 监 测 在 自然 感 染 条 件 下 其 体 内 乙型 脑 炎 病 毒 ( J E V) 中和 抗体 随 流 行 季 节 的 变 化 规 律 ,进 而 评 估 J E V 感 染 人 的风 险 性 。方 法 按 月采 集 不 > - J 年 龄 的宠 物 犬 血 液 , 分 离血 清 , 用微 量 细 胞 中 和试 验 检 测 血 清 J E V 中和 抗体 。结 果 共得 到宠 物犬 血 清 2 5 3份 , 中和 抗 体 阳 性 率 达 到 2 8 . 1 Y 0 。不 同季 节 间 犬 J E V 中和 抗 体 阳 性 率 差 异 显 著 , J E V流行季 节( 6 — 9月 ) 之前( 3 — 5月 ) 和之后( 1 0 一l 2月 ) 的 3个 月 中和 抗 体 阳 性 率 分 别 为 1 6 . 3 和4 3 . 4 , 差 异有统计 学 意 义( v 。 一1 4 . 4 3 2 , P <0 . 0 1 ) 。 小 于 1岁 与 大 于 1岁 的 宠 物 犬 中和 抗 体 阳 性 率 分 别 为 2 4 . 1 和3 9 . 0 %, 二者g - 异 显著( 一 5 . 6 3 3 , P%0 . 0 5 ) 。 而 犬 的性 别 间 中和 抗 体 阳性 率 显 著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x 一1 . 8 6 0 ,P >0 . 0 5 ) 。 结 论 在 J E流行季 节宠物犬 受到 J E V 自然 感 染 的 机 率 较 高 , 可 作 为 哨兵 动物 来 评 估 J E V 感染人的风险。 关键词 : 乙型 脑 炎 ; 宠物 犬 ; 流行病学调查; 中和 抗 体 ; 哨兵动物

艾滋病

艾滋病

艾滋病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该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经性接触、血液或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主要侵犯CD4+T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缺陷,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目前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治疗HIV感染最有效的手段,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HIV感染流行的最佳方法。

病原学:艾滋病病毒(HIV)是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

HIV分为HIV-1型和HIV-2型,世界各地的AIDS主要由HIV-1型引起,HIV-2型在西非洲呈地方性流行。

电镜下HIV病毒体呈球形,直径约100~120nm。

成熟的HIV-1呈现一致密的圆锥状核心和一个病毒包膜。

HIV呈20面体立体对称球形颗粒,表面有刺突状结构的糖蛋白GP41,GP120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

GP41蛋白横跨类脂双层,GP41外端连接GP120。

包膜下有一层基质蛋白P17附着脂质双层膜的内层(起稳定作用)。

HIV的基因结构:病毒基因约全长9.2kb,3个结构基因gag、pol、env。

3个调控基因:tat、rev、nef。

3个病毒感染因子:vif、vpr 、vpu(在HIV-2为vpx) 。

病原学特性:对高温敏感,煮沸可迅速灭活,室温下液体环境中HIV可存活15天,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3日内有传染性,液体(即使含10%血清)中的HIV加热56℃10分钟即可灭活。

37℃时,以下消毒剂处理10分钟,可灭活HIV,70%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和0.3%过氧化氢等。

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和携带者是艾滋病的传染源,病人包括轻症的与艾滋病相关的综合征以及严重的艾滋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的数量大,表面健康,很难限制其活动,特别是本病潜伏期长,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比病人大得多。

hiv的结构及作用机理

hiv的结构及作用机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bbr: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

1983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

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

HIV通过破坏人体的T淋巴细胞,进而阻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导致免疫系统瘫痪,从而致使各种疾病在人体内蔓延,最终导致艾滋病。

由于HIV的变异极其迅速,难以生产特异性疫苗,至今无有效治疗方法,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2015年3月4日,多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艾滋病毒已知的4种病株,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类首次完全确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头。

[1]来源编辑2015年3月4日,多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艾滋病毒已知的4种病株,均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类首次完全确定艾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头。

已知艾滋病毒毒株共有4种,分别是M、N、O、P,每种各有不同源头,其中传播最广的M和N早已证实来自黑猩猩,但较罕见的O和P则是到后来才被证实O和P均是来自喀麦隆西南部的大猩猩。

全球至今只有两宗P型病例,O型亦只有10万人,主要集中在中西非。

[1]形态特征编辑形态结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

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

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衣壳(Capsid),衣壳在电镜下呈高电子密度。

衣壳内含有病毒的RNA基因组、酶(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以及其他来自宿主细胞的成分(如tRNAlys3,作为逆转录的引物)。

编码基因病毒基因组是两条相同的正链RNA,每条RNA长约9.2-9.8kb。

两端是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s, LTR),含顺式调控序列,控制前病毒的表达。

病毒学(Virology)

病毒学(Virology)
(三)病毒存在的认定 1、系统症状
2、局部反应
(1)噬菌体—噬菌斑(plaque) 噬菌体感染生长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的细菌所形 成的,具有一定大小和形状的透明区域。
(2)动物病毒—蚀斑或称空斑(plaque) 动物病毒感染单层细胞培养所形成的局部病损 区域,系由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所引起.
致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 , CPE) :
(六)分子生物学方法 *变性与不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蛋白质肽图与N末端氨基酸分析 *核酸的酶切图谱与寡核苷酸图谱分析 *分子杂交 *序列测定 *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第三章 毒粒的性质
第一节 描述毒粒性质的结构术语 一、毒粒(Virion) 1、毒粒是一团能够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DNA或RNA),它 被自身编码的蛋白质外壳所包围,有的还有一层附加膜,以保 护其遗传物质免遭环境破坏,并作为将其遗传物质从一个宿主 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的载体。 2、毒粒的基本构成: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 蛋白质外壳(由许多相同的蛋 白质分子构成) * 有的病毒含有多个核酸分子 * 有的病毒蛋白质外壳由数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子构成 * 有的病毒蛋白质外壳外还有一层膜结构 * 有的病毒的多个核酸分子被分别包装在不同的颗粒中
*感染单位(infectious units, IU):引起宿 主或宿主细胞培养一定特异性反应的病毒最 小剂量
*效价(title):单位体积(ml)病毒原液 所含的病毒感染单位的数目(IU/ml)。
1、 噬(蚀)斑测定
(1)噬菌体的噬菌斑测定,琼脂叠层法(agar layer method)
一定量的经系列稀释的噬菌体悬液分别与高浓度 的敏感细菌,以及半固体营养琼脂均匀混合后,塗布 在已铺有较高浓度营养琼脂的平板上,经过孵育培养, 在延伸成片的细菌菌苔上出现分散的单个噬菌斑。根 据病毒的一次击中(one-hit)动力学性质,一个有 感染性的病毒即可引起一个细胞的感染并形成一个噬 斑,并且其数目与样品中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数量 成正比,故统计噬斑数目后即可计算出噬菌体悬液效 价,并以噬斑形成单位(plague forming units , PFU)/毫升(ml)表示。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30
2.ssRNA V: RetroV.----HTLV/HIV
V.(+)ssRNA
↓reverse transcriptase,RT RNA/DNA ↓RT dsDNA ↓integrase,IN integration(provirus ) → cancer (p238) ↓ persistent infection
病毒或其他诱生剂(如LPS、polyI:C等) 细胞
产生一种特异性因子,能与阻抑蛋白结合而解除该蛋 白对IFN基因的抑制 干扰素基因脱抑制 产生IFN
作用于邻近细胞膜上IFN-Receptor 使细胞固有 的抗病毒蛋白基因活化 合成抗病毒蛋白质(包括蛋 白激酶,2 ′~5′A合成酶,和磷酸二酯酶) 降解病毒 mRNA从而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
(三)NK细胞:
能杀伤许多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是抗病毒
感染中重要的非特异性杀伤细胞。
其特点有:
1、作用早、非特异性 2、释放肿瘤坏死因子、活化靶细胞的核酸内切酶 3、其活性可被IFN增强
二、特异性免 疫
(一)体液免疫
1 中和抗体
(1)定义:裸露病毒的衣壳蛋白或有膜病毒的包膜
子粒刺激机体产生的与病毒结合后能消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病毒侵入宿主体后,因病毒种类,毒力和机体免疫 力等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感染类型。 根据临床症状有无,可分为显性感染、隐性感 染。
根据病毒感染的过程、滞留时间分为: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潜伏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1)隐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病毒进
③ 早期即发挥作用: 细胞受病毒感染后数小时,在病毒复制的同
时即合成或释放 IFN ,其产生较特异性免疫产物

新冠中和抗体参考值

新冠中和抗体参考值

新冠中和抗体参考值新冠中和抗体(SARS-CoV-2中和抗体)是指能够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结合并阻止其进入宿主细胞的抗体。

中和抗体在抵御病毒感染和控制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中和抗体参考值对于疫情监测、疫苗评估以及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和抗体及其作用机制中和抗体是由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特殊抗体,通过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侵入宿主细胞,从而防止病毒感染和复制。

中和抗体可以结合病毒表面的特定蛋白(如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抑制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从而干扰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中和抗体的产生可以通过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等途径。

二、中和抗体的参考值意义了解中和抗体的参考值对于疫情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中和抗体参考值可以帮助判断个体或群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水平,评估其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其次,中和抗体的参考值还可以用于评估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效果,判断接种者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

此外,对于新冠治疗策略的制定,特别是采用血浆治疗的情况下,中和抗体参考值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和抗体参考值的测定方法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中和抗体。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体外细胞中和实验。

这一实验通过将病毒与潜在中和抗体或被测血浆样本一起共孵育,然后在细胞培养体系中观察病毒的感染能力与复制情况,从而判断中和抗体的存在与水平。

此外,还可以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流式细胞术(FACS)等方法进行中和抗体的测定。

四、中和抗体的参考值范围及影响因素中和抗体的参考值范围可能因疫苗接种情况、感染程度、个体差异以及病毒变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根据研究结果,一般认为,中和抗体滴度在1:80至1:320之间被视为具有中等到高度中和病毒的能力。

五、中和抗体参考值的意义与应用中和抗体参考值的确定对于疫情监测、疫苗评估以及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和抗体的测定,可以了解个体或群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水平,评估其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中和抗体的原理和思路

中和抗体的原理和思路

中和抗体的原理和思路
中和抗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抗体,它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并中和其活性,从而阻止病原体侵入细胞并引起感染。

下面是中和抗体的原理和思路:
1. 抗体与抗原结合:中和抗体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这个抗原通常是病原体在侵入宿主细胞时所表达的蛋白或糖。

2. 阻止病原体进入细胞:中和抗体的结合阻止病原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阻止其进入细胞。

病原体进入宿主细胞是感染的首要步骤,中和抗体的作用可以阻止感染的扩散。

3. 辅助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中和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效应细胞,使其识别并摧毁被抗体包裹的病原体。

4. 促进病原体的净化和清除:中和抗体的结合还可以促使病原体被肝脏、脾脏等器官所清除,加速病原体从体内的排泄过程。

思路:
1. 确定病原体抗原:首先需要了解病原体的结构和生命周期,确定可作为靶点的抗原。

2. 抗原的筛选和制备:将获得抗原并制备成纯化的形式,以便进行后续实验。

3. 制备中和抗体:可以通过动物免疫、单克隆抗体技术等方法制备中和抗体,应选择能够与病原体相关的抗原特异性较高的抗体。

4. 评估中和效果:通过体外实验或动物模型,评估中和抗体对病原体入侵宿主细胞的中和效果,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

5. 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试验验证中和抗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优化和验证其在人类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