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浪淘沙》课件
合集下载
《浪淘沙令李煜》课件
感悟与启示
01
人生无常
该词启示我们人生短暂,要珍惜当下,不要沉湎于过去,要积极面对未
来。
02
情感表达
通过该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
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03
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浪淘沙令》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欣赏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
02
“浪淘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后 用作词牌。中唐刘禹锡有《浪淘 沙》九首,晚唐李煜有《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均属于此调。
诗词的内容解析
《浪淘沙令》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全词通过描绘春江月夜的美景,表达了作者 对人生短暂、繁华易逝的感慨。
上片写景,描绘春江月夜的美景,下片抒情,表达作者对人生短暂、繁华易逝的感 慨。
艺术特色
语言优美
作品语言优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 言更加生动形象。
结构紧凑
作品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完整和统 一。
意境深远
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深远、悠扬的意境 ,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对后世的影响
1 2
文学价值
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 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历史价值
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对 研究当时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人生启示
作品所表达的人生思考和思想深度,对读者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人 生启示意义。
05
《浪淘沙令》的鉴赏与感悟
浪淘沙令_李煜PPT教学课件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梦醒)
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 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 动。
“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一方面以 声(动)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
之感;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2020/12/10
9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甚远,中间有“无限江山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的
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
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
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
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为,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
更为悲凉。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
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2020/12/10
6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梦中)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 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
对比或反衬
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2020/12/10
7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罗衾不耐五更寒”
2020/12/10
春寒(身寒) 心寒
8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2020/12/10
12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 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国,欲再重见 旧地之时。前者“容易”后者“难”,在这一易一难的 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 少伤心和悔恨啊!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 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 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 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
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 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 动。
“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一方面以 声(动)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
之感;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2020/12/10
9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甚远,中间有“无限江山再是南唐的国土,而是宋朝的
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山,岂不是只
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不是词人不
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
悲苦所采取的一种强制行为,这种心绪实际上更为凄楚、
更为悲凉。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
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2020/12/10
6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梦中)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 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
对比或反衬
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2020/12/10
7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罗衾不耐五更寒”
2020/12/10
春寒(身寒) 心寒
8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2020/12/10
12
鉴赏手法 体会情感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 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国,欲再重见 旧地之时。前者“容易”后者“难”,在这一易一难的 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 少伤心和悔恨啊!要知道,这里的“别”,不是暂时的 别离,而是永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 离,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竟是 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优秀课件.ppt
前期: 艳情闲愁 风格柔美缠绵
后期: 怀故伤今 风格沉郁凄怆
选录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朗读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作者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 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 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 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 (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 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 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 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 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 王,葬于洛阳。
文本研读 赏析“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 欢”
解析:既然梦醒之后是如此痛苦悲凉,那么,还不如长梦 不醒了。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只有在梦里, 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 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这种以梦后之苦 去与梦中之乐相映衬,从而更见梦后之苦的可憎与梦中之乐 的可爱的写法,确实是很高明的。可惜,梦中之乐是虚幻的, 梦后之苦是实在的、残酷的,并且,不管主观上如何贪恋那 梦中之乐,终究不过是“一饷”而已。这样写进一步突出了 国亡被俘后处境的可悲可怜。
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
痛苦。梦后之苦和梦里之欢相映衬,更见悲凉。并
且,梦中欢乐终是虚幻”一晌“而已。更 写出了亡
国被俘后的处境可悲可怜。
《浪淘沙令》PPT课件
做个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反复诵读
❖读诗词---画意象----看注释 ❖留心涉及情感的关键词语或者
语句
朗读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落花(落红、残红)
——多隐含好景不长、青春易逝、人 生苦短、好事难再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2。晏殊《浣溪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
3。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 双飞”
创新活用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浪淘沙令
教学步骤和目标
如何把握诗词感情内涵?
1. “知人论世“
2.抓住诗词的意象,领会意象所营造的意境特 征。
3。体会诗歌感情还要注意抓住那些对表达主题, 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作者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宋建隆二 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 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 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 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称病推辞不去。同年十月 ,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 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 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 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药将他毒死。追封吴 王,葬于洛阳。
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 作两类:
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 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反复诵读
❖读诗词---画意象----看注释 ❖留心涉及情感的关键词语或者
语句
朗读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落花(落红、残红)
——多隐含好景不长、青春易逝、人 生苦短、好事难再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2。晏殊《浣溪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 曾相识燕归来。”
3。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 双飞”
创新活用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浪淘沙令
教学步骤和目标
如何把握诗词感情内涵?
1. “知人论世“
2.抓住诗词的意象,领会意象所营造的意境特 征。
3。体会诗歌感情还要注意抓住那些对表达主题, 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作者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宋建隆二 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 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 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 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称病推辞不去。同年十月 ,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 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 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 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药将他毒死。追封吴 王,葬于洛阳。
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 作两类:
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 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浪淘沙李煜》课件
《浪淘沙李煜》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李煜简介 • 《浪淘沙》的创作背景 • 《浪淘沙》的诗词分析 • 《浪淘沙》的文学价值 • 李煜的其他作品展示
01
李煜简介
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
早期经历
统治时期
晚年生活
南唐中主第六子,出生 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
937年出生,958年被立 为太子,961年继位。
进作用。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代表作品
李煜的《浪淘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学价值极高
该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 李煜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艺术才华和思想内涵。
对文学史的贡献
《浪淘沙》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在于它代表了南唐文学的最高成就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对现代的启示
重视文学艺术
李煜的《浪淘沙》告诉我们,文学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挖掘传统文化
该作品启示我们,要深入挖掘和研究传统文化,继承和发 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追求艺术创新
李煜在《浪淘沙》中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 ,这启示我们要勇于追求艺术创新,突破传统束缚,创作 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04
《浪淘沙》的文学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
成为经典文学作品
李煜的《浪淘沙》以其独特的艺 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 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启发文学创作灵感
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深受《浪淘 沙》的启发,从中汲取灵感,创
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contents
目录
• 李煜简介 • 《浪淘沙》的创作背景 • 《浪淘沙》的诗词分析 • 《浪淘沙》的文学价值 • 李煜的其他作品展示
01
李煜简介
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
早期经历
统治时期
晚年生活
南唐中主第六子,出生 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
937年出生,958年被立 为太子,961年继位。
进作用。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代表作品
李煜的《浪淘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学价值极高
该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 李煜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艺术才华和思想内涵。
对文学史的贡献
《浪淘沙》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在于它代表了南唐文学的最高成就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对现代的启示
重视文学艺术
李煜的《浪淘沙》告诉我们,文学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挖掘传统文化
该作品启示我们,要深入挖掘和研究传统文化,继承和发 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追求艺术创新
李煜在《浪淘沙》中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 ,这启示我们要勇于追求艺术创新,突破传统束缚,创作 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04
《浪淘沙》的文学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
成为经典文学作品
李煜的《浪淘沙》以其独特的艺 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 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启发文学创作灵感
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深受《浪淘 沙》的启发,从中汲取灵感,创
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浪淘沙PPT课件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 断。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 归梦难成。离恨恰如 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 偷息人间,历尽磨折”
前六句都是两两相对:都是 永恒与无常的相对;在三度 的对比之后,他才说“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 向东流”
李煜词具有刚柔兼济之美
• “雄奇不难,幽怨亦不难, 兼之,难矣”——俞平伯
• “一江春水向东流”,既 无尽又奔放,感情分量巨 大,抒情气势汹涌。
“天上人间”
• 流水、落花、春去与未流、未落、 未去形成天上与人间一般巨大的 反差,从前是“天上”,现在是 “人间”了。
• “流水落花春去也”是写“别时 容易”,“天上人间”是写“见 时难”。
李煜(937-978),字重光,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 面的文艺才能。他在位期间,对 宋委曲求全,并纵情声色,侈陈 游宴。南唐灭亡后,他被俘至汴 京,两年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二、李煜词简介
李煜的词,就像他的人生境遇一样,由 欢乐和痛苦的两极世界构成。
二、李煜词简介
(一)李煜亡国前的词世界是极乐世 界,充分表现出他能感受到的欢娱。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 恨 更恰 行如 更春 远草 还, 生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秦观《八六子》
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代离人抒发愁恨的名篇。从作者 的创作动因来讲,很可能是对景伤怀,枨触了 内心深处对某一亲近者的想念之情,因而提笔 成章。但作者对所取素材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提炼和集中,在对自己的具体生活内容的抒写 里,呈现出了人们处于类似环境时所通常会兴 发的情景感受,具备了一定的共性特征。
《浪淘沙李煜》课件
2 文学成就
李煜以其深情的诗歌和对爱情的感悟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爱情和苦 难的独特见解,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浪淘沙李煜Leabharlann 简介作品背景《浪淘沙李煜》是李煜创作的一部长词,描绘了他在囚禁期间的心境和对流亡生活的思考。
文学特点
这部作品充满了忧伤和对人生苦难的思考,同时蕴含了对爱情的热望和追求,展示了李煜独 特的艺术风格。
3
文学影响
《浪淘沙李煜》不仅是李煜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和总结
通过本次PPT课件,我们全面了解了李煜及其作品《浪淘沙李煜》的背景、文学特点和主要人物。这部蕴含深 情与思索的作品将继续影响后人,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浪淘沙李煜》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关于《浪淘沙李煜》的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一 起探索李煜的生平事迹、《浪淘沙李煜》的简介,以及这部作品的文学特点 和主要人物。
李煜介绍
1 生平事迹
李煜,北宋末年的文人皇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在位期间,积极治理国家,同 时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主要人物
李煜
《浪淘沙李煜》的主人公,北宋末年的文人皇帝, 是一位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的诗人。
王昭君
李煜的妻子,著名的美女和杰出的文学家,她的存 在给李煜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和思索。
作品分析
1
情感表达
《浪淘沙李煜》表达了李煜对屈辱流亡生活的痛苦、对家园的思念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2
诗歌艺术
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独特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李煜卓越的诗歌艺术。
李煜以其深情的诗歌和对爱情的感悟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爱情和苦 难的独特见解,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浪淘沙李煜Leabharlann 简介作品背景《浪淘沙李煜》是李煜创作的一部长词,描绘了他在囚禁期间的心境和对流亡生活的思考。
文学特点
这部作品充满了忧伤和对人生苦难的思考,同时蕴含了对爱情的热望和追求,展示了李煜独 特的艺术风格。
3
文学影响
《浪淘沙李煜》不仅是李煜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和总结
通过本次PPT课件,我们全面了解了李煜及其作品《浪淘沙李煜》的背景、文学特点和主要人物。这部蕴含深 情与思索的作品将继续影响后人,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浪淘沙李煜》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关于《浪淘沙李煜》的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一 起探索李煜的生平事迹、《浪淘沙李煜》的简介,以及这部作品的文学特点 和主要人物。
李煜介绍
1 生平事迹
李煜,北宋末年的文人皇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在位期间,积极治理国家,同 时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主要人物
李煜
《浪淘沙李煜》的主人公,北宋末年的文人皇帝, 是一位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的诗人。
王昭君
李煜的妻子,著名的美女和杰出的文学家,她的存 在给李煜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和思索。
作品分析
1
情感表达
《浪淘沙李煜》表达了李煜对屈辱流亡生活的痛苦、对家园的思念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2
诗歌艺术
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独特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李煜卓越的诗歌艺术。
《浪淘沙令李煜》课件
《浪淘沙令李煜》课件
CONTENTS
• 李煜简介 • 《浪淘沙令》的创作背景 • 《浪淘沙令》的词意解析 • 《浪淘沙令》的艺术特色 • 《浪淘沙令》的影响与评价
01
李煜简介
李煜生平
01
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 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 号钟隐、莲峰居士。
02
李煜出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 ,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 )。
李煜的词作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 中国词史上的巨匠。
02
《浪淘沙令》的创作背景
南唐的兴衰
01
早期
南唐建立之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当时中国的重要王朝之一。
李煜的祖父李昪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唐国力逐渐强盛。
02 03
中期
李煜的父亲李璟在位期间,南唐经历了一些政治和经济动荡,国力逐渐 衰落。然而,李煜在此时继承了南唐王位,并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 的危局。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总结了全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04
《浪淘沙令》的艺术特色
词的韵律与节奏
总结词
该词的韵律优美,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
详细描述
李煜的《浪淘沙令》采用了传统的词牌格式,每个句子都有固定的韵脚和节奏, 使得整首词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通过平仄和韵律的变化,李煜成功地营造 出一种哀婉、凄凉的气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自己对故国的眷恋和追忆。
李煜在创作《浪淘沙令》时,已经意识到南唐的衰败和宋朝的崛起是不 可逆转的趋势。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奈和悲凉,以及对故 国的深深眷恋。
03
《浪淘沙令》的词意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总结词
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和作者对往昔的追忆。
CONTENTS
• 李煜简介 • 《浪淘沙令》的创作背景 • 《浪淘沙令》的词意解析 • 《浪淘沙令》的艺术特色 • 《浪淘沙令》的影响与评价
01
李煜简介
李煜生平
01
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 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 号钟隐、莲峰居士。
02
李煜出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 ,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 )。
李煜的词作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 中国词史上的巨匠。
02
《浪淘沙令》的创作背景
南唐的兴衰
01
早期
南唐建立之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当时中国的重要王朝之一。
李煜的祖父李昪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唐国力逐渐强盛。
02 03
中期
李煜的父亲李璟在位期间,南唐经历了一些政治和经济动荡,国力逐渐 衰落。然而,李煜在此时继承了南唐王位,并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 的危局。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总结了全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04
《浪淘沙令》的艺术特色
词的韵律与节奏
总结词
该词的韵律优美,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
详细描述
李煜的《浪淘沙令》采用了传统的词牌格式,每个句子都有固定的韵脚和节奏, 使得整首词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通过平仄和韵律的变化,李煜成功地营造 出一种哀婉、凄凉的气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自己对故国的眷恋和追忆。
李煜在创作《浪淘沙令》时,已经意识到南唐的衰败和宋朝的崛起是不 可逆转的趋势。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奈和悲凉,以及对故 国的深深眷恋。
03
《浪淘沙令》的词意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总结词
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和作者对往昔的追忆。
李煜《浪淘沙》 课件
久的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的别离,
更何况这样的别离是如何的“容易”——国家
竟是那样轻而易举的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
加痛吗?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
速,好景一去不复返。
•
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
痛和沧桑。
•
“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
人生际遇:从前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这首词表达惨痛欲绝的国破家
亡的情感,真可谓“语语沉痛,字
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
•
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
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
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
况中来。
•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
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写
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
•
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
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
•
这种从“天上”降到“人间”的
生活巨变,对李煜个人来说,是个悲
剧,但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经历,给李
煜的创作带来了活力。
•
一方面,被囚禁、被侮辱的“人
间”生活,使他的内心极其痛苦,并
得以在创作中极其真实的表现出来,
使作品具有感情上的动人力量;
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
返
罗衾不耐五更寒
•
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
凉孤冷的内心世界
•
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御和忍
浪淘沙 ppt教学课件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流水无情送落花,说明春天已经过 去了,“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 众说纷纭。“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 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 在这里,实际是写自己。自己的人生际 遇如同春天消逝,过去似在天上过着的 帝王生活结束了,如今过着人间的囚俘 生活 。
“天上人间”一句, 颇迷离恍惚,众说 纷纭。其实语出白 居易《长恨歌》: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 见。”“天上人 间”,本是一个专 属名词,并非天上 与人间并列。李煜 用在这里,似指自 已的最后归宿。
•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 《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 世,阅世愈浅则情性愈真,李后主是也。
练习
一、下列对词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正 确的是( B ) A、贪图享乐的贵族形象。 B、失去国土的不幸者的形象。 C、留恋往日生活的君主形象。 D、对春天无限热爱的词人形象。
• “莫”好: 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不能再回 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了,自己的生命 之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 莫凭阑”,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 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
浪淘沙
——李煜
南 唐 后 主 李 煜
李煜
• 李煜(937-978),五 代十国时南唐国君, 宋建隆二年(961年)继 位,史称后主。开宝 八年,国破降宋,俘 至汴京 。
李煜在政治上虽 庸驽无能,但其艺术 才华却非凡。尤以词 的成就最高。内容主 要可分作两类:第一 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 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 和男女情爱,题材较 窄;第二类为降宋后, 李煜因亡国的深痛, 对往事的追忆,富以 自身感情而作,此时 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 过前期。当中的杰作 包括《虞美人》、 《浪淘沙》、《乌夜 啼》皆成于此时。李 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被称为 “千古词帝”。
李煜浪淘沙PPT课件
书 奇 语 ,血 泪 染 成 不 复 加 。 一代词君无愧是,奈何生在帝王家。
➢佛光神韵:
“后主则俨有释伽、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 李煜的信佛佞佛, 贯穿他的整个生命 历程,
❖ 为了提倡佛教,后 主在位期间大力崇 修佛寺,广度僧侣。
❖ 在南唐风雨飘摇、 国库空虚之际,仍 不遗余力地从事扶 持佛教的事业。
➢帝王之象:
❖ 李煜天资敏慧,容貌出 众,“丰额骈齿,一目 重瞳子”,据说,帝舜 是重瞳,因此,后人每 以重瞳的人为帝王之象。
➢ 动乱年代
❖ 李煜出生的时代,正逢中国政治大混乱的局面, 历史上称它为五代十国。
❖ 在中原一带承递唐朝这一正统的是,梁、唐、 晋、汉、周五代,环绕外围是,则是十国。
❖ 嗣位的时候,苟安于江南一
❖ 这种情绪远远超出了自己的 “身世之戚”,有着更普遍、 更广泛的内容,好象包容了 人类所有的悲哀。
无奈《虞美人》: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词人用满江
的春水来比喻满腹 的愁恨,极为贴切 形象,不仅显示了 愁恨的悠长深远。
❖ 而且显示了愁恨的 汹涌翻腾,充分体 现出奔腾中的感情 所具有的力度和深 度。
人 生 无 奈
聚散《相见欢》
❖ 表现的是对人生无常、世事 多变、年华易逝的无可奈何 的种种复杂情绪。
❖ 李煜——这位忍辱偷生的亡国之主终亦有 所感愤,有所爆发。只是,他选择的抗争 方式不是帝王武力式的,而是文人式的。
❖ 笔就是他的利剑!他不再掩饰,而是一任 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奔涌在词中 。
内倾人格下的前期词:
❖ 前期的词风格 绮丽柔靡,不 脱“花间”习 气。
❖ 描写富丽堂皇 的宫廷生活和 风花雪月的男 女情事。
➢佛光神韵:
“后主则俨有释伽、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 李煜的信佛佞佛, 贯穿他的整个生命 历程,
❖ 为了提倡佛教,后 主在位期间大力崇 修佛寺,广度僧侣。
❖ 在南唐风雨飘摇、 国库空虚之际,仍 不遗余力地从事扶 持佛教的事业。
➢帝王之象:
❖ 李煜天资敏慧,容貌出 众,“丰额骈齿,一目 重瞳子”,据说,帝舜 是重瞳,因此,后人每 以重瞳的人为帝王之象。
➢ 动乱年代
❖ 李煜出生的时代,正逢中国政治大混乱的局面, 历史上称它为五代十国。
❖ 在中原一带承递唐朝这一正统的是,梁、唐、 晋、汉、周五代,环绕外围是,则是十国。
❖ 嗣位的时候,苟安于江南一
❖ 这种情绪远远超出了自己的 “身世之戚”,有着更普遍、 更广泛的内容,好象包容了 人类所有的悲哀。
无奈《虞美人》: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词人用满江
的春水来比喻满腹 的愁恨,极为贴切 形象,不仅显示了 愁恨的悠长深远。
❖ 而且显示了愁恨的 汹涌翻腾,充分体 现出奔腾中的感情 所具有的力度和深 度。
人 生 无 奈
聚散《相见欢》
❖ 表现的是对人生无常、世事 多变、年华易逝的无可奈何 的种种复杂情绪。
❖ 李煜——这位忍辱偷生的亡国之主终亦有 所感愤,有所爆发。只是,他选择的抗争 方式不是帝王武力式的,而是文人式的。
❖ 笔就是他的利剑!他不再掩饰,而是一任 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奔涌在词中 。
内倾人格下的前期词:
❖ 前期的词风格 绮丽柔靡,不 脱“花间”习 气。
❖ 描写富丽堂皇 的宫廷生活和 风花雪月的男 女情事。
《浪淘沙》课件(共17张PPT)
“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
“莫”一作“暮”。“莫凭
2 0
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
2 3 六
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 浪
年
淘
级 语
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 沙
文
上 册
“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
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
无限往事,“暮”也暗指词
人人生之暮。两说都可通。
“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
2
0
2
3
六
浪
年
淘
级
沙
语
文
上
册
落 2
0 2 3 六
浪
年
淘
级
沙
语
文
上
花 册
江
2
0 2 3 六 年
山浪 淘
级
沙
语
文
上
册
流
水
2
0
2
3
六
浪
年
淘
级
沙
语
文
上
册
2 0
春去秋来
2
3
六
浪
年
淘
级
沙
语
文
上
册
2
0
2
3
六
浪
年
淘
级
沙
语
文
上
册
是个偏正短语,语出白居易《长恨歌》: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意谓天上的人间,用在这里暗指自己来
日无多,“天上人间”便是最后的归宿。
上阕写了什么?营造了什么意境?
2
0
2 3
•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
《浪淘沙》课件(共18张PPT)
文 上
后
的进步,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祖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册
小
结
2
0
2 3
下课!
六
浪
年
淘
级
沙
语 文
同学们再见!
上
册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9日
以下为备用PPT母版与图标和背景图供使用(原创)
2
0
2
3
六
浪
年浪
淘
级淘
沙
语 沙
文
上
册
2
0
六年级语 文上册此处 可以修改删除23、月明
六 年
南国清秋的凄寒的意境
浪 淘
级
沙
语 文
2.结合李煜的身世,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上
册 (时令,表达方式,意境,写作时间,情感)
异:时令:清秋 ; 暮春
主要表达方式:写景(描写) ; 抒情
同:写作时间:亡国后
意境:凄寒,凄清
情感:囚居生活孤寂,对江南生活的留恋
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0 2 3
有两解:一解为“勿”意思是不要
六 年
凭栏。另一解为“莫”同“暮”,
浪 淘
级
沙
语 文
黄昏,意思是在黄昏凭栏。
上
册
•
那么你赞成哪一种理解,请再
次阅读,想象词境,揣摩词情,谈
谈你的看法。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
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2 1.词人用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与悔恨
之
国家灭亡
君
景 流水落花春去也, 美好
天上人间
已逝
《浪淘沙令》课件(24页)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
文化常识
五更
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夜晚五个时段: 受科技水平和计时手段的限制,我国 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
五更〔gēng〕、五鼓,或称五夜。
课堂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课堂巩固
• 1.对李煜《浪淘沙令》这首词的理解,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前三句, 写词人被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 感到春天将衰残消逝,
词人李煜
壹 词中帝
贰
亡国君
叁
南唐李 后主词
做个词人真绝代
可怜薄bó命作君王
----郭麟(清代诗人)
浪淘沙令大意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景
罗衾|不耐|五更|寒。
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饷xiǎng|贪
欢。
梦
朗诵提示 依据提示, 体会感情
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小组讨论 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始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前后期作品比较,你觉得李煜哪期作品更好?
黛玉道:“作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 虚对的 都对使实得的的,。实〞的对|别流凭虚时水阑的||,容落无,易花限假||见春|江时去设山难也是, 。, 天果上有|人了间奇。 句,连平仄虚实不 香菱笑道:“难怪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 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闻声说‘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 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
来的慨叹。
革新活用
2.试比较一斛珠(李煜前期作品)和《浪淘沙 令》〔李煜后期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的不同。
文化常识
五更
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夜晚五个时段: 受科技水平和计时手段的限制,我国 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
五更〔gēng〕、五鼓,或称五夜。
课堂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课堂巩固
• 1.对李煜《浪淘沙令》这首词的理解,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前三句, 写词人被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 感到春天将衰残消逝,
词人李煜
壹 词中帝
贰
亡国君
叁
南唐李 后主词
做个词人真绝代
可怜薄bó命作君王
----郭麟(清代诗人)
浪淘沙令大意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景
罗衾|不耐|五更|寒。
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饷xiǎng|贪
欢。
梦
朗诵提示 依据提示, 体会感情
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小组讨论 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始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前后期作品比较,你觉得李煜哪期作品更好?
黛玉道:“作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 虚对的 都对使实得的的,。实〞的对|别流凭虚时水阑的||,容落无,易花限假||见春|江时去设山难也是, 。, 天果上有|人了间奇。 句,连平仄虚实不 香菱笑道:“难怪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 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闻声说‘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 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
来的慨叹。
革新活用
2.试比较一斛珠(李煜前期作品)和《浪淘沙 令》〔李煜后期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的不同。
高中语文《浪淘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第十三页,共16页。
笛、箫、笙
——多暗含离别之 苦、相思之情和内 心的孤寂及思乡愁 绪。
1.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关。”
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3.李璟《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 4.赵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高中语文《浪淘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14.05.2023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16页。
第二页,共16页。
•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 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 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 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苟 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 (974年),宋太祖屡次遣 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 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 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 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 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 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 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 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 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2.抓住诗词的意象,领会意象所营造的意境特 征,从而把握其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诗歌意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理解诗词的 思想感情。
4. 体会诗歌感情还要注意抓住那些对表达主题, 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第九页,共16页。
创新活用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 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5.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 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第十四页,共16页。
请从本专题中任选一首词作, 反复诵读,尝试用浅近的文言文 写一则词话,并把你的审美体验 及感悟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第十三页,共16页。
笛、箫、笙
——多暗含离别之 苦、相思之情和内 心的孤寂及思乡愁 绪。
1.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关。”
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3.李璟《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 4.赵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高中语文《浪淘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14.05.2023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16页。
第二页,共16页。
•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 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 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 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苟 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 (974年),宋太祖屡次遣 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 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 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 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 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 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 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 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 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2.抓住诗词的意象,领会意象所营造的意境特 征,从而把握其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诗歌意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理解诗词的 思想感情。
4. 体会诗歌感情还要注意抓住那些对表达主题, 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第九页,共16页。
创新活用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 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5.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 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第十四页,共16页。
请从本专题中任选一首词作, 反复诵读,尝试用浅近的文言文 写一则词话,并把你的审美体验 及感悟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ppt课件
9
4.“莫凭栏”中有的版本是“暮”,你认为“莫”与 “暮”哪一个好?
• “莫”好。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 别时容 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不能再 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了,自己的生命之 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 栏”,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 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莫是一种自我强 制之举,“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
词人正在凢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丌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丌能再回来了自己的生命之春也丌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凢栏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呾对敀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浪 淘 沙 李
煜
1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11
人物形象:
• 全词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囚徒之 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身处囚中思念故国,为亡国、垂 暮极度忧伤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艺术特色:
• 对比。欢乐与痛苦,梦境与现实。 • 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境。
12
13
写作背景:
• 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 “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 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 含思凄惋,未几下世。”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 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 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词牌来历:
•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 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 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 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 《浪淘沙漫》,是别格。
4.“莫凭栏”中有的版本是“暮”,你认为“莫”与 “暮”哪一个好?
• “莫”好。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 别时容 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不能再 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了,自己的生命之 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 栏”,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 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莫是一种自我强 制之举,“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
词人正在凢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丌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丌能再回来了自己的生命之春也丌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凢栏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呾对敀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浪 淘 沙 李
煜
1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11
人物形象:
• 全词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囚徒之 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身处囚中思念故国,为亡国、垂 暮极度忧伤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艺术特色:
• 对比。欢乐与痛苦,梦境与现实。 • 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境。
12
13
写作背景:
• 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 “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 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 含思凄惋,未几下世。”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 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 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词牌来历:
•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 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 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 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 《浪淘沙漫》,是别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
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 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2)上片写梦醒前后两种境界。运用了倒叙的 手法: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 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 这是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 衬而已。
3.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中“莫”与“暮”的选用哪个好?
“莫”好: A、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 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 家不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 了,自己的生命之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 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阑”,表达了词人 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 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B、“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 之情。
“暮”好:
A、这个意象与全词的意境更加契合,传达出 现实的凄凉。 B、与下文衔接更恰当。正因为暮色茫茫,所 以放眼望去才会“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难”。
4、如何理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 人间”?
词的末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 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 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暗 示词人一生即将结束。
浪淘沙令
李煜
介绍作者
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是末位 帝王,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他的父 亲李璟,世称为中主。李煜25岁即位南唐国君。 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 岌可危,他却委曲求全,纵情声色,公元975 年,在他39岁时,南唐终于被北宋所灭,李煜 被宋军俘虏,他从南唐都城金陵被解押到宋都 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 派人赐毒酒而死。
提示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 益 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 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 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 叹。
分析鉴赏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运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
运用了白描手法。 “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一方面以声写静, 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以雨滴声声写 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 内心的悲凉。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 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分析:“梦里不知身是别与惜春,表现 惨痛欲绝的国亡家破的感情。
艺术特色
1、对比
欢乐与痛苦,天上与人间,梦境与现 实。 2、倒叙 先写梦醒,再写梦境。
朗读
• 乌夜啼 • 林花谢了|春红, •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分析
这首词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林花谢了春红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暮春 伤春惜花之情
前期: 艳情闲愁 风格柔美缠绵
后期: 怀故伤今 风格沉郁凄怆
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预习检查:
注音:
1、潺潺:chán 2、阑珊:lán shān
词语解释:
1、阑珊:衰残、凋落。 2、罗衾:丝绸被子。 3、不耐:忍受不了。 4、一饷:片刻,一会儿。
•
浪淘沙令
李煜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 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 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 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梦醒后,只听) 门帘外传来滴滴答答 的细雨声,浓郁的春意将要凋残了。薄薄的 丝绸被已使人耐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在梦 里竟然忘记了自己已身为俘虏,这才有了片 刻的欢愉。 独自一人不要倚栏远望,辽阔的南唐大 好河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 艰难了。落花随流水而去,春天将要结束, 今昔对比,真是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分析
说说“太匆匆”的多层次含义。 “太匆匆”,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 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 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 林 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也糅合了对人生苦 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
分析
用同样的方式解说“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袭, 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 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 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 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慨。
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 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2)上片写梦醒前后两种境界。运用了倒叙的 手法: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 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 这是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 衬而已。
3.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中“莫”与“暮”的选用哪个好?
“莫”好: A、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 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 家不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 了,自己的生命之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 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阑”,表达了词人 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 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B、“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 之情。
“暮”好:
A、这个意象与全词的意境更加契合,传达出 现实的凄凉。 B、与下文衔接更恰当。正因为暮色茫茫,所 以放眼望去才会“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难”。
4、如何理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 人间”?
词的末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 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 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暗 示词人一生即将结束。
浪淘沙令
李煜
介绍作者
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是末位 帝王,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他的父 亲李璟,世称为中主。李煜25岁即位南唐国君。 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 岌可危,他却委曲求全,纵情声色,公元975 年,在他39岁时,南唐终于被北宋所灭,李煜 被宋军俘虏,他从南唐都城金陵被解押到宋都 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 派人赐毒酒而死。
提示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 益 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 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 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 叹。
分析鉴赏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运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
运用了白描手法。 “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一方面以声写静, 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以雨滴声声写 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 内心的悲凉。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 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分析:“梦里不知身是别与惜春,表现 惨痛欲绝的国亡家破的感情。
艺术特色
1、对比
欢乐与痛苦,天上与人间,梦境与现 实。 2、倒叙 先写梦醒,再写梦境。
朗读
• 乌夜啼 • 林花谢了|春红, •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分析
这首词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林花谢了春红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暮春 伤春惜花之情
前期: 艳情闲愁 风格柔美缠绵
后期: 怀故伤今 风格沉郁凄怆
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预习检查:
注音:
1、潺潺:chán 2、阑珊:lán shān
词语解释:
1、阑珊:衰残、凋落。 2、罗衾:丝绸被子。 3、不耐:忍受不了。 4、一饷:片刻,一会儿。
•
浪淘沙令
李煜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 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 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 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梦醒后,只听) 门帘外传来滴滴答答 的细雨声,浓郁的春意将要凋残了。薄薄的 丝绸被已使人耐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在梦 里竟然忘记了自己已身为俘虏,这才有了片 刻的欢愉。 独自一人不要倚栏远望,辽阔的南唐大 好河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 艰难了。落花随流水而去,春天将要结束, 今昔对比,真是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分析
说说“太匆匆”的多层次含义。 “太匆匆”,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 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 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 林 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也糅合了对人生苦 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
分析
用同样的方式解说“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袭, 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 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 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 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