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李煜(唐诗宋词)
宋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拼音及解释
19882)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làng táo shā lìng lián wài yǔ chán chán
别时容易见时难。
7.凭栏:靠着栏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
8.江山:指南唐河山。
间。
帘外雨潺潺,
Hale Waihona Puke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春意阑珊,
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衾不耐五更寒。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
一晌贪欢。
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
别时容易见时难。
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
流水落花春去也,
帘外雨潺潺,
2.潺潺:形容雨声。
春意阑珊,
3.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罗衾不耐五更寒。
4.罗衾(qī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不暖”。
一晌贪欢。
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独自莫凭栏,
6.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xi 无限江山,
ǎ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十国时期 李煜 《南唐二主词》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词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
李煜唐诗《浪淘沙》
李煜唐诗《浪淘沙》李煜唐诗《浪淘沙》《浪淘沙》唐教坊曲,又称作《浪淘沙令》。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煜唐诗《浪淘沙》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前言】《浪淘沙·帘外五更风》最早见于宋代的《草堂诗余》,词作者为无名氏。
宋代至明代大多文人以为此词作者为欧阳修,清代至近代有个别学者推断此词是李清照为亡夫赵明诚所作,但没有翔实证据证明为李清照所作,所以权威学者如王学初等将此词划为李清照存疑词。
这词写得极其凄惋,感伤成分浓厚,可是读后并不感到消沉颓丧,反而被其流注于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引起共鸣,寄予同情。
一方面,与专主情致的悼亡之作有关。
这类作品,因受题材—家常琐细,写法—今昔相比的制约,类多追思往事,叙写梦境,或表哀思,或诉衷肠,字字句句,无不从肺腑中出,以是感情真挚深厚,语调委婉低回,故尔极饶情致,扣人心弦。
【注释】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又称作《浪淘沙令》,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②画楼:华丽的楼阁。
③拨火:因为篆香燃过后成香灰,必须拨除香灰避免断了火路。
④宝篆[zhuàn]:即篆香,一种香屑萦回象篆文一样的香。
黄庭坚《画堂春》:“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⑤紫金峰:即钟山,在今南京中山门外。
⑥雨润烟浓:是指水蒸汽腾腾,雾气浓郁。
⑦罗襟:意指罗襦的前襟。
⑧弹:挥洒。
征鸿:即大雁。
【翻译】五更时分一阵凄风从帘外吹进来,把我从梦中惊醒过来。
要想重新登上画楼却不知道该与谁一道?记得当年无聊的用玉钗拨弄香火,如今宝篆香已经燃烧殆尽。
回首看向窗外的紫金山峰,水汽腾腾烟雾缭绕,看不到山的本来面目。
看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人却在半醒半醉之间。
罗襦襟前还留着国破夫亡的的泪水,抚去这些把它们交付给远飞的大雁。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译文|赏析《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作品,这首词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及注释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音xiǎng)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⑨凭栏:靠着栏杆。
⑩江山:指南唐河山。
赏析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宋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拼音及解释
chūn yì lán shān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luó qīn bù nài wǔ gēng hán
罗衾不耐五更寒。
mèng lǐ bù zhī shēn shì kè
yī shǎng tān huān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dú zì mò píng lán
wú xiàn jiāng shān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làng táo shā lìng
lián wài yǔ chán chán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lián wài yǔ chán chán
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梦里不知身是客,
6.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xiǎng)”。 一晌贪欢。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独自莫凭栏,
7.凭栏:靠着栏杆。
无限江山,
8.江山:指南唐河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十国时期 李煜 《南唐二主词》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词
1.浪淘沙令: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卖花声》等。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潺潺:形容雨声。
帘外雨潺潺,
3.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春意阑珊,
4.罗衾(qī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罗衾不耐五更寒。
一晌贪欢。
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原文及翻译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原文及翻译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系列:宋词三百首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2潺潺:形容雨声。
3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4罗衾(音亲):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6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赏析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所写情事与此差同。
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
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两说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
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
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
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
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
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
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
宋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拼音及解释整理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穷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门帘别传来雨声潺潺,
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要迷梦中忘掉本身是羁旅之客,
才干享用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眺望远方,由于想到旧时具有的无穷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穷伤感.
5.身是客(xiǎ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7.凭栏:靠着栏杆.
8.江山:指南唐河山.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穷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路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二、词句解释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十国时期李煜《南唐二主词》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
1.浪淘沙令:唐教坊曲,别名《浪淘沙》、《卖花声》等.
2.潺潺:描述雨声.
3.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4.罗衾(qī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之杨若古兰创作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穷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
.
,.
,,
.
,.
一、原文译文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意思_全诗赏析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出自南唐诗人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喜欢。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
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所写情事与此差同。
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
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两说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
“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
其实语出《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
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
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
这对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
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
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
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
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
宋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拼音及解释整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làng táo shā lìng lián wài yǔ chán chán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lián wài yǔ chán chán chūn yì lán shān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 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二、词句解释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十国时期 李煜 《南唐二主词》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词
1.浪淘沙令: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卖花声》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潺潺:形容雨声。 3.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4.罗衾(qī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罗衾不耐五更寒。
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梦里不知身是客,
6.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xiǎng)”。 一晌贪欢。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独自莫凭栏,
7.凭栏:靠着栏杆。
无限江山,
8.江山:指南唐河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bié shí róng yì jiàn shí nán
别时容易见时难。
liú shuǐ luò huā chūn qù yě tiān shàng rén jiān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 上 人间。
一、原文译文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十国时期 李煜 《南唐二主词》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词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 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 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五代)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
一个人不要倚着栏杆远眺,昔日的无限江山已不再是南唐河山;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
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注释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罗衾(音qīn):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音xiǎ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凭栏:靠着栏杆。
江山:指南唐河山。
创作背景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赏析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暮春时分,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雨,洒扫着寂寞零落的残春。
囚居之人,独自流年,已是无言的况味;落花时节,风雨飘零;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
“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
古诗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翻译赏析
古诗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翻译赏析《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翻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时最好不要在高楼上依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鉴赏】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
“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
《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
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
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
宋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拼音及解释整理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làng táo shā lìng lián wài yǔ chán chán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lián wài yǔ chán chán chūn yì lán shān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luó qīn bù nài wǔ gēng hán
罗衾不耐五更寒。
mèng lǐ bù zhī shēn shì kè
yī shǎng tān huān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 晌 贪欢。
dú zì mò píng lán wú xiàn jiāng shān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春意阑珊,
3.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罗衾不耐五更寒。
4.罗衾(qī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 梦里不知身是客,
暖”。
一晌贪欢。
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独自莫凭栏,
6.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xiǎ 无限江山,
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别时容易见时难。
天上人间。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 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二、词句解释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十国时期 李煜 《南唐二主词》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词
1.浪淘沙令: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卖花声》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等。
帘外雨潺潺,
2.潺潺:形容雨声。
bié shí róng yì jiàn shí nán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鉴赏及译文参考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鉴赏及译文参考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鉴赏及译文参考《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
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
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
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注释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罗衾(音qīn):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音xiǎ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凭栏:靠着栏杆。
江山:指南唐河山。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暮春时分,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雨,洒扫着寂寞零落的残春。
囚居之人,独自流年,已是无言的况味;落花时节,风雨飘零;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
浪淘沙令的诗词原文
浪淘沙令的诗词原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解析与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后期词作中的经典之作。
先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一上来就描绘了一个很有画面感的场景。
帘外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呢,这雨声就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春意阑珊”,春天都快没了,这就给人一种很衰败、很凄凉的感觉。
就好像是在说,美好的东西都在渐渐消逝,和李煜当时的处境很像哦。
“罗衾不耐五更寒”,他盖着丝绸做的被子,可是还是抵挡不住五更天的寒冷。
这里的五更寒,可能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冷,更多的是心里的那种凄凉感。
国家没了,自己成了阶下囚,心里哇凉哇凉的,再好的被子也暖不了啊。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两句特别有意思。
在梦里的时候啊,他都忘记自己已经是个俘虏了,还在那儿贪恋着短暂的欢乐时光呢。
就像我们有时候做美梦,在梦里啥烦恼都没有,可一醒来就被残酷的现实打回原形。
李煜也是这样,梦是他逃避现实的一个小港湾,可这个港湾也只是暂时的。
下阕“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他说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别去靠着栏杆看远方啊,因为远方那是他曾经拥有的无限江山啊。
现在看着,只能是徒增伤感。
就好比你以前有个超级大的玩具城堡,现在城堡没了,你再看到城堡原来的地方,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儿。
“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句很直白,但是又特别深刻。
离开自己的国家很容易,可再想见到就难如登天了。
就像我们有时候和一些好朋友分别,以为很快就能再见,结果因为各种原因,再见的时候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李煜这里是和自己的国家分别,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啊。
最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流水带着落花走了,春天也彻底没了,这就象征着他的国家、他的美好生活都一去不复返了。
“天上人间”,有一种巨大的落差感,以前在天上,现在在人间,以前是皇帝,现在是俘虏,这种变化真的是让人感叹不已啊。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鉴赏及译文参考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鉴赏及译文参考导读: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鉴赏及译文参考《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
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
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
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注释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罗衾(音qīn):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音xiǎ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凭栏:靠着栏杆。
江山:指南唐河山。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暮春时分,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雨,洒扫着寂寞零落的残春。
囚居之人,独自流年,已是无言的况味;落花时节,风雨飘零;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
《浪淘沙令》李煜
《浪淘沙令》李煜《浪淘沙令》李煜《浪淘沙令》李煜1《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
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
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
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注释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罗衾(音qīn):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音xiǎ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凭栏:靠着栏杆。
江山:指南唐河山。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暮春时分,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雨,洒扫着寂寞零落的残春。
囚居之人,独自流年,已是无言的况味;落花时节,风雨飘零;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
“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
【经典诗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的意思: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出自南唐后主李煜词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浪淘沙令①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⑦,无限江山⑧,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浪淘沙令: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xiǎng)”。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⑦凭栏:靠着栏杆。
⑧江山:指南唐河山。
参考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赏析:《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
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宋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拼音及解释整理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làng táo shā lìng
lián wài yǔ chán chán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lián wài yǔ chán chán chūn yì lán shān
二、词句解释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十国时期 李煜 《南唐二主词》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词
1.浪淘沙令: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卖花声》等。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潺潺:形容雨声。
帘外雨潺潺,
3.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春意阑珊,
4.罗衾(qī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罗衾不耐五更寒。
5.身是客:指被拘汴京,(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饷(xiǎng)”。 一晌贪欢。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独自莫凭栏,
7.凭栏:靠着栏杆。
无限江山,
8.江山:指南唐河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luó qīn bù nài wǔ gēng hán
罗衾不耐五更寒。
mèng lǐ bù zhī shēn shì kè
yī shǎng tān huān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 晌 贪欢。
dú zì mò píng lán
wú xiàn jiāng shān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bié shí róng yì jiàn shí nán
别时容易见时难。
liú shuǐ luò huā chūn qù y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解读
“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 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 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 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 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 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
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
• 后主之词,真所谓血书者也。 ——王国维
做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做君王。
——清代诗人 郭麟
浪淘沙
李 煜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加入节奏、重音再读诗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的词现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 窄; 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 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 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 期。
创作背景
《浪淘沙》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 禁时所作,李煜因为经历了亡国之痛,背 井离乡之苦,寄人篱下之辱,在无眠之夜, 因为无人陪伴,独自站在阁楼之上,手扶 栏杆,面对以往大好河山,不免回想过去, 在感悟人生之时,作下此词。
结合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 1、潺潺:形容雨声。 2、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 3、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 4、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5、一饷(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 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 6、莫凭栏:身依栏杆,凭栏远眺
请您欣赏
•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 时的欢喜。 •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 边的旧日江山。 •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 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 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复习旧知
• • • • • 《守岁》—宋.苏轼 《饮酒》其八—晋.陶渊明 《闺怨》—唐.王昌龄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亡国君,词中帝 走近作者
李煜(公元937--978),初 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
主李璟第六子,世称南唐后主或李后 主。李煜 25岁即位南唐国君。当他 即位之时,南唐形势岌岌可危,宋太 祖曾屡次遣人招其北上,均辞不去, 不是托病拖延北上,就是进贡乞求苟 延残喘,在他39岁时,南唐终于被北 宋消灭,李煜被宋军俘虏,他从南唐 都城金陵被押到宋都汴京,开始了他 的囚徒生涯,并封他为“违命候”七 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 在宴会上下药将他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