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糖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摘要】脑动脉管腔阻塞或者狭窄能够导致脑局部的血流量突然中断或者减少,从而出现缺血性中风,其是一种脑供氧及供血均减少的病理情况,并能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继发性血管内皮损伤等情况出现。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人们对对中医药认识的加深,采用中药及针灸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逐渐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及患者的认可。

因此,加速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开发合理、高效的中医药针剂及中成药,并配合康复及针灸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发病诱因;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R5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1-0015-02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drug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Cheng XinwangChongqing Xiushan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 People's Hospital,Xiushan,Chongqing 409900,China【Abstract】The occlusion or stenosis of the cerebral artery can lead to the sudden interruption or decrease of the blood flow in the brain,which leads to ischemic stroke.This condition is a pathological condition in which the brain oxygen supply and blood supply are reduced,and it can also lead to the autonomic nerve dysfunction and secondary 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of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on stroke patients has gradually been recognized by the majority of clinical workers and patients.Therefore,it is urgent and a long way to accelerate the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velop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nd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and treat stroke patients with rehabilitation and acupuncture therapy.【Key words】Ischemic stroke;Pathogenesis;Predisposing factors;Drug therapy1.缺血性脑卒中病发机制和发病诱因1.1 缺血性脑卒中病发机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理主要为由于机体脑动脉管腔堵塞或者狭窄,进而导致脑局部的血流量突然中断或者减少,造成脑组织供血、供氧和供能减少而引起一系列器官受损的病理状态,该情况能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继发性血管内皮损伤;若持续一定时间,则将导致缺血区的脑组织细胞死亡,即脑梗死。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措施探讨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措施探讨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干预措施探讨发表时间:2020-11-19T03:21:21.92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0期作者:兰琳曾天芳张憾吴亚婷[导读] 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干预措施。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干预措施。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发生并发症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发症分布情况,探讨并发症的干预措施及效果。

结果:(1)分布:38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出血,其中溶栓后出血转化者3例,皮肤黏膜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4例,鼻出血5例,牙龈出血9例,血尿2例。

发生过敏的患者中,轻度6例,中度1例。

(2)经过及时干预后,35例患者的并发症均痊愈,溶栓后出血转化者3例死亡。

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最多的是出血,及时给予干预,尽早给予处理,在减少并发症带来的损害中可起着积极的作用。

后效果良好。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并发症;预后【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0-0034-02Clinical intervention on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tepl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Lan Lin, Zeng Tianfang, Zhang Han, Wu Yating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hengdu No.2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61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of ateplas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9, 38 stroke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who were treated b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tepl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complications and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effects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1) distribution: among the 38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the highest incidence was bleeding, including 3 cases of thrombolytic conversion, 6 cases of skin mucosal bleeding, 4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5 cases of epistaxis, 9 cases of gingival bleeding, 2 cases of hematuria. Among the allergic patients, 6 were mild and 1 was moderate. (2)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3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is hemorrhage. Timely interven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reducing the damage caused by complications.【Key words】Acute ischemic stroke; Ateplase; Complications; Prognosis脑卒中已跃升至人类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给家庭、社会及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方法,它为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提供了可能,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流,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1-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材料浅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材料浅析]

重点资料
7
溶栓的必要性
1、脑血管闭塞后,体内纤溶系统激活,闭塞 血管44%~75%可自然再通。
2、再通时间:发病后数小时~数天。高峰期: 发病后3~4天。
3、此时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已出现不可逆损 害,因此促进血栓溶解,恢复脑血流,挽 救尚未形成永久损害的脑组织是治疗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
重点资料
重点资料
15
并发症
3、再梗死:AMI溶栓后发生再梗几率为15 %~2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梗几率不 清楚。机制不清,抗凝剂能否预防再梗尚 不清楚。
重点资料
16
静脉溶栓的护理
1、溶栓前准备 1)病情评估(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变化) 2)抽血(急查血常规、血型、血糖、凝 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 维蛋白原和电解质 ) 3)建立静脉通道(选择血管: 避开下肢深 静脉栓塞、粗大、直或深静脉)采用留置 针 4)心电监护
10
禁忌症
1.治疗前发现患者有颅内出血的证据; 2.治疗前怀疑患者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3.近期(3个月内)颅内或脊柱内的手术、严
重的头部外伤或曾有脑卒中病史; 4.颅内出血的病史;
重点资料
11
禁忌症
5.治疗前血压不能得到控制(SBP>180mmHg 或DBP>110mmHg)
6.脑卒中发生时伴癫痫发作; 7.活动性的内出血; 8.颅内新生物: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9.已知有出血素质。
4)在静脉输液中,应有专人守护,应保持静 脉通路绝对通畅,控制静脉输液速度,并 在30min输注完毕。
重点资料
22
静脉溶栓的护理
重点资料
20
静脉溶栓的护理
3、溶栓时的观察及护理 1)给病人取头低位,保护好病人的头颅,减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及诊疗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及诊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及诊疗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丹参与丹参多酚酸—急性脑缺血治疗研究 (1)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重塑研究进展 (3)《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最新解读 (7)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策略与中药注射剂应用 (9)脑血管病的救治策略与用药 (1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策略 (13)脑梗塞血运重建策略的评价 (15)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 (17)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 (19)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21)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策略 (23)缺血性脑卒中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新药物靶点的展望 (25)女性卒中的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 (27)丹参与丹参多酚酸—急性脑缺血治疗研究1.丹参中作用最强的有效成分是()A.丹酚酸AB.丹酚酸BC.丹酚酸CD.丹酚酸DE.丹参多酚酸参考答案:A2.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丹参的质量评价标准中,丹酚酸B的含量不得少于多少()A.0.1%B.0.5%C.1.0%D.2.0%E.3.0%参考答案:E3.丹参的应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哪本历史文献()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日华子本草》D.《妇人明理论》E.《本草纲目》参考答案:A4.发现丹参中首个水溶性成分的时间是()A.1934年B.1980sC.1984年D.1988年E.1993年参考答案:B5.丹参多酚酸的药理作用机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抗血小板聚集及凝集B.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C.抑制细胞凋亡和保护神经元D.促进细胞凋亡E.促进损伤后血管及神经元增殖参考答案:D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重塑研究进展1.神经重塑不包括以下哪部分()A.基因表达改变B.轴突生长C.突触不可再生D.大脑网络重组E.神经元再生参考答案:C2.关于缺血性脑卒中与神经重塑过程,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缺血性脑卒中不能诱导轴突发芽或生长B.轴突生长通常在缺血性脑卒中后30天会出现C.轴突生长形成的皮质回路可以在缺血后立即观察到D.卒中可诱导对侧运动皮层轴突发芽,进入同侧梗死周围皮层、对侧纹状体、红核等E.卒中只能诱导与梗死部位相邻的皮层中的轴突发芽,不能涉及同侧皮层参考答案:D3.1990年-2019年缺血性卒中年龄标化的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是()A.中国和印度B.美国和印度C.印度与埃及D.美国与埃及E.中国与埃及参考答案:E4.神经重塑主要发生在卒中后的哪个时期()A.慢性期B.超急性期C.急性期D.亚急性期E.稳定期参考答案:D5.在轴突生长过程中,表达上调的信号有()A.Nogo-AB.NgRC.RhoAD.ROCKE.BDNF参考答案:E星形胶质细胞CX43、半通道及缝隙连接对脑缺血性神经炎性反应调控及丹参多酚酸的干预1.AMPK/mTOR/ULK1通路在自噬中的主要作用是()A.抑制自噬B.控制基因表达C.促进细胞分裂D.激活自噬E.维持细胞稳态参考答案:D2.半通道是由多少个Cx43蛋白质构成的六聚体()A.4个B.5个C.6个D.7个E.8个参考答案:C3.缝隙连接(GJ)主要作用是什么()A.神经细胞传导B.细胞间物质交流与通讯C.神经元修复D.血管生成E.能量代谢参考答案:B4.丹参中活血作用最强且含量最高的水溶性化合物是()A.丹酚酸AB.丹酚酸BC.丹酚酸CD.丹酚酸DE.丹参酮参考答案:B5.丹酚酸B(SalB)的主要作用不包括哪一项()A.改善微循环B.抗炎C.促凝D.抗氧化E.对缺血性卒中有保护作用参考答案:C《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最新解读1.根据2022版指南,对于既往未接收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多少mmHg以上,建议启动降压治疗?A.120B.130C.140D.150E.160参考答案:C2.卒中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有多少?A.<40%B.<50%C.<60%D.>70%E.>90%参考答案:D3.对于非心源性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使用的预防卒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药物是什么?A.口服抗血小板药物B.抗凝药物C.溶栓药物D.钙通道阻滞剂E.利尿剂参考答案:A4.对于具有活动能力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在急性期后,推荐的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长应为?A.每周至少1次,每次至少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B.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10分钟的有氧运动C.每周至少3-4次,每次至少1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D.每周至少5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E.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2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参考答案:C5.筛查隐源性卒中的栓子来源的金标准是()A.经胸超声心动图B.心电图筛查C.血液检测D.颈部血管超声E.食道超声心动图参考答案:E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策略与中药注射剂应用1.下列哪项不属于丹参多酚酸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A.有效减少脑梗死面积B.选择性增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脑血流C.促进神经功能恢复D.不能联合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E.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参考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痰热腑实的常用药()A.瓜蒌B.胆南星C.大黄D.芒硝E.黄芪参考答案:E3.生地用于治疗阳闭时,其作用是()A.凉血清热B.清肝熄风C.育阴潜阳D.使火降风熄,则气血下归E.益气养血参考答案:A4.关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用药安全,说法错误的是()A.一次一支,一日一次B.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0滴及以上C.药液配置后,应在4小时内用完D.不宜与藜芦及其制剂同时使用E.在静脉输液时,建议选择精密输液器参考答案:B5.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A.高血压B.高血糖C.血脂紊乱D.动脉粥样硬化E.炎症参考答案:D脑血管病的救治策略与用药1.目前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是()A.糖尿病B.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心肌梗死D.高血压E.脑卒中参考答案:E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风病的危险因素()A.高血压B.糖尿病C.体力活动过多D.吸烟E.肥胖参考答案:C3.中风病痰热内闭清窍证的治法是什么()A.熄风化痰,活血通络B.清热化痰,醒神开窍C.平肝熄风,清热泻火D.益气活血,养阴通络E.益气回阳,固脱参考答案:B4.在中风病的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治则是什么()A.活血化瘀B.益气养阴C.检测和支持D.熄风通络E.清热化痰参考答案:C5.下列哪种中成药适合在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应用()A.参麦注射液B.醒脑静注射液C.刺五加注射液D.脉络宁注射液E.丹参多酚酸注射液参考答案: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策略1.STAIR推荐意见中提出,卒中病理的级联瀑布反应涉及多重途径,可能需要哪种策略进行有效调控()A.单一机制药物B.手术治疗C.联合多种药理作用的药物D.增加药物剂量E.延长治疗时间参考答案:C2.缺血性卒中全流程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不包括()A.公众教育卒中一级预防B.院内急性期救治C.院内二级预防D.门诊复查卒中后认知等功能障碍识别与管理E.长期康复卒中三级预防参考答案:C3.关于不同类型患者采取不同降脂方案,说法错误的是()A.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给予低强度他汀治疗B.合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C.极高危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LDL-C仍高于1.8 mmol/L,推荐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D.若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后,LDL-C 水平仍未达到目标水平,推荐联合使用PCSK9 抑制剂治疗以预防 ASCVD 事件发生E.他汀不耐受者,根据LDL-C水平目标值,可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或依折麦布参考答案:A4.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什么作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之一()A.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率B.提升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C.降低癌症死亡率D.推广疫苗接种E.扩大慢性病筛查范围参考答案:B5.大脑中动脉M2或M3段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h内进行哪种治疗方法()A.动脉溶栓B.静脉溶栓C.机械取栓D.保守治疗E.抗血小板治疗参考答案:C脑梗塞血运重建策略的评价1.首要DNT的时间目标是()A.≥50%患者在60分钟内溶栓B.≥50%患者在55分钟内溶栓C.≥50%患者在50分钟内溶栓D.≥50%患者在45分钟内溶栓E.≥50%患者在40分钟内溶栓参考答案:A2.脑梗塞治疗策略不包括()A.静脉溶栓B.动脉溶栓C.促进血小板聚集D.抗凝E.改善侧支循环参考答案:C3.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首次分离得到丹参多酚酸的时间是()A.上世纪80年代B.上世纪90年代C.2000年D.2001年E.2010年参考答案:A4.对于轻型卒中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启动哪种治疗对预防90天内的早期卒中复发有益?A.单一阿司匹林治疗B.单一氯吡格雷治疗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D.替罗非班治疗E.抗凝治疗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检查应在静脉溶栓前进行()A.基线心电图B.血糖测定C.肌钙蛋白评估D.胸片检查E.血小板计数参考答案:B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1.下列哪项不是AIS核心理论——挽救缺血半暗带的基础()A.局部血流B.组织氧分压C.全脑血流D.时间窗E.组织窗参考答案:C2.AIS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内,rt-PA的使用剂量是多少()A.0.6mg/kgB.0.7mg/kgC.0.8mg/kgD.0.9mg/kgE.1.0mg/kg参考答案:D3.关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ECASS分型,说法错误的是()A.HI1沿梗死灶边缘小点状出血B.HI2 :梗死区内片状无占位效应出血或多个融合的点状出血C.PH1: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轻微占位效应的出血D.HI3由HI4.HI2共同组成E.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明显占位效应的出血或远离梗死灶的出血参考答案:D5.丹酚酸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其主要的药效学特点?A.抑制细菌生长B.单纯抗氧化作用C.通过改善侧支循环、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保护血脑屏障、改善线粒体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一系列作用机制D.单一改善线粒体功能E.仅具有抗炎效果参考答案:C6.丹酚酸在AIS治疗中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改善侧枝循环B.抗炎、抗氧化C.抑制肿瘤细胞生长D.保护血脑屏障E.抗血栓形成参考答案:C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1.WAKE-UP试验中,对于醒后卒中患者,如果MRI显示DWI-FLAIR不匹配,推荐使用哪种治疗()A.血管内机械取栓B.口服抗血小板药物C.阿替普酶静脉溶栓D.安慰剂E.抗凝治疗参考答案:C2.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哪个区域与神经功能缺失加重和恢复密切相关()A.梗死核心区B.缺血半暗带C.良性缺血区D.静脉系统E.动脉系统参考答案:B3.对于醒后卒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距最后正常时间远超(),MRI显示DWI-FLAIR不匹配,且不适合或未计划进行机械取栓,指南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0.5hB.1.5hC.2.5hD.3.5hE.4.5h参考答案:D4.脑梗死静脉溶栓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主要作用机制不包括()A.增加出血风险B.改善脑部微循环C.减轻神经元损伤D.抗氧化应激E.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参考答案:A5.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疑似脑出血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A.立即给予6-8个单位血小板输注B.血液科会诊,注意目前的凝血功能C.停止溶栓药物输注,立即抽血进行检查,立即行平扫头颅 CT 检查D.立即给予ε-氨基己酸4-5g静脉注射E.有关外科和/或内科治疗需要商讨共同决定参考答案:C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1.有研究表明,有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占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比例是()A.9.9%B.0.26%C.>50%D.0.8%E.10%参考答案:C2.关于低NIHSS评分ASI-LVO症状进展的病理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梗死灶扩大B.开始侧枝循环良好,紧跟着侧枝循环衰竭,症状加重C.再发梗死D.梗死灶缩小,远端大血管闭塞E.栓子逃逸会导致失语参考答案:D3.丹酚酸的作用机制不包括()A.抗炎B.促进血小板凝集C.抗氧化D.抗凋亡E.保护神经单元参考答案:B4.建议NIHSS评分为()时候进行影像学检查,可筛查出90%的LVOA.≥1分B.≥2分C.≥3分D.≥4分E.≥5分参考答案:B5.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动脉闭塞而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NIHSS评分()时可考虑动脉取栓治疗A.≥6分B.<6分C.>5分D.≤5分E.>7分参考答案:B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策略1.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中,关于诊断和评估的下列哪个步骤描述不准确()A.按照诊断流程处理疑似脑卒中患者B.对疑似脑卒中患者无需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C.进行必要的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并尽量缩短检查时间D.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应持续心电监测E.使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参考答案:B2.导致脑血管疾病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是()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C.脑血管性痴呆D.卒中E.高血压脑病参考答案:D3.以下关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主要通过单一靶点干预发挥药效B.丹参多酚酸无法改善微循环和侧支循环C.丹参多酚酸不具备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D.丹参多酚酸能改善脑部循环、保护脑神经和抗血栓形成E.丹参多酚酸无法保护血脑屏障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参考答案:D4.AHA/ASA建议超过多少比例的静脉溶栓患者DNT应缩短至60分钟以内()A.30%B.40%C.50%D.60%E.70%参考答案:C5.2018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多少()A.10%B.15%C.20%D.22%E.30%参考答案:D缺血性脑卒中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新药物靶点的展望1.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什么引起的?A.脑出血B.动脉粥样硬化C.脑部肿瘤D.脑炎E.癫痫参考答案:B2.在缺血性脑卒中中,低氧状态主要激活哪种细胞?A.神经元B.星形胶质细胞C.少突胶质细胞D.小胶质细胞E.内皮细胞参考答案:D3.豨莶草最早记载于我国哪本医术()A.《唐本草》B.《本草纲目》C.《本草图经》D.《本草蒙筌》E.《中国药典》参考答案:A4.国家卒中登记数据显示,卒中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为多少?A.5.9%B.10.9%C.13.4%D.14.7%E.19.1%参考答案:D5.以下哪项不是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重点?A.溶栓治疗B.抗栓治疗C.改善脑循环D.切除梗死脑组织E.脑保护治疗参考答案:D女性卒中的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1.根据中医理论,女子多少岁进入绝经期()A.35岁B.42岁C.49岁D.56岁E.63岁参考答案:C2.女性卒中的死亡率在女性死因中排名第几()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E.第五参考答案:C3.偏头痛与先兆脑卒中关系的可能机制不包括()A.遗传倾向B.内皮功能障碍C.神经传递功能障碍D.凝血异常E.经卵圆孔未闭的反常栓塞参考答案:C4.雌激素对人体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雌激素对血管有抗氧化作用B.雌激素使NO生物利用度增高C.雌激素使氧自由基产生升高D.内源性雌激素有利于维持绝经前妇女的正常血压E.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影响血压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是妊娠期的生理变化之一()A.全身血管收缩与静脉阻滞B.血液动力学与血管系统保持稳定C.凝血系统呈现低凝状态D.全身血管舒张与静脉瘀滞E.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参考答案:D。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综述论文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综述论文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综述阎泰榤医学院 07级中西医临床〔3〕班 1【摘要】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与致残率均较高,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

近年来,国外普遍开展了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许多结果说明,早期溶栓是治疗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方法。

因此本文就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进展综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超早期诊断溶栓途径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死亡疾病之一,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危害,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课题,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所以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重要。

近年来,研究说明早期溶栓可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他可迅速恢复梗死区脑血流量,使脑血管获得早期再灌注,使局部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病症和体征得以缓解[1]。

因此,溶栓治疗被认为可能是挽救缺血脑组织的最正确方案,文献报道自发性血管再通率为24.1%、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46.2%、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63.2%。

但由于溶栓疗法引起的颅出血、再灌注损伤和再闭塞等严重并发症,所以选择最正确溶栓方案、最适宜的溶栓时机和最正确给药途径以及理想的溶栓剂,成为当今世界溶栓疗法研究的主题。

本文就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超早期诊断、溶栓途径、并发症等方面进展综述。

1. 早期溶栓治疗的平安时间窗缺血脑组织病理损伤呈渐进性开展,因此溶栓时机有时间限度,即时间窗。

Astrup [2]等于1981年提出半暗带理论为时间窗的存在提供了理论根底。

该理论认为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是一个动态的病理生理转化过程,如果能及时恢复供血,缺血半暗带的大局部脑细胞可以防止缺血性坏死。

正常脑组织的血流供应为50~ 80 ml,如果血流量<10ml时脑组织将发生不可逆性脑梗死。

由于缺血半暗带的存在,血流量在10~20 ml 的脑组织如果能够及时恢复血流供应,仍能够恢复正常的生物活性但关于溶栓治疗的平安时间窗,目前国际上仍有争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血管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血管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表12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3个月NIHSS 评分比较组别例数(n )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3个月替罗非班组1319.9±8.415.2±6.19.8±4.5双抗组1719.6±8.118.3±7.114.7±5.2高血糖可发生于20%~40%[1]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多项研究结果证明高血糖与缺血性卒中的梗死面积大小、死亡率及血管再灌注后出血风险的增加有关[2-3]。

目前rt-PA 静脉溶栓仍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首选方式,但其时间窗窄(4.5小时内),血管再通率有限(46%),再闭塞率较高(14%~34%),且对大血管(直径>2mm )闭塞疗效欠佳[4]。

因此,基于多项实验研究表明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血管内治疗。

抗血小板药的应用是保证血管内干预有效的基础,但由于个体差异,目前尚无统一的用药方案。

替罗非班是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platelet glycoprotein,GP )IIb/IIIa 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GPIIb/IIIa 受体的结合,阻止血小板的交联及聚集,广泛应用于冠脉介入的治疗[5]。

近年来,GPIIb/IIIa 受体拮抗剂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着重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管内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伴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发病6h 内入院;(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分以上,25分以下;(3)有脑功能障碍持续30min 以上,不能自行缓解。

4)空腹血糖>6.1mmol/L 或随机血糖≥8mmol/L;5)患者或家属对相关手术操作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6)凝血检查显示无出血倾向。

排除标准:1)存在血管内治疗禁忌证;2)既往3个月内有头颅创伤史或经受重大手术者;3)血管内治疗过程中发现脑血管严重痉挛无法进行操作者;4)解剖学异常且不适合行血管内治疗对患者。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展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展

空旦塞旦煎丝塞瘟盘查!!!!生!旦箜!!鲞笙!塑£垒i!型!』竺!竺!!皇!!翌鲤!璺!丛!盟业!垡!!!!塑!!!:垫!!!y!!:!!塑竺:!・83・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展・综述与讲座・王运良¨谢鹏∞1)解放军第一四八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淄博2553002)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庆400016【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110(2010)03—0083—05卒中是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和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

大多数为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5%。

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发病3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唯一药物是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但多数病人没能接受tPA治疗,最常见的原因是超过3h的时间窗。

最近提出的治疗策略为发病3h以上病人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新的希望。

本文就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新进展以及从症状发作lh到数天常见问题的处理做一综述。

1早期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包括稳定生命体征、保护通气道、供氧、血液动力学支持,以及神经学评估、脑影像学检查和溶栓适应证的评估等。

1.1气道保护和供氧急性卒中病人由于吸入和肺炎有呼吸衰竭的危险,面部和延髓无力或者意识水平改变,对气道保护和分泌物清除面临很大困难。

缺氧可加莺脑缺血性损害,需密切监测病人,目的是使氧饱和度>95%。

如果病人需要气管插管,应给予短效的镇静剂,尽量减少与插管有关的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对需要气管插管的卒中病人,还没有前瞻性实验研究建立理想的通气模式。

清醒病人常需要压力通气,而颅内压(ICP)增高或昏迷病人推荐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或辅助控制通气,对ICP升高的病人,呼吸末端正压>10cmH20的通气可能有害…。

机械通气的病人常需要给予镇静剂,但镇静剂可引起低血压和脑灌注压降低导致额外的脑损伤。

异丙酚活性期短,但长期大量使用可产生异丙酚灌注综合征,多见于儿童患者,成人也可发生,并有代谢性酸中毒、横纹肌溶解、低血压、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报道,提示非连续性长期使用镇静剂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神经功能变化。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静脉溶栓治疗在其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是其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本文通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出血转化的机制、影响出血转化的因素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揭示了对此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意义。

本文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出血转化、预后、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综合分析、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

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静脉溶栓治疗则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在静脉溶栓治疗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转化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出血转化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出血转化的发生率。

对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也能够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信息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相关问题。

通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出血转化的机制、影响出血转化的因素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我们希望能够揭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规律性、危险因素和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而减少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综述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危急重症,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静脉溶栓治疗是指通过静脉给予患者溶栓治疗药物,能够改善颈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血液供应状态,尽快恢复血氧供应,从而改善预后效果。

目前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本文对该疗法发展历程、治疗时间窗、年龄选择范围以及特殊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闭塞导致的脑组织发生梗死性病理改变的疾病,多伴随有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可造成神经功能缺损,是我国居民致残和死亡的重要病因[1]。

尿激酶、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均是此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常用药物,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还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因而对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叙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静脉溶栓治疗的发展历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所用的药物主要有链激酶和尿激酶等。

但是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2],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会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故而在临床治疗中被禁用。

阿替普酶在最开始被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且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效果[3]。

后来又有相关研究指出[4],使用0.9mg/kg剂量的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可发现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安慰剂的患者,且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得到控制。

在2011年,该药物被欧洲医疗机构批准应用于发病3-4.5h的患者中,但是在80岁以上的患者中被禁用。

2 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选择关于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选择的研究资料较多,越早治疗临床效果越理想,且患者获益也越大,这一结论已经在国内外关于相关研究中得到证实[5-7]。

糖尿病卒中与溶栓

糖尿病卒中与溶栓

糖尿病卒中与溶栓糖尿病和卒中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而糖尿病卒中,即由糖尿病引发的卒中病发,更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特殊情况。

在治疗糖尿病卒中中,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卒中与溶栓治疗的相关内容。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而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引起的脑组织功能异常的疾病,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患上卒中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

而且糖尿病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溶栓治疗是一种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流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卒中患者的急救工作中。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溶栓治疗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糖尿病患者在卒中中往往有更长的病程和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溶栓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组织受损的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其次,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凝血功能常常异常,容易形成血栓,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栓,恢复血流,降低再次发病的风险。

然而,对于糖尿病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首先,糖尿病患者往往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因此在进行溶栓治疗时需要考虑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和治疗方案的综合性。

其次,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现象,因此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合理调整药物用量。

此外,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也需要加强对血糖的控制,避免血糖的波动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治疗糖尿病卒中患者,除了溶栓治疗,还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治疗措施。

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合理控制血糖水平,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血管损伤的风险。

其次,患者需要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以减少卒中的发病率。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脑部功能的恢复和神经系统的再塑造。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的现状与进展摘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高的患病率,发病率、残疾率、病死率高,通常此类疾病患者预后较差,3/4的脑卒中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且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虽然有较多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患者生存质量普遍较低。

目前药物治疗方法较多,比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溶栓治疗等方法,特异性溶栓药物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及严格的适应症,溶栓率较低。

其次因疾病发生机制、影响因素较多,单一药物并不能逆转全程,故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病理变化,及时选用更为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法。

现本文就分析本病药物治疗进展,旨为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溶栓药物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管病的85%,主要是因颅脑供血动脉阻塞,堵塞血管血流中断,造成供血区脑组织因发生缺氧、缺血而坏死。

同时血栓或栓塞一旦发生,诱发一系列的“瀑布级联反应”,即神经元去极化、自由基生成、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等,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目前此病药物治疗方法较多,其共同目的是要挽救缺血部位的神经细胞、恢复通畅血流及纠正神经功能。

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溶栓治疗等药物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但仍缺乏合理、有效的药物。

因此,本文就简单综述药物治疗进展,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报道如下。

1抗血小板药物1.1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首选抗血小板药物。

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推荐阿司匹林(50-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单药治疗均可以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I类推荐,A级证据)[1]。

但是仍没有明确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饱和量阿司匹林的必要性及安全性。

马福兴等[2]报道双联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效果96.36%高于单纯氯吡格雷70.91%(P<0.05),且药物双联能够改善血糖血脂,降低神经缺损程度。

陈勇等[3]证实氯吡格雷的效果93.48%高于阿司匹林的82.22%,出血率4.34%低于阿司匹林的24.44%,且能降低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动脉内径,并优于阿司匹林(P<0.05)。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现状和未来展望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现状和未来展望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现状和未来展望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方法,阿替普酶是目前唯一获得所有监管机构批准的溶栓药物。

临床常规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超过25年,在Ih匕期间一直强调提高溶栓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引发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系统再灌注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在过去的5年中,由于替奈普酶给药更方便(与阿替普酶相比),且报道对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更好,替奈普酶成为最有可能替代阿替普酶的溶栓药物。

替奈普酶试验的成功重新激起了人们对开发新型溶栓药物的兴趣。

全身再灌注治疗现在仍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

除了开发越来越有效和越来越安全的溶栓药物外,预防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策略、提高再通和改善患者预后的辅助治疗也在研究中。

治疗策略从专注于大血管再通逐渐发展到针对组织再灌注和机械取栓术前后持续存在于脑循环中的微血栓研究。

由于两个原因,临床和研究对开发更好的全身再灌注治疗的兴趣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复苏。

首先,远程医疗的普及一提供对患者的远程评估一可以提高符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个体患者的识别。

其次配备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必要设备的卒中移动单元数量增加,缩短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治疗的时间。

此外获得先进神经成像的机会增加,延长了部分患者静脉溶栓的可用时间窗。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目前溶栓药物和辅助治疗的最新研究。

我们还总结了目前在院前急救、时间窗延长和血管内取栓前静脉溶栓的证据。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1995年静脉溶栓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应用临床,由于需要在症状出现后的短时间内开始治疗,因此成为医学上最需要要求时间的疾病之一。

该小组总结了关于静脉溶栓的一些早期随机临床试验的缺陷和经验教训I,在这些试验中将阿替普酶与安慰剂在症状出现6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进行了比较。

目前大多数全球卒中指南推荐在脑成像排除卢页内出血后,在症状出现后4.5小时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胰岛素干预高血糖对缺血性卒中溶栓效果的影响

胰岛素干预高血糖对缺血性卒中溶栓效果的影响
者血糖控制在 1 1 . 1 mmo l /L以下可显著 改善 溶栓 治疗效果。
【 关键词 】 胰岛素 缺血性卒中 溶栓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o 5 — 0 0 1 9( 2 0 1 3 )0 7 — 0 6 1 7 — 0 2
表 2 两组 溶栓后 主要脑 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缺血性卒 中是导致残疾 甚至死亡 的最常见脑血 管病 。对于
卒 中后伴 高血糖患者 多数 学者认为 高血 糖对其预后有着 不 良的
影响 。有研 究表 明高血糖 对缺 血性卒 中溶栓治疗后 的不 良转归 直接 相关。笔者对 比观 察 5 8例缺血性 卒中伴高血糖患者 的溶栓
激脑组织 的 Na + . I ( + . A T P酶 ,使缺血后细胞 内 N a 排除 、减轻脑 水肿 ;具有神经 生长因子作用及 影响细胞凋亡 。近研 究表明 I N 能促进缺血脑组织 c - j u n基 因表达, 提高脑细胞耐受缺血能力
高血 糖是急性脑梗 死的重要致病 因素之~ ,同时急性 脑梗 死也 是糖 尿病患者 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 的重要原 因,有报 道认
为糖尿病人 的脑血 管病 发生率较 无糖 尿病者多 2倍“ 。 脑缺 血一
旦发 生,治疗关键是超 早期溶栓复流和及早 针对缺血不 同环节 加强脑保 护治疗 以抢救 缺血半暗带 。有研 究表 明高血糖影 响血 流再灌注 。其原 因可能为:①糖 尿病存在高血液粘稠度, 当血糖
健 康 大 视 野 2 0 1 3 年 7 月 第 2 1 卷 第 7 期 H e a l t h H o r i z o n , J u l y 2 0 1 3 , V o 1 . 2 1 N o . 7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殊患者人群的静脉溶栓治疗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殊患者人群的静脉溶栓治疗

20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殊患者人群的静脉溶栓治疗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IVT)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在AIS治疗中JVT也面临诸多的问题,除了药物本身所致的、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全身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S1CH),出血性转换(HT)和其他不良反应之外,还存在治疗时间窗窄、各种因素引起的治疗延迟和使用率偏低,以及指南推荐的适应证和绝对/相对禁忌证”艮制了许多特殊AIS患者群体从IVT治疗中获益。

本研究旨在综述近年来tPA-IV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殊患者人群的研究进展以及影响溶栓治疗的各种因素。

特殊患者的静脉溶栓1 .既往有脑卒中史和血糖水平高荟萃分析表明,IVT可改善有脑出血既往史的AIS患者的预后,而不会增加S1CH或全因病死率,这可能有助于AIS患者IVT管理的决策过程。

EhrIiCh等的研究表明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既往史合并糖尿病的A1S患者,3-4.5h内tPA-IVT治疗并不增加S1CH或死亡风险。

一般而言,对于本次脑卒中前各种原因(包括既往脑卒中史)导致残疾较重的AIS患者,通常不进行tPA-IVT治疗。

为验证IVT与既往残疾患者良好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一项基于连续脑卒中登记的观察性研究(覆盖1080万居民)提示,仅以脑卒中前有残疾为由而不进行IVT,可能是不合理的。

关于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以及END与3个月不良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有研究发现初始血糖水平可能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END可能预测3个月预后不良。

2 .血压水平高在AIS患者中收缩压超过180mmHg是IVT治疗的禁忌证,但尚不确定控制收缩压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ENCHANTED研究协作组的一项多中心试验比较了阿替普酶治疗的AIS患者接受强化降压与指南推荐降压,结果表明强化降压虽然安全,且由此带来的ICH发生率减少(vs指南推荐降压),但这一结果并未促使临床转归的改善。

血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血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血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9-02T09:02:30.12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9期作者:农彩凤[导读]农彩凤(南宁市红十字会医医院神经内科;广西南宁530000)〔摘要〕目的探讨血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以0~1分 ( 40 例) 作为预后良好组,以2~6 分( 20 例) 作为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的血糖指标。

以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将其划分为A组(>11.1 mmol /L)36例,B 组(7.8~11.1mmol/L)44例,C 组(<7.8mmol/L)40例,对比3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预后良好组的血糖指标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 组的NIHSS 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血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有紧密的关系,血糖浓度过高,会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神经功能改善差、并发症发生率高。

〔关键词〕血糖; 脑卒中;急性;缺血性;静脉溶栓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及老龄化的加剧,导致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及患者的病死率逐年提升[1]。

有关资料显示,在脑卒中患者当中,急性脑梗死占 79% 。

脑梗死的高致残率与高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2]。

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最好的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

有关研究表明,高血糖会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3]。

本研究旨在讨论血糖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 2020年1月至202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规范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规范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李小刚写在课前的话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2周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要参考诊治原则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概况(一)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过程(如下图):该图包含了以下方面:1 、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

2 、发病过程:病人容易形成粥样硬化,粥样硬化形成以后,斑块不稳定破裂,启动了凝血系统和血小板系统,就会形成血栓或者栓塞,堵塞了远端的脑血管,这样就造成了缺血性卒中。

3 、对抗措施:首选治疗方法是再灌注疗法,即通过溶栓治疗、支架或者是器械取栓等,把堵塞的血管再通。

但是这种再灌注疗法有一定的时间窗。

(二)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1 、按照病理生理的演变过程,临床上将缺血性卒中分为:超早期:发病 6 小时内早期:发病 6 ~ 72 小时内急性后期:发病 72 小时~ 1 周内恢复期:发病1周后2 、半暗带( 1 )超早期状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

( 2 )缺血发作时真正坏死的神经元比较少,大部分处在一个半暗带,即是所有可以挽救的组织。

( 3 )随时间的变化,坏死区逐渐扩大,相对的半暗带逐渐减少,至 6 个小时,坏死区已非常大,这时可以挽救的半暗带非常小。

3 、时间就是大脑被堵塞的脑血管如在一分钟以内不恢复血流,大概有 190万个神经元死亡,如果 1 小时不恢复血流,可以想象这个死亡的神经元是巨大的。

即使随后血流再恢复,仍然不能挽救病人的神经功能,即已经死亡的神经元无法再恢复。

4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1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若用一个圆来表示,则四分之三决定于它的超早期的 6 到 8 小时,而剩下的四分之一的机会是康复。

( 2 )从卒中发作开始,要积极呼叫急救系统,通过急救车转运到有资质的神经科医院,同时加用神经保护药,经过卒中小组的成员做评估后,进行脑的影像学检查,如果确定是缺血性脑卒中,就要及时给予溶栓治疗。

202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进展

202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进展

202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进展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

1995年的NINDS研究奠定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的基石。

大量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证实了静脉溶栓能够挽救缺血半暗带,减轻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

随着国际和国内AIS再灌注治疗相关临床研究不断深入陆续增添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超时间窗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应用时限导致受众有限,但超时间窗血管开通获益可能性下降,且出血风险增加。

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通过严格的影像学筛选,超时间窗患者也可从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中获益。

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游艮道对于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6~24h的患者,根据DAWN研究和DEFUSE3研究的入选标准可以进行介入治疗。

侧支循环是到院缺血核心体积和到院24h内缺血核心增长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同侧支循环模式导致缺血核心增长速率的差异,即使在超过48h后依然在持续。

且再灌注后不良预后独立预测因子中,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A1berta 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症状性颅内出血、无错配均与侧支循环状态密切相关。

缺血半暗带在良好侧支循环支持下,多达50%的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梗死核心缓慢增大。

因此,EXTEND研究人员假设,用药物进行血运重建与机械血运重建在再灌注和功能结果上可能具有一致性。

选择梗死灶较小、半暗带较大的患者,药物溶栓可以像机械溶栓一样在晚时间窗进行。

2019年EXTEND研究证实:经多模影像筛选发病4.5~9h的患者可从静脉溶栓中获益。

WAKE-UP研究证实:满足DWI-F1AI R不匹配的醒后卒中患者可从溶栓中获益。

由于WAKE-UP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EXTEND研究被提前终止。

但WAKE-UP不同于EXTEND研究,针对的是那些可能有机会在标准时间窗内溶栓的患者和没有使用半暗带影像指导的患者。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及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及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及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高分辨血管壁MR指导下慢性颈动脉闭塞开通 (1)二、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3)三、卒中后认知障碍干预的新策略 (5)四、卒中恢复期管理的进展与实践 (7)六、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解读 (9)七、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精准抗血小板治疗 (12)八、房性心脏病-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SUS)——一个潜在的重要病因 (14)九、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 (16)十、CAS并发症处理和围手术期管理 (18)十一、急诊取栓困难路径建立——经桡动脉穿刺 (20)十二、卒中后癫痫的诊断和治疗 (22)十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进展 (24)十四、缺血性脑卒中的脑保护治疗 (26)十五、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研究进展 (28)十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凝策略与挑战 (30)一、高分辨血管壁MR指导下慢性颈动脉闭塞开通1.高分辨血管壁MR指导下颈动脉闭塞开通的优点是什么()A.建立血管壁完整图像B.减少脑梗死并发症C.明确血肿或溶栓疗法的治疗时态D.对内中膜撕裂如实显示E.评价颅内动脉分支的情况参考答案:A2.慢性颈动脉闭塞最常见病因()A.动脉粥样硬化B.结缔组织疾病C.先天发育异常D.病毒感染E.血管炎参考答案:A3.关于脑动脉血管壁正性重构特征,哪一项表述正确()A.斑块造成的管壁向内扩张B.加重管腔狭窄C.斑块面积<40%血管截面积时,动脉管壁表现为正性重构D.DSA检查可见管腔明显狭窄E.斑块面积>40%血管截面积时,动脉管壁表现为正性重构参考答案:C4.颅内动脉易损斑块在HR-VWI扫描特征表现()A.T1高信号B.T1等信号C.T1低信号D.T1增强斑块无明显强化E.T2加权成像参考答案:A5.慢性颈动脉闭塞临床特异性表现()A.晕厥B.记忆力下降C.偏头痛D.脑卒中E.颈部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参考答案:D二、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解读1.卒中后抑郁在卒中幸存者中的累积发病率为55%A.10%B.15%C.35%D.45%E.55%参考答案:E2.以下哪项是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常见精神症状?A.头痛B.咳嗽C.情绪低落D.视力模糊E.肌肉疼痛参考答案:C3.急性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内开始胃肠道内营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26例临床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26例临床分析

19 9 5年美 国 国立 神 经 疾 病 与 卒 中研 究 所 在 一
疗, 并对 病史 采集保 存 和随访 过程 知情 同意 。
13 排 除标 准 .
项 大规模 随机 双盲 实 验 中 , 现 在 3小 时 内注 射 重 发
组组 织型 纤 溶 酶 原 激 活 剂 ( eo iatt se pa— rcmbnn i u l s s
急性 缺血 性 脑 卒 中溶 栓 治 疗 2 6例 临 床 分 析
宋 雅 敏 , 大 明 王
( 州 大 学 附 属 第 三 医 院急 诊 科 ,江 苏 常 州 2 3 0 ) 苏 10 3
[ 关键词 ] 重组组 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中量表
[ 中图分类号 ] R 4 73 [ 文献标志码 ] B [ 文章编 号] 17 7 8 (0 0 0 0 3 0 6 1— 7 3 2 1 )6— 5 5— 2
静脉 畸形 或蛛 网膜 下 腔 出 血 征象 ; 昏迷 、 ② 临床 评
估 和 ( ) 他合 适 的影像证 实 为严重 卒 中 ; 发病 或 其 ③ 时伴 有癫 痫发作 ; 3个 月 内有 过 卒 中史 ; 发 病 ④ ⑤ 前 4 小 时 内应用 肝 素 , 化部分 凝血 活酶 时 间超 出 8 活
1 、 9例 , 分前 循环 梗死 1 、 7例 女 部 3例 后循 环梗 死 6 例 、 隙 性 梗 死 7例 , 均 年 龄 (7 2 - .4 岁 。 腔 平 6 .554 2 ) 对 照组 2 5例 , 患者 本 次 卒 中前 评 分 为 0分 , 中男 其
1 7例 , 8例 , 分 前 循 环梗 死 1 女 部 3例 、 循 环 梗 死 后 5例 、 隙性 梗 死 7例 , 均年 龄 ( 5 8 腔 平 6 . 3±3 6 岁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糖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导致死亡的第四大病因。

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可快速恢复缺血组织的血流,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案。

但30%~40%的脑卒中患者伴高血糖,而急性脑卒中时血糖升高会增加tPA治疗的出血风险,导致临床预后差、死亡率高。

目前,高血糖和tPA加重脑卒中后神经血管损伤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对血糖的控制及tPA的用法仍存在争议。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高血糖;溶栓治疗[Abstract] Ischemic stroke is considered the four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which can be used to restore blood flow to the ischemic tissue through intravenous injection, has proven to be effective therapy for treat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 But 30%-40% of stroke patients present with hyperglycemia, elevated blood glucose in acute stroke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bleeding with tPA treatment and it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and high mortality rates. Currently,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hyperglycaemia and tPA worsen the neurovascular injury after stroke are far from clear, and th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and tPA treatment are still controversial.[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 Hyperglycemia; Thrombolytic therapy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进行溶栓治疗再通闭塞脑血管是恢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神经元功能的有效方法[1]。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由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血管损伤等一系列不良事件会导致脑神经元的损伤,但如何降低已存在血管疾病的患者的血管缺血性损伤发生率仍不清楚[2]。

据统计,有30%~4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伴随高血糖,这可能由患者本身患有的糖尿病或应激反应引起的。

糖尿病可增加脑血管病和卒中的发病风险,高血糖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不良预后相关[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血糖的管理,特别是应用tPA时与高血糖的相互影响[4]。

本文综述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高血糖和tPA的相互作用关系、高血糖的管理及tPA的应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糖的治疗策略等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高血糖和tPA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入院时高血糖或入院后前3 d持续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与不伴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比较,功能预后更差[5]。

大多数伴有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有糖尿病史,慢性糖尿病并发症也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预后差[6]。

此外,伴有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即使无糖尿病史,临床预后依然差[7]。

这样矛盾的现象可能是由于一些伴高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有未知的糖尿病史。

在急性脑缺血时,高血糖可能影响溶栓再灌注。

例如,高血糖可通过促进凝血酶的生成、激发组织因子途径从而促进血液凝固,也可通过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生成从而减弱tPA的纤溶活性。

在急性脑缺血时,高血糖可加重或加快一些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此外,高血糖可增高经静脉tPA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出血风险[8]。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高血糖的管理及tPA的应用高血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报告指出血糖和功能预后不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9]。

创伤性脑损伤时,胰岛素强化治疗会增高低血糖风险且神经功能预后无显著改善[10]。

目前急性脑卒中时血糖控制目标指南推荐仍存在不足。

AHA/ASA指南推荐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血糖应控制在140~180 mg/dL,ESO缺血性卒中指南建议使用胰岛素使血糖降低到180 mg/dL以下,但两者都未提及tPA治疗期间降低血糖的策略[11-12]。

由于用tPA治疗急性脑卒中伴高血糖时可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因此尽快纠正高血糖对治疗脑卒中可能是有益的。

静脉注射胰岛素1~2 min后开始起效,故一旦考虑tPA治疗就可给予胰岛素降低血糖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虽然,急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已被许多国家批准,但在欧洲卒中前合并糖尿病是tPA治疗一个排除标准[13]。

研究发现,可将tPA治疗的时间窗延长到4.5 h,但不包括脑卒中伴糖尿病或血糖高于400 mg/dL的患者,高血糖是否会缩短tPA治疗的时间窗尚无定论[14]。

因此,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去降低高血糖时tPA治疗脑卒中的出血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 基础研究以下总结了不同高血糖症实验模型对脑卒中近期预后的影响,探讨再灌注损伤和终末结局加重的潜在机制,以及减少脑卒中损伤和促进恢复的治疗策略。

3.1 高血糖症模型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急性高血糖可能由应激反应或糖尿病引起,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血管的损伤,导致预后较差[15]。

Nedergaard等[16]发现,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前的2 d单用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急性糖尿病的大鼠脑梗死面积不变,MCAO前4个月单用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慢性糖尿病的患者梗死面积增加。

Ritter等[17]发现脑卒中再灌注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和聚集在血管中显著增加,炎症介质黏附分子、白细胞介素-1β在脑内表达增加,这与梗死面积和神经系统的预后不良有关。

但是脑卒中预后差不仅仅是由于高血糖脑卒中引起较大范围的梗死。

Xing等[18]报道高血糖可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出血转化风险,导致预后不良,但对梗死面积无影响。

此外研究发现,通过腹腔注射40%葡萄糖溶液使血糖浓度轻度升高(140~200 mg/dL),梗死面积未增加,血管损伤和神经系统预后反而加重[19]。

3.2 高血糖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血液流向缺血组织对修复和挽救缺血半暗带是至关重要的,但再灌注可增加血管损伤,且高血糖可加剧这一过程[20]。

高血糖条件下,氧化和应激反应的增强可以改变紧密连接的蛋白结构,从而损害血脑屏障的完整性[21]。

高血糖也可加剧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降低血脑屏障运输,导致血脑屏障完整性丧失,增加出血风险[22]。

脑卒中后再灌注治疗的目标是开通闭塞的动脉,恢复脑血流量,下文将着重探讨高血糖再灌注是如何影响脑血管功能,并最终恢复脑血流量。

3.2.1 脑卒中时高血糖与脑血流量 Kawai等[23]将大鼠MCA闭塞2~4 h后再灌注2 h,并在MCA闭塞前20 min通过腹腔注射葡萄糖诱导急性高血糖。

发现与血糖正常组的大鼠比较,高血糖组的大鼠在缺血半球的脑血流量减少。

而且,高血糖组的大鼠脑血流量恢复不良与梗死面积增加密切相关。

即与血糖正常组比较,高血糖组的脑血流量减少会抑制缺血损伤后的血流代偿,从而加重脑功能障碍。

3.2.2 高血糖与大脑的自主调节大脑的自主调节功能是确保灌注压变化时血流量维持恒定的关键[24]。

研究表明,大脑平滑肌的肌源性行为在自主调节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即平滑肌细胞通过收缩或舒张升高或降低血压,从而维持血流量的稳定[25]。

Tanne等[26]发现高血糖会使血管舒张,基底张力消失,从而使血管无法应对跨壁压的变化。

这与Sieber等[27]的发现相一致,即在非糖尿病狗中,急性高血糖会导致脑血流量的升高和脑血管阻力的降低。

以上结果表明,高血糖对血管反应是有害的,可能最终影响脑血流量。

3.2.3 高血糖与脑卒中后脑肌源性行为Palomares等[28]给未受损的大脑中动脉腔内灌注已行MCAO/再灌注2 h后的急性高血糖大鼠的血浆,出现肌张力增加,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这表明了急性高血糖伴脑卒中的大鼠血浆中的循环因子在非缺血性脑血管中具有血管活性。

近来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促使缺血和非缺血半球的大脑中动脉肌张力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急性血糖升高会导致非缺血半球血管肌功能障碍加重,以致中风预后差[29]。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急性或慢性血糖升高可能加剧脑肌源性功能障碍,损害有效再灌注,最终导致高血糖脑卒中预后不良。

3.2.4 tPA与脑血管功能FDA批准用重组tPA恢复脑血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而阻碍tPA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最关键因素是脑出血并发症[30]。

tPA治疗可引起内皮功能障碍,降低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介导的血管舒张效应,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再加剧上述效应[31]。

上述现象表明,tPA治疗对肌源性反应有直接的不利影响,这可能导致脑卒中后血管损伤。

钾通道活性是决定膜电位的关键因素,而血管张力受钾通道活性的调节[32]。

脑缺氧/缺血会导致钾通道的活性受损,tPA通过上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引起自主调节功能受损,加剧脑缺氧/缺血导致的钾通道活性的损害[33]。

总之,tPA治疗可能对脑血管反应有不利影响,尤其伴随缺血性损伤时。

然而,在高血糖下,tPA对血管功能的影响尚无定论。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糖的治疗策略4.1 预防性治疗策略由于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使其在脑卒中及心肌梗死中有重要的作用。

Cakmak等[34]发现在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小鼠中,脑卒中前用辛伐他汀预处理14 d都可显著减少梗死面积,提升神经系统的预后。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常用于降低血糖。

有研究表明,罗格列酮除了降低血糖外,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长期口服罗格列酮预处理会使神经保护作用更显著、更好,心肌梗死面积减少[35]。

4.2 急性亚急性期的治疗策略目前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在急性脑缺血时是否可通过迅速纠正高血糖而逆转不利影响,从而改善预后。

动物实验发现,局灶性脑缺血时,迅速纠正高血糖引起的脑损伤小于持续性高血糖引起的脑损伤[36]。

胰岛素是最常用的血糖调节剂,它在脑缺血前立即应用或脑缺血后几分钟内应用都可减少缺血性脑损伤[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