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法
人类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人类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科,而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交流,人类学家可以获得丰富的数据,进而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有关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刻见解。
本文将探讨人类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田野调查方法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它要求人类学家亲自进入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群体中,进行实地观察和交流。
田野调查的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通过这些方法,人类学家可以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信息。
1.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田野调查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亲身参与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群体,人类学家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在参与观察中,人类学家需要尽可能融入研究对象的社会环境,与他们建立信任和友好的关系,以便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
2. 访谈访谈是田野调查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人类学家可以获取他们的观点、经验和感受等信息。
在访谈过程中,人类学家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访谈技巧,例如开放式问题和深入追问,以便获得更加详细和全面的数据。
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量化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人类学家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卷,人类学家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意见偏好等方面的信息。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人类学家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和样本的选择,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二、数据分析田野调查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以便从中提取有关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刻见解。
数据分析是人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人类学家发现规律、解释现象,并构建理论框架。
1. 质性数据分析质性数据分析是人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田野调查中获得的文字、图片、录音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人类学家可以发现其中的模式和主题,并从中提炼出有关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主要方法

总结词
探讨社区问题与变迁
详细描述
研究者通过组织焦点小组讨论,邀请城市社 区居民共同探讨社区存在的问题、变迁和未 来发展。这种方法有助于收集多方面的意见 和建议,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为城 市规划和社区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案例二
总结词
挖掘传承人的内心世界
VS
详细描述
研究者通过与少数民族传承人进行深度访 谈,了解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情感 和态度,以及他们在传承过程中的经验和 挑战。这种方法有助于揭示传承人的内心 世界和情感体验,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 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案例三:焦点小组法在城市社区研究中的应用
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长时间的互动和交流来克服文 化差异。
比较研究法
将研究结果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以更全面地理解当地文化的独特性 和共性。
安全问题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02
03
04
挑战
田野调查可能涉及危险 的环境和不可预测的风 险,如疾病、自然灾害 和人为威胁等。
安全评估
在进入田野调查地点之 前,进行全面的安全评 估,了解可能存在的风 险和威胁。
特点
田野调查具有深入性、直接性和实证 性,能够提供真实、具体、深入的研 究资料,帮助研究者理解研究对象的 文化、社会结构和行为方式。
田野调查的重要性
01
提供实证资料
02
深入理解文化
03
促进跨文化交流
田野调查能够提供大量实证资料, 为人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的文化和 社会环境,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 理解文化现象和人类行为。
经济发展
地理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
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
工作程序田野调查可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
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准备阶段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
准备阶段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1、选择调查点。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要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
选好调查点对成功地进行调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中国地域辽阔,乡村数以万计。
总的来说,应选择具有特色或较典型的地区或乡村进行调查。
“有特色”,就是该地的社会或文化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地区差异很大。
所谓“有代表性”,就是说该地在该民族中具有代表性,比较典型。
例如,麻栗坡县,自然环境优越,民族文化多样,而且又是矿产十分丰富的地区。
该县名称祖母绿的故乡就是因为蕴藏丰富矿产资源而得名。
2、熟悉调查点情况。
调查点选定之后,必须作好充分准备,熟悉当地情况,熟悉民族成分、人口、历史、地理、特产、部落或民族支系等各方面的情况,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地方志资料。
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
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
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调查前把麻栗坡县的情况记得滚瓜烂熟,到调查点后,倒背如流,使麻栗坡干部和群众十分惊讶,并受到热情接待,收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
田野调查法名词解释

田野调查法名词解释
田野调查法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对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观察、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以获取深入、细致和真实的研究数据。
这种方法强调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深入了解其日常生活、行为、信仰、文化等方面,从而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机制。
田野调查法的优点在于其深入性和细致性,能够揭示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情况,从而避免了实验室研究的局限性。
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研究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和研究对象,这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来确定。
其次,研究者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如实地观察、访谈、参与观察等。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对研究对象产生干扰或影响。
在分析数据时,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深入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机制。
最后,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提炼,撰写成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总之,田野调查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和社会背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田野调查法的方法和感悟

田野调查法的方法和感悟引言:田野调查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亲自参与观察和与被研究对象进行交流,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田野调查法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并分享我在实践中的感悟和体会。
一、田野调查法的基本步骤田野调查法包括以下基本步骤:确定研究目标、制定调查计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报告。
1.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确定调查的重点和关注的问题。
2.制定调查计划: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式和工具、确定调查地点和时间等。
3.收集数据: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与研究目标相关的数据。
4.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形成研究结果。
5.撰写报告:根据研究结果,撰写详细的研究报告,包括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二、田野调查法的技巧在进行田野调查时,以下几点技巧可以提高调查的效果和质量:1.保持客观中立:在进行调查时,要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受个人主观偏见的影响,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建立良好关系:与被调查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是进行田野调查的关键。
要尊重被调查对象的意愿和隐私,与他们建立信任和互动,使他们更愿意分享真实的信息。
3.多角度观察: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可以获取更全面、多样的信息。
不仅要观察表面现象,还要关注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被调查对象的行为和态度。
4.灵活运用方法:田野调查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研究目标和调查对象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可以使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不同的方法,结合使用,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三、我的感悟和体会在实践田野调查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1.与被调查对象的互动:通过与被调查对象的互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
与他们的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使我对研究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田野调查法可以获取真实、准确的数据,与直接面对面的交流相比,其他调查方法往往无法获得同样的效果。
《田野调查方法》课件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田野调查,企业可以了 解市场需求、消费者习惯等 信息,为决策和改进提供支 持。
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田野调查 的数据和观察结果,为政策 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
1 田法的展
制
发展
望
田野调查能够提供直接的 实证数据,但受条件和调 查者主观性的影响。
《田野调查方法》PPT课 件
让我们来探索田野调查方法的奥秘吧!田野调查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采集数据,揭示背后的真相。
田野调查方法概述
• 田野调查的定义 • 田野调查的作用 • 田野调查的基本步骤
调查设计
1 调查目的的确定
明确调查目标,确保获得有益的调查结果。
2 调查问题的设计
精心设计调查问题,以获取准确和详尽的信息。
资料处理方法
1 资料整理
整合和清理收集到的资料,准备进一步的分 析。
2 资料分类
按照主题或者特定的标准对资料进行分类, 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
3 资料分析
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研究数据,揭示隐藏的 规律和趋势。
4 资料呈现
将分析结果以清晰和易懂的方式展示给他人。
质量控制
1
抽样方法
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来确保样本的代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田野调 查技术在数据收集和分析 方面也在不断革新。
未来,田野调查将更加注 重数据科学、多样化的方 法和跨学科的应用。
调查人员的选择和培训
2
性和可靠性。
选择经验丰富且专业的人员,并提供培
训,以确保调查的高质量。
3
调查环境和调查时间的控制
选择适宜的环境和时间进行调查,以确
调查中的注意事项
乡土中国田野调查法

乡土中国田野调查法乡土中国田野调查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和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方法。
这种调查法主要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树深于1979年提出,并在中国乡村社会学领域逐渐流行起来。
乡土中国田野调查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深入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结构、变迁以及问题,为乡村发展和农村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乡土中国田野调查法以村庄为基本单位,通过对村庄的居民、社会组织、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与传统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相比,乡土中国田野调查法更注重实地观察和深入交流,强调对农村社会的全面了解和客观把握。
乡土中国田野调查法的研究内容广泛且深入,主要包括村庄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政治组织、经济活动、文化传统等方面。
其中,对村庄的地理环境的调查可以揭示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和限制条件,对社会结构的调查可以了解农村社会层级和议事规范,对政治组织的调查可以评估农村社区的治理能力,对经济活动的调查可以揭示农村居民的生计手段和生活水平,对文化传统的调查可以了解农村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习俗传统。
乡土中国田野调查法的研究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和数据整理阶段。
在准备阶段,研究者需要选择研究村庄、确定调查问题和开展前期调查。
在实地调查阶段,研究者需要进行深入交流、实地观察和记录。
在数据整理阶段,研究者需要整理和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形成研究报告。
乡土中国田野调查法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学术研究,还可以用于社会调查和政策实施。
通过这种调查法,可以了解农村社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此外,乡土中国田野调查法还可以促进农村社区的参与和自治,提升农村社区的治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总之,乡土中国田野调查法是一种重要的农村社会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深入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情况和问题。
它的研究内容广泛且深入,研究过程系统严谨,应用范围广泛。
田野调查的方法

田野调查的方法
田野调查是一种深入实地、直接观察和收集数据的研究方法,通常用于社会科学、人类学、民俗学、生态学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田野调查方法:
1. 参与观察:研究者直接参与研究对象的生活或活动,以亲身体验和观察的方式收集数据。
2. 深度访谈: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经验和行为。
3. 焦点小组讨论:组织一小群研究对象进行讨论,以了解他们的共同观点和经验。
4. 问卷调查:使用问卷收集大量研究对象的信息,以了解他们的态度、行为和观点。
5. 案例研究:深入研究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案例,以了解其特定情况下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6. 文档分析:分析相关的文件、记录、报告等,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7.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GIS 技术收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以了解地理环境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8. 民族志:通过长期居住在研究对象的社区中,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社会和生活方式。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研究者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研究对象的文化和隐私,并确保研究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解释,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概念
1.2工作程序
1.3注意事项
2工作程序具体描述
2.1准备阶段
2.2开始阶段
2.3调查阶段
1田野调查法
概念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其英文名为Field work。
到民族地区更要依靠当地政府,特别是在地域辽阔的新疆、西藏等,一个县相当于内地的半个省,交通十分不便,而且自然环境恶劣,许多地方不通客车,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配合,调查十分困难。20世纪50、60年代的民族大调查,主要依靠当地民族事务委员会。因此,前辈民族学研究者都喜欢找民委帮助解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我在新疆的调查经验是最好找政府办、党办,两办有权有钱有车,能对下级发号施令,下级不敢不从命。而现在的县市地方民委都是老弱病残(新疆县级民委是如此),无权无车,即使给你开介绍信,地方政府也不会听民委的。我在新疆作过多次调查,主要依靠县政府办公室和乡政府。每到一地,总是先找县政府办公室,想方设法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如此,办起事来会很顺利,他们会很好地安排住宿,安排车辆,并发函给调查点认真接待。
3、选好居住地。
各地、各民族风俗不同,应视具体情况和调查者本人的情况而定。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一般都是住在当地人家庭中,实行三同,即同食、同住、同劳动。西方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住在当地人家中的不多,马林诺夫斯基在调查新几内亚东北约一百英里的特里布里恩德(Trobriand)群岛时,他在这个岛上的一个村子里单独搭了一个帐篷居住。柏尔图和柏尔图夫人(Pelto and Pelto)1973年研究了51个人类学家田野调查之后,发现他们在田野作业期间,大多是租当地社区的房子或公寓居住。
外在的形象主要应注意两点:一是服饰应整洁、大方,所穿服饰应该与当地服饰有所不同,但不要穿当地人不喜欢的服饰(有些民族不喜欢穿红色或白色服饰);二是不要留当地不喜欢的发型。如果是女性,口红不要涂太浓,香水不要洒太多。
内在的形象也要注意两点:一是言谈举止要文雅,既要有风度,又要彬彬有礼,不说粗话、脏话。二是不要做有损人格之事,么特色,写出来的调查研究报告也就不会引起重视。研究汉民族也一样,不能随便选一个地方,应该选择较有特色的。
选点最初可能选的是一个县,具体的调查的乡村可能要到了县之后才能最后确定。
2、熟悉调查点情况。
调查点选定之后,必须作好充分准备,熟悉当地情况,熟悉民族成分、人口、历史、地理、特产、部落或民族支系等各方面的情况,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地方志资料。
3、撰写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设计调查表格。
有些人主张不用撰写调查提纲,不用表格。我认为这不是科学的方法。有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格,收集的资料较为系统、全面。否则收集的资料将是残缺不全,许多问题将会漏掉。我以往的几次调查,都是调查前撰写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格。
4、熟悉有关社会和文化的理论与基础知识。
人类学研究者的调查与一般的行政干部和记者的调查不一样,需要掌握与有社会和文化关的各种理论及基础知识。例如,与社会和文化有关的理论有进化理论、传播理论、功能理论、结构理论、象征理论、族群理论、实践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互动理论等,并有众多的与文化有关的各种概念。如果调查前不熟悉这些理论和知识,调查就不可能深入,写出来的调查报告只能有关该地表层文化的调查报告,与一般的新闻记者和行政干部不会有多大差别。
所谓“有特殊关系”的社区,也就是有自己的亲戚或好朋友居住的村庄,亲戚或朋友对你准确了解社区的情况大有帮助。1883年我到新疆白哈巴调查时,不仅该村较为典型,而且还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新疆阿尔泰中学教师)住在该村。我们到该村后,住到他家里,对我的调查帮助很大。
跟踪调查前人研究过的著名社区,有一个基本的参照系,可以了解该地的文化变迁,也可重视审视前人调查的资料是否可靠、准确。
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或田野调查资料,这是与西方国家的人类学和民族学所研究的对象大不相同的地方。调查的重点,在于收集新的、别人没有发现过的材料,或者从别人没有调查研究过的方面进行调查。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资料,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一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熟悉当地情况,浪费大量的时间;二则可能会把别人早就调查和发表过的材料当作新材料。只有在调查前就熟悉该民族和该地的习俗和文化,才有可能收集到新的、别人没有发现过的材料。另外,如果对所调查的民族情况知之甚少,也得不到当地人的尊重和欢迎,甚至可能会瞧不起你,因而也就得不到他们的密切配合,或者对你的访问随便敷衍了事。只有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较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的调查。我在新疆哈萨克族地区调查时,调查前把哈萨克族的部落系谱背得滚瓜烂熟,到调查点后,倒背如流,使当地哈萨克族干部和群众十分惊讶,并受到热情接待,收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
所谓“有代表性”,就是说该地在该民族中具有代表性,比较典型。例如,1983年我在调查阿尔泰乌梁海人(又称图瓦人)时,选择新疆哈巴河县白哈巴村作调查,因为该村在中俄边界上的原始森林之中,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少,保留了较为典型的图瓦语和图瓦人的生活习俗。1993年,我们选择新疆北部地区的富蕴县作为哈萨克族的调查点,也是考虑到该县较有代表性,较为典型,一是哈萨克族人口占60%以上,以牧为主,传统文化保留较多。而且又是矿产十分丰富的地区。该县名称“富蕴”就是因为蕴藏丰富矿产资源而得名。
选择居住地,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有利于调查,有助于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住在文化水平较高、对当地社会和文化十分熟悉的家庭中是较理想的。我在新疆调查哈萨克族和蒙古族时,大部分时间住在当地人家中。二是考虑安全因素,尤其是未婚女子,更要考虑人身安全。三是考虑当地的派系关系,如果该村有两个对立的派别,而且关系较紧张,最好不要住在当地人家中,以保持中立,否则会影响调查的顺利进行。
Recording/photography能力(对所有设备完全熟悉运用)
田野常遇见的困难:田野地区的问题——社区的挑选(是否受欢迎)
例:萧山楼塔细十番【(十首曲牌连缀的民间吹打乐)弦乐和敲打乐)】
——个人资料、研究目的、停留时间
——当地地方、中央政府的拜访与有关文件(文化馆、镇政府)
文化生活冲击与适应:语言、饮食、天气、健康
Informant寻找的问题——是否愿意提供资料
——是否具代表性(是否是专研某一专业;不要问错人)
——不同意见的人
田野的内容:离开时、离开后的关系建立(带礼物给当地人表示友好与报答),为以后的再次拜访创造条件。
2工作程序具体描述
准备阶段
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准备阶段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
2、到达调查点所属县、乡后,进一步了解当地情况。
我在新疆调查期间,到达县镇或乡后,首先查档案、户口和有关统计资料,掌握调查点的基本情况,然后再到村或寨调查。这对于全面了解调查点大有好处,在没有正式调查之前便掌握了调查点的户数、人口、收入、民族成分等。如果具体社区调查点尚未选定,可征求当地政府的意见。
乡村与城市不一样,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不相同。一是不要怕脏,即不要怕住的地方脏,不要怕虱子多,不要怕跳蚤多(南方跳蚤多,北方虱子多);不要怕碗筷不干净,不要怕吃的、喝的不干净。二是拜访当地人遵从礼俗,通常一般都要带礼物。我不抽烟,不喝酒,但我去拜访人家,都带好烟、好酒和其他礼物。到哈萨克族家作客,必须给小孩礼物(如糖果等),这是最一般的礼仪。如果没有,主人会不高兴。3、注意个人形象的设计。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哈登曾对普里查德说,调查者的举动应像绅士一样,是一定道理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田野作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有些人认为,到调查点之后,要穿当地人的服饰,与当地人打成一片。这种方式并不是最佳的,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无论如何,在当地人眼中,田野作业者是“外人”,而不是属于自己系统的“内人”。因此,田野作业者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就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的角色。只有相当熟悉之后,当地人才会把你当作自己人。在田野调查期间,应注重个人形象的设计,我认为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形象,二是内在的形象。
开始阶段
开始阶段也就是进入田野阶段,也就是进入所调查的地区之后但未正式进行田野调查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
1、首先要到当地政府报到,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到了所调查的县、乡,必须与当地各级政府联系,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现在有些调查者,不到当地政府部门报到,喜欢找熟人或认识的人,直接进入乡村。我认为,应该先走正道,正道走不通再走旁道,再找熟人。如果进入调查点后不与当地地方政府联系,一旦出了事当地政府不负责任。
参与观察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参与观察又有“深”和“浅”之分,只有观察深入,入木三分,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有可能写出较成功的调查研究报告。如果观察不深,就不可能写出有深度的调查研究报告来。5、访谈既要深,而且要有技巧。
音乐演出、文化仪式典礼记录;
田野记录(略记、日记、记事本;包括时间金钱的安排)
音乐录音
照片
影片摄影
书籍、音响资料、乐器收集。
参与观察法:完全参与;
边参与边观察;
完全观察。
田野工作能力培养:人际关系(获得informant的信任)
却除文化偏见(尊重对方文化的重要性)
语言(对田野工作地方语言的运用)
Interview的方法、练习:常犯错误——讲太多、插话、错误引导观察、记录、写作能力。
工作程序
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注意事项
题目的选择:个人兴趣;
题目大小能否掌握;
题目的发展性;
语言、书目、财力、当地学者参与等。
研究的可行性:学术考量;
政治(visa,题目政治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