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辩证法范畴原因与结果观点摘录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模板(三篇)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模板(三篇)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模板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一,它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唯物辩证法的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有历史性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一切存在都是物质的,物质是根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

2. 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是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统一。

矛盾的发展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解决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运动变化原理: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否定了事物的静止性。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的运动。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1. 分析具体事物的总体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强调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而不是片面和片段的认识。

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发展过程中去分析具体事物。

2. 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通过矛盾的辩证分析来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

矛盾分析是把握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关系,从矛盾中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

3. 实践观察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标准,要通过实践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认识事物。

实践观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运动规律和内在规律。

4. 辩证思维的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善于辩证思维,即善于看到事物的矛盾和统一,善于看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善于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部联系。

总之,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之一,它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帮助我们正确处理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在学习和应用唯物辩证法时,应该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才能更好地把握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它涵盖了许多基本观点和方法。

下面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50条基本观点和方法,并进行详细描述:1. 辩证法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极其重要的是它的变动性。

2. 辩证法的运动性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状态。

3. 辩证法的相对统一原理:事物的相对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统一。

4. 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世界上所有事物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5. 辩证法的否定性原理:一切事物都有其相对的否定性,即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

6. 辩证法的绝对真理原理:辩证法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和历史的。

7. 辩证法的历史性原理:历史是像树一样的,并且具有着生出、成长、成熟和凋亡的规律。

8. 辩证法的整体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是具有整体性的,并且整体对部分起着决定作用。

9. 辩证法的排他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同一空间占有两个状态。

10. 辩证法的波动性原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处于绝对固定的状态。

11. 辩证法的变质性原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质的变化。

12. 辩证法的相互贯穿原理:事物的各个方面彼此之间是相互贯穿、互相影响的。

13. 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这种对立面必须统一起来。

14. 辩证法的转化性原理:事物的各种形式都会经过变化而产生新的事物。

15. 辩证法的绝对无限原理:事物内部存在着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

16. 辩证法的相对稳定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17. 辩证法的相对静止原理:事物的发展除了变动以外,还包括发展和静止两个方面。

18. 辩证法的量变质变互相转化原理:事物的数量变化是先决条件、也是质的变化的基础。

19. 辩证法的质变量变互相转化原理:事物的数量变化可能会导致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又可能导致数量变化。

20. 辩证法的不断运动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在不断运动中进行的。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 联系的观点- 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例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如食物链的联系。

-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也是相互联系的。

-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例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的是间接联系。

- 题目解析- 例题:“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答案:①④。

解析:“蝴蝶效应”表明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南美洲蝴蝶扇动翅膀这一微小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美国的天气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体现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说法错误,重大事件的发生是偶然与必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说法错误,普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想象和推论的结果。

2. 发展的观点- 含义-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辩证法的五个范畴(含举例)

辩证法的五个范畴(含举例)

辩证法的五个范畴1原因与结果涵义和关系:客观世界的因果联系是辩证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辩证的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启迪与案例:通用汽车公司黑海汽车制造厂总裁收到一封关于汽车的抱怨信:"最近我买了一辆新的黑海牌车,每次我从商店买完香子兰冰激淋回家,汽车就起动不了。

但我买其他种类的冰激淋,车起动得很好。

"黑海厂总裁对这封信感到迷惑不解,但还是派了一个工程师去查看。

当晚,工程师随这个车主去买香子兰冰激淋,返回时,车起动不了。

工程师又连续去了三个晚上。

第二个晚上,车主买了巧克力冰激淋和草莓冰激淋,车都能起动。

第三个晚上,买了香子兰冰激淋,车又起动不了了。

工程师绝不相信这部车对香子兰冰激淋过敏。

于是他加倍工作以求解决问题。

每次他都作记录,像日期、汽车往返的时间、汽油类型等。

最后他发现了线索:车主买香子兰冰激淋比买其他冰激淋所花的时问要短。

因为香子兰冰激淋很受欢迎,故分箱摆在货架前面,很易取到。

因而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车停很短时问就起动不了。

工程师进一步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即是因为汽锁使汽车起动不了。

而买其他冰激淋需要的时间多,可以使汽车充分冷却以便起动。

而买完香子兰冰激淋时,汽车引擎还很热,所产生的汽锁耗散不掉,因而汽车起动不了。

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这个有趣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承认事物的因果联系,并深入探索,就会发现事物的来龙去脉,找到解决的方法。

2必然性与偶然性涵义:①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

②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关系: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两者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运用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之原因与结果分析案例.

运用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之原因与结果分析案例.

运用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之原因与结果分析案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运用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之原因与结果分析医疗保险诈欺现象原因和结果是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形式之一。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一对范畴,是反映客观因果联系的范畴,也是哲学史上较早产生的一对范畴。

在事物的发展、运动、变化过程中,处在普遍联系、相互制约中的任何一种现象,都必然是由某种或某些现象所引起,而这种或这些现象的出现,又必然会进一步引起另外一种或一些现象的产生。

在这里,那种能够引起某一现象产生的现象,就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叫结果。

客观现象之间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

在分析具体事物之前,我们必须搞清原因与结果的一系列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

两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这是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确定性。

如果倒因成果,或倒果成因,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

原因之所以成其为原因,是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结果而言的。

结果只有相对于引起它的原因来说才成为结果。

第二,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确定的,但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又是不确定的。

同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是结果。

反过来也是一样。

第三,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作用的。

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中,不仅原因引起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自己的原因,引起原因的进一步变化,这就是彼此之间互为因果。

自从《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出台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截止目前,参保职工人数已达1.3亿多人。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基本上遏制住了原体制下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保障了大多数人参保就医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

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

尽管辩证法的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客观现实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彼此之间的联系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其中的“一”。

量变质变规律与肯定否定规律是“二”。

用逻辑关系图表示,是这样的形式:对立统一规律┤ (核心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变化规律:内部变化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发展规律:外部过程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包含在肯定否定规律内部,属于发展的连续性具有的客观规律。

从哥德巴赫猜想的哲学证明中我们看到,对立统一规律表现得最突出,其次是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存在不存在呢?我们说,这个规律在哲学证明中也体现出来了,但是很不明显。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的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一定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

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

质是人们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

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事物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只要不引起质的变化,一事物仍保持其质的稳定性,仍是原来的事物。

这种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它所提示的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总趋势。

1、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事物质变走向死亡的方面。

谈谈辩证法问题经典语句摘抄

谈谈辩证法问题经典语句摘抄

谈谈辩证法问题经典语句摘抄
谈谈辩证法问题经典语句摘抄具体如下:
辩证法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方法,它通过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矛盾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1、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同时每个矛盾又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于矛盾的特殊性的研究是辩证法研究的重要方面。

2、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对立统一
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对立统一,它是指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源和动力,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3、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量互变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数量变化和质的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4、事物的发展是由肯定到否定的过程
辩证法还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肯定到否定的过程,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过程。

辩证法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善于发现矛盾和对立统一的关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法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运用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之原因与结果分析案例.

运用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之原因与结果分析案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运用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之原因与结果分析医疗保险诈欺现象原因和结果是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形式之一。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一对范畴,是反映客观因果联系的范畴,也是哲学史上较早产生的一对范畴。

在事物的发展、运动、变化过程中,处在普遍联系、相互制约中的任何一种现象,都必然是由某种或某些现象所引起,而这种或这些现象的出现,又必然会进一步引起另外一种或一些现象的产生。

在这里,那种能够引起某一现象产生的现象,就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叫结果。

客观现象之间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

在分析具体事物之前,我们必须搞清原因与结果的一系列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

两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这是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确定性。

如果倒因成果,或倒果成因,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

原因之所以成其为原因,是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结果而言的。

结果只有相对于引起它的原因来说才成为结果。

第二,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确定的,但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又是不确定的。

同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是结果。

反过来也是一样。

第三,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作用的。

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中,不仅原因引起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自己的原因,引起原因的进一步变化,这就是彼此之间互为因果。

自从《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出台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截止目前,参保职工人数已达1.3亿多人。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基本上遏制住了原体制下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保障了大多数人参保就医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然而,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险欺诈案件在全国各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医疗保险欺诈侵吞了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直接影响到改革的健康发展,这一恶劣结果的造成必有其根源,这些原因值得我们深究。

辩证法总结(优选6篇)

辩证法总结(优选6篇)

辩证法总结(优选6篇)【第1篇】高考政治哲学唯物辩证法原理重点内容总结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部分)3.3.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3.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3.3.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3.3.4、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3.3.5、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第6篇】2023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含义、特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含义①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地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地关系范畴.②引起一定现象地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地现象是结果.原因和结果地辩证关系(对立;统一)①原因和结果地区分既是确定地,又是不确定地.即在具体地因果联系中,两者地区别是确定地,但在世界地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地区别又是不确定地,在一定地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作用于原因(反馈调控),互为因果.③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因果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因果联系地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①因果联系地客观性: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地,不以人地意志为转移.②因果联系地普遍性:世界上地一切事物和现象无不处在一定地因果联系之中.③因果联系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地.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地方法论意义①正确把握事物地因果联系是自觉地实践活动地必要条件.②辨证地分析事物地因果关系,可以增强人们生活地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含义①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地不同趋势地范畴.②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地、确定不移地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地趋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必然性和偶然性地对立统一关系二者地对立:产生地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地地位和作用地不同.①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地根本矛盾,而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或外部条件;②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地方向,而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地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地确定趋势带有一定地特点和偏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者地统一:①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地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地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注解):由于事物地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地无限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地区别是相对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方法论意义①重视事物发展地地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地总趋势.②决不能忽视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地作用,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地机遇.批判两种错误观点①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这表面上抬高了必然性,实际上是把必然性降低到偶然性.同时,如果在社会生活中,把一切都说成是必然地,就会导致“命运”决定一切地唯心主义宿命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把一切看成是纯粹偶然,根本否认必然性和规律性.会导致唯意志论,也会导致宿命论.可能性和现实性含义①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地过去、现在和将来地相互关系地范畴.②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地东西、是包含在现实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地种种趋势.③现实性(现实)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地、合乎必然性地存在,是事物和现象地种种联系地综合.把握事物地可能性,要注意区分①可能性和不可能性②现实地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地可能性(注解)③两种相反地现实可能性——好地可能性和坏地可能性④可能性地大小.或然率(也叫“概率”、“几率”)是对可能性大小地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可能性和现实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①二者有着明显地区别和对立.②二者地统一:Ⅰ)二者相互依赖,现实性是由可能性转化而来地,可能性地内在根据存在于现实当中;Ⅱ)它们在一定地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现实性是由可能性发展和转化而来地,同时它又包含着新地可能性,这种新地可能又将转化为新地现实.客观事物地发展就是在可能性和现实性地相互转化过程中实现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方法论意义①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②为了使好地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律地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内容和形式含义①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地结构和表现方式地关系范畴.②内容是指构成事物地一切要素地总和,是事物存在地基础.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地结构和表现方式.内容和形式对立地统一关系二者地对立:内容和形式是现实事物地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两者是对立地.二者地统一:①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没有无内容地空洞形式,没有无形式地纯粹内容.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地发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地发展起着消极阻碍地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③在一定地条件下相互转化(注解).内容与形式地区别和对立是相对地,只是对特定地事物和确定地关系才有意义,在一定条件下,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方法论意义①重视内容,根据内容地需要决定形式地取舍、改造和创新.②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地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地形式.现象和本质含义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地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地范畴.现象和本质地对立统一关系二者地对立:①现象是事物地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是指事物地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地理性思维才能把握.本质与必然性、规律性是同等程度地概念,不过本质地含义更广泛一些,它是事物内部所包含地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地综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现象是个别地、片面地和表面地东西;本质是同一类现象地一般共性.③现象是多变易逝地,本质是相对稳定地.④现象是生动丰富地,本质是深刻单纯地.二者地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地:①本质是现象地根据,现象是本质地表现形态.②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地,没有不表现本质地纯粹现象.③任何现象都从一定地方面表现着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地现象,即使假象也是本质地表现.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原理地方法论意义①本质和现象地对立,说明科学研究地必要性,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②本质和现象地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地可能性,能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

2014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精解——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

这些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基本范畴一:原因和结果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考研辅导班系。

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第三,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第四,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基本范畴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考研辅导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唯物辩证法之原因与结果

唯物辩证法之原因与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唯物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

其中,引起某一种现象的现象叫做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一般地说,因果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绝不能由此得出“在此之后便是因此之故”的结论。

因果联系是包括时间顺序在内的由某一现象引起另一现象的内在联系,但不是任何表现为先后顺序的都是因果联系,比如白天之后是黑夜,这是时间顺序,但白天不是黑夜的原因。

同时,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因果关系,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但绝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世界上只有因果联系一种形式。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

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把握原因和结果这一对范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

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

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两个患者的病症都是有各自的原因引起的,华佗正是认识到了其病因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辩证法部分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辩证法部分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矛盾的观点小结页
矛盾分析法(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主要 1含义
一分 为二
两点论 与重点 论的统 一 具体问 题具体 分析
1、矛盾原理及方法论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3特征
矛 盾 观 点
“1+3+ 5”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 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5、主要矛盾原理及方法论 6、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及方法论 7、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8、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 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9、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辨 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1、创新的原理及方法论
1总
创 新 的 观 点
“1+3”
2、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 3内容
3、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论
4、创新的重要性原理
(返回单元框架)
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点原理和方法论小结
1、创新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用创新的精神推动事物的发展。
5两点论与重点论
(返回单元框架)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原理和方法论小结
1、矛盾(含义)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就 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辩证法范畴原因与结果观点摘录————————————————————————————————作者:————————————————————————————————日期:有关辩证法的范畴之原因与结果的观点摘录一、对原因与结果概念的不同理解原因与结果,是人类的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一对范畴。

原因与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对范畴。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作用而引发的现象。

在客观事物不断更替的过程,一般地总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因而前因后果是因果联系的基本特点。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对因果联系的客观性的最好证明。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件用的。

原因作为他事物根源的要素,引起他事物或现象的产生。

结果则受某种事物或现象的作用而产生。

在这里,互为因果的关系,既表现为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又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作用:原因作用于结果,即转化为结果;结果反作用于原因,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原因,成为结果进一步变化的原因。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沦,我们应正确认识因果联系的辩证关系,全面把握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的发展链条,就能有效地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去促进事物的发展。

------黄国宝,《原因与结果》,《福建环境》,1998年10月。

根据因果关系的基本性质、各种因果概念之间的语义逻辑和人类长期运用因果关系的习惯三条准则,从3种定义方式、7种原因和6种结果中反复推敲,共可构成八个符合要求的类型定义:定义一:以孤立系统前一时刻的存在状态(中的相互作用)为原因,以由此所转化出的后一时刻存在状态为结果。

定义二:以某客体之全部有关内外诸因素相互作用为原因,以由此所产生的该客体及其环境之状态变化(或新状态)为结果。

定义三:以一客体与一外物(在真空中)相互作用为原因,以由此所产生的该客体及外物之状态变化(或新状态)为结果。

定义四:以某客体可知的有关内外诸因素相互作用为原因,以由此所产生的该客体(或与其可知的环境因素)之状态变化(或新状态)为结果。

定义五:以某事物作用于一客体之事件为原因以由此所引起的该客体之状态变化(或新状态)为结果。

定义六:以某环境中参与相互作用的一客体或其内部性质为原因,以由此所产生的该客体之状态变化(或新状态)为结果。

定义七:以诸因素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某一待知因素为原因,以由此所引起的—已知事件为结果。

定义八:以一已知事件为原因,由此所产生的事件中某特定东西为结果。

说明:以上各个定义都可附加条件关系的辅助定义,如定义一的原因是其结果的充分必要条件、定义五可以附加INUS条件等。

上述八个因果关系定义是我们从各种可能的方案中反复选择而后确定的,它们各自代表了一种典型的用义,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定义九:事物或变化由之而生的相互作用事件或其组成因素为原因,由之导致的事物状态变化或新的事物为结果。

定义九是我们通过大量研究反复推敲所得到的一个一般因果关系之定义,明示了因果关系的本质特性并具有很强的涵盖力,兼容了各种形式的完全因果关系和部分因果关系,能有助于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表述因果关系概念。

同时,一般定义也不取代上述的类型定义,它们在不同的场合各有其用。

这九个定义构成了一个因果关系的定义系统,并且因果关系的完全定义也应该是一个定义系统,这是由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复杂性和广泛运用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单一个定义很难确切界说它在广大时空中的全部用义。

当我们对具体事物作因果分析或是进一步研究因果关系的其它性质时,就需要选定适当类型的因果关系,因为不同类型的因果关系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不能混淆。

------维之,《论因果关系的定义》,《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1月。

许多哲学论著都把原因和结果说成是现象,把因果关系说成是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

例如说:处在普遍联系、相互制约中的任何一种现象,必然是由另外一种或一些现象所引起,它又必然引起另外一种或一些现象。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事物的因果关系。

很显然,两个前后相继的现象,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

换言之,原因是现象,结果也是现象,因果关系是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似乎与事物本质自身无关。

诚然,现象是本质的,但现象并不就是本质。

许多哲学论著在阐述现象和本质时,对现象都作这样的说明:和本质不同,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这种观点同原因和结果都是现象的观点联系起来,这种观点的逻辑是:因果关来是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而现象是事物外部联泉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那么,原因和结果是事物的外部联系私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

这一推论的结果同列宁关于因果关系的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果关来的运动是内部联未的物质运动,以及因果同现象的关系的论述的直接背拗是十分明显的。

对立统一规律在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时,也指出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质性。

而现象,作为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同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正是两个层次、两个序列上灼概念,正如列宁所说,现象是同这种矛盾性相对立着的概念,是内部矛盾性的外部表现。

由此可见,原因和结果都是现象,因果关系是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的观点不能同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达到理论上的一致。

这种观点强调现象就是原因,使人们在探求事物原因时,把注意力停留在现象土,这就阻碍了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也就得不到事物的真正原因,因而在实残中造成危害。

------梁克文,《因果关系是现象之间关系吗—学习列宁哲学笔记的一点体会》,《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4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因果观念之客观前提,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客观物质世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唯物主义因果观念的客观前提。

为了达到把握“现实的因果关系”、揭示因果关系的实质的目的,应当首先来研究事物的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进而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

笔者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因果观念的客观前提,应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普遍联系,而非“现象”之间的相互制约和普遍联系。

第二,我国哲学界传统因果观念,将其客观前提看作是“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并误把它等同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使其陷人了众多的理论误区。

第三,我国哲学界传统因果观念的众多理论误区的产生,是与我国哲学界在建立因果观念之体系时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因果性”札记之思想的误解分不开的,这便要求人们必须认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第四,只有坚持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客观前提下,建立新的因果观念之体系,才能走出我国哲学界传统因果观念之理论误区,把握因果及其关系的本质。

-------刘冠军,《论因果观念的客观前提——兼对国内传统因果关的质疑》,《洛阳师专学报》,1999年第6期。

二、关于原因与结果的辨证关系因果联系是事物、现象或过程之间的一种重要关系,各派的哲学都对这种联系进行过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切唯物主义哲学关于因果联系的理论都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因果联系是一种心灵之外的客观联系。

这就是说,把原因与结果联结在一起的那种力量是存在于人的心灵之外的,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不能像休漠那样把因果联系归结为心灵从一个过渡到另一个的推断,也不能像康德那样把因果联系说成是人的知性强加给客观事实的。

二、结果是由原因引起的。

一点说明是内含于第一点说明之中的。

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是各种因果联系的共同特征,并且是因果联系的核心。

因果联系还有时间上的顺序性以及必然性的共同特征,但它们都不是因果联系的核心。

先后相继的两个事物之间也不一定存在因果联系,只有引起与被引起的两个事物之间才存在因果联系。

说结果是由其原因引起的或由其原因而来的,也就是说原因是结果产生的根源,但这并不是说根源就必然要求结果。

三、原因是必要的条件。

这就是说,一种行为只有在它造成了其他事物的变化的情况下才成其为原因,换句话说,只有在它一旦从原因系列中消失,结果就不会出现的情况下才成其为原因。

-------王来发,《关于因果联系的一点思考》,《杭州大学报》,1997年3 月.一、关于因果关系的本质因果联系实际上是对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一种描述,因而它属于过程范畴。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通过事物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因而从总体上说,相互作用正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通常我们所说的原因就是构成原因的诸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通常所说的结果则是构成原因的诸因素通过相互作用并经过一系列变化过程之后所达到的某种特定状态。

因此,原因和结果之间并不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而是原因自身到结果的“转化”关系。

相互作用仅仅是形成因果联系的原因,而不是因果联系本身。

因此,因果关系的本质乃是一种转化和被转化的关系。

所谓“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只是表象,只是对这种“转化”和“被转化”关系的经验判断和现象描述。

二、关于因果关系的同一性因果关系的同一性是与因果关系的本质及其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的。

因果关系的本质是因果关系同一性的内在根据,因果关系的形成过程造成了因果关系的同一性。

从因果关系的形成过程来看,原因过渡到结果实质上是原因自身转化为结果,结果则是一种变化了的原因;结果潜在地蕴涵于原因之中,原因则以变化了的形态表现在结果的内部。

这表明:结果的一切内容均由原因转化而来,而原因的内容也均转化为结果,二者内容具有质和量的一致性。

即原因和结果只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态。

大原因必定产生大结果,小结果只能产生于小原因,二者在性质、规模、程度上是相等或相当的。

由此可见,一个原因只能对应于一个结果,一个结果只能对应于一个原因,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所谓多因多果,其实是许多一因一果纠缠在一起的表面现象只要我们认真地加以分析,就完全能够将其分解为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

三、关于因果关系的系统性因果关系既然是一种由因到果的转化关系,而这种转化又是由构成原因的诸因素通过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因此,系统性就构成了因果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主要表现有:第一,构成原因的诸因素形成一个系统,即原因是由诸种原因因素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结而成的一个整体系统。

也就是说,构成原因的诸因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通过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地起着作用。

因此,原因只能是一个由诸种原因因素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只是在系统联系中才构成原因的某种要素,离开了原因系统中的系统联系,它便不再能够成为现实的原因。

因此,不能把原因系统中的某一种因素看成是一个孤立的起作用的东西,换言之,只能将其看作为一个原因系统中的一种原因,而不能看作一个单独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