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合集下载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目标1.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2.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有关计算3.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分析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沉淀溶解平衡有关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分析教学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沉淀溶解平衡有关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知道AgCl 不溶于水,难道是一点都不溶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有更深入了解。

使用建议说明:我们知道,溶液中难溶于水的沉淀生成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

但是这样的反应真的能进行到底吗?以上的导入方法只是建议,可选择性采用。

二、知识讲解考点1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使用建议说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同样为动态平衡,依然以之前我们学习过的平衡移动分析方法来解决溶液中离子与沉淀间的转化。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

2、溶解平衡的建立:固体溶质−−−→←−−−溶解结晶溶液中的溶质⎩⎪⎨⎪⎧ (1)v 溶解>v 沉淀,固体溶解(2)v 溶解=v 沉淀,溶解平衡(3)v 溶解<v 沉淀,析出晶体。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以AgCl 为例):AgCl(s) −−−→←−−−溶解结晶Ag +(aq)+Cl -(aq) ΔH >0外界条件 移动方向 c(Ag +) Ksp 升高温度正向 增大 增大 加入少量AgNO 3逆向 增大 不变 加入Na 2S正向 减小 不变 通入HCl逆向 减小 不变4、溶度积常数: (1)表达式:A m B n (s) −−−→←−−−溶解结晶mA n +(aq)+nB m -(aq),K sp =c m (A n +)·c n (B m -)。

(2)Ksp 的意义:Ksp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sp 数值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大。

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第6课时 必备知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清单[重要概念]①沉淀溶解平衡;②溶度积常数[基本规律]①外界条件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②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③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知识点1 沉淀溶解平衡及应用1.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溶液中,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固体溶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v 溶解>v 沉淀,固体溶解v 溶解=v 沉淀,溶解平衡v 溶解<v 沉淀,析出晶体)(3)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同其他化学平衡一样)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2)外因(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实例分析:以沉淀溶解平衡Mg(OH)2(s) Mg 2+(aq)+2OH -(aq)为例条件改变移动方向c (Mg 2+)c (OH -)加水正向移动不变不变升温正向移动增大增大加MgCl 2(s)逆向移动增大减小加盐酸正向移动增大减小加NaOH(s)逆向移动减小增大[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2020·天津卷)FeS 溶于稀硫酸,而CuS 不溶于稀硫酸,则K sp (FeS)>K sp (CuS)(√)(2)(2020·北京卷)用碳酸钠溶液处理锅炉水垢:CaSO 4(s)+CO CaCO 3(s)2-3+SO (√)2-4(3)(2019·天津卷)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氯化铵溶液,沉淀溶解:Mg(OH)2+2NH===Mg 2++2NH 3·H 2O(√)+4(4)(2018·天津卷)向含有ZnS 和Na 2S 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 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则K sp (CuS)<K sp (ZnS)(×)(5)(2018·北京卷)Na 2S 溶液滴入AgCl 浊液中,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通关2](2021·天津和平区检测)已知溶液中存在平衡:Ca(OH)2(s)Ca 2+(aq)+2OH -(aq) ΔH <0,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②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能增大钙离子的浓度③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钙离子,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 溶液④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 ,溶液的pH 升高⑤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 升高⑥向溶液中加入Na 2CO 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⑦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A .①⑥ B .①⑥⑦C .②③④⑥ D .①②⑥⑦A [①已知反应的ΔH <0,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①正确;加入碳酸钠粉末会生成CaCO 3,使Ca 2+浓度减小,②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使平衡左移,有Ca(OH)2沉淀生成,但Ca(OH)2的溶度积较大,要除去Ca 2+,应把Ca 2+转化为更难溶的CaCO 3,③错;恒温下K sp 不变,加入CaO 后,溶液仍为Ca(OH)2的饱和溶液,pH 不变,④错;加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的pH 降低,⑤错;加入Na 2CO 3溶液,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a(OH)2固体转化为CaCO 3固体,固体质量增加,⑥正确;加入NaOH 固体平衡向左移动,Ca(OH)2固体质量增加,⑦错。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案

溶解 沉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平衡的建立及其特征。

2.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3.了解溶度积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换 【教学难点】运用溶度积常数简单计算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运用浓度积和平衡常数来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教学过程】1.对Ag +与Cl -反应不能进行到底的理解 ⑴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 ⑵溶解平衡的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以AgCl 溶解为例:尽管AgCl 溶解度很小,并非绝对不溶,会有少量AgCl 溶解。

从固体溶解平衡的角度来看,AgCl 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 +和Cl -脱离AgCl 的表面溶入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 +和Cl -受AgCl 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 的表面析出沉淀。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AgCl 的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 (s ) Ag +(aq)+Cl -(aq)⑶溶解平衡的特征 ① “逆” ② “等”: ③ “动”: ④ “定” ⑤ “变” ⑷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AgCl 和AgNO 3。

但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 g 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 mol ·L -1时,沉淀就达完全。

2.溶度积 ⑴概念⑵表达式对于下列沉淀溶解平衡:M m A n (S ) mM n+(aq)+nA m -(aq),有:K sp =[c(M n+)]m ·[c(A m -)]n 例如,AgCl (S ) Cl -(aq)+ Ag +(aq),m=1,n=1,则: K sp =⑶溶度积规则通过比较溶度积(K sp )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 )的相互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化学平衡研究的延伸和拓展,也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重要部分。

本节内容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

通过研究,学生可以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包括让学生体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和平衡移动的过程,并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可以通过实验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进行过量NaCl溶液和少量AgNO3反应后溶液中是否还有Ag+的检验实验,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自主建立、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此外,通过对硬水软化和水垢处理的探讨,巩固和应用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

最后,通过随堂练来巩固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特别是针对CaSO4的溶解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将加深对复分解过程平衡移动的认识,并思考、讨论、归纳这一过程中的条件和知识点。

首先,我们将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总是向着反应体系方向进行的原因。

通过这样的探究,我们可以拓宽和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获得新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些随堂练,让学生思考、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氟牙膏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难溶电解质的理解,并巩固新知识。

在实验探究方面,我们将进行两个实验:实验一是向CaCl2溶液中添加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观察生成的沉淀;实验二是对比CaCO3和CaSO4的酸溶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过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四节的内容,属于新增加的内容。

选修四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其中平衡思想是该模块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学生学习过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的特点、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在化学平衡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探索溶液中离子的多种平衡过程,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弱离子的水解平衡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即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在学习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平衡大板块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平衡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的方法也有了,所以这一内容采用学案导学有很好的基础,既可以用学案检查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与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以及溶度积常数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是介绍如何运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设计了两个新授课学案和一个习题检测学案。

下面就第一课时的新授课学案的设计与实施做较为详细的阐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以及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并能运用平衡常数解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又的化学平衡建立过程推导出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根据已学有的化学平衡、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的特点推导出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类比出及溶度积常数等知识。

并理解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意义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自然科学中的类比、对比等分析方法的应用,通过科学探索,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一课时学案)【预备知识】1.饱和溶液:2.以合成氨为例表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3.以合成氨为例表述化学平衡的特点:4.以合成氨的平衡状态为例写出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教学过程】一、溶解平衡的建立1.向agno3溶液中滴入hcl溶液,描述agcl饱和溶液中沉淀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教案标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2. 掌握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3. 了解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与溶解度积的关系;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2. 教学材料:教科书、相关练习题、实验器材、实验报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本课主题,引发学生对溶解平衡的兴趣;- 回顾已学的溶解平衡基础知识。

2. 理论讲解(20分钟):- 讲解难溶电解质的概念及其特点;- 介绍溶解平衡表达式的推导过程;- 解释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3. 实验演示(15分钟):- 展示一个与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相关的实验,如银氯化物的溶解实验;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4. 计算实践(15分钟):- 给予学生一些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指导学生分析计算结果,并与实验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5. 拓展应用(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提供一些相关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6. 总结归纳(5分钟):-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强调学生需要牢固掌握的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2.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实践,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说课稿 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说课稿  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复习一、设计思路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近年来新增的内容,增加的目的、作用如何,值得关注。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挖得较深,甚至把大学内容搬至高中课堂,即对此部分内容的深、广度应如何把握,值得关注。

因此我想通过这一节课把自己对《考试说明》中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同行进行交流,以期待共同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独立思考,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难点:会运用溶度积常数进行相关计算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复习、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五、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分析氟化物防治龋齿的化学原理【师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投影】解析考试说明【学生活动】阅读,找出关键词并思考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投影】“四大平衡”比较【师生活动】分析、类比【设问】往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一定有AgCl沉淀生成吗?【思考】将4×10-4mol·L-1的AgNO3溶液与 2×10-7mol·L-1的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能否有AgCl沉淀析出?[Ksp(AgCl)= 1.8×10-10](交流、讨论、解决问题)【设问】溶解平衡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证明它是一种动态平衡?【学生活动】学生一……学生二……【板书】1.溶解平衡的特点【设疑】外界哪些条件的变化会影响溶解平衡呢?【学生归纳】学生一……学生二……【板书】2.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浓度、温度、同离子效应等【投影】观察图片获得信息:a. 往ZnS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溶液可将其转化为更难溶的CuS沉淀。

b. 硬水中的煮沸时分解为,继续煮沸过程中,转化为更难溶的。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现象及溶解平衡;2.掌握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与温度、浓度的关系;3.了解构造底物、溶剂和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现象;2.溶解度的定义和单位;3.溶解平衡反应;4.溶解度与温度、浓度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平时的实验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物质溶解不易,溶液中能看到少量的物质存在,你有什么发现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现象。

2.概念解释解释难溶电解质的概念:“难溶电解质是指在水或其他溶剂中难以溶解的物质,其溶解度非常小。

”引导学生理解难溶电解质的特点。

3.溶解度的定义和单位解释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单位体积溶剂中能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

”普及溶解度的计量单位为mol/L或g/L。

4.溶解平衡反应通过实例解释溶解平衡的概念:“难溶电解质在溶解过程中,溶解的离子和未溶解的物质之间建立了一个具有动态平衡的体系,即溶解平衡。

”给出溶解平衡反应的方程式和平衡常数表达式。

5.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介绍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在一定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有所增加。

”通过实验数据展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6.溶解度与浓度的关系介绍溶解度与浓度的关系:“溶解度与浓度有关,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实验数据展示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7.实验设计设计一道实验题目:“利用给定的硫化物溶液测定水样中的Ca2+离子浓度。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并分析实验结果。

8.展示与讨论学生展示实验设计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9.概念强化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要点,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进行概念强化和巩固。

四、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现象和溶解平衡的相关内容。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十一周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十一周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直观地展示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原理和实例。此外,提供相关的化学实验演示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包括烧杯、试管、滴定管、pH计等实验器材,以及难容电解质如AgCl、BaSO4等试剂。在实验前,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进行实验仪器的检查和调试。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十一周 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十一周的教学内容是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本章节主要围绕溶解平衡的概念、难容电解质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平衡的移动因素展开。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平衡的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3. 溶解平衡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溶解平衡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溶解平衡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溶解平衡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化学反应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板书设计要求:
- 使用清晰的字体和简洁的线条,突出重点知识点。
- 通过图示、模型或符号,直观地展示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过程。
- 运用颜色、阴影或装饰性图案,增加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 合理安排板书的布局,使得内容条理清楚,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对于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可以设计一个简洁的图示,展示难溶物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并用箭头表示溶解平衡的移动方向。对于溶解平衡的移动因素,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温度、浓度和压力对溶解平衡的影响,并用图示展示溶解度的变化规律。通过这样的板书设计,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中化学选修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通过以氯化钠、氯化银溶液溶解平衡的建立,氯化银沉淀转化为碘化银沉淀,碘化银再转化为硫化银沉淀,以及除水垢的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掌握溶解平衡建立的条件,沉淀转化和沉淀溶解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应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思路(见下表一)知识主线 教学目标达成主线表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NaCl 溶解平衡向饱和NaCl 溶液中加浓盐酸 AgCl 溶解平衡 沉淀转化氯化银沉淀转化为碘化银沉淀,碘化银沉淀转为硫化银沉淀沉淀转化规律趋向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 设计实验方案去工业废水中含有Ag + ,NaCl 溶液中含有SO 42- 离子 沉淀的溶解条件的改变破坏了原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设计实验方案1.如何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CaCO 3) 2.如何验证Mg(OH)2的溶解度大于Fe(OH)3的溶解度用多媒体动画突破难点培养自学能力实验验证理论,实验操作训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学会合作交流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培养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类推的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实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四、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和溶解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动画展示六、教学过程[引入] 多媒体动画展示NaCl溶解平衡,并用初中学习的溶解度知识和高中学习的化学平衡理论。

来分析NaCl溶解于水的几种情况,引入新课。

高中化学第四节1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第四节1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教师活动新课引入:展示溶洞图片提问: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要使NaCl饱和溶液中析出NaCl固体,可采取什么措施?参加浓盐酸?演示实验:解释:在NaCl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NaCl(s) Na+(aq) + Cl-(aq)加浓盐酸会使c(Cl- )增加,平衡向左移动,有NaCl晶体析出。

可溶的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难溶的电解质在水中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呢?课堂探究一:我们知道:有沉淀生成是离子反响发生的条件之一:例如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通常我们认为该离子反响能够进行到底。

Ag+和Cl--的反响真能进行到底吗?学生分组实验:结论: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响不能进行到底,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也存在溶解平衡。

思考与交流:1.由表3-4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2.溶解性划分标准:3.我们通常认为的“沉淀完全〞又如何理解呢?认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阅读教材理解培养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探究二:小组讨论交流:利用所学化学平衡知识,结合教材P62页给出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定义,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沉淀溶解平衡1、定义: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到达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2、表达式:3.特征:逆、等、动、定、变4.影响因素:⑴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①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②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异也很大③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2)外因:浓度、温度①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②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③假设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参加相同的离子,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比照学习理解记忆分析培养类比学习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检验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的掌握。

课堂反响: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硫酸钡放入水中不导电,则硫酸钡是非电解质B.物质溶于水到达饱和时,溶解过程就停止了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认真完成练习度为零2、〔双选〕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AC 〕A. 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 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C. 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D. 向AgCl沉淀中参加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3、〔双选〕石灰乳中存在以下平衡:Ca(OH)2(s) ≒Ca2+(aq)+2OH-(aq),参加以下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AB〕A、Na2CO3溶液B、AlCl3溶液C、NaOH溶液D、CaCl2溶液4、在AgCl的饱和溶液中,有AgCl固体存在,当分别向溶液中参加以下物质时,将有何种变化?认真完成练习类比分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重难点的把握情况课堂小结小结知识点解说溶洞形成的原因理解有始有终,让课堂连成一个整体拓展学生视野板书设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Ag+和Cl-的反响真能进行到底吗?二、沉淀溶解平衡1、定义2、表达式3、特征4、影响因素。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一、引言难溶电解质是指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电解质,如AgCl、BaSO4等。

它们的溶解平衡是化学平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化学反应平衡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表达式;3.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溶解度的关系;4.能够应用溶解平衡表达式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三、教学内容1. 难溶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难溶电解质是指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电解质,通常用溶解度积(Ksp)来描述其溶解度。

难溶电解质的特点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通常只有微克级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观察到其溶解现象。

2.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表达式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以用以下表达式表示:$$ \ce{M_{s}(s) <=> M^{n+}(aq) + nX^{-}(aq)} $$其中,$\ce{M_{s}}$表示难溶电解质,$\ce{M^{n+}}$表示阳离子,$\ce{X^{-}}$表示阴离子。

方程式中的“$\ce{<=>}$”表示反应可逆,即难溶电解质可以溶解,也可以重新结晶出来。

根据化学反应平衡的原理,可以得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常数(K):K=[M n+][X−]n[M s]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或活度。

K的值越大,表示难溶电解质越容易溶解。

3.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溶解度的关系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最大溶解量。

溶解度与溶解平衡常数之间有以下关系:K sp=[M n+][X−]n=s n其中,K sp表示溶解度积,s表示溶解度。

由此可以得到:ns=√K sp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4. 应用溶解平衡表达式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根据上述公式,可以用溶解平衡常数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例如,对于AgCl,其溶解平衡方程式为:$$ \ce{AgCl(s) <=> Ag^{+}(aq) + Cl^{-}(aq)} $$其溶解平衡常数为:K sp=[Ag+][Cl−]=1.8×10−10因此,AgCl的溶解度为:s=√K sp=1.3×10−5mol/L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难溶电解质的定义、特点、溶解平衡表达式和计算溶解度的公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现象,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3.计算练习法: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方法。

教案第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教案第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课堂教学过程节新课引入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思考。

【板书】【过渡】这就是以NaCl为代表的可溶性电解质溶解时的情形,那么难溶电解质呢?【分组实验】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

观察变化,并给出合理解释。

借助实验,帮助学生回忆溶解平衡的基本知识;引出研究对象——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过渡】同学们曾经学过,生成沉淀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以AgNO3和NaCl反应为例。

【思考与讨论】1.AgNO3和NaCl等物质的量反应后溶液中还有Ag+和Cl-吗?【资料卡片】溶解度表1.独立思考,回忆所学知识;2.利用所给表格数据;3.与组内同学交流;4.回答教师学生通过问题逐步建立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认识.同时认识到不溶、不可逆是相对的,溶解、可逆是绝对平衡2.AgCl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相同之处?3.以AgCl为例,难溶电解质在什么情况下达到溶解平衡?如何表示?【板书】4.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有哪些特征?【总结讲述】固体溶解是一种双向、动态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决定了生成沉淀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但对于常量化学反应来说,产物溶解度小于0。

01g或者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就可以认为反应完全。

提问,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评价。

的。

学生能认识到生成沉淀的反应转化为固体溶解问题,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学生形成分析水溶液中的问题的基本思路。

小结基本思路:“看到”粒子-—“找到"平衡-—“想到”移动依据:1.溶解度或溶度积常数(Ksp)2。

平衡移动规律1.聆听、思考;回答2.整理、记录.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概括、整合【板书设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特征:一定条件下的动态平衡,固体的量和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变。

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会发生移动。

二.难溶电解质的转化条件:生成更难溶的电解质实质: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移动三.综合应用沉淀溶解的实质: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的一般思路:“看到”粒子-—“找到”平衡—-“想到"移动【学案】【资料卡片1】部分电解质的溶解度表(20℃)化学式颜色溶解度/g 化学式颜色溶解度/gAgCl白色 1.5×10―4Mg(OH)2白色9×10-4AgI黄色3×10-7BaSO4白色2.4×10-4Ag2S黑色1。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黄军一、考纲要求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2、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计算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溶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溶是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最后一部分,本节内溶分两个部分:一是引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二是沉淀反应的应用。

通过本章前三节内溶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盐类水解等知识,通过本节内溶的学习,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他们更透彻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

②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体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平衡移动的过程;②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能力,体验平衡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体验化学学科的实际价值。

3. 教学重点、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

三、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学生是一高的重点班,他们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学习能力,能独立或合作的完成实验探究活动,已经了解了AgCl、AgI、Ag2S等物质的颜色和溶解性,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法学法这节课,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和自主探究两条学习主线: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验情景引发学生思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过量NaCl溶液和少量AgNO3反应后溶液中是否还有Ag+的检验实验,与学生的已有认知形成冲突。

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自主建立、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通过对比实验,指导学生思考沉淀转化的实质和一般规律,更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的认识。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难溶电解质的定义及其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

2. 掌握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概念、表达式及其影响因素。

3. 学会运用溶解度积常数判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程度。

4. 能够运用溶解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难溶电解质的定义: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

2. 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包括溶解和沉淀两个过程。

3. 溶解度积常数:表示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的量,用Ksp表示。

4. 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力等。

5. 溶解平衡的移动:溶度积常数不变,改变溶液中离子浓度导致平衡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2. 难点:溶解度积常数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过程。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溶解度积常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过程,阐述溶解平衡的概念。

3. 讲解溶解度积常数的含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4. 分析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5. 讲解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溶解平衡。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点。

7.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活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难溶电解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矿物的形成、药物制备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如工业上如何提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等。

3. 实验演示:进行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实验,观察溶解过程。

七、学习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

2、溶解平衡的建立固体溶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①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②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③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3、溶解平衡的特点4、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①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②外因以AgCl(s)⇋Ag+(aq)+Cl-(aq) ΔH>0为例外界条件移动方向平衡后c(Ag+)平衡后c(Cl-)K sp 升高温度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加水稀正向减小减小不变释加入少量AgNO3逆向增大减小不变通入HCl逆向减小增大不变通入H2S正向减小增大不变(5)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20℃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2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比较1.从物质类别方面看,难溶电解质可以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弱电解质[如BaSO4是强电解质,而Al(OH)3是弱电解质],而难电离物质只能是弱电解质。

2.从变化的过程来看溶解平衡是指已溶解的溶质与未溶解的溶质之间形成的沉淀与溶解的平衡状态;而电离平衡则是指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3.表示方法不同:以Al(OH)3为例,Al(OH)3(s)Al3+(aq)+3OH -(aq)表示溶解平衡,Al(OH)33++3OH-表示电离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BaSO4(s)Ba2+(aq)+SO2-4(aq)表示BaSO4的溶解平衡,而BaSO4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因此电离方程式为:BaSO4===Ba2++SO2-4。

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都属于化学平衡,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将会发生移动。

3溶度积问题1.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值都可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2.用溶度积直接比较时,物质的类型必须相同:AB型物质:K sp=c(A+)·c(B-);AB2(或A2B)型物质:K sp=c(A2+)·c2(B-)[或K sp=c2(A+)·c(B2-)];A2B3型物质:K sp=c2(A3+)·c3(B2-)对于同类型物质,K sp越小,其溶解度越小。

5溶度积常数及应用1.溶度积和离子积以A m B n(s)⇋m A n+(aq)+n B m-(aq)为例:溶度积离子积概念沉淀溶解的平衡常数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符号K sp Q c表达式K sp(A m B n)=c m(A n+)·c n(B m-),式中的浓度都是平衡浓度Q c(A m B n)=c m(A n+)·c n(B m-),式中的浓度是任意浓度应用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①Q c>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②Q c=K sp: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③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2.K sp(1)内因:难溶物质本身的性质,这是主要决定因素。

(2)外因①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K sp不变。

②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K sp增大。

③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物质或更难电离物质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K sp不变。

4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 沉淀的生成加入沉淀剂,应用同离子效应,控制溶液的pH,当时有沉淀生成。

Qc Ksp①调节pH法: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氯化铁。

②加沉淀剂法: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Cu2+、Hg2+等生成极难容的硫化物CuS、HgS沉淀2. 沉淀的溶解3分步沉淀溶液中含有几种离子,加入某沉淀剂均可生成沉淀,沉淀生成的先后顺序按离子积大于溶度积的先后顺序沉淀,叫作分步沉淀。

Ksp越小越先沉淀,且Ksp相差越大分步沉淀越完全;如AgCl、AgBr、AgI、Ag2S一般认为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时,则认为已经沉淀完全4、同离子效应(1)同离子效应的来源HAc H+ + Ac-加入NaAc,NaAc =Na+ + Ac-溶液中Ac-大大增加,平衡向左移动,降低了HAc的电离度.同离子效应:向弱电解质中加入具有相同离子(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强电解质后,解离平衡发生左移,降低电解质电离度的作用称为同离子效应,电离度降低。

6离子共存问题总结离子能否在同一电解质溶液里大量存在,决定于离子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或离子的物理性质是否符合题目的相关规定。

因此,要弄清离子能否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问题,关键是掌握离子的性质。

1.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一般为弱酸根离子或易分解的酸的酸根、易挥发的酸的酸根、水解呈碱性的离子等,如①OH-②AlO-2③CO2-3④HCO-3⑤SiO2-3⑥SO2-3⑦HSO-3⑧S2O2-3⑨S2-⑩HS-⑪ClO-⑫F-⑬PO3-4⑭HPO2-4⑮H2PO-4如:H2O+AlO-2+H+===Al(OH)3↓,AlO-2+4H+===Al3++2H2O。

2.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一般为能生成不溶性的碱的金属离子或生成弱碱的离子或酸式盐的酸根离子等,如:①H+②Fe2+③Fe3+④Cu2+⑤Ag+⑥Zn2+⑦Mg2+⑧Al3+⑨NH+4⑩HCO-3⑪H2PO-4⑫HPO2-4⑬HSO-3⑭HS-等。

如:H2PO-4+2OH-===PO3-4+2H2O,NH+4+OH-NH3·H2O。

3.相互间反应生成沉淀或微溶物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①SO2-4与Ba2+、Pb2+、Ag+、Ca2+等不共存;②CO2-3与Ca2+、Mg2+、Ba2+等不共存;③S2-与Cu2+、Pb2+、Hg2+、Ag+、Fe2+等不共存;④C17H35COO-与Ca2+、Mg2+等生成沉淀不共存。

4.因氧化性强而不能与强还原性离子大量共存如①酸性条件下NO-3与I-、Fe2+、S2-、SO2-3等不共存;②酸性条件下SO2-3与S2-等不共存(但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③MnO-4与I -、S2-、SO2-3、Br-、Cl-等不共存。

5.能相互结合形成络合物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来源:学科网]如①Fe3+与SCN-:Fe3++SCN-===[Fe(SCN)]2+;②Ag+与NH3·H2O:Ag++2NH3·H2O===[Ag(NH3)2]++2H2O。

6.水解显酸性的离子(如Al3+、Fe3+等)和水解显碱性的离子(AlO-2、CO2-3、HCO-3、ClO-等)不能大量共存如:①Al3+与AlO-2、HCO-3:Al3++3AlO-2+6H2O===4Al(OH)3↓,Al3++3HCO-3===Al(OH)3↓+3CO2↑;②Fe3+与ClO-:Fe3++3ClO -+3H2O===Fe(OH)3↓+3HClO;③Fe2+与ClO-:2Fe2++ClO-+4OH-+H2O===2Fe(OH)3↓+Cl-。

7.溶液若无色,则不存在有色(溶液中)离子如Fe3+、Cu2+、MnO-4、Fe2+等。

8.不能在中性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Al3+、Fe3+、Cu2+等弱碱的阳离子,其本性是使溶液呈酸性,它们不能在中性溶液中大量存在;CO2-3、ClO-、PO3-4等酸根阴离子,它们的本性是使溶液呈碱性,它们不能在中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例题2】【题干】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

在常温下,溶液里各离子的浓度以它们系数为次方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叫溶度积常数(K sp)。

例如:Cu(OH)2Cu2++2OH-,K sp=c(Cu2+)·[c(OH-)]2=2×10-20。

当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次方的乘积大于溶度积时,则产生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CuSO4溶液里c(Cu2+)=0.02 mol/L,如要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的pH,使之大于____________才能达到目的。

(2)要使0.2 mol/L 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的pH为________。

【例题4】【题干】与c(H+)·c(OH-)=K w类似,FeS饱和溶液中存在:FeS(s)2++S2-,c(Fe2+)·c(S2-)=K sp。

常温下K sp=8.1×10-17。

(1)理论上FeS的溶解度为________,而事实上其溶解度远大于这个数值,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又知FeS饱和溶液中c(H+)与c(S2-)之间存在以下限量关系:c2(H+)·c(S2-)=1.0×10-22,为了使溶液中c(Fe2+)达到1 mol/L,现将适量FeS投入其饱和溶液中,应调节溶液中的c(H+)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运用【基础】1.实验:①0.1 mol·L-1AgNO3溶液和0.1 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B.滤液b中不含有Ag+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2.下列属于微溶物质的是( )A.AgCl B.BaCl2C.CaSO4 D.Ag2S3.在含有浓度均为0.01 mol/L的Cl-、Br-、I-离子的溶液中,缓慢且少量的加入AgNO3稀溶液,结合溶解度判断析出三种沉淀的先后顺序是( )A.AgCl、AgBr、AgI B.AgI、AgBr、AgCl C.AgBr、AgCl、AgI D.三种沉淀同时析出2.已知溶液中存在平衡:Ca(OH)2(s)Ca2+(aq)+2OH-(aq) ΔH<0,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②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能增大钙离子浓度③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钙离子,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④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⑤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⑥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⑦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A.①⑥B.①⑥⑦C.②③④⑥D.①②⑥⑦3.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